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清火, 雷 菲, 刘海林, 华元刚, 茶正早, 罗 微
    2018, 39(11): 2113-2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包膜尿素应用于橡胶树施肥管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田间土壤埋袋法,研究了 3 种包膜尿素在胶 园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对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与积温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硫包 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 51.01%、95.32%、82.91%,初期溶出率分别为 4.89%、 1.71%、2.07%,28 d 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 36.30%、39.94%、43.33%。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 的养分累积释放率与土壤积温的关系均可用二项式方程进行拟合,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940、 0.998、0.984)。可根据各植胶区的施肥时期土壤积温,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确定包膜尿素 科学施肥措施,有利于包膜尿素在橡胶树上合理施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崔广林, 李隆云
    2018, 39(11): 2118-2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青蒿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选用当地主栽青蒿品种渝青 1 号为材料,设置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施肥水平。于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及蕾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根、茎、 枝和叶 4 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青蒿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青蒿对钾肥 的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高肥和中肥处理整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根>茎。低肥处理整 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茎>根。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整个生育期磷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 >枝>茎>根。苗期和蕾期生长阶段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枝>茎>根,分枝初期和分 枝盛期生长阶段 3 个施肥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枝>叶>茎>根。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 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养分累积吸收量在生育前期较少,生育中后期急剧增加。 养分累积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青蒿中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存在差异,生产中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采取合理施肥措施,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 丹, 蓝惠萍, 张影波, 于福来, 陈晓鹭, 黄 梅, 庞玉新
    2018, 39(11): 2126-2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素,测定生长期艾纳香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采用 凯氏定氮仪测定艾纳香药材氮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含量,以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艾纳香药材钾、钙、 镁、铁、锰、铜和锌含量,以研究镁素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素显著增加了艾纳 香叶长、叶宽、株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显著增加了艾纳香药材叶片、茎和叶茎总生物量,对叶茎生物量比影响不显 著;镁素对艾纳香叶片中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钙和铁含量显著降低,1.5 mg/mL 镁素处理组磷、钾和镁含量显著高于其 他处理组,15 mg/mL 镁素处理组锰、锌和铜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艾纳香生长期施加镁素可以促进艾纳 香生长,提高药材生物量,显著促进磷、钾和镁积累,抑制钙和铁的吸收,对氮影响不显著,15 mg/mL 镁素处理组锰、 锌和铜含量最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薛欣欣, 吴小平, 王文斌, 张永发, 罗雪华, 王大鹏
    2018, 39(11): 2132-2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海南省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 2016 年和 2017 年两季田间试验,采用随 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处理作为对照(CK),设置常规尿素(CU)与控失尿素(CLU)不同配施比例,在等氮量条 件下,设 100% CU、70% CU+30% CLU、50% CU+50% CLU、30% CU+70% CLU 和 100% CLU 5 个处理,分析水稻叶 绿素含量、稻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吸收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显示,施氮显著增加稻 谷产量,与 CK 相比,增幅为 67.2%~82.0%(2016 年)和 36.7%~46.7%(2017 年)。