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郑定华 袁淑娜 陈俊明 黄坚雄 潘 剑 李 娟 周立军
    2017, 38(11): 1997-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荫蔽度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中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不同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碳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C和N含量、N/P及C/P均为:叶片>地上部>茎,P和K含量、C/N均为:茎>地上部>叶片;(2)各部位C含量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降低;(3)叶片N和各部位P含量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地上部N则与之刚好相反,而茎中的N含量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中等荫蔽处理;(4)茎K、地上部K含量均随荫蔽度增加而降低,但叶片K为:中等荫蔽>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全自然光照处理;(5)各部位N/P均随荫蔽度增加而增加;(6)地上部、茎中的C/N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但叶片中C/N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中等荫蔽和高度荫蔽处理;(7)各处理C/P均为:高度荫蔽>较高荫蔽、全自然光照>中等荫蔽处理。林下不同荫蔽度可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的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较大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单 颖 田路园 邹雨坤 赵凤亮 李光义 侯宪文 李勤奋
    2017, 38(11): 2003-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配施氮肥是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的关键问题。以甘蔗叶还田条件下配施氮肥调节C/N为切入点,设置6个添加不同甘蔗叶与氮肥比例的处理:CK(不施入甘蔗叶和氮肥)、T1(15 ∶ 1)、T2(20 ∶ 1)、T3(25 ∶ 1)、T4(30 ∶ 1)和T5(35 ∶ 1),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测试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蔗叶还田配施氮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试验初期配施较高比例氮肥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更高,随着时间的延长,C/N在25 ∶ 1~35 ∶ 1范围时,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更高。甘蔗叶还田施氮还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和脲酶活性。综合来看,甘蔗叶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25 ∶ 1,对于提高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效果最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立铭 张振文 蔡 坤 姚方杰 李开绵
    2017, 38(11): 2008-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粉碎后木薯茎杆和木屑为主要培养基质栽培平菇、榆黄蘑两种食用菌,观察不同配比基质对两种食用菌的发菌天数、菌丝生长速度、产量情况,确定栽培基质最优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添加30%木薯杆和60%木屑栽培的平菇和榆黄蘑,发菌天数分别为25、27 d,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0.49、0.48 mm/d,总产量分别为1.77、1.51 kg/袋。进一步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平菇和榆黄蘑两种食用菌生长特性影响可分为两个成分,其累积贡献分别90.3%、88.0%,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模型表明配方3适合于平菇栽培,配方1适合于榆黄蘑栽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祖 超 李志刚 王 灿 鱼 欢 邬华松 杨建峰
    2017, 38(11): 2014-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胡椒与槟榔种子苗为材料,比较胡椒与槟榔间作和二者单作条件下,胡椒与槟榔的根系形态、地上部和根系的养分浓度和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胡椒与槟榔间作显著提高了胡椒根系有效形态及地上部氮、磷、钾、钙和镁的养分含量,胡椒对磷的利用效率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分析胡椒根系形态参数与养分效率相关关系,发现胡椒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与磷的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其中比根长对磷利用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达94%,胡椒/槟榔体系显著提高了胡椒的这3个根形态参数和生物量,所以,胡椒/槟榔体系通过改变胡椒根系形态,增加了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了胡椒的生物量。间作还提高了槟榔根系氮和磷的养分含量,提高了槟榔对氮和磷的利用效率。间作体系中槟榔对氮和磷的利用效率增加,有利于提高槟榔抵抗病虫的能力,还可以改善槟榔黄化现状和防止其发生。可见,间作体系通过改变胡椒和槟榔的根形态,提升了二者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和胡椒生物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 灿 李志刚 杨建峰 祖 超 郑维全 邬华松 鱼 欢
    2017, 38(11): 2021-20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胡椒根系水平分布随树龄增加的动态变化,采用根钻网格化取样,并结合Gs 7.0中地统计分析与克里格插值,研究1.5、2.5、8.0和15.0 a不同树龄胡椒总根长和细根长水平分布特征并绘制了根系水平分布图。结果表明,胡椒根系水平方向变量间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树龄胡椒根系分布的半方差函数结构比变化范围为85.6%~99.8%;总根长变程在8.0 a时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不变,而细根长变程随树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再增加趋势;克里格插值拟合效果较好,绝对误差均低于1 cm,相对误差小于20%;拟合得到的根系分布图能较好地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直观地分析不同树龄胡椒根系在水平分布上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胡椒水肥精准调控及其它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苏文会 封焕英 范少辉 曾宪礼 刘广路
