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坚雄 潘剑 周立军 陈俊明 李娟 郑定华 林位夫
    2015, 36(5): 829-8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传统胶园与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内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有37种物种,总密度为0.975个/m2,而传统胶园有51种物种,总密度为2.698个/m2;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植物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小于传统胶园,而其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传统胶园(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方式能导致胶园林下植物物种和个体数(或丛数)减少,植物多样性降低,但其物种的生态优势度较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文斌 王大鹏 潘中耀 罗雪华 张永发 吴小平 陈秋波
    2015, 36(5): 836-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5N示踪盆栽试验研究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对尿素、 硫酸铵、硝酸钙及硝酸铵等4种氮肥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4种氮肥处理植株不同部位的15N丰度平均值介于1.04%~1.37%,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介于27.64%~41.70%,15N丰度和Ndff%均以硝酸钙处理最高,尿素处理最低;不同器官相比较,以韧皮部最高,主茎、主茎皮和细根次之,粗根、叶片和叶柄最低。4种肥料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别,而残留率以尿素最低,硫酸铵最高;损失率以尿素最高,硫酸铵最低。综上所述,尿素的损失率高,橡胶树幼苗对尿素的吸收性较差,而对硝酸钙和硝酸铵具有较好的吸收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白昌军 虞道耿 陈志权 刘国道
    2015, 36(5): 841-8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6年龄桉树人工林间作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可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及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间作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2号柱花草、GC1581柱花草和Mineirao柱花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杂交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Mineirao和GC1581的呼吸强度高于CK;热研11号黑籽雀稗、热研10号柱花草、GC1581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硝化作用强度强于CK;热研9号坚尼草、杂交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较强。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春花 张吉贞 孟卫东 林力 肖云
    2015, 36(5): 847-8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均极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氮肥对青贮玉米的鲜、干生物产量的提高及青贮玉米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的提高贡献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小。建立了氮、磷、钾肥和青贮玉米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青贮玉米新饲玉14号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最佳收获期是籽粒乳熟中期; 预测出了获得青贮玉米最大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时所需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龙宇 华元刚 刘海林 林钊沐
    2015, 36(5): 854-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保水缓释氮肥,研究了保水缓释氮肥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砖红壤中的保水缓释效果,探讨了施用保水缓释氮肥改善海南岛橡胶种植区砖红壤养分易流失和肥水不同步等问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保水缓释氮肥的原料氮肥尿素与保水材料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共聚体,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酸碱度接近中性,在自来水中吸水倍率可达167.17 g/g,在水土比为1 ∶ 5、1 ∶ 10和1 ∶ 20的砖红壤浸提液中吸水倍率分别为104.66、122.93和145.38 g/g。砖红壤中添加0.5%、1%和2%的保水缓释氮肥后砖红壤最大持水率可分别提高23.72%、30.89%和39.68%,且能有效降低砖红壤水分蒸发速率。与普通尿素相比,保水缓释氮肥可减缓氮素淋出速率,首次淋出量仅为施氮总量的22.17%。表明保水缓释氮肥在砖红壤中既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应又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可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水肥耦合。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振瑞 陈迪文 江永 李奇伟 陈清 张福锁
    2015, 36(5): 860-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225 kg、K2O 225 kg);T1(等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万树 黄功标 曹榕彬 王守春 陈芳莺 张秋苹 李敏青
    2015, 36(5): 865-8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古田马铃薯N、P、K肥料施用效果, 通过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土壤养分分析,建立古田土壤马铃薯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古田县冬种马铃薯在现有土壤养分肥力水平下,施用N、P、K 肥料依然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施用N、P、K肥料分别增产24.0%、10.8%和22.1%, 施肥处理增加单产的效果依次是N>K>P。施肥增加经济效益依次是P>N>K。N、P2O5、K2O的产投比分别为12.6、13.7和9.3。对古田县冬种马铃薯而言,马铃薯土壤低肥力等级N、P、K养分临界指标含量分别是:<109.9、6.4与92.3 mg/kg;而高肥力等级土壤N、P、K养分临界指标则分别为:>248.9、49.6和151.8 mg/kg。古田县冬种马铃薯平均最高产量的N、P、K施用量分别为:(205.1±31.3)、(88.5±40.5)和(302.1±57.3)kg/hm2 ;取得最佳经济产量的N、P、K施用量分别为:(178.4±42.8)、(68.2±37.3)与(265.2±79.1)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 ∶ 0.4 ∶ 1.5。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杜满义 刘广路 范少辉 封焕英 唐晓鹿 毛超
