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艺坚, 谢学方, 孔令泽, 丰 明
    2018, 39(12): 2331-23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林下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牛粪作为原料,于 2017年4—11 月在 4 年生幼龄胶园铺设粪垄养殖蚯蚓,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铺设粪垄无蚯蚓养殖(WQ)和铺设粪垄蚯蚓养殖(Q)处理总体上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 pH,而对土壤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和 CK 相比,WQ和 Q 处理显著促进根的生长,并提高吸收根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在幼龄胶园养殖蚯蚓短期内(半年)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何翠翠, 冯焕德, 魏志远, 侯宪文, 陈业渊
    2018, 39(12): 2336-23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韦家少, 吴 敏, 何 鹏, 吴炳孙, 吴文冠, 高 乐, 王桂花, 孙 勇
    2018, 39(12): 2343-2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 585、780、1 170 kg/hm2 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 12 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 52.71%、36.94%和 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 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施肥量 1 170 kg/hm2 的 T3、T6处理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相对于对照,土壤肥力的变化则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而异,复混肥施用量为 585、780 kg/hm2 的处理,分次施用更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降低,而施肥量为 1 170 kg/hm2的处理分次施用仅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不利于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另外,所有复混肥处理均比对照具有更高的产投比,但经济效益最好的为 T1、T4 处理,其次为 T2 和 T5 处理。因此,从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变化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T4 为最佳施肥方案。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柳开楼, 胡惠文, 叶会财, 胡秋萍, 胡志华, 黄庆海, 李大明, 余喜初
    2018, 39(12): 2350-23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红壤区,土壤钾素缺乏严重限制了烟草的需钾能力和品质提升。本研究以稻草源的生物炭为切入点,分别 在水稻土和旱地红壤上设不施钾肥(CK)、化学钾肥(FK)、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稻草钾肥(60% FK+40% SK)、 60%化学钾肥配施 40%的生物炭钾肥(60% FK+40% BK)等 4 个处理,分析烤烟产量和烟叶钾素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 含量。结果表明,与 CK 和 FK 相比,60% FK+40% SK 和 60% FK+40% BK 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烟叶钾含量, 且水稻土明显高于旱地红壤。在所有处理中,均呈现出 60% FK+40% BK 处理的增幅最高。与 CK 相比,水稻土上 60% FK+40% BK、60% FK+40% SK 和 FK 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48.43%、40.88%和 11.95%,旱地红壤上的增 幅分别为 29.63%、22.96%和 20.00%。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拟合方程发现,盆栽试验条件下,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 10 mg/kg,烟叶钾含量可以增加 0.12%,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红壤地区,施用稻草源的生物炭可以替代 40%的化学钾肥,且可以保证烟叶产量和提高烟叶钾含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运雷, 罗 静, 蔡开朗, 陈伟玉, 麦志通, 洪文君
    2018, 39(12): 2355-23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春英, 张 杰, 黄军华, 顾海燕, 谢军峰
    2018, 39(12): 2363-2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菌根真菌接种对盆栽杜鹃花生长的影响,以 2 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开展了 3 个菌株在有机肥和无 机肥施肥组中的菌根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未接种菌根真菌的盆栽杜鹃花菌根侵染率较低(5%~7%),接种的盆栽 杜鹃花菌根侵染率提高至 12%~20%;2 个品种的接种植株在株高、地径、总分枝数和叶面积上均有显著增加,其中树 粉孢属真菌菌株接种和施用无机缓释肥的组合处理盆栽杜鹃花生长量最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世杏, 唐玉娟, 黄国弟, 宋恩亮, 何 江, 宁 琳, 赵 英
    2018, 39(12): 2369-23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 12 个国家或地区的 54 份杧果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 SRAP 标记 在杧果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RAP 标记在杧果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 79.31%~100%,平均为 93.10%;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 信息指数(I) 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 1.73、0.41、0.60 和 0.87,表明 SRAP 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 SRAP 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杧果种质做聚类分析,54 份杧果种质可被划分为 3 个类群。主成分分析与聚类 分析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韩国勇
