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田耀华 周会平 罗虎 谢江 陈国云 原慧芳
    2018, 39(4): 623-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海拔梯度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理特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对4个海拔水平(A1,650~750m;A2,750~850 m;A3,850~950 m;A4,>1 000 m)的2个橡胶树品种(GT1和RRIM60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养分呈低-高-低的规律。海拔梯度对橡胶树生理生态特性和胶乳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2个橡胶树品种的Chl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和MP呈上升趋势,而非酶保护物质(SS、Suc、Pro和SP)系统和抗氧化酶(CAT、SOD和POD)系统相互协同发生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得出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和主成分载荷矩阵,最终提取前3个主成分(POD、SS和Pro)对不同海拔下橡胶树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经计算,2个品种在各海拔下综合得分(Q值)高低顺序为:GT1-A3>RRIM600-A3>RRIM600-A2>GT1-A2>RRIM600-A4>GT1-A4 RRIM600-A1>GT1-A1。此研究结果验证了云南热区山地植胶海拔上限为950 m的合理性,而超高海拔(>1 000 m)的确不适合植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邢文婷 许奕 陈培 杜丽敏 陈显臻
    2018, 39(4): 630-6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海南成功引种台湾牛樟,以获得适合当地种植、推广的优势树和栽培技术,对半年生台湾牛樟幼苗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台湾牛樟幼苗在3种不同郁闭度(郁闭度0、0.3、0.8)和3种基质类型(酸性砖红壤,椰糠+红壤,河沙+红壤)下的成活情况、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台湾牛樟一年3~4次抽稍,属中期生长型,嫩叶与新梢颜色呈棕红、浅绿相间,树体主干分叉生长。在郁闭度0.3条件下,幼苗成活率、保存率为最大值,分别是100%和93.3%;郁闭度0和0.3条件下,2年生台湾牛樟树高、地径、冠幅的总生长量较高,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郁闭度0.8黄桐林下套种表现最差;3种基质类型中幼苗成活保存率以"椰糠+红壤"基质最高。说明郁闭度是影响台湾牛樟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栽培基质具有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任杰 唐璐 陈菊培 但建国
    2018, 39(4): 635-6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合氧化铁是一种弱晶质三价铁氧化物,可用来减少稻田甲烷(CH4)的排放。采用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水合氧化铁的提前施用对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铁在水稻移栽前47 d施用,加Fe处理的全生育期CH4总排放通量比对照减少17.52%,其CH4减排效应仅出现于水稻生长后期。在移栽后第70天,加Fe处理的根孔隙度、根表铁膜含量和单株根表铁膜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稻根产CH4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提前施用水合氧化铁能够通过促进植株介导的根表铁膜的形成抑制稻根的产CH4潜力,进而实现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CH4的减排。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凯 王家宝 王莉 林清火 华元刚 罗微 茶正早
    2018, 39(4): 641-6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生物质炭及其用量对肥料养分的缓释效果,利用实验室圆盘造粒机制备了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的炭基复混肥,采用土柱模拟淋溶法研究了炭基复混肥在土壤中氮、钾淋出率。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减少肥料氮、钾淋出量,且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炭基复混肥氮、钾素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第10次淋溶时,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炭基复混肥的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不添加处理减少了6.03%、12.49%、33.72%,钾素累积淋出率较不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5.15%、5.29%、13.58%,且添加30%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方程对各处理养分释放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娅 陈艳丽 朱国鹏 王旭 曾丽萍
    2018, 39(4): 646-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耐切割叶用莴苣品种‘奶油生菜’为试材,用LED光源对越夏水培切割再生生菜进行不同光照时长的夜间补光处理,研究暗期不同的补光时间(0、4、8、12 h)对水培生菜再生植株生长生理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加快生菜再生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速度,使再生生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有效地缓解高温季节再生苗受到的高温和切割伤害,显著提高了生菜再生苗的产量和品质,并且以延长光照时间为8~12 h效果更佳;其次,随着光照时间延长,再生生菜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叶绿素荧光主要指标有所提高,提高了叶片光合的同化能力,光抑制现象减弱,其中延长光照时间12h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生菜再生苗对矿质元素N、K、Ca的吸收。在本研究中,补光12 h处理整体最好,但是其产量品质与8 h处理差异不显著,结合生产实际和节能的角度综合考虑,对海南高温季节的水培切割再生生菜进行暗期LED补光,推荐适宜的补光时间为8 h。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骆娜 张小霞 杨丽娇 王小菁 孙姝兰
    2018, 39(4): 651-6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光和蓝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的主要光质,不同植物对红光和蓝光光质配比的需求有所差异。本研究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辐射产生的不同光质,探究不同光质对珊瑚姜愈伤组织诱导、芽增殖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黑暗和红光的条件更利于珊瑚姜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光质下珊瑚姜愈伤组织诱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暗>红光>白光>蓝光、红蓝组合光,为节能省电,建议使用黑暗条件诱导珊瑚姜愈伤组织。在珊瑚姜芽增殖阶段,红蓝组合光下珊瑚姜芽增殖系数最高,红光次之。相比白光,红光会促进珊瑚姜组培苗长高,而蓝光使苗矮化。但红光条件下,幼苗生长状态较柔弱。红蓝组合光和白光条件下,幼苗较为健壮。因此,建议使用低耗能、低散热、寿命长的LED红蓝组合光替代普通白炽灯作为珊瑚姜芽增殖培养的光源。该研究结果为LED系统在珊瑚姜的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静 陈瑞州 兰子汉 林电
