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俊良 华元刚 罗微 林清火 林钊沐
    2011, 32(8): 1393-13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渣为介质,设计0、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mg/kg等7个供磷浓度,研究磷肥供应对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000 mg/kg供磷处理下,橡胶树吸收根数量、总长度、根表面积分别为对照的297.4%、246.0%、210%,平均直径增加达到0.008 cm/d,促进效应达极显著水平;500 mg/kg供磷处理下吸收根伸长速度为0.68 cm/d,比对照增加了51%;最高浓度8 000 mg/kg供磷处理对胶树吸收根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表现出负效应;通过测定吸收根发生量、行根直径、长度、生长速度、表面积等参数变化,可以发现局部根系构型随施磷浓度增加在二分枝型、分枝鲱骨型、鲱骨型三者之间转换,说明橡胶树根系构型对磷丰缺具有适应性变化。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春燕 林希昊 李光明 陈秋波 杨礼富 王真辉
    2011, 32(8): 1399-14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剖面直接实测法,研究幼树期(4 a)、旺产期(12 a和19 a)3种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pH、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12、19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体大小顺序为12 a>4 a>19 a。(2)橡胶林土壤呈酸性反应,且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呈下降趋势,而土壤pH随深度呈上升趋势。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2≥0.708 8)。(3)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C/N比为8.19~16.49,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橡胶林土壤C/N比随树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说明树龄大小对土壤碳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夙侠 黄青云 林春松 许文宝 曾碧玉
    2011, 32(8): 1404-1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角梅在食品保健环保方面的价值日渐引起注意。本研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7个三角梅栽培种盛花期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在花和叶中的分布特点作了调查,以期筛选出适合食用和园林环保不同用途的品种。结果表明有益健康的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积累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叶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品种是B.peruviana‘Thimma’ (B.p), 其次是B.glabra‘S’(B.g‘S’),重金属积累最少的是B.‘Raspberryice’(B.‘R’)的叶.而花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品种是B.peruviana‘Thimma’(B.p),最少的是B.glabra‘Alba’(B.g‘A’).而主要有益元素钙、锌和铁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B.g‘M’和B.b‘C’的花中钙含量最高,B.b‘C’和B.‘Z’的花中以及B.p-n的叶中锌含量最高,B.‘Z’的花和B.’R’的叶中铁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三角梅品种B.’R’的花比较适合用于在食品保健业的开发而品种B.p更适合于种植在高含量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用于生物环境修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赖杭桂 高玲 张如莲 郇恒福 刘国道
    2011, 32(8): 1411-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热区24种禾本科植物,对其N、P、K、Ca、Mg、S等17种矿质元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这24种禾本科植物的N、P、K含量中等,纤维化程度高,根据分级标准,一级绿肥占4.2%,二级绿肥占50.0%,三级绿肥占45.8%;中量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丰富,重金属含量低,是安全的热带绿肥;其中狼尾草和早熟禾本科植物的P、K、Ca、S、Fe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参试绿肥。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春琼 张永发 刘国道
    2011, 32(8): 1418-14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91份狗牙根种质营养期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等8个营养成分指标,并以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作为判断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可将91份种质分为高营养型、低营养型和普通营养型3类。旨在为狗牙根作为饲草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侍慧宇 王少青 赵莉荣
    2011, 32(8): 1426-14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GIS技术,分析贵州省遵义县种植油菜区域各项养分,确定评价单元和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油菜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权重,最后综合评价遵义县种植油菜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遵义县大部分水田适宜油菜生长,其中适宜种植油菜的水田面积为39 399.07 hm2,占46.91%,高度适宜种植油菜的水田面积为17 143.78 hm2,占20.41%。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窦美安 张惠云 孙伟生 罗心平 曹娟 吴青松
    2011, 32(8): 1431-14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刺卡因类菠萝品种无刺卡因和皇后类菠萝品种巴厘的杂交F1群体120个单株幼苗为材料,进行叶缘类型、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无刺卡因×巴厘杂交后代群体幼苗叶缘有刺和无刺表现出符合孟德尔规律的1∶1分离,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而幼苗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性状呈连续性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其中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及茎粗3个性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刺间距与刺长相关性不显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为海 王维 曾辉 邹明宏 罗炼芳 张汉周 陆超忠
