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真辉 刘季 胡义钰 孙亮 陈秋波 袁坤
    2015, 36(1):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酸化对橡胶树细根生长具有严重影响。为了解橡胶树细根生长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本研究在热研7-33-97未开割(7 a)、开割5 a、开割10 a共3个胶园选取样树,采用撒施石灰石粉的方式进行土壤酸度改良,并用土钻法观测橡胶树根系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结果显示:同一割龄胶园中土壤酸化改良植株(改良组)与对照植株(对照组)相比,其细根生物总量显著增加,且均符合开割5 a胶园的最高,开割10 a胶园的最低这一规律。酸性土壤改良后橡胶树细根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分布规律无明显改变。不同割龄胶园改良组与对照组中橡胶树细根年内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当年7~9月,年变化规律无明显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胶园酸性土壤经施用石灰石粉后橡胶树的细根生长量提高,有利于橡胶树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改善橡胶树的生长和提高其产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涛 李芹 王树明 李春 赵东兴 张勇 高梅
    2015, 36(1): 9-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河口不同林龄人工橡胶林作为研究对象,对抗逆高产和胶木兼优橡胶林土壤CO2浓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2 a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每年春季开始上升,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2)从垂直土壤深度来看,土壤CO2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增而升高,在0~100 cm土壤范围内,表现为100 cm>80 cm>60 cm>40 cm>20 cm;(3)土壤CO2浓度与温度、水分和土壤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温度、水分、有机质等是影响土壤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霆 黄洁 安飞飞 肖鑫辉 魏艳 周建国
    2015, 36(1): 1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平地种植木薯不同种茎种植角度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华南8号木薯种茎为试材,比较种茎的0°平放(CK)、30°斜插、60°斜插、90°竖插和270°倒插5种处理对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之间存在较小差异,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均表现60°斜插>30°斜插≈竖插>倒插≈平放,其中,60°斜插比30°斜插和竖插增产11.1%~13.4%的鲜薯、薯干和淀粉,60°斜插比倒插和平放增产18.0%~20.3%的鲜薯、薯干和淀粉。在平地种植木薯时,建议以60°斜插种茎为优,其次是30°斜插和竖插,不宜倒插。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祖超 杨建峰 李志刚 王灿 鱼欢 邬华松
    2015, 36(1): 2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槟榔胡椒间作体系中胡椒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2009~2012年在海南胡椒与槟榔间作优势区,研究4种间作和单作条件下,胡椒不同生育期完全展开叶的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参数以及叶面积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胡椒与槟榔间作明显提高胡椒产量,偏土地当量比(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34%~189%,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分析胡椒光合参数与产量相关关系,发现胡椒灌浆期光合参数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气孔导度对产量的正效应最大,以气孔导度为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产量做回归分析,发现灌浆期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2%。胡椒与低密度槟榔间作提高或显著提高了胡椒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可能是胡椒产量间作优势的主要来源。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许奇志 邓朝军 许秀淡 蒋际谋 郑少泉
    2015, 36(1): 2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早钟6号’枇杷二次短截修剪提高结果母枝质量、果实品质及效益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穗留果量对果实品质、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留果3个与穗留果4个、5个相比,可显著增加单果重、提高特级果比例和商品率;穗留果5个的可食率极显著高于穗留果4个的处理,而3个穗留果处理的果皮色泽、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间的果穗重、株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着穗留果量的增加有增大趋势,但单位面积产值差异不显著。认为穗留果3个较适宜,可提高优质果比率和商品率,实现丰产、稳产、高效种植目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叶航 温如斯 王东雪 江泽鹏 周招娣
    2015, 36(1): 30-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与以普通油茶作为砧木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参试的4个物种中香花油茶与岑软3号的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陆川油茶,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67%和95.00%,但嫁接苗生长1年后叶片N、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广宁红花油茶在嫁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亲和性,嫁接成活率仅为72.00%,且后期生长受到抑制;而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1 a后的存活率仅为24.49%,生长受阻,嫁接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亲和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登博 井涛 张锡炎 起登凤 何应对 刘永霞 段雅婕
