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 瑜, 严琳玲, 虞道耿, 唐 军, 白昌军
    2018, 39(10): 1887-1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柱花草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其在生产上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越冬性 差、怕霜冻,因此筛选柱花草抗寒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海南冬季自然条件下田间栽培的 350 份柱花草资源中, 根据株高、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出 9 份长势相对较好的柱花草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4 ℃和?18 ℃)胁 迫不同时间,以叶绿素、丙二醛、相对电导率为抗寒性评价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 CIAT1433 西卡柱花草 和热研 20 号圭亚那柱花草抗寒性较强,可作为亚热带地区冬季的推广品种或首选抗寒柱花草育种材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郑 华, 韦云东, 李 军, 盘 欢, 文 峰, 雷开文
    2018, 39(10): 1893-19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田间试验技术,研究缓释氮肥和 AM 菌剂对木薯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缓释氮肥 抑制了 30 d 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基施缓释氮肥+AM 菌剂和基施尿素在 63 d 释放出了最高的硝态氮。 土壤硝态氮表现出了先升高再降低后平稳的季节变化,且施肥使其在土壤中出现最高值的时间从对照的 30 d 增加到 63 d。土壤速效氮和部分处理的土壤硝态氮与采样时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显著拟合。土壤速效氮与硝态氮呈极 显著正相关(p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 燕, 董云萍, 林兴军, 闫 林, 黄丽芳, 王晓阳
    2018, 39(10): 1901-19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咖啡适宜施氮量,以中粒种咖啡主栽品种 24-2 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对咖啡果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 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有利于咖啡果干物质积累,特别是在果实干物质积累贡献较大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 中氮(N560)和高氮(N760)处理果实干物质积累量较未施氮(CK)处理在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分别 增加 30.60%和 35.91%、45.25%和 49.37%、49.13%和 56.64%,随施氮量增加各处理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氮肥用量过高 不利于提高咖啡氮肥利用率,各处理以 N560 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较 N760 处理分 别高 9.76%、18.18%和 7.34%。因此,N560 处理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较优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海南中等肥力咖 啡种植区的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晓阳, 董云萍, 邢诒彰, 赵青云, 龙宇宙, 林兴军, 孙 燕, 白亭玉
    2018, 39(10): 1906-1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 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 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株高、茎粗的生长,槟榔茎鲜重、干重显著增加;从槟榔咖啡根系空间分布可见,咖啡根 系在盆栽土层内比槟榔根系分布范围宽,其根系延伸到槟榔根系生态位,能使该生态位槟榔根长密度增加,槟榔根系 主要分布在本株根系空间范围内;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咖啡对氮、钾肥的吸收量大于槟榔, 槟榔对钙、锌的吸收量大于咖啡,两者间养分吸收的差异,减少了作物间养分的竞争;间作咖啡氮平衡指数和叶绿素 含量大于单作,间作槟榔叶片氮、磷,茎干氮、磷、钾,根氮、磷、钾累积量均大于单作。综上,槟榔间作咖啡根系 互作具有对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青云, 邢诒彰, 王 辉, 庄辉发, 宋应辉, 朱自慧
    2018, 39(10): 1913-1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草兰为喜磷作物,从香草兰种植园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解磷微生物——伯克霍尔德氏菌 V-29。在 NBRIP 液体 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 5 d 后可溶性磷含量达 475.3 μg/mL,培养基 pH 下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 标记后的解磷菌株 V-29 及其与有机肥发酵制得的微生物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接种 V-29 或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香草兰植株干重、土壤有效磷含量;移栽 4 个月后,标记菌株 V-29 在香草兰根际 土壤中的含量可达 106 cfu/g 土壤。由此可见,伯克霍尔德氏菌 V-29 可单独作为生物菌剂或与有机肥发酵制得微生物有 机肥后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减少化肥施用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清火, 郭澎涛, 罗 微, 茶正早, 张培松