    2011, 32(8): 1434-1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04%~24.06%之间,变异幅度以带壳果果形指数最小、带壳果单粒干重最大。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皮果纵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重和果仁横径等9个性状之间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纵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等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仅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类间平均法,基于果实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玉林 左雪冬 石胜友 谢江辉
    2011, 32(8): 1439-14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九龙山野生蕉(M.balbisiana)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核型模式图。结果表明:其核型类型为"2A"型,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2=18m+4sm(2SAT),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并结合核型数据讨论其分类地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桂花 陈汉才 张艳 宋钊
    2011, 32(8): 1442-1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秋盛芥蓝’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杂交一代芥蓝新品种。中早熟,品质优,商品性好;叶片圆形,叶长20 cm,宽21 cm,菜薹长15 cm,薹粗2.2~2.8 cm,单薹重120~180 g;耐涝性和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广州地区适播期8~11月下旬。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如健 万继锋 韦晓霞 陈瑾 潘少霖 胡菡青 张泽煌
    2011, 32(8): 1445-1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甜’是从橄榄实生繁育群体中选出的橄榄鲜食新品系。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9.7 g,果皮光滑,成熟时黄绿色,果肉黄白色,肉质嫩脆,化渣,风味淡甜,回甘强,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9.9%,可食率78.4%。植株生长势强,早结,丰产,适应性广,病虫害危害较轻。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军 韦焕琦 林位夫
    2011, 32(8): 1449-14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对橡胶树种子短期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包膜度最佳组合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电导率、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和比较,建议生产实践中,橡胶树种子短期贮藏最佳的温度、湿度和包膜度应为19℃~22℃、95%、65%~75%。 
  • 植物生理生化
    周兆禧 赵家桔 马蔚红 臧小平 何应对 李敬阳 蔡胜忠
    2011, 32(8): 1453-1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皇帝蕉(贡蕉)、巴西蕉和粉蕉成熟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成熟果实中均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并以积累蔗糖为主,皇帝蕉(贡蕉)、巴西蕉和粉蕉果实中蔗糖含量分别占总糖的59.76%、66.18%、68.69%,总糖含量大小表现为,皇帝蕉>巴西蕉>粉蕉;均含有11种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含量分别占总酸的51.71%、47.30%、46.68%,同时含有大量的柠檬酸,分别占总酸的18.13%、19.62%和19.96%,并富含多种有机酸,总酸含量大小是粉蕉>巴西蕉>皇帝蕉。 
  • 植物生理生化
    陈河龙 高建明 郑金龙 刘巧莲 张世清 易克贤
    2011, 32(8): 1457-1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剑麻H.11648的开花过程、花器形态发育规律及花粉粒形态的观测来研究其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并为龙舌兰科植物的植物学和系统繁育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曾凡逵 刘爱琴 谭乐和 尹桂豪 吴桂萍 胡荣锁
    2011, 32(8): 1460-14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Arabica咖啡(Coffea arabica)、兴隆Robusta咖啡(Coffea robusta Linden)和越南Robusta咖啡为原料,采用正己烷萃取其咖啡油脂肪酸,通过GC/MS分析生咖啡及不同焙炒度咖啡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云南Arabica咖啡总脂肪含量高于兴隆Robusta咖啡和越南Robusta咖啡总脂肪含量;咖啡油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的3种脂肪酸依次为亚油酸(约40%)>棕榈酸(约30%)>油酸(约20%);焙炒程度对咖啡油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此外,3种咖啡中均含有少量的亚麻酸、花生酸和山嵛酸。 
  • 植物生理生化
    郑亚军 查朦涛 李艳 赵松林 陈卫军
    2011, 32(8): 1464-1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椰子分离蛋白(CPI)溶解性、 乳化性、 乳化稳定性及 pH、 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籽分离蛋白相比, 椰子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乳化性、 吸油性和吸水性;而 pH、 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 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在等电点附近, 椰子分离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与乳化性; 低离子强度可提高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而高离子强度降低了其溶解性和乳化性; CPI 在 60 ℃时有较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 植物生理生化
    黄志明 陈宇 吴晶晶 吴锦程
    2011, 32(8): 1469-14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幼果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SNP处理"早钟6号"枇杷幼果后再经-3℃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幼果线粒体的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经0.2和0.5 mmol/L SNP处理的枇杷幼果线粒体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CK),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EC 1.11.1.11)、谷胱甘肽还原酶(GR,EC 1.6.4.2)、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EC 1.8.5.1)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EC 1.6.5.4)活性均高于CK,但采用1.0 mmol/L较高浓度的SNP处理对提高枇杷幼果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不明显。适当的外源NO处理可提高枇杷幼果线粒体GSH和AsA抗氧化剂的含量以及APX、GR、DHAR和MDHAR酶的活性,降低H2O2和MDA含量,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增强枇杷幼果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能力。
