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 敏 何鹏 韦家少
    2010, 31(2): 165-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 研究不同钾水平(K2O 浓度 0、 1、 10、 50、 250 mg/L)对巴西橡胶树 RRIM600 种子实生幼苗生长及体内氮、 磷、 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0~250 mg/L K2O 范围内, 巴西橡胶树实生幼苗株高、 根长、 茎粗及各器官生物量等均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不同钾水平处理, 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含量、 氮利用效率不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的变化, 但氮积累效率则随钾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施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磷含量, 而提高了不同器官磷积累效率和利用效率, 但各器官磷含量、 磷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均不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橡胶树幼苗根、 茎、 叶各器官钾含量、 钾积累量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钾利用效率则随钾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除在根中 0、1 mg/L K2O 处理钾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外, 在根中其他处理间及在茎、 叶中各处理间钾利用效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 钾利用效率更能体现不同钾浓度处理间的差异。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本鹏 张树珍 蔡文伟 张洪溢 龚康达 王永壮 冯翠莲 王俊刚 杨学
    2010, 31(2): 171-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 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23.0%~40.2%,蔗糖分含量提高 0.51%~1.01%绝 对值。初步认为,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健康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 松, 游建华, 余坤兴, 刘丽敏, 谭 芳, 刘红坚, 淡 明, 戴友铭
    2010, 31(2): 176-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第 1 代(处理 A)、 第 2 代(处理 B)、 第 3 代(处理 C)种茎为材料, 研究其商品性能生产表现情况。 结果 表 明, 脱毒果蔗不同代数种苗的月生长速度、 株高、茎 径、 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均达 极 显 著 水 平, 其 中, 蔗 株 最 高、 茎 径 最 粗、 蔗茎产量最高等均为第 2 代 种 茎 苗, 分 别 比 对 照 高 41 cm、 粗0.25 cm、 增产 41.1%; 在品质方面, 脱毒果蔗的水分含量较高, 纤维分含量较低, 糖分略低于对照; 在外观品质方面, 脱毒果蔗的节间长度、 均匀度、 色泽等均优于对照, 由花叶病引起的花皮蔗株低于对照; 脱毒果蔗易受外界花叶病毒的传染, 随种植年限的增加, 花叶病发病率提高; 脱毒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ATP 酶活性提高; 第 1 代种茎苗可栽培成商品蔗, 但存在一定的组培效应, 主要表现为蔗茎的侧芽较大, 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地方较易萌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家桔 张新春 李焕苓 黄国弟 高兆银 王家保
    2010, 31(2): 182-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 82 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 结果表明: 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 可食率、 类胡萝卜素含量、 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 82 号, 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 82 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芒果果实共含 3 种糖、11 种有机酸和 4 种类胡萝卜素, 即果糖、 葡萄糖和蔗糖; 草酸、 酒石酸、 奎尼酸、 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α-酮戊二酸、 柠檬酸、 富马酸、 琥珀酸和没食子酸;堇菜黄素、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其中,蔗糖、苹果酸和堇菜黄素分别为芒果的主要糖、 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种类。 两个品种果实不同糖、 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多数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而言, 桂热82 号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家桔 张新春 李焕苓 黄国弟 高兆银 王家保