    2017, 38(11): 2028-2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认识冬笋不同生长时期养分积累与毛竹生产力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固定样方全收获法,研究了冬笋生长初期、中期、后期笋体(笋箨、笋肉)中Fe、Mn、Cu、Zn四种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特性,建立了4种元素积累量(Y,g)与笋高(H,cm)、笋径(d,cm)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Fe、Mn、Cu、Zn随冬笋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积累特征,其中Fe和Mn在冬笋生长各个时期的含量均高于Cu和Zn;林分冬笋的积累表现为,Mn在整个生长期内的积累量呈递增趋势;Zn在初、中期的积累较为平缓,后期迅速增大;Fe和Cu表现为中期增长比例较小。Fe、Mn、Cu、Zn至冬笋生长末期积累量分别达37.17、24.53、0.71、7.49 g/hm2,在冬笋不同生长时期的积累量(Y)与笋高(H)、笋径(d)相关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5~0.95,H、d、Y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冬笋生长期内,Mn吸收积累速度持续加快,Fe、Zn和Cu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后期。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洪立 胡文斌 洪青梅 何 云 濮文辉 李 琼
    2017, 38(11): 2034-20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收集保存的30份火龙果种质资源,对其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早熟种质6份,占20.0%;14份座果率达90%以上,占46.7%;7份平均单果重350 g以上,占23.3%;17份可食率达70%以上,占56.7%;9份成熟果实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以上,占30.0%,最高含量可达20.3%;全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5%的有14份,所占比例达到46.7%。综合以上特征,初步筛选优级种质(品种)3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一明 冯 宇 丁西朋 陈志坚 黄春琼 董荣书 李欣勇 刘攀道 李园园 白昌军 刘国道
    2017, 38(11): 2040-20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培的方法,在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对23个不同种的67份柱花草(Stylosanthes Sw.)进行耐盐性评价。盐处理15 d后对枯叶率(WLR)、相对生长量(RG)、叶绿素(Chl)含量和相对含水量(RW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柱花草不同种及同一种的不同材料间耐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WLR与Chl含量、RG及RWC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78及0.59,而FW与Ch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2。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化的89.83%。隶属函数法耐盐能力排序及聚类分析表明,直立柱花草CIAT11900、马弓形柱花草Fine stem、有钩柱花草CIAT1010、灌木黏质柱花草CIAT11052、弱脉柱花草CIAT11927和有钩柱花草Verano的耐盐性最强,有望在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中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文定青 邹明宏 曾 辉 陆超忠 杨为海 张汉周 梁清志 熊新祥
    2017, 38(11): 2050-2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澳洲坚果的推广面积和产量,选育和推广澳洲坚果新品种,在云南省云县香香苗圃基地布置了澳洲坚果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5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自选品种‘SSCRI-C、SSCRI-D’和‘SSCRI-E’,以品种‘Kau’(344)和‘Pahala’(788)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株小区,8次重复。结果表明:定植后2~3年树干直径年生长量为1.35~1.90 cm;定植后第5年植株高度在335.3~379.5 cm之间、冠幅在105.4~131.7 cm之间。品种‘SSCRI-C’和‘SSCRI-E’定植后第4年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83、221 g/株,显著高于对照品种‘344’和‘788’的70.6 g/株和20.0 g/株,说明‘SSCRI-C’和‘SSCRI-E’初步表现出良好的早结特性;定植后第5年‘SSCRI-C’和‘SSCRI-E’的单株产量(带壳果)分别达到4.14、3.18 kg/株,与‘SSCRI-D’和对照品种‘788’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品种‘344’和‘788’的1.99 kg/株和1.27 kg/株。说明,‘SSCRI-C’和‘SSCRI-E’表现出良好的早结和丰产特性,在高海拔地区是极有希望推广应用的候选品种。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虎彪 刘国道
    2017, 38(11): 2056-20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照条件(透光率73%、52%、28%和全光照)对鹧鸪茶叶生物量、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叶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索适合鹧鸪茶驯化栽培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52%、73%时,鹧鸪茶叶生物量、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光照强度28%时,鹧鸪茶叶获得最大的叶面积,但叶片数显著下降;全光照时,鹧鸪茶叶片数和叶面积显著下降,脱叶现象频繁。此外,适度遮阴有利于提高鹧鸪茶的净光合速、叶绿素荧光Fv/Fm值,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鹧鸪茶茎高增量出现增长的趋势,但过低的光照强度不利于生产性能的提高。该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鹧鸪茶的需光生理特性,为驯化栽培提供重要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赵 辉 张丽丽 郭静远 霍姗姗 贺萍萍 夏启玉 符冬妹 郭安平
