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武媛丽 张树珍 李晓君 蔡文伟 杨本鹏
    2014, 35(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从菊芋中克隆到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即1-SST基因),与根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pPST2a组合,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植株,通过分子检测共得到15个阳性转基因株系。将前期工作得到的转rbcs:1-SST基因甘蔗5个株系与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发现,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的抗旱性高于转rbcs:1-SST基因甘蔗。与启动子rbcs相比,启动子pPST2a能够更大程度上增强转1-SST基因甘蔗植株的抗旱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先宏 李富生 何丽莲 娄红波 杨清辉 何顺长
    2014, 35(1):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与蔗茅杂交的后代材料抗旱、耐寒,在甘蔗抗逆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将其有效应用于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特对甘蔗与蔗茅杂交各世代的染色体传递方式进行研究。采用去壁低渗法对F1、F2杂种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F1材料的染色体变幅为10~11条,F2材料的变幅为6~14条;双亲染色体在F1代材料中的传递方式为“2n+n”,而在F2中既以“n+n”又以“2n+n”的方式进行传递。本研究结果可为诸类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文舜 蒋际谋 黄爱萍 许奇志 陈秀萍 郑少泉
    2014, 35(1): 1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枇杷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和栽培种‘早钟6号’、‘香妃’,对其叶绿体基因组trnH-psbA基因间隔区进行PCR克隆与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构建苹果亚科内19个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rnH-psbA序列长323~392 bp(GenBank登录号:KF022254、KF022255、KF022256),G+C含量30.10%~33.13%,共有1个核苷酸替换(substitution)和2个插入/缺失(indel);基于trnH-psbA DNA条形码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苹果亚科内形成2个大的分支,枇杷属与石斑木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平均遗传距离为0.055)。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可有效地进行枇杷属内物种鉴别及属间分类,是枇杷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标准基因之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玉吉 赖钟雄 林玉玲 陈裕坤
    2014, 35(1): 1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Musa spp.)品种‘天宝蕉’(Musa spp.,AAA类群)为试材,对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香蕉遗传转化体系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并以该系统进行了ACS反义基因转化香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经预培养的香蕉茎尖横切薄片,侵染前用附加0.1 mg/L甘露醇的高渗固体培养基前处理4 h,农杆菌重悬液浓度为OD600在1.0左右,重悬液中含100 g/L蔗糖,接菌时间为10~15 min,于26 ℃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 d,共培养培养基pH值为5.8是较为适合的转化条件;采用附加100 mg/L卡那霉素、2 mg/L AgNO3筛选培养基对共培养后的香蕉横切薄片进行筛选,共获得5个转ACS反义基因的抗性芽系;经GUS组织化学法及PCR检测,gus基因已整合进香蕉基因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昭华 牛玉 刘子记 杨衍
    2014, 35(1): 2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研3号油绿苦瓜是以苦瓜自交系07-20为母本,07-11为父本杂交产生的F1代。热研3号油绿苦瓜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8~30 cm,横径5.5~6.0 cm,肉厚1.5 cm。单果重450~550 g;皮色深绿有光泽,瓜瘤粗壮,瓜形美观;第一雌花节位9~23节,中早熟,播种至初收计55~65 d,全生育期冬季种植156~183 d,夏季种植123~142 d;产量45~60 t/hm2,耐寒性较强。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彭庆务 何晓明 谢大森 刘文睿 江彪
    2014, 35(1):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泛收集、评价和纯化节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2004年春季利用‘粤农’节瓜强雌系母本与优质、结果性强的材料4号杂交,随后经5代强雌性鉴定及加强雌性化技术,选育出田间耐热性强的节瓜强雌系4号。2005年秋季从抗病抗逆性强的广东地方品种‘江心节’中自然分离出瓜形好、生长势强的单株材料,随后经3代自交系谱选育,获得商品瓜瓜长17~18 cm、头尾匀称的自交系材料江心节6号。2007年秋季配制5个组合,经组合筛选、品种比较试验及省区域试验,选出优质丰产节瓜新品系玲珑(强雌系4号×江心节6号)。‘玲珑’节瓜综合了母本雌花多及父本瓜形匀称的特点,生长势强,耐热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品质优,商品性好。果实短圆筒形,皮色深绿,被茸毛,无棱沟。瓜长16~18 cm,横径7.0~7.9 cm,肉厚1.5 cm。肉质嫩滑致密,味微甜。适合华南地区春、秋种植。201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白昌军 虞道耿 陈志权 刘国道
    2014, 35(1): 3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豆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C1581、GC1517、热研10号和热研2号柱花草牧草产草量达296.54~852.08 kg/hm2,耐干旱,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8.42%~23.95%,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0.2%~61.9%,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覆盖度达47.083%~79.252%,适应性强。间作可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进而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这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袁启凤 曹淑红 蔡志全 巩合德 樊国盛 王澍