    2015, 36(5): 872-8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闽西施用5 a竹林专用肥(一类)、5 a氮、磷、钾配方施肥(二类)、5 a有机肥(三类)、1 a竹林专用肥(四类)、1 a有机肥(五类)等不同施肥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毛竹林(六类)为对照,研究了施肥对毛竹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施肥增大了毛竹生物量,表现为三类(91.18 t/hm2)>一类(83.61 t/hm2)>二类(71.38 t·hm2)>五类(71.12 t/hm2)>四类(65.13 t/hm2)>六类(57.83 t/hm2),施肥能够提高毛竹叶片、竹枝、竹秆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及其占毛竹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毛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且施肥5年(一、二、三类)>施肥1 a(四、五类)>不施肥(六类);(2)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碳储量为28.37~45.99 t/hm2,施用5 a有机肥(三类)最大,不施肥(六类)最小;竹秆是毛竹碳储量的主要贡献器官,而竹叶贡献率不足4%;与未施肥竹林相比,毛竹施肥后地上部分固碳总量有较大提升;(3)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年净生产力、年固碳量和同化CO2量均表现为三类>一类>二类>五类>四类>六类,年同化CO2量分别为41.42、41.17、30.99、23.47、20.69、20.00 t/(hm2·a);施肥年限对毛竹年净生产力有较大影响,施肥5 a(一、二、三类)均能够显著提高毛竹年净生产力。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鱼欢 祖超 杨建峰 邬华松 王 灿 李志刚
    2015, 36(5): 878-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氮素对胡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在施养果养树肥时期,研究施氮量0、10、25、45、70 g/株等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胡椒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但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均可以降低胡椒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MDA含量,加速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因此,胡椒在施养果养树肥时,适宜施 N量为25~45 g/株。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温世杰 刘海燕 洪彦彬 黄霞 梁炫强
    2015, 36(5): 883-8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闭花传粉是花生杂交育种的障碍,人工去龙骨瓣是花生杂交成功的关键。通过转入LjCYC2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花生的花型,结果表明在变异花中,天然去龙骨瓣的花在T1代的变异率为0.01%,在T2代的变异率提高到1.1%。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魏利然 李辉亮 郭冬 杨子平 彭世清
    2015, 36(5): 888-8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高产的分子机制,通过抑制缩减杂交获得了在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和老态无性系胶乳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为进一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对相关基因进行克隆。通过RACE方法克隆一个新的橡胶树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HbMADS4), HbMADS4全长984 bp,含有633 bp的阅读框,编码230个氨基酸。推测HbMADS4蛋白分子量为23.71 ku,等电点为7.61,在N端含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构建HbMADS4原核表达载体pHbMADS4,将其转化E. coli, 经优化条件后,在20 ℃,0.1 mmol/L IPTG诱导4 h的条件下,获得HbMADS4融合蛋白。HbMADS4的克隆和HbMADS4融合蛋白的获得为深入研究HbMADS4的功能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岳坤 阳江华
    2015, 36(5): 895-9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橡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其家族成员的1个全长cDNA,命名为HbPPC1,长度3 025 bp,包含5′-UTR 34 bp,3′-UTR 93 bp,开放阅读框2 898 bp,编码965个氨基酸。预测HbPPC1分子量为110.34 ku,理论等电点为6.09。HbPPC1具有C3型PEPC的结构特征,其N端第9~17位残基是可逆磷酸化的不变序列-X-X-SIDAQLR,C端倒数第4位残基为谷氨酰胺(Q),第774位残基为丙氨酸(A)。HbPPC1与5条大戟科植物的PEPC序列(其中木薯2条、蓖麻2条、麻风树1条)的同源性达到9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PPC1与这5条序列聚在同一个进化支中。HbPPC1包含2个酶活性位点和7种类型的Motifs,二级结构以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HbPPC1在橡胶树胶乳、叶片、树皮和花中均表达,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最高;胶乳HbPPC1的表达受乙烯利刺激影响,在乙烯利刺激4~72 h后胶乳HbPPC1表达明显下调,表明HbPPC1在胶乳pH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HbPPC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兵强 贺庭琪 王力敏 王丹 孙勇 常丽丽 王旭初 郭安平
    2015, 36(5): 901-9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8号’木薯块根形成期叶绿体为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法提取总蛋白,通过一维和二维电泳,经Image Master分析,获得了木薯叶绿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现(397±31)个蛋白点;挖取2-DE凝胶上相对丰度较高的蛋白点275个,利用改进的酶解方法进行胶内酶解,经MALDI-TOF MS质谱鉴定,获得208个蛋白点,对应143种蛋白质,这些蛋白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碳固定、氧化还原调节、氨基酸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转运等途径。结果为后期从蛋白质组水平深入研究木薯叶绿体高光效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光远 庹德财 沈文涛 黎小瑛 周鹏
