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覃怀德 吴炳孙 高乐 何鹏
    2013, 34(9): 1631-1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橡胶树割面进行钼磷配施试验,研究了割面施用钼磷营养对胶乳产量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磷配施能够有效影响蔗糖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转换酶活性,提高橡胶树的干胶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硫醇含量、蔗糖转化酶活性与干胶产量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干胶产量为中等程度正相关,无机磷含量、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与干胶产量为负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敏 吴炳孙 韦家少 何鹏 覃怀德 王大鹏 高乐
    2013, 34(9): 1636-16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面积约720 km2的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营养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营养缺乏,各土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在39.67~69.24 km之间,基本趋于大块状变异为主;同时,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在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采用空间叠加方法,进行了橡胶园土壤氮素管理分区,整个研究区域可分为10个氮素管理区,每个分区内具有不同的土壤氮素营养状况,需采取不同的氮素营养管理措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永霞 周兆禧 唐粉玲 何应对 曹红鑫 王必尊 臧小平 韩丽娜 李昌鹏
    2013, 34(9): 1641-16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实验,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肥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最佳模型Y=ax+b,具体关系如下:在营养生长期中,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间定量关系分别为:A=-2 162+54.957 L、A=-2 202.687+123.919 W、A=-76.014+0.767 P;孕蕾期及抽蕾期,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间定量关系分别为:A=-6 969+90.584 L、A=-6 971+231.195 W、A=-38.177+0.778 P。经2012~2013年独立资料检验:营养生长期高、低肥叶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差值标准误分别为298.098、356.456和232.127 cm2/株,孕蕾期及抽蕾期高、低肥叶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差值标准误分别为1 134.310、3 584.610和1 306.924 cm2/株,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香蕉叶面积模型可靠性均较好,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通用性,对香蕉理想株型设计、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香蕉生长系统的可视化和数字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育梅 宋志瑜 卢昌义
    2013, 34(9): 1646-1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古巴牛乳树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效应及抗性方式,本试验测定了古巴牛乳树根、枝条、叶在NaCl胁迫下Cl-、Na+、K+、Ca2+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古巴牛乳树根、枝条、叶的Cl-、Na+、Ca2+含量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加,K+、K+/Na+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在8‰处理浓度时,根、枝条、叶中的Cl-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86、11.82、16.53倍,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36、3.04、4.40倍,K+/Na+分别为0.17、0.25、0.16;相同处理浓度下,Cl-、K+、Ca2+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根<枝条<叶,Na+含量高低顺序为:枝条<根<叶;叶中的Cl-、Na+、K+、Ca2+等4种离子含量均比根、枝条高。说明古巴牛乳树吸收Cl-、Na+、K+、Ca2+后,较大部分的将4种离子输送至叶片中,推测其抗性方式为耐盐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汪妮娜 黄敏 陈德威 徐世宏 韦善清 江立庚
    2013, 34(9): 1650-16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桂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水分胁迫16 d,然后恢复正常供水。水分胁迫及复水10  d后测定水稻根系形态、根活力和干物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根系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不同,在分蘖盛期水分胁迫期间,轻、中度水分胁迫对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复水后,促进效果不显著;而在抽穗扬花期水分胁迫期间,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复水后,轻、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的根系生长较对照旺盛。分蘖盛期复水10 d后,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均以对照最高;抽穗扬花期复水10 d后,轻、中度水分处理的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高于对照,中度水分处理的与对照差异显著;至成熟期时,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受水分胁迫处理的根干重均高于对照;在分蘖盛期经历轻度水分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和稻谷产量最高,抽穗扬花期的地上部干重和稻谷产量以对照最高。适宜的水分胁迫不会显著降低水稻产量;极重度水分胁迫没有抑制根系的生长,但水稻产量却显著降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章明清 李娟 孔庆波 姚宝全
