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安锋 邓利和 林位夫 陈秋波
    2011, 32(3): 373-378.
    维持维管系统水分传输的连续性对于植物的正常水分供给和生长非常重要,然而在水分胁迫、机械损伤等诱因下,植物木质部很容易发生栓塞现象。为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的木质部栓塞特性及其与木质部结构和抗旱性等之间的关系,选取具有不同抗旱性和生长表现的GT1、热研7-33-97、PR107、热垦525和热垦523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它们1年生枝条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曲线,观测了它们对2.5 MPa人为诱导栓塞的恢复能力,探讨了它们木质部栓塞特性与导管直径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木质部均易发生栓塞,同时,发生栓塞后的木质部导管也容易恢复。然而,各品种发生50%木质部栓塞的水势阈值差异较大,并与木质部导管直径相关联。木质部栓塞特性与不同橡胶树品种的抗旱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需将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恢复能力与各品种的气孔运动、抗旱策略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 植物生理生化
    黄春琼 张永发 刘国道
    2011, 32(3): 379-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测直立枝和匍匐枝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草层高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等7项指标,比较分析了裸露地、荫蔽地、旱地和盐碱地4种生境的狗牙[Cynodon dactylon(Linnaeus)Persoon]种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就狗牙根的坪用价值而言,依次是旱地生长的狗牙根>裸露地生长的狗牙根>盐碱地生长的狗牙根>荫蔽地生长的狗牙根。
  • 植物生理生化
    林碧英 谢秋梅 林义章 朱海生 李永裕
    2011, 32(3): 383-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为材料,采用营养液中添加铜的培养方法, 观测了根部生长变化;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铜胁迫下苋菜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 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铜胁迫使苋菜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叶片 PSⅡ反应中心失活;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下降; 叶片 PSⅡ受体侧产生严重的伤害, 线性电子传递受阻;PSⅡ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OEC)受损;铜胁迫对苋菜叶片 PSⅡ的伤害从 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开始。
  • 植物生理生化
    秦华东 肖巧珍 江立庚 张玉 徐世宏
    2011, 32(3): 389-3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 植物生理生化
    唐勇军 彭丽莎 邹俊 田云 卢向阳
    2011, 32(3): 393-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自然界筛选到的抗稻瘟病几丁质酶产生菌H3发酵液处理水稻幼苗后,检测水稻幼苗质量及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发酵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3菌株产酶发酵液处理2种水稻幼苗后,培两优288苗高和百苗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分别增加58.9%、35.4%,旱干 127 苗高和百苗干物重比对照分别增加66.8%、 26.2%,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 H3菌株发酵液能诱导水稻幼苗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使其朝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和抵抗病害的方向发展。
  • 植物生理生化
    杨华 石冠华 方从兵 宛晓春
    2011, 32(3): 398-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及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试验依据,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的有机自由基体系以及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两种无机活性氧自由基体系,检测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并与野葛根提取物、葛根素、Vc 和茶多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与野葛根提取物、茶多酚的清除能力相当,且显著优于葛根素和Vc;野葛根提取物的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最高,茶多酚和野葛愈伤异黄酮次之,Vc对·OH的清除活性稍弱;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而提高;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野葛根提取物和 Vc 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2·-能力,均显著高于葛根素和茶多酚。说明野葛愈伤组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 植物生理生化
    孙玉军 陈彦 王松华 方玉明
    2011, 32(3): 403-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多糖, 通过测定胡萝卜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胡萝卜多糖对·OH、O2·- 、 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胡萝卜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程旭 冯美利 刘立云 陈卫军 陈华 张木炎 李新菊
