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维国 张晓飞 黄肖 高新生 武耀庭
    2014, 35(10): 1879-18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2003~2005年连续采用优选的3份1981’IRRDB野生种质XJA05583、XJA05664和XJA05164作为父本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于2006年进行橡胶树有性系比试验。2010年对参试3个组合的287个子代进行茎围增粗、试割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子代年平均茎围增粗均较快,其中2个杂交组合子代与对照RRIM600有极显著性差异;试割干胶产量总体表现较差,其中组合热研88-13×XJA05664和热研88-13×XJA05583分别有18株和2株高于对照平均,分别占各自组合的15.65%和1.66%,最终从参试材料中初选12株优良个体进入下一阶段试验。野生种质的速生性状能够较好地遗传给后代,且存在培育高产子代的潜力,其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唐绪飞 钏秀娟 刘秦 罗丽娟 李开绵
    2014, 35(10): 1884-18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 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世松 王呈丹 黄素荣 张志群 黄少华 杨光穗
    2014, 35(10): 1890-18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红掌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对收集的32个红掌品种的形态学性状如株高、花色、叶色等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形态学标记,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这32个红掌品种可划分为5大类,其中包括4个较小的类群和1个较大的类群。本研究鉴定的一些形态学标记对于红掌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苗苗 严琳琳 张瑜 廖丽 白昌军 王志勇
    2014, 35(10): 1897-19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7份山蚂蝗材料的植物学特征、外部性状的变异及其规律进行观测统计及聚类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山蚂蝗的植物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为85%(叶柄长)~9%(叶色),平均为45%;(2)山蚂蝗植物学各性状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片类型、叶尖、花冠颜色、茎的生长习性、旗瓣大小、荚果长、荚果宽、单荚粒数之间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长与叶宽正相关系数最大(0.892);叶片类型与叶长、叶宽、花序轴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462、-0.485。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8.0处,可将37份供试山蚂蝗材料划分为6类,其中度尼山蚂蝗CIAT46562和灰色山蚂蝗CPI46561单独聚为一类,为直立或斜升、羽状三出复叶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廖丽 张静 吴东德 张欣怡 王晓丽 白昌军 王志勇
    2014, 35(10): 1905-19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叶片枯黄率、叶片颜色、坪用质量为评价指标,在245 mmol/L NaCl胁迫下,利用水培法对64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64%(相对地上部干重)~43.40%(相对坪用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参数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2。利用5个指标对64份品系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0处,分为敏盐型、中间型、耐盐型三大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春雪 纪中华 李纪潮 潘志贤 岳学文 闫帮国 易克贤
    2014, 35(10): 1912-1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引种的3个剑麻(Agave sisalana)品种“H.11648、广西76416、肯尼亚K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干旱胁迫组与正常浇水组,研究连续进行了4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对比研究了剑麻不同品种间的抗旱能力差异与干旱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则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尤其是在干旱胁迫的第一个月中,变化程度更明显。隶属函数比较表明,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比较为:广西76416>肯尼亚K2>H.11648。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谌振 杨光穗 王存 张玄兵 尹俊梅
    2014, 35(10): 1920-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切花品种‘热情’和盆花品种‘大哥大’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及浓度对红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倍浓度的配方Q可较全面地提高2个品种红掌的叶面积、株高、花葶长度、佛焰苞面积,使佛焰苞颜色鲜红,显著提升可溶性糖含量;1.3倍浓度的配方Q对佛焰苞观赏品质有显著改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处理。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许娇艳 索龙 孟磊
    2014, 35(10): 1925-19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海南地区番木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海南儋州地区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番木瓜的产量,不同氮磷钾的施肥组合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变化在25.30%~69.08%之间。其中氮的增产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结合氮、磷、钾各水平的增产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认为N 340 g/株、P2O5 470 g/株和K2O 340 g/株为番木瓜高产的推荐配方。番木瓜不同品质指标对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的响应不同。施肥显著增加单果重,增幅在5.92%~23.64%之间。钾对单果重的贡献优于磷,氮最差。尽管施肥没有造成番木瓜大多品质指标上的显著差异,但从各品质指标与各元素水平之间的变化趋势关系上给出施肥建议是,番木瓜要维持较高品质,必须慎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结合经济效益和环保因素,从理论上N 210 g/株、P2O5 210 g/株和K2O 340 g/株为番木瓜优质的推荐配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娟 李松刚 魏志远 王登峰 陈志科 漆智平