  • 植物生理生化
    于洁 肖超妮 王世祥 郑晓晖
    2011, 32(8): 1475-1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生姜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将其加热使酶失活作为参照,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酶活力。研究了pH值、温度、EDTA和金属离子(Na+,Mg2+,Cu2+,Ca2+)等因素对生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失活的生姜蛋白酶为参照,可以简洁的测定出生姜蛋白酶的活性,与已往测定生姜蛋白酶活性相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消除腐蚀危害,可望简洁而环保的测定出生姜蛋白酶的活性。 
  • 植物生理生化
    周红玲 郑加协 赖钟雄 陈石
    2011, 32(8): 1479-1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试管苗为材料,将其分别保存在MS+5 mg/L PP333培养基上和MS培养基(对照)上,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保存的试管苗成熟叶片叶肉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5 mg/L的PP333,保存6个月时,明显推迟了叶绿体的变形、移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镶嵌及叶绿体的解体;保存9个月时,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完整,少数出现解体,淀粉粒明显增大、增多,线粒体和细胞核结构正常。 
  • 植物生理生化
    金有亮 杨福孙 宋希强 周兆德
    2011, 32(8): 1483-1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从野生华石斛、铁皮石斛、美花石斛及五唇兰根系中分离出的28种有益内生真菌,接种于文心兰组培瓶苗上进行共生培养,测定共生培养4个月后瓶苗的生长效果,以及瓶苗移出盆栽3个月后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组培瓶苗上筛选出8株对文心兰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1株属华石斛内生真菌,1株属铁皮石斛,3株属美花石斛,3株属五唇兰;(2)接种了促生真菌的瓶苗移出盆栽后也同样表现出促生效果。表明兰科促生真菌不存在严格的专一性,但对兰科不同种类的促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喻修道 王真辉 袁坤 邹智 杨礼富
    2011, 32(8): 1488-1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铜转运蛋白(Copper transporter,COPT)属于CTR/COPT铜转运家族,参与调节生物体内铜的动态平衡。根据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分离的EST片段,采用3’-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获得HbCOPT5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ORF长420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HbCOPT5蛋白分子量为15.67 ku,等电点为5.26,含有3个跨膜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bCOPT5与蓖麻、杨树中的COP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在拟南芥的6个COPT蛋白中,与AtCOPT5的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健康植株中HbCOPT5的表达量是死皮树中的2.8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颖 陈洁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2011, 32(8): 1494-1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橡胶树体细胞胚中克隆了一个与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命名为HbSERK1。HbSERK1长2 159 bp,含有一个1 482 bp的阅读框,编码493个氨基酸。HbSERK1序列与毛果杨、葡萄、胡萝卜、马铃薯、拟南芥和燕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同源性分别为91%、90%、88%、88%、87%、8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bSERK1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家族结构域,同时含有ATP结合区、蛋白激酶活化位点和Ser/Thr活性位点。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HbSERK1在叶、胶乳、雄花、生长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30 d和50 d的愈伤组织及生长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12 d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均未表达,而生长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21 d和40 d的胚性愈伤组织及成熟体细胞胚中表达。橡胶树HbSERK1基因主要在体细胞胚发生的早期表达,表明其可能参与橡胶树的体细胞胚早期发生过程。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罗红丽 秦云霞 闫志 烨向鹏
    2011, 32(8): 1499-15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在前期课题组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根据模式植物中PR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搜索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PR1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PR1。该片段包含一个4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0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杨树(Populus tomentosa)、葡萄(Vitis vinifer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PR1蛋白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76%,74%和72%,并含有SCP_PR1_like结构域。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受水杨酸的诱导。以上结果暗示该基因为橡胶树的PR1同源基因,可作为橡胶树系统获得性抗性产生的标签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石 李春雨 易干军 陈丽娜 周红玲 郑加协
    2011, 32(8): 1503-1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香蕉枯萎病菌恩镰孢菌素合成酶基因esyn1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esyn1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546 bp。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片段编码181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9.9 ku,等电点为5.06。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与半裸镰刀菌、层出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esyn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6%、94%、77%。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弓淑芳 郭安平 郭运玲 孔华 阳辛凤 贺立卡
