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导航切换
热带作物学报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文献计量学指标
获基金资助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收费说明
期刊在线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引用排行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工作流程
审稿流程
编校流程
期刊订阅
期刊声明
道德声明
版权与许可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OA)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1年, 3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25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植物生理生化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资源区划与综述
综述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龙眼杂交后代果肉黄酮含量的遗传倾向研究与优株筛选
黄爱萍 郑少泉
2011, 32(9): 1595-1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立冬本’(♀)ב青壳宝圆’(♂)杂交组合后代94个株系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肉黄酮含量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杂交后代群体中果肉黄酮含量表现差异,聚类分析存在超双亲的株系,筛选中偏高果肉黄酮含量的龙眼株系96-125、96-75、96-141共3个。组合传递力为96.48%,表现为低亲遗传,总体表现趋中变异,但也有超高亲的遗传变异,低低亲、高高亲比率均为12.77%。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杨为海 王维 邹明宏 曾辉 张汉周 罗炼芳 陆超忠
2011, 32(9): 1600-16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归属于2个弱相关的主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353%,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按方差贡献大小依次命名为果实重量因子F,和带壳果质量因子F。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根据各种质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了评价。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薯蒺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与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
李俏 黄小龙 陈银华 吴安迪 林红 陈吉良 黄祖旬 黄东益
2011, 32(9): 1605-1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中国南方地区搜集的20份山药和19份大薯种质材料进行了形态特征鉴定与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山药和大薯形态特征丰富,染色体数目为40条或60条,且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数目存在相关性。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杂交狼尾草栽培料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钟佃 黄秀声 郭仲杰 冯德庆 钟珍梅 黄勤楼
2011, 32(9): 1610-16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狼尾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有利开辟狼尾草利用的新途径。在狼尾草2.0m时刈割,自然条件下晒干,再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草粪比为6∶4(C∶N=28.66∶1)时,产量最高为12.316kg/m2,氨基酸含量为2442%,栽培效益为30.66元/m2;稻草在草粪比为6∶4(C∶N=28.66∶1)时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为14228kg/m2、氨基酸含量为19.42%,栽培效益为41.72元/m2,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效益高,但稻草产量不高,一般为6000~6750kghm2,狼尾草的干草产量可达45000~67500kg/hm2,利用其栽培双孢蘑菇,可缓解蘑菇主产区对稻草的需求。杂交狼尾草的不同配方影响蘑菇产量,随着C/N升高其产量下降明显,但对多糖的影响不明显。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酸角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刘海刚 段曰汤 何璐 仲金楠 马开华 沙毓沧
2011, 32(9): 1615-16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刈割对干热河谷地区紫花莒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金杰 史亮涛 韩学琴 张明忠 沙毓沧 纪中华 龙会英 邵庆勇
2011, 32(9): 1619-16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干热河谷地区10个紫花首蓿品种在孕蕾初期进行刈割1茬和不刈割处理后,从其种子成熟时间、产量方面,研究刈割对该区引种的紫花首蓿品种种子生产的影响,以提高其种子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地区,在紫花首蓿孕蕾初期刈割1茬后,种子产量平均提高14933g/m2,并促使种子主要集中在播种次年的5月份成熟采收;10个参试紫花首蓿品种中,猎人河(74-55)的种子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达36.401g/m2,其次是萨兰纳斯(75-43)和德宝,其种子平均产量分别为31.727g/m2和30.060 g/m2。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福建结球甘蓝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章明清 李娟 孔庆波 姚宝全 沈金泉
