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志祥 谢贵水 杨川 陶忠良 周兆德
    2010, 31(12): 2081-20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微气象法中的梯度观测系统、 涡度相关系统和闭路水汽-CO2 廓线系统, 使用设置在海南省西部儋州地区一片刚开割的橡胶林中观测铁塔上的观测仪器所得的干季 7 个晴好天气的微气候观测数据和通量观测数据, 对其微气候特征和通量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1)橡胶林的辐射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 PAR)呈明显的昼夜交替变化; 橡胶林林内和林冠上风速昼夜变化明显, 风向则多为东北风(15°~40°); 林冠上方气温和树冠面表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 树冠表温日变化幅度大于气温; 相同时刻干季橡胶林林冠上方和林冠内湿度和水汽压相差不大; 林冠内 CO2 浓度夜高昼低; 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 土壤含水量变幅较小。 (2)林冠上方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变化趋势相同, 显热通量小于潜热通量;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呈规则的倒 “U” 形, 主要由下行短波辐射决定; 土壤热通量存在日变化, 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变小; CO2 通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发生日变化; 水汽通量随净辐射发生日变化。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曹建华 陶忠良 蒋菊生 谢贵水 赵春梅
    2010, 31(12): 2091-2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无性系 PR107 为材料, 研究不同年龄段(2~28 a)橡胶树对矿质养分 N、 P、 K、 Ca、 Mg 的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不同树龄和不同器官的养分利用情况。 结果表明: (1)橡胶树不同器官对养分的利用效率高低顺序为:树干>胶乳>树根>树枝>树皮>树叶; (2)橡胶树体对 5 种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 P>Mg>K>N>Ca; (3)中幼龄树(4~14 a)由于树体生长代谢旺盛, 养分利用效率也较高, 而老龄树(22~28 a)养分利用效率则较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劲松, 杨小锋, 杨 沐, 陈明乐, 梁智钧
    2010, 31(12): 2098-2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非转基因番木瓜 “梭罗” 品种为试验材料, 采用设施、 露地 2 种栽培方法, 对番木瓜的定植苗成活率、株高、 单果质量、 果皮外观、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维生素 C、 可溶性固形物、 环斑花叶病发生率、 炭疽病发生率、 蚜虫危害、 用药次数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设施较之露地栽培模式, 定植苗成活率提高了 90.4%, 环斑花叶病和炭疽病发生率显著降低, 且具有能防止蚜虫危害, 减少用药次数, 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产量、 促进植株生长、 改善品质。 因此采用设施栽培, 有利于番木瓜规模化生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秀萍 姜 帆 黄爱萍 蒋际谋 郑少泉 谢丽雪 张立杰
    2010, 31(12): 2103-2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 对 228 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丰产性鉴定, 研究了中心枝数、 中心枝抽穗数、 侧枝数等 20 个生物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丰产性进行综合评判。 结果表明, 228 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单株产量 0.4~29.1 kg, 变异系数 58.8%, 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中心枝数、 侧枝数、 枝梢总数、 中心枝抽穗数、 枝梢抽穗数、 侧枝抽穗数、 株高、 冠径、 干周、 叶幂层厚、 中心枝抽穗率、 单果重、 穗坐果数等 13 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回归显著; 利用丰产性度量值(D值)进行模糊聚类, 将 228 份枇杷种质资源丰产性分为 5 级, 并鉴定筛选出产量高(单株产量>16.0 kg)、 丰产性好(D值>0.580)的枇杷种质资源10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 萍 戴小红 林希昊 樊权 尹俊梅
    2010, 31(12): 2111-2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不同肥料和基质在盆栽散尾葵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 盆栽散尾葵在 E基质(泥炭 ∶ 火炭灰∶花生壳=2 ∶ 2 ∶ 1)中的生长表现最好, 在 F 基质(火炭灰 ∶ 桉树皮=1∶ 1)中的生长表现最差。 结合E 基质分别进行自配肥(复合肥+花生油渣)、 奥绿肥、 复合肥追肥处理, 均对散尾葵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复合肥+E 基质处理的散尾葵生长综合评价指数最高, 较适于在散尾葵标准化生产中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光穗 尹俊梅 冷青云 周艳霞 张志群