    2013, 34(9): 1657-16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4个钾肥试验结果,探讨水培条件下建立的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的根系钾素吸收稳态模型在田间条件下的适用性,应用Monte Carlo法校准水稻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根表面水流速率常数v0和土壤钾素有效扩散系数De等3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a0和De与土壤理化性状、水稻品种和施肥等因素有关,施钾肥使a0和De下降,但v0值在不同试验点或处理中基本一致;由a0和v0校准结果计算得到的根系钾素吸收力a和根表面水流速率V0及De的数值,与已知的短期生物试验结果有相同的数量级范围;稳态模型模拟值与田间水稻不同生育期吸钾量实测值具有显著水平的一致性,一元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14 0;对照处理的模拟误差为(9.13±3.20)%,施钾处理则为(8.42±3.04)%。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钾素吸收限制因子主要是土壤溶液钾浓度Cli、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和根长L。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爱萍 郑少泉
    2013, 34(9): 1663-16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中有代表性的32份龙眼种质资源的果肉黄酮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龙眼种质果肉黄酮含量变异丰富,分布范围为9.36~76.07 mg/hg FW,平均含量19.70 mg/hg FW,变异系数61.21%;来源于广东的种质与福建、四川、贵州的种质果肉黄酮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根据鉴定结果初步制定龙眼果肉黄酮含量标准:小于10.00 mg/hg FW为低含量,10.00~30.00 mg/hg FW为中等含量,大于30.00 mg/hg FW为高含量;筛选出高黄酮含量种质3份,即超高黄酮含量的‘云南8号’、泰国优异品种‘施冲蒲’和生产主栽品种‘储良’,可作为生产应用或杂交育种材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旗华 钟秋珍 张泽煌
    2013, 34(9): 1667-1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18份来自福建和浙江的杨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扩增清晰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89个谱带,其中43个多态性谱带,多态性百分率48.6%。采用NTSYS-PC2.0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结合距离0.820处可将18份杨梅种质资源划分为3大类;其中15份福建杨梅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甚明显,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近,但15份福建杨梅资源可与3份浙江杨梅资源依地理来源进行区分。同时检测到1条浮宫1号的特异条带,可作为浮宫1号与福建省其它主栽杨梅品种鉴定的参考标记。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任羽 张银东 徐世松 黄少华 张志群
    2013, 34(9): 1672-16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辐照剂量(10、20、30、40 Gy)的60Coγ射线处理088、166、168三个石斛兰品种幼苗(四叶期苗),通过观测辐照对成活率、株高、假鳞茎长、叶片长、宽的影响。结果显示:半致死剂量在30~60 Gy之间,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辐照剂量对叶片宽度影响不明显,而对株高、假鳞茎长、叶片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0、40 Gy的辐照剂量作用明显,但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卓 徐碧玉 贾彩红 张建斌 刘菊华 苗红霞 金志强
    2013, 34(9): 1676-16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香蕉抗逆相关基因, 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3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 命名为MaGSTU1、 MaGSTU2和MaGSTU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KC261934、 KC261935和KC261936)。经5′RACE获得3个GST基因全长,分别包含1个627、 675 和699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分别编码208、 224和2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GST_N_Tau和GST_C_Tau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Tau类GST基因聚成一大支, 充分说明本研究克隆的3个基因为Tau类GST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该类基因的功能和今后香蕉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静 董凤英 王家保 刘菊华 许奕 徐碧玉 金志强
    2013, 34(9): 1682-16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荔枝中克隆了1个ABA、衰老、成熟诱导基因的全长,命名为LcAsr,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将LcAsr基因转入拟南芥(哥伦比亚型)中,对其中1个命名为 35S::LcAsrD的株系进行了干旱处理。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177 bp,包含1个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以及上下游分别含85、146个碱基的完整序列;LcAsr在荔枝各器官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 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未覆盖保鲜膜的采后24 h的荔枝果实中表达量最大,在覆盖保鲜膜的果实中表达水平维持稳定;LcAsr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获得了4个转基因株系,其中35S::LcAsrD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旱胁迫能力。说明LcAsr作为缺水的保护性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采后荔枝果实失水的分子机理。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娇 袁德保 谭 琳 李奕星 李芬芳 郑晓燕 郑丽丽 金志强
