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高新生 黄华孙 张晓飞 吴春太 王祥军 黄肖 张伟算 方家林 李维国
    2013, 34(10): 1853-18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树胶木兼用型品种作为选育种的目标,通过对热科院高级系比区引种试种的热垦628的1~12 a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其开割前生长非常快,年均增速达8.67 cm,可提前1 a开割,立木蓄积量大,10 a生树材积能达到0.31 m3;前4割年平均干含28.0%,与RRIM600相当,株产2.23 kg/(株·a),大幅优于对照;抗平流型寒害表现好,抗风性与PR107基本相当,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为感病和抗病,乳管分化能力强,死皮率较低,是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胶木兼优品种,适合在海南中西部中风区等以上环境类型区推广应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大辉 刘驰 马增凤 张月雄 秦钢 阎勇
    2013, 34(10): 1859-18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4份红色种皮的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白色种皮籼稻品种93-11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构建F2群体,对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发现4份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对来自93-11的白色种皮性状均表现为显性遗传。通过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后,将来自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性状导入水稻品种93-11,获得多个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的红色种皮水稻品系。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可以打破红色种皮与不良农艺性状的连锁,利用野生稻红色种皮特性培育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有色稻米品种是可行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赖恭梯 刘炜婳 张梓浩 冯新 林玉玲 刘生财 祁芳斌 赖钟雄
    2013, 34(10): 1863-18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戴云山脉自然群体的41份野生杨梅样品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相关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0%,表明戴云山野生杨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TRUCTURE聚类分析(基于模型)将41份野生杨梅划分为6个类群,结合Q值(Inferred ancestry of individuals)分析表明,戴云山脉野生杨梅存在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迪 朱根发 叶庆生 陈和明
    2013, 34(10): 1871-18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的50份种质资源进行染色体计数和倍性分析,包括2份原生种、6份杂交组合后代、42份杂交品种。结果表明,二倍体的种质3个(2个为原生种),三倍体的种质4个,四倍体的种质31个,12个种质为非整倍体。并根据部分杂交品种的系谱,对蝴蝶兰的倍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金根 兰天 贺春萍 郑肖兰 吴伟怀 梁艳琼 李锐 郑金龙 易克贤
    2013, 34(10): 1877-1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水肥组合对剑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组合会对剑麻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含水量和施肥量均达到适宜水平时,会对剑麻生长产生叠加效应;剑麻的质膜透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施肥过量,不利于剑麻生长时,剑麻的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大。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剑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干旱胁迫的严重而增加;当施肥过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而降低。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丙二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提高。施肥量上升会提高剑麻体内N、P、K的含量,同时土壤含水量的上升也会促进剑麻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不同处理下对剑麻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出剑麻生长最适宜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肥量为每千克干土N 0.6、P2O5 0.4、K2O 0.6 g。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魏志远 孙娟 李松刚 王登峰 漆智平
    2013, 34(10): 1883-18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土壤pH、有机质及土壤主要的大中微量元素等测定项目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海南中西部25个代表性荔枝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等距法分级,参评荔枝园土壤肥力状况可分为三级:一级果园6个,占到参评果园总数的24%,二级果园5个,占参评果园总数20%,三级果园数量最多为14个,占果园总数56%;总体上海南中西部荔枝园的肥力状况较差,土壤养分较为贫瘠,且果园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用于定量分析荔枝园土壤综合质量状况,从而摸清了区域尺度的土壤肥力分布,进而为荔枝园土壤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袁辉林 蔡尚 吕烈武 钟昌柏 何彦 康丽华
    2013, 34(10): 1888-18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植物促生菌(PGPB)SZ7-1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SZ7-1的培养条件,并在5 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其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该菌对桉树幼苗的接种效应。结果表明:(1)以菌体浓度(OD值)为目标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综合考虑3因素对SZ7-1生长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培养条件为:pH6.02、接菌量2.41%和装液量10%。由5 L自动发酵罐中培养可知,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更利于菌株的生长,16 h后活菌数达到1.31×1010 CFU/mL,是优化前的1.62倍;(2)接种后植株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以及全氮含量等方面较对照有明显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该类促生菌的大量培养和应用提供参考。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龙翔宇 董绪浓 方永军 戚继艳 秦云霞 唐朝荣