    2018, 39(10): 1920-19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合理的养分综合管理是提高橡胶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正确科学的土壤取样方法是橡胶园养分精准管理 成功的关键。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可以指导土壤属性的取样布局,但其无法解决区域取样约束问题。本研究将空间模拟 退火算法引入到橡胶土壤取样布局中,探讨了无约束条件和约束条件下田块尺度橡胶园土壤取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在橡胶园土壤取样过程中,如果研究区域既无先验方差也无早期观测点情况下,在给定一定取样数量情况下可以基于 最小均值距离准则进行优化布局;如果具有早期观测样点或者具有类似区域的先验方差,则可结合先验方差知识和最 小克里格方差准则进行指导取样布局。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在处理橡胶园土壤取样区域障碍以及充分利用先验知识方面 有现实指导意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储凤丽, 刘亚军, 王文静, 胡启国, 杨爱梅
    2018, 39(10): 1928-19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春霞, 丁华平, 许木果, 李春丽
    2018, 39(10): 1933-19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红河、临沧植胶区的 16 个橡胶种植农场开割橡胶树,进行系统规模化的普查, 并评价其营养类型,以全面了解云南山地橡胶树的养分特征,为制定云南山地胶园专用的肥料大配方提供依据。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胶区橡胶树营养状况不尽相同,同一植胶区不同农场橡胶树营养状况亦有差异。云南植胶区橡胶树 叶片氮含量 24.62~47.46 g/kg,平均 34.69 g/kg;磷含量 1.57~4.92 g/kg,平均 2.45 g/kg;钾含量 5.67~26.91 g/kg,平均 13.57 g/kg;钙含量 4.03~28.55 g/kg,平均 11.05 g/kg;镁含量 1.41~6.98 g/kg,平均 3.63 g/kg。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变 异系数为钙>镁>钾>磷>氮,依次为 26.14%、23.43%、19.04%、13.76%、9.04%。正常型、缺镁型、缺氮磷型、缺钾型 4 种营养类型的橡胶树占总普查橡胶树的 86.11%,为云南橡胶树的主要营养类型。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胡会刚, 杨转英, 庞振才, 谢江辉
    2018, 39(10): 1940-19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石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本研究以‘珍珠’番石榴和‘水晶’番石榴为试材,研究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能力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珍珠’番石榴的总酚、类黄酮、酚酸、 单宁含量均高于‘水晶’番石榴;番石榴的果皮和果肉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酚酸、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 呈下降趋势;番石榴果皮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于果肉,且果皮抗氧化能力高于果肉;在生物活性物质与总抗氧化能 力的相关性方面,总酚含量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王一惠, 孙 睿, 宋 萍, 封 磊, 吴承祯, 洪 伟, 宋 欢
    2018, 39(10): 1947-1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将雷公藤内生细菌菌株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LG6、Pantoea ananatis LY3、Bacillus cereus group LJ3、Bacillus cereus group LJ12 及其组合分别以活菌、灭活菌体粗提物和菌液的形式添加到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通 过检测悬浮细胞的重量、细胞活力以及培养液的 pH、电导率、可溶性糖和 NO3 ? 含量,分析了内生细菌对雷公藤悬浮细 胞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内生细菌活菌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较大,菌株 LY3、LJ3、LJ12、LY3+LJ12 及 LG6+LY3+LJ3+LJ12 活菌对悬浮细胞的鲜重具有促进作用,菌株 LY3 和大部分混合菌株的活菌降低了培养液的 pH,多 数内生菌株活菌提高了培养液的电导率,内生菌株活菌的添加使培养液的可溶性糖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并明显提高 了培养液中的 NO3 ? 含量。灭活菌体粗提物和菌液的添加对细胞鲜重的增加多表现为抑制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郝平安, 梁 芳, 张 燕, 程邵丽, 袁秀云, 崔 波
    2018, 39(10): 1955-1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大辣椒’、‘4 号’、‘富乐夕阳’、‘火凤凰’、‘婚宴’和‘满天红’6 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低温胁迫过程中蝴蝶兰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从中挑选出抗冷品种‘大辣椒’和不抗冷品种‘富乐夕 阳’,再对这 2 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光合酶 PEPC 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 期间,蝴蝶兰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Fo 逐渐升高,其他均呈降低趋势,低温处理后期,‘大辣椒’的 Fv/Fm 最高,‘大 辣椒’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富乐夕阳’;PEPC 活性先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大辣椒’PEPC 活性显著高于‘富乐 夕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大辣椒’的积累量高于‘富乐夕阳’;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SOD 活性均逐渐升高,而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大辣椒’各抗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幅度均大于‘富乐夕阳’。由结果可知,‘大辣椒’PEPC 和 SOD 活性显著高于‘富 乐夕阳’,可能是其抗冷性较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蝴蝶兰抗冷品种的选育及抗性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邓小敏, 陈 莹, 于 洁, 杨署光, 田维敏
