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华元刚, 刘海林, 贝美容, 杨红竹, 林清火, 茶正早
    2018, 39(8): 1471-1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置了 5 种不同施肥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天然橡胶胶乳及生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N 肥可以增加胶乳总固形物和干胶含量;施用钾肥或与氮磷肥配施,可降低胶乳中游离钙镁。不施氮肥而只施用磷钾肥会增加生胶灰分含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加生胶中氮含量;磷钾肥配施或氮磷钾(镁)肥配施时,生胶中的挥发物含量较高。施肥可以降低生胶的塑性初值(P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胶的塑性保持率(PRI),其中施用氮肥后的生胶的塑性保持率显著增高。同时,使用化学肥料可增加橡胶的分子量,其中氮磷钾镁肥配合施用时生胶分子量最大,门尼黏度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小娟, 朱白婢, 陈健晓, 伍壮生, 高芳华, 胡艳平, 杨春, 李雪峤
    2018, 39(8): 1476-1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砂培实验,以“翠甜”厚皮甜瓜为材料,设 6 个氮处理(0、5、10、15、20、25 mmol/L)研究其对海南地区春茬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膨大期根、果实氮含量,显著增加生育后期茎叶、果实及全株中的氮、磷和钾积累量,显著增加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和单果鲜重,增加磷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膨大期果实钾含量及氮生理利用效率。钾生理利用效率随氮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 10 mmol/L 时达到峰值。本研究中,10 mmol/L 氮处理单果鲜重最大,氮磷钾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也最高,且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居中,最有利于节约施肥,经济效益最大化。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魁, 黄枝, 徐永
    2018, 39(8): 1483-1492.
    为保证设施叶用莴苣周年生产的供给,研究了人工气候条件下不同光照模式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叶用莴苣生长的最优光环境,实验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试材,设计 LED 红蓝配比(7:3、5:5、3:7)、光周期(12L/12D、16L/8D、20L/4D)及光照强度[100 μmol/(m2·s)、150 μmol/(m2·s)、200 μmol/(m2·s)]的 3 因素 3 水平正交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不同光照模式对生长期叶用莴苣植株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其他光环境条件,处理 9[红蓝配比 3:7,光周期 20L/4D,光强 150 μmol/(m2·s)]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红蓝配比 3:7 的光照模式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处理 3[红蓝配比 7:3,光周期 20L/4D,光强 200 μmol/(m2·s)]有利于降低生长期叶用莴苣叶片硝态氮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综合分析得出 3 个光照因子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光强、光质配比、光周期,最适的光照模式组合为:红蓝配比 7:3、光强 200 μmol/(m2·s)、光周期 20L/4D。本研究结果可为叶用莴苣生长的最适光环境提供参考,同时为 LED 灯具在植物照明领域的设计提供
    技术支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唐小付, 刘岳飞, 张传进, 姚华开, 杨尚东
    2018, 39(8): 1493-1500.
    以广西北海市种植不同年限的设施甜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甜瓜不同种植年限对其设施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和细菌多样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 EC 值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大,而 pH 值却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均以种植 3 a 后变化幅度增大;另一方面,设施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涉及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C、N、P)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下降,特别是种植 3 a 后的下降幅度表现出甚为剧烈的趋势;同时,设施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和均匀度(Eh)指数亦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同样表现出种植 3 a 后下降幅度加剧的趋势。此外,测序结果显示种植 3 a 后,设施土壤优势细菌种属主要以不可培养细菌为主;而且导致了诸如芽孢杆菌属、根瘤菌属等部分有益细菌种属的缺失。基于上述结果可知:施用化肥为主的甜瓜设施栽培连续 3 a 后易出现土壤肥力下降、质量劣化、发生盐渍化等危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子记, 朱婕, 牛玉, 杨衍
    2018, 39(8): 1501-1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瓜枯萎病是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引起的真菌病害,探明苦瓜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枯萎病苦瓜材料 Thai4-6 和感病材料 CN19-1 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基于该组合
    6 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BCP1 和 BCP2),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枯萎病抗性遗传特性。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枯萎病抗性呈连续分布,最适模型为 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
    基因遗传模型(E-1),2 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3.8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 25.58 和 34.26,主基因遗传率在 BCP1、
    BCP2 和 F2 中分别是 86.03%、80.34%和 94.25%,表明该组合枯萎病抗性主要受 2 对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引起的