    2013, 34(10): 1895-19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橡胶树中克隆并获得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HbPGAM),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559 bp,包含长度为1 26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保守的磷酸变构酶组氨酸磷酸酶结构域,属于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PGAM蛋白无导肽酶切位点,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且为亲水蛋白,该蛋白可能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PGAM基因在分析的7种组织中均表达,但在胶乳(产胶细胞乳管的细胞质)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该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受割胶影响,推测其参与橡胶树胶乳再生过程。此外,HbPGAM基因表达受部分植物激素如乙烯利ET、植物生长素2,4-D及水杨酸SA调控,但调控不明显。结果说明,胶乳再生过程中HbPGAM对胶乳糖酵解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全面了解橡胶树PGAM家族奠定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鑫 吴绍华 邓顺楠 陈月异 田维敏
    2013, 34(10): 1902-19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JAZ蛋白是茉莉酸信号调控途径的关键环节之一。HbJAZ3基因是橡胶树乳管细胞中编码JAZ蛋白的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本文采用原核表达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pET28a(+)-JAZ3、pET28a(+)-JAZ3-ZIM-mut(缺失ZIM结构域中TIFY基序)和pET28a(+)-JAZ3-Jas-mut(缺失Jas结构域的保守氨基酸FLEKRK)的His标签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成功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在37 ℃条件下,用1 mmol/L IPTG诱导2 h能够诱导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通过镍柱纯化了目的蛋白,获得了HbJAZ3及其ZIM结构域和Jas结构域的突变体蛋白,为进步一鉴定乳管细胞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关键环节打下了良好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庄盈婷 仝征 王力敏 王红岩 周承 王旭初 郭安平
    2013, 34(10): 1907-19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巴西橡胶树胶乳RNA的提取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步骤多、时间长、保存条件要求苛刻等问题以及橡胶树胶乳远距离、长时间采样的诸多不便等问题,介绍一种具有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步骤少等优点的简易巴西橡胶树胶乳RNA提取方法和一种适于长时间保存胶乳的方法。该方法仅仅以DEPC水为提取液,提取的RNA浓度可以达到为0.722 μg/mL,纯度OD260/OD280在2.0~2.2之间,总RNA提取量为36.1 μg/mL,可以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RT-PCR和RACE的要求;对在冰上保存1~10 d的胶乳提取RNA,浓度在0.502~0.722 μg/mL之间,OD260/OD280在1.8~2.4之间,总RNA的提取量在20.8~35.44 μg/mL之间。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戚继艳 周斌辉 曹冰 唐朝荣
    2013, 34(10): 1914-19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转化酶基因HbNIN2被证明是决定产胶细胞乳管中蔗糖代谢的关键基因,同时在叶片、树皮等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bNIN2基因的功能,利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对HbNIN2基因在橡胶树嫩皮和中脉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区域与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橡胶树嫩皮中,HbNIN2基因主要在韧皮部中表达,而在中脉中,HbNIN2基因在除木质部外的其它部位均有表达,同时在两种组织的乳管细胞中HbNIN2基因均有明显的表达信号。比较而言,HbNIN2基因在中脉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嫩皮。结合其它研究结果,推测HbNIN2基因可能参与橡胶树乳管蔗糖代谢、叶片生长发育调控等。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必尊 张建斌 刘菊华 贾彩红 金志强 徐碧玉
    2013, 34(10): 1919-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信号转导中起到重要作用。以香蕉果实cDNA噬菌体文库为材料,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获得1个长度为1 689 bp的香蕉果实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编码563个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家族结构域。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香蕉基因组中不止有1个拷贝。构建了该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为该基因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汤燕姗 赖钟雄 赖呈纯 林玉玲
    2013, 34(10): 1925-1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台农甜蜜桃”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法,首次从台农甜蜜桃中克隆出较为完整的包括Fe-SOD、Mn-SOD、Cu/Zn-SOD 3类型20条的SOD基因家族的全长序列,各成员核酸长度范围在858~1 234bp之间,共编码4种不同的蛋白。生物学分析学分析表明,SOD家族蛋白均为稳定的跨膜蛋白,均含有SOD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在磷酸化位点上各蛋白差异较大,且3′UTR及5′UTR均具有多态性,可能通过以丝氨酸为主的磷酸化方式,改变酶活性及蛋白构象来参与对桃生长发育的调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娟 廖振阳 吴嘉云 邓祖湖