    2014, 35(10): 1932-19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的营养诊断时间及荔枝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最适范围,以海南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妃子笑荔枝种植园为试验地,对海南中西部地区妃子笑荔枝叶片9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标准值法对妃子笑荔枝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叶片元素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差别较大,初步确定盛花期为海南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妃子笑叶片盛花期适宜的元素含量范围为N 16.0~19.0 g/kg、P  0.9~1.2 g/kg、K 7.0~10.0 g/kg、Ca 5.0~11.0 g/kg、Mg 1.5~3.0 g/kg、Fe 60.0~140.0 mg/kg、Cu 4.0~9.00 mg/kg、Zn 15.0~64.00 mg/kg、B 3.00~18.00 mg/kg;各元素含量适宜比例为N ∶ P ∶ K ∶ Ca ∶ Mg=1.00 ∶ 0.06 ∶ 0.51 ∶ 0.46 ∶ 0.13;Fe ∶ Cu ∶ Zn ∶ B=1.00 ∶ 0.07 ∶ 0.40 ∶ 0.11。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方开星 陈新 王海燕 王淑娟 马平安 王文泉
    2014, 35(10): 1937-19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拟南芥6个蔗糖合酶基因序列搜索木薯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6个木薯蔗糖合酶基因亚型。 将6个木薯蔗糖合酶基因亚型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其它物种蔗糖合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进化树,将木薯蔗糖合酶基因可分为三类,分别为 SuSy1/SuSy4,SuSy2/SuSy3和SuSy5/SuSy6。以木薯KU50的功能叶和5个不同时期块根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对蔗糖合酶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确定了SuSy1和SuSy4高表达的亚型,克隆并获得了SuSy1和SuSy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2条序列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并且有相同的功能结构域。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树昌 言普 沈文涛 周鹏
    2014, 35(10): 1944-19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AMBIA3300载体为背景,构建PRSV CP-VPg嵌合型植物表达干扰载体pCambia-hpRNA-CV,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PRSV CP-VPg嵌合型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番木瓜,并将获得的转化番木瓜种子依次进行除草剂(PPT)筛选、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转基因番木瓜植株5株,且RT-PCR实验证明了目标片段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表达。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对转基因番木瓜株系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番木瓜植株对PRSV病毒表现出抗病特性,说明hpRNA-CV成功的干扰了病毒基因的复制。该研究结果为番木瓜抗PRSV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曹天骏 戴好富 李辉亮 郭冬 梅文莉 彭世清
    2014, 35(10): 1950-19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白木香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sCHS1)ATG上游1 082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序列中AT含量高达69.03%,符合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序列特征。通过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可知,该序列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65 bp处,并且其上游-25~30 bp区域存在TATA-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核心元件,同时含有一些顺式作用元件如赤霉素应答元件GARE-motif、茉莉酸甲酯应答元件CGTCA-motif、水杨酸应答元件TCA-element等激素调控元件,光应答元件BoxⅠ、G-Box、ACE,厌氧诱导元件ARE等。通过构建pC-1 082proAsCHS1植物表达载体,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载体转化到烟草叶片中。蛋白定量结果表明,该序列可以驱动GUS的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脱落酸显著增强该启动子的活性,乙烯则显著抑制该启动子的活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徐双 曾炳山 范春节
    2014, 35(10): 1957-1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G5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技术从中克隆得到了1个巨桉WOX家族基因成员的CDS序列,命名为EgrWOX5(GenBank登录号为KF964019)。该基因全长为543 bp,编码181个氨基酸,具有WOX基因家族最保守的特征结构域-Homeobox domain(HD)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草本植物的拟南芥AtWOX5基因和木本植物杨树PtrWOX5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EgrWOX5基因特异性地在巨桉EG5的根组织中表达。这些结果间接或直接地说明EgrWOX5在巨桉根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还利用Gateway技术成功构建了EgrWOX5基因的超表达载体,为后续基因功能的进一步鉴定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鹤鸣 牛晓磊 臧剑 高志亮 肖晓蓉 林道哲 陈银华
    2014, 35(10): 1963-19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抗氧化系统在植物抵御盐胁迫中的作用,采用RT-PCR的方法分离角果木抗氧化酶相关基因Mn-SOD,采用酶切连接法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YES2/MnSOD,获得含有重组质粒的酵母菌INVScⅠ(pYES2/MnSOD)能有效表达MnSOD特异蛋白带。高浓度盐胁迫筛选结果表明,Mn-SOD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能明显提高酵母菌INVSCⅠ的耐盐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枭 任振新 林冬波 先志强 李正国
