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曹建华 陶忠良 赵春梅 蒋菊生 谢贵水
    2011, 32(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无性系PR107为材料,在为期2a的观测期内,分别于不同月份研究了9个年龄段(4~28a)的橡胶树枯枝叶凋落量及其凋落物中N、P、K、Ca、Mg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季节枯枝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的特点及树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叶平均养分含量为0.841%,是枯枝的1.69倍;生物量为2357.7(4a)~7392.3(24 a)kg/hm2,是枯枝的1.5~8.2倍;养分归还量为147.4~498.6 kg/hm2,是枯枝的6.8~37倍。以此推算,在橡胶林30a的经济寿命期内,枯叶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6.01t/hm2,枯枝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1.94t/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归还总量分别为:N 3.17、P 0.14、K 1.13、Ca 3.04、Mg 0.48t/hm2。(2)随着树龄的增长,橡胶枯枝叶养分归还量逐渐增加,4a幼龄树养分归还量仅为151.4 kg/hm2.a, 24a养分归还量即增大到最大值,为431.40kg/hm2.a。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3)养分归还效率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4 a幼龄树养分归还率极低,仅1.32%,24a时增加到36.55%,然后下降。5种大量元素归还效率大小顺序为:Mg>Ca>N>K>P。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文斌 郭海超 罗雪华 吴小平
    2011, 32(1): 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幼龄橡胶树对15N标记尿素的吸收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顶蓬嫩叶和成熟叶从氮肥中吸收分配到的15N的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值),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总体均呈增加趋势;同一采样时间里顶蓬嫩叶Ndff值均大于成熟叶。落叶前后氮素在橡胶树各器官中分配差异显著。落叶前期橡胶树吸收的氮素主要分配在叶片中;落叶期橡胶树吸收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在主茎中。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存 尹俊梅 杨光穗 孙君梅 黄素荣
    2011, 32(1): 1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质量比的N、P、K、Ca、Mg五种主要养分元素的肥料组合对中苗期红掌品种"热情"的生长与N、P、K、Ca、Mg的吸收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元素质量比mN︰mP︰mK︰mMg︰mCa=1︰2︰2︰0.4︰0.6的肥料促进中苗期红掌地上部的生长效果最显著;其质量比为3︰1︰3︰0.6︰0.8的肥料对红掌地下部的生长最为有利,并使植株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中苗期红掌地上部对5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在其质量比为3︰1︰3︰0.6︰0.8的肥料中表现最优,同时,该配方的肥料也使地下部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最高,但在不同肥料配方中地下部对各元素的利用效率却无明显规律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国良 姚丽贤 何兆桓 周昌敏 黄连喜 国彬 涂仕华
    2011, 32(1): 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了在荔枝不同生育期施以不同量肥料对其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施采后肥能提高‘桂味’荔枝老熟秋梢叶片中N、P、K含量,促进‘妃子笑’荔枝老熟秋梢伸长长粗。不同施肥比例处理的荔枝果实中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别。‘桂味’荔枝果实可溶性糖、蛋白和固形物以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采后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妃子笑’荔枝以采后肥45%处理的果实品质最佳。‘桂味’和‘妃子笑’荔枝采后肥施用量为全年施肥量45%处理的其产量最高,效益最好。采后肥施肥量降低或提高均不同程度减产减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郭洪海 杨萍 李新华 杨丽萍 万书波 李少雄
    2011, 32(1): 2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引导和深化华南地区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升花生产品的质量,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区相对集中,单产水平较低,增产潜力较大,花生用途区域差异明显,深加工已见雏形。受生态条件所限,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珍珠豆型花生,其品质属食用高蛋白、油用高脂肪,且O/L比值普遍较高,有利于增强花生制品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花生蛋白质含量分布趋势不明显,而脂肪含量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花生O/L比值呈现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海南岛地区花生O/L比值偏低,这与生育期降雨量偏低有关。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O/L比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苞梅 宋玉萍 李国良 卢维盛 姚丽贤 何兆桓 周昌敏
    2011, 32(1):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鸡粪后华南水稻土中各形态磷素的累积特征及层间分布。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35.9%~46.7%,浓盐酸提取态磷占总磷的18.3%~36%,碳酸氢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7.9%~18.5%,残留态磷占总磷的6.2%~15.6%,稀盐酸提取态磷占总磷的2.1%~6.8%,树脂态磷占总磷的1.5%~5.5%。可见,土壤积累的磷素中主要以有效性中等的氢氧化钠提取态磷为主,其次为有效性较差的浓盐酸提取态磷,而有效性很强的树脂态磷则很少;随着鸡粪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树脂态磷、碳酸氢钠提取态磷、残留态磷和氢氧化钠提取态磷的积累显著增加,稀盐酸提取态磷的积累增加不显著。由此所引起的土壤盈余磷素流失或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风险也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积累树脂态磷的潜能显著降低,淋失风险显著增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白昌军 刘国道 陈志权 严琳玲 姚庆群
    2011, 32(1): 3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利用空间辐射技术对柱花草新品种(系)选育的研究。空间辐射诱变柱花草种子,其后代发生突变,经连续4a柱花草炭疽病接种鉴定和多次单株选育,历时14 a,初步筛选出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炭疽病能力强、耐干旱等特点的热研20号太空柱花草;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从沙土到重粘质砖红壤土上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尤耐低肥力土壤、酸性土壤和低磷土壤,能在pH 4.0~5.0的强酸性土壤和贫瘠的砂质土壤上良好生长。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适于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桂花 陈汉才 宋钊 张艳 曹健 陈琼贤