30% CU+70% CLU 的稻谷产量和 有效穗均显著高于 100% CU 处理,产量增幅为 8.8%(2016 年)和 7.3%(2017 年),有效穗数增幅为 14.2%(2016 年) 和 12.0%(2017 年)。随着 CLU 所占比例的提高,水稻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呈增加 趋势。与 100% CU 处理相比,其余控失尿素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增幅为 12.3%~18.4%(2016 年)和 12.7%~17.7%(2017 年),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为 20.8%~21.9%(2016 年)和 16.8%~23.5%(2017 年)。随着 CLU 所占比例的提高,水稻 总产值和相对净收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0% CU+70% CLU 处理达到最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 CU+70% CLU 能够获得较高的稻谷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其可作为该地区氮肥施用的推荐比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旭明, 赵夏夏, 黄露莎, 陈景阳, 莫俊杰, 叶昌辉, 周鸿凯, 谢 平
    2018, 39(11): 2140-2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耐盐性较强的水稻株系‘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型品种‘IR29’,设置 6 个 NaCl 浓度梯度处理, 分别为 0、0.1%、0.2%、0.3%、0.4%、0.5%,采用桶栽土培的方法培育至孕穗期,研究盐胁迫对孕穗期水稻植株不同 器官 Na+ 、K+ 分配规律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水稻株系不同器官 Na+ ,K+ 的积累效应存在差异,水稻 株系耐盐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根系,而叶鞘对 Na+ 、K+ 的吸收与分配的差异明显。(2)耐盐植株根系聚 Na+ 能力较强, 叶片、叶鞘积累较多的 K+ ,而感盐品种根系积累 K+ 和 Na+ 以缓解根系渗透胁迫,调节根系 Na+ /K+ 平衡稳态,保持水稻 正常的代谢活动。(3)叶鞘是水稻植株关键的 Na+ -K+ 调库,通过吸收和分配 Na+ 来调节根、叶、叶鞘 Na+ /K+ 平衡以提 高水稻耐盐性。(4)耐盐株系叶鞘向叶片选择运输 K+ 的能力、限 Na+ 运输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叶鞘对 Na+ 、K+ 吸收 与分配运输能力的大小,决定水稻株系的耐盐性,具体表现耐盐品种叶鞘向吸收与运输 K+ 能力较强、根系限 Na+ 能力 显著高于感盐植株。(5)0.4%~0.5%盐浓度限制水稻叶鞘 Na+ -K+ 库吸收与分配能力,各组织中 Na+ /K+ 失衡,植株耐盐 性降低,受盐害程度加深。(6)盐胁迫促进水稻株系叶鞘向根系吸收较多 Na+ 和向叶片、根系输出 K+ ,却限制 Na+ 对 叶片的分配,保证根系保持较高的 K+ /Na+ ,耐盐幼嫩叶片积累较多的 K+ 以维持叶片组织保卫细胞渗透平衡,保证水稻 植株获得生活必需的光合原料,而盐敏感植株积累的 K+ 主要用于缓解组织渗透胁迫,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余小兰, 杨福锁, 蔡卫音, 杜公福, 戚志强, 李晓亮
    2018, 39(11): 2147-2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有关海南辣椒生产现状的研究极少,探索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同时分析其限制因子,能够为提高海南辣 椒栽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海南省临高县 52 个农户螺纹椒产量、施肥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辣椒产量与 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组平均产量达 62.64 t/hm2 ,与低产组的产量差为 46.5 t/hm2 。辣椒产量与复合肥投 入基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复合肥投入量和农药使用次数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试验区磷养分的投入过高,造成土 壤磷的过量积累。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应推广高氮高钾型复合肥,以减少土壤中磷的过量积累。低产农户提高 复合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可提高产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廖道龙, 胡艳平, 云天海, 谢大森, 朱白婢, 张 文
    2018, 39(11): 2153-2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产效应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本研究通过裂 区设计田间试验,主区为 2 种栽培方式(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副区为 5 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3 750、7 500、11 250、 15 000 kg/hm2 ),研究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嫁接栽培和 有机肥施用量均能显著影响冬瓜植株干物质重量、产量、果实品质、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根际微生物数量。(2) 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栽培冬瓜干物质和产量分别平均增加 12.41%和 13.71%;有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 C、可溶 性固性物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 33.57%、18.41%、 24.37%和 14.52%;冬瓜叶片氮、磷、钾含量较自根苗冬瓜分别平均 提高了 8.74%、31.02%和 12.06%;嫁接栽培冬瓜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分别平均提高了 16.33%、 28.37%、27.97%,真菌数量减少了 23.62%。(3)无论是嫁接栽培还是自根苗栽培,植株干重、产量、叶片氮磷钾含量、 有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 C 含量、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总微生物数量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 而升高。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张世鑫, 杨署光, 包 杰, 刘雪辉, 何 鑫, 田维敏
