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 琪 陈 霞 贾泽冲 刘云豪 赖杭桂 陈松笔 朱文丽
    2017, 38(8): 1383-1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粉诱导是获得无融合生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试验采用辐射花粉对雌花授粉进行木薯无融合生殖活体诱导,获得了由60Coγ射线辐射花粉诱导的孢子体无融合生殖种质。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花粉诱导木薯无融合生殖的途径是有效的,且辐射剂量及品种的选择对木薯无融合生殖诱导具一定的影响。本次试验共收获23株植株,通过对诱导子代的细胞学及共显性EST-SSR分子标记检测,显示其23株诱导子代为杂合二倍体;进一步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各子代的异质杂合性或同质杂合性鉴定,发现2株为SC5遗传同质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祁宏英 徐洪国 顾灵杰
    2017, 38(8): 1390-13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毛酸浆的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几种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尖用0.1%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1 ∶ 1混合液4 ℃条件下处理3 h,固定后先用1 mol/L HCl在60 ℃条件下解离3 min,再用混合酶液进行酶解,染色制片后得到的染色体图像效果比较清晰。供试的2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属于小型染色体,但它们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铁把小菇娘’:染色体总长为30.72 μm,绝对长度范围1.61~3.42 μm,核型公式2n=2sm+22m,属于1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5%;‘粒粒甜菇娘’:染色体总长28.42 μm,绝对长度范围1.52~3.32 μm,核型公式2n=2sm+2M+20m,属于2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3%。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伟杰 杨海建 肖 艳 陈沂章 刘志杰 张 雯 郑希龙
    2017, 38(8): 1395-1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海南植物区系1个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以及1个新记录变种。新记录属为黑蒴属(Alectra Thunb.);新记录种为黑蒴[Alectra avensis (Bentham) Merrill];新记录变种为红毛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 var. rubropilosa (S. H. Huang & Y. M. Shui) C. I Peng]。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海军 王书瑞 王晓飞 郭梦桥 关向军 孙宇峰
    2017, 38(8): 1397-14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方地区利用温室栽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2个改良品种‘PKM1’和‘PKM2’,通过分析表观生长量、养分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差异性,筛选适宜北方温室种植的辣木品种。结果表明:PKM1的高生长和增粗生长均显著快于辣木和PKM2(p<0.05),在定干前(71 d)三者平均株高依次为115.7、80.2、81.0 cm,地径依次达17.47、13.27、15.08 mm。植株养分季节变化,PKM1养分状况要优于辣木和PKM2,在5月份,PKM1叶片中全氮(44.32 mg/g)、全钾(12.73 mg/g)含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p<0.05),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7月份,PKM1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光合特性分析,3个品种在弱光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及光补偿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强增加,光量子的转化能力出现显著性差异,PKM1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显著高于辣木和PKM2(p<0.05),最高达23.84 μmol CO2/(m2·s)。可见,北方设施条件下,PKM1的生长速度、养分状况、光合能力均表现最好,较适宜北方温室栽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倪建中 李许文 刘 文 王 伟 郁书君 代色平
    2017, 38(8): 1404-1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连续3 a的观测及驯化栽培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到广州地区的32个杜鹃花品种园林开发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模型由适应性、观赏性、开发利用潜力3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3个评价因子构成。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Ⅰ级有8个品种,其在各方面均表现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Ⅱ级包含11个品种,其可与其他品种配植;Ⅲ级暂不推荐在广州地区园林上应用,可继续进行跟进观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雪枫 王 坚 朱朝华 黄咪咪
    2017, 38(8): 1411-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2)与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L.)R. M. King & H. Robinson)生长早期的竞争关系,探索飞机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设置总株数固定(8株),5种柱花草和飞机草分株数混播比例(柱 ∶ 飞=8 ∶ 0、6 ∶ 2、4 ∶ 4、2 ∶ 6、0 ∶ 8)盆栽试验,就各混播比例下2种植物在浇水频率1次/2 d、生长30 d的生长情况和相对竞争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柱花草混播株数的减少,柱花草和飞机草的相对株高、相对平均生长速度、相对单株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配至根、茎和叶的相对生物量均逐渐降低;但飞机草的相对根长、相对根冠比和根生物量质量分数均逐渐减小、茎生物量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叶生物量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柱花草的各对应指标反之。柱花草比例较高时(柱 ∶ 飞为6 ∶ 2)2种植物的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大于1,2种植物间无种间竞争现象,4 ∶ 4和2 ∶ 6时相对产量总和均与1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植物间存在资源竞争;混播群落中柱花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生长早期柱花草的相对竞争能力比飞机草弱。下一步进行生长中期、晚期竞争试验和肥力、刈割等其他因素影响试验来确定柱花草替代控制飞机草的可能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袁晓军 曹建华 陈俊明
