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海林 李维国 杨朝渠
    2014, 35(4): 617-6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SAP技术,检测橡胶树热研8-79幼态无性系与老态无性系DNA甲基化差异。结果表明,幼态无性系的DNA甲基化水平为33.2%,老态无性系的DNA甲基化水平为22.9%,两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有一定差异,而且DNA甲基化模式也不同。对部分差异片段经同源性比对分析可知,同源序列的功能主要与代谢、细胞生长相关。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橡胶树幼态与老态无性系间性状差异的原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晓阳 董云萍 黄丽芳 闫林 周华 陈金焕 孙燕 林兴军
    2014, 35(4): 622-6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中粒种与小粒种咖啡,以不同种源的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为试验材料,对514对SSR引物进行中、小粒种咖啡种间特异性引物筛选,最终筛选到1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在小粒种咖啡样本中扩增出90 bp和110 bp双带产物,而在中粒种咖啡样本中只扩增出90 bp或100 bp的单带产物,根据产物条带的数目即可对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进行鉴别。经随机抽取中、小粒种咖啡样本进行种类鉴别准确性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邹文广 马彬林 许旭明 卓伟
    2014, 35(4): 628-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朱楠 廖菊够 宋碧清 索文龙 姚恒 陈穗云 马文广
    2014, 35(4): 633-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压片法对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栽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Var. K326)和残波烟草(Nicotiana repanda)的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花烟草、栽培烟草K326及残波烟草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的胞质分裂皆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十字交叉型、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3种构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3种烟草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基本正常,但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如同一花药内小孢子发育不同步以及同一细胞内染色体步调不一致、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微核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艳龙 周文钊 陆军迎 张燕梅 杨玉梅 何衍彪 常金梅 李国平
    2014, 35(4): 640-6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18份剑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H.11648、K1、K3属于高感种质;普通剑麻、粤西114、东109、东5、东74、东16、南亚2和灰叶剑麻为中感种质;K2在大田鉴定为高感,而在室内鉴定为中感;广西76416、银边假菠萝麻为中抗种质;马盖麻为高抗种质;南亚1号大田鉴定为高抗种质,而室内鉴定为免疫种质;无刺番麻和番麻为免疫种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杜鹏珍 廖绍波 孙冰 陈勇 张静
    2014, 35(4): 644-6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种15个种源班克木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叶根形态及其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些指标与种实性状、原产地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班克木间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间差异较小。香花班克木的地径、根冠比、叶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最大,高径比最小;强力班克木苗高和根长最大。班克木生长指标与种实性状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地径、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叶面积和根体积与所有种实形态指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纬度与苗高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自高纬度向低纬度,苗高呈递增趋势;经度与苗高、地径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说明自西向东,苗高和地径均呈递增趋势。年降雨量与地径、地下部分干重和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代容 钱仁卷 廖飞雄
    2014, 35(4): 649-6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钱树(Zamioculcas zamiifolia)是栽培规模和应用最多的新优观叶植物之一。以1~3年生植株为材料,系统研究其生长特性,分析影响生长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金钱树由地上部粗大羽状复叶、地下膨大块状结构和根系构成;复叶的生长呈S型曲线,完成需81~113 d,可分为萌芽期、复叶伸长期和成熟期;具肉质肥大地下块茎,含水量高达96%以上,是重要的贮水和繁殖器官。生长性状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地上部鲜重与叶柄径粗、小叶厚、新芽数、块茎重等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地上、地下两部分生长的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两者具有相互消长的关系;小叶厚度反映生长充实程度,强烈地影响地上部鲜重、新芽形成等生长性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何兴波 雷莉莉 李芳东 傅建敏 杨绍彬
    2014, 35(4): 655-6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杏李品种‘风味玫瑰’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对其花柱退化程度、不同花型花粉活力及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风味玫瑰’品种异花授粉亲和性大于自花授粉,其完成双受精的时间比自花授粉提前约24 h,且花粉管生长异常现象少;(2)不同类型枝条的花柱退化花比例存在差异,一年生枝条大于多年生枝条,不同的立地因素对花型比例存在较大的影响;(3)‘风味玫瑰’和‘恐龙蛋’品种花柱萎缩花的花粉活力分别为30.97%和32.02%,均大于长花柱花的花粉活力。研究认为,由于‘风味玫瑰’品种的花柱退化比例高,阻碍了其结实率的提高。虽然把‘恐龙蛋’品种作为授粉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风味玫瑰’品种的结实率,但由于其花粉活力不是太高,不能作为理想的授粉树,需要寻找另外更为合适的授粉树。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严琳玲 白昌军
