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高和琼 王英 金鸽 邱海燕 庄南生
    2009, 30(5): 565-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压片法、 酶解去壁低渗法和悬液法等方法, 对橡胶树热研 7-33-97 古铜期嫩叶染色体制片及其过程中预处理药剂、 预处理时间、 前低渗温度、 酶解时间等因子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悬液法更适合橡胶树叶片染色体制片。 最佳预处理药剂为 0.1%的秋水仙素和 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 预处理时间为 2 h。 酶解温度 37 ℃, 时间为 5~7 h。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效超, 王 蕊, 李新国, 黄绵佳, 李绍鹏, 李茂富
    2009, 30(5): 570-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 4 个浓度的大豆多肽溶液预处理巴西蕉幼苗, 经模拟低温胁迫处理, 测定相关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大豆多肽预处理降低了巴西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 MDA 含量, 提高了叶片 SOD、 POD 活性及叶绿素、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从而提高了巴西蕉幼苗的抗冷性, 以 0.5%的大豆多肽预处理效果最好。
  • 植物生理生化
    赖瑞云, 苏明华, 林建忠, 谢志南, 林丽仙
    2009, 30(5): 575-5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番木瓜初蕾前后, 以嫩叶为材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 测定番木瓜雌株、 两性株及雄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显示: 番木瓜 3 种株性植株叶片的 GA3、 IAA、 ZR、 ABA 含量在花芽分化、 现蕾及开花3 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性, 且变化临界点为初蕾形成时。 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表现为, 雄株在初蕾前后 ZR/IAA 与 ZR/ABA 比值一直明显高于雌株和两性株的; 雌株的 IAA/GA3 与 IAA/ABA 比值在初蕾时出现 1 个明显的高峰值; 3 种株性植株叶片的 GA3/ZR 比值则均呈现出初蕾前较低, 而初蕾后逐渐上升的趋势。
  • 植物生理生化
    杨祥燕, 蔡元保, 李绍鹏 孙光明
    2009, 30(5): 579-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 对 2 个菠萝品种(卡因种和巴厘种)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肉色泽和色素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的成熟, 果肉颜色逐渐向橙色转变; 叶绿素总量从果实膨大期增加到加工成熟期的最大值, 之后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 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含量从果实膨大期到完熟期都逐渐增加。 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 花青苷及类黄酮无显著相关; 类黄酮含量与类胡萝卜素显著正相关, 与花青苷极显著正相关; h* 值与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相关, 与类胡萝卜素、 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 a* 值、 b* 值与类胡萝卜素、 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2 个品种间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 花青苷含量差异不显著。
  • 植物生理生化
    郑诚乐, 许伟东 郭建靖, 陈伟建, 邱伟琴, 吴宪志
    2009, 30(5): 584-5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杨梅(Myrica rubra)的芽和叶片为材料, 研究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 P 和 K 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 而 Ca 和 Mn 则与之相反, 呈持续升高趋势, Cu、 B、 Fe 和 Zn含量在生理分化盛期前降低, 盛期后升高, 而 Mg 和 N 则是在生理分化盛期前呈升高趋势, 此后降低。 在生产上, 可根据杨梅树势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叶片适当喷施一定量的 B、 Fe 和 P 肥, 以促进其花芽生理分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李金雨, 苏明华, 林丽仙
    2009, 30(5): 589-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的肥料、 光照、 温度和湿度栽培条件对蝴蝶兰童期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在蝴蝶兰的童期生长过程中, 应以喷施含 N 高的 “花宝 5 号(N ∶ P ∶K=30 ∶ 10 ∶ 10)” 600 倍液、 “花多多(N ∶ P ∶K=20 ∶ 20 ∶ 20)” 2 000倍液为宜; (2)室外双层遮荫网早晚打开, 每天遮荫 10 h, 可有效调整蝴蝶兰生长需要的透光度; (3)当温度控制在 20~28 ℃时, 蝴蝶兰苗几乎全年都处于生长状态, 生长迅速, 长势良好; (4)空气相对湿度为 70%~80%, 最适宜蝴蝶兰的生长发育。
  • 植物生理生化
    王松华, 张 华 陈庆榆 何庆元 何华奇
