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段维兴 黄玉新 周 珊 张保青 罗 霆 杨翠芳 高轶静 张革民
    2017, 38(12): 2201-2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蔗与河八王属间杂种F1、BC1和BC2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及传递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不同世代的传递方式。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每个世代选择5个子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及传递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1号(GXN1)的染色体为30条,其他亲本和子代数目存在2~5条变幅。甘蔗与河八王染色体在F1代以n+2n方式进行传递,部分材料的染色体略有增加;在BC1和BC2代中均以n+n方式进行传递。研究结果为河八王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细胞学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易双双 杨光穗 尹俊梅 李崇晖 黄素荣 牛俊海
    2017, 38(12): 2206-2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红掌种质的主要观赏性状特征及多样性水平,对64份红掌种质的29个观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个质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9 2~1.694 1,22个数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69 6~2.050 3,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红掌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掌不同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绝大部分性状彼此之间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584%,其中叶片长、叶片宽、佛焰苞长、佛焰苞宽、花梗长、叶柄长、佛焰苞与花梗的夹角、佛焰苞尖端夹角、佛焰苞的颜色、花梗长/叶柄长和肉穗花序的颜色这些形态性状是导致红掌不同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64份红掌种质分为6大组群,其大小、形态、颜色和来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本结果将为有效利用遗传多样性开展红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志刚 王 灿 杨建峰 祖 超 郑维全 鱼 欢
    2017, 38(12): 2215-22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胡椒园土壤、根系和叶片的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连作年限、产量、品质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关系,选取连作12、18、28和38 a的胡椒园,测定土壤、根系和叶片中Ca、Mg、B、Zn、Fe、Mn等中微量元素的全量含量,分析其随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土壤中微量元素与胡椒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长期连作的胡椒园土壤Ca、Mg含量显著降低,B、Zn、F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Ca、Mg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菌门相对丰度关系密切,而B、Fe含量与胡椒产量和品质以及Actinobacteria、Ascomycota、Verrucomicrobia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连作胡椒长期定位施肥等原因会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因此生产中应注意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平衡施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海林 雷 菲 华元刚 林清火 茶正早 罗 微
    2017, 38(12): 2221-22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通肥料为对照,将聚丙烯酰胺与普通肥料混合施用,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对胶园肥穴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聚丙烯酰胺混施可增加胶园肥穴0~40 cm土层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且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可降低肥穴4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另外,混施处理肥穴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与普通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聚丙烯酰胺与普通肥料混施可增加0~40 cm橡胶树根层土壤养分含量,有利于橡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淋失。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小琴 赵华富 姜艳艳 杨 婷 周国兰 周顺珍 王家伦
    2017, 38(12): 2226-2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以凤冈县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有效态大量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茶使茶园土壤呈酸化趋势,且逐渐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pH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机质、全氮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且逐渐达到并超过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效磷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但仍远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有效磷的最低标准;土壤交换钾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但仍处于贫乏状态;土壤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铁随植茶年限的增加极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镁、有效铜和有效锰随植茶年限的变化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土壤酸化,合理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 莉 刘海林 林清火 华元刚 罗 微 茶正早