    2018, 39(10): 1963-1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合成酶(HMGS)将乙酰辅酶 A 转化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是甲羟戊酸代谢 途径的限速酶之一。本研究从橡胶树热研 879 和热研 7-33-97 品系的胶乳中分离出 HbHMGS1 和 HbHMGS2 基因。相比 HbHMGS1 基因在胶乳和树皮中的共表达模式,胶乳中高丰度表达的 HbHMGS2 基因可能是乳管细胞中参与天然橡胶合 成的主效基因,而 HbHMGS1 是功能冗余基因。HbHMGS2 基因在橡胶树高产品系热研 879 胶乳中的表达量亦高于测序 品系热研 7-33-97,表明 HbHMGS2 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有助于橡胶的合成。其上游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差异可能 与该基因在热研 879 和热研 7-33-97 的差异表达有关。HbHMGS2 基因的转录亦受茉莉酸诱导,可能参与了茉莉酸信号 调控天然橡胶的合成过程。HbHMGS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为后续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利用该基因生产活性物质 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世鑫, 刘宁涛, 杨署光, 王 婷, 李招娣, 田维敏
    2018, 39(10): 1974-19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通过常规的试割测产进行橡胶树产量育种的方法,周期长且效率低,亟须改进。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 力是决定橡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预测对缩短橡胶树产量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割胶处理不同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的橡胶树种质的杂交后代,对水囊皮组织中的茉莉 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茉莉酸途径关键环节基因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等 20 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将 基因表达与橡胶树种质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茉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 HbAOCa 和橡 胶生物学合成关键酶基因 HbHevb7 在割胶处理后上调表达,且与橡胶树种质的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相关性较好。该 方法可用于区分橡胶树种质间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夯实橡胶树种质的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预 测方法,而且可为开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范 睿, 胡丽松, 伍宝朵, 郝朝运
    2018, 39(10): 1983-19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胡椒转录组数据库,筛选胡椒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基因的 EST 序列,设计引物,运用 RACE 法克隆得 到 1 个 NPR 基因,命名为 PnNPR2;该基因全长 2 260 bp,开放阅读框 1 722 bp,编码 573 个氨基酸;开放读码框含有 BTB/POT 结构域、ANK 锚蛋白重复序列、DUF 和 NPR1-like C 4 个结构域,具有植物 NPR1 所共有的保守结构域,并 将 PnNPR2 基因插入 pCAMBIA1300-35S-sGFP 超表达载体中。本研究结果为 PnNPR2 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余 磊, 潘腾飞, 张 蒙, 郑嘉敏, 龚江美, 韦爱玉, 蔡灿军, 潘东明
    2018, 39(10): 1990-19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实颜色是柚(Citrus maxima)的重要性状之一,为了解其色泽调控机理,本研究以‘三红蜜柚’为材料, 从柚转录组数据库(未发表)中筛选得到 CmPSY、CmPDS、CmZDS 和 CmLCYB 的序列,分别编码 438、533、570、 214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表明,CmPSY、CmPDS、CmZDS 和 CmLCYB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树、木薯和甜橙的同 源相似度较高,尤其是与甜橙的同源性分别高达 97.95%、99.81%、97.89%和 100%。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表明, CmPSY、CmPDS、CmZDS 和 CmLCYB 在蜜柚的汁胞、囊衣和海绵层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基本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说明这些基因在蜜柚类胡萝卜素代谢中不可或缺。4 个基因表达水平基本都在花后 150~180 d 达到最大,说明这些基因 之间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本研究为类胡萝卜素在蜜柚果实各个组织的调控提供了研究信息,并为进一步通过基因调 控来提高蜜柚的外观品质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 玥, 熊 飞, 胡雲飞, 柯子星, 房婉萍
    2018, 39(10): 1999-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 19~24 个碱基的小分子内源性非编码单链 RNA,通过介导靶基因的裂解或抑 制靶基因的翻译,在植物的发育、新陈代谢、应激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据 此本研究以 miRBase 注册的全部成熟植物 miRNA 序列为探针,基于 NCBI 数据库中茶树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基因 组勘测序列(GSS)进行同源搜索和 miRNA 二级结构分析,总共发现 7 条茶树的 miRNA,分属于 6 个不同的 miRNA 家族。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分析表明,这些 miRNA 可能调节 28 种靶标基因,功能涉及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胁迫应答 及转录,为茶树 miRNA 的试验鉴定和功能研究提供更详细精确的范围,为进一步探究茶树 miRNA 的调控机理奠定 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田丹丹, 周 维, 覃柳燕, 韦莉萍, 龙盛风, 李朝生, 黄素梅, 韦 弟, 韦绍龙