    2017, 38(11): 2060-2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狗尾草是一种新型的模式植物,符合作为模式植物的所有要求,是C4光合作用的优秀模型,也是研究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很好的模型。在狗尾草高效遗传转化技术的基础上,以适宜转化的狗尾草ME34品系非转基因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根据甘露醇高渗培养基培养法,设计了0、200、300、400、500、600 mmol/L 6个梯度,对狗尾草ME34品系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甘露醇200~300 mmol/L的梯度是鉴定狗尾草ME34品系抗旱性的关键梯度,种子萌发期发芽率、鲜重、根长、芽长等各项生长指标都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各生长指标对甘露醇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鲜重>根长>芽长>发芽率,参数间两两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鲜重对甘露醇的胁迫的反应最敏感和直接,在200 mmol/L梯度下已表现为极显著降低,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根长对甘露醇梯度的反应是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极显著促进生长的梯度(200 mmol/L)适合用作鉴定依据,此外,芽长对甘露醇也敏感,200、300 mmol/L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抑制芽长,根长和芽长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种子发芽率对甘露醇的敏感性稍弱,200 mmol/L条件下发芽率变化不明显,在300 mmol/L条件下才表现为极显著下降,可作为该品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实验为狗尾草作为抗旱模式植物的研究准备了抗旱性评价指标基础,无论是外源抗旱基因在狗尾草内的过表达,还是内源抗旱基因的敲除,都需要这些具体评价指标的支撑。
  • 植物生理生化
    曾巧英 凌秋平 胡 斐 齐永文
    2017, 38(11): 2066-2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镁铝互作对甘蔗根系的影响,以甘蔗品种YT55为材料,通过简单钙溶液培养的方法,分析在不同浓度铝、镁处理下,甘蔗根的相对伸长率、抗氧化酶GPX、SOD和APX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50和100 μmol/L铝处理24 h,根系的伸长受到严重抑制,根的相对伸长率下降,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铝毒对根伸长的抑制减弱;添加2 mmol/L的MgSO4到铝处理液中,3个时间点添加镁处理的根相对伸长率均高于没有添加镁的处理,镁缓解了铝毒对根伸长的抑制。铝胁迫24 h,铝处理的根系GPX、SOD和APX酶活性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48 h表现为下降,72 h略微上升。铝胁迫24 h,镁处理与没有镁的处理相比,在50 μmol/L铝处理下的GPX酶活性,100 μmol/L铝处理下SOD和APX酶活性显著提高。到胁迫48 h,3个酶活性并未出现下降,高于没有添加镁的处理,72 h仍保持较高活性但与添加镁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甘蔗短时间内提高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在镁缓解甘蔗铝毒中起重要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郝朝运 胡丽松 范 睿 谭乐和 伍宝朵 杨建峰
    2017, 38(11): 2071-20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花胡椒(Piper flaviflorum)是胡椒科(Piperaceae)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中南部至西南部,分布范围狭窄、资源量小。为找出生殖环节中的关键因素,对黄花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骨质硬种皮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对水分的吸收速率,但并未影响其最终吸水量,不存在吸涨障碍;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特性,除5 ℃时萌发率为0外,在10~35 ℃温度范围内均有一定的萌发率,随着温度升高萌发时间提前,萌发速率加快,其中25 ℃温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80.00%±7.21%,而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不利于萌发;不同光照条件下种子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利于种子库的建立和适应不稳定生境;种子萌发对湿度的响应较为敏感,最佳萌发土壤含水量为15%,过低和过高均不利于萌发;种子播种在河沙和沙壤土中的萌发率超过75%,而在水稻土中的萌发率最低,为53.33%±5.03%。
  • 植物生理生化
    帅希祥 杜丽清 张 明 涂行浩
    2017, 38(11): 2076-20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冷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澳洲坚果蛋白,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澳洲坚果蛋白制备蛋白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同时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次序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初始pH值>超声功率,其最佳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5.0%、超声功率300 W、酶解初始pH值10.0,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蛋白的水解度为22.90%,其6.0%的酶解液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达92.59%。说明超声辅助酶解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秀春 武亚丹 张春微 王健华 余乃通 刘志昕
    2017, 38(11): 2082-2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木薯褐色条斑病毒(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CBSV)和乌干达木薯褐色条斑病毒(Uganda 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UCBSV)引起的木薯褐色条斑病毒病(CBSD)严重威胁着非洲木薯种植业的发展,且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病毒侵染植物需要借助植物的翻译和复制系统来完成基因组的翻译及自身的复制,其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多种 RNA 病毒侵染植物的必需因子。eIF4E7是木薯编码的eIF4E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构建该靶标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1300-Ca4E7。本生烟瞬时表达系统结合半定量RT-PCR的方法证明,该载体能高效沉默过量表达载体pAI-Ca4E7中的eIF4E7基因在本生烟叶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薯eIF4E7在CBSV及UCBSV侵染中的作用以及利用 RNA技术干扰植物基因的病毒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转霞 余运康 陈裕坤 冯 新 刘炜婳 张梓浩 程春振 林玉玲 赖钟雄