    2017, 38(8): 1418-14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橡胶林养分循环的系统研究,综合考虑了全树各器官养分的需求、肥料的有效性及枯落物的归还量,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橡胶无性系PR107和RRIM600养分循环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橡胶树各月生物量增量模型、叶片养分含量与树体平均养分含量模型以及生产诊断施肥模型,模型精度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可进一步完善叶片营养诊断施肥诊断理论。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文少白 葛 畅 李 明 邹雨坤 侯宪文
    2017, 38(8): 1423-1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溪竹 林兴军 白亭玉 王丽萍 赖剑雄 赵青云
    2017, 38(8): 1427-14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可是世界最重要的多年生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揭示不同园龄可可园土壤演变规律,为其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以休耕地为对照(CK),研究低龄(4 a)、中龄(12 a)和老龄(32 a)3种不同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期生长及其与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等关系。结果表明,32 a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生物量显著高于4 a、12 a和CK,分别增加了89.15%、29.24%和28.03%;32 a和12 a园龄处理根际SOC含量显著高于4 a园龄,老龄园有利于SOC的积累;随着园龄增加,脲酶活性增加,且与SO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12 a和32 a园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4.36%和43.11%;12 a园龄处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则显著增加,12 a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分别是4 a、32 a和CK的3.04、1.46和3.23倍,园龄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综上所述,随着土壤园龄增加,可可苗生物量、根际SOC含量和脲酶活性均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SOC含量、脲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可可根际SOC含量是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浩朴 胡 丽 冯莲莲 谢辉阳 王 果
    2017, 38(8): 1434-1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钝化剂对烟草吸收富集镉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硅酸钠和羟基磷灰石对Pb-Cd复合污染土壤上的烟草镉吸收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均随3种钝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升高,而土壤有效镉(DTPA-提取)含量则随之降低。土壤有效镉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2 g/kg羟基磷灰石处理(52.4%)>16 g/kg石灰处理(37.0%)>12.5 g/kg硅酸钠处理(14.1%)。3种钝化剂都降低了烟株各部位镉的含量,其对烟叶镉含量的平均最大降幅分别为87%(16 g/kg石灰处理),74.7%(12.5 g/kg硅酸钠处理)和82.2%(32 g/kg羟基磷灰石处理)。石灰和羟基磷灰石对镉在根-茎之间的转移无显著影响,而硅酸钠则显著降低了镉在根-茎之间的转移。综上,镉污染的植烟土壤可以施用这些钝化剂以降低烟叶中镉的含量。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王锋堂 杨福孙 卜贤盼 周 鹏
    2017, 38(8): 1441-14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热带樱花在海南岛园林绿化中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其抗逆适应性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研究设4个水分干旱梯度试验,采用改良指甲油印迹法测定其叶片气孔的形态特征,观察叶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时间延长,降低了其叶面积与叶片含水量,干旱处理30 d变化最明显;(2)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周长等呈减小趋势;(3)干旱下气孔密度与其开放度有显著相关性(R2=0.038 3,p<0.05,N=36)。干旱条件对海南岛种植热带樱花有很大影响。
  • 植物生理生化
    罗文姬 王艺锦 陈 依 王凌晖 滕维超
    2017, 38(8): 1446-1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0(对照)、50、100、150、200和250 mg/L的镉处理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幼苗,研究镉胁迫环境对其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处理的多穗柯幼苗株高和地茎的增长量以及整株的干重均比对照显著性提高;100、150和200 mg/L处理的幼苗各生长指标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但相对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CAT和POD活性均显著性增高;250 mg/L处理时,幼苗的生物量、形态指标显著性降低,而相对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显著性增大。说明50 mg/L镉浓度处理有利于多穗柯幼苗的生长,250 mg/L处理则幼苗的生长、生理和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性抑制。
  • 植物生理生化
    丁运华 郭少敏 刘 燕 郑建灵
    2017, 38(8): 1451-1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筛选模型对10种南药样品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种南药(益智、鸡血藤、决明子、巴戟天、溪黄草、金樱子、化橘红、佛手、绞股蓝、五指毛桃)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时,溪黄草、益智、化橘红、绞股蓝、五指毛桃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抑制率大于50%,分别为89.59%,77.10%,67.54%,52.62%,52.29%,其他5种南药的平均抑制率在20.81%~49.81%之间;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溪黄草、益智、佛手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抑制率大于25%,其他7种南药的平均抑制率在6.07%~24.78%之间。应该深入研究复方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药效物质基础,加大对南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 植物生理生化