    2014, 35(4): 662-6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对臂形草属种质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分析测定胁迫不同时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SPAD值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在胁迫15 d时,各指标均存在差异。对这5项指标进行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臂形草属种质可划分为2个抗旱级别,即强抗旱和弱抗旱种质,其中强抗旱臂形草种质包括CIAT26556珊状臂形草、网脉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CIAT6095刚果臂形草、CIAT16835珊状臂形草。强抗旱和弱抗旱臂形草种质在连续干旱胁迫时,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SPAD值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复水后,强抗旱和弱抗旱臂形草种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海刚 黄洁 罗会英 韩学琴 沙毓沧 鲍忠祥
    2014, 35(4): 668-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省元谋县极端干旱的干热河谷地区,以华南12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茎覆膜、浸水和蜡封对木薯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蜡封和浸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蜡封和覆膜有利于提高单株发芽数,蜡封有利于提高收获指数、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浸水和蜡封的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25.0%和21.3%,蜡封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CK提高22.6%与35.0%,浸水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CK提高16.1%与10.0%,蜡封的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浸水提高5.6%和22.7%,而覆膜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CK减产6.3%和6.5%,其淀粉产量与CK持平。因此,种茎抗旱处理技术的优劣排序为蜡封>浸水>对照>覆膜。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彭程 张路路 叶超 佘庆梅 杨成林 周明亮 马想想 赵阳 崔广荣
    2014, 35(4): 673-6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郇恒福 周建南 高玲 刘国道 黄冬芬
    2014, 35(4): 678-6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戟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为了解中国大戟科绿肥的培肥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施用45份分别采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野生大戟科绿肥后其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虽然不同大戟科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但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国云 郭晋 孙江静 周新惟 康云昌
    2014, 35(4): 686-6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测试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江县耕地养分总体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丰富,速效钾不足。变化趋势呈现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向中等水平变化,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出增加,速效钾下降。土壤总体偏酸,有酸化趋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盈江县耕地分为四类:高有机质,高氮,钾中等,缺磷区,占全县耕地的3.87%;高有机质,高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13.39%;有机质丰富,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20.32%,是粮经作物的次产区;有机质、氮中等,磷丰富,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62.42%,是粮经作物的主产区。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光华 刘进平
    2014, 35(4): 693-6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文心兰切花品种“黄金2号”(Oncidium Gower Ramsey ‘Gold2’)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文心兰的花中分离得到了1个ACO基因成员的cDNA,命名为OnACO1(GeneBank登录号为JQ822088)。该基因全长为1 424 bp,包括972 bp的ORF,172 bp的5′-UTR和280 bp的3′-UTR,编码32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石斛兰等兰科植物的ACO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OnACO1,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在SDS-PAGE中显示出了特异性表达条带,与预测的蛋白大小一致。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OnACO1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在蕊柱中表达,并且乙烯对该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应东山 罗海燕 王明 李莉萍 王琴飞 朱敏 陈业渊
    2014, 35(4): 700-7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芒果SRAP-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模板DNA、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4水平的扩增效果进行研究,确立适合芒果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总体积25 μL的SRAP-PCR优化的最佳反应体系中含有:2.5 μL 10×buffer、20 ng 模板DNA、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s、0.4 μmo1/L Primer、Taq DNA聚合酶1.5 U。并运用该体系从153对引物组合中初步筛选出50对SRAP引物组合。建立的SRAP标记可为芒果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提供研究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董龙 罗聪 何新华 胡颖 余海霞