    2010, 31(12): 2118-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鹤蕉属植物 8 个品种的染色体数和核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8 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4 条, 各品种的核型分别为: 多毛鹤蕉 2n=2x=24=24m, 凯西鹤蕉 2n=2x=24=10m+14sm, 光辉鹤蕉 2n=2x=24=10m+14sm, 火鸟鹤蕉 2n=2x=24=12m+12sm, 艳红鹤蕉 2n=2x=24=16m+8sm, 佩德罗鹤蕉 2n=2x=24=10m+14sm, 绿嘴垂鸟鹤蕉 2n=2x=24=10m+14sm, 札昆利鹤蕉 2n=2x=24=2m+22sm; 多毛鹤蕉、 凯西鹤蕉和火鸟鹤蕉的核型类型为 “1B” 型, 其他 5 个品种为 “2B” 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玉娇 李亚军 费小雯 黎云祥 邓晓东
    2010, 31(12): 2124-21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向 PCR 技术对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 lily)T-DNA 插入突变株的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6 个突变表型的植株都有 T-DNA 插入。 扩增到的 10 个序列长度大都在 500~900 bp 左右。 回收其中的 8 条亮带, 克隆测序后, 经 NCBI BLASTx 比对发现, 除了 B2 序列因为太短没有显著的同源性以外, 有 1个是未知功能的蛋白。 B1 是 Lys 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CM1 是 C 类细胞色素生成蛋白; CM2 是糖转运跨膜蛋白;D1 是特有的解旋酶家族; F1 是 rRNA 小亚基甲基转移酶; G1 是 Arac 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与这些突变表型有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蔡 华 邢伟 韦朝领
    2010, 31(12): 2130-2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植物染色体根尖压片技术, 对安徽一个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se Roem.)栽培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 结果表明: 该水仙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30, 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 3.63, 臂比>2 ∶ 1的染色体比为 0.87, 核型不对称系数为 70.04%, 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较高的 3B 型; 在第 6 组 c 染色体上有 1个随体, 核型公式为 2n=3x=30=2m+10sm+t+17st(SAT), 为节段异源三倍体。 该栽培种与其他地区水仙的核型相比存在明显的细胞学差异, 表现在随体的个数以及同源异源性方面,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水仙不同变种在不同地区为适应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而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了微小变异, 这也是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的细胞学证据之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发明, 王 平 唐 琦, 柳燕贞, 陈 伟
    2010, 31(12): 2135-2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柚单染色体 LA-PCR-AFLP 技术体系中外源 DNA 污染问题中不同试验用水、 加接头连接前后步骤对水污染的敏感度以及 LA-PCR 形成的非特异性亮带现象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8 种试验用水中 BT 水(Bioteke,RNase-free and DNase-free Water)的防控效果最佳; 水的质量对 LA-PCR 过程中接头连接之前的步骤影响最大,对加接头之后的步骤也有一定的影响; 非特异性亮带为引物自连形成的多聚体, 与外源污染无关。 本试验通过对外源污染的来源和关键步骤实施严格防控, 经过 dot blot 验证, 使外源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这为建立高质量的柚单染色体文库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 静 刘菊华 徐碧玉 贾彩红 张建斌 谭光兰 金志强
    2010, 31(12): 2142-2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向 PCR 技术对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 lily)T-DNA 插入突变株的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6 个突变表型的植株都有 T-DNA 插入。 扩增到的 10 个序列长度大都在 500~900 bp 左右。 回收其中的 8 条亮带, 克隆测序后, 经 NCBI BLASTx 比对发现, 除了 B2 序列因为太短没有显著的同源性以外, 有 1个是未知功能的蛋白。 B1 是 Lys 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CM1 是 C 类细胞色素生成蛋白; CM2 是糖转运跨膜蛋白;D1 是特有的解旋酶家族; F1 是 rRNA 小亚基甲基转移酶; G1 是 Arac 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与这些突变表型有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殷安齐 李洪武 刘志媛 伴修平 田边祥子 细井公富
    2010, 31(12): 2147-2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应用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快速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 结果表明, 理论上, 该方法对于 4 个利玛原甲藻细胞便可检测出, 灵敏度较高; 实际应用时检测出的细胞数为(505±14.72) cells/L(镜检为 600 cells/L, 误差为 15.83%, 符合海洋调查规范中浮游生物调查误差在 20%以内的要求)。 本检测方法具有快速、 特异、 准确等优点, 可作为海洋环境监测中定性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 芹 邓永枢 阮小蕾 李华平
