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晓舟 李杨瑞 杨丽涛
    2012, 33(2): 199-2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甘蔗/木薯间作系统中甘蔗的固氮量变化及氮素向木薯的转移情况。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进行田间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单作下甘蔗的固氮百分率为29.50%,固氮量为11.31 g/m2。间作下甘蔗的总固氮百分率为36.43%,它包括供甘蔗自身生长需要的固氮百分率29.90%和转移到木薯的固氮百分率6.53%;间作下甘蔗的固氮量为17.82 g/m2,其中82.07%用于自身生长需要,17.93%转移给木薯利用。间作木薯的总氮量中21.42%来自甘蔗固氮。此结果表明在单作和间作下甘蔗固氮对自身贡献的大小基本一致。甘蔗/木薯间作对甘蔗固氮有促进作用,但促进部分转移给木薯利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日秋 洪建基 徐国忠 姚运法
    2012, 33(2): 207-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闽南地区对5份辐射牧草兼用型花生新品系进行3 a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TJ和泉N两个品系花生秧干草产量分别比泉花7号增产12.00%和12.77%;花生产量分别比泉花7号(对照)增产13.04%和12.59%,且均达显著水平,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好,主要经济性状优良,适宜福建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许端祥 高山 林碧英 傅睿清
    2012, 33(2): 211-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1个瓠瓜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前期产量与雌花开花期、子房柱宽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3、0.73;小区产量与单瓜重、小区采瓜数、小区前期产量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0.85、0.65;通径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子房柱形指数对前期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1.401 5,单瓜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789 0。因此,在瓠瓜早熟性育种实践中,应注重选择雌花期早、子房粗短、瓜形比较短的类型;在丰产性育种实践中,应着重选择单瓜重、结瓜数多的类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郇恒福 周建南 黎春花 刘国道 黄冬芬
    2012, 33(2): 215-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戟科植物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分析53份采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大戟科绿肥种质的粗有机物与矿质养分含量, 并对这些大戟科种质进行了有机肥分级,结果表明:大戟科绿肥的粗有机物含量较高,为89.2%,且变异较小;大量元素含量变异较大,其中含氮量为8.2 ~47.8 g/kg(平均为23.2 g/kg),含磷量为2.9 ~26.6 g/kg(平均为11.5 g/kg),含钾量为4.6 ~41.1 g/kg(平均为15.3 g/kg),含钙量为2.8~30.9 g/kg(平均为16.1 g/kg),含镁量为1.1~8.0 g/kg(平均为3.5 g/kg),含硫量为1.0~7.5 g/kg(平均为3.2 g/kg); 微量元素含量变异要比大量元素的大,含铁量为平均328.4 mg/kg,含硼量为26.6 mg/kg,含锰量为313.3 mg/kg,含铜量为11.2 mg/kg,含锌量为64.1 mg/kg,含钼量仅为2.56 mg/kg,是含量最低的矿质营养元素。大戟科绿肥的有机肥评价结果表明,均为三级以上有机肥,并且绝大多数为二级有机肥,三级有机肥最少。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蔡林宏 周汉林 刘国道 郇恒福 李茂
    2012, 33(2): 225-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腺毛千斤拔、宽叶千斤拔、海南千斤拔、球穗千斤拔、大叶千斤拔Ⅰ、大叶千斤拔Ⅱ的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以探讨其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变化,其变化趋势因千斤拔种类而异,但峰值多出现在开花期和结荚期。6种叶片的CP平均含量为18.55%,ADF为38.66%,NDF为47.10%,EE为3.75%,Ash为5.35%。总体来看,千斤拔叶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营养价值的高低和生长发育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陈歆 刘贝贝 韩丙军 周兆德 彭黎旭 杨福孙
    2012, 33(2): 230-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长蒂种槟榔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设置5个土壤水分胁迫水平的单因子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对槟榔幼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持续处于土壤水分胁迫会抑制槟榔幼苗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光合电子传递能力、PSⅡ的光化学活性,PSⅡ潜在活性和PSⅡ潜在光合作用活力。土壤相对含水量≤30%,槟榔幼苗不能持续进行有效的热耗散,但具有较高的热耗散能力。其PSⅡ反应中心会出现不易逆转的破坏。其伤害部位可能位于PSⅡ氧化传递链或PSⅡ反应中心或PSⅡ原初电子受体。
  • 植物生理生化
    曾琳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2012, 33(2): 238-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酶液浓度、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酶解pH等因素对番木瓜种子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存活的番木瓜种子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条件是酶液组成为2.2%纤维素酶+0.6%离析酶、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酶解9 h、酶解pH值为5.5。本研究奠定了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的基础,为番木瓜种子相关活性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植物生理生化