    2009, 30(5): 593-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对草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脂氧合酶(LOX)和酯酶(EST)等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温处理 2~8 h 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 SOD、 POD 和 APX 同工酶的表达, 并且诱导 APX-II 新的同工酶表达。 SOD、 POD 和 APX 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而 CAT 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在本试验时段内,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草菇菌丝体 LOX 和 EST 同工酶表达亦逐渐增强, MDA 含量与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低温处理不改变草菇菌丝蛋白质含量, 但处理 8 h 时菌丝体部分大分子量蛋白被降解为小分子量蛋白。
  • 植物生理生化
    林郑和, 陈荣冰
    2009, 30(5): 598-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茶树幼苗为材料, 研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培养基(沙)下, 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施铝的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不施铝的, 而 SOD 活性却显著低于不施铝的。 随着供铝浓度的增大, 茶树叶片 SOD、 APX、 CAT、 POD 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茶树缺铝状况和适量铝可以促进茶树生长的情况。
  • 植物生理生化
    赵雅静, 翁伯琦, 王义祥 徐国忠
    2009, 30(5): 603-6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PI86134 及其辐射选育新品系 86134R1 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圆叶决明的叶片保水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 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通过对干旱胁迫下 CPI86134 与 86134R1几项抗旱生理指标的比较, 显示辐射选育新品系 86134R1 比 CPI86134 具有更好的耐旱性。
  • 植物生理生化
    阚丽艳, 谢贵水, 王纪坤
    2009, 30(5): 608-6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控水条件下, 研究干旱胁迫对入侵植物假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假臭草在干旱胁迫下,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体内的丙二醛(MDA)、 脯氨酸(Pro)、 叶绿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表明假臭草体内存有抗旱的机制, 能够适应多种生境, 这可能是其成为入侵植物的原因之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池富旺 张培松 罗 微 茶正早 林钊沐
    2009, 30(5): 613-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氮; 有机质; 不同尺度; 空间变异; 橡胶园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阮云泽 罗微 简少芬 吕丽平 孟 磊
    2009, 30(5): 620-6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岛 14 个胶园土壤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土壤表面电荷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供试胶园土壤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部分土壤中还含有水云母、 1.4 nm 矿物及三水铝石。 各粘土矿物组分含量因气候生态区、发育母质及地形而异; ②胶园土壤表面以负电荷为主, 负电荷量随土壤 pH 值的升高而增加, 表明其为可变负电荷; ③橡胶园土壤正电荷量少, 且随 pH 值升高而减少; ④低 pH 值时,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正电荷量大小顺序: 玄武岩﹥浅海沉积物﹥花岗岩和砂页岩。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 能, 周建珍, 梁秋玲, 彭远明
    2009, 30(5): 626-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增殖圃扩繁的橡胶树幼态无性系芽条进行籽苗和幼嫩小苗芽接试验。 结果表明, 增殖圃幼态无性系芽条的芽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绿色芽条, 且抽芽的直径较大。 虽经过连续多次取用芽条, 但仍可保持较高的芽接成活率和芽条的幼态特征, 是目前解决籽苗和幼嫩小苗芽接幼态芽条短缺、 常规绿色芽条芽接成活率不稳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彦师, 曾 霞, 安泽伟, 华玉伟, 黄华孙
    2009, 30(5): 631-6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缺乏系统全面的描述规范, 共享工作进展缓慢, 共享效率较低。 本研究中, 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 6 060 份橡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 通过对橡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及共享试点建设的研究, 提出了橡胶树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技术方法和分级标准, 建立了橡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构, 为建立统一、 规范的橡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 实现橡胶树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莫廷辉, 黄俊生 张影波 解 辉
