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冬 李辉亮 杨子平 彭世清
    2015, 36(3): 441-4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橡胶树中获得一个新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命名为HbFPS2。序列分析显示,HbFPS2基因组序列长4 171 bp,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cDNA全长1 288 bp,包含1 029 bp的开放阅读框、105 bp的5′-UTR和154 bp的3′-UTR,编码34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9.6 ku,等电点为5.27。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HbFPS2具有FPS家族保守的5个结构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bFPS2和HbFPS1亲缘关系最近,与大戟科的蓖麻、大戟、麻风树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聚为一个亚类。定量PCR结果表明,HbFPS2在橡胶树根、树皮、叶、花和胶乳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和胶乳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均能提高HbFPS2基因的表达量,处理9 h时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6倍和8倍。结果为分析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斌 朱晋恒 龙翔宇 秦云霞 唐朝荣
    2015, 36(3): 448-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到一个叶绿体型FBPase基因,命名为HbcpFBPase。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512 bp,包含1 2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0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43.88 ku,理论等电点为6.64。多重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为叶绿体型果糖-1,6-二磷酸酶。TargetP软件预测HbcpFBPase在叶绿体中的概率是0.96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cpFBPase基因在雌花中表达量最高,雄花及种子次之;此外,机械伤害和割胶以及多种植物激素如乙烯利ET及植物生长素2,4-D可使HbcpFBPase基因下调表达。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橡胶树光合作用碳固定、以及深入研究光合作用与胶乳合成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春柳 赖钟雄
    2015, 36(3): 456-4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中的糖基转移酶类能识别不同类型受体,最终生成多糖、复合糖、糖苷化合物等次生代谢产物。为了解其表达及调控机理,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法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原球茎中克隆了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DoGAUT1和DoPGSIP6,分别为2 518、2 010 bp,分别编码了705、54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它们同属于糖基转移酶家族8中GT-A类的糖基转移酶,DoGAUT1和DoPGSIP6基因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二穗短柄草,大豆进化关系最近。DoGAUT1为亲水性跨膜蛋白,不含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高尔基体。DoPGSIP6为疏水性跨膜蛋白,含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质膜。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DoGAUT1在一定昼夜温差范围内,可响应温度调控,表现出上升趋势,而DoPGSIP6在昼夜温差为15 ℃时影响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芹 谢大森 江彪 何晓明 罗少波 李明珠
    2015, 36(3): 466-4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LINE逆转座子逆转录酶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黑皮冬瓜“B98K”基因组DNA,获得580 bp左右目的条带。将PCR产物回收、克隆并测序,获得23条逆转酶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长度变异、碱基变化、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序列长度在557~593 bp区间变异,同源比对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39.0%~99.3%,存在高度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缺失突变、移码突变与终止密码子突变,核苷酸序列聚类分析分为4个家族,家族1与家族2分别包含15和5个成员,占总序列数的65.22%和21.74%。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第12位氨基酸残基处存在一保守的苯丙氨酸(Phe),多处位置存在半保守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20.0%~99.5%之间;其中8条序列可能具有转录活性,8条与15条序列分别发生移码与终止密码子突变。与已知物种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冬瓜LINE逆转座子RT序列较保守,且与拟南芥、李、油菜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分子标记研究冬瓜种质遗传变异及基因组进化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盖江涛 陈振玺 王鹏
    2015, 36(3): 474-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是植物次生代谢尤其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学意义;其催化产物是辣椒素等植物天然产物的前体。采用BLASTP方法,依托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本氏烟草、辣椒等4种茄科植物及杨树、拟南芥的PAL基因家族成员共27条序列,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理化性质分析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茄科植物烟草、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的亲缘关系较近,拟南芥、杨树与茄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酸性蛋白质占96.3%,所有蛋白均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有明显跨膜现象、无信号肽;所有PAL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活性位点的蛋白占96.3%。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PAL代谢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冯冬林 许端详 高山
