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高新生 黄华孙 张晓飞 吴春太 王祥军 黄思博 李维国
    2012, 33(11): 1921-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橡胶树自育优良新品种,以5个自主培育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历年的风、寒害调查资料,对无性系的生长、乳管分化和抗性等性状展开系统的早期鉴定,结果表明:热试87-1和热试87-4整体表现良好,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优于对照,抗风性、抗寒性较好,需要重点关注。热试87-5抗逆性突出,但乳管分化能力较弱;热试93-5和热试87-6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强,但抗风性和抗寒性表现较差。因橡胶树较长的生长周期及我国多变的植胶区环境类型,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田怀珍 董全英 李星霖
    2012, 33(11): 1926-19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尾萼无叶兰(Aphyllorchis cuadata Rolfe ex Downie)、中越双唇兰(Didymoplexis vietnamica Ormerod)、粗茎苹兰[Pinalia amica(H. G. Reichenbach)Kuntze]、绿叶线柱兰(Zeuxine agyokuana Fukuyama)和黄唇线柱兰(Z. sakagutii Tuyama.)。其中尾萼无叶兰和中越双唇兰为腐生兰,粗茎苹兰为附生兰,绿叶线柱兰与黄唇线柱兰为地生种类。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植物标本馆(HSNU)。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建设 黄敏玲 钟淮钦 叶秀仙 罗远华
    2012, 33(11): 1930-19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葵1号’系利用杂交、自交、回交等育种途径选育出的观赏向日葵新品种。结果显示:该品种经RAPD分子标记鉴定其是亲本的杂交后代,其花色与其父母本差异明显,表现为舌状花瓣黄橙色,花盘绿色,管状花褐黄色,花粉黄色,花朵黄绿层次分明,观赏性状稳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四季种植,全生育期为88~115 d,株高为115~172 cm,花盘径为7.5~8.2 cm,花径为13.5~15.8 cm,花瓣为33~40枚,瓶插寿命为9~13 d,切花产量为9.0~12.0万枝/hm2。‘闽葵1号’可作切花生产或庭院景观种植观赏,适宜在无霜地区露地栽培,其它地区冬季简易保护栽培。于2011年12月通过福建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的要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晗 陈辉 吴承祯 洪滔 李键 林勇明 范海兰
    2012, 33(11): 1937-19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福建省11个千年桐种源种子,并于2010年按随机区组设计在福建省建阳市蕉溪采育场进行田间试验。本试验设置12个区组,每区组设11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0 m2,每小区栽植25株,测量其苗高、地径。采取二年生叶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引种的11个种源的GA3、ZR、IAA、ABA 4种内源激素,并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方法,用投影值的大小确定优良种源。结果显示:种源的优劣排序为莆田>政和>周宁>尤溪>建阳>屏南>沙县>福鼎>柘荣>蕉城>福安。从内源激素对千年桐生长的影响角度进行优良种源的选择,为种源早期选择提供新方法。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文典 胡霓红 赵凯 王富华 王旭 何舞
    2012, 33(11): 1942-19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各重金属浓度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在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土壤中的活性、小白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产地环境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影响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高低顺序为Cd>Pb>As>Cr>Hg,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Hg)>Pb。依据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值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小白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74 mg/kg,Pb:494.78 mg/kg,As:113.58 mg/kg,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83 mg/kg,Pb:146.87 mg/kg,As:21.94 mg/kg。小白菜对Hg表现为低积累。土壤中有机质、CEC与土壤全量Hg正相关,CEC与土壤全量Cr负相关,土壤pH能增强土壤中Cr活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翠玲 徐飞 谭乐和 刘向阳 陈鹏 庄辉发 孙燕 林兴军
    2012, 33(11): 1949-19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糯米香茶优质原材料筛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提高槟榔园土地利用率,以糯米香茶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601、鸡粪肥、挪威复合肥和不施肥4个处理,研究槟榔间作糯米香茶模式下,不同肥料对糯米香茶农艺性状和矿物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显著提高了糯米香茶的农艺性状,提高了糯米香茶的产量。在肥效方面,有机肥优于无机复合肥,有机肥601优于鸡粪肥。槟榔间作糯米香茶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不同肥料提高了糯米香茶叶片中不同矿物质含量,有机肥601提高了Mg、Zn、Fe、Mn 4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挪威复合肥提高了Cu元素含量,鸡粪肥提高了Ca元素含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道富 林旗华 谢鸿根 蔡秋英 陈源 卓玉辉
    2012, 33(11): 1954-19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盐碱环境下,对白肉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氮、磷、钾、钙、镁和钠等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和镁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总体呈“倒N”型变化,钙含量的变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下降趋势,钠含量波动较大。在不同生长阶段,氮、磷、钾、钙、镁和钠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从27.60%~43.52%。果实中氮、磷、钾、钙、镁和钠含量累积的峰值均出现在花后30 d,分别为682.22、83.11、993.92、55.73、107.04和11.94 mg,在花后6~15 d及26~30 d累积速率较快。该研究结果为指导盐碱环境下火龙果的高效栽培利用提供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玉真 王果