    2009, 30(5): 637-6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鉴定品种寒害平均级、 可溶性糖含量、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 电解质渗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以及田间鉴定品种寒害平均级等 6 个指标对 31 个橡胶树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93-114、 云研 77-2、 闽林 71-22、 热研 7-18-55、 热研 2-14-39 和五星 I3 等品种的抗寒性比较强, 热研 78-3-5、 RRIC100、 Tjly1 和 BPM24 等品种的抗寒性比较弱。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华玉伟, 黄关青, 龙青姨, 黄华孙
    2009, 30(5): 64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研 7-33-97 花药为材料, 建立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 主要包括初生花药体胚诱导、次生体胚发生和次生胚植株再生三个步骤。 结果表明, 来自花药初生异常胚和初生子叶期胚的 0.2~0.3 cm 胚块均能成功诱导次生体胚发生, 并均能获得成熟子叶期胚。 以初生异常胚为外植体, 每个胚块获得子叶期胚数为0.64 个。 以初生子叶期胚为外植体连续 3 次诱导次生体胚发生, 随诱导次数增加, 体胚发生频率先上升, 后保持稳定。 2, 4-D 对次生体胚植株再生具有明显影响, 添加 4.5 μmol/L 和 9 μmol/L 2, 4-D 植株再生培养基中植株再生频率达到 85.0%。 AFLP 检测次生体胚植株遗传稳定结果显示: (1)来自初生异常胚的次生体胚植株 60.0%植株 DNA 发生变异; (2)来自初生子叶期胚的次生体胚植株, 随次生体胚发生次数增加, 检测到 DNA 变异植株频率由 30.0%升高到 52.4%。 AFLP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次生体胚植株与热研 7-33-97 高度相似, 相似系数大于0.904。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邓 晓, 侯宪文, 李光义, 李勤奋
    2009, 30(5): 651-6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杆为堆肥原料, 用鸡粪调节 C/N 比, 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试验, 研究不同C/N 比香蕉杆堆肥处理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C/N 比是影响堆肥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各处理在堆肥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总数呈 “低-高-低” 的变化趋势, 其中细菌种群的数量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 真菌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 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呈 “波浪型”。 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 中温微生物数量始终高于高温微生物, 细菌种群的数量总是最多, 是香蕉杆堆肥化过程中的优势菌群。 香蕉杆堆肥的最适 C/N 比为 25。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洪彦彬, 周桂元, 李少雄, 刘海燕, 陈小平, 温世杰, 梁炫强
    2009, 30(5): 657-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 12 个广东省区试花生品种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分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根质量在各生育期均与地上部质量、 总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开花期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多数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时期的根系活力均与成熟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成熟期根冠比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花生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分性状关系密切, 花生生长后期保持根系活力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朱世东, 倪婷婷
    2009, 30(5): 661-6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 6 个草莓品种的大苗和小苗(大苗根茎>0.7 cm、 三叶以上一心; 小苗根茎≤0.7 cm、 两叶一心)为材料, 在 0 ℃冷库中冷藏 5 个月后,分 3 批定植于大棚中(定植时间分别为 7 月 30 日、 8 月 10 日和 8 月 20 日), 观测不同品种植株的成活率、 营养生长状况、 物候期、 生理指标、 果实营养品质及产量, 结果表明: 宝交早生大苗的成活 率 高 达 99.20%、 营养生长状况好、 物 候 期 早、 果 实 营 养 品 质 好、 产 量 高, 其单株产量比全明星小苗的高158.69%, 为适宜的草莓抑制栽培品种; 8 月 20 日为草莓抑制栽培适宜的定植期; 随着定植时间的推移, 同一种草莓苗的根系活力、 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对电导率、 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减少; 每个品种均表现出大苗要优于小苗, 大苗的产量比小苗的高 72.09%~168.77%。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家红, 李辉亮, 彭世清
