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宫丽丹 安 锋 林位夫
    2008, 29(2): 126-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 PEG 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 PB86 , PR107 , RRIM600 和 GT1 巴西橡胶树实生苗进行了多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影响橡胶树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和不同品系实生苗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 与橡胶树抗旱性最密切的生理指标为: 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 4 个品系橡胶树实生苗的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GT1 ! PR107 ! RRIM600 ! PB86 。
  • 植物生理生化
    冯丽贞 黄 勇 马祥庆
    2008, 29(2): 131-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土培试验对磷胁迫条件下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 (APA) 活性和桉树苗高、地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 在缺磷条件下桉树叶片和根际的 APA 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供磷处理, 而且随胁迫程度时间的延长, APA 活性逐渐增大。不同桉树品种 APA 的变化规律不同, 其中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在磷胁迫条件下PA 活性增加较快; 巨桉和巨细桉增加缓慢; 而缺磷环境对其根际和叶片 APA 活性不造成显著影响; 尾细桉和尾巨桉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磷胁迫强度与不同桉树品种 APA 活性显著相关。 2 ) 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苗高、地径影响表现为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最大; 尾细桉和尾巨桉次之; 巨桉和巨细桉最小。这充分说明在磷胁迫条件下, 桉树可通过叶片及根际 APA 活性的增强来适应缺乏磷环境, 但不同桉树品种对磷缺乏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能否将 APA 活性作为评价桉树耐低磷特性的指标仍需结合大田试验进一步研究论证。
  • 植物生理生化
    阙友雄 林剑伟 徐景升 阮秒鸿 许莉萍 张木清 陈由强 陈如凯
    2008, 29(2): 136-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抗和高感黑穗病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的甘蔗( Saccharum complex ) 品种 NCo376 和 Ya71- 374为供试材料, 在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分离叶片全蛋白,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 分析甘蔗黑穗病菌侵染后甘蔗叶片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病菌侵染后, 品种间、同一品种接种与对照间的叶片蛋白质表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 部分表达上调, 有些表达下调。对抗感病品种接种组中 2 个上调表达的蛋白质点的质谱进行进一步分析, 其中一个是 NBS 类型的抗性蛋白, 另一个是 rieske Fe- S precursor protein , 推测它们可能在甘蔗对黑穗病菌侵染的应答中起不同的重要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岳 海 陈丽兰 陶 丽 倪书邦 原慧芳
    2008, 29(2): 141-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澳洲坚果幼苗为试材, 探讨缺水胁迫及复水处理后, 其叶面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水分亏缺处理期间澳洲坚果叶面积呈降低趋势, 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复水后, 叶面积有较大的反弹, 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 而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急剧下降, 产生显著的负补偿效应。在西双版纳特有的旱季与雨季区别明显, 饱和土壤水分处理( 对照) 的澳洲坚果幼苗在复水前后叶面积和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同样也表现为先降后升、先升后降。
  • 植物生理生化
    潘永贵 段 琪 陈维信
    2008, 29(2): 145-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粤好 10 号”品种杨桃为材料, 分别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 0.5 % , 1.0 % , 1.5 % 的壳聚糖对其鲜切片进行涂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1.5 % 的壳聚糖涂膜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较好地保持产品色泽, 并延缓了组织硬度的上升, 提高了果实组织的 V C 含量, 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而 0.5 % , 1.0 % 低浓度壳聚糖涂膜则会诱发鲜切杨桃腐烂, 从而促进组织变色和硬度下降, 加快了果实品质劣变。另外, 病原菌生长会导致各处理的酸度上升; 组织水分损失则与组织表面水分成正比。
  • 植物生理生化
    陈清西 李小初 彭建平 郑玉亮 陈文山
    2008, 29(2): 150-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 [Citrus grandis(L.)Osbeck.cv. Duweiwendan] 柚果实发育期间内源赤霉素( GA 3 ) 、脱落酸( ABA ) 、生长素( IAA ) 和玉米素核苷( ZR ) 的影响。结果表明:“度柚 6 号”和“琯溪蜜柚”授粉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大致类似; 授粉处理增加了授粉后 30~60 d 及授粉后 90~120 d 的ABA 含量; 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细胞分裂初期和授粉后 60~130 d 的 GA 3 含量; 授粉处理降低了授粉后 40~90 d 的 ZR 含量, 增加了授粉后 90~140 d 的 ZR 含量; 授粉处理降低了“度尾文旦”柚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的 IAA 含量; 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期间尤其是授粉后 90~140 d 的 ABA/( ZR+IAA+GA 3 ) 的比值。
  • 植物生理生化
    余东 许家辉 李永裕 邱栋梁 刘星辉