    2012, 33(11): 1960-1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福建省以对锌敏感蔬菜黄瓜作为生态毒性受体进行土培锌毒害试验,结果表明:锌对黄瓜的毒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新叶叶片黄化不能正常舒展,同时伴有叶尖失水灼伤;老叶干枯,失水,叶脉呈浓绿色,叶缘失水灼伤,最高Zn浓度200 mg/kg时甚至死亡。锌对黄瓜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低浓度刺激效应,高浓度抑制效应,抑制效应严重程度为地上部鲜重>株高>根鲜重>根长。根据黄瓜地上部鲜重与土壤有效锌浓度的最优回归方程,推算出致使蔬菜减产20%的土壤有效锌浓度为27.20 mg/kg,再根据野外采样得出土壤全锌与有效锌回归方程,得出使蔬菜减产20%的全锌浓度为172.05 mg/kg。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登峰 魏志远 吕烈武 漆智平
    2012, 33(11): 1966-19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构建包含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在内的4个子目标、11个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对澄迈县各乡镇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澄迈县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二、三、四级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9.8%;各乡镇耕地地力水平分布不均,以瑞溪镇和金江镇最高,加乐镇和文儒镇的五级耕地所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文凤 牛静明 罗世巧 吴明 刘实忠 校现周
    2012, 33(11): 1971-19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S/2d4)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乙烯气刺条件下不同割线长度(S/8Ud4、S/4Ud4、S/2Ud4、3S/4Ud4)割胶对干胶产量以及与产排胶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刺割胶可获得比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更好的产量效应;气刺条件下采用3S/4Ud4割制初期产量增幅明显,但第2年时产胶潜力下降,对于高产稳产胶树采用S/8Ud4割制不仅可获得持续高产且生理状况良好。
  • 植物生理生化
    何鹏 王大鹏 韦家少 吴敏 吴炳孙 高乐 覃怀德
    2012, 33(11): 1976-19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31(CK)、10、5、1、0 mg/L不同低磷胁迫水平对巴西橡胶树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各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含量(SSC),随着磷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则随着磷浓度的降低,在稳定叶和根中升高,在嫩叶和茎中降低;叶绿素含量,随着磷浓度下降而升高;根活力和根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磷浓度下降而下降。
  • 植物生理生化
    林素英 梁杰 黄志明 王彬 陈冬倩 康晓婷 潘志萍 吴广佺 吴锦程
    2012, 33(11): 1980-19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年生“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容器苗为试材,采用100.0 mmol/L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的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预处理24 h后,于-3 ℃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胁迫,研究钙调素拮抗剂TFP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TFP处理导致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H2O2含量高于单一低温胁迫的LTS处理(Low Temperature Stress,LTS),而AsA和GSH含量低于LTS处理,且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GR、DHAR、MDAR、APX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对APX和GR活性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TFP预处理削弱了枇杷幼果低温胁迫后的抗氧化能力,加重了低温胁迫对幼果的伤害,表明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的AsA-GSH循环受Ca2+·CaM信使系统的诱导和调控。
  • 植物生理生化
    魏秀清 章希娟 余东 许玲 陈志峰 许家辉
    2012, 33(11): 1985-19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珍珠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材料,开展莲雾果实发育过程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发育过程,果皮颜色由黄绿色逐渐向红色转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为极显著下降、不变、显著下降的趋势;类黄酮、总酚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花色素苷含量在盛花后30 d前后开始显著增加,采收时达到最高值。红绿色指标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黄蓝指标b值、综合色度指标h°值与各色素的相关性与a值相反。果皮的转色期为盛花后30 d前后,转色前果皮色泽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共同决定,转色后花色素苷含量对果皮色泽起决定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春花 李超萍 李博勋 周维 黄贵修
    2012, 33(11): 1991-19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鳄梨胶孢炭疽菌Cap2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获得橡胶树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Cap20基因,同时进行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种橡胶树炭疽菌的Cap20基因均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183个氨基酸;橡胶树胶孢炭疽菌与鳄梨胶孢炭疽菌同源性最高,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0.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8.9%;来自橡胶树的2种炭疽菌Cap20基因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其核苷酸水平同源性仅为73.8%,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79.8%;炭疽菌CAP20和绿僵菌MPL1蛋白结构具有42%的同源性,所含蛋白结构域相似,推测炭疽菌Cap20基因可能与绿僵菌Mpl1基因功能具有相似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崔丽丽 韦祖生 谢宝书 黄强 田益农 黎萍 李慧敏 黄惠芳 彭靖茹 侯学文