    2011, 32(3): 407-4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3市(县)5镇的椰糠为材料,对不同地域椰糠的容重(BD)、总孔隙度(TP)、阳离子交换量(CEC)、大小孔隙比(RLSP)、持水空隙度(WFP)、 通气空隙度(AP)、灰分含量(AC)、 pH 值及EC 值等理化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椰糠BD和TP的范围分别为0.09~0.25 g/cm3和73.00%~86.00%,pH、EC值和CEC的范围分别在4.50~7.00、1.35~3.60 mS/cm、32.40~55.00 mol/hg之间,RLSP、AP、WFP和AC的范围分别在0.03%~0.13%、2.60%~8.20%、70.00%~82.00%、 6.00%~51.00%之间。对不同地域的椰糠理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D分别与EC、pH、AC,TP与 AP,RLSP与WFP,pH与EC,EC与AC,AC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TP与BD,RLSP与AP,WFP与AP,AC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BD与AP,CEC与EC、pH,RLSP与AC呈显著负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沛健 彭彦 谢耀坚 尚秀华 贺亮亮 韦东艳 杜阿朋
    2011, 32(3): 412-4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桉树皮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氮源与菌剂的腐熟效果,应用Fuzzy函数方法对各处理的腐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腐熟处理的桉树皮,理化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9 种处理对腐熟效果优劣的排序为:鸡粪+酵素菌>猪粪+酵素菌>猪粪+VT-1000 菌>猪粪+EM 菌>鸡粪+VT-1000 菌>鸡 粪+EM 菌>尿素+EM菌>尿素+酵素菌>尿素+VT-1000菌,其中鸡粪+酵素菌处理对桉树皮的腐熟效果最佳,该处理最适合桉树皮腐熟,而尿素+VT-1000 菌处理对腐熟效果最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光义 田丰 侯宪文 邓晓 李勤奋
    2011, 32(3): 417-4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嗜热菌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对木薯秆基质化的影响,本试验对6种不同处理(木薯秆、木薯秆+嗜热菌、木薯秆+有机菌曲、木薯秆+鸡粪、木薯秆+嗜热菌+鸡粪、木薯秆+有机菌曲+鸡粪)的木薯秆基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C/N)、pH 值、全 K(TK)、全P(TP)、电导率(EC)及其他各项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的添加均能加快木薯秆基质的腐熟,但不同处理间腐熟速度有一定差别;两种菌剂的添加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发酵结束后,木薯秆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因此,两种菌剂可以在木薯秆基质化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彭来真 刘琳琳 吕清瑶 李延
    2011, 32(3): 423-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提高,且均与猪粪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猪粪的同一处理相比较,第2茬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高于第1茬。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猪粪导致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提高是菜心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猪粪安全施用的指标。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艳 张如莲 刘国道 郇恒福
    2011, 32(3): 427-4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尼龙网袋法分析马占相思、蝴蝶豆、蔓草虫豆、猪屎豆、葛、绒毛山蚂蝗和四棱豆7种热带绿肥施入砖红壤后,对其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铝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均在施用后的前2个月内效果最好,此后,土壤pH值快速下降,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铝含量快速增加,马占相思8个月后pH值显著低于对照,交换性铝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蔓草虫豆1a后的交换性铝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葛与猪屎豆降低酸度的效果最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晓飞 李维国 黄华孙 高新生 张伟算
    2011, 32(3): 432-4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分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树胶木兼优中心试验区 7 个参试品系 2008 年寒害后 2 a 内的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寒害后在茎围年均增粗上, 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热试8和热试10生长速度较快,热试10在寒害后仍保持较快的增粗幅度;在年株产干胶上,各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热试8及热试13显著优于对照,且2a内的增产幅度较大,热试10与对照相当。综合分析,热试8及热试10在生长量及产量上均表现较优,符合胶木兼优选育要求,而且本次寒害适应性表现较好,建议根据品种特性在相同类型植胶区扩大试种试验。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雯 张永丽 王家保 金志强
    2011, 32(3): 437-4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荔枝果皮cDNA文库,克隆到荔枝果皮的2个过氧化物酶基因,分别命名为LiPOD1和LiPOD2。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iPOD1的ORF全长为1062bp,编码353个氨基酸;LiPOD2的ORF全长为990bp,编码329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LiPOD1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橡胶、毛果杨、甘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87%、84%、81%;LiPOD2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棉花、胡麻、紫花苜蓿、拟南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88%、87%、85%、81%。保守结构域的分析表明,LiPOD1、LiPOD2基因均含有过氧化物酶完整的保守结构域,包括血红结合位点、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钙离子结合位点。荔枝果皮褐变指数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均呈增加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验证这2个基因在荔枝果皮褐变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郭丽英 黄桂香 何新华 张树伟 李峰 陈虎