    2015, 36(5): 911-9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解析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致病机理,寻找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新策略,培育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病新品种,利用RT-PCR和快速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对引起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PRSV海南海口分离物(PRSV-HN2)的基因组cDNA进行了全序列测定。PRSV-HN2全长cDNA包含10 326 nt(不包括3′端的polyA,GenBank登录号为KF791028),能编码3 346个氨基酸。对PRSV-HN2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它23个PRSV分离物的核酸序列相似度达81%~91%,氨基酸相似度为88%~94%。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其侵染性克隆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与侵染,最终获得其侵染性克隆。这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PRSV遗传变异、侵染及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雪盈 石兰平 杨晟 申磊 刘艳艳 文嘉瑜 蔡金森 唐倩 张杨文 刘志钦 何水林
    2015, 36(5): 918-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辣椒CaWRKY40的转录表达受到病原菌和高温的诱导并在辣椒抗青枯病以及耐高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答青枯菌侵染和高温胁迫表达的调节机制还不清楚。为了进一步分离调节CaWRKY40表达的转录因子,建立辣椒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以CaWRKY40启动子的青枯病原菌及高温应答区域CaWRKY40p(W40p)为诱饵,筛选cDNA文库,共获得56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有27个克隆为非重复序列,对其推定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和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有1个推定转录因子,即ARF(Auxin response factor),以及其他蛋白如eIF(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真核起始因子),EF(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等。进一步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这些转录因子与W40p的结合。剖析CaWRKY40表达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深入解析CaWRKY40介导的辣椒抗病及耐高温分子机制。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史敏晶 程成 田维敏
    2015, 36(5): 926-9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龄橡胶树无性系RY8-79和PR107为材料,研究乙烯利刺激对胶乳中几种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RY8-79和PR107的胶乳生理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其中RY8-79胶乳中硫醇和H2O2含量以及排胶初速度显著高于PR107,而黄色体破裂指数和堵塞指数显著低于PR107。乙烯利刺激后,RY8-79和PR107的排胶特性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黄色体破裂指数都升高,而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均降低,2个品系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其它几个生理参数的变化在2个品系中表现不一。说明乙烯利刺激促进排胶与提高黄色体稳定性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H2O2含量与黄色体破裂指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 植物生理生化
    宋红艳 安飞飞 杨龙 吕亚
    2015, 36(5): 933-9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木薯野生近缘种与栽培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野生近缘种W14与栽培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同时采用便携式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2种木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采用Western Blot对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放氧复合体(OEC)及D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SC8叶片中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Pn、Gs均显著高于W14,而叶绿素b含量、Ci及Tr在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Rubisco、OEC及D1在SC8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14。叶绿素含量、Pn及参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SC8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 植物生理生化
    朱怡婷 李状 黄晓兵 朱德明 林丽静 刘洋洋 龚霄
    2015, 36(5): 937-9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超微粉碎对毛竹笋微观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超微粉碎不同时间的毛竹笋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国标检测等方法对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金属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显著变小,颗粒表面纤维结构被明显破坏;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增多,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减少;糖类含量上升,蛋白质、脂肪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根据红外光谱图可知,超微粉碎后其中的氢键作用和糖类吸收峰均有所增强。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欣欣 余雪芳 黄添毅 曹莉莉 吴少华 李永裕