    2018, 39(11): 2160-2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排胶特性的巴西橡胶树 PR107 和 CATAS 8-79 无性系的成龄树为材料,研究强割处理对胶乳中橡胶生 物合成相关生理参数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割处理的 PR107 和 CATAS 8-79 品系的胶乳中,HblMYC1 基因 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模式,且在强割第 3~4 刀时达最大值,后期的 HblMYC1 基因表达量低于初始水平。胶乳 干胶含量的变化趋势与 HblMYC1 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一致,而排胶时间、胶乳产量和干胶产量这 3 个生理参数也呈现先 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在强割的第 5~6 刀时达才到最大值,后期恢复到初始水平。对强割处理胶乳中的各项生理参数 及 HblMYC1 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PR107 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与干胶产量三者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干胶含量与 HblMYC1 基因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CATAS 8-79 品系的排胶时间与胶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排胶时间、 胶乳产量、干胶含量三者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割条件下的胶乳生理参数和 HblMYC1 基因 表达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能够更快速反映出橡胶树品系的橡胶生物合成特性,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指导制定适宜 的橡胶树割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建查, 孙 毅, 赵 广, 潘志贤, 张 雷, 岳学文, 范建成, 王艳丹, 何光熊, 樊 博, 方海东
    2018, 39(11): 2169-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阐明干热河谷甜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对光照和土壤水分的适应机制,明确其土壤水分阈值效应, 本文采用大田人工给水结合自然耗水获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 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 下甜玉米光合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甜玉米叶片光合光响应过程的影响不同。土壤含水量为 13.88%~14.50%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逐渐增大至光饱和点(1 787.48~ 2 000.00 μmol/(m2 ·s),之后 Pn 趋于稳定;土壤含水量为 11.50%~12.69%时,Pn 逐渐增大至光饱和点(1 154.74~ 1 488.08 μmol/(m2 ·s),之后 Pn 逐渐降低,出现光抑制现象,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不低于 12.69%有利于提高干热河谷甜玉 米光能利用率。各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但各指标的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 Pn、Tr 和 Gs 水分饱和 点分别为 13.88%、14.04%和 15.4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点为 11.50%。这表明,土壤含水量 12.69%~13.88% 为甜玉米高产高效水,此时甜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高效生理用水特性以及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是干热河谷甜 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阈值。
  • 植物生理生化
    曾宪海, 焦云飞, 廖子荣, 潘登浪, 林位夫
    2018, 39(11): 2176-2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 6 个地区(居群)油棕大树的解剖学结构特 征,以其中 38 株油棕树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叶片上表皮细胞下方的中 脉与侧脉之间以及侧脉与侧脉之间均存在 2~3 层泡状细胞,叶片中脉维管束数量达 4~12 个且排列形式多样,其中较大 的维管束内含多个独立的韧皮部;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居群间差异(中脉维管束长度和细胞 结构疏松度除外);引种到广东不同地区的油棕没有明显的地区性聚类差异,同源性高。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热带北缘 地区油棕抗逆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
  • 植物生理生化
    薛 磊, 凡莉莉, 赖金莉, 张 力, 何天友, 陈凌艳, 荣俊冬, 郑郁善
    2018, 39(11): 2186-2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 3 年生鼓节竹为材料,采用 N∶P∶K 配比、施肥方式、培土高度 3 因素 3 水平 L9(34 )正交试验设计, 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在发笋末期对鼓节竹叶片叶绿素、成竹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 个因素对鼓节竹净光合速率和成竹率的重要性顺序是:培土高度(C)>施肥方 式(B)>N P K ∶ ∶ 配比(A);最优的施肥方式组合为 A3B1C2,即 NPK ∶ ∶ 配比为 523 ∶ ∶ ;施肥方式为浇施;培土 高度为 15 cm。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贾彩红, 王 卓, 张建斌, 王静毅, 苗红霞, 刘菊华, 金志强, 徐碧玉