    2018, 39(4): 656-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菜园土为试验对象,设计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处理,于2016年11月下旬至2017年5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进行大田试验,探讨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辣椒果实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大小依次为0.7M>0.5M>0.3M,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肥替代比例越高,土壤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就越高;5个处理试验饱和含水量大小依次为0.7M>0.5M>0.3M,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0.7M<0.5M<0.3M,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依次为0.7M>0.5M>0.3M,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占比的增加,土壤的物理性质依次得到相应改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大小顺序皆为0.3M>0.5M>0.7M,说明0.3M处理为土壤酶活性最高且有机肥配比最适处理;0.7M处理中果实氮、磷、钾养分最高,钙、镁中量元素养分差异不显著,说明与有机肥配比关系较小。此结果说明有机肥替代30%无机肥能保持土壤酶活性,有机肥替代70%无机肥不仅能保证果实养分含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龙娅丽 江雪飞 周鹏 徐子健 孙梦利
    2018, 39(4): 661-6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多倍化后的基因表达平衡重建受到sRNA调节,miRNA是植物多倍化中基因表达进行反式调控的主要小分子成员。本研究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对西瓜二倍体(2n)及其同源四倍体(4n)叶片的sRNA进行表达谱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2n中sRNA以21 nt为主,4n中则以24 nt为主。(2)在2n和4n鉴定出已知miRNA分别为110个和172个,新miRNA分别为246和829个,其中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 205个,新miRNA 815个。(3)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iRNA在细胞组成、代谢过程及催化活性上显著富集。(4)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主要富集在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途径上,新miRNA则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RNA转运途径和ABC转座子途径上。(5)差异表达的miRNA中与植物抗逆胁迫相关的已知miRNA 25个,新miRNA 62个,且80.46%抗逆miRNA在西瓜二倍体中上调表达,是四倍体中的4倍以上。根据miRNA的负向调控原理推测这些上调表达的miRNA在西瓜二倍体中可能会抑制部分抗逆基因的表达,影响二倍体的抗逆性。本研究在转录后调控调控水平上为西瓜多倍体较二倍体拥有更强抗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西瓜多倍体及二倍体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做了补充。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莉 王佳 郑枫 吴坤林 房林 李琳 曾宋君
    2018, 39(4): 669-6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子房注射法对‘紫宝石’蝴蝶兰进行外源DNA导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注射和不同注射处理方式对‘紫宝石’蝴蝶兰的落果率影响不同,对胚座组织和种子的GUS染色率的影响也不同,在授粉后65 d时,以2%DMSO为缓冲液,注射400μg/mL浓度质粒,种子的GUS染色率最高达6.14%。选取各注射时期无菌播种后获得的1 000个原球茎,经系列浓度的潮霉素筛选,结果发现授粉后65 d注射时获得的抗性植株最多,为31株,转化率为3.1%。切取转化植株幼叶及幼根进行GUS检测,均为阳性;随机挑选7株幼苗进行PCR检测,均能扩增出GUS基因和HPT基因条带,说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的基因组内。此研究为兰科植物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途径。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苏凡 杨小波 李东海 刘子金 岑举人
    2018, 39(4): 675-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五指山水满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本研究对五指山水满茶及其他6种茶(普洱茶、白毛茶、白沙绿茶、西湖龙井、兰贵人和碧螺春)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茶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茶的75%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关系,整体热稳定性比较好。在7种茶中,水满茶清除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且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清除能力均与样品浓度表现出量效关系,但水满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弱;还原能力是白毛茶最强,其次是白沙绿茶和水满茶。7种茶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分别在3.06%~5.4%和14.6%~18.1%之间,其中,水满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但总黄酮含量却最高。因此,五指山水满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 植物生理生化
    吉训志 李焕苓 王果 王家保