    黎 英 曾珍清 张 薇 郑兰香 陈雪梅 石小琼
    2017, 38(8): 1456-14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纯化效果,试验以水仙茶饼多酚粗提液为原料,比较了9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粗多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再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LX-28树脂纯化水仙饼茶粗多酚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纯化前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树脂 LX-28,最佳吸附和解吸条件为1.5 mg/mL的质量浓度的水仙茶饼多酚粗提取液(pH4.0~5.0)以2.0 mL/min的流速上样95 mL,吸附平衡后去离子水冲洗至无色,再用70 mL,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H6.0)为洗脱剂,以3.0 mL/min流速洗脱,在此纯化条件下LX-28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587±0.379)%和(95.330±1.282)%,树脂可重复使用4次,纯度提高了约3.04倍;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从纯化前的1.279、3.682 mg/mL降低到0.295、1.525 mg/mL;对供试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米根霉和紫红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抑菌效果优于纯化前。
  • 植物生理生化
    闫旭宇 李梦汝 李 玲
    2017, 38(8): 1464-1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灵香草为实验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灵香草黄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灵香草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灵香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 ∶ 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0 ℃。在此条件下,灵香草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3.27%。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所提取的灵香草黄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 植物生理生化
    邓素芳 杨有泉 李春燕 应朝阳
    2017, 38(8): 1468-1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薏苡饲用部位的氨基酸营养情况,以9个薏苡(Coix lacryma-jobi)资源的饲用部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根、茎和叶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薏苡的根、茎、叶中均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各部位间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其中台湾红衣薏苡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资源。薏苡饲用部位功能性氨基酸特别是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9.34%~69.27%。通过氨基酸评分明确了(蛋氨酸+胱氨酸)是薏苡饲用资源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并通过分部位聚类筛选出2份氨基酸含量高的薏苡叶资源(台湾红衣薏苡和北峰野生薏苡),为薏苡饲用提供数据参考。
  • 组学与生物技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李晓娜 肖厚贞 万三连 张 冬 张 宇
    2017, 38(8): 1478-14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JAR1基因是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具有维持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动态平衡和增强植物抗逆性的功能。为了阐明巴西橡胶树中JAR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利用Q-PCR 技术在橡胶树CATAS7-33-97叶片中扩增了JAR1基因,其推导氨基酸含有JAR1蛋白特征性的GH3 superfamily结构域,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定位在细胞质中,命名为HbJAR1。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橡胶树叶片中的表达量受光照强度、机械伤害和白粉菌侵染显著上调,吲哚乙酸(IAA)、茉莉酸(JA)、乙烯利(ET)、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对HbJAR1在橡胶树中的表达也起到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表明HbJAR1基因属于植物JAR1家族,与橡胶树对光照、伤害等逆境响应有关。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董 晨 魏永赞 王 弋 郑雪文 李伟才
    2017, 38(8): 1485-14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s)是调节生长素表达的转录因子响应基因,ARF基因在植物中大多由多基因家族组成。基于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荔枝ARF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在荔枝中鉴定出21个ARF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53~1 11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112~123.872 ku,等电点为4.21~9.45。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21个ARF均定位于细胞核。Lc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的B3 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荔枝ARF蛋白分为5个亚家族。21个荔枝ARF基因在花穗发育过程中有明显不同的表达规律。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荔枝ARF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庹德财 沈文涛 言 普 黎小瑛 周 鹏