    2013, 34(10): 1935-19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T-PCR法从甘蔗(Saccharum L.)花穗中克隆了1个丝氨酸精氨酸丰富蛋白(Serine/ Arginine-rich proteins, SR proteins)家族基因ScRS31,属于RS亚家族成员。该序列全长1 120 bp,包含编码285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读码框,具有典型的RS亚家族结构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RS31编码蛋白是一个不稳定蛋白,表现亲水性;含有41个潜在丝氨酸磷酸化位点,推测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功能调控;与高粱、玉米中的SR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5%、96.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ScRS31在根、花和芽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它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冲 曾建斌 陈华 姜宝杰 贺小彦 庄伟建
    2013, 34(10): 1941-19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优质抗青枯病花生品种闽花8号为材料,在苗期利用灌根法接种花生青枯菌,分不同时期取根,利用改良的CTAB-LiCl法提取接种和非接种的混合RNA,采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合成双链cDNA,经SfiⅠ酶切后胶回收纯化双链cDNA,连接到质粒载体pDNR-LIB上,电击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成功构建了青枯菌诱导的处理和对照混合全长cDNA文库。经鉴定,初级文库库容为1.78×106 cfu/mL,重组率达到99%以上,插入片段集中在750~2 500 bp之间,平均长度约为1 300 bp,经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2.97×109 cfu/mL。随机挑取部分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初步分析获得一些EST数据。说明得到了高质量的全长cDNA文库,这为筛选和克隆青枯菌诱导的胁迫相关基因提供了资源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赖志宸 赖恭梯 张群林 林玉玲
    2013, 34(10): 1947-1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和福建地方著名栽培品种天宝蕉(Musa acuminata,AAA group)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7,并对其 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进行了低温胁迫下FAD7转录水平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FAD7(命名为Mu-FAD7-1,GenBank登录号为JX911314)和天宝蕉FAD7(命名为Ma-FAD7-1,GenBank登录号为KF011506)ORF均为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两者共有22个差异碱基和10个差异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香蕉FAD7编码蛋白为亲水性,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叶绿体;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天宝蕉Ma-FAD7-1转录水平变化小,而旗山野生蕉Mu-FAD7-1在普通香蕉停止的生长临界温度13 ℃时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降至4 ℃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验证了野生蕉FAD7可能具有抗寒基因的功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美英 易小平 杨小亮 肖苏生 郭安平
    2013, 34(10): 1955-19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若干定性PCR方法部颁标准对含有0.5%的4份不同转基因混合样品进行检测,先以通用元件标准中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对混合样品进行初步定性PCR筛选。结果表明,4份样品中都含有转基因成分。Bt基因特异性标准检测表明,3#和4#样品含有转基因抗虫水稻成分。构建特异性标准PCR检测表明,2#、3#和4#样品含有转基因GTS-40-3-2大豆成分。以MON810、Bt176、NK603转化体事件标准进行品系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证实:1#和4#样品中含有Bt176转基因玉米成分;3#样品中含有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4份样品中均不含NK603转基因玉米成分。说明农业部颁布的定性PCR方法标准能满足于对多种转基因混合样品的检测,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志国
    2013, 34(10): 1961-1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百合试管鳞茎的增殖培养,探讨百合试管鳞茎增殖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百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0.5 mg/L 6-BA结合1.0 mg/L NAA对百合试管鳞茎增殖效果最好;不同培养方式对百合试管鳞茎增殖效果有明显差异,液体培养方式增殖效果好;鳞茎增殖系数与培养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液体培养14 d较好,鳞茎数量多,且无褐变现象;液体培养基pH值以5.6为宜,不同基因型百合鳞茎增殖率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所用的3个百合品种中, ‘索蚌’(Sorboune)增殖效果优于‘元帅’(Acapulco)和‘西伯利亚’(Siberia)。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史敏晶 邓顺楠 陈月异 田维敏
    2013, 34(10): 1966-19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粒子凝集在乳管伤口堵塞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胶乳中橡胶粒子凝集相关蛋白对于阐明乳管伤口堵塞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巴西橡胶树初生乳管和次生乳管胶乳黄色体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多酚氧化酶对橡胶粒子凝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乳管和次生乳管胶乳的B-乳清蛋白种类有明显差异,但B-乳清都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具有明显的凝集橡胶粒子的作用。标准PPO也具有凝集橡胶粒子的效应。DTT对标准PPO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抑制其对橡胶粒子的凝聚作用。本研究首次证明巴西橡胶树的初生乳管和次生乳管的胶乳黄色体中都含有PPO蛋白,PPO是有效凝聚橡胶粒子的蛋白质成分之一,为深入研究乳管伤口堵塞机制奠定了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贺军虎 陈业渊 赵小青 陈华蕊