    2010, 31(12): 2153-2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德庆市水稻瘤矮病的典型病株为材料, RT-PCR 扩增并克隆了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 的第 9 组分全长核苷酸序列。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其基因结构特征与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基本一致。Pns9 蛋白为细胞膜外蛋白, 在植物呼肠孤病毒属内没有发现同源蛋白, 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入口蛋白(portal protein)及姜氏军团菌(Legionella drancourtii LLAP12)的假设蛋 白(hypothetical protein LDG_3259)分 别 有33%和 2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 功能尚待确定。 将 S9 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ET-28b(+)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 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 Western blot 和 ELISA 分析表明制备的兔抗为特异抗血清, 效价为 1 ∶ 13 1072。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松伟 黄俊生 羊玉花 杨歆璇 贾慧升 杨腊英 王国芬 方晓东 李传东
    2010, 31(12): 2159-2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PCR 和RT-PCR 方法扩增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1 号和 4 号生理小种的 pacC 基因(FOC1-pacC, FOC4-pacC), 对 FOC1-pacC 和 FOC4-pacC 相似序列进行搜索和比对, 以及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结构预测, 发现 FOC1-pacC 和 FOC4-pacC 开放阅读框分别为 1 863、 1 905 bp, 编码 634、620 个氨基酸, 2 个小种之间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差异明显, FOC1-pacC 比 FOC4-pacC 缺 少 1 个 基 因 片 段,FOC-pacC 与其相似序列有显著差异, 比对缺少 2 个基因片段; 初入侵转录组表达分析说明, 2 生理小种 pacC 基因在小种侵染不同品种香蕉过程中表达有差异, FOC1-pacC 基因只在粉蕉中检测到表达, 而 FOC4-pacC 则在粉蕉和香蕉中都检测到表达, 但在粉蕉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香蕉。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 哲 孙爱花 黄天带 周权男 戴雪梅 黄华孙 林位夫 Ludovic Lardet Pascal Montoro Marc-Philippe Carron
    2010, 31(12): 2166-2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产优质橡胶品种热研 88-13 的幼嫩种子内珠被为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中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钙离子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经过连续 6个月的继代选择培养,逐渐诱导出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适宜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H 基 本成分,添加 0.5 mg/L KT,2.0 mg/L 2, 4-D,11.0 mmol/L CaCl2,80.0 g/L 蔗糖和 2.0 g/L Phytagel。组织学切片证明长期继代培养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维持了胚性的状态。取继代培养2a 多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 得到了 16 000 多个体细胞胚。将这些胚进行进一步的转移培养, 得到了 115 株再生植株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宇刚, 耿广青, 樊美珍
    2010, 31(12): 2174-2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找天然的生物防腐剂和微生态制剂, 对纳豆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 最佳培养条件是接种量 6%、 含 水 量 60%、 物 料 厚 度 1.92 cm、 后 熟 时 间 2 d; 抑 制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RCEF091013 的 碳 源、 添 加 物、 无机盐和发酵时间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葡萄糖 6%、 酵 母 粉 1%、 MgSO40.3%、 发酵时间 48 h; 抑制大肠杆菌 RCEF091056 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 4%、 酵母粉 1.5%、 MgSO4 0.3%、 发酵时间 48 h。 纳豆提取物质在 pH6~8 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 在 80 ℃以下都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Zn2+、 Cu2+、 Fe3+和Ca2+对抑菌物质抑菌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表明纳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纳豆提取物的稳定性较强。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陈丽璇 李金雨 蔡晓东 施木田 陈 菲