    2010, 31(2): 187-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杧六号和桂热 82 号两个杧果品种为试材, 研究其果实品质特征及其构成, 结果表明: 红杧六号果实单果重、 可食率、 类胡萝卜素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热 82 号, 而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低于桂热 82 号。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 芒果果实共含 3 种糖、 11 种有机酸和 4 种类胡萝卜素, 即果糖、 葡萄糖和蔗糖; 草酸、 酒石酸、 奎尼酸、 苹果酸、 抗坏血酸、 乳酸、 α-酮戊二酸、 柠檬酸、 富马酸、 琥珀酸和没食子酸;堇菜黄素、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和番茄红素。 其中, 蔗糖、 苹果酸和堇菜黄素分别为芒果的主要糖、 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种类。 两个品种果实不同糖、 有机酸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多数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而言, 桂热82 号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 迪, 魏志远 刘 磊 漆智平
    2010, 31(2): 191-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二次土壤普查后首次大规模对海南省文昌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共分析统计了 17 个乡镇的4127 个土样。结果表明:文昌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钾素含量严重缺乏;磷素供应能力适中;氮素偏低;从空间分布分析各个地区含量不平衡, 相差较大。结果反映了文昌市不同地区养分状况,提出了合理施肥及改良利用的建议,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提供了基础支持。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姚广龙 罗 瑛 宋剑灵 刘国道 蒋盛军 虞道耿
    2010, 31(2): 198-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 18 种饲用禾本科植物的叶片、 叶鞘、 茎杆的维生素 C 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类 芦、 石茅茎秆维生素 C 含量最高, 达 300 mg/kg 以上, 与其余供试植物茎秆维生素 C 含量差异显著; 青香茅茎秆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与其余供试植物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石茅、 矮象草、 斑茅、 王草、 甘巴草叶片维生素 C 含量在 256.67~319.53 mg/kg 之间, 与其余供试植物叶片维生素 C 含量差异显著; 石茅、 类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在 125 g/kg 左右, 与其余供试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杂交狼尾草、 石茅叶鞘维生素 C含量最高, 在 196.18~205.14 mg/kg 之间, 与除菅外的与其余供试植物叶鞘维生素 C 含量差异显著; 甜根子草叶鞘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与其余供试植物叶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18 种植物不同部位之间维生素 C 含量有明显区别; 除石芒草外其余供试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除青香茅外其余供试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叶片>叶鞘>茎秆的趋势。
  • 植物生理生化
    赵依杰, 张小红, 林 航, 林 强
    2010, 31(2): 203-2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新盛玉” 甜瓜为材料, 研究不同砧木对其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叶片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新盛玉/越瓜嫁接组合的甜瓜叶片全氮、 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以及代谢相关酶(NR、GS 和 GDH)活性在 3 个处理中均为最高, 植株生长势强、 开花坐果早、 单株坐果数多、 衰老迟。 新盛玉/南瓜嫁接组合前期生长势弱于对照, 但从始花期开始生长势强于对照。 3 个处理的甜瓜叶片全氮和氨态氮含量均与 NR和 GS 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与 GDH 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GS 活性与 NR 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显示, “新盛玉” 甜瓜接穗与越瓜砧木的亲和性优于南瓜砧木。
  • 植物生理生化
    袁 陵, 李正国, 杨迎伍, 樊 晶, 王心宇, 邓 伟
    2010, 31(2): 207-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是重庆鲜食柑橘的重要品种之一, 但容易发生果皮褐变, 严重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为了降低脐橙果皮褐变的发生, 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和商品价值, 本研究以奉节脐橙果实为材料,分别用 1% CaCl2、 2% CaCl2、 1% Ca(NO3)2、 2% Ca(NO3)2 配合施保功、 2, 4-D 处理, 分析其对果皮褐变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钙处理能有效降低褐变指数、 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 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 从而降低果皮褐变率; 氯化钙处理效果优于硝酸钙处理。 1% CaCl2 浸果处理的效果最好,贮藏 110 d 后, 褐变指数比对照降低了 27.5%。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建波, 王宇光, 赵平娟, 孙海彦, 彭 明