    2015, 36(1): 3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添加拮抗菌4-L-16和T3-G-59的6种基质发酵液对香蕉幼苗的促生作用,在盆栽条件下,以麦麸、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芝麻饼、花椒饼为发酵基质,分别研究了不同发酵液对香蕉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植株生物量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6种基质发酵液对香蕉幼苗均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添加拮抗菌的不同基质发酵液对香蕉苗的促生作用更为显著。综合对比香蕉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以菜籽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为最佳,豆饼、花生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次之。豆饼、花生饼、菜籽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的香蕉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3个处理的香蕉根系生长更为发达,形态构成更为合理。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许泽康 武华周 朱国鹏 徐诗涛 金有亮 陈秋波
    2015, 36(1): 4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7种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方,通过测定鸟巢蕨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光合特性指标,以筛选适宜鸟巢蕨生长的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鸟巢蕨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纯椰糠作为基质最适宜鸟巢蕨的生长,该基质适合在海南鸟巢蕨的大规模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月桂 谢静 杨俊贤 吴建涛 潘方胤 罗青文 谢江江 吴文龙 文明富
    2015, 36(1): 4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糖60号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本试验在湛江蔗区研究3个植期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糖60号在湛江徐闻、遂溪和雷州等蔗区3个植期蔗茎产量都超过120 t/hm2,含糖量都超过20 t/hm2,蔗糖分都超过16%,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显著优于ROC22。粤糖60号在徐闻和遂溪蔗区蔗茎产量达显著性差异,含糖量和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徐闻蔗区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最高,遂溪蔗区蔗糖分最高。不同植期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达显著性差异,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其中12月份种植蔗茎产量、含糖量和蔗糖分均最高,2月份均最低。大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永吉 符成 林炜乐 刘少谋 高嘉慧 邓祖湖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2015, 36(1):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卢秉国 练从龙 赖钟雄
    2015, 36(1): 59-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EE70/MSI1是拟南芥母性效应胚胎滞育基因,在植物胚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RACE技术获得龙眼MEE70-1a(登录号KC492117)及其可变剪接体MEE70-1b(登录号KC492118)cDNA序列,克隆MSI1 gDNA(登录号KC492126)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DlMEE70-1a和DlMEE70-1b均为亲水不稳定的酸性蛋白,主要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核,各含有4和1个WD-repeat结构域。MEE70-1a和MEE70-1b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DlMEE70-1a和DlMEE70-1b表达趋势以心形胚为界,除了DlMEE70-1b的不完全胚型紧实结构(ICpEC)到球形胚(GE)阶段之间,都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胚性愈伤组织(EC)时期两者表达量一致且最高;心形胚(HE)时期,两者表达量一致且最低,另DlMEE70-1b在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ICpEC)表达量与心形胚基本一致。这2个表达剂量是胚胎发生的重要保障,心形胚(HE)后,DlMEE70-1a被再次激活转录促进胚胎正常发育。从DlMEE70-1a和DlMEE70-1b的理化性质、WD重复结构域数量、亚细胞定位以及表达量和趋势,可以推测DlMEE70-1a需要DlMEE70-1b的协同来调控龙眼胚胎发育。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丽珊 林清凡 陈兰平 池福铃 郭春芳 张积森
    2015, 36(1): 68-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是植物脯氨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应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茶树P5CS,序列长为1 316 bp,编码323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4.7 ku,pI为7.62;N端有1个氨基酸激酶超家族[Amino Acid Kinases(AAK) superfamily]功能区,C端有1个醛脱氢酶超家族[Aldehyde Dehydrogenas(ALDH)superfamily]功能区,预测为亲水性跨膜蛋白;对18个物种的P5CS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生物学分类及进化关系吻合。并与美味猕猴桃高度同源,相似度达89%。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转录本在水分胁迫24 h内升至对照组水平的2.6倍,而高盐胁迫48 h后才升至9.9倍的最高值;水分胁迫应答速度快,但相对表达量较高盐胁迫低。由此推测该基因被诱导参与了渗透胁迫应答响应,并且对渗透胁迫中的旱害脱水更为敏感。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裴月令 曾凡云 彭军 龙海波 郭建荣
    2015, 36(1): 76-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开展了病原菌的转化子库构建工作。采用携带潮霉素抗性pTFCM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ATMT转化方法,获得菌株FON-01的转化子,通过表型观察筛选突变体。结果表明:当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 μmol/L、农杆菌OD600为0.4、分生孢子浓度为1×106个/mL时,于28 ℃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高达(663.33±24.95)个/106个孢子。构建了总数为3 832个的转化子库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从2 201个转化子中筛选出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等方面有所变异的突变体73个。病原菌转化子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致病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丽芬 张跃 徐宁生 高梅 李文昌 胡尊红 邓剑川 刘旭云