    2014, 35(4): 706-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前期芒果逆境差异显示的基因数据设计引物,从四季芒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了1条长为1 208 bp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类黄酮磺基转移酶(flavonoid sulfotransferase)基因,在第71-334个氨基酸中包含一个保守的Sulfotransferase结构域,命名为芒果类黄酮磺基转移酶基因(MiST)。该基因编码34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5.14 ku,等电点为5.09,不含内含子,在不同芒果品种之间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保守。半定量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四季芒茎、叶、花和果中均有表达,但在谢花后20 d的小果和谢花后40 d的中果中的表达量较高,表明该基因可能与芒果果实中黄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访 梅文莉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戴好富
    2014, 35(4): 712-7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克隆了一种白木香倍半萜合酶——愈创木烯合酶基因(AsSGS)791 bp的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序列中A/T含量达64.6%,与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的特征相符合。该序列除具有启动子核心序列TATA-box和增强子元件CAAT-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元件外,还含有如赤霉素反应元件GARE-motif、ABA的应答元件G-Box、生长素响应元件TGA-element和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等参与激素调控元件,光应答元件Box I、GA-motif、TCT-motif,热胁迫反应的HSE,厌氧诱导元件ARE和增强诱发厌氧反应的GC-motif等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本生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对所获得的启动子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有缺失片段都能驱动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表达,GUS活性与启动子片段的长度呈正相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景晓辉 吴伦英 沈雁 赵辉 吴琳
    2014, 35(4): 718-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防卫素基因MtDef4的抑菌功能,以含有该基因片段的质粒pAND-MtDef4为模板,扩增出相应的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后将MtDef4基因片段连接到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 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 TransB(DE3),经 IPTG 诱导,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MtDef4能够抑制病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而非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培育转基因橡胶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天培 张君 康榕 赖小华 潘洁茹 张灵玲 关雄
    2014, 35(4): 724-7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解毒Cr(Ⅵ)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Bt 407转座子随机突变体库筛选并获得了9株Cr(Ⅵ)还原能力突变株,测定了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并研究了表型变化。这些突变株的Cr(Ⅵ)还原能力比野生株极显著提高(p<0.01),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均为编码假定的肽链内切酶yddH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株与突变株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突变株Cr(Ⅵ)还原能力的极显著提高与菌种数量改变无关。突变株总铬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Bt 407主要是通过将Cr(Ⅵ)还原为Cr(Ⅲ)来解毒Cr(Ⅵ)。本研究为构建高效解毒Cr(Ⅵ)工程菌提供了新候选基因材料。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高世超 钟凤林 林义章 赵瑞丽 林俊芳 叶丽萍
    2014, 35(4): 729-7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糖基转移酶催化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植物抵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花菜在酸雨胁迫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对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全长为1 550 bp,开放阅读框为1 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式为C1964H3044N558O567S11,分子量为43 897.8,没有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青花菜基因与拟南芥聚类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模拟酸雨胁迫下β-1, 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量在模拟酸雨胁迫初期显著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又开始下降,这表明其在青花菜抗酸雨胁迫中发挥了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荣霞 赖钟雄 林玉玲 刘生财 赖恭梯 陈裕坤 张梓浩
    2014, 35(4): 738-7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来源于橄榄成熟胚的橄榄试管苗为材料,进行PPO基因克隆,比较试管苗不同保存阶段PPO基因转录水平和PPO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克隆获得1个PPO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PO2,GenBank登录号为JQ319005,cDNA全长序列为1 934 bp,推测出橄榄PPO开放阅读框(ORF)1 818 bp,编码606个氨基酸。橄榄PPO2属于碱性、亲水、非分泌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空间,具有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丝氨酸磷酸化占主导地位,并且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为主。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橄榄试管苗PPO2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组成;进化树分析显示橄榄PPO蛋白与胡杨PPO关系最近,而与葡萄和莲的亲缘关系较远;qPCR分析显示,PPO2基因在橄榄试管苗不同保存阶段都有表达,但在橄榄试管苗保存1个月幼叶比较多时PPO2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橄榄试管苗在分别保存1、2、3、4、5个月时PPO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当保存时间到6、7、8个月时PPO活性急剧增加。因此,PPO基因可能与幼嫩组织的启动分化有关,并在橄榄试管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欧阳蒲月 刘永亮 王瑛 严振