    2010, 31(2): 212-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B16(Bacillus subtilis)是分离自香蕉根部组织的芽孢杆菌, 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 XB16 在香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 获得在含有 300 μg/mL利福平的 NA 培养基上稳定生长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保持不变的 XB16 突变株。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 3 种不同的接种方法, 研究 XB16 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动态。 结果表明, 采用伤根淋菌液法和灌根法接种, XB16 均能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 显示出该菌株在香蕉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两种接种方法中, 定殖菌数量在香蕉各组织中的消长动态均表现为先增长后缓慢下降; 但是采用喷雾法接种 XB16 后在香蕉各组织中没有检测到标记菌, 说明该接种方法不能使 XB16 在香蕉体内定殖。 灌根法接种 XB16 后取香蕉假茎组织测定了香蕉体内抗病相关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 拮抗菌株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和 多 酚 氧 化 酶(PPO)均比接种病原菌和清水对照明显提高,PPO 和 POD 酶活最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 5 天和第 7 天。 两种酶在接种后的第 15 天仍保持较高活性, 推测诱导抗性是 XB16 菌株的防病机制之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玮毅, 陈晓静, 申艳红, 卢秉国
    2010, 31(2): 217-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木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迅速软化与 β-Gal 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利用常规 PCR 结合反向 PCR 技术,分离了一条 4 501 bp 的番木瓜 β-Gal 基因组序列。 其共含有 17 个内含子, 外显子部分与相应的 cDNA 序列只有1 个碱基的差异。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该番木瓜 β-GAL 属于糖苷水解酶超级家族 42 中家族 35 的成员,在进化过程中与拟南芥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鳄梨和北美云杉则较远。 同时, 它还具有一段定位于胞外的信号肽,再次表明其可能参与了果肉细胞壁的降解和果实软化。 进一步分离了 β-Gal 基因启动子, 初步验证了其果实表达特异性。 将该启动子替换载体 p2301/TTRG 上的 CaMV 35S 启动子, 构建出 RNAi-β-Gal 双 T-DNA 植物表达载体。 酶切分析和 PCR 检测结果表明, 载体 p2301/BPTTRG 已被成功导入农杆菌, 可用于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兆武, 郭旭春, 裴丽丽, 高建芳
    2010, 31(2): 220-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药用植物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 Herb.)为材料, 选用其鳞茎的内层鳞片、 中层鳞片 2 个不同部位的 外 植 体, 研 究 MS 培 养 基 中 9 种 不 同 BA 与 NAA 的浓度配伍对黄花石蒜鳞片的组织培养效果。 结 果 表 明:MS+10 mg/L BA+5 mg/L NAA+0.7%琼脂+3%蔗糖, 有利于内层鳞片和中层鳞片外植体不定芽、 不定根的发生,产生褐变量也较少, 其培养效果显著较好。 在培养基中 BA、 NAA 的浓度分别高于或分别低于 10、 5 mg/L, 其培养效果均显著较差。 相关分析表明, 2 种外植体相同 BA 与 NAA 浓度配伍的培养效果为极显著正相关, 这进一步说明, 对一种外植体培养效果较好的 BA 与 NAA 的浓度配伍对另一种外植体的培养效果仍然较好。 多重比较与相关分析均说明, 在培养基中 BA、 NAA 的浓度分别为 10、 5 mg/L 对内层鳞片外植体和中层鳞片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均较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冯翠莲 张树珍
    2010, 31(2): 224-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重叠延伸 PCR 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 简称 SOE PCR), 通过连接多肽 FMDV2A序列将 CryIA(c)和 gna 基因相融合, 得到 CryIA(c)-2A-gna 抗虫融合基因。 并进一步将玉米 UBI 启动子和融合基因(CryIA(c)-2A-gna)分别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3300 上, 构建成由玉米 UBI 启动子驱动抗虫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NUBG。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 结果表明, 含有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 磊 梁昌聪 杨腊英 黄志 陆红霞 黄俊生
    2010, 31(2): 229-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 4株绿僵菌对甘蔗螟虫 3~4 龄若虫的致病力。 结果表明, 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 先接虫后喷施菌剂时, 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 JF813>HS1>MA4>JF883; 先喷施菌剂后接虫时, 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 MA4>HS1>JF813>JF883。 在接种各菌株孢子浓度为 1×108 个/mL 时, 菌剂对甘蔗螟虫若虫的致死率高。 其中 JF813 菌株对甘蔗螟虫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 HS1 菌株在两种处理方式中致病力稳定。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蔡学清 胡方平 陈 炜 林 娜 林建强