    2013, 34(9): 1688-16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RT-PCR 和 RACE-PCR的方法,从沙田柚果实中分离得到1个CgPIP2基因全长序列,编码284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质膜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均具有水通道蛋白家族蛋白的特征结构单元 NPA。采用烘干法测定贮藏期间沙田柚果实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含水量逐步下降,且单果包装对果实含水量有一定的影响。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gPIP2 在沙田柚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都有表达,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但在果肉中的表达量稍高于果皮;另外,在贮藏20、40 d时,CgPIP2在单果包装沙田柚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强于未经包装沙田柚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因此,CgPIP2 的表达可能与沙田柚贮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有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迎坤 李纪元 殷恒福 范正琪
    2013, 34(9): 1693-16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山茶重瓣花形成的机理,在山茶A和B类基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同源基因查找分析,从山茶(Camellia japonica)重瓣品种‘金盘荔枝’(‘Jinpan Lizhi’)早期花芽中克隆了长度为1 418 bp的C类基因CjAG1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843816),包括长度为224 bp的5′非编码区、768 bp的编码区和426 bp的3′非编码区三部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含258个氨基酸残基,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了其结构骨架。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jAG1基因在‘金盘荔枝’内轮花器官雄蕊和心皮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外轮花器官萼片和花瓣,最高表达量是在花柱部位,子房、雄蕊、瓣化雄蕊和瓣化萼片的表达量居中。转拟南芥ag-1突变体后,阳性植株雄蕊数量恢复为6 枚,证实了CjAG1基因具有调控雄蕊数量增加的功能。说明CjAG1基因可能对于‘金盘荔枝’重瓣花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翁浩 赖钟雄
    2013, 34(9): 1699-17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花茶体细胞胚胎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金花茶Cn-SERK基因cDNA全长序列和DNA全长序列。Cn-SERK基因编码1个含有6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质为亲水、且具有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定位于内质网的可能性最高。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存在1个蛋白激酶位点。此蛋白可能发生磷酸化的位点有25个。内含子分析结果表明,Cn-SERK基因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的剪切位点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Cn-SERK蛋白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SERK亲缘关系较近。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郇志博 王金信
    2013, 34(9): 1708-17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一种抗精喹禾灵无芒稗的抗药性机理,建立了一种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抗性无芒稗质体ACCase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实时定量引物特异性非常好,内参基因、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分别为103.2%、104.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0、0.991 2,完全满足Real-time PCR定量方法的要求。所建立的无芒稗质体型ACCase基因 Real-time PCR定量方法将为研究质体型ACCase基因的表达和杂草对ACCase抑制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戴敏洁 马蔚红 刘永霞 李绍鹏 王必尊
    2013, 34(9): 1714-17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椰糠、砖红壤、有机肥和河沙作为基质材料,用正交法设定出16种配方,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试分析基质理化性状、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生长指标,确定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椰糠与砖红壤是影响基质理化性状、植株生长与大中量养分积累的主要因素,砖红壤是影响微量元素锰、锌、镍、镉积累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铜素积累的主要因素。椰糠混配处理显著改善了基质的pH值、容重等理化性状,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叶片养分积累。其中椰糠 ∶ 泥土 ∶ 有机肥 ∶ 河沙=4 ∶ 0 ∶ 0.05 ∶ 0.1(体积比)配方具有最佳的理化性状及育苗效果,该基质的容重比对照(纯砖红壤土)降低86.27%,总孔隙度增加39.34%,大小孔隙比增加92.31%,pH值增加0.78,EC值增加0.29 mS/cm,夜间温度比对照增加0.4~0.6 ℃;育苗后叶片N、P、K累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4.48%、490.54%、54.86%,中微量元素也较对照显著增加;幼苗的茎粗、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9.78%、49.68%、127.42%,根系活力增加18%。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子 曾长英 王斌 杨仪伶 卢诚 彭明
    2013, 34(9): 1725-17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木薯K+、Ca2+和ABA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对2个品种的木薯SC124(高抗)和KU50(低抗)进行对照、驯化、非驯化旱害和驯化旱害等不同方式的干旱处理。研究发现2个木薯品种中,干旱胁迫对叶片K+和ABA的含量影响较大,而Ca2+含量变化较小;SC124在驯化和非驯化处理下的K+含量发生显著变化;ABA的含量在2个品种中的驯化干旱和非驯化干旱中变化显著,且变化趋势不同;干旱胁迫下,ABA、K+和Ca2+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植物生理生化
    王萍 刘立云 李艳 陈思婷 董志国 唐龙祥
