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陈红俊 赖钟雄 刘炜婳 赖恭梯 张梓浩 叶炜 刘生财 林玉玲
    2012, 33(1):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福建东南部7个野生蕉自然居群289份样品进行ISSR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①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1条,多态性百分率(P)69.54%。②7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7.24%~45.4%,且差异显著,但遗传多样性水平均不高。③总的遗传变异中,58.24%基因变异来源于各野生蕉居群之间,41.76%基因变异来源于各个野生蕉居群内部交流。7个野生蕉居群间基因流较低,不能维持较高的基因变异多样性。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
  • 植物生理生化
    陈伟强 赵素梅 李芹 刘学敏 张建春 张光勇 邓成菊 赵立兵 权德才
    2012, 33(1): 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植物生理生化
    邬璟 钱大玮 段金廒 李向明 张国斌
    2012, 33(1): 1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白木香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种子含有较高的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核苷等营养成分,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是潜在的营养物质来源,故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油料、食品、饲料和其它工业用途的原料。以期为白木香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黄冬芬 王朋 文稀 白昌军 刘国道 郇恒福
    2012, 33(1): 15-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添加外源铝的水培和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了100 μmol/L Al3+对不同品种柱花草根系生长的影响。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间营养液培养24 h后,TPRC2001-1根尖和根系铝含量比其它3个柱花草低,西卡柱花草根尖和根系铝含量最高。柱花草的相对根长及根尖苏木精染色均反映出TPRC2001-1受抑制最小且根尖染色程度最浅,TPRC2001-1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土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 μmol/L Al(NO3)3长时间处理3个月后,TPRC2001-1地下部和地上部相对生物量均大于100%,而热研2号和西卡柱花草地下部和地上部相对生物量均低于50%。TPRC2001对铝的耐性最强,而西卡柱花草对铝敏感,热研2号和热研13号介于两者之间。
  • 植物生理生化
    张健 郭军辉 陈雄庭 王颖 王文泉 赖杭桂 吴坤鑫 倪彦艳 黄琴
    2012, 33(1): 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 植物生理生化
    黄志明 林素英 傅明连 陈宇 蔡丽琴 吴衍旺 吴凌瑶 吴锦程
    2012, 33(1): 2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果肉质地差异较大的白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白梨”和黄肉枇杷“解放钟”为试材, 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胞壁酶活性变化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2个品种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EC 3.1.1.15)、 果胶酯酶(PE, EC 3.1.1.11)与纤维素酶(Cx, EC 3.2.1.4)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3种酶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即花后100~115 d)极显著高于前期并出现峰值。“白梨”枇杷PE,PG和Cx酶活性高于“解放钟”, 果实发育前期, 2个品种枇杷PE, PG和Cx酶活性差异较小; 果实发育后期,“白梨”PE, PG和Cx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解放钟”。Cx, PG和PE与枇杷果肉质地形成密切相关, 而β-半乳糖苷酶(EC 3.2.1.23)、 α-葡萄糖苷酶(EC 3.2.1.20)、 α-半乳糖苷酶(EC 3.2.1.22)、 α-甘露糖苷酶(EC 3.2.1.24)等4种糖苷酶对“白梨”枇杷果实发育后期果肉软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洁 陆小静 闫庆祥 许瑞丽 范伟锋
    2012, 33(1): 30-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通过试验比较了在水平种植时,种茎芽眼的4个朝向(芽向)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结果表明,芽向对木薯产量性状有较大影响,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南>向西>向北>向东(CK),最高产的芽眼向南处理比最低产的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38.8%、薯干产量36.3%和淀粉产量34.8%;次高产的种茎芽眼向西处理比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24.9%、薯干产量24.5%和淀粉产量24.6%。我国在种植木薯时,建议采用种茎芽眼朝南、朝西或朝西南的水平摆种方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田耀华 岳海 龙云锋 陈国云
    2012, 33(1):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0年生的3个品种的橡胶树为参试材料建立根系模型。测量根系拓扑、分枝规律、连结长度、连结直径和根系分枝角度,将这些数据应用于FracRoot模型,对橡胶树根系分段数量、总长度和生物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根段的逐渐变细对参数α值有很大影响,FracRoot模型轻微的低估了RRIM600和PR107中根系的分段数量和总长度,高估了GT1分段数量和总长度;过高的估计了所有物种的单一根系总的生物量;过低预测根系的水平分布,而过高的估计了垂直分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丽琴 李伟才 王一承 魏永赞 石胜友