    2010, 31(2): 235-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BS-2(Bacillus subtilis)菌株对荔枝采后果实霜疫病的防治效果, 及其对体内活性氧代谢(SOD、 POD、 CAT、 MDA、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 葡聚糖酶活性、 几丁质酶活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BS-2 菌株对荔枝霜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接种处理后 6 d, 其防治效果为37.83%; 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 β-1,3 葡聚糖酶活性、 几丁质酶活性、 CAT 和 SOD 酶活性均比病菌处理的高, 而 POD、 PPO 酶活性以及膜透性、 MDA 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比病菌处理的低。 当接种后 6 d, 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 β-1,3 葡聚糖酶活性、 几丁质酶活性和 SOD 酶活性分别比病菌处理的高70.73%、 30.76%和 297.43%; 而 POD、 PPO 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分别比病菌处理的低15.11%、 4.96%和 28.95%。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腊英 黄小娟 谢玉萍 羊玉花 杨歆璇 方晓东 黄俊生
    2010, 31(2): 248-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亲环素基因(cyp1, 其编码亲和蛋白)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 1 号和生理小种 4 号之间及与其他镰刀菌之间的差异, 分析 cyp1 基因与两生理小种之间的寄主选择性差异的关系, 通过比对现有镰刀菌属的亲环素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 采用 PCR 和 RT-PCR 方法扩增了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 1 号和生理小种 4 号 2 个生理小种的 cyp1 基因, 并测序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对编码蛋白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功能分析。 结果表明, 2 个生理小种 cyp1 基因全长均为 1 066 bp, 开放阅读框均为 675 bp, 编码 224 个氨基酸, 基因序列间差异性为 0.8%, 编码蛋白间仅存在 1 个氨基酸的差异; 两生理小种的 cyp1 基因序列与镰刀菌属其他专化型或不同种间存在差异性, 与不同属之间其他种间的差异最大达 50%, 比对蛋白序列发现仅存在 0.85%的差异,这进一步证明亲和蛋白在真菌中较保守。 从 cyp1 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两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推测, 2 个生理小种寄主选择性差异与 cyp1 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 这为进一步研究 cyp1 基因功能
    奠定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贺春萍 吴伟怀 余贤美 郑肖兰 李锐 涂胜
    2010, 31(2): 253-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 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研究培养基、 温度、 湿度、 pH 值、 光照、 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菌菌丝在PDA、 CA 和 CZ 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10~35 ℃下均能生长, 适宜生长温度为 25~28 ℃,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8 ℃; 病原菌在 pH3~11 都能生长, pH5~8 生长较好, 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佳 pH 值为 7; 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快, 相对湿度低于 99%时不能萌发; 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 ℃, 10 min; PDA 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以鼠李糖、 果糖、 半乳糖、 麦芽糖、 甘露糖和木糖最好; PDA 培养基中添加 2%的不同的无机氮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龙涛 邱思鑫 蔡学清 胡方平
    2010, 31(2): 259-2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 TB2 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 果 表 明, 最佳培养基组份为: 玉 米 淀 粉 1.0%、 豆 粉 1.0%、 (NH4)2SO4 0.5%、 MgSO4·7H2O0.1%、 FeSO4·7H2O 0.03%、 K2HPO4·3H2O 0.02%、 KH2PO4 0.01%; 培养条件为: 初始 pH 值为 7.5, 温度 35 ℃,接种量 3%, 装液量 50 mL/250 mL 三角瓶, 摇床转速 200 r/min, 发酵周期 22~26 h。 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活菌数达到 8.52×1010 cfu/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 芩 余贤美 贺春萍 郑服丛