    2017, 38(12): 2232-2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氮肥在砖红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本研究采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腐植酸脲及缓释氮肥(自制)在分别由花岗岩、砂页岩、浅海沉积物、玄武岩母质发育的4种砖红壤中的淋溶特性及动态,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o(1-e-kt)、Elov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方程qt=a+bt0.5对肥料在不同砖红壤中的氮素累积释放动态变化进行描述。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最高(0.936 0**~0.995 0**),抛物线方程次之(0.923 8**~0.986 4**)。氮素最大释放率(No值)与氮素累积释放率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尿素﹥腐脲﹥缓释氮肥。淋溶曲线表明,缓释氮肥和腐植酸脲均能减小氮素淋出率,降低氮素淋出量,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且缓释氮肥效果更显著。与尿素相比,在4种砖红壤中缓释氮肥的氮素淋出量减少了41.47%~48.62%,腐植酸脲的氮素淋出量减少了6.21%~9.32%。尿素、腐植酸脲、缓释氮肥在砂页岩砖红壤中的首次氮素淋出率均为最大;尿素、腐植酸脲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累积氮素淋出率最小,而缓释氮肥在玄武岩砖红壤中累积氮素淋出率最小。本研究可为热区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 康 盛哲良 丁立建 何 山 朱 鹏 严小军 吴小凯
    2017, 38(12): 2238-2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东极岛海域海泥和海水中分离筛选海洋红酵母,对红酵母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旨在探讨红酵母作为水产饵料的营养价值。通过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酵母菌株,并进行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测定,评价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菌株RI21和DONG17被鉴定为海洋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菌株DONG45被鉴定为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3株海洋红酵母的脂肪酸主要组分为C16 ∶ 0、C18 ∶ 0、C18 ∶ 1(n-9)和C18 ∶ 2(n-6);总氨基酸含量:RI21为346.9 mg/g,DONG17为331.6 mg/g,DONG45为446.5 mg/g。这3株红酵母具有优良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有作为水产养殖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严 芳 娄艳华 陈建兴 郑生宏 何卫中
    2017, 38(12): 2243-2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连续3a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及其相临的单作茶园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茶树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显著低于单作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则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土壤养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比单作显著增加了茶树根系生物量、总根长等指标。研究结果为提高茶树栽培技术水平以及茶园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茶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贺军军 姚艳丽 张华林 戴小红 马德勇 罗 萍
    2017, 38(12): 2248-2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橡胶种植区属于非传统植胶区,风寒害是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选育抗逆高产品种是我国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橡胶无性系‘湛试873’生产性系比试验区和高级系比试验区苗期生长及抗性进行调查,分析自然低温条件下叶片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湛试873’幼树在高级系比试验区平均增粗6.10 cm,分别是对照‘93-114’和‘南华1’的100.49%和108.93%;风害级别和断倒率分别比‘93-114’重0.22级和3.70%、比‘南华1’轻0.23级和4.18%,寒害级别和4级受害率比‘93-114’重0.24级和4.91%,比‘南华1’分别轻0.60级和14.96%;在低温(≥7 ℃)寒害时,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93-114’,丙二醛含量高于‘93-114’和‘南华1’,POD活性低于‘93-114’和‘南华1’,说明‘湛试873’对低温敏感、膜易受损伤,发生爆皮流胶。总体来看,‘湛试873’幼树生长快,抗风性和抗寒性比‘93-114’弱、比‘南华1’强,可在轻风中寒和轻风轻寒区种植。
  • 植物生理生化
    陈志坚 彭玺如 罗佳佳 刘攀道 李欣勇 丁西朋 郇恒福 刘国道
    2017, 38(12): 2255-2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低温(6 ℃)处理对6份柱花草种质地上部鲜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浓度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柱花草种质抗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降低了柱花草的地上部鲜重、叶绿素浓度和Fv/Fm值,增加了柱花草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但是,低温处理对不同种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6份柱花草种质中,种质TF41抗冷能力最强,其他5份种质(TF29、TF57、TF220、TF303和TF2001)抗冷能力较弱。研究结果为柱花草抗冷机理研究及抗冷柱花草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 植物生理生化
    决登伟 桑雪莲