    2012, 33(1): 37-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龙眼石硖和储良2个品种的花部形态、开花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特征及萌发率、花粉量、P/O值、柱头可授性及其黏液分泌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花部特征相似,储良花期较石硖长;二者的花粉形态相似,储良的花粉较石硖稍大,萌发率较石硖高;P/O值说明龙眼为专性异交植物;石硖和储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是同步变化的,尤其在盛花期花粉活力趋于最大,柱头分泌黏液与柱头可授性变化也一致,都在柱头展开成水平,开花约48 h达到最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思婷 杨伟波 王萍 刘立云 牛聪
    2012, 33(1): 4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种养模式下椰园田间试验,研究了椰园间种牧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及椰园自然状态下的杂草-养鸡3种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种养模式下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它种养模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 (2)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杂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与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在不同种养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20~40 cm土层中各处理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艳 王萍 陈思婷 刘立云 董志国
    2012, 33(1): 4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个品种椰子嫩果椰肉中8种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Zn)含量及其品种间差异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嫩果椰肉8种矿质元素中,K含量最高,Ca 含量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依次为Mn>Fe>Zn>Cu。Mg、Fe和Mn含量在4个椰子主栽品种嫩果椰肉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俊 张华 郭伟 杨颖颖 李文萍 林兆里
    2012, 33(1): 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福农15号、福农28号和福农39号等3个甘蔗品种在2种行距、3种群体密度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和冠层结构特点进行研究,以探明不同行距和群体密度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农15号伸长前期长势稳健,中期快,后期慢,适于宽行稀植;福农39号伸长前期、中期长势稳健,后期持续伸长期最长,亦表现出宽行稀植的增产潜力。此外,针对上述品种特性提出了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肖焱波 万其宇 葛旭
    2012, 33(1): 5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田间研究了灌溉施肥中加入硝化抑制剂稳定性氮肥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泰克稳定性氮肥处理香蕉单株产量25.2 kg/株,折合产量54.8×103 kg/hm2,比对照增产11.0%;香蕉果指数比对照增加15个/株;处理的香蕉可食部分、可溶性糖和Vc指标略高于对照;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灌溉施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彭苗苗 杜磊 陈发菊 张德春
    2012, 33(1): 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P79是一个源于水稻品种台北309的自然突变的不育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和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TP79小花雌蕊正常,雄蕊6枚,花丝细长,花药干瘪,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利用TP79与台北309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TP79是单隐形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TP79在小孢子形成前期出现异常,绒毡层不能正常降解,小孢子的发育畸形,在最终花粉成熟期,绒毡层仍呈浓缩状,形成的花粉干瘪,无活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夏可灿 康桂娟 黎瑜 聂智毅 代龙军 段翠芳 曾日中
    2012, 33(1): 6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磷脂酶PLDα1与伤害信号转导密切相关,是伤害诱导内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橡胶树胶乳PLDα1基因(HbPLDα1)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橡胶树乳管细胞JA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机制。在EST序列的基础上,通过RACE和Genome Walking方法分别克隆了橡胶树胶乳的HbPLDα1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HbPLDα1基因的cDNA全长为2 870 bp,包含长度为2 42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具有典型的植物PLDα蛋白保守功能域,与同属大戟科的蓖麻和麻风树的PLDα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HbPLDα1基因启动子区域长为1 559 bp,除含有TATA box和CAAT 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存在JA和脱落酸等激素响应元件以及干旱胁迫等环境信号响应元件,这表明HbPLDα1基因的表达可能受激素和环境信号的调控,在橡胶树乳管细胞对激素和环境信号的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匡云波 赖钟雄
    2012, 33(1): 70-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栽培品种“天宝蕉”(Musa spp. cv. Tianbao)的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RT-PCR和RACE法,首次从香蕉中获得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 GBSSⅠ)基因的cDNA全长片段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Ⅲ(Soluble Starch Synthase Ⅲ, SSⅢ)基因的ORF, 并分别对其核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香蕉叶片GBSSⅠ基因全长2 277 bp, 编码616个氨基酸; SSⅢ基因ORF长3 009 bp, 编码1 054个氨基酸。 GBSSⅠ和SSⅢ的克隆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香蕉叶片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关键酶的表达与调控奠定重要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洁红 邱栋梁
