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立军 林位夫
    2012, 33(8): 1337-1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GT1和RRIM600两种实生苗为巴西橡胶树砧木材料和GT1、RRIM600和PR107无性系及其砧木自身芽4种接穗材料进行成对芽接,研究了橡胶树砧木品种、砧木大小和接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砧木品种对接穗的直径生长量的影响因接穗品系和砧木大小而异;(2)砧木大小极显著影响接穗直径生长量,而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较小;(3)接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直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且与砧木品种有关。在同等大小的GT1砧木上,3种接穗组合的砧木直径无显著差异;砧木自身芽(RB)与RRIM600组合时的芽接成活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两种组合,RB的直径生长量明显强于GT1,但弱于PR107和RRIM600。在RRIM600砧木上,砧木自身芽的芽接成活率极显著低于RRIM 600、显著低于PR107;砧木自身芽组合的砧木直径显著或明显大于GT1+PR107和GT1+RRIM600组合;砧木自身芽的直径生长量极显著或显著大于GT1和PR107的接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华元刚 罗微 林钊沐 茶正早 林清火 陈秋波
    2012, 33(8): 1342-1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分和养分是限制橡胶树生长和产胶量的重要因子。以17 a树龄的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吸收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壤层次的加深,橡胶根系干重在垂直分布上呈递减趋势,可用乘幂函数模型表示。适量增施氮、磷肥均能促进0~2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氮肥施用量过大,深层根系比重增大;轻度降低土壤水分能够促进根系扎深。水肥耦合对根系生长和分布具有调节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各土层根系干重总量以丰氮丰水和丰磷丰水组合处理最高,分别达0.33和0.31 kg/m3,并且根系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养分分布具有一致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清火 林钊沐 贝美容 张培松 罗微
    2012, 33(8): 1348-1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84 m2区域内对橡胶园土壤按0.5 m×1 m网格进行取样(n=168),对5种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半方差函数均可用指数模型描述,其各自变程分别为1.44、1.65、3.36、1.20和1.74 m,均表现出强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其中全氮“肥岛”面积最大,影响距离最远;有效磷的“肥岛”面积最小,与周围浓度成倍数递减,成同心圆结构;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之间;速效钾斑块面积分布比较均匀,与土壤母质类型有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华 苏俊波 林兆里 杨俊贤 杨颖颖
    2012, 33(8): 1354-1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研究3种追肥量处理对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蔗茎伸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7~8月份月长速和月长速差值可作为了解品种伸长生长特性和进行节本管理的有益指标,对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种产量类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品种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的栽培管理要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曹建华 林位夫 谢贵水 丁灿 张希财 陈俊明
    2012, 33(8): 1359-13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儋州地区定植保存的12个油棕新品种进行连续8年(2001~2008)的生长性状、产量表现、棕榈油品质及抗逆性观测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在生长、产量及抗逆性方面差异较明显,而在棕榈油品质方面差异不明显,品质较好。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品种RYL6、RYL4表现最优,其次是RYL8、RYL2、RYL12、RYL10,其中品种RYL6、RYL4可作为生产上小规模试验性试种材料,以进一步观测其生长与产量适应性表现,为今后油棕品种选育种打下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石伟琦 孙光明 邓峰 冼皑敏 陈菁
    2012, 33(8): 1366-1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无刺卡因菠萝,采用大田试验,固定N肥施用水平(400 kg/hm2),从0至4依序增加施肥次数,分析施氮次数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平均分施对增加无刺卡因的产量最适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施氮次数都会造成单果重和产量的下降;就品质而言,增加N的施肥次数将导致可滴定酸、含糖量和Vc含量下降,不利于保持卡因的品质。本研究为果农从事无刺卡因菠萝的优质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魏守兴 谢子四 李志阳 谢建吉 罗石荣 陈业渊
    2012, 33(8): 1371-1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广西南宁、崇左、玉林、钦州、北海等香蕉主产区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广西香蕉植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86.7%蕉园土壤pH低于5.5;53.4%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mg/kg;66.7%蕉园土壤碱解氮低于100 mg/kg;53.3%土样有效磷含量低于5.0 mg/kg;73.7%蕉园土壤速效钾低于100 mg/kg;80.0%蕉园土壤交换性钙高于250 mg/kg;46.7%蕉园土壤处于镁素缺乏状态(小于50 mg/kg);53.3%蕉园土壤有效硼在0.50~1.00 mg/kg,但仍有46.7%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0.5 mg/kg);所有调查土壤有效铁含量均高于土壤临界值(4.5 mg/kg),且46.7%处于极丰富状态;53.4%蕉园土壤有效锰低于临界值(10 mg/kg);6.67%蕉园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0.2 mg/kg),80.0%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所有调查区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高于1.0 mg/kg,73.3%以上蕉园土壤有效锌达到极高水平。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氮磷钾镁硼锰含量低是当前广西蕉园的主要土壤养分问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娟 彭金灵 康娟 周立军 林位夫