    2014, 35(10): 1969-19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SlARF2基因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SlARF2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SlARF2基因在番茄花芽中表达量最高,在幼果中次之,说明SlARF2基因可能在番茄花果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lARF2的功能,构建SlARF2基因超表达、抑制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成功获得了相应转基因植株。通过与野生型番茄植株花、果不同时期的表型进行比对分析,发现SlARF2基因的超表达对花的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结实率、降低果实大小和重量。说明SlARF2基因参与调控番茄花、果发育过程。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榕燕 赖钟雄
    2014, 35(10): 1975-19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甲羟戊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信息是确定该基因与倍半萜类石斛碱含量相关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克隆得到霍山石斛HMG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F011508。HMGR基因全长2 240 bp,包含144 bp的5′-UTR,407 bp的3′-UTR(含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689 bp,共编码56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能是定位于细胞质的一种疏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不含卷曲螺旋结构,具有14个功能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黄姜HMGR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聚为同一类,主要负责催化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辅酶A和甲羟戊酸的生成。qPCR结果显示:霍山石斛HMGR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而根中的表达量最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匡华琴 刘生财 陈裕坤 赖钟雄
    2014, 35(10): 1984-19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USCHEL(WUS)基因是植物干细胞的标志基因。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从马银花愈伤组织中克隆得到RoWUS cDNA全长序列,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登录号分别为KF365488、KF861578。马银花RoWUS cDNA全长1 123 bp,编码302个氨基酸;DNA序列2 001 bp,包含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启动子序列3 12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oWUS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具有跨膜结构,包含homeodomain功能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RoWUS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与葡萄、大豆和苜蓿的亲缘关系最近。对RoWUS的启动子进行分析表明,该启动子除了含有丰富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元件以外,还含有多个光响应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和其他功能元件。qPCR结果表明:RoWUS基因在马银花愈伤组织不同生长时期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5个继代周期时表达量最高。外源赤霉素和脱落酸浓度为15 mg/L时表达量最高,说明RoWUS基因在该浓度时对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响应最强。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张晗 安锋 袁坤 陈秋波 王真辉
    2014, 35(10): 1992-1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铝水平胁迫(0 、50、100、200、400 mmol/L)对橡胶树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铝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均使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变化。在200 mmol/L和400 mmol/L铝水平下橡胶苗叶片POD活性和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至胁迫前甚至为0;MDA含量则大量增加,而且越来越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铝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介于60%~100%之间,超过细胞质膜死亡的阈值;橡胶苗地下部铝含量分别约为地上部铝含量的3倍、2倍、1.3倍。不同铝水平胁迫处理中,随着铝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对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越大。其中在200 mmol/L铝水平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大于50%,达到叶片细胞膜透性阈值,MDA则大量增加,SOD和 POD急速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含量极少。因而认为橡胶树幼苗的最高铝耐受浓度为200 mmol/L,地下部铝含量的耐受量为6.2 mg/g,地上部的耐受量为2.9 mg/g。
  • 植物生理生化
    吴锦程 吴毕莎 陈冬倩 林松泉 吴丽娟 冯风桃 蔡梦华 林香