    变异在 3 个分离世代群体中分别占 13.97%、14.06%和 5.75%。本研究可为抗枯萎病苦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贾效成, 陈良秋
    2018, 39(8): 1507-15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榕属植物瘿花发育特性是理解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解析了垂叶榕隐头花序伴随瘿花发育的 5 个发育时期,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比较了瘿花与正常雌花同工酶(包括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酯酶)谱带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对比了瘿花壁与授粉后雌花子房壁的差异。结果表明,瘿花被榕小蜂产卵以后,至少启动了一个与消除过氧化物有关的酶;而且,瘿花子房壁结构疏松,内含物小而少,雌花子房壁结构致密且内含物多而大,说明瘿花发育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大于正常雌花发育的消耗。研究结果支持造瘿生物汇集营养与植物防御行为的互利假说。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方晓晨, 王盼, 张雪莹, 孔琳玲, 文雯, 王璐瑶, 叶铎
    2018, 39(8): 1513-15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浙江省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观赏价值、开发潜力和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确定 12 个评价因子,构建了目标资源的层次分析(AHP)模型,对浙江省 12 种木兰科野生植物的观赏特征及其他用途进行了综合评分与评价。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天目玉兰(Yulania amoena)具有优良的综合特性,可大规模开发利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玉兰(Yulania denudata)、星花玉兰(Yulania stellata)可适当开发利用。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天女花(Oyama sieboldii)、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适合小规模开发利用。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雅致含笑(Michelia elegans)可暂不开发利用。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伍宝朵, 范 睿, 胡丽松, 杨建峰, 郝朝运
    2018, 39(8): 1519-1525.
    以胡椒主栽品种热引 1 号胡椒(Piper nigrum c.v. Reyin-1)和野生近缘种石南藤(Piper wallichii)为材料,经过 4 ℃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其在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石南藤比热引 1 号胡椒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胡椒叶片厚度变化与叶片受害程度相一致;胁迫 72 h时,热引 1 号胡椒保护酶系统被破坏,石南藤则仍然表现活跃;热引 1 号胡椒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降趋势,石南藤则维持上升;胡椒的丙二醛和脯胺酸含量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石南藤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热引 1 号胡椒强,为开展胡椒抗寒育种和胡椒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黄梦利, 王小英, 冯剑, 郑希龙, 林天东, 刘洋洋
    2018, 39(8): 1526-1532.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邹凯茜, 商桑, 田丽波, 朱国鹏, 周萌萌, 潘琼玉, 曾丽萍
    2018, 39(8): 1533-1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苦瓜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中原共荣与苦砧 2 号 2 个南瓜品种作为砧木与翠柳2号苦瓜分别靠接的嫁接苗为试材,对照采用苦瓜自根苗,使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低温处理,对低温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苗的冷害指数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极显著低于自根苗,说明嫁接可以缓解幼苗所受的低温伤害。在冷胁迫期间,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总糖嫁接苗显著高于自根苗;在冷胁迫前期,嫁接苗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自根苗;果糖含量嫁接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蔗糖含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嫁接苗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苦砧 2 号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均高于中原共荣,综合表现上苦砧 2 号的抗冷性优于中原共荣以及自根苗,说明嫁接苗在低温胁迫时能有效地提高此 3 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此提高苦瓜幼苗的耐冷性,而在冷胁迫前期正向响应的可溶性糖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蔗糖在整个耐冷胁迫期间均表现了正向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威, 肖熙鸥, 李 可, 吕玲玲
    2018, 39(8): 1540-1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感青枯病的茄子品种“快圆茄”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0、0.5、1.0、1.5、2.0、2.5 mmol/L)K2SiO3 的营养液培养茄苗,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茄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接菌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前,与其他处理相比,1.5 mmol/L和 2.0 mmol/L 硅处理均显著增加茄苗的干物质重、根部和茎部硅含量;接菌后,两个处理的根系活力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 MDA 含量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防病效果分别达 36.77%和 37.43%。整个侵染过程中,上述 2 个处理的 PAL 和 PPO 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浓度处理,至接菌 13 d 后,1.5 mmol/L 和 2.0 mmol/L硅处理的 PAL 活性分别比 0.0 mmol/L 硅处理(对照)高 55.32%和 59.87%;而 PPO 活性则分别高 52.38%和 49.77%。同时,茄苗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根部硅含量、PAL 和 PPO 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根部 MDA 含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不同硅浓度处理对茄苗促生效果和防病效应,以 1.5~2.0 mmol/L 的硅浓度处理较为适宜