    2018, 39(10): 2007-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 9 号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 4 号生理小种(FOC4)平板拮 抗抑制率为 85.7%的内生细菌,命名为 GKT04。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 16S rDNA 和 recA 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 登录号为 KY328743。盆栽试验表明,经菌株 GKT04 处理的香蕉幼苗 64 d 后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 49.23%。菌株 GKT04 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最适 pH 为 6.0。 菌株 GKT04 发酵上清液可以明显抑制 FOC4 菌落的生长,对 FOC4 菌落生长抑制率为 33.33%,可使 FOC4 孢子萌发率 降低 71.41%。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侯晓婉, 鹿志伟, 谷 会, 贾志伟, 张鲁斌
    2018, 39(10): 2014-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抗坏血酸对菠萝果实采后保鲜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巴厘”菠萝(Ananas comosus cv. Comtede Paris) 为材料,分别用 0.2%和 0.4%(质量体积百分比 w/V)的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sA)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为 对照,0.02 mm 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 85%~95%的水果储藏库中贮藏,观察采后菠 萝黑心病发生与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sA 处理有效地延缓菠萝黑心病的发生,保持菠萝果实的硬度,抑制可 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 C 含量的减少,在贮藏后期能够有效地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果肉氧化酶活性 测定结果表明,0.2% AsA 处理可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增加,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活性。可见,AsA 能够有效地延缓菠萝黑心病的发生,保持采后菠萝的食用品质,抑制采后菠萝 果实酚类物质酶促氧化的发生,延缓菠萝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并且 0.2% AsA 的处理效果优于 0.4% AsA 的处理效果, 因此 0.2% AsA 为最佳处理浓度。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圣风, 刘爱勤, 桑利伟, 孙世伟, 苟亚峰, 王 政, 孟倩倩
    2018, 39(10): 2021-20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acillus subtilis VD18R19 具有促进胡椒生长和防治胡椒瘟病的效果,全基因组测序是其分子机理研究和开发 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采用第二代 Illumina 平台与第三代 PacBio 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生防菌 VD18R19 进行 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VD18R19 全基因组大小为 4 123 380 bp,GC 含量为 43.80%, 编码基因 4 245 个;含有 tRNA 85 个、rRNA 30 个、sRNA 33 个;含有串联重复序列 60 个,其中小卫星 DNA 43 个、 微卫星 DNA 1 个;共线性分析、core-pan 基因分析及基因家族分析结果均显示 VD18R19 与模式菌株 B. subtilis 168 具 有高度的同源性;antiSMASH 软件预测及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VD18R19 菌株中含有 6 个抑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 因簇,编码 surfactin、plipastatin、bacillibactin、bacilysin、bacillaene、subtilosin A 等抑菌物质,其合成途径涵盖了核 糖体途径、非核糖体途径和聚酮合酶途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生防菌 VD18R19 的分子机理奠定生物信息学基础,有利 于生防菌株及其抑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贾静静, 符悦冠, 张方平, 牛黎明, 陈俊谕
    2018, 39(10): 2028-2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对橡胶重要害螨比哈小爪螨的控害潜能,系统研究 5 个不同温度 21、24、27、30、33 ℃ 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各螨态 的功能反应均能很好的拟合 Holling-II 型圆盘方程。在 21~33 ℃时,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各螨态的瞬时攻击率(a) 和捕食效能(a/T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Th)则缩短;当 30 ℃时,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成螨、若 螨、幼螨和卵的瞬时攻击率最大,分别为 1.119 0、1.336 5、1.241 8、1.233 5,a/Th 最强,分别为 18.90、56.39、141.11、 31.38 头(粒)/d,处置时间(Th)最短,分别为 0.059 2、0.023 7、0.008 8、0.039 3;当温度高于 30 ℃时,a 和 a/Th 开始下降,Th 延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冯 岗, 陈利标, 闫 超, 叶火春, 张 静