    2018, 39(4): 681-6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新球蜜荔’(XQTD)和‘大丁香’(DDXTD)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与‘新球蜜荔’接种在TX(MS+0.1 mg/L NAA+5 mg/L ZT+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X)上各培养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与多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体胚发生过程中,三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6天,在前12 d的培养中,XQTD高于XQTX,仅在第9天,DDXTD高于XQTD。三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变化平缓且差异不大。三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都呈单峰曲线,XQTD的峰值出现在第9天,其余出现在第12天,体胚发生过程中DDXTD最高。XQTD和XQTX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呈先降后升趋势,而DDXTD只是后期下降。三者的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都呈先降后升趋势,在前15 d的培养中,XQTX和DDXTD都低于XQTD,且DDXTD在前6 d里基本无变化。培养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PAO活性变化可能与‘新球蜜荔’及‘大丁香’的体胚发生效率差异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陈洁珍 蔡长河 吴洁芳 付丹文 严倩 欧良喜
    2018, 39(4): 687-6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荔枝品种资源果实成熟期间的糖、酸变化特点,对15份荔枝品种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假种皮的糖、酸含量变化及其完熟果的还原糖、蔗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份荔枝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的糖的变化可分为还原糖积累型和蔗糖积累型2大类,其中还原糖积累型又可分为4个亚类;不同品种资源间,完熟果的还原糖、蔗糖含量差异显著,还原糖的含量在67.50~118.63 mg/g,蔗糖的含量在13.60~93.27 mg/g,大部分的荔枝资源其果实主要积累还原糖;荔枝果实假种皮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的前期急剧下降,后期变化趋缓;以完熟果的各糖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份荔枝资源分为2个类群5个组群。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汉生 姚德恒 陈晓慧 刘炜婳 陈裕坤 林玉玲 王云 赖钟雄
    2018, 39(4): 694-7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龙眼悬浮细胞,探讨蓝光对龙眼细胞生长及类黄酮积累的影响。基于已建立并优化的龙眼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首先研究龙眼细胞在黑暗和蓝光的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量、类黄酮含量、细胞活力、培养液的底物消耗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龙眼细胞培养9 d后,蓝光的细胞干重比黑暗增长了0.28 g/L,类黄酮含量增长了0.77 mg/g。细胞培养前期蓝光的培养液蔗糖消耗速度慢于黑暗培养,此后蔗糖含量均稳定在2 g/L。培养过程中,蓝光培养的还原糖含量均高于黑暗培养,蓝光的磷酸盐的消耗量基本大于黑暗培养。其次,通过qPCR技术分析光信号转录因子DlHY5、调控基因DlPAP1及类黄酮途径合成基因DlCHS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蓝光可能通过光信号转录因子DlHY5调控基因DlPAP1的表达,进而调控龙眼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基因DlCHS的表达,从而导致类黄酮的积累。
  • 植物生理生化
    林魁 黄枝 徐永 林添堤 杨浩 罗清
    2018, 39(4): 702-7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光照模式对生菜苗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荧光灯为对照(CK),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控光谱能量分布,设计LED红蓝配比(7:3、5:5、3:7)、光周期(12L/12D、16L/8D、20L/4D)及光照强度(100、150、200μmol·m-2·s-1)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共9个试验处理组。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生菜为材料,测定苗期生长和品质相关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权数,通过模糊数学原理对生菜苗期生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生菜苗期株高、茎粗、下胚轴长、整株鲜重、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硝酸盐的权重依次为0.101 8、0.046 6、0.078 0、0.273 6、0.148 7、0.054 8、0.054 8和0.241 8。综合评价结果为红蓝配比为5:5、光周期为20L/4D、光强为100μmol·m-2·s-1的光照模式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红蓝配比为7:3、光周期为20L/4D、光强为200μmol·m-2·s-1的光照模式。层次分析法对生菜不同光照模式的栽培效果的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应性,有助于获得南方设施工厂化生菜育苗最佳的光照模式。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阳江华 龙翔宇 秦云霞 唐朝荣
    2018, 39(4): 709-7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绿体内的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重要临时储存形式,这些淀粉的降解需要β-淀粉酶(BAM)。β-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分别在不同组织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叶绿体β-淀粉酶在叶绿体淀粉降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橡胶树的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一个橡胶树BAM基因,命名为HbBAM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叶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重组蛋白,并分析其酶活性特点。同源性分析和亚细胞预测分析结果表明,HbBAM1定位于叶绿体中;HbBAM1原核表达产物的最适酶活性温度是35℃,其酶活性受到氧化型谷胱甘肽和双氧水等氧化剂的抑制。HbBAM1基因主要在橡胶树的花和叶片中表达;HbBAM1基因随着叶片的发育进程表达量逐渐增加,在淡绿期和稳定期叶片中表达量最大;HbBAM1基因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昼夜差异,在光合作用最强的上午10:00和下午16:00的表达量最大,晚上的表达量最低。上述结果表明,HbBAM1可能参与橡胶树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的降解,控制叶片气孔的开放与关闭,从而调控橡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羽佳 唐文 魏卿 林妃 李凯 金志强