2011, 32(9): 1624-1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59个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研究了福建结球甘蓝氮磷钾施肥指标。结果表明,平衡施肥产量与空白区产量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对结球甘蓝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51.0%,施用氮磷钾平均增产404%、11.6%和15.0%;土壤速效氮磷钾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07mg/kg、Olsen-P71mg/kg和速效钾157mg/kg;平均经济施肥量为N 238kg/hm2、P.O,70kg/hm2和KAO192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9∶0.81;土壤有效氮磷钾测定值与推荐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回归方程,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可推算结球甘蓝推荐施肥量,起到因土施肥的作用。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大白菜氮磷钾吸收动态模型及其吸收特性研究
李娟 章明清 孔庆波 姚宝全 林秋月
2011, 32(9): 1630-16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定量研究大白菜一个种植周期的氮磷钾吸收特性,改进的氮磷钾吸收动态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由该模型定量分析可得到最大养分吸收速率、最大养分吸收量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大白菜氮磷钾吸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明显提高大白菜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量;大白菜氮磷钾吸收过程基本同步,吸收特性主要是由品种的营养特性决定;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播种后71-83d,最大吸收量出现在播种后 90~109d。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不同一次施肥法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探
苏明 黄洁 甘学德 许瑞丽 叶剑秋
2011, 32(9): 1637-16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甘薯全生长期中,只施一次肥料可起到省工高效的作用,6种一次施肥处理分别为∶插苗前,垄中施基肥;薯苗返青后,在垄顶薯苗的中间、一侧、两侧撒肥;薯苗返青后,在垄顶的薯苗一侧、两侧开沟施肥。结果表明,不论在甘薯苗的一侧或两侧施肥,撒施培土均比开沟施肥培土优越,不论撒施培土或开沟施肥培土,在苗一侧施肥均比在苗两侧施肥优越;最优的施肥方法为苗一侧撒肥,培土盖肥,比在苗两侧开沟施肥培土(CK)的传统方法简便、高产和高效,能提高单株鲜薯重24.7%、鲜薯产量25.0%和薯干产量35.8%,均达1%水平极显著差异,淀粉产量提高32.0%,达5%水平显著差异。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种植海拔高度和采制时期对黄山"松谷"毛峰茶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
汪小飞 刘昕 陈国平 黄志胜 叶高继 刘丽娟 李超
2011, 32(9): 1642-16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不同种植海拔高度及采制时期对黄山"松谷"毛峰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和硒含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对黄山"松谷"毛峰茶中相应功能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从种植海拔高度看,茶样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酚氨比值及硒含量随种植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咖啡碱,高海拔茶样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平地地区茶样,而不同海拔高度的茶样中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从采制时期看,茶样中茶多酚含量为5月最高,4月次之,6月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4月最高,5月次之,6月最低;茶样酚氨比值6 月最高,5月次之,4月最低;咖啡碱含量4月和5月基本相同,均高于6月;氨碱比值4月最高,5月次之,6月最低;茶多糖含量6月最高,5月次之,4月最低;硒含量4月最高,5月和6月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海拔高度及采制时期对黄山毛峰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和硒含量有交互性影响。
Select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CPPU在冬季大棚苦瓜生产运用上的探讨
张少平 赖正锋 吴水金 张玉灿
2011, 32(9): 1645-16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翠"、"翠玉"及"如玉11号"三个苦瓜品种为材料,探讨冬季大棚低温条件下,不同浓度CPPU 处理雌性苦瓜发育情况;同时,用不同浓度CPPU处理盛夏雌性苦瓜,研究其单性结实情况。结果显示,在极低温度下(长期低于10℃),任何浓度的CPPU都无法达到生产商品苦瓜的要求,而在较高温度(白天气温长期高于33℃)下,一定浓度的CPPU虽能促使苦瓜单性结实后的膨大,但明显小于正常授粉的对照苦瓜。
植物生理生化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芒果尖孢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张俊 吕延超 刘晓妹 张欣 张贺 蒲金基
2011, 32(9): 1648-16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芒果炭疽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芒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种。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尖孢炭疽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原生质体,获得表达GFP尖孢炭疽菌的转化子菌株;转化子菌株在含潮霉素平板上经多次单孢纯化后,在无选择压下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绿色荧光,用GFP特异性引物 PCR 扩增转化子菌株基因组DNA获得预期大小片段,表明g办基因已成功导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自然界的生物学及侵染方式奠定了基础。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方佳敏 刘佳 唐克轩 张鹏