    2014, 35(10): 1997-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果型和品质差异较大的黄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解放钟’和白肉枇杷‘白梨’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与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 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rbitol oxidase, SOX)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山梨醇代谢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且‘白梨’枇杷果实中山梨醇含量高于‘解放钟’。在花后35~80 d,2个枇杷品种幼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低且相对稳定,而花后95~140 d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渐上升,并在花后125~140 d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而达到峰值;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花后125~140 d的果实成熟期,‘白梨’果实中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解放钟’(p<0.05)。果实发育过程中SDH和SOX的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说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SDH和山SOX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果实山梨醇含量与SDH和SOX的活性在果实膨大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黄肉枇杷与白肉枇杷品质差异的关键。
  • 植物生理生化
    卜智斌 徐玉娟 唐道邦 吴继军 陈丽婷
    2014, 35(10): 2002-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果干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龙眼果干粗蛋白,并测定其等电点,研究不同等电点龙眼蛋白的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配制人工胃液以模拟不同等电点龙眼蛋白的体内消化情况,测定等电点粗蛋白及其模拟体内消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龙眼蛋白提取过程中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 h,其等电点为pH3.0、pH3.5、pH4.0、pH4.5、pH5.0,其中pI3.0、pI4.0、pI5.0组份蛋白含量分别占果肉总蛋白的12.69%、21.68%、17.12%, 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同等电点组份蛋白及其消化液总抗氧化能力有所不同,pI5.0粗蛋白的总抗氧化能力为276.33 U/mg Protein,
  • 植物生理生化
    左雪冬 胡玉林 邓峰
    2014, 35(10): 2008-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毛叶枣品种‘蜜丝枣’为试材,分析无色透明薄膜袋、白色无纺布袋、白色单层纸袋、外黄内黑双层纸袋4种果袋对‘蜜丝枣’果实品质及抗氧化酶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能明显改善‘蜜丝枣’果实的外观色泽,提高果实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套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蜜丝枣’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了果实风味。套袋后,在4种果袋中,只有无色透明薄膜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比对照提高22.1%),而套其他3种果袋却会不同程度抑制果实生长,导致单果重不同程度下降;套无色透明薄膜袋对果实的内在品质影响程度最小,仅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而对可溶性总糖无显著影响,对维生素C含量略有提高。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的影响,推荐‘蜜丝枣’果实套袋材料为无色透明薄膜袋。
  • 植物生理生化
    洪森荣 尹明华 林国卫 王艾平 易雪梅 叶志康 黄丽 余琪 肖淮宾
    2014, 35(10): 2013-2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其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NaCl(如1、2.5 g/L)有助于试管苗的生长发育,试管苗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但对根冠比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NaCl(如5、10、15 g/L)则抑制了试管苗的生长发育,试管苗鲜重、干重和根冠比明显下降。(2)低浓度的NaCl(如1、2.5 g/L)有利于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高浓度的NaCl(如5、10、15 g/L)则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OD和POD活性。(3)任何浓度的NaCl胁迫均会导致红芽芋叶片Na+含量和根系K+含量的增加,且叶片和根系的Na+/K+也随NaCl浓度增加而升高。(4)任何浓度的NaCl胁迫均会造成红芽芋试管苗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低浓度的NaCl胁迫不会造成红芽芋试管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但高浓度的NaCl胁迫会造成红芽芋试管苗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加。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MDA含量和质膜透性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盐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多少可反映红芽芋试管苗的伤害程度。
  • 植物生理生化
    倪建中 王伟 郁书君 代色平
    2014, 35(10): 2020-2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室条件下,以一年生木棉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对木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木棉幼苗对干旱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降低,其体内与抗性密切相关的防御酶活性也随着干旱时间延长发生明显的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总生物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则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 生态学
  • 生态学
    寸德志 朱国鹏 宋希强 钟云芳
    2014, 35(10): 2025-2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海南昌江和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访谈,结合文献与标本鉴定,归纳整理了黎药中兰科植物的种类、用法、用途和药用部位,同时采用评分排序法定量地评估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海南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种类最多者为石斛属,多达7种,其余的每个属有1~3种;专性附生型的兰科植物种类最多(20种),其次是兼性附生型和地生型(各8种)。在黎药中主要利用兰科植物假鳞茎、全草、根部,使用方法主要是用水煎服,占84.6%;其次是用于外敷,占33.3%。21种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评分值,是黎族常用的种类,具有疗效好、记录较完整的特点。其中,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石斛(Dendrobium nobile)、半柱毛兰(Eria corneri)、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流苏金石斛(Flickingeria fimbriata)评分值较高,建议优先开发应用。