    2012, 33(1): 79-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龙眼PAL基因的序列,并研究该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采用反转录PCR获得PAL的保守序列,然后利用RACE法克隆PAL基因的3'cDNA和5'cDNA序列,再利用DNAMAN软件拼接获得PA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以actin基因作为内参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PAL基因在4个龙眼品种嫩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克隆得到Dlpa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532 bp,开放阅读框为2 101 bp,编码8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2.259 ku,等电点为7.38。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的PAL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lpal基因在4个龙眼品种‘乌龙岭’、‘松风本’、‘立冬本’和‘石峡’的嫩叶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其中在‘立冬本’中表达量最高,在松风本中表达量最低。初步证明PAL基因在不同品种的龙眼叶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继华 杨超 刘菊华 张静
    2012, 33(1): 84-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激素及浓度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6-BA0.5 mg/L+NAA 0.5 mg/L,其诱导率为82%;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其分化率为490%;诱导生根的最佳激素组合配方为MS+NAA 0.5 mg/L+6-BA 1.0 mg/L,其生根率为90%。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陈 李辉亮 郭冬 王敏杰 彭世清
    2012, 33(1): 89-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一个从差减杂交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中克隆了编码质膜内在蛋白的基因PIP2;1,命名为KcPIP2;1,并运用定量PCR技术对KcPIP2;1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cPIP2;1基因全长1 095 bp,包含85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KcPIP2;1与甜叶菊、毛果杨、胡桃、橡胶树和蓖麻的水通道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8%、87%、87%、86%和86%。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KcPIP2;1属于PIP2亚家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KcPIP2;1在叶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NaCl胁迫下,2 h内KcPIP2;1的表达量上调至最高水平,之后逐渐降低,约48 h后又升至较高水平。这些结果表明,KcPIP2;1可能与花花柴耐盐机制相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文虎 车海彦 符瑞益 杨毅 罗大全
    2012, 33(1): 9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质粒及分析其分子特征,扩增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质粒片段,然后进行反向扩增,拼接得到质粒全序列,且预测质粒编码蛋白的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等。结果表明,获得的质粒全长为4 102 bp,A+T含量为75.18%,编码5个蛋白,且将该质粒命名为pPLLHn-1。其中ORF的2、3、4编码蛋白分别含有2、1、2个跨膜区,ORF3的信号肽(Singnal peptide,SP)的信号值为0.948,ORF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洋葱黄化植原体质粒EcOYW1参与质粒拷贝数控制的蛋白(Copy number control protein)具有97%的同源性。此结果说明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质粒pPLLHn-1编码的5个蛋白中,除与质粒复制有关的RepA和SSB外,另外3个均为跨膜蛋白,根据分泌蛋白的特征分析初步推断ORF3蛋白为分泌蛋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汤强 刘玉军 方玲 李增智 黄勃
    2012, 33(1): 99-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Ifuchi1的表达调控机理,根据Ifuchi1基因组全长核苷酸序列,采用基因组步移方法,获得Ifuchi1的5′-上游区序列(总长为2 402 bp)。与cDNA 序列进行比对,其中含有2个内含子。TFSEARCH 1.3 软件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含有4个可能的碳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5'>(g/c)YggRg<3'和3个氮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相隔很近的GATA。其中含有可能的葡萄糖抑制调控序列和压力反应元件。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潘家强 侯学文
    2012, 33(1): 107-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技术扩增水稻(Oryza sativa L)根UV-B敏感基因1(ROOT UV-B SENSITIVE 1,RUS1)四个不同片段[OsRUS1(1-1782)、OsRUS1(1-504)、OsRUS1(510-1282)、OsRUS1(1188-1782)],连接到T载体pMD18-T-Simple上,测序无误后分别亚克隆到诱饵载体pGBKT7上,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4个OsRUS1基因片段的诱饵载体构建成功,读码框正确;转化重组载体于酵母感受态细胞Y187中,用LacZ、MEL1活性检测法和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DO培养法进行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诱饵载体对酵母菌株Y187没有转录激活活性和毒害作用。说明构建的4个OsRUS1基因片段的诱饵载体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为下一步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互作蛋白奠定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青 卢芙萍 徐雪莲 卢辉 经福林 彭正强