2011, 32(9): 1653-16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及非洲11个主栽木薯品种(KU50、NZ188、NZ199、SC5、SC6、SC8、SC124、TME7、TME12、Ebwanateraka、TMS60444))的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器官发生能力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显著。多数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在60%以上,有几个可达到80%以上,如TMS6044和Ebwanateraka;而NZ199、SC124和TME2的诱导频率较低,分别只有25%、43%和36%。次生胚状体形成的子叶胚切块可诱导芽器官发生,诱导频率在15.8%~75.8%之间,其中TME7和 TMS60444 诱导效果最好。与TMS60444相似,KU50、SC5、SC8及 Ebwana的次级体细胞胚经过多次继代诱导后,观察到脆性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但发生频率较低。对不同根癌农杆菌侵染外植体及抗生素浓度的优化结果表明,用改良型的农杆菌LBA4404进行侵染,在培养基中添加200uml/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温度22℃,培养4d时,转化效果最好。共培养后,使用含有500mg/L羖苄霉素及15mgL潮霉素的培养基来筛选体细胞胚胎发生是较为理想的。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一种适用于多糖多酚植物的高质量RNA 快速提取方法
阮孟斌 李文彬 于晓玲 彭明
2011, 32(9): 1658-1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总RNA的提取是进行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关键基础,高质量的RNA是下游实验成功的保障。许多植物由于其体内含有酚、多糖以及其他的一些次生代谢物,要获得这些植物高质量的总RNA比较困难。本文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LCI沉淀法,该方法步骤少、效率高,使用此方法得到的棉花幼苗总RNA 经检测表明其质量比使用冷酚法提取的RNA要高得多,且完全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使用此方法成功提取了香蕉叶片、根、木薯叶片的RNA,经检测表明,所得到的RNA完整性好,完全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说明改良 LiCI沉淀法是一种适用于多酚多糖植物的快速RNA提取方法。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王波 崔广荣 何克勤 胡能兵 林平 张子学
2011, 32(9): 1661-16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芭蕉属植物基于线粒体ccb256 序列的分类研究
邓长娟 王静毅 陈友 冯慧敏 徐小雄 武耀廷
2011, 32(9): 1665-16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芭蕉属42份材料cb256线粒体DNA片段的序列。采用MEGA4软件构建了芭蕉属植物的MP树。结果表明,Austrdlimusa组和Callimusa组聚到一起,真蕉组的AA、其它种和观赏蕉组聚到一起,无法明显区分。真蕉组的BB单独聚到一起,且位于MP的基部,揭示了其在芭蕉属植物进化中占据着最原始的地位。另外,栽培蕉Ice cream((ABB)与M.bdlisima聚到一起,可能是由M.babisina为父本提供B型供体杂交而来,而除Improved lady finger(AAB)外,其它的栽培蕉均与M. acuminata的亚(变)种聚到一起,推测由M.acuminata为父本提供A型供体杂交而来。被认为是所有栽培蕉最原始亲本的M.acuminaassp.banksi与大量的栽培蕉聚到了一组,证明其与栽培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还表明 cb256序列进化速率适中,能用于研究芭蕉属内种间及亚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三角梅种质资源的ISSR 分析
李房英 黄彦晶 吴少华
2011, 32(9): 1669-1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ISR分子标记技术对68份三角梅种质进行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68份三角梅种质资源的DNA多态性检测共获得了19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条,多态性比率为9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梅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7,这说明供试的68份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不是特别丰富、亲缘关系较近。在0.64水平处将三角梅种质资源分为A类群和B类群,A类群可分为2亚类,B类群还可分为6亚类。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三角梅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三角梅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良种繁育,提供了DNA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ABA 预处理对蝴蝶兰类原球茎耐脱水性及生理基础的影响
刘福平
2011, 32(9): 1673-1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ABA溶液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PLB)对耐脱水性及生理学基础的效应,本实验观测H4O和ABA 溶液分别预处理PLB的脱水成活率及脱水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80μmoIL的ABA溶液预处理PLB,显著降低失水速度,极显著提高脱水后成活率。新鲜PLB、H4O或 ABA溶液浸泡的PLB三者之间的干物质重量、相对电导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ABA溶液预处理能极显著提高PLB可溶性蛋白、热稳定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明显地降低还原糖含量,也能使PLB的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OD、CAT活性均极显著降低,但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提高。所以,ABA溶液短时间处理蝴蝶兰PLB并不能明显改变重量和造成损伤,预处理能提高脱水保护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是增强PLB脱水耐性的基础。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罗汉果分离株抗血清的制备和应用