    2015, 36(1): 8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 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史敏晶 程成 田维敏
    2015, 36(1): 9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温导致橡胶树的排胶时间过度延长(长流),影响到天然橡胶的高产稳产。目前对低温诱发长流的机制还不清楚。以排胶特性不同的橡胶树无性系RY8-79和PR107为实验材料,对冬季低温条件下胶乳的几个主要排胶生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明显降低RY8-79 和PR107胶乳黄色体的破裂指数和堵塞指数;明显升高硫醇以及过氧化氢的含量;胶乳排胶初速度和胶乳的pH值在2个品系中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低温条件下胶乳中硫醇含量升高是促进橡胶树排胶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结果为深入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和研发新型的排胶调节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陈会鲜 罗兴录 曹升 郭雅静 王战 罗璇 单忠英
    2015, 36(1): 97-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薯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及其同工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木薯块根的AGPase对淀粉积累可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木薯块根的AGPase具有四种同工酶,分别为AGP a、AGP b、AGP c、AGPd,其中AGP a、AGP b、AGP c可能是决定AGPase活性和影响块根淀粉积累的关键同工酶。
  • 植物生理生化
    张振文 黎良贤 简纯平 陈松笔 李开绵
    2015, 36(1): 103-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成熟叶片4个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mmol)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3个参试品种木薯叶片的Pn值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升高,但不同品种对光强的响应不一致,其中SC205的Pn值在200和400 μmol/(cm2·s)的光强条件下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SC8和SC205在800 μmol/(cm2·s)时达最高值;15 ℃低温条件下,SC8叶片的Pn值最高,达到1.505 μmol CO2/(m2·s),分别是SC205和SC9的2.0和2.9倍;30 ℃条件下,SC9光合特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在45 ℃高温条件下,由于存在显著的环境胁迫,即高温伤害,SC8和SC205对高温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性。
  • 植物生理生化
    张鲁斌 常金梅 詹儒林 吴晓燕
    2015, 36(1): 110-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剑麻提取液在台湾青枣果实贮藏保鲜上的作用。以剑麻提取液为材料,浸泡处理台湾青枣采后果实,然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研究剑麻提取液处理对台湾青枣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提取液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的下降,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同时,剑麻提取液处理还提高了采后贮藏台湾青枣果实POD、CAT活性,减轻了台湾青枣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效延缓果实的衰老;剑麻提取液在台湾青枣贮藏保鲜上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 植物生理生化
    林旗华 张泽煌 钟秋珍
    2015, 36(1): 115-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浮宫1号、软丝安海变和硬丝安海变共3个福建地方杨梅品种为试材,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3个杨梅品种果肉挥发物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烃类在杨梅香味中起重要作用,3个品种中烃类的相对含量是 89.26%~95.99%。不同品种的杨梅果肉中所含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极大,浮宫1号的香气成分主要由十八烷、二十七烷、1-石竹烯、二十烷和二十六烷等构成,共占76.69%;软丝安海变的香气成分主要由1-石竹烯和环氧石竹烯等构成,共占83.30%;硬丝安海变的香气成分主要由二十七烷、二十六烷、二十烷、9-甲基十九烷和二十五烷等构成,共占64.92%。此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杨子琴 陈星星 张蕾 洪继旺 陈业渊 李松刚
    2015, 36(1): 120-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储良龙眼为试材,通过分析低温诱导、氧化胁迫、自然低温+药剂处理龙眼成化过程中氧化损伤各指标变化,研究龙眼成花和氧化胁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氧化胁迫有利于龙眼成花。对顶芽和叶片活性氧、抗坏血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结果也表明,氧化胁迫诱导龙眼成花的同时,也导致了龙眼树各组织活性氧的累积,且抗坏血酸抑制龙眼成花,MDA促进龙眼成花。因此认为活性氧与龙眼成花呈正相关。
  • 植物生理生化
    刘苗苗 尹小畅 严琳琳 张瑜 廖丽 白昌军 王志勇
    2015, 36(1): 125-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7份山蚂蝗材料营养期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CIAT3787(D. hererocarpum)(22.34%),其次是CIAT46562(D. dunniinicaraguense)(22.32%);粗纤维含量最高的是CIAT13218(D. velutinum)(38.70%),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2)山蚂蝗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粗纤维含量分别与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磷的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粗灰分含量与磷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与钙含量有显著相关;(3)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8.0处,可将17份供试山蚂蝗材料划分为3类,其中CIAT46562和CPI46561(D. incanum)单独聚为一类。
  • 植物生理生化
    邵建平 杨志新 何承刚 王燕霞 胡德波