    2013, 34(10): 1972-1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果实中自由态多胺(PAs)含量与胚胎败育关系研究发现:腐胺(Put)是杧果PAs的主要组成部分。败育胚胎的腐胺、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以及(Spd+Spm)/Put、Spm/PAs的比值均小于胚胎发育正常果实,且差异显著。在胚胎败育的关键时期,胚胎正常果肉中Put、Spd的含量升高的幅度大于胚胎败育的,但是 (Spd+Spm)/Put、Spm/PAs与胚胎败育果实果肉相比下降,这些因素与胚胎败育有关;果肉中Put含量维持在高水平的时间较长,Spm含量及其Spm/PAs比值在40 d 后急剧升高为胚胎正常发育的果实在体积上超过败育的起到重要的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张丽梅 陈志峰 王彬 余东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许家辉 刘波
    2013, 34(10): 1977-19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d叶片SPAD值降到最低;长时间遮光会造成叶片早衰,限制树体营养生长。遮光对叶片N、P、K、C含量均有影响,在遮光过程中,叶片的C、N、P、K含量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树体对遮光后形成的弱光条件均作出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使C、N、P、K趋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含量水平。莲雾叶片的碳氮比(C/N)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大趋势,遮光40 d左右比值达到顶峰,此时是莲雾栽培上进行催花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娟 梁春辉 陈杰忠 刘翔宇 周武 姚青 周碧燕
    2013, 34(10): 1982-19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锌处理对砂糖橘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皮硬度、细胞壁结构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四年生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Shatangju)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锌肥,同时对与果皮力学性能相关的细胞壁代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锌处理均可降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皮硬度的变化幅度,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其中Zn2++Ca2+处理的果皮硬度变化最均匀、陷痕果高发期Cx和PE活性低、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高。不同锌处理均可有效地降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壁代谢酶的活性,抑制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延缓细胞壁水解,使得果实硬度变化更均匀,其中Zn2++Ca2+处理的效果最明显。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贺春萍 李锐 吴伟怀 郑肖兰 吴川颖 梁艳琼
    2013, 34(10): 1987-19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3株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百菌清、腈菌唑、咪鲜胺、三唑酮、戊唑醇、异菌脲、抑霉唑、十三吗啉、丙环唑9种药剂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毒力较强,抑菌效果较好,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EC50在0.013 2~2.972 6 μg/mL,其中丙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均小于0.1 μg/mL,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的效菌效果较差;多菌灵对褐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3株褐根病菌的EC50在138.655 0~492.298 2 μg/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叶文雨 胡芳辉 连璧 陈晓 余文英 鲁国东 陈继圣 王宗华
    2013, 34(10): 1991-19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ho GAPs(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是真核生物中Rho GTP酶的负调控因子之一,通过激活Rho GTP结合蛋白内在的GTP酶活性,使其加速水解成结合GDP的失活态。全基因组分析指出稻瘟病菌有8个Rho GAP成员(MoRhoGAP),但是其功能不清。本研究利用在线工具分析了其蛋白MoRhoGAP蛋白结构域及其定点突变后的三级结构,以及MoRhoGAP的互作蛋白网络,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利用基因芯片和公共数据库分析了在稻瘟病菌不同发育和侵染阶段Rho GAP的基因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稻瘟病菌RhoGAP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彭军 廖孝文 杨海中 曾凡云 龙海波 裴月令 郭建荣
    2013, 34(10): 1998-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16s rDNA保守区域为靶标设计LAMP引物,建立柑桔黄龙病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LAMP)检测技术。LAMP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其检测下限约为1 pg/μL质粒DNA,是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能快速、准确地对田间疑似样品进行检测。建立的柑桔黄龙病LAMP检测方法是对黄龙病检测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田间检测,可满足基层以及科研单位对该病害检测的需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戴凡炜 李磊 唐翠明 王振江 何利 罗国庆