  • 植物生理生化
    万继锋, 李娟, 杨为海, 曾辉, 张汉周, 陈杰忠
    2018, 39(8): 1548-1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抗坏血酸(AsA)、氯化钙(CaCl2)和水杨酸(SA)3 种外源调节物质叶面喷施盆栽暗柳橙果实后,置于环境调控生长室中进行 38 ℃高温处理,探讨 3 种不同性质外源调节物质对柑橘果实高温胁迫的抗氧化效应。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施用外源 AsA、CaCl2 和 SA 均可显著降低果皮组织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丙二醇(MDA)含量,提高果皮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 AsA 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这说明 3 种外源调节物质均能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保护酶活性,对柑橘果实高温胁迫具有缓解效应。
  • 植物生理生化
    孙映波, 于波, 黄丽丽, 周彤彤, 赵超艺, 张佩霞
    2018, 39(8): 1553-1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 个月和 12 个月苗龄的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为研究材料,研究 8 种不同栽培环境对耐冬山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小苗在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的环境下生长最好,而大苗在平顶荫棚的环境下营养生长最好,说明耐冬山茶大苗和小苗对最佳生长环境要求不同。耐冬山茶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中,耐冬山茶在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环境中的最大荧光(Fm)、PSII 实际光量子效率[Y(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大,PSII 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最小。说明遮阴处理有利于耐冬山茶的生长,简易塑料大棚(二层遮阴网)环境下耐冬山茶的叶绿素荧光效应最好,叶片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能力较强,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较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莺, 孟红岩, 林文珍, 林志楷, 刘黎卿
    2018, 39(8): 1561-1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测序牛樟叶片 cDNA 获得 17 046 条 Uni-EST,从中检测出 1 316 个 SSR 位点,平均每 25.7 kb EST 含 1 个 SSR 位点。功能注释发现 1 242 条 SSR-EST 中有 690 条可被划分为 3 大功能类、18 个功能亚类。牛樟 EST-SSR 二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率最高,三核苷酸次之。184 类重复基序中 AG/CT 出现频率最高(32.4%),其次为 AAG/CTT(9.3%)。从 1 242 条 SSR-EST 设计 SSR 引物 537 对,随机选取 150 对检测牛樟的多态性及在香樟、大叶樟和沉水樟中的可转移性。结果表明,有 44 对引物在牛樟中得到特异性扩增,其中 17 对具有多态性,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 2~7 个,平均 3.02 个。牛樟 SSR 标记在香樟、沉水樟和大叶樟的可转移率分别为 97.7%、97.7%和 95.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76 处,14 个樟属植物能被划分为 5 类,聚类结果与植物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翠萍, 胡 进, 闫冰玉, 巩笑笑, 谭玉荣, 高 璇, 王 丹, 张 恒, 刘进平
    2018, 39(8): 1570-1579.
    利用转录组文库中的 PRR7 基因序列,从文心兰盛开期花瓣中扩增得到文心兰 PRR7 基因的 2 个成员,分别命名为 OnPRR7-1(GenBank 登录号:MG543993)和 OnPRR7-2(GenBank 登录号:MG543994)。OnPRR7-1和 OnPRR7-2 基因全长分别为 2 091 bp 和 2 154 bp,分别编码 696 和 717 个氨基酸大小的蛋白质序列。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OnPRR7-1 和 OnPRR7-2 均为疏水性蛋白。BlastX 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OnPRR7-1 和OnPRR7-2 基因和铁皮石斛和小兰屿蝴蝶兰的 PRR 基因同源性比较高。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结果表明,OnPRR7-1和 OnPRR7-2 基因均呈现昼夜节律性表达格式,并且在正午 12 点时表达量达到峰值;在花发育和衰老过程中,OnPRR7-1 和 OnPRR7-2 基因在花瓣中的表达量均在绽口期和衰老初期达到峰值,表明其有可能在花发育的开花和花衰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肖熙鸥, 林文秋, 李可, 冯雪峰, 李威, 邹华芬, 金辉
    2018, 39(8): 1580-15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研究表明,茄子 Enhanc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1(SmEDS1)正调控茄子青枯病抗性,但是其抗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为筛选 SmEDS1 的互作蛋白,本研究构建 pGBK7-SmEDS1 诱饵载体,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相应的均一化 cDNA 酵母文库进行筛选。从 2 次独立的实验中筛选到 9 个克隆,其非冗余地编码 6 种蛋白,即 TCP 转录因子、DNAJ 分子伴侣、SnRK1 蛋白 α 亚基、氰酸酯酶、CIP4 蛋白和 1 个未知蛋白。基于这些蛋白的功能,推测 SmEDS1 可能通过与本研究筛选到 TCP 转录因子互作调控水杨酸的合成,进而调控茄子的青枯病抗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何衍彪, 詹儒林, 刘映红, 赵艳龙, 常金梅
    2018, 39(8): 1585-15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建了菠萝洁粉蚧在 5 个恒温、4 个变温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32 ℃,菠萝洁粉蚧的发育速率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二次回归模型;菠萝洁粉蚧若虫期、产雌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2.43、12.65、12.55 ℃,有效积温分别为 602.71、169.43、770.98 DD。实验温度下,南瓜饲养菠萝洁粉蚧雌虫世代历期介于 45.40~205.00 d,最适温度为 27 ℃。菠萝洁粉蚧种群趋势指数介于 0.68~39.86,24 ℃时达到最大值;变温下,26/21 ℃为最适梯度温度,种群趋势指数 57.36。分析表明,梯度温度比恒温更有利于菠萝洁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的增长,菠萝洁粉蚧在华南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月份里将呈种群增长态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雪芳, 田志清, 梁亮, 朱祥民, 姜昊业, 王士奎, 裴海生