    2009, 30(5): 667-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巴西橡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生物学功能 , 利用笔者从橡胶树中克隆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HbCP1)(GenBank 登录号: DQ642886)序列, 构建了 HbCP1 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HbCP1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具有生理毒性, 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初步确认 RTX 结构域是导致 HbCP1 表达产物具有生理毒性的原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晋隆, 阙友雄, 刘金仙, 郑益凤, 陈如凯, 许莉萍
    2009, 30(5): 672-6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ligo-Capping 法是目前全长 cDNA 文库构建的重要方法之一。 笔者在引进、 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 通过对特异引物和接头序列的设计, 及 cDNA 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 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 形成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技术体系。 利用本研究中改进的 Oligo-Capping 法, 成功地构建了甘蔗茎全长 cDNA 文库。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所构建的甘蔗茎全长 cDNA 文库的库容大于 2.5×106 cfu, 重组率为 91%, 全长率高达 88.9%。本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甘蔗茎中全长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董凤英 王家保 徐碧玉 金志强
    2009, 30(5): 677-6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荔枝果皮 cDNA 微阵列信号分析结果, 对荔枝 cDNA 文库的 BAO5-H4 克 隆 测 序。 NCBI(http://www.ncbi.nlm.nih.gov/)ORF 分析发现其含有 1 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 编码 152 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为一全长 cDNA序列。 Blastx 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来源的 ASR(abscisic acid, stress and ripening inducible)蛋 白 高 度 同 源, 该基因被命名为 LcAsr, 通 过 PCR 的 方 法 获 得 其 DNA 全 长 序 列。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LcAsr 基因的 DNA 序 列 全 长 为 1 177 bp, 读码框中间包含 1 个 488 bp 的 内 含 子。 Protparam 预测分析结果表明LcAsr 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 C756H1130N228O238S1,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252.7, 等电点 pI6.10, 富含 Glu、 His、 Lys、Ala。 Predict protein 预测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 α 螺旋, 有 1 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 2 个酪蛋白激酶 II 磷酸盐化位点、 3 个 豆 蔻 酰化位点等, 并具有很高的亲水性, 预测该蛋白位于细胞核。 构建了植物荧光表达载体pCAMBIA-LcAsr, 并通过基因枪转化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瞬时表达, 对 LcASR 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 结果表明 LcASR 蛋白定位于细胞核。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海妹, 郭安平 王晓玲 郭运玲 孔 华 贺立卡
    2009, 30(5): 683-6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atminata)是广泛生长在热带非洲的 1 个野生种, 具有明显的地下茎特征。 为了探索控制其地下茎发育的相关基因及其他优异基因, 初步构建了地下茎 cDNA 文库。 文库指标显示: 初始滴度为2.5×105 cfu/μg, 扩增滴度为 2.9×108 cfu/μg, 库容为 5×106 cfu, 重组率为 82%; 随机挑选 80 个单克隆进行测序,插入片段在 400~1 000 bp 之间; 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获得了 58 个已报道有一定功能的 EST 序列, 22 个未见报道的 EST 序列; 并利用 PAUP4.0 软件对序列进行了筛选分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肖 琼 郭运玲 孔 华 贺立卡 郭安平
    2009, 30(5): 688-6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是高等植物淀粉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包括分支酶 I(SBE I)和分支酶 II(SBE II)两种类型, 调控着支链淀粉的合成。 利用 DNA 重组技术, 将这两种分支酶反义基因片段构建在一个植物表达载体中, 形成双价反义表达载体 p1301-SBEII-Spo-SBEI, 其中 SBE II 反义基因置于 CaMV35S 启动子之后, SBE I 反义基因置于块根特异型启动子 Sporamin 之后, 两者具有各自的 Nos 终止子。 通过反复冻融法, 将双价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 EHA105, 并采用 PCR 技术对所构建的农杆菌工程菌株进行了鉴定分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泽坦, 李荣幸, 钟义海
