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燕梅 李俊峰 陆军迎 乔飞 胡玉林 周文钊
    2013, 34(8): 1409-14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剑麻H.11648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0、2、4、6、8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1、 2、 3、 4、 5、 6 d)的诱导处理,观察处理后的再生植株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片厚度以及苗头大小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方法对处理后的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4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2 d诱变率最高,诱变率为(57.69±6.66)%, 不定芽分化率为(63.33±2.89)%,分化系数为(3.55±1.24),加倍后的再生植株叶片下表皮气孔变大,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数减少,叶片变宽变厚,叶形指数变小,植株变粗,突变体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是二倍体的2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海刚 沙毓沧 袁理春 黄洁 赵琼玲 罗会英 瞿文林
    2013, 34(8): 1416-1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7个木薯品种(品系)种茎为研究材料,将其贮藏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定期称重,测定含水率;以不同贮藏阶段、含水率不同的种茎定植于试验地,60 d后调查各品种(品系)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品系)种茎的含水率各不相同,其中,GR911含水率最高,桂热4号、OMR36-40-9含水率最低;不同木薯品种(品系)在各个阶段的失水速率也不相同;种茎含水率与成活率、发芽数均呈显著相关,与嫩芽高度、嫩叶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嫩芽高度与嫩叶数呈显著相关;桂热4号、KU50、薯王983、华南8号、华南9号等耐贮性较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董云萍 林兴军 黄丽芳 孙燕 王晓阳 闫林
    2013, 34(8): 1421-14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查理种咖啡为砧木,小粒种咖啡卡蒂莫、中粒种咖啡26号为接穗,对不同嫁接组合嫁接成活率、嫁接苗和自根苗生长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卡蒂莫/查理种嫁接成活率低于58.00%,中粒种26号/查理种嫁接成活率高于78.00%,砧穗间亲缘关系对种间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较大;卡蒂莫/查理种嫁接苗地上部生长量(株高、茎粗)、生物量(接穗鲜重、接穗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极显著低于卡蒂莫自根苗,嫁接苗比自根苗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根系的生理活性低,根的生长量(根体积、根表面积、侧根长)显著或极显著小于自根苗;中粒种26号/查理种嫁接苗地上部生长量极显著高于自根苗,生物量除接穗鲜重外,其余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自根苗,根的生长量与自根苗差异不显著。砧穗间亲和力和植株生长势有直接的相关性,卡蒂莫、查理种种间遗传差异大,嫁接苗长势差,不能发挥砧木根系优势,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中粒种26号、查理种种间亲缘关系近,嫁接后,株高变高,茎干变粗,分枝数增加,侧根粗,根系活力提高,植株长势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邓兰生 李楠 王海燕 涂攀峰 张承林 陈理益
    2013, 34(8): 1426-1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条件下番木瓜的生长及植株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番木瓜的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番木瓜对钾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氮,磷最少,表现为不同器官在同一测定时期内的氮、磷、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中,对氮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叶>根>茎,对磷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茎>根>叶,对钾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根>茎>叶;但是,同一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均表现为钾>氮>磷。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戴小红 樊权 尹俊梅 贺军军 罗萍
    2013, 34(8): 1430-1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添加鸡粪、牛粪、稻草秆、羊粪分别堆制的甘蔗渣和无添加材料直接堆制的甘蔗渣,分别与园土按1 ∶ 1的体积比混合,将其作为基质开展盆栽试验,以木薯皮 ∶ 园土 ∶ 火炭灰=2 ∶ 1 ∶ 1(V ∶ V ∶ V)的基质为对照,考察了不同材料堆制的甘蔗渣对散尾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牛粪堆制的甘蔗渣混合基质中的散尾葵生长最好,其株高、冠幅、茎粗、小叶长、地上部分干、鲜重等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高出了22.09%、16.84%、14.28%、13.64%、59.34%、59.06%,其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在使用甘蔗渣作为散尾葵盆栽基质时,可优先考虑添加牛粪对其进行堆沤腐熟处理。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继富 崔丽红 田启建 刘世彪
    2013, 34(8): 1435-1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选能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的整枝方式,在罗汉果主蔓上棚后,对主蔓和各级侧蔓采取不整枝(CK)、 二级侧蔓整枝和三级侧蔓整枝处理,并对其产量、产量因素及果实水分、甜苷Ⅴ、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级侧蔓整枝、三级侧蔓整枝处理在提高结果数、大果率及果实甜苷Ⅴ和总糖含量方面上,效果十分明显,但不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与累积。其中二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果实甜苷Ⅴ、总糖含量的效果优于三级侧蔓整枝处理,且整枝修剪工作量较轻;三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大果率的效果优于二级侧蔓整枝处理,但整枝修剪工作量相对较大。综合来看,二级侧蔓整枝处理对于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产量与品质来说,效果最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汤丹峰 张新明 陈洪 全锋 伍尤国 曹先维