    2018, 39(11): 2193-2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RKY 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香蕉 WRKY 转录因子的功能,本研究 在香蕉根系中克隆了 8 个 WRKY 家族基因,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后,将其分别命名为 MaWRKY2、MaWRKY21、 MaWRKY44、MaWRKY47、MaWRKY125、MaWRKY136、MaWRKY139 和 MaWRKY147。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结果表 明,MaWRKY2 和 MaWRKY47 属于第 I 类家族,其余 6 个属于第 II 类家族。对 8 个基因在香蕉的根、球茎、假茎、 叶、花和果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 8 个基因在所有的器官中均表达,说明这些基因在香蕉的生长发育过程 中起作用。对 8 个基因在盐、低温、干旱、水杨酸、茉莉酸、ABA、乙烯和香蕉尖孢镰刀菌生理 4 号小种胁迫处理的 香蕉苗根系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8 个基因对这些胁迫均有响应,说明香蕉中的这 8 个 WRKY 基因参与了生物 胁迫、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信号途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化鹏, 钟晓红, 乔 飞
    2018, 39(11): 2200-22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MVD)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为研究其在洋常春藤中的基因功能,通过 RT-PCR 和 RACE 技术从洋常春藤叶片中克隆获得 HhMVD 基因的 cDNA 全 长序列,并通过 RT-qPCR 技术分析其表达规律。结果表明:RACE 克隆获得的 HhMVD 基因 cDNA 序列全长 1 799 bp, 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1 263 bp、5′非编码区(5′UTR)192 bp、3′非编码区(3′UTR)344 bp;该基因编码 420 个氨基酸,分子质量 46.6 ku,理论等电点为 6.57,不含跨膜区,属于非分泌型蛋白;HhMVD 蛋白具有 GHMP 激 酶 N 端结构域,属于甲羟戊酸激酶系列,与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RT-qPCR 结果表明,洋常 春藤中 HhMVD 基因的时空表达相对稳定,但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差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洋常春藤 HhMVD 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深入探讨其基因功能、阐明其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辛 瑶, 陆顺教, 李崇晖, 杨光穗, 尹俊梅
    2018, 39(11): 2207-2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克隆了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Sonia Hiasakul’)肌动蛋白基因(DenActin)cDNA 全长序列, 并进行了 DenActin 进化地位和表达模式的分析。通过克隆获得的 DenActin cDNA 序列的全长为 1 596 bp,其中开放阅 读框为 1 134 bp,编码 377 个氨基酸,同时通过 gDNA 克隆获得了 DenActin 3′端的一段包含一个内含子的 403 bp 的片 段。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注册的其他植物 Actin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 85%以上,氨基酸 序列的同源性高达 97%以上。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DenActin 与黄石斛 Actin 的亲缘关系最为 密切,并与其他兰科植物归为一大类。半定量 PCR 分析表明,DenActin 在幼苗叶片和中苗茎尖、根、叶片以及成熟植 株的茎、根、叶片、花柄、1 mm 花苞、3 mm 花苞、5 mm 花苞、9 mm 花苞中均稳定表达。秋石斛 DenActin 的克隆和 表达模式分析为秋石斛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候选的内参基因,而 3′端包含内含子的 gDNA 片段的克隆为避免实 时定量分析中的 gDNA 污染提供了引物设计的便利。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程志号, 李淑霞, 孙佩光, 孙长君, 吴 琼
    2018, 39(11): 2215-22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由于雄性不育、单性结实等原因导致其杂交育种困难。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e Colla)是现代香蕉栽培种的祖先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期研究发现小果野蕉存在部分可育 花粉,但导致花粉活力下降的原因未知。为了探求导致小果野蕉花粉活力降低的细胞学原因,本研究通过亚历山大红 染色法对小果野蕉花粉活力进行检测,通过卡宝品红染色对小果野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和小孢子发育阶段进行 观察。结果表明:小果野蕉花粉活力为 84.33%;小孢子发育阶段未见明显异常;正常四分体比例为 81.3%;花粉母细 胞减数分裂过程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均存在异常,比例分别为 8.8%、8.5%、7.6%、10.6%、12.1%。 因此,可能是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小果野蕉花粉活力的降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文秋, 肖熙鸥,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李运合, 吴青松
    2018, 39(11): 2220-2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 HPLC 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 DNA 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 果表明,分离 C 和 5m-C 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 10∶90∶0.2(V/V),pH 3.0,DNA 的最佳水解 温度为 90 ℃。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 DNA 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 程中 DNA 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 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 织。推测 DNA 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蔡海滨, 涂 敏, 孙爱花, 程 汉, 安泽伟, 胡彦师, 李维国