    2015, 36(5): 942-9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苍子雌花和雄花中提取精油,并通过GC-MS气质联用仪对其成分分析,从山苍子雌花精油中鉴定出4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8.44%,山苍子雄花精油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8.04%。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法,表明山苍子雌花和雄花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IC50值,雄花为2.330 mg/mL,雌花为1.473 mg/mL;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雄花为41.62 mg/mL,雌花为9.663 mg/mL;清除羟自由基IC50值,雄花为56.95 mg/mL,雌花为77.98 mg/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秋洁 吴伟怀 贺春萍 郑金龙 习金根 梁艳琼 许沛冬 郑肖兰 易克贤
    2015, 36(5): 949-9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的致病性减弱突变菌株H800的菌落形态、孢子形态、菌丝体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TAIL-PCR方法克隆T-DNA插入位点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功能与H800表型变化及致病性减弱的关系。结果表明,突变菌株H800的致病力低于野生型菌株CH008;生长速率为0.83 cm/d,亦显著低于CH008的1.13 cm/d;产孢量和分生孢子大小与CH008无明显差异;孢子萌发率为2.58%,显著低于野生型的95.98%;序列分析显示,T-DNA已插入StCg800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基因结构分析表明,StCg800基因编码区全长774 bp,无内含子,可编码257个氨基酸多肽的StCg800蛋白。该蛋白是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且无信号肽,推测为生长因子类的酶,但功能尚未知。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谭珂 陈鑫 李曼娟 葛文龙 但建国
    2015, 36(5): 956-9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各种豆类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求寄主植物对该虫的影响,在(26±1)℃,RH(60±5)%和光照L/D=14 h/10 h条件下,组建了普通大蓟马在豇豆[Vigna unguiculata(L.) Walp.]、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12.68和1.150 5;在菜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3.10和1.069 8。普通大蓟马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豇豆上最长(19.22 d),花生次之(18.76 d),菜豆最短(17.20 d)。豇豆、菜豆和花生上普通大蓟马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40 2、0.067 5和0.113 5。菜豆上普通大蓟马种群加倍时间为9.94 d,比豇豆和花生上的种群加倍时间分别长1.01倍和0.63倍。由此可见,3种豆类作物中,豇豆是普通大蓟马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菜豆的适合度最低。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孙晓东 余凤玉 宋薇薇 牛晓庆 覃伟权
    2015, 36(5): 961-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可抑制椰子茎泻血病菌和杀小菜蛾幼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WENCHANG-BT20;经cry基因的鉴定明确了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La、cry1Ai、cry1Ac、cry1Be、cry1Ka、cry1Ia、cry2Ab基因。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晶体蛋白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为0.088 μg/mL(95%置信区间为0.046~0.127 μg/mL);该菌株对椰子茎泻血病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培养5 d后,抑菌圈直径为22 mm。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梁洁 王健华 章绍延 余乃通 张雨良 王祥 刘志昕
    2015, 36(5): 966-9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在海南辣椒病毒病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病毒感染的辣椒样品,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绿斑驳、叶脆易折断,且在田间发生较多。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对其叶片总RNA进行RT-PCR检测,并将约1 700 bp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条带序列(包含部分NIb和部分cp基因)与已收录的甜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GenBank登录号:FM202327)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设计cp基因的特异引物,对上述样品进行cp基因扩增并构建以cp基因序列为基础的系统进化树,发现海南辣椒上的PVMV与台湾的PVMV分离物ns1株同源性最高。田间检测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上PVMV的检出率高达74.07%,说明PVMV可能成为海南辣椒生产上的潜在威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汤铱泠 周国英 李河 钟文斌 龚洪恩 王丽云
    2015, 36(5): 972-9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茶炭疽病是中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进一步对油茶炭疽病原进行研究,通过柯赫氏法验证,从海南澄迈和江西分宜的油茶叶上分离到有别于其它炭疽病菌的致病菌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呈奶油色至橙黄色,菌丝生长速度为10.8~11.3 mm/d;附着胞为椭圆形,呈深褐色至棕黑色,边缘整齐,大小为(5.3±0.9)μm×(16.1±1.1)μm;分生孢子初为橘黄色,后形成黑色孢子团,大小为(14.5±2.5)μm×(5.6±1.6)μm。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病原菌与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的模式株MAFF 305972聚为一个进化枝,且达到100%的置信度。结合其形态和多基因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为博宁炭疽菌(C. boninense),是能侵染油茶树的炭疽菌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小霞 肖仲久 邹双红