    2013, 34(10): 2004-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西地区的桑树发病初期叶片褐枯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桑树病株并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得到优势菌株42株,各菌株形态基本一致。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比对后发现所有菌株序列均与劳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相似度达99%,生化型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为生化Ⅰ型。随机选择10个菌株进行致病力实验,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具有致病性,部分菌株致病率达90%以上。其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侵染桑苗过程,发现侵染后期桑根木质部导管内聚集大量菌体,堵塞整个导管。上述结果表明:广西地区桑树“褐枯”症状病害属于桑树青枯病,病原菌为劳尔氏青枯菌RS,其致病机制是通过在桑根木质部导管内大量定殖,堵塞导管阻止水分运输,最终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涂蓉 季清娥 陈家骅
    2013, 34(10): 2009-2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布氏潜蝇茧蜂的触角感器,同时用Y形嗅觉仪测定该茧蜂对不同水果和桔小实蝇取食残渣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该茧蜂雌虫有5种感器,为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和腔形感器,而雄虫少了腔锥形感器;该茧蜂雌、雄成虫对供试的8种水果果肉的选择性不一样,未交配的雌、雄及已交配的雌成虫对香蕉的挥发性物质表现出最强的选择性,而已交配雄成虫对芭乐的选择性最强,所有供试成虫对桃、橙的选择性最弱。龙眼、木瓜、杨桃及芒果的吸引力介于上述几种水果之间。桔小实蝇取食会影响该茧蜂对水果的趋性,趋性强弱顺序如下:桔小实蝇幼虫取食过的水果>鲜水果>桔小实蝇成虫产过卵的水果>桔小实蝇成虫取食过的水果。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孔祥瑞 王让剑 杨军 郭吉春
    2013, 34(10): 2014-2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定量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在白茶感官品质决定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新选801、新选807、福鼎大毫和金牡丹4个茶树品种分别在3个不同萎凋条件下制得的12个白茶茶样为材料,测定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还原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及感官审评得分,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对主要化学成分与白茶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白茶的感官审评得分与氨基酸含量(R=0.855)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性糖含量(R=0.680)成显著正相关,与水浸出物含量(R=-0.873)和酚氨比(R=-0.841)成极显著负相关;对感官品质直接正面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为还原性糖和氨基酸;而茶多酚和咖啡碱则对感官品质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建初 李孟繁 韩明 薛海波 张挺 江津津
    2013, 34(10): 2018-2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脱乙酰KGM、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用共混成膜制备可食性膜。通过以脱乙酰基度、脱乙酰KGM/壳聚糖配比、混合膜液浓度、甘油用量为变量,以共混膜的拉伸强度、膜断裂伸展率及膜水蒸气渗透系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脱乙酰KGM/壳聚糖共混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脱乙酰基度为0.70、脱乙酰KGM/壳聚糖配比为3 ∶ 7、共混膜液浓度为1.5%、甘油用量为0.50 mL时,共混膜的性能最优,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大、水蒸气渗透系数小,为共混膜在果蔬保鲜(特别是甜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以道 周娅 李芬芳 袁德保 李奕星 郑晓燕 谭琳 陈娇 金志强
    2013, 34(10): 2025-20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酶促褐变是香蕉加工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非硫安全高效抑制剂的筛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美拉德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简称MRPs)展示了其良好的抑制酶促褐变的能力,然而美拉德产物分级组分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透析处理得到大于和小于3 500 u的分级组分,比较其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的相关能力,并对抑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MRPs中,MW>3 500 u的MRPs具有较好的还原力,MW<3 500 u的MRPs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率、螯合铜离子能力以及抑制多酚氧化酶酶活的能力。MW<3 500 u的MRPs对游离酶抑制常数(K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198 mmol/L和1.508 mmol/L,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庄卫东
    2013, 34(10): 2031-20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松风本’龙眼果实为材料,研究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等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龙眼果实在(5±1)℃下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内较高的O2含量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外观品质,保持较高的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内较高的CO2含量能延缓龙眼果肉自溶和果实病害发生,但果肉乙醇含量积累会影响龙眼果实品质,加速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普通聚乙烯薄膜袋内的O2含量最低而CO2含量最高,会导致果肉乙醇含量积累过多、果实发病率最高和好果率最低。综合结果可知,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松风本’龙眼果实在(5±1)℃低温下贮藏保鲜效果为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
  • 汪军 杨腊英 毛超 陈平亚 张建华 郭立佳 黄俊生