    2012, 33(8): 1378-1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减施氮肥对养分在剖面垂直的分布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减施氮肥对稻田剖面养分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下土壤剖面养分累积的趋势是: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提高。T3(80%的习惯施氮量)处理中除耕层的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较T2(习惯施氮量)处理降低外,土壤其它各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较T2处理有所增加。T3处理有机质的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氮素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中,钾素则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土壤中各层的磷素在两个施肥处理中无显著差异,说明T3处理增加的养分主要集中在作物能吸收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对土壤培肥和作物生产更有利。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洪 张新明 全锋 曹先维
    2012, 33(8): 1384-1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布置田间氮钾基追肥分配模式试验,探讨氮钾基追分配处理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冬作马铃薯生产的氮钾基追分配模式。结果表明: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钾肥基追分配模式的显著,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各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施用有机肥9 000 kg/hm2,氮(N)肥用量为240 kg/hm2,N ∶ P2O5 ∶ K2O=1 ∶ 0.56 ∶ 1.95条件下,N2K2处理组合(N2=40(基肥) ∶ 15(追1) ∶ 20(追2) ∶ 15(追3) ∶ 10(追4);K2=50(基肥) ∶ 5(追1) ∶ 10(追2) ∶ 20(追3) ∶ 15(追3))是较适宜的施肥模式,该氮钾处理组合的产量、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商品薯率位于第二,但与第一位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衍 刘维侠 刘昭华 曹振木 詹园凤 党选民
    2012, 33(8): 1389-13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7份四棱豆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单株商品荚数、单荚重等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探讨四棱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性,为四棱豆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7份四棱豆种质可以归纳为4大类;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可分为产量、生育期、粒重和品质因子,这4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6.356%。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晓静 李广苹 申艳红
    2012, 33(8): 1394-1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漳州水仙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分离了水仙第7号同源组的3条随体染色体,进行了LA-PCR体外扩增,Southern杂交证明水仙单染色体DNA被成功扩增。将扩增产物插入PMD18-T载体构建了5.0×105个克隆的单染色体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水仙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有益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转英 王惠聪 赵志常 秦永华 胡桂兵
    2012, 33(8): 1398-1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实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广东广州、阳江、东莞、茂名、台山和福建龙海6个不同产地荔枝果实糖分积累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微环境和管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荔枝果实的糖分积累及组成,但并不改变品种的糖积累类型。通过对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不同产地之间假种皮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但基因表达则没有显著差异。
  • 植物生理生化
    周先治 陈阳 唐建阳 黄素芳 曹宜
    2012, 33(8): 1403-1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是荔枝褐变控制的重要环节,以兰竹荔枝为材料,研究由于果皮褐变导致荔枝的损失;在调查兰竹荔枝褐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果皮褐变对荔枝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褐变等级达到Ⅲ级时会对荔枝的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按照不同褐变等级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的兰竹荔枝果肉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和经济的损失率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逻辑斯蒂模型FALR=62.279 8/[1+EXP(5.086 8-1.241 0 X)]、逻辑斯蒂模型TSSLR=37.120 6/[1+EXP(5.474 0-1.689 7 X)]和线性模型ELR=-24.671 0+19.347 0 X。采用上述模型对福建省兰竹荔枝常温下贮藏的逐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估计,结果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兰竹荔枝的经济损失逐日加重。本研究为荔枝褐变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乔飞 曹晶潇 江雪飞 徐立
    2012, 33(8): 1409-14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幼叶为材料,通过优化间接荧光免疫染色流程,建立了香蕉微管显微观察方法。结果如下:在微管稳定缓冲溶液中加入37 g/L的多聚甲醛,10 mL/L的Triton x-100,10 mL/L的甘油以及10 mL/L的DMSO作为固定液,固定60 min,可以保持微管骨架的原有形态;水解细胞壁30 min,可使抗体有效通过细胞壁。进一步用镰刀菌酸处理香蕉叶片后发现:微管骨架出现解聚和断裂,呈现出典型的抗性响应特征,暗示微管骨架参与了香蕉和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互作。
  • 植物生理生化
    陈选阳 张招娟 叶德炼 张燕媮 陈晓容
    2012, 33(8): 1412-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薯紫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稳定的红色,可作为天然红色素。优化了甘薯紫色素提取条件,研究4种有机酸不同浓度对甘薯紫色素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乙酸和乙二酸可显著提高甘薯紫色素的热稳定性,程度依不同浓度而异,而抗坏血酸则显著降低其热稳定性。苯甲酸、乙酸、乙二酸和抗坏血酸可以显著提高甘薯紫色素加热后的抗氧化性,程度依不同浓度而异。