    2010, 31(12): 2180-2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两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rcf)果实发育过程中 K、 Ca、 Mg、 Zn、 Cu、 Mn、 Fe 7 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相关性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红宝石果实生长期(4~10月)较甜葡萄(4~12月)短, 红宝石果实果重较大, 果皮较厚。 (2)两葡萄柚中 7 种营养元素大多以幼果期含量最高,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 K、 Zn、 Fe 以果肉中含量较多, Ca、 Mg、 Mn、 Cu 则主要分布于果皮, 其中Ca 在果皮果肉间含量的差异较大。 K 含量位居 7 元素之首。 (3)葡萄柚对 K、 Ca、 Mg、 Zn、 Mn 的吸收集中于果肉迅速生长期, Cu 和 Fe 在果实转色期出现另一吸收峰。 (4)7 种金属营养元素间和元素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率均为: 甜葡萄高于红宝石, 果肉高于果皮。 其中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显著率最高的元素是 Mg、 Zn,最低的是 Cu, 相关性较好的活性氧代谢指标是 O2·- , SOD 最差。
  • 植物生理生化
    刘维侠, 曹振木, 廖 易, 党选民, 杨 衍
    2010, 31(12): 2187-2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培育的 3 个不同颜色彩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白色彩椒和绿色彩椒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 叶绿素呈下降趋势, 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呈上升趋势, 总酚和类黄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紫色彩椒含有相对较高的色素和抗氧化物质, 且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 叶绿素和花青素呈下降趋势, 类胡萝卜素、 总酚和类黄酮则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 植物生理生化
    朱国鹏 李 凤 宋希强, 杨福孙
    2010, 31(12): 2193-2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叶背绿色型和叶背紫红型两种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生态型的组培苗为试材, 进行叶片 CO2 吸收日动态变化、 气孔密度及光合色素的测定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五唇兰属于 CAM(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叶背绿色型的 CO2 吸收速率大于叶背紫红型; 两种生态型的气孔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两种生态型的总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Chl a)含量、 叶绿素b(Chl b)含量、 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 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Chl)含量的比值则有显著性差异。 五唇兰的光合特性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热带兰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 植物生理生化
    陆銮眉, 林金水, 赖钟雄
    2010, 31(12): 2198-2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龙船花瓶插寿命、 鲜重、 花瓣质膜透性和花瓣蛋白质含量, 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蔗糖、 硫酸铝、漂白粉和抗坏血酸的保鲜液对龙船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结果表明: 75 mg/L 硫酸铝+3%蔗糖+100 mg/L 漂白粉+100 mg/L 抗坏血酸为较理想的龙船花瓶插保鲜液, 切花瓶插寿命比处理 1 延长 5 d, 其鲜重变化和蛋白质变化均比较缓慢, 相对电导率上升也比较慢。
  • 植物生理生化
    郑亚军, 李 艳 陈卫军 赵松林
    2010, 31(12): 2203-2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槟榔色素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槟榔色素对热稳定性较好但对光稳定性较差;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对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 苯甲酸钠、 柠檬酸等稳定; 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 色素对低浓度 VC 稳定性好, 在 H2O2 中稳定性差; 金属离子Cu2+、 Mg2+、 Ca2+、 K+、 Na+、 Zn2+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但 Fe2+、 Fe3+对色素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 植物生理生化
    王立丰, 陈月异