    2017, 38(11): 2089-20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结合RACE法从福州野生蕉试管苗中克隆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基因家族成员的cDNA序列,命名为MuCry1、MuCry2a、MuCry2b、MuPhyB、MuPhyC1。MuCrys和MuPhys的cDNA序列依次为2 330、2 859、2 752、3 272、3 912 bp,编码698、666、669、1 089、1 00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uCrys和MuPhys均属不稳定、亲水蛋白,具跨膜结构域和卷曲螺旋结构,都不具信号肽,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ry1和Cry2聚为两大类,其中MuCry1与小果野蕉、海枣和油棕Cry1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子叶植物大豆Cry1的亲缘关系最远;MuCry2a和MuCry2b与小果野蕉、水稻和小麦Cry2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子叶植物碧桃Cry2的亲缘关系最远;MuPhyB与小果野蕉PhyB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子叶植物毛果杨PhyB的亲缘关系最远;MuPhyC1与小果野蕉和马来兰花蕉PhyC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子叶甜橙PhyC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表明:MuCry的3个成员和MuPhyC1对不同光质响应存在差异,蓝光都可促进MuCry 3个成员 mRNA的转录,红光促进MuPhyC1 mRNA的转录,在黑暗、红光、绿光和黄光下MuCry1的表达受到抑制;黄光和红光对MuCry2a的转录水平影响不明显,而黑暗、暖白光和绿光可抑制MuCry2a的表达水平;MuCry2b的转录水平受蓝光和红光的正调控,而受绿光的负调控;MuPhyC1在红光处理下的表达量最高,蓝光和暖白光下的表达量相近,白光、绿光、黄光和黑暗处理下的表达量差异不大,表明MuPhyC1积极响应红光刺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晓娜 肖厚贞 万三连 张 冬 张 宇
    2017, 38(11): 2100-2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等多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本研究在橡胶树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CYP450基因,编码516个氨基酸,在3~511位氨基酸序列间存在一个P450超级保守结构域,且存在特征性的血红素结合位点保守序列,与蓖麻、胡杨、毛杨果和大豆CYP45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8%、68%和65%。HbCYP450基因在橡胶树的叶片、花和胶乳中均表达,但在树皮中不表达。该基因的表达量受干旱、机械伤害和白粉病的诱导,在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茉莉酸(JA)、乙烯利(ET)、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作用下,HbCYP450基因表达量呈现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规律。说明HbCYP450是植物P450家族成员,其表达量受白粉菌和逆境诱导。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车海彦 曹学仁 刘 勇 罗大全
    2017, 38(11): 2106-2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在海南乐东、昌江、澄迈、海口、文昌、儋州等地采集疑似被病毒病感染的南瓜叶片样品6个,将样品合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上述混合样本的病毒种类进行鉴定,发现样本中含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ra ringspot virus,PRSV)、黄瓜绿斑驳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通过PCR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深度测序结果的准确性。SLCCNV在4个样品中存在,P-CJ分离物的DNA-A和DNA-B组分全长分别为2 735 bp(登录号为MF062251)和2 722 bp(登录号为MF062252)。DNA-A和DNA-B组分均与SLCCNV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89.2%~99.3%和79.1%~98.8%;P-CJ分离物与从中国植物样品中分离到的SLCCNV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CJ是SLCCNV的一个分离物。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志明 李晨曦 陈 磊 江 涛 苏 军 冈义人 帅 鹏
    2017, 38(11): 2112-2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毛竹miRN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关调控机理,利用荧光定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毛竹中可能参与种子萌发调控的miRNA,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并对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萌发的不同阶段的miRNA及其潜在靶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毛竹4个miRNA基因(phe-miRNA156k、phe-miRNA159b、phe-miRNA160a 和phe-miRNA396e)在种子萌发至形成完整胚芽的3个阶段中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关联分析,发现毛竹这4个miRNA潜在靶基因(phe-miRNA156-T1、phe-miRNA156-T2、phe-miRNA159-T1、phe-miRNA160-T1、phe-miRNA396-T1和phe-miRNA396-T2)的表达下调,而这些靶基因可能参与调节毛竹种子萌发、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过程。其中根中高表达的phe-miR396e随着毛竹萌发而上调表达,其靶基因则表达下调,它可能通过抑制其2个生长因子相关蛋白的靶基因来实现对毛竹萌发过程的调控。由此表明,这4个毛竹miRNA在胚芽萌发过程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发展毛竹分子育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洪青梅 胡文斌 李洪立 汪琴琴 何 云 濮文辉 李 琼