  • 植物生理生化
    孙德权 陆新华 梁菁燕 胡玉林 谢江辉
    2012, 33(8): 1418-14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的品质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9个黄皮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皮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低。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黄皮属于单糖积累型。黄皮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由苹果酸和柠檬酸组成,可明显区分为苹果酸型和柠檬酸型两类。黄皮果实的糖酸比主要取决于有机酸的含量。综合来看,甜叶黄皮和大果甜鸡心的果实品质最好。
  • 植物生理生化
    刘育梅 宋志瑜
    2012, 33(8): 1422-14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人心果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效应及耐盐方式,本试验测定了人心果根、枝条、叶在NaCl胁迫下Cl-、Na+、K+、Ca2+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人心果根、枝条、叶的Cl-、Na+、Ca2+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升高,K+、K+/Na+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在8‰处理浓度时,根、枝条、叶的Cl-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94、6.77、4.49倍,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16、2.88、2.45倍,K+/Na+分别为0.13、0.43、0.35。相同处理浓度下,根的Cl-、Na+含量均最高,含量高低顺序如下:Cl-:枝条<叶<根;Na+:叶<枝条<根;K+:根<叶<枝条;Ca2+:根<枝条<叶。研究结果表明:Cl-、Na+进入植物体后,较大部分滞留在根部,人心果具有根系截留效应,推测其抗性方式为避盐性,研究结果还推测人心果的盐害和细胞Ca2+的自动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张青 王煌平 孔庆波 罗 涛
    2012, 33(8): 1426-14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几种改良剂及其复合对Cd污染菜园土上小油菜产量、镉吸收量、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SOD、POD和CAT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0上升,Fm、Fv、Fv /Fm和 Fv /F0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显著下降,加入菌渣及复合剂后油菜的外部胁迫减小,生物量增加,高量菌渣处理比对照提高7.5倍,可能与菌渣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关。油菜叶中Cd的含量以石灰处理最低,石灰与高量菌渣配施的处理Cd含量比对照降低81.9%,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油菜叶中Cd含量低于根中含量。 
  • 植物生理生化
    王伟英 邹晖 林碧珍 林江波
    2012, 33(8): 1431-1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求水杨酸对雕刻后水仙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对雕刻水仙叶片进行喷雾处理,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均能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类黄酮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膜质透性(PMP)降低。
  • 植物生理生化
    杨靖东 高青海
    2012, 33(8): 1435-14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蒜(Allium stativum L.)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H2S处理对大蒜衰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100、500、1 000、1 500 μmol/L的H2S 供体NaHS浇灌处理大蒜,与对照相比,一定浓度H2S处理下,大蒜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尤其是T2(500 μmol/L)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大蒜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 及APX 活性;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清除大蒜叶片内活性氧,从而减轻了其对细胞膜的破坏,表现在大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并且大蒜叶片保持较高自由水含量,延缓大蒜的衰老。高浓度的H2S处理,不但没有延缓大蒜的衰老,反而加剧其衰老。
  • 植物生理生化
    宋世威 廖国秀 刘厚诚 孙光闻 陈日远
    2012, 33(8): 1440-1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27个芥蓝品种的生物量及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芥蓝的生物量与成熟期成显著的正相关性,晚熟品种的生物量大,早熟品种的生物量较小。芥蓝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薹茎和叶片都易积累硝酸盐,总体上薹茎硝酸盐含量高于叶片。聚类分析将27个芥蓝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低、中、高3个类群,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9个品种)生物量小,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5个品种)生物量大,硝酸盐含量中等的类群(13个品种)生物量中等。芥蓝丰富的硝酸盐积累类型及其与生物量的密切相关性,为低硝酸盐品种选育及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周会平 岩香甩 张海东 张丽谦 魏丽萍
    2012, 33(8): 1444-14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和民营胶园的多个不同林龄和高中低不同海拔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橡胶林下约有87科242属的340余种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蕨类(Pteridophyta)、大戟科(Euphorbiaceae)以及茜草科(Rubiaceae)等为出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最多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类群。橡胶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3.517,0.558~0.948和0.360~0.778。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雨季植被多样性显著高于旱季;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国营农场与民营橡胶林植被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土壤养分可能也与植被多样性水平相关。该研究有助于认清橡胶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现状,为科学管理橡胶林和创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供服务。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邓治 覃碧 冯福应 李德军