    2018, 39(11): 2225-2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 10 对 DNA 条形码标准序列 ITS、COI、nrDNA-LSU、nrDNA-SSU 和 trnL DNA 对海南和云南红根病区 分离的 21 个橡胶灵芝菌进行检测。除 COI 和 trnL DNA 外,其他 8 对引物均扩增得到 PCR 产物,产物大小范围为 268~1 355bp,种内相似度为 98.05%~99.54%。分别将扩增得到的序列与 GenBank 公布上的 Ganoderma 属和常见真 菌属序列,共 77 个 ITS、74 个 nrDNA-LSU 和 74 个 nrDNA-SSU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nrDNA-LSU 序列和 nrDNA-SSU 序列种间差异较小,不能准确区分 Ganoderma 属及其他属;5 对 ITS 序列均能区分 Ganoderma 属,但仅 ITS1/ITS4 序列能将 Ganoderma 属下 16 个种归入不同分支。ITS1/ITS4 序列表现出适宜的种内与种间差异, 适宜作为 G. pseudoferreum 的 DNA 条形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晓妹, 杨永利, 张 贺, 李鸿鹏, 吴秋玉, 钟昌开, 蒲金基
    2018, 39(11): 2235-2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侵染引起的杧果露水斑病是近年杧果上新发生的病害,主要为 害果实。明确该菌能否穿透果皮侵入果肉,可为防治该病害选择合适的药剂提供依据。本 研 究 将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 和潮霉素抗性基因 hygB 表达盒插入了经定点突变后 Cl. cladosporioides 的 ITS 序列中,成功构建了 pITGH 重组载 体,将其用 PEG 介导方法转化杧果露水斑病菌原生质体,获得了在菌丝、分生孢子、萌发的分生孢子中稳定发出绿色 荧光的 GFP 标记菌株,该标记菌株与野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及致病力无明显差异,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野生菌。用该 标记菌株观察侵染过程,发现杧果露水斑病菌可以在杧果果皮上侵染和扩展,但不能扩展至果肉中。该结果为选择农 药类型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活体杧果上的生物学、预测病害和通过观察定殖情况确定杧果品种的抗 病性等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覃晓娟, 廖 楠, 张金莲, 李冬萍, 李 松, 袁照年, 陈廷速
    2018, 39(11): 2241-2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广西红壤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特点,本研究通过 18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对来自广西红壤蔗区 33 个样地的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的 AM 真菌种属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 土壤理化性质对 AM 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类红壤类土壤中,赤红壤的根外菌丝量、根内菌丝和 丛枝平均侵染率最高,分别为 13.59%、24.18%、1.29%;砖红壤的泡囊平均侵染率最高,为 19.17%。所构建的 AM 真 菌克隆文库中共发现了 24 个 OTU,分别属于 AM 真菌的 7 科 12 属 24 种,其中球囊霉科含 5 属 10 种,多样孢囊霉科 含 1 属 2 种、无梗囊霉科含 1 属 1 种、巨孢囊霉科含 2 属 2 种,近明囊霉科含 1 属 5 种,原囊霉科和类球囊霉科各含 1 属 2 种;3 类土壤的优势科和优势属分别为球囊霉科和根生囊霉属。红壤的 AM 真菌物种丰富度和香浓维纳指数最高, 砖红壤最低。3 类土壤的理化因子与 AM 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无显著相关。3 类土壤的根内菌丝侵染率与 pH 值均呈正 相关,与有机质、总氮及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伟怀, 刘宝慧, 李 乐, 黄 兴, 梁艳琼, 郑金龙, 汪全伟, 李 锐, 贺春萍, 易克贤
    2018, 39(11): 2250-2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 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 NCBI 数据库中 下载其他锈菌菌株 ITS 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全长 950 bp。 其中 ITS1 长为 224 bp,GC 含量介于 30.36%~31.25%之间;5.8S 长为 153 bp, GC 含量为 37.25%;ITS2 长 483~485 bp, GC 含量介于 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 ITS 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 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 ITS 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 类成一个分支。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义钰, 冯成天, 袁 坤, 孙 亮, 谢贵水, 王真辉
    2018, 39(11): 2259-22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死皮严重制约着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其防治对策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为研发更轻简的死 皮防治技术,本研究小组将前期研发的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缓释颗粒剂型。本研究考察了该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死皮 植株割线症状及其干胶产量的影响,探索其不同根部施用方式的优劣,并与原有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液树干喷施技术 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改善死皮植株割线症状,提高干胶产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 药效一般在施用后 3 个月左右开始显现;不同施用方式对其作用效果有所影响,其中条施效果最佳,其防效最高达 29.95%,其次是环施及穴施;相比对照,条施效果达显著性水平,干胶增产 165.12%;与原有的营养液树干喷施技 术相比,其防效可提高 13.22%,干胶产量增加 36.92%。本研究的开展为实现轻简、高效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提供了技 术支撑。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晓维, 徐玉娟, 余元善, 吴继军, 邹 波