    2013, 34(8): 1439-1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作马铃薯对磷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内的磷素浓度逐渐递减;茎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块茎磷素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齐苗后55 d左右,然后逐渐下降。非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0.62 kg;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1.02 kg。磷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 d左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茎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25 d内分配率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块茎中的分配率随着生育进程迅速上升,说明块茎形成后有大量的磷素向块茎转移,块茎是磷素最终的贮存器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卞阿娜 潘东明
    2013, 34(8): 1444-14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进10个洋水仙品种,在漳州亚热带气候田间苗圃地和温带气候高山试验地进行引种筛选试验,从物候期、观赏性状、生长特性与种球繁殖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宜漳州高山地区栽培的洋水仙品种,并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花期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种球在漳州亚热带气候苗圃试验地种植后,第二年基本不能开花;Narcissus ‘Tahiti’和Narcissus‘Mount Hood’2个洋水仙品种在漳州高山温带气候试验地种植具有观赏性强、适应性强、抗性强、繁殖系数高和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很适合在漳州高山地区种植推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晔 潘腾飞 潘东明
    2013, 34(8): 1450-1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调控花青素合成机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中国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Jinzhan Yintai’.)的花瓣和副冠中克隆得到一个MYB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NtMYB1,在GeneBank上登录号为KC763973。序列分析表明,NtMYB1基因全长84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为25.2 ku,理论等电点为7.94。NtMYB1具有明显的R2R3-MYB结构域,且在R3结构域的下游含有一个相对保守的PDLNLDLSIG氨基酸基序。同源性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棉、甜樱桃的MYB蛋白相似性分别达到65%和6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tMYB1基因在中国水仙花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NMYB1基因在中国水仙成花不同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NtMYB1基因在花蕾期的相对表达量约为花苞期的40倍,且其表达量在花瓣要高于副冠。推测NtMYB1可能参与调控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转录沉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东光 尹光天 邹文涛 李荣生 杨锦昌
    2013, 34(8): 1458-1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置12种基质类型和在4个不同季节,分别开展了我国Ⅱ级珍稀濒危树种闽楠的嫩枝扦插试验,探究不同基质类型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为加快闽楠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以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泥炭(50%)+蛭石(50%)](V/V)为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首选基质。不同季节扦插对闽楠嫩枝插穗生根性状具有显著影响,春季扦插效果最佳,其次是秋季和冬季,而夏季扦插效果最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谢黎黎 安泽伟 李雅超 翟琪麟 程汉 方家林 黄华孙
    2013, 34(8): 1463-1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RACE技术扩增获得橡胶树HbWRKY3基因,并对该基因及其所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响应逆境胁迫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2个WRKYGQK结构域和2个C2H2锌指结构,属于WRKY基因家族第Ⅰ类;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DNA序列全长3 78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211 bp,编码由73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中,在橡胶树叶片、树皮、花、胶乳等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以花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盐、PEG、茉莉酸、水杨酸等非生物胁迫均可诱导HbWRKY3的表达,但干旱、ABA、乙烯和低温胁迫的诱导较为明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华玉伟 杨加伟 黄天带 李季 黄华孙
    2013, 34(8): 1473-1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启动子陷阱技术是克隆未知基因启动子的有效途径。首先用反向无启动子的GUSA替换pCAMBIA-2301载体上的GUSA及启动子序列,构建橡胶树启动子陷阱载体pCAMBIA2301:GUS-NOS,然后转化橡胶树。结果表明:获得了GUS染色阳性胚状体6个,再生后获得2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个株系在胚状体、叶片和根中能检测到GUS基因的强烈表达,另1个株系仅在根中检测到微弱的GUS基因表达,说明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为不同启动子启动GUS基因的株系。因此通过橡胶树启动子陷阱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橡胶树中的表达,能够发现和克隆橡胶树内源基因的启动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2013, 34(8): 1478-1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获得的1个在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与老态无性系之间差异表达的SSH片段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RACE方法获得了1个橡胶树编码含有R3H结构域蛋白的cDNA(命名为HbR3HP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bR3HP1长为1 286 bp,含有1 056 bp的阅读框、30 bp的5′-UTR和160 bp的3′-UTR,HbR3HP1编码的蛋白质由35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0.23 ku,等电点为8.29。HbR3HP1含有保守的R3H结构域, 与1个蓖麻、1个蒺藜苜蓿和3个拟南芥的含有R3H结构域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2%、64%、65%、56%和54%。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bR3HP1在橡胶树的根、花、叶、树皮、胶乳中均有表达,在树皮和胶乳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茉莉酸可以诱导HbR3HP1的表达,乙烯对HbR3HP1的表达基本无影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义挺 赖钟雄 方智振 蔡英卿 林玉玲 李焕苓 陈登云