    2011, 32(3): 443-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了解广西扁柑资源现状、类型、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本试验对35份柑橘资源,其中包括21份广西扁柑资源、2份越南柑资源及12份近缘的其它柑橘属资源进行ISSR-PCR分析。结果显示:10条引物共扩增出134条DNA片段,其中108条具有多态性,比率为81%。用UPGM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35份柑橘资源的遗传系数在0.64~1.00之间,在遗传系数为0.80处将35份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所有扁柑类资源均和椪柑、南丰蜜桔聚在一类, 初步证明扁柑类资源的分类地位应属于宽皮柑橘类的桔类。各扁柑资源间的相似系数在0.90以上,亲缘关系较近。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俊江 李正国 杨迎伍 先志强 邓伟
    2011, 32(3): 447-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番茄 XRN2 基因的功能,利用 RT-PCR 技术从番茄各组织混合cDNA中扩增了番茄XRN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番茄根部表达最强烈。通过对番茄叶片进行伤害诱导处理,发现番茄XRN2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将该基因在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驱动下定向构建至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重组载体命名为pCambia1301-35S-XRN2和pCambia1301-35S-AsXRN2。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获得转基因番茄,为进一步阐明XRN2基因在番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松 蓝桃菊 许鸿源 余坤兴 刘红坚 游建华 刘丽敏 淡明 卢曼曼 谭芳 戴友铭
    2011, 32(3): 452-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LFS在甘蔗组培快繁中的作用与使用前景。以新台糖22号茎尖或其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LFS,并以6-BA为诱导丛生芽及增殖对照,NAA为诱导生根对照,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及其增殖和生根等培养。结果显示:①LFS比6-BA显著减轻茎尖褐化,提高茎尖成活率,促进其分化丛生芽和增殖,并提高苗的质量。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培养基中LFS的适宜浓度为2.5~3.0 mg/L;继代增殖的适宜浓度3.0~5.0 mg/L,培养3代后,增殖倍数8.76倍,略高于CK的8.53倍,且苗长势旺,黄叶少;②LFS可诱导不定根的发生,适宜浓度在2.0~4.0 mg/L,发根率≥90%。表明LFS在甘蔗组培效果优于传统使用的6-B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高浦 李纪元 范正琪 倪穗
    2011, 32(3): 456-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山茶重瓣性状形成分子机理,采用RACE 技术从完全重瓣型山茶花品种‘红十八学士’中克隆TM6 基因全长 cDNA,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和 Real-time PCR 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 全长729 bp,命名为 CjHTM6,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4.31 ku,理论等电点为9.53,不稳定系数达44.07;编码蛋白为 MADS-box 蛋白,其预测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其次为无规卷曲, 延伸链所占比重最小;与单瓣花型短柄山茶至少有4个氨基酸差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jHTM6基因在花中各部均有表达,其中在花心的花瓣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苞片中表达量最低。初步表明,CjHTM6 基因在山茶重瓣花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振华 王涛 陈喜蓉 李潞滨 杨凯 朱靖杰
    2011, 32(3): 463-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含有建兰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yMV-CP)的 pBI121为表达载体,以继代培养2~ 3次的石斛类原球茎为转化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 化石斛,建立并优化了石斛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类原球茎经农杆菌菌液(OD600 值为 1.0)侵染 30 min后,24℃培养4d,用头孢霉素(500mg/L)脱菌后转接到卡那霉素(150 mg/L)筛选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对获得的转CyMV-CP石斛进行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石斛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所建立的转化体系,受体材料来源丰富、转化过程简单,可重复性强、转化效率高、假阳性少,适合于石斛的遗传转化研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潘英文 林明光 刘福秀
    2011, 32(3): 468-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红掌的遗传变异做出检测,从红掌品种粉冠军继代6代后的组培苗中随机选取100株样品进行RAPD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挑选出7条稳定性较好的引 物,共扩增出48条带,其中1株样品带型发生变化,红掌组培苗的样品变异率为1%。研究结果为红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快速、经济和准确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景林 尹炯 赵冬香 王玉洁 江军