    2018, 39(11): 2265-22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分析了龙眼干、枸杞和发芽糙米复合饮料采用酵母和醋杆菌进行连续发酵过程中其酒精度、pH、可滴 定酸、总糖、多糖、总酚和氨基酸态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酵母发酵期间,发酵 24 h 后复合饮料的 酒精度趋于稳定,残留的总糖为 1.40 g/L,多糖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总酚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总体上呈下降 的趋势。醋酸菌发酵期间,接种醋酸菌前热杀菌处理组和未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酒精度差别不大(p>0.05),未热杀 菌处理组在发酵期间复合饮料中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多糖含量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均比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 的含量高,但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总酚含量总体大于未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的总酚含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江周, 王 斌, 刘 林, 李宝深
    2018, 39(11): 2272-22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威廉斯 B6 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Williams B6’)为试材,分别于断蕾后 50、60、70、80 d 采收 (对应果实分别记为:F-50,F-60,F-70 和 F-80),以探究夏季不同采收时间对香蕉果实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主要 考察指标有单果重、可食率、果实失重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肉硬度、果肉多酚含量和褐变速率。结果表明:F-80 的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为 189.7 g 和 6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果实失重率、果肉多酚含量和褐变速率显著低于 F-50 和 F-60;F-6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 F-70 和 F-80。因此,适当延长采收时间可提高果实单果重和可食率, 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多酚含量和褐变速率。综合考虑香蕉产量和品质变化,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 的时间采收香蕉。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吴 琼, 王明月, 吕岱竹, 陈 健
    2018, 39(11): 2279-2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甘蔗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方法。甘蔗植株、茎 秆及嫩稍样品经乙腈-水(V∶V=2∶1)提取,Envi-Carb 复合 PSA 固相萃取小柱净化,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 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 )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 Envi-Carb 固相萃取 小柱,以乙腈为淋洗液,在小柱中添加 PSA 净化效果最好。在甘蔗植株、茎秆及嫩稍中分别添加 0.04、0.4、1 mg/kg 噻虫胺,平均回收率为 81.4%~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9%~10.9%。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 0.4 ng,在甘蔗 中的最低检出浓度(LOD)为 0.04 mg/kg,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 慧, 陈燕华, 林河通, 陈艺晖, 林艺芬
    2018, 39(11): 2283-22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纸片型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安溪油柿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采后安溪 油柿果实经 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 12 h 后,在(20±1) ℃、相对湿度 8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 比,纸片型 1-MCP 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等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 )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 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细胞膜透性增加。因此,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活性氧清除 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和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延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衰老,延长果实保鲜期。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贝美容, 罗雪华, 杨红竹, 茶正早, 林清火