    2013, 34(10): 2038-20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淡紫拟青霉E7菌株固体放大发酵因子间的关系以获得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组合,并测定外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装料方式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甘蔗渣+麸皮+壳聚糖组成的正交2号配方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分生孢子产量达7.13×109个/g,以发酵液pH+液相发酵终点+温度+初始含水量组成的正交4号配方为优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产量达8.97×109个/g;该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中添加0.4%蔗糖、0.2%蛋白胨、0.002%硫酸锰,以双层纱布袋装料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放大培养,产孢量最高可达到8.22×1010个/g。优化后的E7菌株发酵产孢培养基基质用量少,发酵成本低,适合于固体放大发酵生产淡紫拟青霉孢子。
  • 叶伟庆 吴园园 高上吉 石馥琼 黄焕庆 徐春厚
    2013, 34(10): 2046-20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湛江特呈岛、东海岛及水产品市场采集海泥、红树叶、花、果、土壤、带鱼、章鱼、鱿鱼等样品,用于海洋红酵母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性观察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作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从样品分离菌中鉴定出4株海洋红酵母,分别是胶红酵母ZJZ1、胶红酵母ZJD2、粘红酵母ZJN5和红酵母ZJH8;4株红酵母均产生类胡萝卜素、粗多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胶红酵母ZJD2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55.86 μg/g;胶红酵母ZJZ1产生的蛋白酶和维生素B6含量最高,为188.96 U/mL和1.14 μg/mL;粘红酵母ZJN5产生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最高,为9.89 μg/mL和6.65 μg/mL;红酵母ZJH8产生的粗多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含量最高,为14.696 μg/mL、99.271 U/mL和1.913 U/mL。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兰国玉 王纪坤 吴志祥 陈俊明 谢贵水
    2013, 34(10): 2051-20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青梅林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位也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海南岛橡胶群落与青梅林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成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面积为10 400 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在调查面积为3 600 m2的青梅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45科84属94种。(2)橡胶林群落主要由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组成;青梅林群落主要由茜草科、大戟科、豆科、番荔枝科和无患子科组成。(3)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有58个,占总科数的63.7%,青梅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34个,占总科数的75.6%,表明了橡胶林群落和青梅林群落同样都具有热带性质。(4)橡胶林中热带亚洲的属37个,占总属数的12.5%;青梅林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22个,占总属数的26.2%,表明青梅林群落热带亚洲亲缘性较强。(5)海南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科有24个,占总科数的26.1%,世界广布的属有14个,占总属数的4.8%,分别高于青梅林群落的15.6%和1.2%,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分布比例较高表明了其群落过渡性的特点。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袁洁 尹光天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2013, 34(10): 2057-2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系统揭示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天然分布区8个群体的6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米老排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米老排6个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丰富,各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3.73%,群体表型性状分化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米老排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90%,变异幅度为9.73%~18.39%;种子的大小系数与种子的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除种子形态指数外,总体上,种子性状变异呈现出以经度为主的梯度规律性;群体间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显著相关(r=0.459 4,p= 0.02);根据 Mahalanobis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以将8个群体大致分为4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收集保存、评价筛选以及创新利用米老排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 综述
  • 综述
    沈万宽 姜子德 邓海华 刘睿
    2013, 34(10): 2063-20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甘蔗病害,也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使甘蔗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损失。综述甘蔗黑穗病病原特征、分类归属、生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快速检测,以及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对策。
  • 综述
    刘贝贝 陈歆 彭黎旭
    2013, 34(10): 2069-2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河口海岸沉积物是PAHs重要的源和汇。PAHs在沉积物中环境行为的研究为其生态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河口海岸沉积物中PAHs的吸附解吸、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主要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