    2018, 39(4): 716-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皮白肉火龙果,又名麒麟果,为建立其快繁体系,本研究选取种子萌发长出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增殖继代、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灭菌40 s后,再用5%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0 min,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7%。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 MS+2.0 mg/L 6-BA+1.0 mg/L NAA,芽的诱导率最高可达97%;利用MS+2.0 mg/L 6-BA+3.0 mg/L NAA培养基进行增殖、继代培养的效果最佳,增值系数最高为4.6;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IBA,可最大程度地促进根的生长。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林涛 韦双双 黄永林 吴昊 郭子怡 陈银华 王大勇
    2018, 39(4): 720-7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游客"(Medicago sativa L. cv.‘Eureka’)株系用于规模化生产rHSA,构建了rHSA植物表达载体。以紫花苜蓿子叶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植株,提取抗性再生紫花苜蓿植株基因组DNA做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片段已整合到紫花苜蓿基因组中;提取转基因植株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rHSA在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表达。此结果表明转基因紫花苜蓿可稳定表达rHSA。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张蒙 潘腾飞 余磊 杨华丽 潘东明
    2018, 39(4): 726-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花色基因FOMT2在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功能作用,以期明确小分子化合物甲基化修饰在水仙类黄酮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多花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jinzhanyintai’)不同时期的花器官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ACE与RT-PCR结合的方法,克隆得到NtFOMT2基因的cDNA全长。结果表明:NtFOMT2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04 bp,其中5′UTR长度为33 bp,3′UTR长度为2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092 bp,共编码363个氨基酸。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NtFOMT2基因表达水平在水仙花器官的不同时期差异很大,其表达模式表现为Ⅱ>Ⅰ>Ⅲ>Ⅳ。此外,为分析水仙花色素基因的调节因素,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染色体步移法,成功克隆并分析NtFOMT2基因的5’端调控序列。结果表明,NtFOMT2基因启动子序列除包含起始转录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TATA-box、CAAT增强子外,还包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如ACE、ATCT-motif、G-box、Sp1等多个光响应元件。此外,该启动子序列还含有MYB参与抗旱诱导的结合位点MBS元件、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亚楠 龚治 牛黎明 符悦冠
    2018, 39(4): 733-7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气味识别过程中,气味结合蛋白(OBPs)对昆虫的行为反应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库和NCBI筛选获得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OBPs基因序列,进而通过RT-PCR、克隆等方法获取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cucOBP19。结果表明:BcucOBP19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471 bp,编码157个氨基酸,分子量17.5 ku,等电点5.14,具有昆虫OBPs典型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BcucOBP19在瓜实蝇各部位均有表达,以15日龄的雌虫触角中表达量最高,在头、腹、翅和前足中表达量较低,且没有显著性差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曾秀丹, 龚治,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马光昌
    2018, 39(4): 739-7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illet的性别决定基因tra- 2的e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根据转录组数据库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克隆并获得瓜实蝇雌雄成虫tra- 2的基因片段,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采用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瓜实蝇ra-2基因的eDNA序列共1 450 bp,无性别特异性,含753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50个氨基酸。 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的表达量,瓜实蝇tra-2基因具有母体遗传表达特性,在胚胎期的表达量较高,雌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腊英 陈平亚 郭立佳 梁昌聪 汪军 刘磊 周游 黄俊生
    2018, 39(4): 744-752.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依据对寄主易感性分为4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4)几乎能危害目前所有栽培品种。为研究其SIX(secreted in xylem)蛋白编码基因SIX2和SIX6在Foc4对寄主差异性选择中的作用,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基于pCT74质粒框架构建的SIX2、SIX6基因敲除质粒分别转入Foc4 B2菌株,分别得到了SIX2和SIX6基因敲除突变体,然后分析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SIX2、SIX6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均呈现菌丝稀疏、生长速率减慢、产孢率降低、菌丝异核率增加,对渗透压、外源氧等外源胁迫更为敏感等特征。致病力分析实验发现ΔFoSIX2和ΔFoSIX6突变体的孢子在香蕉苗的幼嫩根部附着量减少,孢子根部定殖能力降低;ΔFoSIX2菌株基本上丧失了对巴西蕉的致病力,而对粉蕉仍有较强的致病能力;ΔFoSIX6菌株则对粉蕉苗、巴西香蕉苗盆栽致病力均呈极显著下降。依据生物学与致病力测定结果,推测Foc4中SIX6基因决定Foc4对寄主的致病力,而SIX2基因则决定Foc4对寄主的差异性选择能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陶琳 丛子文 周双清 黄东益 吴文嫱 许云 夏薇 张荣萍 黄小龙
    2018, 39(4): 753-757.