    2012, 33(8): 1450-1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ur protein,TCTP)是生物体中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TCTP在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已知的HbTCTP cDNA序列设计引物,对PCR扩增产物测序获得HbTCTP基因组序列。比对HbTCTP基因组和cDNA序列发现HbTCTP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内含子与外显子剪接处符合GT/AG法则。根据HbTCTP序列及基因结构信息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和内含子长度多态性(ILP)标记,并在10个橡胶树品系中分析SSR和ILP标记多态性。结果表明,SSR和ILP标记在10个橡胶树品系中均出现多态性,多态性分别由SSR重复次数多少和内含子长短引起。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符少萍 郭建春 李瑞梅 刘姣 段瑞军
    2012, 33(8): 1456-1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菌热研5号柱花草子叶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把AOC-ipt基因转录融合转化热研5号柱花草,通过10 mg/L的潮霉素筛选,获得约500余株抗性苗,通过PCR检测获得23株阳性苗,对这23株阳性苗进行RT-PCR检测,其中14株为阳性。对这14株转基因苗进行了抗盐性初步观察,转基因苗并没有明显地提高热研5号柱花草的抗盐能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春文 唐宁 李正国
    2012, 33(8): 1460-14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番茄NAM基因的功能,利用RT-PCR 技术从番茄cDNA中分离了NAM(GenBank登录号:FJ435163.1)基因,该基因ORF全长1 053 bp,共编码35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C结构域。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番茄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较强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番茄NAM基因的功能,构建了NAM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LP100-35S-NAM,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并获得抗性植株。经表型分析,转基因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形态异常,表明NAM基因影响番茄顶端分生组织(SAM)的形成和叶片形态的发生。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谢晴宜 屈直 马海霞 洪葵
    2012, 33(8): 1466-1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接提取8个红树林土壤的总DNA,用放线菌门的特异性PCR引物进行扩增,通过构建16S rRNA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获取新颖放线菌菌株。结果发现,有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30.2%)、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68.0%)、红蝽菌亚纲(Coriobacteridae)(1.1%)和去腈基菌亚纲(Nitriliruptoridae)(0.7%)成员,没有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成员。仙农指数和Chao1物种多样性指数(Schao1)表明,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多样性。以16S rDNA基因的相似率≥97%作为临界点,45.1%可能代表新候选种(candidate species)(未培养、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取新颖的红树林放线菌资源提供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金涛 金启安 林玉英 温海波 彭正强
    2012, 33(8): 1471-1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椰心叶甲对啶虫脒的抗药性,并以筛选后的椰心叶甲作为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主,观察这两种寄生蜂后代种群的抗性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筛选后,椰心叶甲的抗性水平增长了1.33倍,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抗性倍数分别增长了2.3倍和2.73倍,且椰心叶甲及其寄生蜂的后代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均显著高于初始种群。表明可利用椰心叶甲的抗药性来促进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抗性选育。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雪荣 冯 静 梁瑞红 刘成梅 周晶
    2012, 33(8): 1476-1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带水果菠萝皮为原料,采用漂烫灭酶、酸法提取和醇沉工艺提取果胶,对提取果胶的分离纯化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皮果胶经离子交换层析后分离纯化出1个中性组分,命名为PRP-N,2个酸性组分,命名为PRP-1、PRP-2。比对PRP-1、PRP-2的组成和结构发现,PRP-1的半乳糖醛酸含量较低,中性糖含量较高,单糖成分主要为鼠李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以鼠李糖半乳糖醛酸Ⅰ型(RG-Ⅰ)结构为主,侧链主要成分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通过4-O-Rha连接到主链上;PRP-2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高,中性糖含量低,以半乳糖醛酸型(HG)和鼠李糖半乳糖醛酸Ⅱ型(RG-Ⅱ)结构为主,含有少量RG-I型果胶分子结构。PRP-1比PRP-2的流体力学体积小,且聚合度分布更集中。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飞 谭乐和 陈鹏 朱红英 胡荣锁 张翠玲
    2012, 33(8): 1482-1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9-芴基甲氧基羰酰氯(FMOC)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糯米香茶叶片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了5种肥料处理下同一部位及不同部位的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肥料处理下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605有机肥处理下,糯米香茶底部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此研究为糯米香茶的种植栽培及食品研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诗涛 陈秋波 宋希强 于旭东 何荣晓 胡翔宇