    2011, 32(8): 1507-15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木薯SBEⅠ基因ORF中的494 bp的片段和SBEⅡ基因ORF中的340 bp的片段;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扩增融合SBEⅠ、SBEⅡ基因片段的大片段SⅢ,将其正向、反向插入植物RNAi表达载体pART27中,同时克隆块根特异性启动子取代原来载体上自有的35S启动子,构建块根特异启动的可编码发夹结构的RNAi表达载体Sp-pRNAiSⅢ,为后续培育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木薯新品种等实验打下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亚军 费小雯 邓晓东
    2011, 32(8): 1512-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微茫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鉴定了10种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片段,这些片段的同源基因均与氮源的吸收利用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7种基因在氮缺乏条件下转录水平明显上调,包括:硝酸还原酶基因、NMT1/THI5家族蛋白基因、N-羟甲基-L-丙氨酸脱氢酶基因、核糖体蛋白L36a基因、FAD/NAD(P)结合的氧化还原酶基因、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基因和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类似基因。而天冬氨酸转氨酶、红细胞膜蛋白7.2b和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这3种基因在氮缺乏时下调表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董美超 莫饶 陈德桥 唐燕琼 尹俊梅
    2011, 32(8): 1518-15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ISSR标记,对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4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3.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9.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9 6~0.985 1,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0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32 1,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9 2。用UPGMA法将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分为4大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传军 杨礼富 袁坤 王真辉 陈秋波
    2011, 32(8): 1523-15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ISSR标记,对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4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3.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9.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9 6~0.985 1,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0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32 1,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9 2。用UPGMA法将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分为4大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娜娜 吴辉 于晓惠 黄惜 陈银华 彭明
    2011, 32(8): 1527-1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AIL-PCR方法研究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LEC1插入位点序列特征,并根据此特征建立了LEC1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依据正义表达载体上T-DNA区段侧翼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获得4个同源序列。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分析发现,p69、p148、p225均为载体T-DNA区段一部分,未见大豆基因组序列;P217插入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长863 bp,其中T-DNA左边界序列长143 bp,720 bp为大豆基因组片段,与大豆光系统II类囊体膜蛋白(Thylakoid membrane proteins)的206-926区段同源性为99%,这表明,外源DNA插入了大豆基因组中类囊体膜蛋白编码区的206位。根据分离的序列建立事件特异性定性检测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277 bp。该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性,为转基因大豆品种LEC1的身份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曹永军 程萍 喻国辉 黎永坚 杨紫红
    2011, 32(8): 1532-15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田间表现出枯萎病症状的香蕉和粉蕉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3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菌株对香蕉(巴西蕉)和粉蕉(广粉一号)的致病力以及在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香蕉和粉蕉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菌株产细胞降解酶活性与相应菌株侵染引起的寄主病情指数无相关性,产镰刀菌酸的含量与寄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6)。认为香蕉枯萎病菌菌株间产镰刀菌酸能力的不同是导致其致病力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吕宝乾 韦曼丽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白成
    2011, 32(8): 1537-1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在椰心叶甲发生区越冬存活。两种寄生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寄生蜂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雌、雄蜂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皆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可在中国椰心叶甲所有发生区释放应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梁李宏 张中润 Americo Uaciquete 黄海杰
    2011, 32(8): 1541-15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莫桑比克楠普拉省、伊尼扬巴内省、加扎省和马普托省对腰果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为害腰果的病害8种,害虫39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有棉角盲蝽、安氏角盲蝽、椰缘蝽、腰果鹰嘴象甲和红带蓟马。并对莫桑比克主要腰果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丽 阎伟 魏娟 黄山春 张晶 覃伟权 曹建华 彭正强