    2010, 31(12): 2208-22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稻组织培养突变体中发现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条纹突变体, 其生育期呈现白色和绿色条带相间的表型。电镜观察表明突变体绿色条带叶肉细胞具有正常的叶绿体发育, 白色条带叶肉细胞则表现出叶绿体缺失。 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单位重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但叶绿素光能吸收强度略有上升。 突变体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 II 产生的激发能量降低, 并将更多的激发能分配给光系统 I。 突变体保持叶片光合效率稳定的机制是通过提高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来补偿光合色素含量和激发能的降低引起的光合效率下降。
  • 植物生理生化
    万 凯 丁晨红 王富华 王恒明 刘洪标 方 园
    2010, 31(12): 2213-2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辣椒绿熟果(果实绿熟时期采摘)和红熟果(果实红熟时期采摘)为试材, 研究其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的温度保存下, 胎座或果肉的辣椒素含量变化趋势均与二氢辣椒素一致。 短时期低温(0 ℃) 保存有利于保持采后辣椒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含量, 长时间保存时,常温(4 ℃~25 ℃)保存有利于保持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含量。 同一保存温度下, 果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趋势与胎座相反。 同一温度处理下, 不同熟期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植物生理生化
    吴 燕 高青海
    2010, 31(12): 2218-2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 黑籽南瓜种子为试材, 研究不同浓度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 黄瓜发芽率、 发芽指数、 α-淀粉酶活性及脱氢酶活性等均降低, 抑制了黄瓜根系、 胚轴的生长; 而一定浓度的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提高了黑籽南瓜 α-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 促进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高浓度浸提液抑制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通过化感效应值可以得出,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为负效应, 而对黑籽南瓜则一定浓度范围为正效应, 高浓度为负效应。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抑制黄瓜种子萌发, 而对黑籽南瓜种子萌发表现为 “低促高抑”。
  • 植物生理生化
    尹俊梅, 杨光穗 吕君展, 谭 蕾
    2010, 31(12): 2224-2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石蜡切片法, 对黄花美冠兰的花芽分化过程, 包括花序原基的分化、 花蕾原基的分化、 萼片和花瓣原基的分化、 蕊柱和唇瓣的分化以及花药的发育, 进行显微观察。 黄花美冠兰花芽从 4 月底开始分化, 到花蕾原基完全发育成熟, 大约需要 1 个月的时间。
  • 植物生理生化
    韩海东 林永生 翁伯琦 陈敏健 江枝和
    2010, 31(12): 2228-22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稻草、 五节芒和圆叶决明及羊粪为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进行不同配方处理的仿生态栽培。 结果表明,15 个配方中以 A3(即20%稻草+30%五节芒+50%羊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其次为配方 B(即50%五节芒+50%羊 粪)和配方B1(40%五节芒+10%圆叶决明+50%羊粪)。 进一步比较用这 3个配方栽培姬松茸时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组成、 含量及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发现配方 B1 栽培姬松茸时, 这些成分的含量均优于其他 2 个配方, 这一结果对姬松茸的栽培模式有重要意义。
  • 植物生理生化
    江枝和 肖淑霞 翁伯琦 雷锦桂 唐翔虬 王义祥
    2010, 31(12): 2233-2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 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的 17个数量性状, 可提取为 2 个公因子, 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 93.66%, 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 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营养学和药学含义, 可把 2 个主因子命名为芳香族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因子和鲜味氨基酸因子。 一个 2 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 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硒镧复合作用下氨基酸质量的综合评价, 证实氨基酸含量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含量之间大部分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这些研究为以后姬松茸的栽培及营养学和药学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王红星 常云霞 李景原