    2013, 34(9): 1730-17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个不同品种椰子液体胚乳中K、Ca、Na、Mg等4种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果龄及不同品种间的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果实在发育期间,随着果实的发育椰子液体胚乳中的K、Ca含量呈逐渐下降、Na含量呈逐渐增加、Mg含量呈逐渐下降之后回升的趋势。所测4种元素含量,K>Ca>Mg>Na。不同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间的比较结果不同,K含量中,本地高种>小黄椰>文椰3号;Ca含量中,文椰3号>小黄椰>本地高种;Na含量中,小黄椰>本地高种>文椰3号;Mg含量在第7串果实中,本地高种>小黄椰>文椰3号,其余果串差异不显著。4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含量与Ca、Mg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N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a含量与Na呈负相关关系,与Mg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a含量与Mg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品种间各元素的相关呈一致性,但品种间的显著性有所不同。
  • 植物生理生化
    彭芍丹 李积华 唐永富 黄晓兵 林丽静
    2013, 34(9): 1737-1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中国热带水果菠萝蜜的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法、ABTS法及水杨酸法3种方法研究了菠萝蜜果皮、果肉、种皮、种子4个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抑制率和半抑制率IC50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菠萝蜜各部位对DPPH·,ABTS·, ·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清除力大小表现为:果皮>种皮>果肉>种子;可知,菠萝蜜果皮、果肉、种子、种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 植物生理生化
    甘仪梅 杨本鹏 曾军 彭李顺 冯信平 张树珍 王秀兰 蔡文伟 武媛丽
    2013, 34(9): 1742-17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台糖ROC22号为试材,对甘蔗全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随着植株的生长,其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其中以茎的积累最快。整个植株的氮素积累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上升,在生长稳定期达到顶峰后下降;茎中氮素的积累从拔节开始不断上升,但叶片中氮素的积累表现出先升后降。氮素在叶片的分配比例是随着植株生长而下降,而茎则相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素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茎和根的浓度先升后降。
  • 植物生理生化
    徐小万 雷建军 李颖 罗少波 王恒明 徐晓美 李涛
    2013, 34(9): 1747-17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主成分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辣椒品种现蕾期耐高温多湿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类。10个供试品种按耐热耐湿由强到弱划分为高度耐热耐湿(592、597)、中度耐热耐湿(114 、512、435)、不耐热耐湿(451、115、590、499)、极不耐热耐湿(591)4类。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结果与田间实际基本一致,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文基 王茂媛 陈烁 张新蕊 王建荣 宴小霞 王祝年
    2013, 34(9): 1752-17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绿玉树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6.01%。含量较高的分别是羊毛甾醇(29.86%)、13, 27-环乌苏-3-酮(8.45%)、9, 19-环羊毛甾-7-烯-3-醇(5.31%)。并运用DPPH法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63.70 μg/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沈万宽 杨湛端 刘睿 邓海华
    2013, 34(9): 1756-17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甘蔗黑穗病早期检测的可能性,应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甘蔗黑穗病菌PCR和巢式PCR检测技术,对经人工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植蔗叶片进行检测,并调查采样植株的黑穗病实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黑穗病实际发生率80%(16/20),PCR检测阳性率35%(7/2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70%(14/20),PCR和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其植株黑穗病发生率几乎为100%。这一结果表明了甘蔗黑穗病菌PCR和巢式PCR可用于甘蔗黑穗病早期检测,但巢式PCR检测结果与黑穗病的实际发生情况比较吻合,更适合于甘蔗黑穗病早期检测。另外,太幼小的甘蔗株(三叶期前),PCR和巢式PCR均不适合于甘蔗黑穗病早期检测。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小燕 刘文波 杨廷雅 缪卫国 郑服丛
    2013, 34(9): 1761-17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与土壤病菌种群密度的相关性,采用鉴别培养基检测香蕉枯萎病菌(FOC4)种群在香蕉苗发病前后土壤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鉴别培养基KP能有效地检测土壤FOC4,种群检测效率达95%;接种FOC4的浓度分别为10、103、106 CFU(每毫升菌液或每克土)于土壤后,在接种浓度为10 CFU和103 CFU的处理于接种后21 d以及接种浓度为106 CFU的处理于接种后1 d,KP可检测到FOC4种群;初始接菌浓度越大,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或者危害程度越严重,接种后54、61 d所有处理病情指数均达到最高,初始浓度为中低浓度(10 CFU和103 CFU)时,在1~61 d 中FOC4土壤种群密度与病害危害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67 6和 0.829 2;初始浓度为高浓度(106 CFU)时,香蕉发病快,病原菌危害程度等级高。通过建立土壤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与其病菌土壤种群密度的回归方程,可为种植香蕉、制定其病害防控策略及病害风险评估提供很好的决策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敏 胡美姣 薛丁榕 杨冬平 杨 波 张正科 赵超 高兆银