    2008, 29(2): 154-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SSR 标记技术, 对 33 个香蕉引进品种( 系) 和 1 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 40 对 SSR引物在 34 个品种 ( 系 ) 中扩增带数在 4 ~ 17 个之间, 平均每个 SSR 座位可检测 3.05 个多态性带; 引物的多态信息量( PIC ) 在 0.21 ~ 0.91 之间, 平均 0.78 。依据 SSR 数据计算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 0 ~ 45.53 % 之间, 平均28.19 % , 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 UPGMA 聚类分析将 34 个品种分为 A 基因组和 AB 基因组为主的 2 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 Williams 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 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 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 3 号与 M 931 之间, 洪都拉斯 1 号和洪都拉斯 2 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 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 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勤楼 黄秀声 钟珍梅 陈 恩 郑金贵
    2008, 29(2): 159-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利用叶绿素计( Chlorophyll Meter SPAD — 502 ) 预测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和牧草的施氮水平。试验设 5 个氮肥水平( 纯氮量 0 , 100 , 200 , 300 , 400 kg/hm 2 ) 和 3 次重复, 利用叶绿素计读取不同
    氮水平不同时期杂交狼尾草倒数第 3 片叶子的 SPAD 值, 同时测定部分农艺性状和茎叶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杂交狼尾草的 SPAD 值和粗蛋白含量是随着牧草的生长而逐渐降低, 分蘖数、株高和生物产量随着牧草的生长而提高; 杂交狼尾草的 SPAD 值与其施氮水平、分蘖数、株高、产量和茎叶粗蛋白含量都成正相关, 与牧草的株高相关性最小且都不显著; 与牧草的分蘖数和产量相关性大, 接近或达显著水平; 与牧草的茎叶粗蛋白含量相关性最大, 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 利用 SPAD 值可用来预测杂交狼尾草茎叶粗蛋白含量, 进而诊断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营养水平, 为牧草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梁李宏 黄伟坚 梅 新 张中润 梁林洲 王金辉
    2008, 29(2): 164-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2007 年在海南省东方市新龙镇已失管 5 a 的腰果无性系 FL30 果园进行施肥管理, 开展 NPK L 9( 3 4 ) 正交设计施肥试验, 研究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磷钾肥配施明显地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和提高腰果产量; 初花期和盛花坐果期, 氮素是影响腰果产量的重要营养元素, 试验第 1 , 2 年植株叶片氮素含量与腰果产量分别呈现直线极显著正相关和直线显著正相关; 在低氮条件下, 施磷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冀小蕊 陈业渊 王静毅 郑丽珊 魏守兴 谢子四 武耀廷
    2008, 29(2): 169-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SSR 标记技术, 对 33 个香蕉引进品种( 系) 和 1 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 40 对 SSR引物在 34 个品种 ( 系 ) 中扩增带数在 4 ~ 17 个之间, 平均每个 SSR 座位可检测 3.05 个多态性带; 引物的多态信息量( PIC ) 在 0.21 ~ 0.91 之间, 平均 0.78 。依据 SSR 数据计算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 0 ~ 45.53 % 之间, 平均28.19 % , 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 UPGMA 聚类分析将 34 个品种分为 A 基因组和 AB 基因组为主的 2 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 Williams 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 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 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 3 号与 M 931 之间, 洪都拉斯 1 号和洪都拉斯 2 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 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 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苞梅 姚丽贤 李国良 何兆桓 周修冲 涂仕华
    2008, 29(2): 175-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高梁 [Sorghum bicolor(L.)moench] 和香蕉 (Musa acuminata colla) 作为指示作物, 利用 ASI 法进行广东香蕉园土壤养分评价的比较研究, 以确定 ASI 法在广东蕉园土壤中的适宜指示作物。研究结果表明:( 1 ) 高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 P>N>Zn ; 番禺东涌点和灵山点 N>Ca ; 高州沙田点 N>Ca>Mg ; 博罗长宁点 N>P>Mg ; 四会大沙点 N>P 。( 2 ) 香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 N>P>K ; 博罗长宁点和四会大沙点 N>P ; N 是番禺东涌点、番禺灵山点及高州沙田点的唯一限制因子。( 3 ) N 是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 6 个香蕉主产区有代表性香蕉园土的第 1 养分限制因子。( 4 ) 建议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时, 盆栽试验仍可采用高粱作指示作物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郭春芳 唐玉海 孙 云 陈常颂 陈荣冰 张木清
    2008, 29(2): 181-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 对 51 个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 10 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ISSR 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 共获得 53 条清晰可辨的带, 其中多态性带 49 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92.45 % , 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 DNA 水平上存在广泛的变异。 51 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度、平均 Shannon 信息指数, 分别为 1.621±0.333 , 0.351±0.162 , 0.514±0.219 。遗传距离介于 0.097~0.692 之间, 平均为 0.337 ; UPGMA 法将 51 份资源分成 4 个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供试茶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为今后茶树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阮妙鸿 许 燕 郑 瑶 杨川毓 张积森 阙友雄 陈如凯 张木清