    2018, 39(12): 2377-2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茶梅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并为其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 12 个茶梅品种为材料,采用不规则配组 法共配对 72 个组合,开展了花粉活力比较及杂交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有 66 个杂交组合能结实(91.7%),每个组 合平均结实率为 28.63%,其中 14 对组合杂交亲和性强(结实率在 50%以上),并以‘晚霞’ב银元’的杂交亲和性 最好(结实率达 100%),43 对组合杂交亲和性较强(结实率在 10.0%~46.2%),9 对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差(结实率 低于 10%);另有 6 对杂交组合无法获得杂交果实(8.3%);花粉活力对杂交亲和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杂交亲和性与 花粉活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供试茶梅品种中,‘有希’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的亲和性均表现较强,‘乙女’、‘秋 芍药’、‘昭和之荣’作为杂交母本的结实性较强,‘东红牡丹’、‘丹玉’、‘银元’、‘堪次郎’作杂交父本可 增强母本结实性,‘晚霞’具有适合作杂交母本的单一偏向性。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署光, 陈月异, 李 言, 张世鑫, 史敏晶, 田维敏
    2018, 39(12): 2383-2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植物体内 H2O2 的含量变化有助于确认植物提高非生物胁迫耐性的生物技术策略。Ti(Ⅳ)-PAR-H2O2 比色 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广泛用于植物 H2O2 测定,但不同研究所用的反应条件不一致。在本研究中,系统 优化了 Ti(Ⅳ)-PAR-H2O2 比色法的反应条件,并比较了丙酮提取法和 TCA 提取法对橡胶树萌条韧皮部 H2O2 的提取效果。 结果表明,丙酮提取法稳定性差,TCA 提取法稳定性好。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橡胶树树皮 H2O2 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中 H2O2 的生理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孔 冉, 罗炼芳, 李栋梁, 苏俊波
    2018, 39(12): 2391-2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砍收后堆放过程中,耐贮性与品种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 5 个甘蔗品种(系)为供试材料,观测砍收后 7 d 内,其甘蔗蔗糖分、重力纯度、简纯度、还原糖分、纤维分、单茎重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法 进行分析,对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及 5 个甘蔗品种(系)品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堆放时间延长,甘蔗蔗糖 分、重力纯度、简纯度均呈下降趋势,甘蔗纤维分、还原糖分和单茎重损失均呈上升趋势,重力纯度和简纯度指标间 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分与简纯度指标间显著负相关;6 个指标可简化为 2 个因子,其达到所有指标 91.297%的信息量; 利用因子得分对供试甘蔗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 3 个类群。在 5 个品种(系)中,热甘 11-1559 耐贮性最 好,ROC22 和热甘 14-291 次之,热甘 11-122 和热甘 12-60 最差。
  • 植物生理生化
    周先艳, 朱春华, 高俊燕, 李进学, 王绍华, 龙春瑞, 周东果, 岳建强
    2018, 39(12): 2396-24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 4 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 4 个品种柚子果实 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 为椭圆形,与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 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 108 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 (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 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 C 含量最低,其他 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均与果 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 合 9 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 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 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植物生理生化
    潘 红, 赖呈纯, 黄贤贵, 范丽华, 段长青, 李绍振, 赖钟雄
    2018, 39(12): 2404-24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刺葡萄 2 个同质不同型的愈伤组织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 DLR 细胞系具有高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能力,在培养至 45 d 时,其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 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113.85 μg/g(FW)和 3 562.95 μg/g(FW);低温、高温、肉桂酸、壳聚糖、紫外线、黑暗 和 KT 等因子,对 DLR 细胞系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累积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其中,4 ℃低温处理下,DLR 细胞花青素 的积累效果最佳,比对照提高了 2.14 倍;壳聚糖处理下,原花青素积累效果最佳,是对照的 2.84 倍。刺葡萄 DLW 细 胞系不具有或极低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处理因子调控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刺 葡萄细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调控奠定了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冯 宇, 周 颜, 杨虎彪, 陈志坚, 刘攀道, 石 磊, 白昌军, 刘一明, 刘国道