    2013, 34(9): 1770-17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分离自火龙果黑斑病的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对该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该火龙果病害的病原菌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该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30 ℃,产孢最适温度20 ℃。菌丝生长最适pH为5,产孢最适pH8。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和D-果糖,产孢最佳碳源为甘露醇。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均为蛋白胨,菌丝致死温度为70 ℃,10 min。丙环唑对病菌的毒性最强,其次是咪鲜胺、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该病菌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应采用有效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兰成忠 刘裴清 李本金 陈庆河 翁启勇
    2013, 34(9): 1776-17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BA和LA最不适合孢子囊的产生。采用创伤接种法,将辣椒疫霉菌菌丝体接种于20 d大小的黄瓜果实上,于28 ℃,24 h光照培养4 d后,黄瓜接种部位可产生病斑,病斑及周围产生密集菌丝,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其产孢量为1.35×104/cm2,而同样接种方法的甜椒果实上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较少或不产生。不同诱导方法比较显示,日光照射受伤菌丝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高于菌丝块水培法。研究结果表明,CA培养基、创伤接种黄瓜果实和日光照射受伤菌丝适宜辣椒疫霉菌孢子囊的产生。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桂花 吕宝乾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易克贤 章程辉
    2013, 34(9): 1781-1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几种植物气味挥发物对棉铃虫及其性信息素的影响,利用电生理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了甜瓜以外,植物挥发物均可刺激棉铃虫产生触角电位反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电位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试验所测植物挥发物对性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比例不同影响效果不同,部分组合提高性信息素的电位值,部分组合减弱性信息素的电位值,且苯乙醛的存在可能影响苯甲醛和水杨酸组合对性信息素的作用效果。以上结果将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棉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艳 吴志华 李国清 谢耀坚 李天会 周旭东
    2013, 34(9): 1786-1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伤根法对3种常用桉树无性系组培苗进行初步的抗青枯病性能测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桉树无性系抗性强弱差异显著,DH32-29为中感品系,DH32-27和H1为高感品系。采用打孔法和浸根法测定了生物制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对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拮抗作用和盆栽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对桉树青枯菌具有较显著的抑菌效果,培养48 h后抑菌圈平均直径达到10.3 mm;浸根法处理后不同桉树无性系组培苗青枯发病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生防效果随着无性系的抗性增加而升高。总体来看,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对桉树组培苗青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哲 陈歆 刘贝贝 初金凤 彭黎旭
    2013, 34(9): 1791-17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面源污染的防治,首要任务是量化氮磷营养物的负荷。应用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块,模拟海南岛氮磷营养物的输出负荷,并根据富营养化含量指标表划分氮磷负荷的风险区域。结果表明:海南岛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区域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但是部分区域磷的输出负荷偏高,处于风险水区。以氮为限值的贫营养化水区、贫-中营养化水区、中营养化水区和中-富营养化水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1.42%、49.98%、11.58%、17.02%。以磷为限值的贫-中营养化水区、中营养化水区、中-富营养化水区和风险水区分别占1.48%、35.40%、47.49%、15.63%。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戴余军 石会军 李长春 张俊 成传普
    2013, 34(9): 1798-18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菠萝的综合利用水平,以菠萝皮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从菠萝皮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对正交试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菠萝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7%、料液比1 ∶ 30、酶解温度60 ℃、浸提4次、pH 5.6、酶解时间7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23.89%;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1.86 g/g,溶胀性为15.5 mL/g,持油力6.94 g/g。此结果表明菠萝皮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立云 李艳 唐龙祥 王萍 郑亚军 秦呈迎 牛聪