    阮志平 王芬芬
    2012, 33(2): 243-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0、100、200、300、400、500、600 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蒲葵幼苗叶片作为处理,每天喷施1次,连续3 d。在20、5、12和10 ℃下分别处理24 h后测定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比值。结果表明:硝酸镧溶液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都比对照低,而且随温度变化幅度小,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比对照高。硝酸镧处理可有效改善上述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其中300 mg/L硝酸镧溶液对提高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具有显著的效应。
  • 植物生理生化
    梁晓玲 白昌军 严琳玲 张瑜 唐军 张龙
    2012, 33(2): 248-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8份不同来源的山蚂蝗属种质材料在3、4、5、6 g/L等不同NaCl处理进行盐胁迫研究。结果表明:糙伏山蚂蝗、南01966银叶山蚂蝗、050223217大叶拿身草等材料耐盐性较强,070312008长波叶山蚂蝗等耐盐能力最差。
  • 植物生理生化
    杨伟波 付登强 李艳 陈良秋 陈卫军 赵松林
    2012, 33(2): 255-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浸泡温度、环境温度、基质及块茎大小的处理对油莎豆块茎萌发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油莎豆块茎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35 ℃温水浸种,有效改善了油莎豆块茎的透水性,并显著提高块茎萌发率;环境温度为35~42 ℃时,有利于油莎豆块茎发芽,20 ℃以下的低温不利于块茎的萌发;透气性较好的沙壤土适宜油莎豆的种植,而黏质壤土则相反;在选种育苗时,应优选大粒饱满的油莎豆块茎用于催芽育苗;此外引种我国不同地区的油莎豆品种幼苗长势与地理纬度无相关规律。据上述试验结果,并结合我国海南省的环境条件,应尽快在海南进行油莎豆的南繁育种及栽培等方面的研究。
  • 植物生理生化
    程汉亭 李晓霞 范志伟 黄乔乔 沈奕德 刘丽珍
    2012, 33(2): 260-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入侵植物对高温强光照天气的光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在高温强光照下,比较研究假臭草和小飞蓬2种入侵植物叶绿素参数日变化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高温强光照下,小飞蓬叶片荧光参数ETRmax、Fv/Fm和φPSⅡ呈双峰型曲线,假臭草呈单峰型;但小飞蓬ETRmax值、IK和φPSⅡ全天平均值高于假臭草,即小飞蓬叶片维持较高水平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了光能利用率。 (2)2种入侵植物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即分配在热耗散的光能量均增高。(3)小飞蓬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假臭草。假臭草和小飞蓬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下均能有效地维持光合系统正常运转,但小飞蓬的光合效率和对高温强光照环境下耐受能力比假臭草强。以上研究均证明小飞蓬比假臭草入侵时间长,分布广,适应性强。
  • 植物生理生化
    邓传远 郭素枝 王湘平 赖钟雄 潘东明
    2012, 33(2): 267-2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透射电镜对地栽3茉莉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茉莉品种春季和秋季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完整,但夏季和冬季3茉莉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且品种间的变化有差异。茉莉遭受高温(夏季)或低温(冬季)胁迫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具有适应意义,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受伤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瓣茉莉比单、多瓣茉莉抗低温和高温能力更强,有细胞超微结构基础,在高温和低温胁迫下,双瓣茉莉细胞超微结构更稳定。
  • 植物生理生化
    卢艺彬 张丽娜 李延
    2012, 33(2): 274-2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为材料,研究胡敏酸(Humic Acid,HA)对苯丙烯酸(Cinnamic Acid,CA)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CA对黄瓜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程度随CA浓度(0.10~1.0 mmol/L)的增加而提高。 CA胁迫下, 黄瓜种子总淀粉酶、 α-淀粉酶、 β-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降低, 种子活力、 种子物质消耗率下降,发芽势降低。25 mg/L HA处理可以缓解CA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势提高,种子活力、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种子物质消耗率提高。
  • 植物生理生化
    李辉 林河通 袁芳 林艺芬 陈艺晖
    2012, 33(2): 279-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 cv. 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木奈’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 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木奈’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 植物生理生化
    陈溪 杨辉 周涤 吴红芝