朱英芝 韩英 蒙姣荣 廖咏梅 邹承武 陈保善
2011, 32(9): 1679-16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分离自罗汉果(Siraitia gosvenori)的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hini yelow mosaic virs,ZYMV-LHG)在西葫芦上繁殖,利用差速离心法与PEG沉淀法相结合提纯病毒粒子,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出效价为1∶10240的抗血清。分别用健康西葫芦叶片总蛋白及健康西葫芦叶片汁液吸附处理抗血清,比较2 种处理后抗血清背景反应,以健康西葫芦汁液吸附法较佳。用间接ELISA对罗汉果果园及附近共46个科114种植物进行检测,其中9个科25种植物有阳性反应,以葫芦科、苋科、豆科、锦葵科等阳性率较高。田间病毒病发病率调查表明,宿根苗发病率比组培苗高,发病时间更早,是田间罗汉果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Select
植物生理生化
猪屎豆种子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新蕊 王祝年 王茂媛 李文基 陈烁 罗丽娟
2011, 32(9): 1683-16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猪屎豆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052%。同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猪屎豆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Co为560.3 ug/mL。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芒果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特点研究
马小卫 邢珊珊 李丽 刘丽琴 姚全胜 王松标 武红霞 詹儒林
2011, 32(9): 1687-16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46个芒果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芒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20.19 mg/g·FW;不同品种之间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肖茜 冯超 刘保华 李焕苓 张新春 杜中军 王家保
2011, 32(9): 1692-16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娘喜、无核荔枝、小丁香等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室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与膜脂过氧化及有关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3个品种果皮都表现出褐变指数上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质膜透性增大,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下降,脂氧合酶(LO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后降。但紫娘喜褐变最慢,无核荔枝褐变最快。耐贮的紫娘喜MDA含量、质膜透性及LOX活性较不耐贮的无核荔枝要低,GR活性较不耐贮藏的无核荔枝高。除GR活性外,无核荔枝其余指标变化幅度大于紫娘喜。不同品种果皮褐变进程差异与LOX活性变化、活性氧清除途径及质膜破坏进程差异有关.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多效唑喷雾对中国水仙的矮化效应
王伟英 邹晖 戴艺民 林江波
2011, 32(9): 1697-17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多效唑进行叶面喷雾,探讨其对水仙植株的矮化效应。结果表明∶110、150、200和300mg/L的多效唑处理均能使水仙植株矮化粗壮,叶片和花尊不易倒伏,促进开花,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提高了水仙的观赏价值,其中以150mg/L处理对矮化的综合效应最佳。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多抗冬瓜材料的获得及其生理变化规律初步研究
谢大森 柯剑 何晓明 彭庆务
2011, 32(9): 1704-17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萎病、疫病、病毒病是冬瓜的3大主要病害。根据冬瓜的生长习性、广州的气候特点和3种病害的发生特点,建立适合冬瓜的多抗筛选技术体系。笔者从35份不同来源的冬瓜材料中筛选出2个多抗单株材料BD218-5-1和BD94-1-2,并获得相应的种子,以此为试材测定丙二醛、POD等5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多抗材料与原始材料及其人工接种发病后在丙二醛、POD上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多抗材料中的丙二醛含量低于原始材料,发病后均呈下降趋势,而POD则相反。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菠萝品种间糖积累差异的研究
张秀梅 李建国 杜丽清 谢江辉 姚艳丽 孙光明
2011, 32(9): 1708-1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巴厘'和'无刺卡因'菠萝为试材,测定了同一季节成熟的菠萝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其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果实的生长曲线都符合单'S'曲线模型,幼果期果实生长较缓,迅速生长期果实生长加快,成熟期果实生长又减缓,整个生长周期仅有一个生长高峰;不同菠萝品种主要积累糖的种类也不同,'巴厘'品种以积累蔗糖为主,己糖与蔗糖的比值约为0.65;而'无刺卡因'品种是以积累己糖为主,己糖与蔗糖的比值约为5.92。不同的蔗糖代谢酶活性决定了不同品种果实中糖积累的不同,'巴厘'果实中主要调控蔗糖积累的酶包括 SPS、中性转化酶N(Netural invertasel)和酸性转化酶AI(Acid invertase),而'无刺卡因'果实主要由NI和AI调控。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NaCI胁迫对两种铁线子属果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育梅 胡宏友 童庆宣 李学梅 池敏杰 卢昌义