    2012, 33(11): 1996-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组成,以甘薯块根特异表达Sporamin A启动子驱动构建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small subunit 1, AGPase SU1)、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 1, SSS1)、颗粒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1, GBSS1)的干涉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木薯SC205的胚性愈伤,获得了转化再生株系。酶切鉴定及测序表明,构建的上述3个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合成的干涉载体构建正确,对获得的转化再生株系用潮霉素筛选及潮霉素抗性基因HPT的引物进行扩增,部分株系有阳性扩增条带,初步说明本研究获得了以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组成的转基因木薯SC205株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颖 郭军辉 陈雄庭 王文泉 吴坤鑫 王海燕
    2012, 33(11): 2002-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1-SST是果聚糖合成代谢过程的关键酶,而果聚糖的积累可以增强植物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抗逆性。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1-SST基因导入木薯品种SC6中。结果表明:芽器官发生时PPT的最佳筛选浓度为2.0 mg/L,共得到71株抗性再生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鉴定,其中阳性植株2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最终获得1株转基因木薯植株。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月霞 许玉林 张积森 叶冰莹 陈由强 陈如凯
    2012, 33(11): 2007-2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在植物糖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甘蔗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利用电子克隆与RT-PCR方法从甘蔗中分离出1个甘蔗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DNA及cDNA序列,DNA序列长度为3 266 bp,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cDNA序列长度为1 890 bp,包含1 65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51个氨基酸。BLASTX分析显示,该蛋白与其它植物已知的酸性可溶性蔗糖转化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该蛋白为可溶性酸性转化酶。预测甘蔗SAI家族可能只有1个基因,这可能与其大量积累蔗糖的能力有重要关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玉玲 赖钟雄
    2012, 33(11): 2012-2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miR398b前体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85 bp的龙眼miR398b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68639),该前体与葡萄、毛果杨的miR398b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长21 bp的miR398b成熟序列;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在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大量积累,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II、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心形胚和成熟胚阶段中等表达,在鱼雷形胚阶段几乎不表达,说明pre-miR398b主要在龙眼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起主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佳瑛 胡会刚 谢江辉 刘魁英
    2012, 33(11): 2018-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收集保存的毛叶枣种质的亲缘关系,运用正交设计建立优化毛叶枣ISS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即25 μL PCR体系中含2.5 μL的10×PCR Buffer、3.75 μL的2.5 mmol/L dNTPs、1.5 μL的 0.5 U/μL Taq酶、1.5 μL 的5 μm/L引物,0.75 μL的100 ng/μL DNA。然后利用ISSR标记对21份毛叶枣材料进行分类研究,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13条扩增条带数量丰富、清晰、稳定的引物用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条带9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78条,多态性百分率85.7%;根据ISSR扩增结果,21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 0.90。通过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水平,21份毛叶枣种质可分为3类:第I类为蜜丝枣1个种质;第Ⅱ类均来自台湾品种群,有17个种质;第Ⅲ类滇刺枣野生种、缅甸长果种和缅甸圆果种。大多数品种间相似性系数在0.67以上,说明保存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克勤 胡能兵 吴海东 姚军伟 徐礼森 崔广荣
    2012, 33(11): 2024-2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aN3对甜叶菊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再生苗进行SRAP检测,建立其离体诱变技术体系。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NaN3(3 mg/L)诱变处理对再生苗伤害较小,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3~7 mg/L),茎段死亡率也逐渐增加;SRAP分子检测发现,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变化,最高多态性比率为54.2%(3 mg/L处理20 d)。结果表明,较合适NaN3离体诱变技术体系为3 mg/L处理20 d。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付瑜华 陈新 王文泉
    2012, 33(11): 2030-20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麻疯树JcFAD3的亚细胞定位,本实验从麻疯树叶片中克隆了JcFAD3基因,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到洋葱表皮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通过检测融合蛋白在洋葱内表皮细胞中的分布来对JcFAD3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JcFAD3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质中。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菡青 黄镜浩 林雄杰 陈瑾 韦晓霞 蔡子坚