    2012, 33(2): 286-2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M7507’、‘M2’、‘M37’的幼胚为实验材料, 采用L9(34)的正交实验设计, 对其离体胚培养, 即胚拯救的适宜发育阶段和适宜培养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幼胚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彩色马蹄莲胚拯救成功率, 最佳发育阶段幼胚的形态特征为球状、 乳白色、光滑; (2)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2 mg/L; (3)幼胚接种后不同品种初始萌发所需时间不同,‘M2’、 ‘M7507’、 ‘M37’依次为14、 16、 21 d, 品种间萌发率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不显著; (4)不同品种的果实膨大速度不同,发育到胚拯救的最适阶段, ‘M7507’、 ‘M2’、 ‘M37’分别需要50、 60、 65 d左右的时间。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发林 郑域茹 林晓兰 张金桃 黄炎和 武英 郑涛 林阳春 谢南松 林智明
    2012, 33(2): 290-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果园草被植株残体浸提液处理后的日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10%浓度浸提液处理果园土壤时,会影响果园杂草的萌发及优势种日本草根冠比;(2)用不同浓度果园草被的植株残体浸提液砂培日本草种子时,都会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3)百喜草处理促进日本草幼苗生长,宽叶雀稗处理效果相反;竹节草处理5.0%和10.0%时抑制日本草根生长,而其它处理促进了日本草根生长;(4)不同处理的日本草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地小于对照,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各处理对受体日本草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都小于对照,起抑制作用,竹节草处理抑制效果最明显。
  • 组学与生物技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覃碧 刘向红 邓治 李德军
    2012, 33(2): 296-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天然橡胶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利用定制橡胶树oligo芯片,通过提取死皮和健康橡胶树胶乳总RNA,标记并反转录成cDNA后与橡胶树oligo芯片进行杂交鉴定TPD相关基因,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芯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2倍标准在死皮与健康橡胶树间筛选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功能涉及橡胶生物合成、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抗性及防御反应、活性氧代谢、DNA甲基化、泛素-蛋白酶体、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等调控途径。进一步的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1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大规模鉴定TPD相关基因和揭示TPD发生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赖呈纯 林玉玲 赖钟雄
    2012, 33(2): 302-3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采用简并引物结合RACE方法分离得到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4的cDNA全长序列,全长为1 061 bp,由735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Q443758)。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28 576 ku,pI为9.96;该蛋白为60S Ribosomal protein L30蛋白质家族成员中的L7蛋白,是一个具有核糖体蛋白L30信号位点和1个典型的Ribosomal L30 like superfamily组件,无典型信号肽结构,无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α螺旋是该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DlUP-4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的趋势呈“M”形,其中2个高峰出现在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阶段和鱼雷形胚阶段,而球形胚阶段最低。该研究结果对DlUP-4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在调控体胚发生的启动、细胞的极化、细胞的增殖等方面可能有重要的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赵婷婷 王俊刚 冯翠莲 蔡文伟 王文治 熊国如 伍苏然 杨本鹏 张树珍
    2012, 33(2): 310-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CE技术从甘蔗体内克隆出一个新型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ShSUT4(GenBank登录号为GQ485583.1),预测其编码501个氨基酸,存在GPH(蔗糖/H+共转运体)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具有12跨膜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hSUT4在甘蔗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9个不同甘蔗品种成熟茎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其中8个品种中ShSUT4表达量的高低与所测茎节中锤度高低呈正相关性,推测ShSUT4可能参与调控甘蔗体内蔗糖的积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张秀春 吴坤鑫 李文彬 夏亦荠 彭明
    2012, 33(2): 316-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AtNUDT8上游非编码区,并与pBAR-GUS3相连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NUDT8P-GUS,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了一批抗性纯合子转基因植株,再对转基因植株2周幼苗进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对3.5~4周的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已获得AtNUDT8启动子,该启动子为组成型表达启动子,并且病原菌Pst.DC3000对该启动子无诱导作用。
  • 组学与生物技术
    熊芳 刘新锐 邓优锦 谢宝贵