    2014, 35(1):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以空地-星油藤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电导率与空地土壤pH、电导率均呈显著差异。微量元素全锰、全铁、全锌和全铜的含量低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重金属元素全锌和全铜单项污染值小于1。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的土壤肥力水平依次为:玉米-星油藤>茶树-星油藤>香蕉-星油藤>水稻-星油藤>空地-星油藤。综合考虑,以前茬作物为玉米和茶树的星油藤土壤肥力较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贾晓红 余雪标 周再知 梁坤南 张金浩
    2014, 35(1): 4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温室水培法开展柚木无性系幼苗缺素试验。观察幼苗在N、P、K、Ca、Mg、Fe、Mn、B、Zn营养元素缺失条件下的表型特征;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及根、茎、叶部分的生物量(干重)]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Y(II)、ETR值]。结果表明:各个缺素处理均对柚木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出现锈斑及坏死现象,植株长势较弱,其中表现症状最快的是缺氮、缺钾和缺铁处理。不同缺素处理的柚木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低于全素(对照)处理,其中限制因子主要是氮、钾、钙和铁。缺素导致柚木幼苗根系活力的下降,显著影响柚木根系活力的营养元素为钙和铁,其次为氮和磷。各个缺素处理的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Y(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值与对照处理有显著差异,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缺磷和缺铁处理。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坤鑫 张秀春 陈雄庭 刘志昕 彭明
    2014, 35(1):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拟南芥At2g04450启动子对靶标基因表达的启动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At2g04450上游调控序列,并与pBAR-GUS中间表达载体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04450p-GUS,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以GUS为报告基因研究该调控序列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病原菌PstDC3000对该启动子的诱导表达效果。结果表明:获得At2g04450上游调控序列,该序列不仅具有启动子活性,并且具有组织特异性,GUS基因主要在根特异表达;病原菌PstDC3000对该启动子的表达没有诱导作用。本结果将为研究At2g04450的功能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玉叶 黄宁 苏炜华 肖新换 罗俊 阙友雄
    2014, 35(1): 59-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电子克隆技术,以烟草AAG59585序列为探针,获得了甘蔗苏氨酸脱氨酶(threonine deaminase)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cTD。经RT-PCR扩增和验证,该基因序列与电子克隆结果一致性高达9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cTD基因全长2 120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164~1 681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微体,为可溶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原件多为α-螺旋,含有多个保守功能域,主要在氨基酸合成中发挥作用。电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甘蔗根尖、根颈、花序、叶片、全株、芽和茎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花序和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甘蔗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该基因的表达受水杨酸胁迫后表达量最高,约为对照组的43.16倍,其次为聚乙二醇和茉莉酸甲酯,分别为6.90倍和4.40倍,推测该基因的表达与甘蔗抗病虫和抗渗透胁迫有关。此结果为甘蔗ScTD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以及在甘蔗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建乐 白昌军 严琳玲 杨虎彪 张龙 黄春琼
    2014, 35(1): 68-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国内割手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8省的52份割手密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1条,多态率达95.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0~0.91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2时52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ISSR分析结果显示,割手密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以用ISSR对割手密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练从龙 赖钟雄 卢秉国 林玉玲 冯新
    2014, 35(1): 7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Fe-SOD在荔枝古树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中的分子机制,选择荔枝古树“宋荔”花药诱导而来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荔枝Fe-SOD的两个转录本和基因组序列,并对该基因组的内含子进行分析。克隆获得长1 285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荔枝Fe-SOD核酸序列,其编码1个含有25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该序列命名为LcFe-SOD7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的、含跨膜结构域的偏酸性蛋白质,定位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具有多样的磷酸化位点。LcFe-SOD7a基因组序列长2 284 bp,含7个内含子,其中第4个内含子较长,达920 bp。同时还得到其中的1条内含子驻留型可变剪接基因,该可变剪接基因提前终止,仅编码20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该可变剪接基因命名为LcFe-SOD7b。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田奇琳 林玉玲 赖钟雄 王天池