    2011, 32(3): 471-4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几种抗性诱导剂处理橡胶树古铜期叶片,再接种橡胶树白粉菌,以研究诱导橡胶树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并测定有效药剂BTH(苯并噻二唑)处理后,诱导间隔期及叶片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250mg/L BTH 喷施,5d后接种白粉病,诱导抗性效果最佳,防效达57.8%。用BTH处理并接种病原菌后,POD和PAL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可持续到15d,并且再次施药,酶活性再次上升。这说明BTH可以诱导橡胶树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在生产中,橡胶树白粉病发病前,利用BTH诱导抗病性,并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常规防治,可有效减少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罗婵娟 范志伟 沈奕德 程汉亭 刘丽珍
    2011, 32(3): 475-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几种抗性诱导剂处理橡胶树古铜期叶片,再接种橡胶树白粉菌,以研究诱导橡胶树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并测定有效药剂BTH(苯并噻二唑)处理后,诱导间隔期及叶片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250mg/L BTH 喷施,5d后接种白粉病,诱导抗性效果最佳,防效达57.8%。用BTH处理并接种病原菌后,POD和PAL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可持续到15d,并且再次施药,酶活性再次上升。这说明BTH可以诱导橡胶树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在生产中,橡胶树白粉病发病前,利用BTH诱导抗病性,并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常规防治,可有效减少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德亿 胡进锋 姚锦爱 黄鹏 方大琳
    2011, 32(3): 480-4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实验点,调查鉴定蓟马的种类、为害过程和发生规律,选择测定阿维菌素+啶虫咪、速灭威+啶虫咪和毒死蜱+啶虫咪等3组配方药剂对榕树蓟马的防控效果,筛选确定防控榕树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及田间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对盆栽榕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榕管蓟马; 速灭威+啶虫咪4∶1配比对榕管蓟马防治效果最理想,药后 3~10 d 的防治效果均在 93.48%以上,无药害产生,性价比最好,是防治榕管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田间推荐使用500~1500倍液。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车海彦 郑文虎 温衍生 符瑞益 罗大全
    2011, 32(3): 485-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分别利用植原体 16S rDNA 和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自然表现变叶症状的海南长春花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16SrDNA基因片段长为1432bp,rp基因片段长为1211bp。BLAST 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 iPhyClassifier分析表明:海南长春花变叶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该植原体株系属于16S rⅠ-B 亚组,与候选种 Ca. Phytoplasma asteris 相关,将其暂命名为长春花变叶病植原体海南株系(Periwinkle phyllody strain Hainan, PP-H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华玲 陈家骅 季清娥 杨建全 王波
    2011, 32(3): 490-4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多杀菌素敏感的橘小实蝇实验种群做寄主饲养阿里山潜蝇茧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多杀菌素对阿里山潜蝇茧蜂雌蜂和雄蜂的 LC50分别为0.0908mg/mL 和 0.027 4 mg/mL,LD50分别为1.0041mg 和0.8043mg。分别用1000、2000、3000 倍液的多杀菌素处理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与对照相比,不同倍液的多杀菌素亚致死剂量均使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寿命显著缩短; 雌蜂的总产卵量、 平均产卵量、寄生率、子代成蜂羽化率等均随着多杀菌素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但子代雌雄性比之间差异不显著; 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橘小实蝇卵的拟合方程符合 Holling 圆盘方程Ⅱ型, 处理寄主的时间随着多杀菌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瞬时攻击率、搜寻效应等均随着多杀菌素浓度的增大而减少。结果表明,多杀菌素的亚致死剂量可通过缩短寿命、降低繁殖力、 改变功能反应参数等影响阿里山潜蝇茧蜂,从而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梅香 傅建炜 占志雄 李建宇 张莉 邱良妙 刘长明
    2011, 32(3): 495-4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惠安番石榴园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节肢动物共采集到2纲、16目、100 科总计218种,其中害虫116 种、天敌61种、中性昆虫 41 种。害虫优势种为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天敌优势种为细纹猫蛛 Oxyopes macilentus L. Koch 和大草蛉 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特征随季节的更替发生波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静玮 张鲁斌 朱德明 韩志萍
    2011, 32(3): 500-5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茶树油(TTO)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 TTO 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40μL TTO 能够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越高, 抑制效果越明显;接种炭疽病菌的果实经TTO处理后,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未处理果实。另外 TTO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10 d 后果实果皮颜色和硬度也显著优于未处理果实。初步研究表明 TTO 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保鲜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朱利林 景晓辉 吴伦英 吴琳 王国芬 杨腊英 黄俊生