    2017, 38(12): 2261-2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桑葚汁为原料,分析高压均质处理对桑葚汁中抗氧化成分(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压均质处理压力的增加,与桑葚原汁相比,其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均降低,且经过160 MPa均质处理后降低得最为显著(p<0.05),分别减少了39.91%、27.35%、24.41%。经过不同压力均质处理后的桑葚汁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活性与桑葚原汁相比均下降,且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桑葚汁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说明高压均质处理对桑葚汁中抗氧化成分造成了一定降解,进而影响其抗氧化能力。
  • 植物生理生化
    程汉亭 李勤奋 刘景坤 严廷良 张俏燕 王进闯
    2017, 38(12): 2266-2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蚯蚓粪与砖红土混配比例为0 ∶ 10、1 ∶ 10、2 ∶ 10、3 ∶ 10、5 ∶ 10、10 ∶ 10、10 ∶ 5、10 ∶ 0获得蚯蚓粪-土复合基质,同时设置1个单施化肥处理,研究其对益智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60 d后随着蚯蚓粪含量的增加,益智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同等肥力条件下施用蚯蚓粪处理(T6)的生长指标高于化肥处理(HF),而其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显著下降;蚯蚓粪含量高于50%时,益智叶片Fv/Fm和Y(II)值显著高于纯土处理(CK),但是当蚯蚓粪含量为50%时,益智幼苗生长发育指标与单施化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合不同配比蚯蚓粪-土育苗基质对益智幼苗生长发育指标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蚯蚓粪含量为50%的蚯蚓粪-土复合基质(T5)可以在生产上规模化推广应用。
  • 植物生理生化
    赵 辉 张丽丽 郭静远 贺萍萍 霍姗姗 符冬妹 郭安平
    2017, 38(12): 2273-22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狗尾草是比拟南芥更贴近主要农作物的模式植物,本研究在狗尾草高效遗传转化技术的基础上,以适宜转化的狗尾草ME34品系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根据氯化钠高渗培养基培养法,选择1/2 MS和MS两种基本培养基,分别设计了0、100、200、300、400、500 mmol/L 6个梯度,对狗尾草ME34品系种子萌发期的抗盐性进行了鉴定。实验对各梯度种子萌发率、芽长、根长、鲜重等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氯化钠梯度下MS基本培养基比1/2 MS基本培养基对狗尾草生长的盐害程度有加重趋势,1/2 MS的基本培养基更能反应狗尾草种子本身对氯化钠的耐盐反应;氯化钠100~200 mmol/L梯度是鉴定狗尾草ME34品系抗盐性的关键梯度,种子萌发期发芽率、鲜重、根长、芽长各项生长指标都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4个参数间都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鲜重和芽长对氯化钠的胁迫最敏感和直接,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盐性鉴定的一级指标;种子发芽率对氯化钠胁迫的敏感性仅次于鲜重和芽长,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盐性鉴定的二级指标;根长对氯化钠胁迫的敏感性稍弱,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盐性鉴定的三级指标。实验为狗尾草作为抗盐模式植物的研究准备了抗盐性评价指标基础,无论是外源抗盐基因在狗尾草内的过表达,还是内源抗盐基因的敲除,都需要这些具体评价指标的支持。
  • 植物生理生化
    魏亚情 洪 峰 袁浪兴 孔焱焱 史佑海
    2017, 38(12): 2280-2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分布现状进行了野外种群考察。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资源数量极为稀少,零星分布于鹦哥岭、南高岭、保梅岭和五指山;在吊罗山分布较为集中,调查到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69.62%。根据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石碌含笑的年龄结构特征,其中吊罗山种群的年龄结构完整,但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年龄结构近于纺锤形,处于衰退阶段;其余4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不完整,极度缺少幼年个体,处于衰退阶段。在此基础上,综合5个种群的调查数据,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石碌含笑种群从幼苗生长到树木死亡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幼苗-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Ⅰ~Ⅳ级)和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幼苗-成树阶段的死亡率较低,老树阶段死亡率最高。石碌含笑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衰退种群。
  • 组学与生物技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黄天带 方永军 畅 姣 陈 涛 辛士超 Naychi Koko 黄华孙 华玉伟
    2017, 38(12): 2285-22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转基因过程筛选效率低阻碍了转基因研究快速发展。花青素累积产生的紫红色肉眼直接可辨,是一种简单、安全的可视化筛选标记。为利用橡胶树花青素作为转基因筛选标记,本文首先以R2R3-MYB保守结构域(R2、R3)为探针调取橡胶树R2R3-MYB,并与拟南芥等其他物种花青素合成相关的R2R3-MYB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橡胶树scaffold0374_923317和Scaffold0598_393375与其他物种已功能验证的花青素合成调控R2R3-MYB聚到同一亚类。随后从古铜期叶片中克隆到scaffold0374_923317基因,并将其命名为HbAn1。序列分析表明,HbAn1蛋白具有R2R3-MYB蛋白的典型结构:R2R3结构域及bHLH互作结构域。定量表达分析表明HbAn1在古铜期叶片及暗培养茎秆中高水平表达,在其他时期叶片及光照培养茎秆中表达水平很低,与不同组织花青素含量正相关。最后,在烟草中组成型过表达HbAn1,使烟草叶片、花瓣、花托、花丝等组织大量累积花青素,定量分析表明其激活了这些组织后期花青素合成酶基因NtDFR, NtLDOX, NtUFGT。本文首次获得橡胶树花青素累积相关的正调控因子R2R3-MYB(HbAn1),这为花青素作为橡胶树转基因可视化筛选标记提供了基因资源。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袁秀云 许申平 雷志华 王默霏 崔 波