    2008, 29(2): 187-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田间种植及人工残体掩埋, 利用 BIOLOG Ecoplate TM 微平板 (BIOLOG Inc. , USA) 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了转 ScMV- CP 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盆栽和田间种植时, 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的细菌总数增加, 但差异不明显。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总数没有影响, 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总数。在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显著比非转基因甘蔗的高; 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比对照的低, 但差异不显著。转基因甘蔗对磷酸单脂酶的活性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残体掩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 BIOLOG Ecoplate 接种 96 h 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 除了在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显著下降( p<0.01 ) 外, 土壤微生物的 Simpson 指数 (D ’ ) 、 Shannon- Wiener指数 (H ’ ) 、 Mclntosh 指数 (DMc) 等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明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甘蔗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均匀度有一定影响, 但对其活性和多样性则影响不明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菊华 张 静 金志强 谭光兰 贾彩红 杨小亮 徐碧玉
    2008, 29(2): 192-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鳞片扦插法有效地繁殖了麝香百合鳞茎。研究不同部位的鳞片、不同的培养基质、不同浓度的NAA 或 IBA 对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外部鳞片迅速蘸入 NAA(100 mg/L) 和 IBA(1.5 mg/L) 后插入由等体积的砂, 椰糠和壤士配比的培养基质中, 所再生小鳞茎的效果最好。研究中还发现, 小鳞茎的形成与生长受光照的影响很大。该技术具有繁殖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是一条快速繁殖麝香百合种球的良好的技术途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佘 玮 邢虎成 秦占军 罗中钦 揭雨成
    2008, 29(2): 198-2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长中期的苎麻 [Boehmeria nivea(L.) Gaud] 茎皮为材料, 构建库容量为 2.2×10 5 pfu/mL 的 cDNA 文库并随机挑选部分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得到 275 条有效序列。通过与 NCBI 等数据库比对分析, 获得已知功能基因或具推测功能基因的 EST 91 条, 已知 EST 37 条, 新的 EST 147 条, 具已知或推测功能的 ESTs 大致分为 9 类, 其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 ESTs 所占比例最大。 cDNA 文库的构建和 ESTs 分析为苎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侯海军 郭建春 胡新文
    2008, 29(2): 202-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带牧草“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 ) 种子为材料, 对其外植体植株的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以 MS 无机盐 +9.0 mg/L 维生素 B 1 +9.5 mg/L 维生素 B 6 + 4.5 mg/L 尼克酸 +1.0 mg/L 水解酪蛋白 +30.0 g/L 蔗糖 +8.0 g/L 琼脂为基本成分 ( MSM ) , 附加植物激素类物质 2.0 mg/L2 , 4- D 时, 适合种子的愈伤组织形成, 愈伤诱导率可达 65 % ; 继代培养基附加 1.0 mg/L 2 , 4- D 和 0.1 mg/LKT ; 分化的培养基附加 6.0 mg/L 6- BA , 分化率可达 50 % ; 生根培养基附加 0.5 mg/L 激素类物质 NAA , 生根率100 % 。完成植株再生约需 13 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石晓珍 杨腊英 黄华平 袁宏伟 张艳玲 黄俊生
    2008, 29(2): 206-2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果胶中分离得到 1 株产纤维素膜的菌株 AXI , 对其 16SrRNA 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AXI 的 16SrRNA 序列与醋杆菌属菌种的同源性达 99 % , 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结果, 将其归为醋杆菌属。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腊英 石晓珍 刘丽 甘露 文明富 黄俊生
    2008, 29(2): 210-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振荡与固体平板双培养的方法, 对金龟子绿僵菌 MA4 , MAlm1 两菌株的培养基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 MA4 , MAlm1 菌株的最适复合碳源均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 4 : 1 ( m : m ,下同) 、碳浓度分别为 0.5 , 1.0 mol/L , 即改 PPDA 培养基为: MA4 菌株以 11.8 g/L 的玉米粉代替蔗糖, 17.1 g/L的酵母浸膏代替蛋白胨; 而 MAlm1 菌株的则以 23.6 g/L 的玉米粉代替蔗糖, 蛋白胨由 10.0 g/L 更换为 16.2 g/L 。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先宝 高宏华 蔡吉苗 潘羡心 张科立 黄贵修
    2008, 29(2): 215-2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橡胶树粉孢属 ( Oidium heveae B.A.Steinm ) 真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天然橡胶主产区共收集橡胶树白粉病菌样品 20 份, 提取其基因组 DNA 进行 rDNA- ITS 区序列扩增, 并对 5.8S rDNA 及其两侧 ITS 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序列结果分析发现, 供试样品可分为 2 个群体。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奎 姚刚 符悦冠 张传海 温丽娜 刘静 张方平 陈蕊