    2015, 36(3): 480-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并筛选苦瓜成熟果实cDNA文库,分离获得2个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cRABD2c和McAGD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cAGD8长度为1 695 bp,含有1个1 20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03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Arf GAP结构域,与黄瓜CsAGD8-like具有90%的同源性,同甜瓜CmAGD8具有89%的同源性。McRABD2c长度为1 166 bp,含有1个609 bp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202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Rab家族保守的RabSF(RabSF1-RabSF4)模体及特有的RabF模体(RabF1-RabF5);5个G结构域和2个构象变构域(SwitchⅠ、SwitchⅡ)及C末端的CCX序列,同CsRABD2C-like同源性高达99%。氨基酸同源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cRABD2属于小G蛋白,而McAGD8属于Arf小G蛋白下游的效应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陶燕蓝 蓝增全 吴田
    2015, 36(3): 487-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0个葡萄柚品种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葡萄柚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1.0 mg/L 2,4-D+6%蔗糖培养基上,8个葡萄柚品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星路比”品种诱导率最高为46.67%,将诱导的愈伤组织转移至相同培养基中可继代增殖;“帕利斯”、“星路比”、“泰国种”3个品种的叶愈伤组织接种于MS+3.0 mg/L 6-BA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丛生芽,这些丛生芽在MS+0.2 mg/L 6-BA培养基上平均可增殖4~6个芽;丛生芽在1/2 MS+1.0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不定根。炼苗后,田间移栽成活率为78.18%。为后续葡萄柚良种选育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贺梁琼 熊发前 高忠奎 蒋菁 韩柱强 李忠 唐秀梅 黄志鹏 唐荣华 钟瑞春
    2015, 36(3): 493-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体进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遗传变化规律,以花生区组栽野种间杂种F1、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植株叶片中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病抗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杂种F1代各项生理指标都高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染色体加倍后的S0~S1代植株叶片中的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F1代,S1~S3代各项生理指标伴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母本栽培种,说明染色体加倍后的多倍体植株可能具有更强的抗病、抗旱等抗逆和环境适应能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吴清韩 庄东红 朱慧 赵庆芳 杨培奎 马瑞君
    2015, 36(3): 499-5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凤凰单丛茶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ISSR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带98个,多态位点比率(PPB)为81.0%。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90 9~0.967 4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2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划分为7大类,其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且与香味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杜锟 张江勇 林勇明 张广帅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陈灿 范海兰
    2015, 36(3): 504-5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硫、氮复合沉降之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对17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除上、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外(p>0.05),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的土壤分层(p<0.05)。利用土壤分层中差异显著的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分析、建模,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仅对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沉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仅对硫沉降和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且脲酶活性在硫、氮沉降下降低,以氮沉降抑制作用最强;蔗糖酶对硫、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响应显著,表现出硫、氮沉降抑制蔗糖酶活性的特征。研究表明,1 a硫、氮沉降抑制邓恩桉人工幼龄林红壤表层(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引起土壤肥力降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碧玉 常强 许传俊