    2017, 38(12): 2294-2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MADS-box基因在花器官发育中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兰科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蝴蝶兰中克隆了一个MADS-box基因PhAG1a(GenBank登录号为KY399811),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其表达特性。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07 bp,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248个氨基酸,属于C功能AGAMOUSE家族基因,与蝴蝶兰属的PhalAG1和PeMADS1基因关系最近;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hAG1a基因在营养器官中不表达,只在蕊柱和子房中表达。在5类突变体花器官中,PhAG1a基因在退化雄蕊变异为侧瓣、侧瓣退化与蕊柱合生和侧萼片变异为唇瓣等3类突变体花器官中,PhAG1a基因的表达没有变化,在侧瓣变异为唇瓣和侧瓣顶端长出花药的突变体花器官中,PhAG1a基因在蕊柱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推测该基因在决定蝴蝶兰合蕊柱的发育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曹先爽 王 进 张瑶瑶 王煜炜 马晓江 宋 丽 汤 锋 岳永德
    2017, 38(12): 2302-23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香樟转录组测序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获得香樟合成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K)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根据Gibison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SMART-LCKan载体上,将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CcMK基因ORF全长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理化分析可知CcMK蛋白分子式为C1 852H3 027N487O574S17,相对分子质量为41 845.34,等电点为5.30。CcMK蛋白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不含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蛋白,且含有保守结构域GHMP激酶家族特异性的N末端和C末端。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香樟CcMK蛋白与红掌、川贝母、野芭蕉、海枣、油棕等植物的蛋白处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MK基因在香樟的叶、茎和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MK基因在香樟的叶中表达丰度最高。本研究首次从香樟中克隆了CcM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cMK基因在香樟萜类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高海荣 李 倩 王玉芬 郭九峰 马梦宇 李玉东 白岚方
    2017, 38(12): 2310-23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半膜覆盖调控玉米生长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机制,以‘浚单29’为材料,露地栽培作为对照,与半膜覆盖间隔种植,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90对单引物筛选半膜覆盖下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90对单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298条差异片段,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 429条,占总条带数的45%;下调表达的有869条,占总条带数的23.7%;无差异表达的有877条,占总条带数的27.6%。选择重复扩增稳定的20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经过Blast数据库对比和基因注释分析,再将所得的15条差异片段按功能分为细胞骨架相关基因(13.3%)、能量代谢相关基因(13.3%)、细胞挽救和防御相关基因(6.7%)、转录过程相关基因(40%)、胞内转运相关基因(6.7%)和未知功能基因(20%)6大类。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基因,如RPM1在逆境抗性中起作用,MYM锌指蛋白、BCAS2蛋白和EIF3B翻译起始因子都与调控转录翻译相关。通过cDNA-AFLP技术筛选了多个半膜覆盖下差异表达的基因,为揭示半膜覆盖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李美英 夏启玉 肖苏生 贺萍萍 杨小亮 郭静远 郭安平
    2017, 38(12): 2326-23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VCO-O/1981-5是由加拿大Genective SA公司通过农杆菌侵染幼胚转化获得的1种新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转基因VCO-O/1981-5玉米品系特异性转化事件标准化定性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VCO-O/1981-5玉米插入的外源基因和左、右侧翼序列设计了一系列特异性的PCR引物,分别进行了引物筛选和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耐除草剂玉米VCO-O/1981-5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标准化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检测方法在非转基因VCO-O/1981-5玉米的混合样品中进行了特异性测试,仅从含有VCO-O/1981-5玉米样品中扩增到目的条带,表明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建立的检测方法经过实验室内和实验间循环验证比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研究建立的VCO-O/1981-5玉米定性PCR标准化方法适用于产品中含有VCO-O/1981-5玉米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榕燕 钟淮钦 叶秀仙 黄敏玲