    2012, 33(2): 321-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套快速鉴定高温平菇的方法,采用SRAP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16个高温平菇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指纹图谱;在SRAP-PCR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将命名为高温灰平、高平侧5、高平678的3个栽培菌株的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温平菇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而采用SRAP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高温平菇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周新成 王海燕 胡梅珍 李正绪 卢诚 王文泉
    2012, 33(2): 327-3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蓖麻基因组Mutator-like类型MITEs元件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蓖麻基因组上共鉴定出76个小于3 kb的Mutator-like类型MITEs元件,其中长度小于1 000 bp的元件有53个,占69.7%。这些MITEs元件中有42个位于基因间隔区,11个位于基因内含子区,位于5'UTR和3'UTR区的分别有8个和4个,另有1个位于基因编码区。29个MITEs元件带有转座酶以外的功能基因片段,成为pack-MITEs。多个pack-MITEs带有相同的非转座酶基因片段。Mutator-like类型的MITEs对蓖麻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组的进化有潜在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青 卢芙萍 卢辉 徐雪莲 经福林 肖子盈 李兆贵 廖琦
    2012, 33(2): 332-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    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开绵 韦曼丽 金启安 吕宝乾 温海波 陈青 彭正强
    2012, 33(2): 338-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ˇek)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害虫的重要内寄生蜂,主要寄生害虫的4龄幼虫。为了更好地为室内繁殖寄生蜂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营养条件和寄主密度的改变对椰甲截脉姬小蜂子代的影响。结果表明: (1)补充10%蜂蜜水作为营养的情况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能力随寄主密度不同存在差异。每对寄生蜂在寄主数量为5时,被寄生的椰心叶甲数量最多,为2.33头。当寄主密度大于5时,椰心叶甲被寄生的数量有随寄主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补充营养时,寄生蜂的寄生能力差异不显著。(2)补充10% 蜂蜜水时,寄主密度对每寄主出蜂量、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和后代性比并无显著影响。(3)不补充营养时,寄主密度对每寄主出蜂量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后代性比均有显著影响,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无影响,每寄主出蜂数量最多为45.67头,后代性比最高为96.66%。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健华 章绍延 龚殿 张雨良 刘志昕
    2012, 33(2): 342-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 ChiRSV)是2007年在辣椒上发现的病毒新种,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确定种。笔者于2009年首次在海南黄灯笼辣椒上检测发现ChiRSV。根据ChiRSV保守区域设计和筛选PCR特异引物,优化退火温度,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建立了ChiRSV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2.5 pg病毒RNA,灵敏度高。通过对来自海南田间的疑似辣椒病样的RT-PCR检测,证实了该方法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亦表明ChiRSV可能已在海南扩散。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国坤 肖顺 张绍升 张敦富 吴秋月
    2012, 33(2): 346-3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福建省发现豆科新品种多年生藤本豆(Lablab sp.)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根部可产生巨大根结,根结内组织内可埋生数以百计的雌虫,卵囊产于根结内。通过形态特征及rDNA-ITS区序列扩增比对,藤本豆根结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多年生藤本豆受根结线虫为害为首次记述, 也是南方根结线虫新寄主。接种实验结果表明,2龄幼虫主要侵染藤本豆根尖,也可侵染根其他部位,雌虫与卵囊埋生于根结内,卵可直接孵化并在根内直接侵染发育,根结大小发展快,根结坚硬,表面组织不易腐解,雄虫只能在后期根结腐败组织处发现。在环境温度(24~36 ℃),生活史最短为24 d。田间重要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形态特征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田间调查及交叉接种实验表明其可能为田间藤本豆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广坤 谢龙莲 梁伟红 温衍生
    2012, 33(2): 353-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模糊推理应用到热带作物病虫害诊断系统中,既要考虑热带作物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症状的多样性,又要兼顾每一种病虫害为害症状的独特性。热带作物病虫害诊断系统将权重指数存储在数据库,然后以模块的方式对指数进行公式运算,同时根据病虫害症状的阀值,筛选用户提出的症状信息,选用加权算法计算症状相似性,最终得出准确的结果。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盛占武 高锦合 王培 施瑞成 郑丽丽
    2012, 33(2): 359-3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香蕉纤维,对一煮和二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残胶率和残余木质素含量为指标对化学脱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煮工艺中,NaOH浓度、煮炼时间、Na2SO3及Na5P3O10浓度是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4 g/L、煮炼时间150 min、Na2SO3浓度3%﹑Na5P3O10浓度2.75%,残胶率为9.19%,残余木质素率为7.87%。二煮工艺中确定了NaOH浓度、H2O2浓度、处理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4 g/L、H2O2浓度为8%、处理时间120 min,残胶率达8.85%,残余木质素达4.68%。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帆 张怡 郭泽镔 陈婕 郑宝东