    2015, 36(3): 510-5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花蕙兰与墨兰的杂交品种‘韩国小姐’为母本,墨兰品种‘企剑黑墨’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其杂交坐果、落果情况及种子的无菌播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0~112 d落果较为严重,150 d时坐果率为62.1%。果荚采收时期及培养基对种子的无菌萌发影响显著,种子在授粉后194 d采收,且于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时萌发最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霆 岑华飞 黄玉新 张荣华 刘昔辉 贤武 雷敬超 周珊 张革民
    2015, 36(3): 516-5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4个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配成正反交组合,在对杂种后代进行SSR-PCR真伪鉴别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后代的不同性状进行t检验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这7对正反交组合后代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均差异不显著,仅有一对父母本细胞质源相同的正反交组合后代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当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低,为18.8%和18.9%;当以细胞质源为Badila的崖城58-47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高,为28.8%和28.4%。以细胞质源为Black Cheribon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其后代真杂种率在91.7%~98.8%之间,而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和Kaludia Boothan作母本时,得到真杂种率低于70%的后代群体。说明虽然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同细胞质源仍在花粉育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与甘蔗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的相关性,为甘蔗育种利用优异细胞质源以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发掘甘蔗优异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日秋 洪建基 姚运法 蔡建兴 陈国平
    2015, 36(3): 523-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0份黄秋葵资源进行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指标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可将资源分为2个形态类型;②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变异分析表明,果数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高达61.32%,营养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分枝数>叶片宽度>叶柄长>叶片长度,生殖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果数>果长>单果重;③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蒴果产量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分枝数较多、叶柄长的资源;④生态适应性评价表明,供试材料均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其中平均单株蒴果产量以FJQK-24和FJQK-7较高,分别为1 387.2和1 113.0 g,达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FJQK-29资源果数最多,且在闽南地区可宿根生长,是选育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仕军 刘朝东 冯锦乾 李惠珠 郭涛
    2015, 36(3): 530-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籼稻紫叶材料hrd1来源于特籼占13与02428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考察表明,籼稻紫叶种质hrd1紫色性状表现稳定、叶绿素含量正常,其株高较矮、分蘖中强、柱头双外露率极高,农艺性状较优良。以hrd1为母本与11个水稻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对杂种F1及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rd1与11个品种杂交F1在主要农艺、经济性状上都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单株穗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该种质在标记性状转育和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一定价值。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魏艳 黄洁 许瑞丽 安飞飞
    2015, 36(3): 536-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木薯块根的利用价值,选取3个木薯品系,分别测定木薯肉、木薯皮中7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木薯肉鲜样干物质含量为31.5%~42.1%,木薯肉干样粗淀粉含量为76.4%~87.0%,均极显著高于木薯皮;木薯皮鲜样含0.28~0.63 mg/hg的β-胡萝卜素和11.9~26.1 mg/hg维生素C,木薯皮干样含25.0%~28.2%粗蛋白、10.5%~21.5%可溶性糖、14.0%~19.9%粗纤维,均极显著高于木薯肉;与相关研究比较,木薯肉营养优于或不亚于甘薯和马铃薯,木薯皮营养优于或不亚于米糠和小麦麸皮。此外,木薯肉和木薯皮中均存在高干物质含量、高粗淀粉含量和低粗纤维含量的相互关系。
  • 植物生理生化
    张汉周 张明楷 刘遂飞 邹明宏 曾辉 陆超忠 杨为海
    2015, 36(3): 541-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皮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单宁以及8种矿质元素(P、K、Ca、Mg、Zn、Cu、Fe、Mn)等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皮内含物含量在不同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在15.75%~48.33%之间,变异幅度以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Ca含量最小;除Fe、Cu元素外,其它6种矿质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28份种质分成4个具不同内含物含量特点的类群。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存 尹俊梅 杨光穗 黄素荣 张欢 张志群