    2017, 38(12): 2334-23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MM)的功能及其在多糖生物合成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PMM基因,对其 cDNA序列和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霍山石斛PMM基因cDNA序列长949 bp,包含一个747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48个氨基酸,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Y91208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HAD超家族,可能是一种稳定的、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霍山石斛PMM与铁皮石斛、海枣、油棕、芦笋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qPCR结果显示:PMM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4种不同药用石斛比较中,鼓槌石斛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霍山石斛的表达量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PMM基因可能不仅参与到石斛多糖的合成,还与其它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汪 涵 吴伟怀 杨旭光 杨先锋 李 锐 郑金龙 黄 兴 梁艳琼 贺春萍 易克贤
    2017, 38(12): 2340-2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甘蔗褐锈病菌巢式PCR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真菌DNA内源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甘蔗黑顶柄锈菌DN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获得序列于NCBI网站进行比对分析,并于该序列多态性丰富区域设计了2对引物PM2F/R、PM3F/R。通过对同寄主不同病原菌、以及不同属的锈菌DNA进行PCR检测以验证引物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单一PCR反应体系与程序条件下,2对引物均仅能从甘蔗黑顶柄锈菌中扩增出约474 bp和363 bp的特异条带,而从其它真菌DNA中均扩增不出任何条带。进一步将引物PM2F/R作为第一轮扩增引物、PM3F/R作为第二轮扩增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0.001 ng/μL,较常规PCR提高100倍。由此表明,依据本研究所设计的2对引物而建立的快速、灵敏、准确的甘蔗黑顶柄锈菌的检测技术,对病原菌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程乐乐 李增平 王贵贵 罗大全
    2017, 38(12): 2347-23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棕榈科植物上一种新发现的病害(柄腐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测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致病性测定表明:从发病植株分离所得菌株在椰子叶柄和槟榔茎杆上成功定殖并扩展,并从变色部位分离得到相同的菌株,表明分离菌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棕榈浅孔菌[Grammothele fuligo(Berk. & Broome)Ryvarden],并在木屑培养基和甘蔗段上成功诱导出该菌的子实体。对棕榈浅孔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30 ℃、连续黑暗、pH5、麦芽糖、大豆蛋白胨或酵母浸膏是菌丝生长最适条件。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韩冬梅 谷李桃 李双双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潘学文 李 荣
    2017, 38(12): 2355-2359.
    PDF全文 ( ) PDF Mobile ( 31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不同贮藏温度下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合适的包装袋,以品种‘石硖’(cv. 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常温(25±1)℃和低温(5±1)℃下,0.025 mm聚乙烯袋(PE)、0.020 mm双向拉伸聚丙烯袋(BOPP)、0.025 mm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0.025 mm中山气调袋(ZSMA)4种包装材料对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以“单层0.010 mm PE膜+托盘”(PF1)作为常温贮藏效果对照,0.025 mm PE包装作为低温贮藏效果对照。结果表明:常温下果皮褐变、果肉自溶、果实质量损失率高低顺序分别为PF1>EVA>PE>BOPP≈ZSMA、PF1>PE>BOPP>ZSMA≈EVA、EVA>PF1>PE>ZSMA≈BOPP;低温下分别为EVA>BOPP>ZSMA>PE、PE>ZSMA>EVA>BOPP、EVA>PE≈ZSMA≈BOPP。与常温相比,低温下同一种包装内CO2体积分数(V/V)显著降低,O2体积分数(V/V)明显上升。两种贮藏温度下,4种包装中的CO2体积分数高低顺序均为BOPP>ZSMA>PE>EVA,O2体积分数则相反;袋内湿度是影响果皮褐变的最主要因素,EVA的透湿性远高于BOPP、PE、ZSMA;BOPP和PE果实因常温与低温差异表现为部分相反结果,果实的CO2伤害阈值因贮藏温度下降而降低;ZSMA则体现了良好的综合保鲜效果。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乔 飞 江雪飞 张 彦
    2017, 38(12): 2360-23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瓜的花粉为材料,研究西瓜花粉自发荧光的光谱特征、荧光强度,并结合结构照明显微技术优化花粉自发荧光成像方法。结果表明:西瓜花粉的自发荧光在蓝色波段最强;新鲜花粉在储藏过程中荧光强度变化不大;西瓜花粉的自发荧光主要位于花粉外壁网纹上;分别用苯胺蓝、Calcofluor white、碘化丙啶、吖啶橙对西瓜花粉染色后,花粉的其他部位在不同荧光通道下也可以呈现荧光。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分析西瓜花粉的大小、形态、外壁纹理、萌发孔、萌发沟等形态特征,还可以反映花粉表面荧光物质分布的特征。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臧 涛 向 东
    2017, 38(12): 2366-23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蓝药睡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睡莲花总酚的水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利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原则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蓝药睡莲总酚水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4 ℃、液料比 43 ∶ 1 mL/g、提取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总酚提取率为11.5%,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合,为睡莲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健凯 王绍青 林河通 林毅雄 林育钊