    2008, 29(2): 220-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 ) 是新入侵我国海南省的 1 种外来有害生物,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危害性。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 10 %( 质量分数, 以下各农药浓度均为质量分数 ) 联苯菊酯乳油、 10 % 高效灭百可乳油、 4.5 %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 3 种菊酯类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其中又以 10% 高效灭百可乳油防效最高, 为 98.32 %~100 % ; 40 % 乐果乳油、 30 % 敌百虫乳油和 40 %乙酰甲胺磷乳油等 3 种有机磷类农药的防效以 40 % 乙酰甲胺磷乳油较好, 但都低于上述 3 种菊酯类农药的防效; 98 % 巴丹粉剂速效性较好, 持效性较低; 18 % 杀虫双水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芙萍 赵冬香 王爱萍
    2008, 29(2): 225-2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蝗成虫对 9 种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反应值均低于 6 龄若虫, 其中对顺 - 3- 己烯 - 1- 醇的 EAG 反应值 6 龄若虫显著高于成虫, 对香叶醇的 EAG 反应 6 龄雌性若虫显著高于成虫及雄性若虫。 1- 戊醇可引发中华稻蝗雌、雄 6 龄若虫间显著的 EAG 反应差异, 雌、雄成虫对 9 种挥发性化合物的 EAG 反应表现一致。行为测定结果表明, 除 6 龄雄虫外, 中华稻蝗其他各虫态对反 - 2- 己烯醛和乙酸顺 - 3- 己烯酯 2 种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行为趋性。中华稻蝗对香叶醇的 EAG 反应和行为反应相一致。对水稻、稗草和马唐 3 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 中华稻蝗雌性成虫和雌性 6 龄若虫对马唐存在显著的行为趋向性, 而所有试虫对水稻和稗草却表现出随机选择效应。因此, 香叶醇很有可能会在中华
    稻蝗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可能会影响中华稻蝗雌虫的生长发育及产卵行为。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增平 陈 坚
    2008, 29(2): 231-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白木香幼苗上发生的 1 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病害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 ü hn) 引起的立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 10~30 ℃ , 20~30 ℃ ; 在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香石竹 PDA 培养基上产菌核最多; 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 硫酸氨为氮源, 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好, 但差异不明显。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中华 赵超 贾德峰 方 佳
    2008, 29(2): 237-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抑菌圈方法, 研究了仙人掌 (Opuntia dillenii Haw ) 的各种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仙人掌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 以对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相对稍差, 而对黑根霉、黑曲霉等真菌的效果则很小。另外, 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部位所得到的仙人掌提取物, 其抑菌效果也不同, 以从花的干粉中得到的水提取物的效果最好, 其抑菌谱广, 抑菌效果也最明显。
  • 徐志昌 陈贵雄 张萍 黄桂春 张杰
    2008, 29(2): 243-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分析天然胶乳凝固机理的基础上, 采用全胶凝技术进行了球形天然橡胶半工业规模的试验。试验流程由分散、胶凝、陈化、洗涤、过滤等组成的湿法工序以及流态化干燥机为中心的干法工序组成。试验内容包括胶乳的分散及其在乳化液中的相变凝固和在水溶液中的收缩凝固、溶胶改性和凝胶隔离以及流态化干燥机的运行等。相变凝固剂是由乙酸和草酸与辛醇配置的乳化溶液; 收缩凝固剂组成为酸性电解质水溶液。溶胶改性是向胶乳中添加硅溶胶; 凝胶隔离是在乳化液中添加纳米滑石。球形凝胶的干燥是在由热风炉、风机、布风板、卧式搅拌浆以及过滤板等组成的流态化干燥机组内完成的。试验结果证明: 全胶凝技术已经取得了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论证。新工艺的特点是先成滴后凝固, 而传统的标准胶工艺是先凝固后粉碎。二者相比, 新工艺具有节省设备和动力、流程简短、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废水少、产品流动性和配合性好等诸多优点。新工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等方面的潜力较大。
  • 综述
  • 综述
    张冲 王富华 赵小虎 王纪阳 刘文清 罗红辉 刘洪标
    2008, 29(2): 250-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东莞主要蔬菜产区的 112 个蔬菜样品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发现这些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但大多数只是轻度污染, 并未达到危险级别。东莞蔬菜产区蔬菜重金属人均日暴露量平均值均低于 ADI 值, 各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 1 , 表明绝大部分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 综述
    廖宇兰 翁绍捷 张海德 朱伯靖
    2008, 29(2): 255-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国内外基于介电特性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分析该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为我国基 于介电特性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于海川 吴 娇 张秀春 彭 明
    2008, 29(2): 260-2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近年来研究降香及其制剂的文献, 总结归纳了降香药理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 从分析技术方法、指纹成分以及遗传基础等几方面提出了对今后深入研究的观点, 为降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