    2011, 32(1): 4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绿粗薹菜心’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耐热、耐湿、优质菜心新品种。叶片圆形、油绿色,叶长19.9 cm,叶宽10.6 cm;主薹高22.2 cm,薹粗1.8 cm,单薹重37.9 g,薹色油绿。抗性及适应性较好,产量高、外形美,适宜广东省菜心产区春夏秋季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唐小浪 马培恰 吴文 黄永敬 王平 黄炽文 肖蔓洪 陈国添
    2011, 32(1): 4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4、6、8 kR辐射‘年桔’秋梢芽条,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8.4%、41.3%和16.5%,对照成活率为93.2%。通过连续2 a的果实调查分析,获得少核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4个,平均单果种子含量3.3~6.6粒,极显著低于对照的17.6粒。少核‘年桔’突变体的花粉生活力在45.5%~68.8%,发芽率在11.8%~16.7%,均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的97.3%和54.1%,说明少核‘年桔’少核的主要原因是花粉败育。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刘世彪 李馨芸 李朝阳 唐克华 李丽
    2011, 32(1): 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照是影响绞股蓝的生长发育和总皂甙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相对光照强度为30%~36%的黄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遮荫网下处理45d,以自然光照(光照强度100%)为对照,分析影响幼苗的生长和总皂甙含量的有效光质。结果表明,黄色滤光膜下绞股蓝的叶柄长和茎长显著高于对照组,茎长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光照强度相似的遮荫网处理组。绿膜下绞股蓝的叶柄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新萌叶片数和生物量则显著小于对照组和遮荫组。自然光下,绞股蓝总皂甙含量最高,黄膜处理组次之,遮荫网处理组最低。在相似的光照强度下,黄色滤光膜处理有利于绞股蓝总皂甙产量的增加,绿色滤光膜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甙产量。波谱分析表明,黄色滤光膜透过的600~720nm橙光和红光是促进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甙积累的有效光质。五柱绞股蓝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 植物生理生化
    王真辉 陈文庆 杨礼富 袁坤 陈秋波
    2011, 32(1):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水稻(Oryzasativa L.),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作为测试植物,研究新鲜假臭草(Praxelisclematidea(Griseb.)King and Robinson)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新鲜假臭草和风干假臭草水浸提液对幼苗早期生长的化感效应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假臭草浸提液对萝卜幼苗早期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新鲜假臭草浸提液对4种测试植物的种子发芽都有抑制作用。假臭草叶和完整植株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明显大于其它器官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叶可能是假臭草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器官。风干和新鲜假臭草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抑制所有测试植物幼苗根系生长。在逆境(如干旱和养分胁迫)中,假臭草会释放更多的化感物质,从而导致其化感作用增强。 
  • 植物生理生化
    张志忠 黄碧琦
    2011, 32(1): 6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进的23个茄子品种在福建地区利用夏季高温栽培对其抗热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其产量表现较大差异,所有品种均表现较严重的果实表面木栓化,其中海南枕头茄、南京紫长茄、紫苏山奇茄和益农长身红茄表现较好,在高温环境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且果实木栓化程度较低;同时也发现,高温条件下不同花柱类型花的比例与其产量高低无相关性。就同一品种而言,不同花柱类型花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超过80%的参试品种表现为长花柱类型花的花粉活力高于中短花柱类型;对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发现,耐热性强的品种其束缚水的比例和叶绿素的含量较高。 

  • 植物生理生化
    袁扬静 胡玉林 谢江辉
    2011, 32(1):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为试材,研究采后不同温度(20、4℃)贮藏对果实的呼吸作用、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20℃贮藏早期(0~8d),果实呼吸作用平缓上升,SPS、NI和AI酶活性较低,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少;随着果实进入快速软化阶段(8~13d),3种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分别在第13天和第12天达到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变化趋势类似于CO2释放量。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20℃贮藏过程中持续上升,SS活性无明显变化。相比之下,4℃贮藏可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CO2含量先降低后缓慢增加,SPS、NI和AI酶活性和糖含量上升缓慢,SS活性下降。由此,低温贮藏可明显抑制香蕉体内碳素代谢,降低代谢酶活性和糖分积累速度,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延缓贮藏时间。 
  • 植物生理生化
    黄小龙 陶祥艳 曹树威 黄东益
    2011, 32(1): 7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纤维是纺织行业的一种新型纤维原料,其脱胶方法和工艺研究的缺乏制约着相关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就香蕉纤维的微生物脱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透明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降解香蕉半纤维素能力的放线菌菌株51181,利用它脱胶可去除香蕉纤维38%的胶质;对菌株51181产半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后,该菌株所产的半纤维素酶活达48.63U/mL,表明该菌株在香蕉纤维微生物脱胶及酶法脱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宏雨 江玉姬 谢宝贵 邓优锦 赵晨
