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祥会 华元刚 罗微 林钊沐
    2013, 34(7): 1209-12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有两蓬叶的热研7-33-97橡胶芽接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水平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橡胶苗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微肥处理下,第一、二蓬叶N养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且都在2.5 mg/kg的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第一、二、三蓬叶P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在2.5~3.5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第二、三蓬叶K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在2.5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第二、三蓬叶Ca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第一、二蓬叶Mg养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表明橡胶幼苗叶面喷施微肥能显著促进N,P,K,Ca,Mg养分的吸收,最适宜浓度为2.5 mg/kg。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永川 杨春霞 黎小清 李春丽 汤利
    2013, 34(7): 1213-1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双版纳割胶、未割胶条件下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不同保护带种植方式(距瓣豆绿肥覆盖与野生杂草覆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7~12月份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垂直差异。不同管理方式下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割胶处理>未割胶处理,距瓣豆绿肥覆盖土壤>野生杂草覆盖土壤。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华林 谢耀坚 彭彦
    2013, 34(7): 1218-1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置每株施N 0、50、100、150、200 mg的5个氮素水平处理,进行尾巨桉幼苗指数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其幼苗生长、质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尾巨桉幼苗的氮素需求特征,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与苗木质量指数也随之增大,当施氮量大于100 mg/株后苗木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基本趋于稳定,而苗高和SPAD值则显著减小;(2)尾巨桉幼苗的生物量与苗高、地径、SPAD值以及苗木质量指数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3)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尾巨桉幼苗N、P、K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26.6、3.8、16.5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26.6~38.5、3.8~5.3、16.5~21.4 g/kg;(4)综合各指标得出尾巨桉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100 mg/株。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哲 宋希强 朱国鹏 黄绵佳
    2013, 34(7): 1223-1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花期持续时间、开花振幅、相对开花强度及开花同步性指数等指标,对分布于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五唇兰自然居群的开花物候(2011~2012年)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唇兰花期为5月下旬到10月上旬,居群花期历时(120~138) d,个体平均开花持续时间39~69 d,单花花期为(4.58±2.45 )d;五唇兰居群开花进程表现出“多重高峰”的开花模式;个体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20%。开花物候指数与繁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开花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负相关;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开花数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开花同步性指数与始花时间、开花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常颖萃 蒋文静 石妍 林世强 叶舟
    2013, 34(7): 1228-1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4~7月,在竹荪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研究竹荪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荪生育初期,新地块土壤细菌总量小于连作地,真菌、放线菌总量大于连作地,但数量差异不大;之后,细菌、真菌数量有小幅变化,放线菌数量变化较大,连作地块放线菌总量和变化幅度皆大于新地块;竹荪生长逐渐进入出菇高峰期,新地块土壤真菌总量出现与竹荪菌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连作地块土壤真菌总量未出现大幅增长现象。土壤细菌、放线菌在竹荪菌生长达到出菇高峰期时,出现总量降低并达到低点的现象。竹荪出菇高峰期回落、生长减缓后,土壤细菌总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并随之出现延后降低的现象。连作地竹荪及土壤微生物代谢物累积量增加引起的土壤物质组成变化,是造成竹荪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尚东 吴俊 周柳强 谢如林 黄金生 黄美福 刘永贤 谭宏伟
    2013, 34(7): 1232-1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田非饱和灌溉条件下,研究减量施肥对番茄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番茄灌溉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番茄不同生长时期(苗期、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中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量和积累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并且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滴灌施肥技术比广西常规施氮、磷、钾肥每公顷用量分别减少118、15、150 kg,有助于降低番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滴灌施肥是一项适合于广西的自然条件,值得在番茄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雪荣 黎思娜 李映志