    2018, 39(10): 2034-20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心叶甲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根区施药对防治植株高大的林木害虫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然而,根 施杀虫剂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鲜有报道。本研究测定了噻虫胺和氟氯氰菊酯对椰心叶甲的毒力和协同增效作 用,并田间测定了其复配剂的根施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对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 用,其 LC50 值分别为 2.50、5.26 mg/L;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当二者的质量比为 3 1 ∶ 时, 共毒系数高达 209。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复配(质量比为 3 1 ∶ )根施处理后对椰心叶甲具有 较高的防治效果,在有效成分剂量为 2 g/株和 1.5 g/株时,处理后 60 d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1.53%和 83.80%。噻虫胺和 氟氯氰菊酯为高效低毒杀虫剂,在根施防治椰心叶甲的应用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 贞, 廖建和, 张鸿飞, 黄桂春, 张炼辉, 陈永平, 杜日鹏
    2018, 39(10): 2039-20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橡胶中的非胶物质种类和含量影响橡胶的质量和应用性能。本文通过硫化性能、交联密度、耐臭氧老化 性能测试和热重分析研究丙酮溶物含量对天然橡胶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溶物可以改善天然橡胶的硫 化性能,提高其交联密度。随着丙酮溶物添加量的增加,天然橡胶的热稳定性、臭氧裂纹显现时间、拉伸强度保持率 逐渐提高并达到最大值。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ATR-FTIR)分析了天然橡胶臭氧老化前后分子结构 变化,可知橡胶在臭氧老化后出现了氧化官能团。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 涛, 刘元靖, 叶剑芝, 杨春亮
    2018, 39(10): 2047-20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香蕉中酚酸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 香蕉果肉样品进行分析,并对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蕉富含多种酚酸化合物,且酚酸化合物主 要以游离酯型和结合型存在。含量较高的 2 种酚酸为异阿魏酸(112.54~370.34 μg/g)、阿魏酸(83.96~157.54 μg/g)。 酚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异阿魏酸>阿魏酸>对香豆酸>3,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香草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 酸>鞣花酸>丁香酸>反式肉桂酸>水杨酸。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定量结 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实际样品检测;香蕉样品酚酸组分与含量检测结果可为香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 评价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洪家立, 蔡彩虹, 樊好飞, 黄内利, 余邦良, 杨 柳, 樊自强, 邓子昕, 林鑫华, 潘 洁, 刘 磊
    2018, 39(10): 2054-20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眼树莲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人胃癌 SGC 细胞株、人肝癌 BEL 细胞株、 慢性髓原白血病 K562 细胞株、宫颈癌 Hela 细胞株、乳腺腺癌 MCF-7 细胞株、肺腺癌 A549 细胞株为供试细胞株,用 MTT 法对眼树莲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A)、石油醚部 位(B)、乙酸乙酯部位(C)均对 SGC 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性,IC50 值分别为 71.73、55.83、51.95 μg/mL,而对 Hela、 MCF-7、A549 3 种细胞有弱的抑制性。A、B 部位对 BEL 细胞有弱抑制性,C 部位对 BEL 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性,IC50 值为 72.62 μg/mL。B、C 部位对 K562 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性,IC50 值分别为 53.34、55.99 μg/mL。正丁醇部位(D) 对 SGC、BEL、K562、Hela、MCF-7、A549 这 6 种细胞均没有抗肿瘤抑制性。B、C 均可使相应的肿瘤细胞株的细胞 形态发生变化,引起细胞株的坏死,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眼树莲的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 慧, 陈燕华, 林河通, 陈艺晖, 林艺芬
    2018, 39(10): 2060-20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纸片型 1-甲基环丙烯(1-MCP)(0、0.45、0.90、1.35、1.80 μL/L)处理对安溪油柿果 实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应。贮藏期间测定了果实呼吸强度,果实硬度,果皮色差 a*、b*、 L*值和色调角 h 值,果皮转红率,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安溪油柿果实比较,不同浓度纸片 型 1-MCP 处理 12 h 均可抑制采后安溪油柿果实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出现,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抑制果皮色差 a*、b*、L*值和色调角 h 值的变化,延迟果实转红,保持果实原有风味,减少果实腐烂。其中 1.35 μL/L 1-MCP 处理效 果最佳。因此,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 12 h 可作为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安溪油柿果实的适宜 处理条件,以延长贮藏寿命和保持果实品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展俊岭, 皇甫阳鑫, 高子怡, 赵二劳