    2011, 32(1): 7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模型小鼠,研究竹荪提取物在衰老模型小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50、100、200mg/kg.d)3个剂量条件下,小鼠的体重增量与空白组相比不显著,说明竹荪提取物在实验剂量下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中剂量和高剂量下,小鼠肝重、脾重与空白组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说明竹荪提取物可以有效保护受损内脏,防止氧化损伤;竹荪提取物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SOD酶活力,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并且竹荪提取物与小鼠血清中SOD酶活力和MDA含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竹荪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 植物生理生化
    周琼 李正文 周瑞阳
    2011, 32(1): 79-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杂交F2代为材料,鉴定其越冬期间,在自然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抗寒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平均5.76℃连续15 d的自然低温胁迫后,不育系L23A和P3A的抗寒性明显强于其对应的保持系;在L23A/福红992杂交F2代植株中,不育株的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可育株;(2)不育系L23A和P3A茎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均高于保持系,而L23A和P3A的相对电导率比相应的保持系都小;(3)在L23A/福红992杂交F2代植株中,不育株茎皮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高于可育株,相对电导率低于可育株,其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与不育系、保持系相同的变化规律。 
  • 植物生理生化
    钟云 蒋侬辉 姜波 刘岩 曾继吾 易干军
    2011, 32(1): 8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新加坡甜杨桃和广州本地酸杨桃的叶、叶柄、根和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及其不同部位进行了草酸含量的测定,同时对不同施肥处理、热水处理的甜杨桃果实分别进行了草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杨桃果实草酸含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谢花80d左右处于低峰值;杨桃叶片的草酸含量最高,果肉的草酸含量最低;施有机肥可有效降低甜杨桃果实水溶性草酸含量;热水处理3 min可降低果肉水溶性草酸含量42%以上。 
  • 植物生理生化
    杨福红 鲍国军 白生亮
    2011, 32(1): 86-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蕤核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探索蕤核种子的最佳发芽方式,根尖压片法鉴定蕤核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蕤核的最佳发芽方式为破壳沙埋处理,发芽率可达61%;染色体数目为28,其核型公式为2n=2x=28=28m,臂比值变化在1.042~1.600之间,平均臂比为1.184。核型类别为1A。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付桂 范伟 畅文军 张治礼
    2011, 32(1): 89-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1100,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 Tropical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571101, China;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571000, China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旸 董章勇 王振中
    2011, 32(1): 9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1号生理小种(race 1)和4号生理小种(race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focMK1,focMK4的序列差异,根据番茄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的MAPK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的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个MAPK基因均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2个基因序列只有一个碱基差异,编码氨基酸355个,氨基酸组成无差异;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具有2个功能位点,分子量和pI分别为41ku和6.47。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大多数植物致病菌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不同病原镰刀菌间的同源性接近100%。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齐永文 劳方业 张垂明 樊丽娜 何慧怡 刘少谋 李奇伟 邓海华
    2011, 32(1): 99-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种质是中国甘蔗育种中重要的亲本材料,在中国甘蔗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试验应用18对SSR引物对来自美国的12份种质和中国选育的36份种质进行分析,比较中、美甘蔗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48份材料在18对引物上共检测到25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16.8,试验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3 913~0.7 246之间,平均为0.5 383。以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阀值约0.5时,48份材料可划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34份中国材料和4份美国材料;第二类包括8份美国材料;第三类为具有热带种越南牛蔗血缘的两份中国材料。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中国种质间具明显的遗传差异,继续加强美国种质的引进和应用有助于拓宽中国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越南牛蔗的后代和其他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育种时应加强热带种的创新利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世清 郭朝铭 高建明 陈河龙 郑金龙 刘巧莲 易克贤
    2011, 32(1): 105-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研究剑麻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筛选8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40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条带数785条,多态性条带数507条,扩增效率64.5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98.13条。其中,以P-GAC/M-CAC引物的扩增效率最高,达到78.63%;其次是P-GTG/M-CTC,达到71.28%;扩增效率最低的引物是P-GTA/M-CTT,为52.94%。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各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44~0.83,在相似系数0.51处可将40份种质划分为4大类。8组引物在40份供试材料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带型,这些特异带型对供试剑麻种质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琼玲 白昌军 梁晓玲