    2015, 36(3): 546-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黄花美冠兰[Eulophia flava(Lindley) Hooker f.]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大幅上升的变化趋势,C/N呈先大幅降低后缓慢升高,总核酸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且波动幅度较大。表明假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核酸的代谢与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紧密相关。
  • 植物生理生化
    顾文亮 陈娅萍 王辉 庄辉发 王华 朱自慧 宋应辉
    2015, 36(3): 551-5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草兰果荚发育中存在严重的果荚脱落现象,对香草兰果荚脱落情况及其內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目前生产上果荚脱落率高的问题。设疏果后保留1个、8~10个香草兰果荚以及未疏果共3种处理,从果荚发育至脱落的60 d内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各处理果荚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果荚脱落率与保留果荚数目呈正相关; IAA和ZR的含量在前期较高,ABA的含量在中、后期较高,GA的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高的IAA/ABA 和(IAA+GA+ZR)/ABA比值有利于控制果荚脱落;疏果处理有利于坐果的激素平衡,而保留过多的果荚则不利于形成激素平衡。本研究可为解决生产中的香草兰落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 植物生理生化
    徐雪莹 陈于陇 徐玉娟 吴继军
    2015, 36(3): 557-5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O保鲜袋包装,在8 ℃及25 ℃贮藏温度下,研究西番莲呼吸速率、可溶性固形物、pH值、Vc、失重率、皱缩度、可溶性蛋白、多酚等生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5 ℃贮藏相比,8 ℃贮藏下西番莲呼吸速率、皱缩指数和失重率分别仅为前者的1/10、1/3和1/10,pH值较前者低0.2左右;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溶性性蛋白的含量分别比前者高15.8%、31%和80.5%,多酚含量为前者的2倍左右。因此,低温PO保鲜袋包装能较好地维持贮藏期间西番莲的品质,是一种较好的西番莲保鲜方法。
  • 植物生理生化
    王江英 吴斌 刘伟鑫 范正琪 李纪元
    2015, 36(3): 563-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6~9月,华东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干旱给园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田间旱害调查及相关生理指标测定,采用叶片耐旱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的24个种进行了耐旱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种连蕊茶的耐旱潜力可分为强、较强、中等及弱4类,其中第一类耐旱潜力强,包括小卵叶连蕊茶、七瓣连蕊茶、长尖连蕊茶、贵州连蕊茶、大萼连蕊茶;第二类耐旱潜力较强,包括细萼连蕊茶、微花连蕊茶、黄杨叶连蕊茶、尖连蕊茶、岳麓连蕊茶、小长尾连蕊茶、钟萼连蕊茶、蒙自连蕊茶、川鄂连蕊茶、长管连蕊茶、大花尖连蕊茶;第三类耐旱潜力中等,包括荔波连蕊茶、披针萼连蕊茶、细叶连蕊茶、肖长尖连蕊茶、柃叶连蕊茶、细尖连蕊茶;第四类为耐旱潜力弱,包括毛花连蕊茶、川滇连蕊茶。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唐良德 付步礼 邱海燕 韩云 李鹏 刘奎
    2015, 36(3): 570-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除杀虫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豆大蓟马各虫态的毒力较低外,其他药剂均对豆大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若虫的毒力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成虫,且对成虫的毒力又以对雄成虫的毒力大于雌成虫。综合来看,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噻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啉等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较大,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晓妹 张贺 张欣 谢艺贤 韦运谢 曹申文 蒲金基
    2015, 36(3): 575-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影响橡胶树产胶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开展该病原菌在活体叶片中的病理学研究,本实验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表达盒插入了多主棒孢菌经定点突变后的ITS序列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ITGH,并经PEG介导转化了原生质体,获得了GFP标记的多主棒孢菌转化子,所获得的转化子经过连续7次转接培养后仍能在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芽管和菌丝中稳定地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其生长特性和致病性与野生菌株无明显差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牛晓庆 余凤玉 朱辉 唐庆华 宋薇薇 覃伟权
    2015, 36(3): 581-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10月,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椰子苗圃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显微观察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稍弯曲,浅褐色,纺锤状或梭状,具有5~9个假隔膜、分生孢子梗多单生,直立或稍弯曲,表明其为平脐蠕孢属(Bipolari. sp)。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和4株狗尾草平脐蠕孢的序列同源性(HE792936.1,JX462256,GUO73108.1,FJ606786.1)的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菌丝生长和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是25 ℃和30 ℃;最适pH值为4~11;玉米粉培养基(CAM)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甘油不适合菌丝生长;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磷酸氢二铵;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是56 ℃,15 mi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谭珂 李曼娟 陈鑫 葛文龙 但建国