    2017, 38(8): 1492-15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染性克隆是研究病毒的重要工具,而偏大的病毒基因组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不稳定给构建侵染性克隆造成很大困难。通常采用插入内含子和酵母同源重组等方式可以获得稳定克隆,但本实验最初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并未成功构建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的侵染性克隆。经研究证实,该不稳定现象确实存在于大肠杆菌中,而非酵母和农杆菌细胞。通过改良酵母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有/无内含子intron 2的PLDMV侵染性克隆p35S-FL和p35S-FL-In2,农杆菌注射接种番木瓜均发病,侵染效率达64.7%~69.7%。本研究通过酵母同源重组质粒直接转化农杆菌,建立了一种10 d内即可稳定快速构建PLDMV侵染性克隆的E. coli-Free酵母同源重组新方法。该方法对其他在大肠杆菌中不稳定的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车建美 马桂美 刘 波 刘国红 陈倩倩
    2017, 38(8): 1501-1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具有抑菌、抗褐变和保鲜功能。以短短芽胞杆菌菌株FJAT-0809-GLX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s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将该片段纯化回收后与pMD18-T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SOD基因序列长度为609 bp(GenBank登录号:KM255665),编码202个氨基酸残基。将SOD基因片段与同样酶切的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SOD,转入大肠杆菌BL-21,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在菌体中存在约25 ku的蛋白表达产物,与该基因ORF预期大小接近。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奠定了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决登伟 桑雪莲 舒 波 刘丽琴 王一承
    2017, 38(8): 1507-15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1个泛素结合酶家族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ZmUBC-76。该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2 589 bp,编码的蛋白具有86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98.91 ku,理论等电点为8.07。预测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和幼果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穗丝中表达最低。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ZmUBC-76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到最低;在低温胁迫时,ZmUBC-76的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ZmUBC-76可能参与了植物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 怡 武春媛 李 玮 李勤奋
    2017, 38(8): 1512-15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 2014hzs1J0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o. 201503107-14);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2017)。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 丽 张海鹏 陈 阳 刘孟浩 宋艳培 江绍锋 林 江 高赛超 何时雨 覃新导
    2017, 38(8): 1519-15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木薯8个不同生境分离到298株细菌,测定其产酶、次生代谢物和颉颃活性,结果表明,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生长素的菌株和比例分别为160(53.69%)、57(19.13%)、11(3.69%)和150(50.34%),产嗜铁素菌株最多203个,比例达68.12%;产几丁质酶的菌株最少7株,比例仅为2.35%;其中,9株菌株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颉颃活性,比例为3.02%。通过赋值选择88个得分较高的菌株,对其16S rRNA测序及ARDRA-PCR和BOX-PCR聚类分析,发现可分成21个簇,且每个簇的种群丰度较高。优选11个菌株进行日光温室大棚盆栽防效测定,其中,HWY-3-1防效为100%,防效在60%以上的菌株有DBS-5(85.96%)、HS-4-3(82.88%)、DHWP-1(79.37%)、HWYT-3-2(77.88%)、HWS-4-3(77.84%)、DHNS-3-5(65.34%)、DHWR-5-1(61.83%),和对照防效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选择5个防效较好的潜力菌株测定其田间防效,结果显示,HWY-3-1(Bacillus pumilus)平均防效为38.11%,与对照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筛选策略可行,初步找到1株对CBB防效较稳定的生防菌株Bacillus pumilus。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洪克前 徐函兵 张鲁斌 贾志伟
    2017, 38(8): 1529-1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芒6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Zill’)为试材,研究采后一氧化氮(NO)对芒果果肉抗氧化酶活性和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100 μmol/L硝普钠(一氧化氮供体)处理保持了果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表明NO可以有效减轻采后芒果果实氧化胁迫,进而延缓果实成熟。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健凯 王绍青 林河通 林毅雄 林育钊
    2017, 38(8): 1534-1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番木瓜片在不同微波功率、相对压力、切片厚度和装载量等干燥参数条件下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并建立微波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番木瓜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过程;番木瓜片的干燥主要集中于恒速干燥阶段;番木瓜片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同时受到微波功率、相对压力、切片厚度和装载量的影响;Page方程关于番木瓜片干基含水量和水分比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均拟合较好,能较准确地反映番木瓜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观飞 陈卫军 陈文学 陈荣豪 陈朴森 陈海明