    2018, 39(10): 2067-20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鱼腥草总黄酮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清除 DPPH·和·OH 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 41%,料液比(g∶mL)1∶40,超声 功率 200 W,超声温度 50 ℃,超声时间 40 min,微波功率 260 W,微波时间 40 s。该工艺条件下,鱼腥草总黄酮提取 率为 5.65%,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说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鱼腥草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靠。鱼腥草总黄酮对 DPPH·和·OH 的清除率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均明显高于同浓度的 BHT 溶液。说明鱼腥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 霞, 陈 峥, 刘 波, 朱育菁, 李慧敏
    2018, 39(10): 2074-20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 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 5 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 GC-MS 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 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温度为 25 ℃,萃取头为 65 μm PDMS/DVB。接着对 5 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 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 23、3、14、18 和 15 个,占各自总香气 成分的 46.38%、47.11%、47.42%、49.18%和 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 59.33%、79.35%、58.24%、 69.23%和 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 种 花色紫薇有 2 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 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 3 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 而 2 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 5 个(D-柠檬烯和 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 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 15、2、9、10 和 9 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 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生态学与综述
  • 生态学与综述
    任浩天, 朱丽蓉, 叶长青, 黄乔乔, 王鑫瑶, 李龙兵
    2018, 39(10): 2083-20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GIS 和 RS 技术并结合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松涛水库流域土壤侵蚀进行定量估算,设置情景模拟分 析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方案。结果表明:每年潜在土壤侵蚀总量约 5 742.59×104 t,平均每年侵蚀模数约 3.67× 104 t/km2 , 高出容许土壤侵蚀量和土壤平均侵蚀模数的 92 倍;年均土壤侵蚀量约 61.96×104 t,集中分布在橡胶林和林地;流域年 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394.89×104 t/km2 ,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 12.16%,空间分布不均,水库周边 及下游土壤侵蚀较强烈。情景模拟发现改变人工林的种植方式,如采用水平阶或鱼鳞坑来种植浆纸林和橡胶林每年能 减少土壤侵蚀量 21.38×104 t,土壤侵蚀面积可减少 85.36 km2 ;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每年能减少土壤侵蚀量 15.93×104 t, 土壤侵蚀面积可减少 51.65 km2 。
  • 生态学与综述
    虞道耿, 刘国道, 白昌军, 罗丽娟, 杨虎彪
    2018, 39(10): 2093-2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岛分布的莎草科飘拂草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飘拂草属植物 27 种、1 亚种, 2 变型,其中收集《海南植物志》未记载的有 1 种。对调查和收集的 20 种飘拂草属牧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通 过隶属函数法对所有供试材料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双穗飘拂草营养价值最优,其次是绢毛飘拂草和披针穗飘拂草, 这些牧草的营养价值综合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开展对海南飘拂草属植物资源调查及饲用价值评价为 开发利用飘拂草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 生态学与综述
    邓福明, 赵瑞洁, 王媛媛, 宋 菲, 沈晓君
    2018, 39(10): 2101-2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健康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并引起了 众多饮料生产商们的注意。由于椰子一旦被打开裸露接触到空气中时,椰子水的化学成分和风味会发生很大变化,造 成了收集、贮藏和加工困难。因此,多年来限制了其向商业化应用。研究表明,对采后椰子水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有 效改善成品椰子水的货架期。目前,对于椰子水加工,热处理联合化学添加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在工业生产上,但一 些新技术如膜过滤技术、超高压技术和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等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无论哪一种加工技术,都不可避 免的改变椰子水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寻找和掌握一种既能保持天然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又能有较为理想货架期的 椰子水工业化生产技术是当务之急。然而,全球对椰子水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整个椰子鲜果的保鲜 和椰子水的加工研究上。本文将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