    2011, 32(3): 504-5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海南三亚种植的哈密瓜品种金蜜6号发生了严重的枯萎病,主要病状表现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严重萎蔫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全株死亡。从哈密瓜金蜜6号病根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对黄瓜、香蕉、番茄和辣椒幼苗不致病。根据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特征,以及rDNA 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龙亚芹 王万东 王美存 蒲金基 尼章光 陈于福 解德宏 陈华蕊
    2011, 32(3): 508-5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摸清云南省芒果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进而为防治云南省芒果病虫害提供依据,为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于2008~2010年期间,根据芒果的种植分布、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定点调查、走访、询问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芒果主产区病虫害分布、危害及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云南省芒果病虫害 94 种,其中病害 23 种,害虫 71 种。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兰国玉 谢贵水 王纪坤
    2011, 32(3): 514-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20 hm2 动态监测样地直径大于 1 cm 的乔木树种多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的13个优势种占物种总数的 2.78%,却占总个体数的 56.34%;230个稀有种(<1 株个体/hm2),占物种数的 49.14%,仅占个体总数的 1.24%,是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种-多度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2)随机模型拟合的种面积曲线与观测值差别较大,表明样地内树木不是随机分布的。(3)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都不能很好地拟合样地内的种-多度分布规律。但相比而言,对数级数分布拟合效果稍好,表明环境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乔木种-多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贡献。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单家林 王雪兵
    2011, 32(3): 518-5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海岸禾草植物区系有野生植物140种(含变种、亚种)、82属。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4.6%,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 47.30%、16.22%、13.51%;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 78.9%,又以热带亚洲分布 、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5.16%、14.84%、12.50%、11.72%;该区系拥有较多的海岸植物群落优势种;探讨了本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简要评价本区禾草植物资源。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曾宗强 余和平 彭政 刘宏超 王启方 汪秀华
    2011, 32(3): 523-5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研究由氧化锌(ZnO)和山梨酸(SA)原位生成山梨酸锌(ZDS)对天然橡胶(NR)网络结构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应变扫描中,混炼胶的弹性模量、 粘性模量及耗损因子, 随着应变的增大而降低,随着 ZnO/SA 填充量的增加, 其胶料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初始值增大, 即 ZnO/SA 用量越多, 形成填料-填料间网络结构越强, Payne 效应更加显著;硫化胶的弹性模量, 随着应变 的 增 大而 降 低,随着 ZnO/SA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硫化胶的粘性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先呈现出轻微增大后迅速降低,随着 ZnO/SA 填充量的增加, 其胶料的粘性模量对应变响应更为明显。在频率扫描中,混炼胶、硫化胶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 ZnO/SA 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 混炼胶的损耗因子,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着ZnO/SA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斌 廖双泉 马立胜 李永杰 曹树威
    2011, 32(3): 529-5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天然胶乳中分离出106株细菌,再从中初筛出16株产酸菌,并通过不同产酸菌对天然胶乳凝固效果复筛实验,最终筛选出3株凝固效果较好的菌种,分别命名为NRC1、NRC2与NRC3。实验结果表明:此3株菌都能有效缩短天然胶乳的凝固时间,并且在凝固过程中具有臭味小,发胀不明显等特d点;单菌种微生物凝固NR和酸凝固NR的性能对比,具有快速塑性值较大,塑性保持率稍低,拉伸性能好等特点。测定3株细菌的16S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NRC1与NRC3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NRC2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均属于肠杆菌科。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秦韶山 李民 李晓文 李家宁 林位夫 谢贵水
    2011, 32(3): 533-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过热蒸汽为介质常压高温热改性人工林橡胶树木材,处理温度为170、185、200和215℃,处理时间均为3h。分析了处理温度对热改性橡胶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处理温度,橡胶木的平衡含水率显著降低,降幅为 34.33%~62.97%;干缩率显著降低,降幅为3.1%~51.75%(弦向)2.72%~48.57%(径 向);湿胀率显著降低,降幅为 37.80%~69.85%(弦向)和28.04%~68.57%(径向);吸水率轻微下降,但不显著;热改性后,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气干密度、全干密度仅在 215 ℃处理时明显下降,其余处理温度变化不显著;弦面硬度先略微增加,后急剧降低,整体呈下降态势;弦、径向局部横纹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整体呈增加态势;抗弯强度显著降低,降幅为 9.26%~37.52%;抗弯弹性模量有增加,但不显著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郑亚军 李艳 唐敏敏 陈卫军 赵松林