    2013, 34(7): 1237-1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柚、柠檬、红江橙等作砧木,化州橘红作接穗。研究了激素处理砧木、接穗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砧木苗龄等因素对化州橘红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柚作砧木时,任何激素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以0.1 mg/L的GA3处理10 min的成活率最高,为31%。不同砧木其成活率不同,成活率最高的为柚,达19.0%,最低的为宽皮橘,为5.0%。灭菌方法对成活率和污染率也有影响,污染率最低的是0.1%升汞灭菌10 min,为5.7%,成活率最高的是0.15%升汞灭菌8 min,为25.0%。培养基配方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MS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添加6-BA、Ad和NAA都会降低成活率。16 d苗龄的砧木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成活率可达36.5%。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帅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万恒贤 白磊
    2013, 34(7): 1242-1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蛇皮果高空压条繁殖技术,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基质、留叶数对蛇皮果高空压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500~1 000 mg/L生根粉溶液的压条生根效果显著优于未涂抹生根粉溶液的压条,生根率均达到100%,其中涂抹750 mg/L生根粉溶液压条生根数最大,其值为6.2条;椰糠与砖红壤混合基质较纯砖红壤基质更利于压条生根;留叶数影响蛇皮果高空压条生根,蛇皮果高空压条最适宜留叶数为4片。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董荣书 张洁 黄艳霞 白昌军 郇恒福 王文强 刘国道
    2013, 34(7): 1247-12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与热研2号柱花草相匹配的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本研究进行了砂培试验,将22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根部,通过对柱花草茎叶干重、株高、氮和磷含量、有效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确定与柱花草匹配的高效菌株。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热研2号柱花草的茎叶干重和含氮量均高于不接种的植株,但菌株间的接种效果差异较大;接种菌株PN13-3、BS1-1、DH10-3、YM11-1、DH4-2和LZ3-2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热研2号柱花草的高效固氮匹配菌株;而接种菌株DF6、ZJ2-2、RJS9-2、NX1和RJS9-1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任羽 王呈丹 徐世松 黄少华 张银东
    2013, 34(7): 1252-1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SR标记分析石斛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石斛兰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石斛兰新品种提供依据。从22对SSR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多态性引物,对28个市场流行石斛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58条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4个多态性条位点。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85,根据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295处将28份石斛兰种质分为5类。结果表明,石斛兰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较宽;SSR标记技术很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兰品种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亚成 秦云霞 刘林娅 胡翠 唐朝荣
    2013, 34(7): 1257-12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本课题组获得的二代测序(FLX454)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并克隆获得到1条969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编码1个由221个氨基酸组成的25.11 ku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此氨基酸序列具有GTPase活性区域,属于小G蛋白RAN亚家族,且与蓖麻、烟草、水稻、小麦等的RAN1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命名为HbRAN1(GenBank 登录号: KC577150)。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受割胶、伤害、高温、低温、干旱及乙烯利等因素调控,同时其表达模式与橡胶树死皮程度相关,但对SA、GA、JA、ABA、CTK、2,4-D等激素处理应答不明显。结果表明,HbRAN1基因编码1个典型的RAN蛋白,可能在橡胶树抗逆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橡胶树抗逆分子育种的靶标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肖小虎 戚继艳 方永军 曹冰 龙翔宇 唐朝荣
    2013, 34(7): 1264-1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检索橡胶树EST和基因组数据库,发现了1个在叶片中高丰度表达的中碱性转化酶基因。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序列,命名为HbNI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bNINa基因cDNA序列的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1 719 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3 696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571个氨基酸多肽,推测其分子量大小为65.7 ku,等电点为6.36。HbNINa蛋白包含植物中碱性转化酶的全部保守结构域。基因组结构分析显示HbNINa基因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QPCR分析结果表明,HbNINa基因在在胶乳中表达水平极低,而在其他组织如树皮、树叶和雌花中的表达丰度相对较高。在叶片发育过程中,HbNINa在叶片发育的初期高丰度表达,推测HbNINa可能参与叶片蔗糖利用,进而在橡胶树叶片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新新 王英 高和琼 曾冬冬 庄南生
    2013, 34(7): 1270-12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和膜结合焦磷酸酶(V-PPase)是橡胶生物合成的重要调控酶。本研究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巴西橡胶树GGPS和V-PPase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GGPS基因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 7-33-97’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基因位点距离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72.39。而V-PPase基因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 7-33-97’1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基因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25.78。为橡胶树遗传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丹 付莉莉 彭明 张家明