  • 生态学
    邱燕连 王清隆 王祝年 王建荣 晏小霞
    2014, 35(10): 2030-20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工作中,采用实地调查和样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琼海市药用植物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琼海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药用维管植物共计151科536属826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2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35科518属800种。其中以含1~5种药用植物的科占较大比例,达到76.16%;属以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区系分析表明,琼海市野生植物的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本区植被人为干扰较大,特有种及珍稀濒危植物比例较低,应加强保护力度。
  • 生态学
    戴小红 孙伟生 贺军军 罗萍
    2014, 35(10): 2036-20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产野牡丹属6种16个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其表型变异、种间亲缘关系等进行探讨,以揭示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并为其提供分类依据。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与种内居群间在数量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77%~34.50%,其中花序花朵数、小苞片宽、叶柄长、花梗长的变异较大,果径、花径、花萼长、花瓣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较小;质量性状的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种间,种内居群间在叶柄颜色、花色上存在差异。表型聚类结果显示当平均距离为34时,16个居群可分为3类,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野牡丹为1类,毛菍、地菍各为1类,同种下各居群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花部形态变异是野牡丹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基出脉、花梗长、茎被毛的变异对其表型分化的作用较小,在进行表型分类时可避免次要性状的干扰。
  • 生态学
    陈小花 余雪标 薛杨 王小燕 崔喜博 丁熙
    2014, 35(10): 2043-20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椰子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及土壤活性有机碳性状(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3种林型凋落物层现存量及总碳储量分别为:椰子林4.53、1.51 t/hm2;次生林1.76、0.65 t/hm2;人促更新次生林1.53、0.60 t/hm2;均为分解层(包括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未分解层。1 m深土层深度内,3种林型土壤SOC、EOC及LFOC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各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EOC及LFOC相互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土壤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组分比例及变化规律相似,但土壤各组分含量大小各异,从土层分布情况来看,林下凋落物质量和人为因素是碳储量关键影响因子。
  • 生态学
    燕跃奎 郭澎涛 罗微
    2014, 35(10): 2050-20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民营胶园土壤肥力差异大,而测土配方施肥在民营橡胶园上应用率却很低。为提高民营橡胶园橡胶树施肥精细化程度,节约资源,本研究以儋州民营胶园为研究对象,针对民营橡胶园广泛种植的RRIM600橡胶树品种,应用ArcGIS软件的地统计与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叶片营养诊断结果以及叶片养分比例,并参考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儋州市适宜种植橡胶的146个行政村制定出32个施肥配方,其N ∶ P2O5 ∶ K2O ∶ MgO在1 ∶ (0.2~0.6)∶ (0.4~0.9)∶ (0.1~0.4)范围内,并就算出相应肥料种类的施肥量,其中每株橡胶树每年施尿素(N≈46%)在0.4~0.7 kg范围内,过磷酸钙(P2O5≈12%)在0.5~1.1 kg范围内,氯化钾(K2O≈60%)在0.15~0.3 kg,硫酸镁(MgO≈16%)在0.1~0.5 kg范围内,总的肥料投入量每株橡胶树每年1.3~2.3 kg。对GIS支持下民营橡胶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进行探索。
  • 生态学
    张京红 张明洁 刘少军 车秀芬
    2014, 35(10): 2059-2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4 a的FY-3晴空遥感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计算海南橡胶林种植区逐旬的NDVI,建立橡胶林不同年份的橡胶周年生长植被指数变化曲线。在植被指数序列的基础上,通过NDVI值的变化值与此时段橡胶NDVI值的变化值的标准方差的比较,建立了海南橡胶气象灾害损失等级标准。实现了FY-3气象卫星数据在海南天然橡胶林遥感长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 生态学
    李小霞 肖仲久 许艾斌 徐刚红
    2014, 35(10): 2066-2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在贵州省苏铁各栽培地发现一种叶枯病害,为明确其致病菌,采集苏铁叶枯病叶片样本数份,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接种后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直接采集到的病害标样症状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传统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与拟茎点霉一致;将待测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与Phomopsis vaccinii(GenBank登陆号为:KC488259,JX846914)的同源性达97%。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株rDNA-ITS序列(GenBan登录号:JN417709)特征,确定苏铁叶枯病病原菌为Phomopsis cycadis.