    2011, 32(1): 110-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份假俭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个ISSR引物中选用13个多态性高、分辨率强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0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共有多态性带9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表明,供试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检测表明,6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68±0.129)、(0.277±0.064)和(0.425±0.08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9 1~0.910 6之间,平均为0.739 6;UPGMA法将60份种质分成2个类群。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超萍 时涛 刘先宝 蔡吉苗 裴月令 黄贵修
    2011, 32(1): 116-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2010年,对广西、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进行病害普查。结果发现,至今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病害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6种[褐斑病(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离孺孢叶斑病(Bipolaris setariae)、棒孢霉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白点病(Phaeoramularia manihotis)和萎蔫叶斑病(Cercospora vicosae)],细菌病害1种[细菌性萎蔫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其中离孺孢叶斑病和棒孢霉叶斑病为新发病害;7种病害中褐斑病和细菌性萎蔫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细菌性萎蔫病菌为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钟解 吴瑞 王道儒 李元超
    2011, 32(1): 122-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2004年8月对陵水的分界洲岛,三亚的鹿回头湾、榆林湾、蜈支洲岛,琼海的潭门港、龙湾港,文昌的铜鼓岭和长圮港等区域沿岸珊瑚礁进行监测,采用Line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进行调查。通过对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死亡率、补充量和发病率等指标分析海南岛东、南部近岸造礁石珊瑚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部近岸珊瑚礁发育良好,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造礁石珊瑚13科32属77种。由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人类开发强度加大,该地区近岸部分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珊瑚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长圮港、潭门港及铜鼓岭珊瑚健康状况较差;三亚鹿回头等区域局部珊瑚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呈恢复趋势;远离海岸的岛屿区域,如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由于来自陆地的污染和影响小,珊瑚健康状况呈现良好。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丽云 朱麟 肖彤斌 陈锦才 林珠凤 符悦冠
    2011, 32(1): 131-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受螺旋粉虱为害的2种寄主植物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以探讨螺旋粉虱为害对寄主植物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寄主中,受螺旋粉虱为害的植株,节肢动物发生量明显高于未受害植株,并且主要以同翅目类昆虫数量增加为主;受螺旋粉虱为害的洋紫荆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明显高于未受害植株,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受螺旋粉虱为害与未为害的番石榴植株上,物种数量也有所增加,但群落结构组成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而言,于未受害洋紫荆植株相比,受害洋紫荆植株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物种发生较为均匀,而番石榴植株受害与未受害植株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等各指数差异不明显;未受害洋紫荆寄主的种群优势度较受害洋紫荆的种群优势度高。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再兴 官德义 刘志钦 陈桂信 何水林
    2011, 32(1): 137-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花菜是近年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的一种出口蔬菜,但其病虫害发生过重,农残超标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青花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并推广应用可持续病虫控制技术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福建省惠安县青花菜生产田块为研究对象,在跟踪监测种植季节(9月份到翌年3月份)主要虫害发生动态并确立重点防治对象及其关键时期的基础上,研究了灯诱、性诱和高效低毒农药对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建立起一套青花菜田间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技术。这一研究成果对闽东南沿海青花菜及类似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志坚 严炜 孙丽莉 刘国道 廖红 田江
    2011, 32(1): 142-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营养液培养柱花草,研究锰毒对其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外源锰对柱花草铁和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失绿和皱缩是柱花草锰毒害的主要症状。当外源锰浓度为200μmoL/L时,柱花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随外源锰浓度的增加,植株体内锰和铁含量显著增加,维持较高的铁含量;锰毒虽然显著降低了柱花草根部镁的含量,但对地上部镁含量影响不大,地上部镁离子的平衡仍可以维持。说明柱花草维持较高的地上部铁含量和镁离子平衡是柱花草适应锰毒害的生理机制之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熊俊芬 金晶炜 付燕 何忠俊 宁平
    2011, 32(1): 147-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砷污染土壤,研究蛭石、白云石、磷石膏、草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砷污染土壤中生菜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生菜的细胞膜透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改良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能缓解砷的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均能明显提高生菜叶绿素含量(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利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可知,草炭(20g/kg)处理对改善生菜生理指标方面贡献值的关联度(0.9001)远大于其它处理,是改善生菜生理指标的最佳处理。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善海 黄思良 张贺 漆艳香 覃丽萍 谢玲 付岗