    2018, 39(11): 2290-2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 AA3 型连续流动分析仪(简称 CFA)测定磷的原理,研究了用 CFA 快速测定碱熔法待测液中土壤全磷 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优化 CFA 进样冲洗液及显色液的酸度,土壤全磷的标准曲线,在 0~8 mg/L 范围内呈线性相 关,相关系数 R2 达 1.000 0;全磷含量不同的 3 个土壤样品待测液 10 次重复测定结果变异系数≤2.0%;样品加标回收 率为 99.08%~102.42%;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GBW07408 土壤全磷 CFA 法测定结果与其参考值一致,CFA 法与碱熔 钼锑抗手工比色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且由于 CFA 法去除了手工法中显色前样品酸度的调节步骤,因此 CFA 法具有 快速、准确测定碱熔法待测液中土壤全磷的效果。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周 琦, 祝遵凌
    2018, 39(11): 2296-23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 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的水解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 香水莲花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测定香水莲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从而了解香水莲花茶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营养价 值。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27.19%~31.69%,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香水莲花茶含有人体所需各种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28.76%~36.60%,鲜味氨基酸占总量的 25.02%~32.44%,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量的 60.65%~ 64.39%;香水莲花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 值为 77.67~79.94,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Met+Cys),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与模式蛋白含量相当;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Na、K、Ca、Mg 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在 安全范围之内。因此,香水莲花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 生态学与综述
  • 生态学与综述
    高 伟, 林 捷, 黄石德, 黄雍容, 聂 森, 岳新建, 叶功富
    2018, 39(11): 2304-23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养分贫瘠是南亚热带海岸沙地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以南亚热带海岸沙地 5 种树种的叶 片和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从树种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树种鲜叶 与凋落叶养分浓度及重吸收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树种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与养分含量的关系,以科学评判不 同树种对海岸沙地贫瘠立地的适应性,为沿海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岸沙地上 5 个树种叶 片碳含量普遍较高,而氮、磷含量在不同树种间差异较大,且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的平均氮、磷重吸收率 变化范围分别为 25.0%~54.4%和 52.1%~78.1%,其中固氮树种的平均氮重吸收率低于非固氮树种,而其磷重吸收率高 于非固氮树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树种受不同的养分限制。尾巨桉在春秋季为氮限制,在夏冬季为磷限制;厚荚相思 和木麻黄在不同季节均为磷限制;湿地松在春季为氮磷共同限制,夏季为氮限制,秋冬季为磷限制;而潺槁木姜子在 春季为氮限制,夏季为氮磷共同限制,秋冬季节为磷限制。
  • 生态学与综述
    唐 军, 周汉林, 王文强, 刘国道
    2018, 39(11): 2313-2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狼尾草属植物不仅可以作为牧草,而且还是热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因而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查阅了大 量的文献,介绍国内外狼尾草属牧草,主要包括珍珠粟和象草的种质资源、育种、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基因克隆、 转基因、转录组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狼尾草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国内狼尾草育种及研究提出展望。
  • 生态学与综述
    洪佳敏, 何炎森, 林宝妹, 郑菲艳, 张 帅, 邱珊莲, 郑开斌
    2018, 39(11): 2321-23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加西番莲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西番莲产业可持续发展,归纳了西番莲加工产品 现状,主要包括干燥、饮料、发酵、罐装等西番莲加工制品,综述了澄清、脱酸、浓缩、干燥、发酵、稳定性工艺及 灭菌等西番莲加工技术及其功能成分提取的研究进展。国内对西番莲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多酚、油类等方 面,罕见低聚糖的研究报道。西番莲中低聚糖的提取技术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可为西番莲加工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