    2012, 33(1): 111-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度是影响椰心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通过开展椰心叶甲耐热性研究,探讨椰心叶甲的生态适应性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显著影响椰心叶甲的发育与繁殖,椰心叶甲在高于30 ℃温度下不能完成任何发育历期;42 ℃极端高温处理2 h为椰心叶甲热最敏感时间;各龄期椰心叶甲PPO、POD、AsA-POD、CAT和SOD活性显著升高与椰心叶甲耐热性相关。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椰心叶甲耐热性分子机理及其生态适应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前期工作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牛晓庆 余凤玉 鲍时翔 林茜 唐庆华 宋薇薇 朱军
    2012, 33(1): 117-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椰子林不同类型土样中分离到101株放线菌,采用PDA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及甲壳素脱乙酰酶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椰子泻血病菌为指示菌,用对峙培养法选出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的菌株14株,菌株FSD-14拮抗效果最明显,其次是FSD-27。这两种菌株对椰子芽腐病菌、椰子果腐病菌等供试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对各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F1S1、F26S1、S40-2、F20M4能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通过对FSD-14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中的一员。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美姣 杨冬平 杨波 李敏 高兆银 张正科 蒲金基
    2012, 33(1): 12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竹红 黄建
    2012, 33(1): 127-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左右两侧悬带分离,不形成中悬带。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花角蚜小蜂产卵器上具毛形感觉器、感觉孔、表皮刺和腔形感觉器。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分为:搜索、寄主定位、寄主试探、穿刺、产卵和梳理等几个步骤。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重寄生产雄性个体。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占魏 张欣 吕延超 张贺 王芳 邱晓聪 谢艺贤
    2012, 33(1): 132-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6个菌株为试验材料,测定3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等均有一定的影响。高分子量的抑菌效果优于低分子量的抑菌效果,其中C-290k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1 000 mg/L时对R1-248菌株的抑菌率达90.27%。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武仁 牛黎明 朱文静 韩冬银 张方平 符悦冠
    2012, 33(1): 137-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以及使用Wolbachia菌特异引物研究在不同寄主上取食繁殖的螺旋粉虱自然种群体内共生菌。结果显示,在不同寄主植物取食的新入侵螺旋粉虱体内共生菌均稳定存在有初级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共生菌多样性较少;研究同时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螺旋粉虱个体间共生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一些螺旋粉虱个体内还生存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此外,研究还发现新入侵的螺旋粉虱体内尚未检测到Wolbachia菌。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螺旋粉虱体内均稳定存在有共生菌,同时取食不同的寄主其共生菌群落也会发生变化;Wolbachia菌尚未在新入侵海南的螺旋粉虱中建立共生关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郇志博 罗金辉 吕岱竹 张月 吴琼
    2012, 33(1): 143-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海南省开展农药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及优势,必要性包括:海岛本身的脆弱性;海南岛土壤类型复杂;农药对海南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对海南水产品、养蜂业影响严重。优势:海南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斌 褚君强 史发猛 林位夫
    2012, 33(1): 148-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胶乳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4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用80%预冷甲醇浸提,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减压蒸发至水相,调节pH后用固相萃取柱进一步纯化,首先洗脱下GA、IAA和ABA,再洗脱下ZT。对ZT采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10 min, ZT在等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是5.426,回收率是87%;对GA、IAA和ABA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34 min,GA、IAA和ABA在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分别为:13.377、16.581和18.988,回收率分别为70%、82%和92%。由于对这4种激素分别检测,从而降低了每份样品中杂质的浓度,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重现性好,整个提取流程简便,适合胶乳中内源激素的分离与测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红莲 高天明 郑龙 廖建和 黄茂芳