2011, 32(9): 1711-17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铁线子属果树人心果【Manilkra cpota(L.)van Royen和古巴牛乳树【Mauilkaa roxtourghiana (Wight)Dubard】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及盆土的实际盐度。结果表明,人心果在盐度1.98%以内、古巴牛乳树在盐度242%以内没有盐害;在NaCI胁迫下,两树种的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随着处理浓度增加,人心果叶片的SOD活性升高,各处理浓度下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但POD和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古巴牛乳树叶片的CAT活性升高,但SOD和POD活性降低,三者活性在各处理浓度下都显著高于对照;人心果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在各处理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浓度为4%及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古巴牛乳树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在处理浓度为4%及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推测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在人心果、古巴牛乳树受NaCl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elect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桑椹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王振江 罗国庆 唐翠明 吴福泉 吴剑安 肖更生 廖森泰
2011, 32(9): 1715-1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选育的鲜食用果桑品种'粤椹28'和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塘10'为试材,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桑椹果实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及花色苷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果期桑椹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合成速率逐渐减慢,全红期后又开始大量积累;花色苷从白熟期后开始合成,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花色苷的合成速率加快,桑椹中的花色苷主要在全红期到紫黑期发育阶段合成,到紫黑期含量达到最大值;紫黑期'粤椹28'桑椹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均高于'粤椹大 10'和'塘10'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木波罗果腐病中一种新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桑利伟 刘爱勤 谭乐和 孙世伟 李继锋
2011, 32(9): 1720-17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南省东升农场发现一种新的木菠萝果腐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个菌株B1,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该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帚梗柱孢霉(Ctindrocladium sp.);帚梗柱孢霉(CGlndrocludium sp.)引起的木菠萝果腐病为首次报道。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芒果畸形病菌室内单剂及复配剂增效配比的筛选
刘晓妹 许婉玲 漆艳香 韦运谢 蒲金基
2011, 32(9): 1725-17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我国芒果新病害——芒果畸形病病菌层出镰刀菌(Filsarium prolieratum)进行室内药剂筛选,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9种单剂 EC和斜率综合来看,咪鲜胺锰盐(EC。为0.075ug/mL、斜率0.85)和多菌灵(EC。为0.3ug/mL、斜率3.69),应用潜力最大,其次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多·福·溴菌腈和甲基硫菌灵。29个复配组合中仅有3个配比组合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丙环唑与多.福·溴菌腈以2∶3配比时增效最明显;其次是咪鲜胺锰盐与多·福·溴菌腈、多·福·溴菌腈与甲基硫菌灵分别以1∶4和2∶3的配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余组合则表现相加或拮抗作用。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卢芙萍 符悦冠 黄贵修 黄依然 徐雪莲 卢辉 陈青
2011, 32(9): 1729-1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解析其入侵、扩散机制,研究了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在21~42℃温度范围内,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在21℃条件下最长,为(370±12)h,39℃下最短,仅为(24±24)h;42℃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卵不能孵化,是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的极端高温,在此极端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存活66h,不能进一步发育;在36℃和39℃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率较快,但产卵量低,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分别为32.1%和13.4%;24~27℃为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应温度范围。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不同寄主对新菠萝灰粉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张妮 陈泽坦 徐雪莲 严珍