    2017, 38(11): 2119-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茎段为材料,开展火龙果外植体选择方式、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不定芽诱导培养等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外植体最好选择无病害健壮的近成熟茎;火龙果外植体最佳处理方式为不去刺座,75%酒精快速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最后无菌水冲洗5~8次;火龙果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为80%。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扈丽丽 王宏洪 陶 冶 林柏荣 卓 侃
    2017, 38(11): 2124-2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材线虫是危害松树的重要病原线虫,在调查松材线虫时经常发现其他种类的伞滑刃线虫,明确中国的伞滑刃线虫种类有助于松材线虫的准确鉴定。2015年在广东省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上分离到的一种伞滑刃线虫属线虫,除体长比东京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okyoensis)短及交合伞形状不同外,其余形态特征和测量值基本与东京伞滑刃线虫一致。此外,rDNA-ITS序列与东京伞滑刃线虫的rDNA-ITS序列一致性高达98.2%,基于rDNA-ITS序列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线虫与东京伞滑刃线虫以100%的置信度聚在一起,且遗传距离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确定该线虫为东京伞滑刃线虫。东京伞滑刃线虫是中国新纪录种,黑松是该线虫的新寄主,同时该线虫也是继原始报道后的再次发现。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肖兰 李秋洁 郑行恺 刘先宝 李博勋 时 涛 黄贵修
    2017, 38(11): 2129-2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构建的橡胶树胶孢炭疽菌RC178(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突变体T-900,与野生菌株相比其菌落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孢子萌发率及附着孢形成率均明显降低。通过对突变菌株T-900 T-DNA侧翼序列克隆、比对和基因预测结果表明外源片段的插入破坏了一个预测基因的功能,该基因和组蛋白H3同源性为99%,暂命名为LV1。通过同源臂克隆构建了该基因敲除载体900-1A-900-1B-pCT74,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树昌 赫荣帆 陆敏泉 黄华平 王娜玉 郭锡杰 耿 涛
    2017, 38(11): 2136-2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广谱性、强致病性的病原真菌,然而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进一步阐释球孢白僵菌尤其是球孢白僵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对生防应用和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检测了家蚕幼虫自然感染球孢白僵菌和注射球孢白僵菌毒素以及家蚕细胞添加毒素后,幼虫存活率、家蚕组织和细胞的总抗氧化活力、SOD和CAT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2龄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期(33~48 h),5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期(48~72 h),5龄幼虫和BmN细胞注射(添加)球孢白僵菌毒素24 h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组织、BmN细胞总抗氧化活力、S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脂肪体、中肠、马氏管组织和BmN细胞中Bmsod和Bmcat基因表达水平在感染后期和添毒后显著下调表达;球孢白僵菌毒素能够诱导家蚕BmN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并最终凋亡崩解;家蚕幼虫添加外源SOD和CAT等抗氧化剂后,能显著提高家蚕的存活时间。以上结果说明,球孢白僵菌侵染家蚕后,可能通过分泌毒素攻击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细胞,下调Bmsod和Bmcat基因的表达,降低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破坏家蚕的氧化还原平衡,损伤组织器官功能并最终导致家蚕死亡;同时破坏家蚕免疫系统,获得免疫逃逸,以利于菌丝生长、繁殖。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中润 于永浩 高 燕 黄伟坚 黄海杰
    2017, 38(11): 2145-2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清越南腰果种植区发生的腰果病虫害种类,对越南巴地-头顿、平福、平顺、林同、同奈、隆安、前江、槟椥等腰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越南腰果种植区的腰果病害10种,害虫46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花枝回枯病,主要害虫有腰果角盲蝽、腰果皱胸天牛和咖啡皱胸天牛。还对越南主要腰果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妙宜 陈志杰 陈宇丰 冯仁军 高祝芬 张锡炎
    2017, 38(11): 2151-2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加生防制剂的有效成分来源,从食物黄豆酱中分离筛选得到4株拮抗细菌,以香蕉枯萎病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抑菌谱,获得1株具有稳定抑制活性的拮抗细菌。通过鉴定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该拮抗菌株Y-4是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测定在不同状态和处理操作下菌株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Y-4对香蕉枯萎病等12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率为53.33%~86.67%。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63.33%,其发酵液也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对粗蛋白进行不同浓度活性测定,在2 000 μg/mL时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抑制效果最佳。乙醇萃取物对峙1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最高达70%。从食物中分离出的菌株Y-4具有稳定的抑菌活性,为香蕉枯萎病生防制剂的研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 倩 符悦冠 李 磊 韩冬银 陈俊谕 牛黎明 张方平