    2013, 34(7): 1274-1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木薯SC124和KU50两个品种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海藻糖合成酶基因(MeTPS1-3)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水分组相比:干旱处理2 h后,SC124根、茎、下部成熟叶和上部幼叶MeTPS1-3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在KU50中,根部相对表达量上升了12倍,茎、下部成熟叶和上部幼叶没有明显变化。干旱处理24 h后,SC124根部相对表达量上升约30倍、茎部有微小的上升、下部成熟叶片却有小幅下降、上部幼叶部位上升约4倍;在KU50品种中,根部上升约14倍,茎部有微小的下调,下部成熟叶和上部幼叶表达量下调。木薯遭受干旱胁迫时,根部MeTPS1-3基因上调表达最明显,由此推测其在木薯抗干旱胁迫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守程 钱立生 叶梅荣 刘爱荣
    2013, 34(7): 1278-12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耐铝大豆种质BX10为材料,以0或50 μmol/L铝处理48 h的根尖RNA为样品,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利用cDNA-RAPD技术研究铝处理下大豆基因表达差异的情况。结果表明:从72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能产生稳定差异的引物,多态性比率为12.5%;9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50 μmol/L铝处理组中6个基因表达下调,2个基因不表达,10个基因表达上调,1个基因受铝诱导特异性表达。此结果可为进一步挖掘大豆抗铝基因提供候选靶标及耐铝机理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小丰 彭爱红 许兰珍 邹修平 朱世平 赵晓春 陈善春
    2013, 34(7): 1282-1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无损伤、易于操作的阳性芽检测技术,对提高柑橘遗传转化效率是十分有利的。本文设计和构建了nptⅡ::mgfp5融合基因,通过锦橙上胚轴转化体系研究其在柑橘遗传转化中的作用。nptⅡ::mgfp5融合基因全长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作为表达载体p1301NG的选择标记和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锦橙上胚轴,再生培养1周后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植体的再生情况。在再生培养第9天时即观察到GFP荧光再生芽的形成,再生培养后10~15 d是GFP再生芽形成的高峰期。GUS染色和PCR分子检测结果证明,GFP荧光检测结果是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表明:nptⅡ::mgfp5融合基因能够在再生培养早期筛选到阳性转化芽,有助于提高阳性转化芽的存活率,提高柑橘遗传转化效率。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文静 檀小辉 黄静丽 何龙飞 杨丽涛 李杨瑞 王爱勤
    2013, 34(7): 1288-12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高等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蔗糖合酶基因Susy在甘蔗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基因,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数的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通过该体系检测干旱处理下甘蔗叶的Susy基因表达,并结合叶片酶活性和蔗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Susy基因的半定量RT-PCR扩增,以循环数30个、退火温度为54 ℃、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同批异管进行扩增为宜。甘蔗Susy基因在不同叶位中的表达有很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1叶、+2叶>+5叶、+6叶>心叶,干旱胁迫可诱导幼嫩叶中Susy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其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变化的情况相一致。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廖英明 徐建堂 祁建民 林荔辉 周瑞阳 方平平 陶爱芬
    2013, 34(7): 1294-1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以红麻细胞质不育系L23A和保持系L23B开花期叶片为材料,对其红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研究,比较TCA/丙酮和酚抽提法提取红麻叶片总蛋白,同时优化上样量和样品制备方法,建立了红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和凝胶成像染色法,利用PDquest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凝胶的相关差异蛋白。结果表明:(1)TCA/丙酮法比酚抽提法更适合于ISO-DALT电泳系统;(2)TCA/丙酮提取的红麻叶片粗蛋白平均产量为31.67 mg/g,是酚抽提法的1.77倍, 但裂解效率为160 mg/g,是酚抽提法的36%;(3)每根胶条最佳上样量为300 μg;(4)考马斯亮蓝G-250比R-250以及银染色法效果更佳,在17 cm×17 cm的凝胶上平均可获得708个蛋白质点。本研究建立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总蛋白提取方法及双向电泳体系,可为揭示红麻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任敬敬 赖钟雄
    2013, 34(7): 1300-13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γ-ECS基因编码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是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从头合成的限速酶。以龙眼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γ-ECS基因cDNA全长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JF815477。γ-ECS基因序列全长1 812 bp,包括17 bp 5′UTR及254 bp 3′UTR;ORF长度为1 541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的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蓖麻、毛果杨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γ-ECS为1个具有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不含信号肽,并存在亮氨酸拉链结构。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整体表达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心形胚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在鱼雷形胚阶段急剧下降。γ-ECS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与GSH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一致。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秀娟 林廷邦 阮宏椿 石妞妞 杜宜新 甘林 陈福如