    2014, 35(1): 82-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Ran蛋白与核质运输、微管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通过Tail-RCR结合接头连接介导PCR法克隆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Ran家族DlRan3A和DlRan3B基因的5′调控序列,长度分别为1 276和714 bp。结合生物信息学法,分析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龙眼EC DlRan3A和DlRan3B基因启动子分别存在1处和3处转录起始位点,且除了含有TATA box和CAAT 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光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防御与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等。龙眼EC DlRan3A和DlRan3B启动子转录活性可能受到光、激素信号及逆境胁迫因素的诱导,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DlRan3A启动子区预测到1个长度为214 bp的CpG岛,为后续研究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龙眼EC Ra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揭示Ran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瑞丽 钟凤林 林俊芳 高世超 胡海非 杨碧云 林义章
    2014, 35(1): 9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锌指蛋白在调控植物防御和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从小白菜中获得的与铜胁迫相关的RING锌指蛋白基因TDF片段设计引物,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具有完整阅读框的小白菜RING锌指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855 bp,开放阅读框606 bp,编码20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32 ku,理论等电点为6.87,属于中性蛋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C-端含有1个保守的C3HC4型RING锌指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小白菜RING锌指蛋白与芜菁RING锌指蛋白的相似度高达98%,属于C3HC4型RING锌指亚家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铜胁迫下该基因下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对铜胁迫的应答反应。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小白菜逆境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范睿 邬华松 郝朝运 谭乐和 吴刚 杨建峰
    2014, 35(1): 98-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技术分析来自不同国家的56份胡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7条引物共产生141条清晰的谱带,分子量在0.2~3.0 bp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胡椒资源遗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相似性系数约为0.51的水平上将56份资源聚为3个类群,与基于ITS的研究结果类似。大胡椒与其它种质的亲缘关系均比较远,显示出其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与其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同时支持将顶花胡椒、光轴苎叶蒟归入苎叶蒟,光茎胡椒作为一个变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柴 娟 冯仁军 史后蕊 任梦云 王静毅 张银东
    2014, 35(1): 104-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SDS法的基础上,以富含多糖、多酚等次生代谢物质的香蕉叶片为材料,通过选择性添加适量5 mol/L KAc(pH4.8)或不同体积无水乙醇分别提取香蕉叶片总核酸、总RNA(不含DNA)和总DNA(不含RNA)。结果表明:不添加KAc的可提取到总核酸;添加1/3体积和2/3体积的KAc得到总RNA,添加1/3体积无水乙醇处理得到总DNA。该结果获得一种简单、快速,能在1次实验中添加不同试剂提取香蕉叶片总核酸、总RNA和总DNA的新方法。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成韬 钟秋平 李永成
    2014, 35(1): 110-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k. f.)的枝条、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采用升汞、次氯酸钠与臭氧为消毒剂,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海南粗榧外植体污染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升汞与臭氧复合处理的灭菌方法最佳,最佳灭菌条件为:75%酒精灭菌1 min,臭氧灭菌30 min,再用0.1% HgCl2溶液灭菌10 min。在此条件下,外植体污染率5%,愈伤组织诱导率95%,外植体细胞活力比对照提高38%。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张水平 谷风林 吴桂苹 贺书珍 王庆煌
    2014, 35(1): 115-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处理胡椒叶,确定了胡椒叶的乙醇提取相和水提取相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较高的多酚含量;通过对胡椒嫩叶、完全稳定叶和老叶的乙醇和水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多酚含量的测量,得出胡椒嫩叶的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高,老叶次之;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常温搅拌浸提胡椒老叶,得出50%左右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较高的多酚含量(5.4 g/100g)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0.8 g/100g)。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武 郑锦荣 莫钊文 李智军 姜丽 邱道寿 蔡时可 刘晓津
    2014, 35(1): 12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铁皮石斛试管苗,以组培室常用光照强度条件[25 μmol/(m2·s)]为对照(CK),设置了3个较大光照强度处理[即T1:50 μmol/(m2·s),T2:75 μmol/(m2·s),T3:100 μmol/(m2·s)],研究不同光强对铁皮石斛幼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对每瓶苗数和单苗绿叶数等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极显著地提高了单苗茎粗和单苗鲜重,亦显著地提高了单苗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及总根尖数,使植株根冠协调生长的同时还显著地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在25~100 μmol/(m2·s)光强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苗茎粗、总根尖数及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生产铁皮石斛优质种苗的适宜组培光照强度大小为75 μmol/(m2·s),叶片SPAD值可能是衡量铁皮石斛幼苗素质的一项关键指标。
  • 植物生理生化
    陈锁良 尹丽娟 王铖