  • 生态学
    赵芹 谢大森 何晓明 罗少波 李明珠
    2014, 35(10): 2071-20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皮冬瓜“B98K”种质为试材,根据已克隆的植物NBS类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冬瓜基因组DNA,获得对应区段的DNA片段,回收克隆与测序后,得到19条抗病同源序列(命名为DNB1至DNB19)。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发现,这些抗病同源序列长度在249~252 nt之间,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48.4%~98.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23.2%~100.0%,推导氨基酸序列具有P-loop(GGVGKTT)、Kinase-2a(VLDDVW)典型的NBS保守结构域。同源进化分析将其全部归为nonTIR-NBS-LRR 类,与推导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结果一致;该序列与其他作物已克隆抗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24.7%~99.0%之间。该组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KF776401~KF776419。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利水 谭海生 刘亚娟 韦伟梅 何映平
    2014, 35(10): 2078-20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叔丁基-双(2-苯并噻唑)次磺酰亚胺(TBSI)为硫化平坦性宽、硫化胶强度高、但硫化速度较慢的环保型促进剂,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iBC)是超速级的低亚硝胺环保型促进剂,因此将两者组成活化的并用体系时,不仅降低了胶乳制品中的N-亚硝胺含量,而且缩短了正硫化时间,硫化曲线平坦,进一步提高了硫化胶力学性能。本研究以TBSI/ZDiBC为促进剂,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考察了促进剂TBSI/ZDiBC的并用比例、贮存时间对天然胶乳胶体性能、胶膜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硫化温度对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促进剂TBSI/ZDiBC中TBSI的用量,配合胶乳机械稳定性(MST)降低,热稳定性(HST)和粘度增大;随贮存时间的延长, 配合胶乳机械稳定性(MST)呈先稍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热稳定性(HST)先升后降,粘度变化不大;促进剂TBSI/ZDiBC并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并用比为1 ∶ 2时,硫化胶综合性能最佳;硫化温度提高,硫化速率增大,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牛心 程立生 王伟 郝慧华
    2014, 35(10): 2083-20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取正常荔枝叶片和受荔枝瘤瘿螨为害的荔枝叶片为样品,分别以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叶片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荔枝瘤瘿螨的为害会引起宿主叶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抗逆相关成分如γ-谷甾醇等植物甾醇类物质含量的增多,以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成分如植物醇等化合物含量的减少。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房一明 张彦军 谷风林 吴刚 贺书珍 谭乐和
    2014, 35(10): 2088-20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检测了不同品系菠萝蜜的还原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无损快速鉴别了6份品系菠萝蜜果实,并采用电子感官对不同品系菠萝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菠萝蜜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和蛋白质、少量的脂肪和粗纤维,6份菠萝蜜均可根据红外的特征谱图,分析菠萝蜜化学组成成分,并进行品系的分类鉴别,电子感官技术也较好的对菠萝蜜品系进行了差异性比较。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郇志博 谢德芳
    2014, 35(10): 2093-2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辣椒中啶虫脒残留的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测定了啶虫脒在海口和杭州2地辣椒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根据最终残留数据对啶虫脒在辣椒上的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各项指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啶虫脒在海口和杭州2地辣椒中残留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15.4 d;最终残留量为0.11~0.49 mg/kg,风险商远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