    2013, 34(7): 1309-1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调查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然诱发方法测定62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单穗稻曲球病粒数的增加能引起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增加;当单穗病粒数在5粒以上时,引起产量损失率可达36%以上;62个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稻曲病的品种有7个,占供试品种数量的11.29%,表现中感稻曲病的品种有22个,感稻曲病的品种有33个,分别占35.48%和53.23%。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超萍 刘先宝 时涛 蔡吉苗 郭涵 黄贵修
    2013, 34(7): 1314-1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根腐病;棕榈疫霉;特别引物;分子检测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芙萍 符悦冠 卢辉 徐雪莲 陈青 田维敏
    2013, 34(7): 1319-1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进行了不同光照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薯单爪螨需要光照时间长于10 h才可正常完成发育与繁殖,其中12~14 h为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的适宜光照时长。光照主要通过影响卵和前若螨的发育历期影响木薯单爪螨总发育历期,对幼螨和后若螨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木薯单爪螨总发育历期呈逐渐缩短趋势。光照时间为12 h和14 h时,后代卵孵化率可达100%,光照小于10 h木薯单爪螨后代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成螨寿命显著缩短;随光照时间从6 h延长至14 h,木薯单爪螨平均每雌产卵量逐渐增加,随后开始缓慢降低。光照对木薯单爪螨后代性比无显著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韩冬银 张方平 邢楚明 牛黎明 符悦冠
    2013, 34(7): 1323-13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螺旋粉虱在海南几种重要寄主植物上的生物学习性,为其防控提供预警,同时可筛选出适宜的扩繁寄主。以香蕉、印度紫檀、榄仁树、木薯、木瓜、番石榴及辣椒等7种植物为寄主,在温度16~29 ℃、相对湿度65%~91%的隔离大棚中观察螺旋粉虱的发育、存活、繁殖和虫体大小等情况。结果表明:螺旋粉虱由卵至成虫的发育时间以在木薯上最短,为41.33 d;其次为番石榴及辣椒,分别为42.28、42.44 d;香蕉上的发育历期最长,为56.31 d。卵至成虫存活率以在辣椒上最高,为20.00%;木薯上最低,为3.64%。平均产卵量以在辣椒上最多,为117.63粒;香蕉上最少,为73.44粒。种群趋势指数在辣椒上最大,为12.323 1;木薯上最小为1.710 3。综合比较可知,辣椒是螺旋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适宜的寄主,其次为番石榴。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熊国如 赵更峰 伍苏然 沈林波 冯翠莲 王俊刚 蔡文伟 王文治 张树珍
    2013, 34(7): 1328-13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1 a新植,2 a宿根的发病情况表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为小种2,或优势小种为小种2。这对了解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今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的防控及抗黑穗病甘蔗种质的选育提供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严珍 吕宝乾 彭正强 章程辉 金启安 温海波
    2013, 34(7): 1335-13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番茄果实、辣椒果实和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不同食料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生长发育、存活、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组建相应食料下的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喂饲辣椒果实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全世代显著长于喂饲番茄和人工饲料,喂饲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显著重于喂饲辣椒果实;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 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斜纹夜蛾种群呈增长趋势。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刘攀道 孙丽莉 陈志坚 廖红 刘国道 白昌军 田江
    2013, 34(7): 1340-1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缺磷10、20和30 d对2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柱花草生长、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缺磷时间的延长,柱花草生物量和磷含量显著降低。但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而且磷高效基因型TPRC2001-1的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Fine-stem。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柱花草根部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主要有4条,其中1条同工酶只在TPRC2001-1的根部受低磷胁迫诱导表达,其余3条同工酶活性在2个柱花草基因型中均受低磷胁迫的显著加强。以上结果表明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受外界磷有效性的调控,低磷胁迫下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原有的酸性磷酸酶同工酶活性增强或者诱导产生新的酸性磷酸酶同工酶。
  • 植物生理生化
    王玲 匡钰 唐德强
    2013, 34(7): 1347-1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行筛选的优良菠萝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添加一定比例的生香酵母后采用前期正常培养,后期胁迫培养的分段式培养方法,积累较高浓度的海藻糖以提高干酵母的活性。主要研究了后期胁迫培养过程中不同胁迫培养条件对菠萝果酒酵母菌菌体内源海藻糖含量及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初始糖质量分数为14%,培养温度34.5 ℃,250 mL三角瓶装液量80 mL,添加1.3%的NaCl所得培养液菌体生成量最多,菌体内源海藻糖含量最高,活性最强。
  • 植物生理生化
    赖剑峰 杨荣玲 林耀盛 刘学铭
    2013, 34(7): 1354-1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杨梅汁为原料,分别选用95% pH3.0的盐酸乙醇和含体积分数为0.5% HCl的甲醇溶液作为大孔树脂和葡聚糖凝胶的洗脱液,分离制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通过HPLC检测和标准品对照,经大孔树脂和葡聚糖凝胶纯化后,其纯度分别为29.05%和90.35%。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娜 陈红 裴孝伯