    2014, 35(1): 126-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种樱属植物福建山樱花和樱桃幼苗进行人工模拟水湿胁迫,在不同处理时间取其根系和叶片测定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超氧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樱桃在第6天即表现出萎蔫状态,而福建山樱花在第8天才出现萎蔫;从生理指标测定来看,2种植物根部各生理指标均低于叶片,其中福建山樱花可溶性蛋白降解速度比樱桃慢,而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更高;从两者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理指标变化的同步性来看,福建山樱花也优于樱桃。由此判断,福建山樱花抗水湿能力大于樱桃。
  • 植物生理生化
    雷莉莉 何兴波 杨绍彬 傅建敏 李芳东
    2014, 35(1): 132-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影响杏李3个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和‘恐龙蛋’座果率的因素,对其花型比例、花粉量、花梗与花柱长度相关性、花粉活力等花部特征进行测定并结合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影响授粉受精的因素。结果表明:(1)3个品种长花柱花型比例‘恐龙蛋’>‘味帝’>‘风味玫瑰’,同一品种,花型比例及不同花型花柱长度差异显著;(2)3个品种花梗长度均表现为座果花梗长度>长花柱未座果花梗长>花柱萎缩花花梗长,花梗长度与花柱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3个品种均为萎缩花柱花粉量大于长花柱花粉量,但同一花型花粉量‘味帝’>‘风味玫瑰’>‘恐龙蛋’,且差异显著;(4)‘味帝’花粉活力为0,‘风味玫瑰’花粉活力大于‘恐龙蛋’,但二者长花柱花花粉活力均小于萎缩花柱花粉活力;不同花柱提取液对花粉萌发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花型花粉萌发促进作用大小不同;(5)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味帝’为完全异交型品种,‘风味玫瑰’和‘恐龙蛋’为异交倾向型品种,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此结果为杏李品种间授粉受精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黄明忠 刘芝龙 王清隆 杨光穗
    2014, 35(1): 138-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2个海南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 管花兰属(Corymborkis Thouars)和长足兰属(Pteroceras Hasselt ex Hasskarl); 8个海南新记录种, 即管花兰[C. veratrifolia(Reinwardt)Blume]、 滇南长足兰[P. compressum(Blume)Holttum]、 窄果脆兰[Acampe ochracea(Lindley)Hochreutiner]、 单唇无叶兰(Aphyllorchis simplex T. Tang & F. T. Wang)、 革叶石豆兰(Bulbophyllum xylophyllum C.S.P. Parish & Reichenbach f.)、 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 Honda)、 短耳鸢尾兰(Oberonia falconeri J.D. Hooker)和芳香线柱兰[Zeuxine nervosa(Wallich ex Lindley)Trime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文虎 车海彦 杨毅 曹学仁 罗大全
    2014, 35(1): 142-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田间疑似植原体侵染引起的小叶症状的黄灯笼辣椒样品进行检测,以明确其病原分类地位。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上述黄灯笼辣椒叶片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约1.2 kb的特异片段,经序列测定、Blast同源性检索及进化树和iPhyClassifier分析,获得该特异片段长为1 248 bp,与植原体16S rⅡ组中的花生丛枝植原体(L33765)同源性最高,达99%,聚类在同一个进化枝上,相似性系数为1.00,归属于16S rII-A亚组。暂将其命名为黄灯笼辣椒小叶植原体(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 little-leaf disease phytoplasma,CcJL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福秀 王安石 韩玉春 林明光
    2014, 35(1): 147-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感染了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的文心兰叶片,建立同步检测文心兰2种病毒的双重RT-PCR方法,该方法可一次性扩增出2种病毒的DNA条带,最低可检测到相当于1 μg的带毒叶片。同时采用花梗组织培养脱毒并结合培养基添加病毒A的脱毒方法,对感染2种病毒的文心兰进行外植体脱毒试验,获得文心兰组培苗脱毒方法。用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脱毒效果,脱毒率为75.3%。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志楷 郭莺 林清洪 刘黎卿 陈菲 柯合作
    2014, 35(1): 152-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井冈霉素为芯材,利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级胶囊。结果表明: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粒子分布均匀,粒径在100 nm左右。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井冈霉素纳米胶囊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4.23 μg/mL,较原药的药效提高88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同为5 μg/mL的施用浓度井冈霉素纳米胶囊防治效果为原药的1.2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田小明 陈永平 刘芳 廖建和
    2014, 35(1): 156-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gCl2与胶清中的氨原位生成Mg(OH)2辅以微波辐射凝固胶清橡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g(OH)2在橡胶中的分布情况并研究不同Mg(OH)2含量对胶清橡胶硫化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生成Mg(OH)2的同时能较好地凝固胶清橡胶,Mg(OH)2对橡胶的硫化有较明显的影响,随Mg(OH)2含量增大,胶清橡胶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但热稳定性略有增加。当Mg(OH)2含量不高于5%时,Mg(OH)2的粒径在20 nm左右,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比较均匀;当Mg(OH)2含量大于10%时,Mg(OH)2粒径变大,团聚情况变严重,在橡胶中的分散不均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袁亚芳 赵珍珍 王威 陈清西