    2010, 31(12): 2238-2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研究遮荫对中华芦荟、 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叶片中主要有效成分蒽醌类物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 遮荫处理导致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中总蒽醌、 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明显降低, 中华芦荟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却显著增加; 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种类减少, 中华芦荟中物质种类增加。结果说明, 遮荫处理, 不利于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但能刺激中华芦荟中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合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熊国如, 李增平, 冯翠莲, 蔡文伟, 王俊刚, 伍苏然 杨本鹏, 王文治, 赵婷婷, 张雨良, 张树珍
    2010, 31(12): 2243-2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一年对海南甘蔗产区 9 个县(市)30 个乡镇进行害虫调查, 发现海南甘蔗害虫共有 7 目 36 科 58 种, 其中蜚蠊目 1 科 1 种, 等翅目 1 科 1 种, 直翅目 5 科 12 种, 缨翅目 1 科 1 种, 半翅目 11 科 14 种, 鞘翅目 8 科 14种, 鳞翅目 9 科 15 种。 木蠹蛾、 条螟、 蔗根锯天牛、 蔗根象、 红尾白螟和异岐蔗蝗对海南甘蔗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害虫种类。 总结了甘蔗苗期、 生长中期及后期对各类害虫的防治对策, 对指导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新春 刘祥民 王家保
    2010, 31(12): 2250-2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粉病的感/抗性品系橡胶树为材料, 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橡胶白粉菌进行动态的形态学观察对比。 通过对不同抗性品系的幼叶(即铜色)和绿叶(即绿色)表皮角质层观察发现,所有幼叶角质层厚度不足 0.1 μm, 抗性品种绿叶角质层厚度可达 3 μm, 而感病品系的只有 1 μm 左右, 表明抗性差异与角质层厚度有明确关系。 病原菌的侵染钉侵入细胞内部后, 不同抗性品系表皮细胞对侵入采取了 2 种截然不同的胞质沉积方式。 感病品系的胞质沉积仅发生在被侵染的细胞壁周围, 其内部的吸器外膜周围没有发现沉积。 抗性品系的胞质沉积则在吸器外膜周围, 直接作用于吸器并使其萎缩。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邬国良 郑服丛 蔡笃程 黎忠诚 张方平 符悦冠
    2010, 31(12): 2255-2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用合适的原药、 助剂、 工艺, 配制了闪点高、 粘度适中、 低毒、 冷热贮稳定性好且可用于喷烟、 喷雾及超低量喷雾的 15%哒·阿维菌素多功能热雾剂, 并测定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毒力与药效。 热雾剂对雌成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5.738 3+2.285 6x, LC50 为 0.475 3 μg/mL , 幼 螨 LC50 为 0.190 4 μg/mL , 卵 LC50 为0.921 3 μg/mL。 苗圃防治试验持效期达 35 d 以 上 。 施 药 量 为 3 000 mL/ hm2 时 , 小 区 试 验 药 后 15 d 防 效 达90.28%。 经过 7 a 的大田防洽试验, 表明 15%哒·阿维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当高峰前期每百片胶叶害螨达 30 头以上时,采用热雾剂 2 250~3 000 mL/hm2 进行预防性施药, 防治效果达 81.2%以上, 全年施药 1 次可控制害螨的发生。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伟东 刘福秀 周卫川 林明光 冯香善 徐 卫 韩玉春
    2010, 31(12): 2260-2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2009 年在海南岛内海口、 文昌、 三亚、 儋州、 琼中、 吊罗山、 尖峰岭和霸王岭等 8 个地方, 选择代表性区域, 采用实蝇性诱捕剂和蛋白引诱法对 8 个地区实蝇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海南实蝇可全年发生, 其中, 尖峰岭的实蝇种类丰富度最高, 有 18 种, 其次是霸王岭和琼中, 有 15 种, 吊罗山 14 种,海口和三 亚 均 为 12 种, 文昌和儋州的实蝇种类丰富度低, 同 为 11 种; 海南区域实蝇群落优势种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 常见种有差异; 海口和琼中实蝇群落常见种同为瓜实蝇[B.(Zeugodacus)cucurbitae Coquillett]; 吊罗山和霸王岭常见种同为锈红实蝇[B.(Z.)rubigina Wang & zhao]; 文昌、 三亚、 儋州和尖峰岭无常见种。 3 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实蝇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以三亚最低。 各地实蝇种类相似性变化不大, 相似性系数为 0.36~0.76。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温志强, 边 广, 洪丽文
    2010, 31(12): 2267-2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 11 株 Bt.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 3 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得出 91019 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 3 龄幼虫有较高的毒力效果, 其发酵原液和 250 倍稀释液对平菇厉眼蕈蚊 3 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3.10%和82.76%。 通过正交试验对 91019 菌株的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得出理论最佳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为: 玉米粉1.0%、 黄豆饼粉 2.5%、 酵母粉 2.0%、 鱼粉 2.0%、 蛋白胨 0.4%, KH2PO4 0.5 g/L, CaCO3 4.0 g/L, MgSO4·7H2O0.5 g/L, ZnSO4·7H2O 0.02 g/L; 接种量 2.0%、 pH7.0、 装液量 25 mL、 培养温度 25 ℃。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唐敏敏 郑亚军 陈卫军 赵松林