    2010, 31(2): 265-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光谱吸收法,对一株分离自土壤的嗜铁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式菌 Burkholderia cepacia CAS19 产嗜铁素的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MSA 培养基最适于 CAS19 产嗜铁素,并且在320 nm 处有一个嗜铁素特异吸收峰;当铁离子浓度大于 1 μmol/L 时, 几乎完全抑制 CAS19 嗜铁素的产生; CAS19 产嗜铁素的最适条件为:以蔗糖(sucrose)为 C 源, 以脯氨酸(Pro)为 N 源, C/N 比为 10 ∶ 1, pH 值为 7.5, 温度为 30 ℃, 通气量为 20 mL/250 mL。
  • 生态学
  • 生态学
    高一丁 王瑞江
    2010, 31(2): 270-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169 科 768 属 1 765种。各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有药用植物 800 余种、 用材植物 140 种、 食用植物 180 种、 油脂植物 84 种、 纤维植物118 种、 芳香油类植物 38 种、 鞣料植物 57 种、 景观植物 100 余种、 蜜源植物 110 种、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110种。
  • 生态学
    庄西卿 陈 璋
    2010, 31(2): 277-2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兰科植物共有 61 属 134 种(包括中国特有种 29 种), 其中地生兰 37 属 79 种, 附生兰 22 属 50 种,腐生兰 4 属 5 种, 兰属和羊耳蒜属存在有地生和附生 2 种生活型。 区系地理分析表明, 本区 61 属兰科植物可分为 11 个分布区型和 4 个变型, 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变型属最多, 共 22 属, 占总属数的36.0%; 本区 134 种兰科植物则可分为 11 个分布区型和 3 个变型, 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最多,共有 30 种, 占总种数的 22.4%; 其次为中国特有分布型, 共有 27 种, 占总种数的 20.1%。 虽然属、 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但区系整体与热带亚洲区系关系密切, 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并受到北温带植物区系影响,而与温带亚洲、 地中海、 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几乎没有联系; 区系发生年代较为年轻, 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区域分布不均, 单种属、 寡种属占优势, 种内变异大。
  • 生态学
    刘建福 范燕萍 许瑞安
    2010, 31(2): 284-2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福建泉州地区植物资源的考查和研究, 发现该地区有珍稀野生药用植物 38 科 52 属 63 种, 其中蕨类植物 7 科 7 属 8 种, 裸子植物 8 科 9 属 10 种, 被子植物 23 科 36 属 45 种。 从生活型上看, 有乔木 30 种, 灌 木 8 种, 草本 20 种, 藤本 5 种。 国家级保护的有 36种, 省级保护的有 15 种。 该区珍稀植物具有起源古老, 特有性强, 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 分析该区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活型特征、 分布区类型特征和致危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生态学
    李发林 黄炎和 张汉荣 林晓兰 蔡志发 林永贤 林敬兰
    2010, 31(2): 292-2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探讨果园套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结果表明:果园分别全园套种宽叶雀稗、 百喜草、 平托花生、圆叶决明 4 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均对受体萝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而对受体萝卜根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全园套种百喜草处理对受体萝卜根干重起抑制作用;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幼苗生长和干重均起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全园套种宽叶雀稗处理则反之;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 3 种牧草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大于套种宽叶雀稗处理, 且前者起促进作用, 而后者起抑制作用; 用不同牧草区土壤浸提液进行砂培法培养的萝卜幼苗根系活力受到极显著抑制, 对照处理的萝卜根系活力最强, 为 156.3 μg·g-1·h-1, 而宽叶雀稗处理区的根系活力最小, 为 64.3 μg·g-1·h-1。
  • 生态学
    韩斐扬 周群英 陈少雄 肖敏 梁金喜
    2010, 31(2): 298-3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省牟定县 2~6 年生史密斯桉的现存量和能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林分各器官现存量以及林分现存量都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 林分现存量年增长量在第 6 年达到最大, 为 22.52 t/(hm2·a)。 不同林龄史密斯桉器官现存量排序为干>根或枝>皮>叶, 器官平均灰分含量排序为叶>皮>根>枝>干, 平均干重热值排序为叶>干>枝>根>皮, 平均去灰分热值排序为叶>枝>干>根>皮。 史密斯桉树植株体的平均灰分含量和平均去灰分热值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 而平均干重热值却在第 4 年达到最大。 植株体平均灰分含量为 1.17%~2.65%, 平均干重热值为 18.61~18.86 kJ/g, 平均去灰分热值为 18.83~19.29 kJ/g。 林分总能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 其年增长量在第 6 年达到最大, 为 414.59 GJ/(hm2·a)。 只从现存量和能量的角度考虑, 云南省牟定县的史密斯桉树能源林收获周期应为 6 a。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谭勇 刘四新 张伟敏 李开绵 李从发