2011, 32(9): 1733-17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菠萝灰粉蚡是一种多食性昆虫。在恒温(25℃)条件下,研究并组建了新菠萝灰粉蚡在剑麻(Agzc sisaluma)、金边龙舌兰(gwe americmna vr. marginaa)、仙人掌(Opuntia dileni)和香蕉(Masa balisima)4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寄主上新菠萝灰粉蚡发育历期及产仔量均有差异。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73.313、65.378、41.689、65.262。综合比较4种寄主植物,剑麻、金边龙舌兰和香蕉3种为新菠萝灰粉蚡的适宜寄主.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产抗生素产生菌 Streptomyces albogriseus 的选育
代 鹏 徐雪莲 李郑仙 陈歆 彭黎旭
2011, 32(9): 1736-17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和氮离子注入等诱变处理方法,对抗生素产生菌Streptomyceslbogisceus的出发菌株JFA-001-71进行逐步选育,最终获得高产菌株N-56-343,菌株产素水平高且较为稳定,世代间的发酵产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叱啶硫酮铜悬浮剂的研制及其防霉效果
王萌 翁利清 陈华峰 李晓文 陆均熊 李江新
2011, 32(9): 1740-17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毗啶硫酮铜悬浮剂的研制,进行室内木材防霉试验,探究毗啶硫酮铜悬浮剂对常见木腐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毗啶硫酮铜悬浮剂较好的润湿、分散剂为602"、33"、500,产品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悬浮剂的要求。防霉试验结果表明∶毗啶硫酮铜浓度为1%左右时对3种霉菌(烟曲霉、可可球二孢、产紫青霉)具有比较好的防治效力。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地衣芽孢杆菌CHB6 高芽孢形成率发酵条件的研究
林陈强 谢硒鸿 邱宏端 郑力 陈济琛
2011, 32(9): 1746-17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HB6的细胞生物量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无机盐离子对地衣芽孢杆菌CHB6的细胞生长量及芽孢形成的影响,通过优化获得地衣芽孢杆菌CHB6的细胞生长量和芽孢形成率均较高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Mn2→离子对CHB6的影响最显著,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糖蜜1.5%、大豆蛋白陈0.5%、MnSO,4-H0 0.04%、MgSO.-7H0 0.05%、CaCLh 0.1%、KAHPO.-3H0 01%、KHPO,0.125%、NaCI 0.5%。细胞生长量可达4.8x10° 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0.6%。
Select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不同氮含量的狼尾草属牧草沼气发酵产气效果研究
黄勤楼 黄秀声 陈钟佃 钟珍梅 冯德庆
2011, 32(9): 1750-17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狼尾草属牧草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牧草,研究和筛选其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对缓解今后能源紧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氮含量的狼尾草属牧草开展制取沼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可以代替稻草作为C源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5个沼气发酵处理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总产气量最高的是'闽牧6号'狼尾草组,达110553.3mL,比杂交狼尾草组和红象草组分别提高15.2%和1.1%,总产气量最低的是猪粪组,达93 4600mL,其中CH.含量约为32.4%-44.3%。从绝对值来说,杂交狼尾草组、红象草组和'闽牧6号'狼尾草组比猪粪组分别提高2.7%、17.1%和18.3%,比稻草组分别提高-7.9%、5.1%和6.2%,其中以牧草为原料的3 个处理,在发酵原料量相同情况下,其N含量越高总产气量反而越低。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Select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长期贮存标准天然橡胶加工性能的研究
曾宗强 余和平 黄茂芳 王启方 曾 霞
2011, 32(9): 1754-17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红外光谱、 门尼粘度测定、 橡胶加工分析等技术分析了长期自然贮存标准胶的结构和加工操作性能, 测定了硫化胶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长期贮存后, 标准胶的分子链之间发生交联和氧化降解,导致门尼粘度、凝胶含量上升, 加工操作性能下降,并且老化后力学性能显著下降。
Select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微波干燥对天然橡胶硫化胶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张福全 陈美 王永周 廖建和 黄茂芳
2011, 32(9): 1760-17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3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热氧老化性能。采用TG和DTG测定了空气氛围下干燥后样品硫化胶的热氧降解温度,运用Coats-Redfem方程计算N。氛围下样品硫化胶热降解活化能;采用RPA 2000 在应变为0.5deg下进行频率扫描来评估样品耐热老化性能,并测定了样品硫化胶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热空气干燥和自然干燥,性能变化率和老化系数更大,样品RPA频率扫描 tanS值的增值更大,微波干燥样品的热降解活化能高于热空气干燥9kJ/mo,与自然干燥样品接近,说明微波干燥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热稳定性好,耐热氧老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Select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铬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冯信平 田家金