    2012, 33(2): 364-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淀粉的颗粒特性、淀粉糊特性及淀粉糊化后的成膜特性等方面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海藻酸钠对莲子淀粉干热处理后,淀粉颗粒多数呈椭圆形,少部分淀粉颗粒表面有细微裂纹,颗粒彼此粘连,淀粉颗粒表面有粘连物;溶解度升高,膨胀度降低,淀粉糊透明度降低。干热变性处理对提高莲子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的作用不明显;布拉班德黏度曲线显示,添加海藻酸钠进行干热变性后莲子淀粉起糊温度明显降低,终值黏度降低,热稳定性降低,冷稳定性增强,凝沉性减弱。添加海藻酸钠进行干热变性可以提高莲子淀粉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水性,降低膜的溶解度。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婕 郭泽镔 张帆 郑宝东
    2012, 33(2): 370-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CR301高级流变仪及NDJ-7型旋转粘度计测定了橄榄浓缩汁流变特性值并绘制其流变曲线。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为非牛顿流体,拟合的流变特性方程为y=10.234x0.560 8,流变行为指数n<1,因此其在测量范围内为假塑性流体。阿累尼乌斯方程能较好地反映橄榄浓缩汁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数学模型η=Bexp(AC)能较好地反映橄榄浓缩汁浓度对粘度的影响,橄榄汁浓缩过程温度和浓度对粘度的综合影响可用数学模型η=K1exp(Ea/RT+K2C+K3C2)来表示。利用这些回归模型可预测和控制橄榄浓缩汁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条件下的粘度。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苗苗 张秀梅 魏长宾 孙光明
    2012, 33(2): 375-3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中脂溶性维生素(VA、VE)和水溶性维生素(VC、 VB3、 VB12、 VB6、 VB2、 VB1)的方法; 脂溶性维生素以甲醇 ∶ 乙酸乙酯(V甲醇 ∶ V乙酸乙酯=95 ∶ 5)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25 ℃, 检测波长275 nm。 水溶性维生素以0.005 mol/mL己烷磺酸钠(pH3.2)∶ 甲醇(V乙烷磺酸钠∶ V甲醇=7∶ 3)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30 ℃,于254 nm处测定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 其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7~1.000 0之间, 线性关系良好。VA、 VE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48%、1.31%;VC、 VB3、 VB12、 VB6、 VB2和VBl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35%、 1.78%、 1.50%、 1.52%、 0.93%和1.10%。VA、 VC、 VB3、 VB6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2%、 102.3%、 91.0%、 95.2%。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贾永立
    2012, 33(2): 382-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方面,研究“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文椰2号”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较强,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和脂质体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椰子外果皮中50%乙醇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功效较强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建国 韩丙军 谢德芳 吕岱竹 任红 许如意
    2012, 33(2): 386-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保护地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乐果和乙酰甲胺磷4种农药在豇豆中降解残留规律,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豇豆中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和乐果、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消解都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保护地栽培下农药的降解速率总体上比露地的慢,一方面可更长时间的对害虫产生防治作用,但另一方面可能更易引起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豇豆的种植中,应当规范农药的使用,选用半衰期较短、降解较快的农药。
  • 综述
  • 综述
    白昌军 刘国道 张瑜 虞道耿
    2012, 33(2): 390-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最基本的农业自然资源,牧草在草地畜牧业、生态环境保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热带亚热带草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的调查收集、保存鉴定及繁育保存的方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热带亚热带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目前已建成完整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包括低温保存种子库、离体保存库及无性繁殖材料田间保存圃,已收集保存华南地区12科161属435种5 190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引进保存豆科和禾本科2科42属87种1 042份外来牧草种质资源。其中低温种子库保存6科96属207种2 870份,离体保存3科6属6种482份,无性繁殖材料田间保存3科8属10种3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