    2011, 32(8): 1545-1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灌根法、灌淋法、打孔注药法和熏蒸法等化学防治方法对红棕象甲幼虫进行了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依次为:熏蒸法>打孔注药法>灌淋法>灌根法。用磷化钙以每株树9.6 g的剂量进行根部熏蒸,5 d后防效达83.03%,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阎伟 刘丽 黄山春 张晶 覃伟权 曹建华 彭正强
    2011, 32(8): 1549-1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er)]是我国危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以文昌市45块受红棕象甲危害的椰林为试验地,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 ,组建了以土壤含水量、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龄为参数的红棕象甲发生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实际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测功能,今后可在林业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潘月敏 高智谋 凌萍 代玉立
    2011, 32(8): 1553-15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棉苗后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提示串珠镰孢菌株间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来自棉花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强,来自玉米和水稻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弱;即使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以菌株Fm1、Fm19和Fm31为亲本,采用同样的接种法测定了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串珠镰孢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能连续两代稳定遗传。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兰英 杨叶 胡坚 胡美姣
    2011, 32(8): 1557-1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水葫芦发生普遍,在部分调查区域危害严重,并成为优势物种。通过对海南自然发病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调查采集,发现2种叶斑病分布广泛,它们发病的典型症状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sp.)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病菌都有很强致病性,可以侵染健康的水葫芦;但仅有链格孢的次生代谢产物能引起与病原相似的发病症状使水葫芦叶片发黄枯萎,表明该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 生态学
  • 生态学
    郝朝运 谭乐和 范睿 陈海平 邬华松 李志刚 吴刚
    2011, 32(8): 1561-1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获得的24个种群位点和27个环境图层,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我国药用植物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的潜在地理布局。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7.5%,p值检验显示具有统计显著性。海南蒟的潜在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与已知的实际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在越南北部和老挝中部也有潜在分布的可能。目前已有部分分布区位于政府设定的自然保护区内,但仍有超过80%的分布区未被有效保护,常遭受人为干扰破坏。根据留一法检验和环境因子分析,部分与温度和降水有关的环境因子决定了海南蒟的潜在地理布局。 
  • 生态学
    段岢君 李瑞 夏秋瑜 崔欣悦 陈卫军 赵松林
    2011, 32(8): 1567-1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菠萝浆处理椰奶制备椰子油,并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椰奶经冷冻解冻处理,反应体系中椰奶水分质量分数70%,菠萝浆用量为30%(以椰奶质量计),不调节反应体系的pH,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为5 h,提取率高达92.0%,所得椰子油为淡黄色,同时具有椰子及菠萝香气,其主要脂肪酸与天然椰子油差异显著(p<0.05)。 
  • 生态学
    陈义挺 蔡英卿 朱超凡 陈登云 包建平 王卫 黄新忠 雷龑 寻喜兰 陈怀宇 吴柏娇 郑铭西
    2011, 32(8): 1572-15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三明12个葡萄品种各器官的Fe、Mn、Zn、Cu、Ni、Cr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测6个元素在各品种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同一微量元素在葡萄不同器官、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所测微量元素中Mn、Fe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相对较高,Zn、Cu其次,Ni、Cr的含量相对较低。所测葡萄品种各器官中Fe、Mn、Zn、Cu的含量多数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Cr、Ni的含量稍高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Fe元素在各品种间含量差异最大,其高低顺序为:藤稔>巨峰>京亚>双味早红堤>红高>黑香蕉>京秀>87-1>汤姆逊>金星无核>矢富罗莎>维多利亚,而Ni、Cu、Cr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 生态学
    张京红 刘少军 田光辉 蔡大鑫 许向春
    2011, 32(8): 1579-1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台风灾害成因的分析研究,在台风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台风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确定评估模型中的各类参数。运用可拓理论建立海南岛台风灾害评估可拓模型,并以0907号台风"天鹅"为例检验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 综述
  • 综述
    陆广欣 冯利 毛碧增
    2011, 32(8): 1584-15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草莓的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体细胞变异筛选、原生质体培育及遗传转化等多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综述
    蒋昌顺 James Brewbaker
    2011, 32(8): 1590-15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合欢为豆科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木本植物,现发现22个种,其中18个种为二倍体,4个种为四倍体。银合欢栽培种可作于薪材、木料、造纸、木炭、遮荫和绿肥等,已在澳大利亚、印度、巴拉圭、泰国、中国和其它东南亚国家种植。综述了银合欢的种质收集、评价及分类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种间杂交,增加遗传多样性,抗异木虱育种,耐寒、耐霜和耐旱育种,高产优质牧草育种,优质高产木材育种,不结籽树种育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