    2017, 38(12): 2376-23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风温度、风速、装载量和切片厚度为试验因素,研究不同条件下番木瓜片热风干燥的干燥时间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确定干燥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并建立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番木瓜热风干燥过程同时受到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和切片厚度等条件的影响,装载量的大小对番木瓜片失水和干燥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整个热风干燥过程只有降速干燥阶段,无明显的加速和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呈下降趋势。切片厚度对干燥速率影响极大,番木瓜片切片厚度4 mm的干燥时间比厚度8 mm的干燥时间缩短了近50%。番木瓜片热风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MR=exp(-rtn),能较好地描述和预测番木瓜片热风干燥过程水分的变化。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 旎 郑 溢 陈 魏 陈良华 林河通
    2017, 38(12): 2382-23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体外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夏枯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以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并与常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反应质量浓度的提高、作用时间的延长,夏枯草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和阻断亚硝胺合成能力有明显提高。根据不同作用时间的清除效果及阻断亚硝胺合成效果的对比,可以得知,120 min为较佳的作用时间。通过与维生素C比较分析得出,夏枯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亚硝酸钠清除能力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奕星 李芬芳 陈 娇 袁德保
    2017, 38(12): 2388-23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芥末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微结构和缓释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以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其次,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控制环境温湿度的方法研究了其微结构和缓释特性。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芥末精油与β-环糊精比例1 ∶ 6,包合时间1.5 h,包合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包合率为90.56%,包合物产率为87.22%;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包合物呈均匀不规则的板状;包合物中芥末精油释放速率与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刁春英 闫洪波 高秀瑞 王淑芬
    2017, 38(12): 2394-23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鲜切西兰花为试材,采用40%P0(320 W)、60%P0(480 W)2种火力分别处理鲜切西兰花1、4、6 s,在室温条件下(18~20 ℃)贮藏7 d,研究不同微波处理对鲜切西兰花感官品质、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TA)、维生素C含量(Vc)、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明显提高鲜切西兰花的感官品质,降低鲜切西兰花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减缓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其中,480 W微波处理4 s、320 W微波处理6 s保鲜效果最明显,常温下能延长鲜切西兰花的货架期2 d。
  • 综述
  • 综述
    郗恩光 谭海生 杨劲松 崔坤鹏 张万昌 鞠雪莉 李晓雷 张桂和
    2017, 38(12): 2400-2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芭蕉植株(Musa basjoo Siebold)上附着的微生物菌群,并从中分离选育乳酸菌菌株,扩大植物源乳酸菌菌种库,为今后的青贮饲料发酵业和食品发酵工业等提供植物源乳酸菌,运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好氧细菌、霉菌、酵母、芽孢杆菌等进行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疑似乳酸菌的菌株,对疑似乳酸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生长速率测定试验和产酸速率测定试验,以此来鉴定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属的分类;利用其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中均含有好氧细菌(6.5~8.0 log cfu/g FM)、霉菌(6.0~7.7 log cfu/g FM)、酵母(2.0~3.3 log cfu/g FM)、芽孢杆菌(2.0~4.4 log cfu/g FM)及乳酸菌(6.5~7.5 log cfu/g FM);在芭蕉植株上共筛选出34株疑似乳酸菌菌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菌株均符合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其中有4株菌株抑菌效果较好,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
  • 综述
    程 可 董文江 赵建平 初 众 胡荣锁 宗 迎
    2017, 38(12): 2407-24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6种光谱技术(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拉曼、荧光、核磁共振光谱)及其在咖啡质量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咖啡的起源、分布、风味品质及功能特性的描述,拟帮助消费者对咖啡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和低成本的分析方法,可替代传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分析方法,实现对样品的无损检测,由于光谱的这些特点,使得光谱技术在咖啡的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将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能更好的实现对咖啡风味品质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