    2015, 36(1): 132-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人工模拟2种UV-B辐射(308 nm,1.83 kJ/m2,1.06 kJ/m2)对烤烟红花大金元品种和云烟87品种叶片光合色素、酶活性及4种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可减少红花大金元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促进可溶性蛋白质(SP)和丙二醛(MDA)的积累;UV-B强度较低时可增强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促进紫外吸收物质的积累。对于云烟87来说,增强UV-B辐射可增加其光合色素含量,增强3种抗氧化酶和NR酶的活性,促进SP的积累,降低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低强度的UV-B辐射可增强PPO的活性,显著提高MDA和SP的含量。
  • 植物生理生化
    薛杨 王小燕 刘宪钊 郑婷婷 林之盼 宿少锋 徐丽娜
    2015, 36(1): 138-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不同径阶的木麻黄无性系标准木各3株作为生物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径阶木麻黄无性系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70.82%,地下部分占29.18%,这说明地上部分生产量高;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树干最大,果最小,表明树干是该树种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有增加趋势;相反,树枝、树叶、果生物量分配比例逐级降低。不同径阶木麻黄地上(干、枝、叶、果)和地下(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比例均约为4 ∶ 1,说明该树种地上、地下两部分分配比例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受木麻黄生长的影响较小。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迁 卢芙萍 陈青 卢辉 徐雪莲 经福林 李开绵 叶剑秋
    2015, 36(1): 143-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切实可行的木薯抗螨性评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227份核心木薯种质进行抗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并探讨抗、感性稳定的8份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27份被评价的核心木薯种质中对朱砂叶螨高抗的种质2份,抗性种质4份,中抗种质116份,感性种质87份,高感种质18份;抗性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取食高抗种质C1115和缅甸种叶片后朱砂叶螨雌雄成螨均不能存活,与取食高感种质ZM9066、CM1210-10、瑞士F21和BRA900相比,取食抗性种质哥伦比亚4D和PII167后,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平均每雌螨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雌、雄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木薯抗螨性机理、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柳凤 欧雄常 詹儒林 韦继光 常金梅
    2015, 36(1): 152-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病菌45 d和30 d,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AL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趋势相同,POD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直线上升。F. mangiferae侵染对杧果酚类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可干扰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影响其相关酶活性,降低杧果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杧果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菌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峰 胡进锋 王俊 吴玮 王长方
    2015, 36(1): 158-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叶菜类蔬菜上海青为试材,应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β-环糊精、碳酸氢钠和活性碳等3种食品添加剂对上海青中毒死蜱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种类、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和毒死蜱浓度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同时添加剂种类与处理时间、添加剂种类、处理浓度及添加剂种类与毒死蜱浓度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在处理浓度为0.5 g/L,处理时间为30 min时,β-环糊精、碳酸氢钠和活性碳等3种食品添加剂均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最好;毒死蜱残留量为7.90 mg/kg时,β-环糊精的去除效果最好,达68.47%;在毒死蜱残留量为17.72、35.37 mg/kg时,活性碳的去除效果均最好,分别达78.87%和69.55%。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中润 王金辉 Americo Uaciquete 梁李宏
    2015, 36(1): 163-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研究莫桑比克9个高产优良腰果品系对叶果回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腰果品系4.1AD叶片高感,果实感病;腰果品系5.12PA叶片和果实均为感病;腰果品系CCS27和CM8均为叶片感病,果实中抗;腰果品系A103叶片中抗,果实高抗;腰果品系H1叶片高抗,果实中抗;腰果品系7.10PA、19.5AD和C5.59叶片和果实均为高抗。在参试腰果品系中,未发现叶片免疫品系,也未发现果实高感或免疫品系。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福兴 李辉 林毅雄 袁芳 林艺芬 林河通
    2015, 36(1): 169-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轻荔枝果肉热风干制期间的褐变,研究荔枝果肉的烫漂和护色工艺。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和冷却方式对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PPO)的钝化效果,比较不同浓度配比护色液对荔枝果肉干制品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烫漂温度为100 ℃,烫漂时间为3 min,室温冷却时烫漂效果最好;当复配护色剂的浓度配比为0.10%抗坏血酸+0.20%柠檬酸+0.10%植酸+0.30% CaCl2时,荔枝果肉干制品的色泽和感官品质最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敬阳 王甲水 唐粉玲 常胜合 吴琼 林妃 许奕 金志强