    2012, 33(11): 2035-20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 常金梅 张鲁斌 柳凤 詹儒林
    2012, 33(11): 2040-20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接种炭疽病菌对紫花芒和爱文芒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果皮相对电导率及病情指数变化的影响,同时观察2个芒果品种的果皮解剖结构,探讨芒果果实抗病性与果皮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后室温条件下,爱文芒较紫花芒易感病,表现在感病爱文芒硬度下降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均较紫花芒快,病情指数也显著高于紫花芒。爱文芒的表皮结构明显较紫花芒疏松,且厚壁组织细胞层数较少,角质膜较薄,维管束组织距外表皮距离较近。这2种芒果果皮结构的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抗病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敏 胡美姣 高兆银 薛丁榕 杨冬平 杨波 张正科
    2012, 33(11): 2044-20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双间柱顶孢[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Sutton and Dyko],生长最适温度为30 ℃,生长最适pH为7,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最佳氮源是硫酸铵、蛋白胨;连续光照有利于病菌生长。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75 ℃,时间为10 min。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马志武 陈永平 田小明 廖建和 廖双泉
    2012, 33(11): 2049-20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微波辐射凝固天然橡胶的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微波凝固天然橡胶的凝固条件进行研究。将微波凝固天然橡胶(m-NR)与酸凝固天然橡胶(a-NR)和热凝固天然橡胶(t-NR)的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氨含量对m-NR的凝固效果有很大影响;与a-NR和t-NR相比,m-NR的机械性能较好;理化性能中,m-NR各项指标都能达到5#NR的标准;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RPA)温度扫描NR的混炼胶表明, m-NR的弹性模量(G′)最大, 损耗因子(tanδ)最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郭刚军 邹建云 徐荣 黄克昌 姜士宽 张桂梅 郑文代
    2012, 33(11): 2054-20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带壳澳洲坚果为主要原料,采用筛选分级、水洗、开口、浸泡、淋洗、干燥、焙烤、冷却等工序,加工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加工工艺参数与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口含水量为15.11%,浸泡时间为4.0 h,浸泡3次后适量补盐;浸泡液的最佳配方为:食盐浓度为20%,白砂糖浓度为12%,味精浓度0.4%;最佳干燥参数为:50 ℃干燥2 h,60 ℃干燥2 h,70 ℃干燥3 h,80 ℃干燥2 h,烘焙条件130 ℃焙烤8 min。加工的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产品开口均匀、口感酥脆可口,香味浓郁。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源 余亚白 杨道富 廖素凤 谢鸿根
    2012, 33(11): 2060-2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废弃物葡萄柚果皮,进一步提高葡萄柚果皮中柚皮苷的提取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柚柚皮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微波时间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柚皮苷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70 ∶ 1(mL/g),提取时间50 s,重复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以柚皮苷得率为模型预测可获得柚皮苷得率为57.35 mg/g,与理论值57.75 mg/g基本一致。说明数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葡萄柚果皮中柚皮苷的提取率。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高文霞 王峰吉 程祖锌 胡波 郑金贵
    2012, 33(11): 2066-20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真菌菌株和不同环境因子对烟叶感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剂浓度、菌剂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烟叶感观质量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而菌株对烟叶感观质量影响最大,其中评吸得分最高的菌株是YZ2,其次是SZ14;发酵时间对感观质量的影响居第二位,以发酵12 d的烟叶品质最佳;菌剂pH值对感观质量的影响居第三位,pH 5.5效果最好;发酵温度的影响居第四位,28 ℃最为合适;菌剂浓度对感观质量影响最小,最佳浓度为6×109 CFU/mL。烟叶评吸得分最高的处理为4号处理(A1B4C4D4E4),得分为80.25。但理论上最佳的各因素水平组合应是A1B3C4D4E2(未包含在试验处理中),其得分预期可达86.24。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包辰 郑宝东
    2012, 33(11): 2070-2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茶树菇多酚的最佳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茶树菇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 ℃,乙醇浓度50%,料液比为1 ∶ 30下提取3 h,茶树菇多酚提取率为14.96%。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严赞开 赖宣 黄玉细 张天仙
    2012, 33(11): 2075-20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佛手果实腌制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佛手鲜果及腌制了4个月、6个月的佛手果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分别检测到21、24、22种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柠檬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香叶醇、4-萜烯醇、橙花醇、芳樟醇、5,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其中佛手鲜果的香气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和γ-松油烯,两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1.43%、18.43%;腌制4个月果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两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10%、33.64%;腌制6个月的佛手果香气成分则以醇类为主,醇类的相对含量为64.84%,其中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0.01%、13.26%和13.50%。因此,佛手果实在腌制6个月后,其香气成分中醇的含量逐渐递增,其特征香味以醇类为主。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许宇星 陈少雄