    2017, 38(11): 2160-2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 ℃)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 ℃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 ℃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 ℃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 ℃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 ℃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 ℃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 ℃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 ℃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 ℃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 政 孟倩倩 刘爱勤 桑利伟 孙世伟 苟亚峰 高圣风
    2017, 38(11): 2165-2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雌、雄成虫的触角、前足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角盲蝽触角为线状,共4节,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乳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感器各有2个亚型,刺形感器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中乳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2个亚型,这些感器在雌、雄成虫的前足上均有分布。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 保 毛静春 刘新月 姜东华 罗正刚
    2017, 38(11): 2171-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利用ICP-MS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质谱测定时,采用In、Bi、Ge元素作为校正基体效应与信号漂移的内标元素。依据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并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020、0.050、0.005 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06%、97%~112%、94%~118%和98%~104%;测定不同土壤标准物质,铅、铜、铬、镉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2.5%。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量土壤样品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同时测定。
  • 孙 瑞 吴志祥 陈帮乾 兰国玉 祁栋灵
    2017, 38(11): 2176-2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均匀分布在海南岛的7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59~2013年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 a滑动趋势、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空间插值(IDW)等方法,对海南岛大雨和暴雨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大雨和暴雨不是海南岛的主要降水形式,但大雨和暴雨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合计超过65%。(2)海南岛平均大雨和暴雨日数在中部山区多、西部沿海少;大雨强度各地差异小,暴雨强度则于西部沿海最强。(3)过去55 a,大雨强度波动减弱趋势微弱,暴雨强度增强趋势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自21世纪以来增多趋势明显。大雨强度、暴雨日数和强度分别在1984年、2004年和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和强度的变化周期分别集中在12 a和21 a左右;暴雨日数和强度的变化周期均集中在7、14、21 a左右。(4)大雨日数呈增多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部和南部,大雨强度于中部山区以北区域呈减弱趋势;暴雨日数增多趋势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海南岛西北部和南部,而暴雨强度在东北部和南部增强趋势最明显。
  • 汪全伟 周海慧 曾莉娟 高锦合
    2017, 38(11): 2183-2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近年来《热带作物学报》办刊情况,以2012~2016年《热带作物学报》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对载文、作者群、论文合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a间《热带作物学报》共载文2 024篇,基金论文比例高,第一作者共1 979人,论文合著率高;发文量大的地域主要是热带地区,机构大多为科研单位和高校,作者大多为在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说明该刊作者群学术水平较高,论文质量较佳。本文根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该刊真正实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宗旨,及早进入SCI收录期刊奠定基础。
  • 综述
  • 综述
    赖瑞联 陈 瑾 冯 新 林丽霞 钟春水 韦晓霞 陈义挺 吴如健
    2017, 38(11): 2188-2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橄榄是热带亚热带特色名贵果树,其果实富含多种营养和功效成分,而寒害和冻害是橄榄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橄榄种质资源,深入开展资源收集评价、遗传特性分析和抗寒性研究是橄榄物种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评价、遗传多样性及抗寒性等方面研究概况,并对橄榄未来资源评价和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橄榄生产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 综述
    谭燕华 谢 翔 夏启玉 张丽丽 霍姗姗 张家明 郭安平
    2017, 38(11): 2195-2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种子含有丰富的磷,但大部分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难以被猪和禽类等单胃动物利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中国唯一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含有高浓度的植酸酶,能够提高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商业化种植前景。转基因作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转植酸酶基因和目标蛋白的检测、食用安全性评价、环境安全评价及非预期影响的研究,并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应用及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