    2010, 31(12): 2273-2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椰子粉、 不溶性椰子膳食纤维、 卡拉胶为主要原料设计出制备椰味膳食纤维营养果冻的实验方案和工艺流程, 确定了椰味膳食纤维营养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 最后还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 采用该配方制备的果冻,营养价值高、 椰味浓郁、 口感爽滑。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晓琴, 耿 頔, 李林宴
    2010, 31(12): 2277-22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技术进行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以茶多糖对 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 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水比、 微波时间、 微波功率及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茶多糖活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 微波功率、 微波时间、 浸提温度、 料水比,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微波功率 280 W、 微波时间 20 min、 浸提温度 45 ℃、 料水比(g ∶ mL)1 ∶ 40, 在此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 乌龙茶多糖对 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平均值达 25.38%。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文斌 吴小平 尹玉莲 郭海超 罗雪华
    2010, 31(12): 2281-22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橡胶树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点, 通过水培试验及 GC-MS 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 结果表明: 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 包括烃类、 醇类、 有机酸类、 酯类、酰胺类、 醛类及酚类等物质。 不同品系的橡胶树根系分泌物组成特点不同, 热研 7-33-97 根系分泌物与 PR107的根系分泌物在检出成分上相似程度较高, 以酰胺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均为 40.51%, 其次为有机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 23.55%和 21.59%。 RRIM600 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酸类物质, 相对含量为 35.78%,其次是酯类物质, 相对含量为 26.96%。 在培养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中发现了十六烯酸、 油酸等能活化和固定植物根际潜在养分的有机酸类物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冯信平, 田家金
    2010, 31(12): 2287-22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性食品样品经微波消解法处理,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其 15 种稀土元素含量。 每个稀土元素选择一个不受同量异位素干扰的同位素 89Y、 139La、 140Ce、 141Pr、 146Nd、 147Sm、 151Eu、 157Gd、 159Tb、 163Dy、165Ho、 166Er、 169Tm、 172Yb、 175Lu, 对于所测元素, 校准曲线相关系数 r>0.999 9 回收率均在 95.0%~105.0%, 相对误差<5.0%。 该方法准确、 简便、 快速、 灵敏, 适用于植物性食品中 15 种稀土元素的含量测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周红玲 赖钟雄 郑加协 张 娟 李永裕 陈石
    2010, 31(12): 2292-2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早钟 6 号不同离体保存阶段的枇杷试管苗为材料, 建立内源激素 ABA、 GA3、 IAA 和 ZT 的 HPLC 梯度洗脱方法, 结果显示: 4 种内源激素的各组分分离完全, 峰形良好, 可为准确分析离体保存过程中枇杷试管苗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提供技术保障和理论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彭黎旭 韩丙军 张月 林靖凌 刘胜辉, 王明月
    2010, 31(12): 2297-2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微波水解-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面肥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叶面肥样品在温度为 160 ℃、微波功率为 600 W 下水解 15 min, 再与异硫氰酸苯酯进行衍生, 并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对其进行分析, 外标法计算样品中 17 种氨基酸的含量。 17 种阴离子在 12 min 内可完全分离, 方法加标回收率在 72.83%~98.67%之间, 6 次重复的相对标准偏差在 3.17%~12.21%之间, 方法检出限(S/N=3)在 0.05 mg/L 至 0.15 mg/L 之 间。 该方法操作简便、 灵敏、 选择性高, 适用于常规样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