    2015, 36(1): 174-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香蕉品种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对人体推荐膳食摄入量(RNI)的贡献,分别以7个海南产香蕉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糖、酸、维生素C、粗蛋白、矿物质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研究以及香蕉果实营养成分间相关性及变异度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品种香蕉果实内含营养对人体营养摄入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香蕉果实分别含有5.36%~21.16%的还原糖、15.46%~23.16%的总糖;每百克果实中含有0.20~0.68 g总酸、14.21~34.07 mg维生素C、0.92~1.72 g粗蛋白、262.0~444.3 mg的钾;每千克香蕉果实含0.61~3.51 mg锌、3.79~5.66 mg铁;每百克香蕉可提供膳食推荐摄入量9.5%~14.2%的能量、14.2%~34.1%的维生素C、13.1%~22.2%的钾、2.5%~3.8%的铁以及0.4%~2.3%的锌。通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蕉品种间的果实营养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香蕉果实对RNI的部分指标具有较大贡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曾红亮 张怡 薛雅茹 刘骏 郑宝东
    2015, 36(1): 179-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碱溶液提取金柑多糖的最佳工艺,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NaOH浓度和提取次数等5个因素对金柑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五元二次旋转正交设计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SAS 9.2响应面分析程序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多糖的最佳碱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V/W)41 ∶ 1,提取时间3.5 h,提取温度89 ℃,NaOH浓度0.05 mol/L,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8.56±0.23)%,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相比传统热水浸提法,多糖得率提高3.73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谷风林 董智哲 徐飞 赵建平
    2015, 36(1): 185-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萃取香草兰中挥发和半挥发性的成分,再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试验共鉴定出香草兰中181种挥发、半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香兰素、呋喃甲醛、(2S,3S)-(+)-2,3-丁二醇、邻甲氧基苯酚、2,3-丁二醇、苯酚、正己醛、(2R,3R)-(-)-2,3-丁二醇、对羟基苯甲醛、3-甲基丁酸、2,3,5,6-四甲基吡嗪、3-羟基-2-丁酮、香草酸、壬醛、正己酸、1-辛烯-3-酮。结果表明,GC×GC/TOFMS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非常适合复杂组分体系的定性分析。
  • 综述
  • 综述
    王帅 李佳灵 王旭 张晓琳 朱美玲 王文蕾 林灯 邹耀进 梁卿雅 龙文兴
    2015, 36(1): 192-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氮含量、氮密度、氮分配及其中两种类型森林氮密度随坡向和海拔的分布状况,以期反映吊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氮分布特征,为吊罗山森林管理提出建议。结果如下: (1)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含量在不同样地间和同一样地不同层次间差异均较大,土壤氮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大; (2)研究区0~100 cm层土壤整体氮密度为13.8 t/hm2, 高于全国平均和儋州橡胶林土壤氮密度,与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相比,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氮密度较高,次生林较低; (3)考虑氮密度和氮密度分配,为促进吊罗山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价值的创造,在管理中投入的精力为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热带低地雨林原始林>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4)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南坡氮密度最高,为18.491 t/hm2;东坡、北坡、西北坡之间差异不大,但显著低于南坡; (5)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海拔750~1 130 m间氮密度与海拔高度关系符合y=-6E-05x2+0.107 2x-32.275(R2=1)。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曾迪 漆智平 黄海杰 魏志远 王登峰 高乐 刘磊
    2015, 36(1): 199-2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64 g/kg,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变异系数为48.05%,属于中等变异;其空间变异变程约为16.50 km,C0/(C0+C1)值为37.34%,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可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块状分布,有较强的连续性,其分布变异不显著,以3级含量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北部最高,其余区域(南部、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降低。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经营利用方式等有关。
  • 资源区划与综述
    付晖 付广 许先升
    2015, 36(1): 205-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的指数和廊道密度指数对海口市城区绿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景观结构不够合理,附属绿地面积和数量比重最高,缺乏公共绿地和廊道绿地;绿地景观类型较丰富,但空间布局不均衡,绿地斑块破碎度高,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低,造成绿地系统结构失调,不能形成完整的绿色空间网络。针对海口城区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 综述
  • 综述
    何访 梅文莉 郭冬 李辉亮 彭世清 戴好富
    2015, 36(1): 211-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激素应答元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植物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常用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水杨酸和茉莉酸的应答元件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可为植物激素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