2011, 32(9): 1765-17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铬含量,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F1059-1999)有关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表明,稻米中铬的含量为0.11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mgkg(包含因子k=2)。不确定度主要由样品处理过程和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所引入。
Select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白兰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 分析
谷风林 房一明 胡荣锁 初众 卢少芳
2011, 32(9): 1769-17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对阴干、冷冻白兰花样品及白兰花酊剂样品进行了超声提取,并采用超临界CO。(SFE)提取了白兰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联联用法(GC-MS)共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4种样品鉴定出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87%、99.72%、92.77%和96.21%,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芳樟醇(7.50%、17.61%、67.51%、70.42%)、苯乙醇(0.84%、1.36%、2.57%、2.61%)、丙酸乙酯(38.21%、6.36%、未检出、0.27%)、甲苯(34.52%、66.88%、未检出、未检出)等,并且白兰花特征性芳香成分芳樟醇在酊剂提取物和超临界CO。提取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资源区划与综述
Select
资源区划与综述
中国茶叶出口地理集中度与出口收入不稳定性分析
许安心
2011, 32(9): 1774-17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方差分解模型,分析200~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的地理集中度及其对茶叶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叶出口集中于摩洛哥、美国、俄罗斯市场降低了出口的不稳定性,而出口集中于日本和西非市场则增加了出口不稳定性。其中,摩洛哥和日本市场尤为重要,分别成为中国茶叶出口收入稳定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利用反事实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理集中度下降对中国茶叶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不大(-4.3-7.8%),而日本市场贡献了出口收入不稳定的30%以上。这些意味着,稳定茶叶出口收入的关键在于稳定日本市场,而不是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
综述
Select
综述
茶树咖啡碱代谢及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吴华玲 陈栋 李家贤
2011, 32(9): 1780-1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咖啡碱是茶树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一般为茶叶干物质重的2%~5%。咖啡碱具有兴奋神经、祛除疲劳及增加心血管系统活动等保健功能,但摄入过高含量咖啡碱也会引起副作用,因此,研究茶树咖啡碱代谢途径及其分子机理,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树咖啡碱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及其关键酶、以及近年来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Select
综述
胡椒属(Piper L.)分子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范睿 黄丽芳 郝朝运 闫林 杨建峰 邬华松
2011, 32(9): 1786-17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椒属(Piper L.)作为胡椒科(Piperacae)中遍布于热带地区的重要作物,含有近2000个植物种类,目前集中分布于南亚、南美洲和中美洲。胡椒属内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在传统的木兰亚纲(Magnolidae)中显得尤为独特,为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s)分化速率加快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属内还含有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香料作物和民族植物种类,如胡椒(Piper nigrum)和萎叶(P.betle)等。因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许多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揭示其属内分子系统关系、栽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指纹图谱、特有物种的遗传分布特征等。本文就过去几十年胡椒属的分子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胡椒属在胡椒科中的系统地位已经确认;胡椒属内的分子分类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一些重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鉴定也已明确。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胡椒属内的分类系统仍显粗糙,需进一步细化研究;(2)胡椒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库尚未建立;(3)一些特有和珍稀种类的种群遗传特征研究未得到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