    2015, 36(5): 978-9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贵州省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存于枯枝上的暗色丝孢菌种类,将采自该区域的枯枝标本进行保湿,对其上的暗色丝孢菌进行显微形态观察、绘图和描述;其中鉴定为Menisporopsis pirozynskii Varghese & V.G. Rao 和Menisporopsis theobromae S. Hughes的标本,经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后,分别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和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补充了该区域枯枝上暗色丝孢菌资源的研究资料。这2种标本现保存于遵义师范学院真菌学标本室(HMZNC)。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曾英杰 方佳 李从发 蒋志国 范丽霞 钟秋平
    2015, 36(5): 981-9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具有强降酸及耐高浓度酒精能力的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研究荔枝酿酒过程中同步代谢挥发醋酸的机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代谢醋酸的量随着起始醋酸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初始醋酸浓度为1.5 g/L时,酿酒酵母对醋酸的代谢率最大达48.0%,发酵结束时醋酸含量为0.78 g/L。酿酒酵母代谢醋酸的最快速度是在对数期。醋酸对酿酒酵母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表现为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较少的甘油、较高的乙醛和乙醇。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及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酶比活性的变化与乙醇、甘油、乙醛及醋酸含量的变化相一致。酿造过程中存在过量醋酸时,酿酒酵母ACS酶比活性进一步增强,说明过量醋酸的代谢与通过调节酿酒酵母提高其ACS酶活性有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帅 郑宝东 林良美 卢旭 郑亚凤
    2015, 36(5): 987-9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笋壳多糖的脱蛋白工艺,以脱蛋白率、糖保留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对比研究了Sevag法、TCA法、酶法和醋酸铅法的笋壳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笋壳多糖脱蛋白方法为醋酸铅法,其脱蛋白工艺为:1 mg/mL糖液中添加醋酸铅使终浓度为1.0%,室温静置1 h,5 000 r/min离心20 min,最终脱蛋白率为80.17%,多糖保留率为81.12%,自由基清除能力为40.56%。该方法操作简便,脱蛋白效果好,且兼具良好的脱色澄清效果,适合工业上大规模生产使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晓红 陈申如
    2015, 36(5): 991-9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从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叶片中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研究了提取剂、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单因素试验对千层金类胡萝卜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固定超声功率300 W,丙酮 ∶ 石油醚(1 ∶ 2),2次超声提取条件基础上,采用设计3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类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300 W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千层金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 36,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63 ℃,在此条件下千层金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得率可达21.73 mg/kg DW。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王帅 李佳灵 王旭 朱美玲 王文蕾 邹耀进 梁卿雅 龙文兴 文关四 刘海伟
    2015, 36(5): 998-1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吊罗山3块不同海拔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树高和径级分布以及不同起测胸径各样地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样地群落有强的热带性,但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样地乔木科属种组成丰富,单种科和单种属有较高的比例,不同海拔样地乔木树种都有较高的丰富度,中等海拔的样地最高。整个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缺乏大乔木,群落整体低矮,胸径较小,目前未达顶级状态,植被处于旺盛的发展阶段。群落整体多样性较高,随起测胸径的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中海拔样地由于有3个优势种,影响了其整体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随起测胸径增加而递减,但高海拔样地中≥2 cm起测胸径的Simpson指数由于富集种占比较高而较低。均匀度指数随起测胸径增加而增加,优势集中性指数显示出群落优势种的优势并不明显。与其它地区比较,吊罗山的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乔木生物多样性较高。
  • 综述
  • 综述
    颜彦 韦运谢 侯晓婉 胡伟
    2015, 36(5): 1006-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SR蛋白(Abscisic acid-, stress-, and ripening-induced proteins)具有转录因子和LEA蛋白的基本特征,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果实成熟及对逆境胁迫的应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SR蛋白的生化特征、ASR基因的表达调控、ASR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及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ASR蛋白生化特征的研究及ASR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