    2013, 34(8): 1483-14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 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了长947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龙眼DlGPX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364813)和长度为1 736 bp的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680970)。其编码1个含有16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DlGPX基因中含有5个内含子,均符合真核生物内含子通用的GT-AG 法则。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为亲水的酸性蛋白质,定位于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的GPX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了1个分子量约为23 ku的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到不完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DlGPX mRNA的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降到最低水平,子叶形胚阶段又上升到与不完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相当的水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肖文芳 陈艳 汪德锋 符秀梅 肖晓蓉 黎秀琼 庞金环 陈银华
    2013, 34(8): 1490-14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sMAPK17-1作为一种MAP激酶,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且对病原菌的侵染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为研究水稻OsMAPK17-1基因的功能,通过RT-PCR方法分离OsMAPK17-1基因全长cDNA,分别构建过表达与RNAi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PCR检测具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表明:OsMAPK17-1基因及RNAi片段均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利用PCR和RT-PCR的方法对转基因后代进行筛选,获得过表达和RNAi转基因纯系各1个,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RNAi株系在干旱处理下比对照更有利于根的生长,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MAPK17-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佳 曾宋君 陈之林 吴坤林 张建霞 段俊
    2013, 34(8): 1498-1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子房注射法成功地将外源DNA导入五唇兰。结果表明:外源DNA在转化植株成熟果实中种子的GUS染色率达6.7%,无菌播种后经潮霉素筛选,获得18株幼苗,每株幼苗切取幼叶及幼根进行GUS检测,均为阳性;随机挑选7株幼苗进行PCR检测,均能扩增出GUS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条带,说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基因组内。子房注射法在兰科植物转基因中的成功应用,可为兰科植物育种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途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梁慧敏 龙鸿
    2013, 34(8): 1502-1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营养时相转变过程中赤霉素所起到的作用,对拟南芥赤霉素相关晚花突变体ga3-1和ga5-1生长过程中叶片的形态,大小,远轴面表皮毛,茎顶端分生组织形态以及生长周期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营养时期时相转变过程中,ga5-1和ga3-1突变推迟开花,且延迟了幼龄期到成熟期的营养生长时相转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莺 李星 李生玲 徐薇
    2013, 34(8): 1507-15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天霸’百合花器官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研究,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黄天霸’百合花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分化能力不同,出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花丝>花柱>子房>花瓣>花药,花丝是较适宜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花丝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3 mg/L NAA+0.3 mg/L 2,4-D,出愈率为69.56%,适宜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NAA;适宜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0.6 mg/L 6-BA+0.6 mg/L NAA,芽诱导率达10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于草炭 ∶ 蛭石 ∶ 珍珠岩 ∶ 园土 ∶ 河沙=2 ∶ 1 ∶ 1 ∶ 1 ∶ 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2%。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宁 李国印 郭晋隆 许莉萍 阙友雄
    2013, 34(8): 1513-15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人研究显示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对应答植物逆境胁迫等有重要作用,甘蔗MYB转录因子的研究报道并不太多。通过对与甘蔗亲缘关系近的禾本科作物玉米、高粱和水稻M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物种的MYB转录因子的蛋白质序列上存在高度的保守性,仅有部分密码子使用不太一样,此外,分析还显示基因碱基组成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密码子的偏好使用。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谢倩 陈清西 王威 叶玲 黄丽娜 袁亚芳
    2013, 34(8): 1519-1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橄榄中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关。研究了橄榄POD与PPO的酶学特性, 确定了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 橄榄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44.22 mmol/L, 最适pH值为7.6,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以儿茶酚为底物时, 橄榄PPO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7.25 mmol/L, 最适pH值为7.5, 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同时在上述最佳条件下, 研究了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橄榄品种(檀头23和马坑22)中POD、 PPO活性差异, 结果表明,马坑22的POD、 PPO活性都高于檀头23。其中, 马坑22 POD活性比檀头23高12.44%, PPO活性比檀头23高27.31%。