    2018, 39(12): 2410-2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盐胁迫(300 mmol/L)对 6 种豇豆属植物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盐 处理 6 d 后,贼小豆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 质膜透性(Electrolyte Leakage,EL)和枯叶率(Withered Leaf Rate,WLR)显著增加,而滨豇豆均没有显著差异;主 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WLR 与 EL 呈极显著正相关,RWC、Chl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 分析得到 2 个主成分 PC1 和 PC2,可以解释总变化的 92.75%;隶属函数排名表明,滨豇豆的耐盐能力最好,贼小豆最 差。② 滨豇豆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 CO2 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和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均没有显著差异,而贼小豆除 Y(NO)显著增加外,其余均显著 降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阳江华, 龙翔宇, 邹 智, 秦云霞
    2018, 39(12): 2421-2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产物的重要存储方式,而转化酶和蔗糖合酶是水解蔗糖的主要酶。研究基于橡胶树的基 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 RT-PCR 技术克隆到一个中碱性转化酶基因 HbNIN8 的全长 cDNA。该基因预测编码 630 个氨 基酸。同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HbNIN8 属于 α 类中碱性转化酶,叶绿体定位。应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获得其重组 蛋白,分析了其酶活性特点,HbNIN8 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蛋白的最适 pH 为 7.5,最适温度为 4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表明,HbNIN8 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叶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在稳定期叶片中达到最大,在成熟叶片 中,HbNIN8 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昼夜差异,晚上的表达水平相对高于白天。因此,HbNIN8 很可能是负责将叶绿体中的 蔗糖水解为单糖,从而调控橡胶树叶绿体内蔗糖和淀粉的分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丛汉卿, 龙娅丽, 王荣香, 孙化鹏, 乔 飞
    2018, 39(12): 2427-24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木薯花序与叶片中 sRNA 表达特性,探索 microRNA 对其开花过程的调控。本研究以木薯品种“华南 八号”花序和幼叶为材料,利用 RNA-seq 技术进行 sRNA 测序分析;并筛选开花相关 microRNAs 进行表达特性分析。 从花序和幼叶测序结果中分别获得 12 092 109 条和 11 499 655 条 sRNA 序列。花序中筛选出 139 条已知 microRNAs 和 253 条新预测 microRNA,分别预测得到 992 和 3 736 条靶基因;幼叶中筛选出 134 条已知 microRNA 和 191 条新预测 microRNAs,分别预测得到 979 和 2 603 条靶基因。最终筛选出 8 种与开花调控相关和 3 种花色调控相关的 microRNAs。 表达分析显示,miRNAs 在两样品间呈现出较大的整体性差异,并且在功能与代谢通路上也不尽相同;开花相关 microRNAs 中表达差异较大的为 miR156、miR172 和 miR169,其中 miR156 表达量在花序中高于幼叶,而 miR172 表 达量在花序中低于幼叶,推测其功能为抑制后续的开花过程,避免过度开花。本研究分析了木薯花序与幼叶中 sRNA 的整体特性,通过表达差异分析初步明确了 microRNAs 对木薯开花的调控,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艳芳, 王丛巧, 李 蓉, 陈裕坤, 赖钟雄, 王天池
    2018, 39(12): 2436-24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抗病相关基因 PAD4 在文心兰抗病种质资源培育中的功能,采用 RT-PCR 结合 RACE 法,从巧克力文心兰(Oncidium Sharry Baby ‘Sweet Fragrance’)中克隆得到一条全长 2 214 bp 的基因的 cDNA 序列,开放阅读框长 1 894 bp,预测可编码 647 个氨基酸,5′UTR 长度为 65 bp,3′UTR 长度为 255 bp。生物信息学分 析表明:PAD4 编码的蛋白属于水解酶超家族,有 6 个跨膜螺旋,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 系统进化树表明,文心兰 PAD4 与同为兰科植物的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亲缘关系最近。同源分析结果显示,与铁皮石斛的 PAD4 蛋白同源性最 高(78.08%)。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显示,PAD4 在文心兰不同组织部位中都有表达,在假鳞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其 次是下端叶,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接种软腐病病原菌显示,PAD4 在感病文心兰中表达量上调,侵染后 4 h 时快速响 应并达到最高值。SA(salicylic acid)和 CaCl2 都能够诱导 PAD4 的表达,都在 24 h 时达到最高峰。研究表明,PAD4 基因可能在文心兰抗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应东山, 唐 浩, 韩瑞玺, 王文林, 王 明, 王琴飞, 汤秀华, 张如莲
    2018, 39(12): 2446-2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转录测序技术,开发油梨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s),为 SSR 标记在油梨种质资源鉴定、 品种选育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采用 Illumina 二代测序的技术,共获得 37 639 条无冗余的序列,对其进行 SSR 搜索,共获得 6 419 条简单序列重复(SSR)。利用 Primer 3.0 软件设计 SSR 引物,并以 11 份油梨种质筛选多态性引物。 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出的 EST-SSR 的分布频率为 17.05%。在油梨 EST-SSR 中,单核苷、二核苷和三核苷的重复占主 导,占总数的 99.07%。单、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分别占总 SSR 的 37.47%、31.80%和 29.80%;出现频率最高的二核 苷酸重复基元是 AG/CT,占总数的 29.15%,出现最高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为 AAG/CTT,占 12.01%。随机选择 315 个 SSR 位点合成引物,经 11 份油梨种质筛选鉴定,227 对引物可扩增获得产物,有效扩增率为 72.06%;其中 34 对引物 表现出良好多态性,占有效引物的 12.78%,占总引物的 10.79%。在 34 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 2~12 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开发 SSR 引物有较好的实用性,开发获得的 34 个具有多态性的油梨 SSR 标记可用于研究油梨及 其相关近缘物种的遗传变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亚坚, 徐 赛, 李保同