    2013, 34(9): 1803-18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椰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海南省文昌市的7个椰子品种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技术法对不同品种椰肉氨基酸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7个椰子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椰肉中17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在3.58%~5.80%之间,平均为4.29%。其中以文椰2号品种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文椰4号最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在文椰2号和文椰3号中最高,而在小黄椰子中最低;鲜味氨基酸含量在文椰2号和文椰3号中最高;椰肉总氨基酸含量愈高,则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亦愈高;7个椰子品种可分为3大类群;氨基酸综合评价以文椰2号和文椰3号最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卜智斌 唐道邦 徐玉娟 肖更生 吴继军 林羡
    2013, 34(9): 1807-18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原浆为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助干剂喷雾干燥生产龙眼粉,采用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相结合,研究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3种助干剂的添加量对龙眼粉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麦芽糊精对出粉率、水分含量、b*值、流动性影响极显著;β-环状糊精对b*值、溶解性、流动性影响极显著;阿拉伯胶对溶解性、流动性影响极显著,且3种助干剂对龙眼粉多酚总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为:β-环状糊精>阿拉伯胶>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影响显著,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影响不显著;优化助干剂的最佳配比为麦芽糊精20%、β-环状糊精2%、阿拉伯胶5%。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武芸 郑小江 杨婷 吴 娟 杨兰 张泽 武玉莲
    2013, 34(9): 1813-18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千层塔全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索氏提取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千层塔总黄酮提取效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千层塔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130 min、提取温度85 ℃、料液比(g/mL)1 ∶ 35,千层塔中总黄酮提取率为1.262 6%。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梅文莉 杨德兰 左文健 董文化 戴好富
    2013, 34(9): 1819-18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助于采用GC-MS技术对沉香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为合理地评价沉香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娇芬 林志超 苏毅 黄家福 陈绍军 林河通 潘裕添
    2013, 34(9): 1825-18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胞壁粗多糖经过羧甲基纤维素(CMC)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75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一色谱纯多糖(PEW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PEWP的纯度、分子量及基本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WP分子量为41 209 u,糖基组成为葡萄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EWP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和典型的β-糖苷键构型;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分析结果表明,PEWP中1→4糖苷键残基比例为83.3%,1→6糖苷键残基比例为12.8%,1→3糖苷键残基比例为2.4%,1→2糖苷键残基比例为1.5%。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芹 王少青
    2013, 34(9): 1831-18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水中13种挥发性卤代烃进行测定。通过调整吹扫温度和吹扫时间、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分析吹扫捕集条件对吹扫捕集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吹扫捕集条件。结果表明,在吹扫温度40 ℃、吹扫时间12 min、解吸温度240 ℃、解吸时间3 min的条件下,13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5%,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3~0.28 μg/L。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赵云青 陈菁瑛 慕小倩
    2013, 34(9): 1836-18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观察和数据测定,对国内不同居群曼陀罗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在同一地区的曼陀罗不同居群间的物候期、抗逆性、种子表面纹饰均有差异。曼陀罗不同居群间的叶、茎、花等形态性状均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64%~62.24%,其中营养器官的形态较繁殖器官具有更大的遗传变异,部分繁殖器官特性在不同居群间变异也较大。根据曼陀罗形态性状数据聚类分析,可将10个居群分为3类,陕西杨凌水运中心居群与辽宁铁岭居群聚为一类;河北保定居群、陕西渭南居群、陕西临潼居群聚为一类;陕西杨凌大寨乡居群、陕西商洛居群、山东莱阳居群、陕西榆林居群、陕西凤县居群聚为一类。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白昌军 虞道耿 陈志权 刘国道
    2013, 34(9): 1844-1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6 a树龄桉树人工林12个牧草间作3 a后间作系统根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3 a后桉树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基50~100 cm的行间,间作禾本科牧草限制了桉树根系向行间(4 m)伸展,而间作豆科牧草促进了桉树根系向行间伸展。桉树根系主要集中在10~50 cm的土层,占总根量的74.81%,间作禾本科牧草抑制了桉树根系向浅层分布的可能,而间作豆科牧草后桉树根系向土壤中上层扩展,且更加集中在20~40 cm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