    2012, 33(8): 1487-1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鸟巢蕨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西芹、韭菜、生菜等7种对照栽培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鸟巢蕨中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粗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样品鲜重的2.82%、2.59%、1.56%、1.16%和1.21%。鸟巢蕨含有18种氨基酸,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标准;鸟巢蕨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4 μg/g;维生素A含量为9.9 μg/g,维生素B含量为0.7 μg/g;维生素C含量为791.2 μg/g。鸟巢蕨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为860、4 921 μg/g,微量元素Zn含量为5 μg/g,Mn含量为9.9 μg/g,Cu含量为19.1 μg/g。鸟巢蕨的营养价值在多方面均优于7种对照蔬菜。鸟巢蕨是一种符合现代营养学对健康食品要求的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野生蔬菜。本研究为鸟巢蕨作为野生蔬菜栽培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丽 罗国庆 唐翠明 王振江 戴凡炜 吴福泉 杨琼 廖森泰 肖更生
    2012, 33(8): 1494-14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华南分圃内的230个桑树品种资源嫩芽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口感好、风味佳的菜用桑品种资源8个,对其主要营养物质、风味物质以及桑叶总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主要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嫩芽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丰富,8个菜用桑品种资源的抗坏血酸含量为20.21~25.10 mg/hg 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90~5.91 mg/hg FW、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40%~0.53%、可溶性总糖含量为0.92%~1.47%、果糖含量为0.37%~0.69%、蔗糖含量为0.22%~0.58%;营养风味物质含量在不同桑树品种资源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菜桑10的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菜桑04-107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强;各营养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仅可溶性蛋白与总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晓霞 范志伟 沈奕德 黄乔乔 程汉亭 刘丽珍
    2012, 33(8): 1500-15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aeus)和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aeus)为供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不同质量浓度(0.1、0.05、0.025 g/mL)肿柄菊氯仿萃取相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中共鉴定了48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1.28%。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萜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豆甾醇(10.335%)、穿贝海绵甾醇(8.640%)、十六酸乙酯(7.164%)、7-tert-butyl-1-tetralone(6.304%)、2-单棕榈酸甘油(4.226%)、新植二烯(4.089%)等。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发现,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萝卜和莴苣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总体上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其中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莴苣幼苗生长影响较为明显。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阳辛凤 刘春华 乐渊
    2012, 33(8): 1505-15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果蔬中8种农药(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嘧霉胺、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阿维菌素)残留量的的同时检测法,优化了色谱条件。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于波长255 nm进行检测。8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4%~12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8%~10.96%,检出限范围为0.01~0.07 mg/kg。本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尤其适于批量样品的多残留快速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增汉 李余湘 徐世荣 吕开明 丁煜生 吴雨明 朱坤 陈应国 莫有清 刘盛江 梅世能
    2012, 33(8): 1510-15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单体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上面设计建造低成本的日光温室型太阳能集热器,并与没有接装集热器的密集烤房进行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能辅助供热密集烤房的平均每炕烟叶耗煤量(564.5 kg)显著地低于对照烤房(691.7 kg);太阳能烤房的平均节煤率为19.18%,节电率为6.95%。太阳能烤房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和外观质量均稍好于对照;相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香气成分含量高于对照。因此认为,接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密集烤房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烟叶烘烤质量有所提高。
  • 综述
  • 综述
    肖晓莹 陈继承 庞杰
    2012, 33(8): 1522-15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为显齿蛇葡萄科的嫩茎叶,内富含多种生物功效成分,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对藤茶的营养成分、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简要介绍,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藤茶植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功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为从事藤茶生理、药理功能研究及产品开发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