    2013, 34(7): 1359-13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处理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以“津春四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条件下,采用基质培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外源亚精胺对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经外源Spd预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100 mg/L的Spd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最大降幅可达47.4%;100 mg/L Spd处理浓度可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相对电导率;较高浓度的Spd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而较低浓度的Spd处理,可提高幼苗蔗糖含量。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盐胁迫下Spd处理可显著缓解黄瓜幼苗的盐害,提高幼苗的抗盐性。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正鹏 吴萍 王松华 孙玉军 马忠友
    2013, 34(7): 1365-1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树舌深层发酵法制备富锗胞内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锗在250 μg/mL质量浓度时,对胞内多糖产量及有机锗的含量有显著提高,同时富锗胞内多糖对超氧自由基(O2·- )、羟基自由基(·OH)、DPPH·及亚硝酸盐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还原能力较强。
  • 植物生理生化
    张雪芹 欧阳海波 谢志南 赖瑞云 钟赞华
    2013, 34(7): 1369-13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聚糖(CTS)对番木瓜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MeJA、CTS能提高番木瓜叶片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其中喷施SA处理的POD、PAL、PPO、几丁质酶以及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于喷施MeJA和CTS的处理。同一处理中,0.5 g/L SA、0.05 mmol/L MeJA和1% CTS 处理的POD、几丁质酶以及β-l,3-葡聚糖酶活性较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飞 初众 卢少芳 谭乐和 谷风林
    2013, 34(7): 1374-13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香草兰净油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条件,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草兰净油得率进行探讨, 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鉴定。 结果表明: 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6.91 min, 萃取功率253 W, 萃取溶液石油醚 ∶ 正己烷=2.8 ∶ 1(V ∶ V), 得率5.18%。匹配度达90以上的化合物有25种, 其中脂肪酸、 醛类及酯类含量较高, 主要有亚油酸(23.17%)、 月桂酸(0.07%)、 肉豆蔻酸(0.24%)、 十五烷酸(0.28%)、 n-十六烷酸(5.43%)、 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5.30%)、 棕榈酸甲酯(0.09%)、 香兰素(12.6%)等。 该净油具有浓郁独特的香味, 优选得到的工艺可提高香草兰净油得率。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杨子琴 王惠聪 付欣雨 李建国 黄旭明
    2013, 34(7): 1381-1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摸索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测定龙眼果实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磷酸盐缓冲液(pH7.0)作为单一流动相,流速设定为1 mL/min,停止时间13 min,检测波长254 nm,无参比波长。ATP、ADP和AMP浓度在5~50 mg/L范围内与相应的色谱峰面积呈完美的直线关系(决定系数R2均为1.000),回收率95.2%~97.5%,保留时间分别为8.651、9.844和11.457 min。该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果实腺苷含量水平分别为30.0、6.5和2.0 μg/g,能荷值为0.86。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奇志 王娜 龙瑞敏 戴伟
    2013, 34(7): 1384-1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酶法和酶-Sevag结合法对费菜多糖脱蛋白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并对最优的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结合法的蛋白质脱除率分别为82.84%、55.66%、74.99%,多糖损失率分别为32.64%、35.72%、45.35%。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最优工艺条件:三氯乙酸浓度为10%,脱蛋白次数为4次,振荡时间为10 min,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2.84±0.11)%和(32.64±0.08)%。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晏小霞 王茂媛 王祝年 王建荣 何际婵
    2013, 34(7): 1389-13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7、52和6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8.61%、99.26%和97.77%。3者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共有成分,21种化合物在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可见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严锦钰 何东进 李晓景 王韧 蔡金标 游巍斌 苏少川 张中瑞 肖石红
    2013, 34(7): 1395-14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红树林自然分布区域北缘区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秋茄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土壤碳)约为221.8 t/hm2,人工林约为154.6 t/hm2,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林; (2)无论天然林还是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是主要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87.0%和93.5%;乔木层碳储量次之(天然林12.8%; 人工林6.5%), 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微小, 仅0.01%~0.12%; (3)与林外土壤碳库相比,红树林湿地碳库更具优势。
  • 综述
  • 综述
    左娇 郭运玲 孔华 徐林 周霞 郭安平
    2013, 34(7): 1402-14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