    为了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农药先导化合物,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HNM0089的种属进行鉴定,并对其抗真菌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HNM0089被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将其主要活性成分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该化合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薯蓣炭疽病菌和橡胶炭疽病菌均有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成农用抗菌素的潜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吉才娟 王佩 梅文莉 黄小龙 戴好富
    2018, 39(4): 758-7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株具有抗芒果炭疽病菌活性的海口湾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来源于海口湾海泥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亮-甘)二肽(2),环-(苯丙-缬)二肽(3),环-(羟脯-苯丙)二肽(4),N-(2-苯基)乙酰胺(5),β-腺苷(6),和2-哌啶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丹 黄宇 黄振
    2018, 39(4): 763-7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是桑葚白果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害桑葚引起"白果病"。本文研究了哈茨木霉菌与世高单剂及混合物防治核地杖菌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的乙醇提取物(毒素)对核地杖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80%以上,在室内条件下哈茨木霉毒素与世高对核地杖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5.97、19.73μg/mL。哈茨木霉与世高混合物对核地杖菌的抑制效果与混合物中两种单剂的含量有关,混合物T3(3.0+7.0),T5(6.0+7.0)和T6(6.0+14.0)处理组对核地杖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增效作用;从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使用成本与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方面考虑,混合物T5是用于防治核地杖菌的最佳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使用哈茨木霉毒素及其与世高联合防治桑葚白果病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杰 崔丽虹 魏晓奕 李积华 张劲 李明福
    2018, 39(4): 768-7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菠萝叶纤维为原料,采用均相酯化取代反应制备了改性纤维素甲醛净化材料。以氯化血红素为催化剂、DMSO/LiCl为溶剂,在均相条件下对菠萝叶纤维素进行酯化取代改性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纤维素酯化效率的影响,改性后的菠萝叶纤维素的酯化效率为15.64%,并且其对甲醛降解效果最好。对改性前后的菠萝叶纤维素进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比表面积(BET)分析,发现改性纤维素表面出现大量颗粒状物质;有氯化血红素的吸收峰出现;改性纤维素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有利于吸附甲醛;热分解温度降低、最终残留物比例较高,说明了发生了酯化取代反应。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博 王雪飞 徐飞 谭乐和 初众 张彦军
    2018, 39(4): 774-7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菠萝蜜种子为原料提取淀粉,以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参照,采用体外消化试验测定菠萝蜜种子淀粉的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酶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菠萝蜜种子淀粉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50%、19.65%和75.85%,酶解速率为0.60 h-1,平衡浓度为36.93%,酶解指数为41.43,血糖指数为62.45,属于中等血糖食物;菠萝蜜种子淀粉消化性、平衡浓度、酶解指数与血糖指数均高于马铃薯淀粉,而低于其他三种淀粉,酶解速率比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快,比大米淀粉、玉米淀粉慢。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罗云 赵方方 马晨 吕岱竹 王明月
    2018, 39(4): 780-7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蕉中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分析方法:香蕉样品经甲醇漩涡提取,采用多壁碳纳米材料(MWCNTs)分散固相萃取净化。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分离采用C18色谱柱,以0.05 mol/L乙酸钠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目标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25~5m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74.0%~110%,RSD≤3.99%。该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香蕉中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测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明 帅希祥 杜丽清 涂行浩
    2018, 39(4): 785-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新鲜澳洲坚果青皮为对照组,研究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干燥处理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影响,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对其影响最小,总酚提取量、总黄酮提取量分别为935.61、995.75 mg/hg,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6.83、63.84 mg/L,总抗氧化能力约为Trolox的1.74倍;不同干燥处理后,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后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提取量显著相关(p<0.05)。因此,与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的保留澳洲坚果青皮中酚类物质,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适于澳洲坚果青皮干燥处理。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苏慧 廖良坤 魏晓奕 崔丽虹 袁源 王绥鑫 万明正 李积华
    2018, 39(4): 791-7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斜叶黄檀中的精油,并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斜叶黄檀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4.7573%;从斜叶黄檀精油中共鉴定出13种挥发性组分,主要成分是榄香素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占92.33%和3.18%。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源 姜翠翠 谢鸿根 郭龙 余文权 杨道富