    2012, 33(11): 2079-2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年生9种不同初植密度的尾巨桉优良无性系DH32-29的生物量、热值以及灰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9种不同密度桉树能源林平均树高、基茎差异显著,树高、基茎均与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随着密度增加,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均出现显著差异,叶片与树干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则相反;M156、M254、M154以及M204 4个较小密度的去灰分热值以及灰分含量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低密度与高密度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影响能源林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M202、M152、M154和M252 4种初植密度适合作为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的栽植密度进行推广。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王桂芹 王玉良
    2012, 33(11): 2085-20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了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和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苏丹草根尖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及伤害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苏丹草根缘细胞存活率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苏丹草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与水浸提液处理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茎例外),经茎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苏丹草根冠PME活性则表现出与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和叶相反的趋势;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化感作用差异显著,其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叶>根和根状茎>茎。化感作用是空心莲子草实现干扰性竞争的基础,也是排挤和绞杀土著物种迅速占领生态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李键 谢海慧 刘奕 洪滔 林勇明 林晗 陈灿 吴承祯 洪伟
    2012, 33(11): 2091-2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同一基因型的‘惠安1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两种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化感物质A)和槲皮黄素-3-β-葡萄糖苷(化感物质B)0(CK)、12.5、25、50、100、200、400 mg/L浓度模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根系活力及内源激素含量0~15 d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化感物质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木麻黄根系活力除12.5 mg/L化感物质A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外,其余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木麻黄幼苗根系中赤霉素(GAS)、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下降,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上升;相同处理时期和胁迫浓度下化感物质A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根系的GAS、IAA含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ABA含量升高幅度高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对化感物质A的胁迫具有更好的抗性,能够忍受轻度(12.5 mg/L)和短期胁迫(5 d),而化感物质B对木麻黄幼苗的根系功能有较大损伤。
  • 资源区划与综述
    黄瑾 杨小波
    2012, 33(11): 2098-2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被主要有维管植物967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924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单种科与寡种科占多数,特别是单种科比例较高,与尖峰岭的较为接近,比五指山高8个百分点,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小属和单种属占绝大多数,占海南1 210属的45.62%,地理成分以泛热带植物分布为主。
  • 综述
  • 综述
    柳凤 卢乃会 詹儒林 韦继光
    2012, 33(11): 2104-2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地理分布、流行学和病原菌侵染寄主过程等方面。该病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其病株和病残体是田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分生孢子通过风和虫传播,在芒果的顶芽处入侵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毒素和内源激素紊乱可能是病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加强检疫、修剪和喷施化学农药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本文对此相关内容展开讨论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 综述
    曾绍校 陈秉彦 郭泽镔 郑宝东
    2012, 33(11): 2110-2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莲子是睡莲科莲属(Nelumbo nucifere Gaertn)植物的种子,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各国莲子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莲子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莲子的生理活性及功效成分,以期为莲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