    2014, 35(1): 161-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浴浸提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液乙醇浓度、pH值、水提温度和水提时间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及次序为:浸提温度、提取液浓度、pH值、浸提时间。试验范围内,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0 ℃、浸提时间45 min、pH值为6.5和乙醇浓度40%。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建城 林河通 郑红 叶登云 林艺芬
    2014, 35(1): 166-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早钟6号’枇杷果实裸藏和聚乙烯薄膜袋藏下果皮的细胞壁代谢。结果表明:裸藏与袋藏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后8 ℃下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不断增大,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胶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逐渐升高;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与PE、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应(p<0.01);但袋藏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PE和PG活性升高,说明薄膜包装贮藏能抑制果实失水、降低细胞壁降解酶(PE、PG)活性和维持果皮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不同贮藏性的5个枇杷品种果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皮多皮孔,果顶与果蒂部位绒毛少且稀疏,果肉肉质细、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超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枇杷果实失水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贮藏性和抗病性下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段岢君 张玉锋 王威 陈卫军 赵松林
    2014, 35(1): 17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了脱脂椰子种皮中的蛋白质,对其功能性质,如溶解性、持水力、乳化性以及蛋白消化率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所得的脱脂椰子种皮蛋白质持水力(1.50 g/g)以及蛋白消化率(25.63%)均较低;pH对脱脂椰子种皮蛋白质的溶解性、起泡性及乳化性的影响较大,在pH4.0时,脱脂椰子种皮蛋白质的溶解性和乳化性最低;而不同浓度的蛋白质起泡性均在pH4.0时最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邹冬梅 袁宏球 吴琼 汤永娇 潘永波 徐志
    2014, 35(1): 176-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5种前处理方法分别对5个样品进行处理,并对HPLC测定咖啡因含量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建立了3种准确、快速、安全的适宜不同样品的咖啡因提取测定方法,其中三氯甲烷超声萃取法效果最佳。该方法测定FAPAS对照样品的咖啡因,其含量为395.47 mg/kg,相对误差为0.9%,回收率达100.97%。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少、精密度及准确度高、测定适用范围广。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刘少军 张京红 车秀芬 张明洁 杜函函
    2014, 35(1): 183-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橡胶林作为经济林在海南森林碳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较大的碳汇价值,准确的获取橡胶林碳密度空间分布信息对开展橡胶林碳汇功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在空间上体现同一区域不同地点橡胶碳密度的差异,在MODIS遥感数据和橡胶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ASA模型和降尺度的方法,得到了海南岛天然林橡胶碳密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海南岛天然橡胶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天然橡胶林碳密度高值区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平均碳密度在25~33 t/hm2之间,而低值区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平均碳密度小于20 t/hm2。
  • 综述
  • 综述
    秦晓威 郝朝运 吴刚 李付鹏 赖剑雄
    2014, 35(1): 188-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统形态学划分的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遗传类群到现代分子标记划分的Maran~on、Curaray、Criollo、Iquitos、Nanay、Contamana、Amelonado、Purús、Nacional和Guiana遗传类群。目前,可可的生产性品种选育仍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实现可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 综述
    吴福中 何日荣 胡学难 曾玲
    2014, 35(1): 195-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蚧虫是世界上主要危害水果和园林植物的害虫。查询和整理了华南地区30 a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水果、苗木上发生危害的蚧虫主要有粉蚧、盾蚧和蜡蚧,链蚧科、硕蚧科、珠蚧科、胶蚧科的蚧虫较少。同时,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蚧虫的研究现状,并对蚧虫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综述
    赵军明 张慧坚 胡小婵 蒲金基
    2014, 35(1): 203-2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菠萝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菠萝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学科类别、期刊分布、语种、基金资助机构等。结果显示:菠萝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巴西圣保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印度;其中以食品科学技术、植物学、农学等为主题的研究较多;论文在不同期刊中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食品工程杂志、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巴西果园杂志等为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期刊;相关文献的出版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占89.88%;基金资助方面,巴西教育基金资助文献最多,其次是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于第三。该文分析了菠萝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为菠萝科研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