    2009, 30(5): 694-6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取食、 生长、 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结果表明: 在 25 ℃温度下, 采用荔枝、 龙眼、 莲雾、 芒果、 柑橘饲喂三角新小卷蛾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20.74、 18.17、 23.41、 23.23、 29.0 d。 在荔枝、 龙眼上该虫幼虫和蛹的存活率较高。 三角新小卷蛾在荔枝、 龙眼、 莲雾、 芒果、 柑橘上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 0.185 2、 0.161 1、 0.134 8、 0.134 7 和0.112 8, 均大于 0。 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 60.80、 53.76、 36.10、 30.60 和 49.00, 均 大 于 1, 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综合比较 5 种寄主植物, 三角新小卷蛾的最适宜寄主植物是荔枝和龙眼。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宋晓君, 陈 青 覃伟权 唐 超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2009, 30(5): 699-7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 0.5~4 d 内的椰心叶甲 3 龄和 4 龄幼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寄生后, 寄主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抑制; 酯酶(E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结果揭示了椰心叶甲幼虫对寄生产生的生理防御反应。
  • 生态学
  • 生态学
    黄启堂 董建文 王艳霞 章志都
    2009, 30(5): 704-7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遥感图像软件 ERDAS Imagine8.5/ArcviewGIS3.2 的支持下, 以福建省南山风景区两个时期(1988、 2004年)的影像为基础数据, 对影像进行配准、 图像判读、 目视解译和矢量化处理, 得出各个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 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预测。 结果表明: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 研究景区各景观类型变化均较明显且复杂, 达到稳定状态时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分别为 4.150 4(茶园)、 400.352 5(荒山荒地)、 1 395.167 9(建筑)、 94.820 3(柳杉)、 49.166 1(毛竹)、 337.777 5(农田)、 61.298 0(杉木×马尾松)、 380.239 1(水体)、 299.466 2(松杂)、 173.996 9(阔叶树) hm2。 其中, 茶园、 荒山荒地、 柳杉、 毛竹等景观类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松杂景观仅在 2018 年前略有上升, 随后即发生下降; 建筑景观、 水体面积比例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农田、 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林景观则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 由于建筑面积将大量增加,而森林景观面积则减少, 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应该从景观和生态角度出发对各景观斑块加以管理。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夏秋瑜, 李 瑞, 陈 华, 陈卫军, 赵松林
    2009, 30(5): 710-7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椰子花序汁液(简称椰花汁)采后品质变化显著的特点, 研究了脱氢醋酸钠、 二氧化硫、 尼泊金丁酯和丙酸钙对椰花汁采后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保鲜效果。 结果表明, 0.03%的脱氢醋酸钠可强烈抑制椰花汁中产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 与其他组相比, 在 7 d 内折光糖度、 乙醇含量、 总酸、 挥发酸和氨基酸含量变化最小; 0.01%二氧化硫可抑制总酸和挥发酸的增加, 但不能抑制乙醇的升高, 第 4 d 乙醇含量高达 6.8%; 0.01%尼泊金丁酯在自然发酵前 3 d 内糖度和总酸变化不大, 而 3 d 后总酸显著上升。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赖富丽, 王祝年, 王建荣, 晏小霞
    2009, 30(5): 714-7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大力藤叶片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 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显示, 共鉴定了 41 个化学成分(除豆甾醇外, 其余 40 个化学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报道), 其相对含量为 81.22%。 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维生素 E(11.52%)、 亚麻酸乙酯(10.26%)、 γ-谷甾醇(8.53%)、 棕榈酸乙酯(8.23%)、 叶绿醇(7.00%)、 亚麻酸甲酯(5.04%)、 亚油酸乙酯(4.13%)、 亚油酸(4.09%)和植二烯(3.89%)。
  • 综述
  • 综述
    徐迟默
    2009, 30(5): 718-7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菠萝凋萎病毒的研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介绍了菠萝凋萎病的症状和危害, 综述了菠萝凋萎病毒的分类、 检测、 基因组结构、 致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动向, 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