    2011, 32(3): 540-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椰蓉中提取椰子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料液比、温度、pH、Na2CO3 浓度、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Na2CO3 浓度为4%、pH8.0、料液比为 1∶15、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 min 时,CSDF的提取率最高;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所提CSDF的纯度为65.18%。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淑娟 江映翔 蔡樱英 刘艳冰 张倩倩
    2011, 32(3): 544-5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精制棕榈油、无水乙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生物柴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该生物柴油符合GB/T 20828-2007 《柴油机燃料调和 用生物柴油》,接近美国和德国的生物柴油标准,基本符合GB 252-2000 《轻柴油》。可以替代柴油在柴油发动机中使用,满足普通柴油机的要求。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晓姿 梁璋成 何志刚 李维新 魏巍
    2011, 32(3): 550-5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枇杷汁为原料,以乳酸发酵风味为主要评判指标,采用纯种控温发酵技术,筛选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最适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R23,其次为干酪乳杆菌 R35,且2者发酵风格各具特色。发酵温度低于30℃时,菌细胞生长有较长的稳定期。枇杷果汁发酵过程中,总酸先降后升,酸代谢增减速率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R23最适发酵温度 25~30 ℃,发酵时间 2~3 d。原果酸含量对发酵风味影响不显著。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廖素凤 陈剑雄 黄志伟 杨志坚 许明 廖通 郑金贵
    2011, 32(3): 554-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提取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 Box-Behnken 设计(BBD)评价提取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的分析,得出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浓度 75%,料液比1∶10(w/v),时间44min, 温度51℃。在该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的预测值为2.90%,验证为 2.88%,纯度为 55.92%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罗瑛 孙颖霞 姚广龙 虞道耿 刘国道
    2011, 32(3): 560-5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王草综合利用水平,以王草为原料,采用化学水解法制备王草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探讨过氧化氢对其漂白效果的影响,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王草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 55 ℃,NaOH 质量浓度 40g/L,提取时间 120 min。该条件下提取率最高达到 46.52%;最佳漂白工艺为过氧化氢浓度 40 mL/L,时间2h,温度50℃,pH值为9;王草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 4.26 mL/g,持水力 5.64 g/g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艺晖 林河通 郑俊峰 孔祥佳 苏健涵
    2011, 32(3): 564-5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柑果实为原料,采用β-环状糊精包埋法对金柑果汁的脱苦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β-环状糊精用量为 0.6%,果汁温度 40 ℃,处理时间 60 min,金柑果汁中柚皮苷的脱除率达 87.21%,脱苦工艺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β-环状糊精用量、果汁温度、处理时间。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郑向前 华建坤 杨映华 刀建华 王剑飞
    2011, 32(3): 568-5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加入H2SO4和HF消解天然橡胶样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锰的含量。该法改进了GB/T 8296-2008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实验效率提 高了15~20倍。结果表明:① 最优的消解条件为:3.5 mLH2SO4 和 0.5 mLHF 为消解试剂,2 min 内升温至180 ℃,并保温10 min;②消解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大,消解时间次之,消解试剂用量变化的影响最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吕岱竹 袁宏球
    2011, 32(3): 571-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热带水果中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壬基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后,滤液以炭黑石墨氨基柱净化浓缩,以 C18 色谱柱进行分离,经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壬基酚在0.2~50 μ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1.6 μg/kg, 回收率NP 在 91%~104%之间,NPEO在75%~83%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符合残留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