    2010, 31(2): 304-3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研究 NaH2PO4、 NaHCO3、 KAl(SO4)2 等无机盐类和酸碱调节剂, NaHSO3、 Na2SO3 等还原剂, 以及吐温(20、40、 60、 80)、 司班 20、 单甘酯、 蔗糖酯等乳化剂对木薯粉粘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木薯粉粘度随 pH 值下降而降低, 随 pH 值升高而略有增加; NaHSO3、 KCl、 NaCl、 CaCl2、 K2SO4、 柠檬酸钠、 NaH2PO4、 NaHCO3 对木薯粉的粘度影响不大; Na2SO3 能使木薯粉粘度降低; 吐温 (20、 40、 60、 80)、 连二亚硫酸钠、 硼砂、 司班 20、硫代硫酸钠能使木薯粉峰值粘度和糊粘度增加; KAl(SO4)2 对木薯粉的降粘作用与其能降低 pH 值有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丁爱武 黄茂芳 丁丽 高天明 曾宗强 杨增杰
    2010, 31(2): 309-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掺杂金属 Ag 制备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水溶胶, 并与天然胶乳湿法共混制备得到纳米 TiO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 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金属 Ag 能提高 TiO2 的光催化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TiO2 颗粒粒径为 50 nm 左右, 并且均匀的吸附在胶粒表面。 研究此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细菌和抗霉菌效果, 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 90%以上, 特别是硫化过后的纳米 TiO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抗细菌率更达 98.5%。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玉林, 祁 静, 唐 敏, 郑亚军, 赵松林, 陈良秋, 陈卫军
    2010, 31(2): 314-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测定不同溶剂(水、 氯仿、 正已烷、 丙酮、 乙酸乙酯)槟榔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结果显示, 用 Vc 和咖啡酸作对照, 不同溶剂槟榔提取物均有清除过氧化氢自由基的能力, 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最高, 水提取物的次之, 氯仿、 正已烷和丙酮提取物的清除能力略低。 表明伏安极谱法可用作评价天然植物提取物清除 H2O2 活性大小的一种快速检测的分析方法。
  • 孙 伟, 高峰 刘少军 田光辉 蔡大鑫
    2010, 31(2): 319-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台风危害严重、 具有典型性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 通过对台风灾害成因的分析研究, 在台风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台风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方法确定评估模型中的各类参数, 运用可拓理论建立海南岛台风灾害评估可拓模型, 评估结果分为 5 级。 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 0801 号台风 “浣熊” 进行计算, 评估结果较符合实际灾情, 说明将可拓方法应用于区域台风灾害评估的思路正确, 方法可行, 表明可拓方法在气象灾害评估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综述
  • 综述
    张越阳, 魏军亚, 李开绵
    2010, 31(2): 325-3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杧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 消毒, 培养基的选择, 不同器官的培养, 以及影响杧果组织培养的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望杧果组织培养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1)完善不同杧果品种的快繁体系, 进一步消除杧果组培中酚害的影响; (2)进行杧果种质资源的离体培养保存的研究;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杧果原生质体培养和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 为杧果种质创新和染色体工程等提供技术平台; (4)建立高效的杧果植株再生体系, 为杧果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5)加快杧果遗传转化的研究步伐, 特别是抗病基因、 抗逆基因等的遗传转化; (6)不断加强杧果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 遗传变异的研究。
  • 综述
    曾长英, 陈 新, 卢 诚, 王文泉, 彭 明
    2010, 31(2): 332-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 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 RNA, 长度为 20~24 nt, 它通过与靶 mRNA 特异性的碱基配对引起靶 mRNA 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 从而实现对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的调控。介绍 miRNA 的特点、 在植物中的分布, 着重阐述植物 microRNA 在响应营养胁迫、 病毒侵害、 低温、 干旱和盐害等逆境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并介绍木薯 miRNA 的研究进展, 展望其在木薯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