    2014, 35(4): 746-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广藿香对淀粉的利用,克隆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α-淀粉酶(alpha-amylase,AMY)基因,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搜索本课题组建立的广藿香转录组数据库,获得AMY基因全长序列,并设计全长引物进行PCR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MY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获得的广藿香AMY基因命名为PcAMY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C862311),该基因全长1 420 bp,编码422个氨基酸。基于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了PcAMY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cAMY1基因与牵牛(Ipomoea nil)的AMY序列同源性最高,与赤豆(Vigna angularis)、菜豆(haseolus vulgaris)、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等植物次之,与自然进化关系保持一致。PcAMY1基因在广藿香嫩茎、成熟茎、老茎、 嫩叶、成熟叶、老叶中均有表达,但在老茎中表达量最高。成功克隆到广藿香PcAMY1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与基因表达分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贾静 蒲金基 张 贺 漆艳香 谢艺贤
    2014, 35(4): 753-7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本地查找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橡胶菌株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获得PalF基因的序列信息。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扩增胶孢炭疽病菌芒果菌株PalF基因,获得片段大小为2 369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片段含有完整的开放式阅读框,与橡胶炭疽菌PalF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100%。用RT-PCR的方法获得PalF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为2 310 bp,其中含有1个大小为59 bp的内含子,推测编码769个氨基酸。对PalF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推测保守结构域分析可知PalF蛋白中含有Arrestin-C保守结构域,推测该基因参与环境pH感应信号转导途径(Ambient pH-sensing signal transduetion pathway)的调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环境pH感应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伟怀 贺春萍 严传帝 郑金龙 李锐 郑肖兰 刘巧莲 易克贤
    2014, 35(4): 758-7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载Aspergillus niger ATCC 1015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并按含有2~10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8 bp以上的SSR基元为标准进行SSR鉴定。结果从A. niger ATCC 1015全基因组中,共发现4 000个2~10碱基SSR,其中含9个碱基重复基元类型最多,共有1 433个,占所鉴定SSR总数的35.8%。其次为6个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共有753个,占SSR总数的18.8%;接着为3个碱基重复类型,共有547个,占13.6%。从鉴定出来的SSR中,选择含有SSR的合适区段,从中设计了36对引物,对剑麻茎腐病菌17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检测,发现这些引物都能从剑麻茎腐病菌基因组DNA中有效扩增。由此表明,黑曲霉ATCC 1015菌株基因组SSR在剑麻茎腐病菌基因组中具有通用性。这为研究剑麻茎腐病菌群体遗传变异、多样性和进化,定位和克隆功能基因等提供了分子标记。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博勋 王延丽 谢昌平 时涛 黄贵修
    2014, 35(4): 764-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根据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克卢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usiae(Griffon&Maubl)]。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 ℃,pH为6.5,适宜的碳源为 D-麦芽糖和D-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pH为5.5,孢子致死温度为50 ℃,10 min。采用含毒介质法对4种药剂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对50%多菌灵(WP)敏感性最高,50%异菌脲次之。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曾庆才 肖荣凤 刘波 胡桂萍 陈燕萍
    2014, 35(4): 771-7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带来的新兴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质,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单因素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主成份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与麸皮的比例为9 ∶ 1;最适疏松值、无机碳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麦粒40.00%、蔗糖3.00%和硫酸铵2.00%。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麦粒、蔗糖、硫酸铵对哈茨木霉产孢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可得:当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 ∶ 麸皮=9 ∶ 1、麦粒含量36.74%、蔗糖含量3.07%、硫酸铵含量1.75%时,孢子产量最高,可达2.98×109个/g,与实际值相近。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焦静 王金丽 郑勇 王刚 郭昌进 彭志连 周晶