    2018, 39(4): 797-8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柑橘杂交品种葡萄柚、茂谷橘橙果皮为材料,研究超声波和微波对柑橘果皮提取物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柚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柚皮苷、芦丁、橙皮素等酚类物质,茂谷橘橙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槲皮素、川陈皮素、橙皮素等酚类物质。葡萄柚果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茂谷橘橙。葡萄柚果皮超声波提取液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高于微波提取液。柑橘果皮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此结果说明超声波提取法可提高葡萄柚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提取率和提取液抗氧化能力。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王牌 苟志辉 农寿千 黄川腾 林玲 余雪标
    2018, 39(4): 802-8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弥补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到滨海台地区的过渡地带丘陵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的空缺,为海南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屯昌丘陵区不同类型次生林,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7科201属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2科196属261种。群落的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豆科、蔷薇科、梧桐科及樟科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8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0、59和8个,显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200个属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分别有1、169和30个,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热带成分分别为67.81%和84.50%(不包括世界广布的科属),温带成分分别为9.10%和15.00%,表明以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Margalef指数表现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和乔木层;Simpson指数是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最大,灌木层其次,乔木层最小。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倪志强 郜斌斌 石伟琦 樊秉乾 周爽 张强 陈清
    2018, 39(4): 809-8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常存在交换性铝含量极高和磷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良南方酸化土壤,提高土壤活性磷含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方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了基于磷尾矿、磷酸镁铵和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的供磷营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磷素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添加不同原料比例和数量的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量在4~8 g/kg时,可使土壤pH升高1.1~1.6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有效铁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磷含量;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C3配方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玉米苗期生长和植株磷素营养,但是土壤调理剂中辅料(白云石/石灰+膨润土)对促进磷酸二铵的肥效要明显优于土壤调理剂的供磷主料(磷酸铵镁+磷尾矿),说明在供磷方面主料的作用效果优于与辅料相混,辅料在增加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的同时也钝化了主料中的磷素,该调理剂的配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葛会林 陶珊珊 智霞 袁宏球 苏冰霞 马晨
    2018, 39(4): 816-8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评估与预测三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以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杀威、灭多威、速灭威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分等效面设计(EESD)法配制三元混合物,应用直接均分射线设计法(EquRay)配制两两混合的二元混合物,测定混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效应,基于三角形的3次插值方法构建三元混合物在20%、50%、80%效应的等效面,以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I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能良好地拟合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混合物对AChE的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基于等效面分析,残杀威、灭多威、速灭威的三元及二元混合物毒性符合CA模型,呈现加和作用,而IA轻微高估了混合物的毒性。共毒系数法也证实这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呈现加和作用。回归分析发现三元混合物毒性(pECx)与速灭威的浓度分数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均分等效面设计法与等效面分析法可用于有效评估三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曹志磊 俞花美 葛成军 罗吉伟 黄鹏 赵媛媛 李佳桐
    2018, 39(4): 825-8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废弃木薯渣分别于350、550、750℃温度下制得3种不同生物质炭,并以这3种生物质炭为前驱物提取可溶性有机物(DOM)。将土霉素(OTC)作为污染物,研究DOM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于木薯渣生物质炭的DOM均能降低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促进土霉素在土壤中的解吸作用;随着DOM浓度、炭化和外界温度的升高,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并且易从土壤中解吸出来。DOM降低了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而且增强了土霉素在土壤中的解吸能力,从而可能增强土霉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若在土霉素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施用有机物料,可能会促进土壤中土霉素的迁移,并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