    2011, 32(1): 152-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广西南宁市采集香蕉棒孢霉叶斑病样本,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3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香蕉叶斑病的病原菌。该菌的形态特征在分离培养前后变化较大,自然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均较短,经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后显著变长,培养后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前人对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描述一致。根据形态特征及rDNA-ITS区序列比对结果,确定该病原菌株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德亿 姚锦爱 蓝炎阳 黄鹏 方大琳
    2011, 32(1): 158-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出口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点,剖析检测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控制,选择测定阿维菌素、毒死蜱、益舒宝和克百威对基质和根系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评价根结线虫对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出口盆栽榕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阿维菌素原浆、毒死蜱乳油对盆栽榕树基质和根系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均较理想,极显著优于两颗粒剂益舒宝和克百威。基质根结线虫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敏感,LD50分别为0.215 4 mg/L和0.215 5 mg/L,无明显差异。根系根结线虫对阿维菌素的LD50为8.64 80 mg/L,是毒死蜱的3.10倍;克百威的LD50为2.127 9 g/盆,是益舒宝的1.35倍;各处理抗性个体出现频率会有不同,要尽可能轮换或交替使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廖永林 张扬 曾东强 黄超福 李燕芳 李梅辉 陈造熊
    2011, 32(1): 163-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30种杀虫剂对螺旋粉虱成虫与15种杀虫剂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杀扑磷、毒死蜱、辛硫磷、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等对成虫、若虫均具有较高活性。对成虫杀扑磷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0.9123mg/L,毒死蜱、辛硫磷、马拉硫磷、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及丙溴磷对成虫毒力均较高,其LC50值分别为1.571 4、1.673 1、2.248 2、2.5570、3.039 1、3.186 8、4.1895 mg/L。对若虫溴氰菊酯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8.5276mg/L,杀扑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对若虫同样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11.486 5、12.9503、12.973 8、13.703 6 mg/L。另通过不同龄期若虫对毒死蜱等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发现1~4龄若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随虫龄增加而降低,1龄若虫最敏感,2龄和3龄若虫的敏感性相当,4龄若虫敏感性最低。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夏秋瑜 李瑞 蒋盛军 陈文学 陈卫军 赵松林
    2011, 32(1): 168-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个抗氧化体系对红厚壳种仁油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厚壳种仁油脂总酚酸含量为(0.26±0.045) mg/mL。0.10%的红厚壳种仁油脂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TEAC值为123.39μmol/L;5%的红厚壳种仁油脂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100μg/mL的BHT;7.5%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100μg/mL的BHT和Trolox;1.6%的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均不及100μg/mL的BHT和Trolox。说明红厚壳种仁油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文静 潘葳
    2011, 32(1): 17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杨梅果实中有机酸的成分和含量,在C18柱(4.6mmID×250mm,4μm)上,采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14 nm)进行检测,其流动相为0.04 mol/L的KH2PO4-H3PO4缓冲液,pH2.4,流速0.8mL/min,柱温35℃。检测所得7种有机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 0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8%~101%之间;变异系数RSD<3.06%。 
  • 综述
  • 综述
    王立丰 陈月异 田维敏
    2011, 32(1): 176-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光合作用的研究对于橡胶树栽培、育种、土肥管理技术发展以及胶园选址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述胶园橡胶树的群体光合作用以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温度和乙烯利刺激、割胶等对橡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讨论了橡胶树光合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 综述
    李文英 彭智平 于俊红 黄继川 宋慧敏
    2011, 32(1): 182-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一类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并增加产量的作用,兼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的根际微生物,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重要资源库,PGPR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着重从PGPR的概念演变、功能机制、研究手段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分析香蕉根际促生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香蕉PGPR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讨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