    2015, 36(3): 587-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叶盘法对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选择性进行研究。二元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虫产卵时对豇豆嫩叶正面和反面的选择性没有差异,但喜欢在菜豆和花生嫩叶的正面产卵。以豇豆嫩叶反面、菜豆嫩叶正面和花生嫩叶正面供普通大蓟马产卵时,产卵选择性顺序为豇豆>菜豆=花生,近85%的卵产在豇豆嫩叶上。寄主植物叶表茸毛密度对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宋记明 陈青 卢芙萍 段春芳 张林辉 李月仙 刘倩 沈绍斌 周迎春 刘光华
    2015, 36(3): 591-5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控制木薯园蛴螬的危害,筛选其药剂防治技术。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云南木薯园蛴螬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当地木薯的主要地下害虫种类为痣鳞鳃金龟。选取3种药剂不同配比及浓度,采用土壤药剂处理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效,显著降低了植株死亡率、虫薯率和虫害率,增产幅度较大,可作为木薯蛴螬药剂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松林 黄冬芬 郇恒福 刘国道 白昌军
    2015, 36(3): 597-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模拟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铝、镉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和镉对土壤生化过程有不同的效应。铝浓度≤100 mg/kg和≤50 mg/kg分别对细菌和放线菌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土壤真菌数量随土壤铝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镉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比铝小。镉对细菌生长影响波动幅度大,镉浓度在5~100 mg/kg时,对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抑制放线菌的生长。铝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效果随铝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不同镉处理浓度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较铝的作用小。铝镉复合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表现出协同效应,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表现出拮抗效应。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彦军 徐飞 谭乐和 张翠玲 谷风林
    2015, 36(3): 603-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糯米香是原产自云南的稀有的爵床科草本植物,因其散发出印度香米和班兰叶的香味而闻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调查海南产糯米香叶的挥发性成分,通过优化HS-SPME进样条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1 g糯米香叶干粉,NaCl添加量为2 g,萃取头为DVB/CAR/PDMS,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70 ℃,萃取时间为30 min。从糯米香叶中分离出7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丙酰基-3,4,5,6-四氢吡啶和2-丙酰基-1,4,5,6-四氢吡啶是糯米香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3.89%和37.06%;其次为哌啶-2-甲酸乙酯(5.88%)、2-乙酰基-3,4,5,6-四氢吡啶(5.27%)和丙酰基吡啶(1.73%);微量成分为1-烯基-3-庚酮、3-辛酮、3-辛醇、乙酰基吡啶和2-乙酰基哌啶。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辉 吴巧梅 林福兴 林毅雄 林河通
    2015, 36(3): 611-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糖液浓度(40%~60%)、渗透脱水温度(30 ℃~60 ℃)和浸渍时间(2~8 h)为因素,以失水率(WL)和固形物增加率(SG)为响应变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番木瓜的渗透脱水条件。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试验,以失水率最大和固形物增加率最小为指标对渗透脱水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番木瓜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液浓度60%、温度52.95 ℃、浸渍时间7.33 h。
  • 生态学
  • 生态学
    蔡锰柯 刘圣恩 林开敏 赵长存 郑文辉 何宗明 郭玉硕
    2015, 36(3): 617-6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 生态学
    周亚东
    2015, 36(3): 623-6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岛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8个方面14个指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海南岛8项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2 528.29亿元/年,功能价值贡献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47.52%)>净化环境(12.35%)>固碳释氧(11.68%)>生物多样性保护(10.31%)>固土保肥(6.65%)>森林防护(6.16%)>森林游憩(4.42%)>积累营养物质(0.91%),根据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析,原始林(28.34%)>次生林(26.96%)>橡胶林(24.42%)>用材林(14.02%)>防护林(3.24%)>经济林(2.29%)>灌木林(0.43%)>红树林(0.29%)。
  • 综述
  • 综述
    罗昌国 袁启凤 裴晓红 吴亚维 郑伟 章镇
    2015, 36(3): 629-6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RKY基因家族编码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根据WRKY的保守结构域和进化关系可分为GroupⅠ、Ⅱ和 Ⅲ,其中GroupⅡ进一步分为Ⅱa、Ⅱb、Ⅱc、Ⅱd、Ⅱe。Group IIa基因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基因功能多样,关系复杂。对GroupⅡa基因的结构和在植物抗病性与环境胁迫中的作用,以及主要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GroupⅡa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