    2018, 39(8): 1590-1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羧基化壳寡糖络合碘(CCOS-I)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以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测定 CCOS-I 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r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 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化壳寡糖络合碘对该病菌抑制效果明显,经室内毒力测定,其 EC50 值 12.22 mg/L,明显高于对照药剂 20%井冈霉素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第 3 次用药后 14 d,100 g/hm2 的羧基化壳寡糖络合碘防效达到 80.66%,与井冈霉素有效剂量 150 g/hm2 的效果相当,优于同剂量井冈霉素处理。CCOS-I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且对水稻生长无任何药害现在发生,可以诱导水稻相关防御酶活性提高,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开发推广价值。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晶, 林雄杰, 吴舒婷, 曾娟鸿, 林占熺, 鲁国东
    2018, 39(8): 1596-1600.
    为筛选有效防止菌草食用菌病原真菌的药剂,本研究选用 7 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落直径法对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7 种供试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中,百菌清对哈茨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0.291 4 mg/L;多菌灵对蜡孔菌和侧耳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分别为 0.257 mg/L 和 1.030 4 mg/L;精甲霜?锰锌对赭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9.233 4 mg/L。百菌清、咪鲜胺、多菌灵和精甲霜?锰锌对 4 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建议生产上将这 4 种药剂轮换使用,以有效控制菌草食用菌病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朦朦, 陈全助, 冯丽贞, 杨泽慧, 陆芝, 冯锦秀, 黄捷
    2018, 39(8): 1601-1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楠(Phoebe bournei),我国Ⅱ级保护濒危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而闽楠溃疡病的发生严重危害其开发利用。为明确闽楠溃疡病的致病菌,以便后续科学的指导病害防治,本文从福建省闽楠病枝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以及 rDNA-ITS、GAPDH、β-tubulin、Histone3 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从闽楠病枝中分离出 4 种菌株,分别编号为 SS-01、SS-02、SS-03 和 SS-04,其中菌株 SS-03 致病菌为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 Schroers, et al.=Gliocladium roseum Bainier);该菌菌丝在 PDA+PBL 培养基(pH 6.0)上 25 ℃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菌丝生长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有利于产孢;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产孢量在 PDA 培养基(pH 7.0)上 25 ℃全黑暗条件最高。空气相对湿度≥90%(pH 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高温高湿以及高郁闭度易于闽楠溃疡病发生,故在营林造林以及苗圃抚育时应注意通风透气,控制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该研究结果为科学有效地指导闽楠溃疡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树森, 胡清玉, 杨扬, 李坡, 马红霞, 石洁
    2018, 39(8): 1611-16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穗腐病是近年来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 8 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 ℃培养 1 d 后,可可毛色二孢在 PDA 和 MLPA 两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分别为 49.88 mm 和48.13 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 30 ℃,培养 1 d 后菌落直径为 61.88 mm,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在 55 ℃处理 10 min 后的菌落不能继续生长;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 pH 为 6,25 ℃培养 1 d 后菌落直径可达到 75.00 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淀粉和硝酸钠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培养 1 d 的菌落直径分别为 58.13 mm 和 37.13 mm,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异菌脲对可可毛色二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 均小于 1 mg/L。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可可毛色二孢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和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邓加艾, 戴好富, 王宇光, 陈惠琴, 谭志琼, 梅文莉
    2018, 39(8): 1618-16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坚雄, 袁淑娜, 潘 剑, 郑定华, 陈俊明, 李 娟, 桂 青, 周立军