    2018, 39(12): 2452-2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 试药剂 1 125、 1 500 a.i. g/hm2 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 66.99%~81.80%和 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 55.13%~77.75%和 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 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供 试药剂 1 125、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75 d 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 91.37%~98.04%,药后 60~75 d 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 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与对照药剂 2%吡 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 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45 d 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 20.64%~34.12%和 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与对 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 90 d 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鸿鹏, 钟昌开, 吴秋玉, 张艳杰, 张 贺, 蒲金基, 刘晓妹
    2018, 39(12): 2458-24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胶裂解酶是炭疽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的一类重要水解酶。本研究在杧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 得了 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 Cgpel1、Cgpel2 和 Cgpel3,DNA 全长分别为 1 037、1 498、1 089 bp,cDNA 全长分别为 975、 1 380、978 bp,分别编码 324、459、325 个氨基酸,均含 1 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均有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 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 α-螺旋分别占 1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 28.09%、21.79%、29.54%,β-转角分 别占 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 50.00%、49.02%、46.15%。Cgpel1、Cgpel2 和 Cgpel3 的氨基酸序列 分别与 C. 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 incanum(KZL84476.1) 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 93%以上。qRT-PCR 分析发现,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但 在漆酶基因 Lac1 敲除突变体中,表达均下降约 90%。可见 Cgpel1、Cgpel2 和 Cgpel3 是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成员,序 列差异较大,在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受漆酶基因 Lac1 影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 羡, 徐玉娟, 肖更生, 邹 波, 唐道邦, 余元善, 吴继军
    2018, 39(12): 2465-2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 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 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 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 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 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 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 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杨艺玲, 李 薇, 梅文莉, 杨锦玲, 蔡彩虹, 姜 北, 戴好富
    2018, 39(12): 2473-2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 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 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 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 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叶清华, 李泽坤, 张舒婷, 周相助, 谢 倩, 陈清西
    2018, 39(12): 2479-24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箬竹和马尾松叶片总黄酮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橄榄浸泡处理,以研究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对橄榄果实 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均能对橄榄果实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 393 mg/L 竹叶 黄酮提取液、330 mg/L 松针黄酮提取液处理的橄榄果实好果率均高于对照,贮藏第 77 天时,橄榄好果率分别为 76.11%、 78.89%。2 种处理均可延缓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促进多酚含量下降,提高橄榄果实的糖酚比,能有效改善橄榄 果实贮藏期内的鲜食品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 涛, 李 琪, 林丽云, 叶剑芝, 杨春亮
    2018, 39(12): 2486-24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热带水果中植物甾醇的种类和含量。将香蕉、火龙果、木瓜、菠萝、龙眼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索 氏抽提、皂化提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麦角甾醇、菜油甾烷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的 分析测定,并用胆甾烷醇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菜油甾烷醇、麦角甾醇均为未检出。5 种甾醇的含量总和为 4.05~34.89 mg/100 g,含量顺序为火龙果>菠萝>木瓜>香蕉>龙眼。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崔广林, 李隆云, 谭 均, 张 应, 钮 杰