  • 植物生理生化
    余德亿 黄鹏 姚锦爱 陈峰 康文斌
    2013, 34(8): 1525-15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判定叶片表面结构及蜡质是否会影响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以3种不同抗蓟马水平的榕树叶片作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叶片表面的蜡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表皮细胞、气孔器等微形态结构明显不同,高感品种蜡质平滑,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细微,气孔密度和长度均较小;低感品种蜡质略显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略显丰富,气孔长度最长;高抗品种蜡质最为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纵横交错,气孔密度最大。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总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感品种和低感品种的蜡质总量相对较高;每个品种的蜡质提取液可鉴定出21种已知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品种抗性的不同会有所变化,醇类占比随品种抗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烃类相反,酸类、酯类和酮类则互有高低;各主要组分的离子峰面积随品种抗蓟马水平的高低而呈现大小排序变化,含量的变化均可影响榕树品种的抗蓟马水平。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奕星 袁德保 郑晓燕 陈娇 李芬芳 郑丽丽 马蔚红 臧小平 谭琳 金志强
    2013, 34(8): 1531-1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以维他命C(Vc)为对照,考察诺丽果汁的多酚含量及其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诺丽果汁中多酚含量较高(1.934 mg/mL),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活性,且在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试验中,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Vc),表明诺丽果汁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黎荣欣 王玉洁 高景林 赵怡楠 赵冬香
    2013, 34(8): 1535-1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封闭空间生物测定法,研究有无触角时以及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荔枝蝽若虫的聚集情况。结果表明,未剪除触角的荔枝蝽若虫的聚集百分比为46%~68%,而剪除触角的荔枝蝽的聚集百分比为22%~38%,两者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光暗条件对荔枝蝽的聚集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汪佳晴 穆丹 刘正奎 俞雅文 尹慕侃 卜华璐 魏和平
    2013, 34(8): 1539-1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柳黑毛蚜是危害园林植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选择18种植物挥发物,用Y型嗅觉仪对柳黑毛蚜进行行为测定,结果表明,柳黑毛蚜对青叶醇的选择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反-β-罗勒烯、芳樟醇、反-2-己烯醛、苯甲醛、顺-3-己烯乙酸酯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将这6 种挥发物等比例混合,行为测定结果显示,柳黑毛蚜对混合组分具有极显著趋向性(p<0.01)。将这6种挥发物单组分及混合组分制成引诱剂,分别与素馨黄粘板组合,制成柳黑毛蚜诱捕器,于园林生态系统中试验,结果表明,6种挥发物单组分对柳黑毛蚜均表现出引诱活性,其中素馨黄粘虫板附加青叶醇(Z)-3-Hexenol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2、6 d后的防效分别为46.65%、31.58%,而素馨黄粘虫板附加挥发物混合组分后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2、6 d后的防效分别为53.50%、41.09%,达到了目前的生物防治水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韩艺娟 林成增 王琴秋 鲁国东 王宗华 周洁
    2013, 34(8): 1544-1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到15个假定几丁质酶相关基因,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几丁质酶均具有糖苷水解酶18家族结构域,有的还具有几丁质结合功能域;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8个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外,其余分别定位在细胞质和线粒体。通过与酵母几丁质酶CTS1与CTS2的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假定几丁质酶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11个假定几丁质酶与CTS2聚为一类,即CTS2同源蛋白;其余4个与CTS1聚为一类,即CTS1同源蛋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这些假定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在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芽管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除了MGG_01876.6,其他14个基因在稻瘟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表达,说明几丁质酶家族蛋白可能参与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致病过程。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志凯 王蓉 刘寿柏
    2013, 34(8): 1552-15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株分离自昆虫铜绿金龟子幼虫肠道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BCa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研究。采用摇瓶发酵,并用柱色谱技术对该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利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株Streptomyces sp. BCa1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1个具有Hsp90蛋白抑制活性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以及2个萘醌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链霉菌中发现,且格尔德霉素为其主要产物,表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意伯 张绍升