    2018, 39(8): 1625-1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将以橡胶木屑为主栽培的大球盖菇与常见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以期从营养的角度为推广橡胶-大球盖菇模式提供依据。以常见的香菇和平菇为对照,比较大球盖菇的三大类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与香菇和平菇的养分差异。结果表明,与香菇和平菇相比,大球盖菇中占比最大的粗蛋白、总糖、氨基酸总量分别比香菇和平菇高 35.4%和 30.3%,52.7%和 21.3%,58.3%和 45.6%;占比较小的粗脂肪、粗多糖、总黄酮、粗纤维、矿质元素则总体持平或略低。综上所述,以橡胶木屑栽培为主栽培的大球盖菇的营养总体上较丰富,是推广橡胶-大球盖菇模式的有利依据之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涛, 李泳波, 陈兴连, 周云波, 邹艳虹, 刘宏程
    2018, 39(8): 1630-1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毛叶枣样品经乙腈提取,低温冷冻液萃取后,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结果表明:在 0.1~10 μg/L范围内,3 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 0.06 μg/kg,定量限为 0.20 μg/kg,回收率范围为 89.1%~97.0%,相对标准偏差为 5.3%~6.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 3.2、3.3、2.8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毛叶枣采收期时 3 种农药均有低含量检出,表明 3 种农药在毛叶枣上的残留时期较长,喷施时需控制好喷施浓度和间隔期。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冷家归, 于二汝, 李德文, 王少铭, 罗莉斯, 侯颖辉
    2018, 39(8): 1636-16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 4 种黔引迷迭香的多酚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 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 种方法评价多酚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 4 种材料均富含类黄酮、酚酸和二萜酚等多酚类化合物,总酚含量介于 4 345.5~5 673.0 mg/100 g 。其中槲皮素、迷迭香酸、阿魏酸、绿原酸和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最主要的酚类物质。黔引迷迭香 4 号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利用 DPPH、ABTS 和 FRAP等 3 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依次为 184.4、290.0、155.6 μmol/g。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总抗氧化活性能力显著相关,迷迭香酸对总抗氧化活性能力贡献最大,其次为鼠尾草酸、槲皮素和水杨酸。本研究对于了解黔引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以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国鹏, DUDAI Nativ, 李嘉杰, 林丽静
    2018, 39(8): 1644-1650.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百里香、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 3 种唇形科植物精油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唇形科植物精油具有丰富的挥发性组分,本研究在不同唇形科植物精油中检测到 18 种单萜、18 种倍半萜、25 种单萜衍生物、2 种倍半萜衍生物及 16 种酮、酯、酸类化合物共 79 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唇形科植物精油组分差异较大,百里香植物精油组分最多,具有 51 种化合物;其次为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精油。百里香酚、1,8-桉叶素和香叶醛分别对百里香、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植物精油的贡献率最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梁杰, 刘涛, 张超霞, 蔡力锋
    2018, 39(8): 1651-16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枇杷核为原料制备了枇杷核微孔炭(LMC),以 LMC 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进一步研究了 LMC 的孔结构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活化时间 192 min、活化温度 565 ℃、活化升温速率 21.5 ℃/min、炭化温度 632 ℃;该工艺所得枇杷核微孔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率高达 95.25%,其 BET 比表面积为 1 275 m2/g,微孔表面积为 1 219 m2/g,总孔容为 0.535 4 cm3/g,微孔孔容为0.473 cm3/g;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高比例的微孔含量赋予其优异的分子尺寸选择性吸附性能。
  • 综述
  • 综述
    邓福明, 赵瑞洁, 王媛媛, 赵松林, 沈晓君
    2018, 39(8): 1659-1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的关注。椰子水主要是指来源于未成熟的椰子果腔内部的水状液体,汁清如水、入口清甜、晶莹透亮、清凉解渴。椰子水中的固形物含量比较低(2%~5%湿基),主要成分是糖和矿物元素,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运动和功能性饮料。椰子水的比例、总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与总糖之比等指标是衡量椰子水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作为选育适合饮用椰子的指标。矮种椰子一般适合作为饮料用椰子品种。此外,椰子水还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发酵用基质。椰子水之所以用途广泛主要取决于其独一无二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本文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
  • 综述
    丰景, 卢江
    2018, 39(8): 1673-16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时期,而开花调控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拟南芥中存在多条调控开花的信号途径如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等。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许多葡萄花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是拟南芥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并且绝大多数基因具有与拟南芥相似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开花相关基因在葡萄开花时间、花发育过程以及其他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葡萄成花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