    2017, 38(8): 1543-1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酵母DV10发酵成熟椰子水并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变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方程和Leu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低醇度椰子水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拟合方程一阶求导,求出其发酵过程中菌种增长速率、酒精生成速率和底物消耗速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97、0.997,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4.75%、4.36%和4.42%。因此,3个模型均可很好地阐明酵母DV10发酵低醇度椰子水过程的动态变化。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朴森 张宸禹 张观飞 陈海明 陈文学 陈卫军
    2017, 38(8): 1549-1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售椰子汁的质量状况,本实验以市场上常见的20种不同品牌的椰子汁为样品,通过测量这20个样品的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酸价以及色差,分析了市售椰子汁的质量状况。结果发现:脂肪、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QB/T 2300-2006规定的均有19个样品;被测样品的酸价均值为0.86 mg/g,个别样品酸价较大,色差值(Lab值)的变化揭示了椰子汁在颜色上的差异。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程 媛 刘忠义 吴继军 余元善 徐玉娟 肖更生
    2017, 38(8): 1553-1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H中性的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作用显著、高温耐热的亲水胶体,对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并对优化的甜玉米饮料增稠剂配方进行验证试验;同时,研究其黏度、贮藏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感官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原汁含量20%的中性甜玉米饮料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 ∶ 海藻酸钠 ∶ 魔芋胶=0.03‰ ∶ 0.01‰ ∶ 0.06‰,离心沉淀率为3.50%,黏度为27.20 mPa·s;通过此配方生产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增稠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商品性、经济性;最终产品体系均一,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甜玉米风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邓爱妮 周 聪 赵 敏 范 琼
    2017, 38(8): 1560-15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标准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为基础,研究了4种蛋白酶、2种酶解辅助处理方法对膳食纤维测定值的影响。以调整后的方法测定了15种野生蔬菜总的、可溶性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析了不同产地和采摘时期野生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后的树仔菜总膳食纤维测定值最高;超声波振荡辅助酶解处理的除杂效果较好;15种野生蔬菜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产地对树仔菜、马齿苋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分别为极显著、显著,但是对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采摘时期对树仔菜、马齿苋、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萍萍 张 月 吴小芳 阳辛凤 张振山
    2017, 38(8): 1565-1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同时测定无核荔枝中19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法中影响净化和萃取效果的各个因素,同时对二者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0.01~0.5 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1、0.5 mg/kg加标水平下,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时,1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7.0%~95.6%,RSD为2.5%~12%。采用QuEChERS净化时,1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68.2%~125%,RSD为2.8%~12.7%。2种方法在灵敏度和精密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但固相萃取较QuEChERS基质效应小,净化相对彻底。QuEChERS较固相萃取具有简单、快速、环保等优点。2种方法均能对荔枝样品进行检测,且数据准确可靠。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乔小燕 操君喜 吴华玲 黄华林 李 波 陈 栋
    2017, 38(8): 1572-1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香气形成的影响,以金萱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HS-SPME-GC-MS)结合茶叶感官审评,研究红茶可挥发性成分和香气前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变萎凋方式或引入碰青工艺对金萱红茶主要挥发性成分并没有很大作用,但可引起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导致茶叶香型发生改变。日光和鼓风萎凋对金萱红茶香型差异性有积极作用。抽湿萎凋和碰青工艺则增强香气的丰富度和持久性。鉴定的48种挥发性化合物中主要为醇类,占香气总量的71.58%~74.19%。反-β-罗勒烯是区别于其他红茶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叶前体物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呈规律性变化,日光萎凋有利于苯丙氨酸和法呢基焦磷酸/牻牛儿基焦磷酸为前体的挥发性成分产生;鼓风和抽湿萎凋则以不饱和脂肪酸降解的挥发性成分为主。碰青工艺对来自苯丙氨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挥发性成分有积极作用,但与静置时间成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乌龙茶品种改制红茶提供理论参考。
  • 王 萍 张 慧 颜 清
    2017, 38(8): 1578-1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态供应链的模型基础,以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构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生态供应链,以供求关系模型及生态效益模型进行假设分析,提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生态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海南热带水果必须构建生态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源头控制、种植户管理、两减措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海南热带水果生态供应链的有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