    2014, 35(4): 779-7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研究采用酸、碱预处理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可提高甘蔗叶沼气产量,碱预处理的产气量总体好于酸预处理,甲烷含量也相对较高,碱预处理发酵后物料纤维素降解率可达56.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蔗叶的表观形态结构,发现经NaOH预处理后,甘蔗叶表面结构遭到较明显的破坏,更容易被消化利用。
  • 资源区划与综述
    陈伟 杨小波 李时兴 林明基 龙文兴
    2014, 35(4): 784-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中部山区的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为演替系列,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科属种数、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乔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及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都显著增大;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别与群落植物科属种数、总体alpha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alpha多样性指数都显著正相关。通过恢复演替,植被复杂性和质量都呈增大趋势。
  • 资源区划与综述
    郑希龙 王军 陈沂章 李榕涛 魏建和 马子龙 朱平
    2014, 35(4): 791-7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3种海南新记录植物,分别为密毛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densum(C. Chen & X. J. Cui)H. Ohashi & R. R. Mill]、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及石生鸡脚参[Orthosiphon marmoritis(Hance)Dunn]。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李国平 林盛 张剑 胡永乐
    2014, 35(4): 794-8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清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 对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入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隶属27科56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豆科4个科共计36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有56种,占总种数的83.6%;从入侵植物的来源地看,来自美洲的种类最多,达47种,占总种数的70.2%;从引入途径看,有37种属于有意引入,其余30种属无意引入。将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属于甲级的有空心莲子草、豚草、假高粱、凤眼莲等11种。目前对武夷山市生态环境危害较为严重的入侵植物是大狼把草、加拿大蓬、胜红蓟、野茼蒿、钻形紫菀、白茅等。通过与福建邻近省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若干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的建议和对策,为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焕云 张香美 王双振
    2014, 35(4): 801-8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菠萝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较佳提取工艺为:蒸馏水(V) ∶ 菠萝渣粉(m)=20(mL)∶ 1(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0 U/g,pH4.8,温度40 ℃酶解2.0 h,在此工艺条件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7.12±0.02)%,其持水力与溶胀力分别为(35.81±0.04)g/g和(73.50±0.12)mL/g。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玉芳 杜正花 陈清西
    2014, 35(4): 805-8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橄榄品质的评价因子,从福建省不同地区选取了20个橄榄品种(品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橄榄果实的单果重、含水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果形指数、总糖、蛋白质、总黄酮、多酚等9项品质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项品质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简化为均与橄榄口感品质相关的3个指标,分别是多酚、含水率和总糖,这3个品质因子可应用于评价橄榄的综合品质。当多酚/总糖≤10.00,可判定该品种为甜橄榄品系;当多酚/总糖≤15.00时,适合鲜食;≥20.00时,适合加工;15.00~20.00时,既可鲜食也可作为加工材料。TSS是评价多数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但在橄榄上的测定意义较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黎舒怀 万瑶 徐志 尹桂豪
    2014, 35(4): 811-8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伏草隆为模板分子,在金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制备对伏草隆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膜,利用门效应原理对伏草隆进行测定。采用电化学手段对分子印迹膜进行表征,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并且考察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结果发现:传感器对伏草隆具有很好的特异识别能力,在试验的最优条件下,伏草隆浓度在5×10-9~2×10-7 mol/L范围内与电流的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达到1.7×10-9 mol/L。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3.0%~105.6%,结果令人满意
  • 综述
  • 综述
    方静平 阙友雄 陈如凯
    2014, 35(4): 816-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甘蔗起源、进化、分子遗传学在甘蔗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关系研究上的应用,回答了甘蔗的起源中心、甘蔗属及其近缘属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当前如何利用细胞学手段和分子标记技术,从微观分子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生活史进化等生态和进化问题,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