    2012, 33(1): 153-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菠萝叶纤维经过氢氧化钠预处理、硫酸水解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晶体(NCC),再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TG)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NCC晶体颗粒尺寸为30~50 nm;红外光谱证明非纤维素部分有效去除;NCC晶型仍属于纤维素I,结晶度从75.9%提高到87.5%;比起原纤维,NCC的降解温度明显降低。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赖凌凌 郭雅玲
    2012, 33(1): 157-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9个绿茶样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叶绿素与色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和叶绿素与L*、a*、b*值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中,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相关性质相同、多酚类物质的相关性质与它们相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对茶汤亮度、绿度和黄度有直接的影响,多酚类物质则间接影响茶汤亮度、绿度和黄度;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b*值在1.77~11.14范围内对黄酮类物质含量(F)的最优线性方程F=2.106+0.494b*。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赵晓莉 陈卫军 赵松林 唐敏敏
    2012, 33(1): 162-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对羟基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咪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68 mg/g),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8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4%,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怡 曾红亮 曾绍校 林雨菲 郑宝东
    2012, 33(1): 166-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林晓东 漆智平 唐树梅 孟磊
    2012, 33(1): 171-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海南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性状,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重液分离法测定海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区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低于人工林地土壤的含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林、草地土壤轻组有机碳没有规律性,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下的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存在差异,结果为潮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且半干旱区与潮湿区的含量差异显著。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赵琼玲 李丽 沙毓沧 段曰汤 杨子祥 马开华
    2012, 33(1): 178-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 资源区划与综述
    陈帮乾 谢贵水 王纪坤 吴志祥 曹建华
    2012, 33(1): 182-1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树龄是生产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如叶面积指数(LAI)反演,净初级生产量(NPP)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以国营新盈农场为例,研究橡胶园树龄与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之间的关系,分别应用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橡胶园树龄遥感反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TM波段和橡胶园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近红外(B4)、红外波段(B5)与树龄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70和-0.69;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克服建模数据非正态、非线性及共线的影响,能够明显的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对预测误差(ε≤6年)的百分比为81.2%,远高于回归模型的69.2%; 3)由于橡胶树生长特性、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多元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都存在估计偏差,即高估小于25龄的橡胶园树龄和低估对应老龄胶园的树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橡胶园生物物理参数遥感反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贾彩红 金志强 刘菊华 张建斌 徐碧玉
    2012, 33(1): 189-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不耐贮运。综述香蕉果实外观品质的变化、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采后病害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 资源区划与综述
    范爱丽 黄如葵 张鲁刚 胥宇建 朱林
    2012, 33(1): 194-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耐热性越来越备受研究者关注。通过对十字花科蔬菜耐热生理生态、栽培技术、品种选育和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选育十字花科蔬菜耐热品种,耐热材料鉴定方法及耐热机理研究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