    2013, 34(8): 1557-15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番石榴变黑腐烂的根组织内分离和鉴定了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该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形态测量的结果,其鉴别特征为:唇环2个,唇盘椭圆形;唇片6个,包括2个侧唇片和4个近圆形亚中唇片,侧器孔窄圆形、位于唇盘两侧;口针长15.3~19.9 μm,口针基部球圆形;单卵巢直伸,受精囊不明显,后阴子宫囊长度略小于阴门处体宽,阴门位于虫体长度的83%~86%;尾宽圆锥形,腹面环纹16~21条,末端光滑、宽圆。对该线虫rDNA-ITS和28S rDNA-D2D3区进行扩增、测序与比对分析,其序列大小分别为730 bp和779~780 bp,与已登录的短尾短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89%~93%和97%~99%,D2D3序列比ITS序列更适于P. brachyurus分子鉴定。根据对病根组织内线虫的分离和染色观察,证实了短尾短体线虫能侵染番石榴根系并引起根表皮产生褐色斑痕和变黑腐烂等症状,这是首次在中国的番石榴上发现该线虫。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美姣 杨波 李敏 杨冬平 蒲金基 张正科 高兆银
    2013, 34(8): 1564-1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红 宗迎 尹桂豪 刘春华 谭乐和 朱红英
    2013, 34(8): 1570-1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不同月份胡椒鲜果为原料制备成黑胡椒,通过GC-MS对4个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椒不同月份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3-蒈烯、柠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β-蒎烯、β-月桂烯、δ-榄香烯和α-蒎烯等8种烯类物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房一明 谭乐和 初众 卢少芳 谷风林
    2013, 34(8): 1576-1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GC/MS并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检测咖啡巧克力、椰子巧克力、香草兰黑巧克力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并与欧美洲巧克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巧克力间的主要风味基本相同,但特征性香气成分具有差异,电子感官分析产品风味差异明显,可以进行区分,将GC/MS、电子鼻、电子舌三者结合分析能够有效进行巧克力品质分析,并可作为巧克力加工工艺上的改进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吕世懂 姜东华 杨凡 周降生 廉 明 孟庆雄
    2013, 34(8): 1583-15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史运杰 何传波 魏好程 袁珊珊 熊何健
    2013, 34(8): 1592-1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花红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花红叶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液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2 ∶ 1,在此条件下花红叶多酚的提取率为4.61%。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郝倩 曾会明 张振文 李开绵 陶海腾 付勤 薛慧 台建祥 吕飞杰
    2013, 34(8): 1598-1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优化了木薯叶提取液制备的条件,并且检测该提取液对甲鱼生长性能、血液化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首先对提取木薯叶的溶剂提取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包括: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其次将提取液经处理后加入甲鱼饲料中,通过分析检测甲鱼存活率、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性能、机体营养组成、血液生化及免疫能力指标,来确定其对甲鱼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薯叶提取制备的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mL/g)40 ∶ 1,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2 h;通过对甲鱼饲养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薯叶提取液能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并能降低甲鱼机体内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以及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了甲鱼的糖代谢、脂肪代谢和免疫能力。因此,本研究不仅首次将木薯叶提取液作为添加剂加入甲鱼饲料,同时也为木薯叶提取液作为天然低毒的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综述
  • 综述
    张长勇 马锞 徐匆 罗华健 黄应维 罗诗 胡文锋
    2013, 34(8): 1603-1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鲜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采后易褐变腐烂,不耐贮运,是荔枝远销和出口的瓶颈,阻碍了荔枝产业的发展。因此,荔枝采后生理特性研究及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当前荔枝腐烂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提出荔枝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
  • 综述
    常强 苏明华 陈清西
    2013, 34(8): 1610-1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为传统中药,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和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对橄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橄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综述
    张志华
    2013, 34(8): 1617-16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红树林真菌是具有特殊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相关研究近来倍受关注。本文列举出近年来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具有活性的红树林真菌,分析后发现,具有活性的红树林真菌主要以子囊菌和半知菌为优势菌,这与绝大多数具有活性的海洋真菌主要以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为多数的分布情况是一致的。
  • 综述
    赵军明 孙继华 李永龙 沈德发
    2013, 34(8): 1625-1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3~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提供的引用数据, 对《热带作物学报》2003-2012年的文献引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作物学报》近年来被引频次和复合影响因子逐年提升, 所发论文多被农业类重要期刊引用, 对农业领域的多个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明《热带作物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正在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 试(实)验性论文对该刊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