    2018, 39(12): 2491-2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 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 ICP-OES 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 5 种重金属含量。利用 SPSS 统 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 Nemerow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表明,铅、镉和铜的线性范围为 0~1.00 μg/mL,砷和汞的线性范围为 0~0.1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 检测限范围为 0.000 3~0.004 5 μg/mL,精密度实验 RSD 为 1.03%~4.39%,重复性实验 RSD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沈诗钰, 孙威江, 唐 琴, 陈佳佳, 林馥茗, 黄艳, 周喆
    2018, 39(12): 2499-25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 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 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 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 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杨众养, 王小燕, 刘宪钊, 薛 杨, 林之盼, 宿少锋
    2018, 39(12): 2506-25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 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 共 47 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 24 种,占更新层总株数的 30.11%,占更新层总重要值的 41.30%。更新层中, 以银柴(Aporusa dioica)、九节(Psychotria rubra)、三桠苦(Evodia lepta)、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e)等喜光灌 木或亚乔木树种的天然更新数量多,属于聚集分布的种群;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为主的 31 种乔木树种属 于优势度中等更新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桢楠(Machilus chinensis)等 12 个乔木树种虽优势度较小, 但这类树种则是该次生林顺行演替后期的关建树种,在未来的森林经营中应予以重点保护。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只佳增, 周劲松, 钱 云, 陈鸿洁, 兰 明
    2018, 39(12): 2513-2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S 值、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 值、Simpson 优势度 指数 D 值、Pielou 均匀度指数 Jsw、Alatalo 指数 Ea 值来综合评价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群落特征,阐明该地肉桂林植被 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的生态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 94 种, 隶属 45 科 84 属,物种组成以泛热带、热带亚洲等热带成分为主,毛桐(Mallotus barbatus)、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海芋(Alocasia odora)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成熟林(15 a) 以下波动较大,随着林龄增加多样性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其中中熟林(20 a)的群落结构最稳定,幼林(5 a)群落较 不稳定。灌草层是该肉桂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抚育采伐的过程中保护好灌草层植被群落。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黄 武, 胡新文, 毛 帅, 闵 义
    2018, 39(12): 2521-2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热带作物木薯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对近年来木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数据检索时间是 1999— 2017 年,各项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的时间范围是 2009—2017 年。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网页检索功能分 析了木薯研究的年发文量、基金资助机构及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方向及研究机构状况;利用 CiteSpace 对 2009—2017 年木薯研究关键词进行共现性和可视化图谱聚类分析。中国地区发文量、基金资助分布及研究机构排名位于前列;农 业研究、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占比较大;以 3 a 为时间轴对数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信息图谱并分析聚类下的 信息,得出木薯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木薯淀粉-壳聚糖、燃料乙醇研究引发新的研究热点。从发文量来看,中国在 木薯研究科研投入和成果数量产出方面都位居前列;分子育种成为品质改良的重要手段,木薯病毒、燃料乙醇、光暗 发酵制氢、甲烷和单细胞油脂生产、延缓块根变质、耐受性基因选择持续成为关注热点;最近 3 a,木薯淀粉在新型材 料加工方面有了新的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
  • 综述
  • 综述
    赖瑞联, 陈 瑾, 冯 新, 程春振, 钟春水, 陈义挺, 吴如健
    2018, 39(12): 2532-25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橄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中多酚类物质是橄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目前,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较为 广泛,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温浸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与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 后采用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抗癌抑癌、解酒 护肝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验证。此外,橄榄多酚类物质合成和代谢分子机理也已经被初步阐释。基 于上述研究报道,本文进一步对橄榄多酚类物质后续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