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6年, 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6-25
      

  • 全选
    |
  • 陈海坚 谢贵水 蔡明道
    2006, 27(2):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多种植物激素AA,GA,6-BA)不同浓度和浸泡砧木根时间的组合,研究了其对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籽苗接芽萌动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研究了各项参试因子对接芽萌动速率比CK 快的天数的单因子效应以及各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并初步确定了激素与处理时间的优化组合方案∶AA,GA,6-BA 浓度分别为8~25,28~68,54~67 壤加L,浸根时间为20~25mn;当 AA,6-BA浓度分别为19,50ug血L,浸泡砧木根25min时,即可得处理苗木比不处理苗木提早25d。
  • 黄承和 朱治强 常春荣 潘凡荣
    2006, 27(2): 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组织切片镜检和养分化学方法,研究了香蕉花芽分化各阶段的组织形态、植株各部位生长量和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香蕉花芽分化分为3个阶段∶即花孕育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器各部原基分化期,3个阶段的生长量可作为花芽分化期的鉴别指标;(2花孕育始期,叶片养分氮、磷、硫含量达到高峰,花孕育期至花序分化期迅速下降,而钾、钙、镁则相反,花器各部原基分化期各种养分变化均趋平稳;(3)叶片是香蕉花芽分化期营养诊断的理想部位。
  • 王家保 刘志媛 杜中军 徐碧玉 王令霞 麦景强
    2006, 27(2): 1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着色较差的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m.cv.Feizixiao)和着色较好的白糖罂(Litchi dinersis Sm. cv.Baitangin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二者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滴定酸、pH和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中后期,白糖罂果实的着色指数一直高于同期的妃子笑果实。白糖罂花色素苷含量增加早且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且含量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高。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皮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pH、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白糖罂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比妃子笑低。可滴定酸和pH与果皮着色指数极显著相关,果糖、葡萄糖及还原性糖分别与妃子笑果皮色素的1种或几种及着色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糖的变化与白糖罂色素含量及着色指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 陈杰忠 刘运春 叶自行 胡又厘 冯奇瑞
    2006, 27(2): 18-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龙眼果实发育早期(花后5d),幼果中腐胺Put)、亚精胺 Spd)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而下降。假种皮开始发育时花后45d)腐胺、亚精胺含量较高,随后下降。3种游离多胺中,以腐胺含量最高,亚精胺次之,精胺 Spm)含量最低。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假种皮内游离的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迅速上升,并处在较高的水平。在果皮和种子的快速生长阶段多胺含量亦快速上升。
  • 刘熙东 吴振先 韩冬梅 陈维信 苏美霞
    2006, 27(2): 2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狭"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4C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狭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碳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1)、-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狭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碘的早。
  • 葛皓 邱德勃 罗丽娟 郑玉
    2006, 27(2): 29-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非洲菊(Grbera imescni3个品种'Red-Tube'(红色单瓣),'Con(红色复瓣),'Dephi(白色复瓣)花序发育过程、维管束结构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切花保鲜试验,确定3个品种的最佳采摘期。结果表明∶3个品种非洲菊花序的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品种'Red-Tube'最佳采切期为开花期的一轮露药开花期即VI 期),品种'Com'与'Dephi最佳采切期均为开花期的隐药开花欺即V期)。这2个时期切花外观上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单个维管束平均面积大,韧皮纤维厚,导管数目多,具有较强的输导功能与机械支持作用。
  • 曾霞 胡彦师 黄华孙 方家林
    2006, 27(2): 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1987年定植保存于大田的81份1981'IRRDB种质进行了茎围、产胶量、乳管数目鉴定和抗风性调查。结果表明,种质间差异非常明显,其中62号种质的茎围和产胶量相对较高,风害较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纳入橡胶树育种进程中,以拓宽现有橡胶树品种的遗传基础。对81份种质茎围、产胶量及乳管数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围与产胶量间相关达到显(r=0.263),产胶量与乳管列数和个数间相关达到极显著(r=0.631w,r=0.42城)。
  • 罗雪华 吴小平 王文斌
    2006, 27(2): 39-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0~20cm 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cm 土层的;相同土层的根际土脲酶活性高于其非根际土的;短期内不同施肥量对橡胶树未施肥区0~20cm 土层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脲酶活性影响较显著,而对2040cm 土层影响不显著。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脲酶活性强弱依次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压青穴底部土壤。胶园土壤剖面脲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应减弱,经多年培肥的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提高。
  • 白昌军 刘国道 何华玄 周家锁 王东劲
    2006, 27(2): 45-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培育和筛选适合我国热区的优良饲用牧草和地被植物兼用型草种,我国于1991年首次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入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并于1992~1993年在网室内进行盆栽适应性观察,1994~1996年移于大田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和繁,1997~200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8~2003年在海南、云南、广东湛江进行区域性试验,1999~2004年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具发达的匍匐茎,可在短期内形成20cm 高的致密草层,具有较高的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花期长达10个月以上,开花时满地金黄,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综合性状优于早年引种的Amaril平托落花生,是牧草和园林植物兼用型落花生新品种,适合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地区作为饲用牧草和园林绿化兼用型植物推广。
  • 徐良年 邓祖湖 陈如凯 张木清 张华 高三基 罗俊
    2006, 27(2): 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MMI模型对1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CY)、蔗糖分(SC)和含糖量(SY)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这3个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品种稳定性参数(D)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甘蔗CY,SC和SY在不同品种和环境的差异以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CY,SC和SY的表现和稳定性,福农91-4710、闽糖86-2121为高产稳定性较高的品种,粤糖93-159和云蔗92-19为高糖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粤蔗C25和桂糖92-262为低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
  • 吴英 郭安平 孔华 贺立卡 郭运玲
    2006, 27(2): 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芦荟AbeveraL)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初步获得芦荟的初代和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5mg.+NAA0.2mgL+蔗糖30mgL,生根培养基成分为1/2MS+BA 0.2mgL+NAA 0.1mgL+蔗糖30mgl,愈伤组织培养采用粗壮的芦荟基部的白色部分,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B5+6-BA 2.0mgL+2,4-D2.0mg.+蔗糖30mgl,采用Vc5.0mgL抑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褐变的产生。诱导愈伤组织和外植体直接出芽2种方式并存。试管苗移栽后存活率为100%。采用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选择浓度为20~30mgL。
  • 林义章 罗燕华 张志忠
    2006, 27(2): 60-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aL.)子叶节为材料,建立了苦瓜高效再生体系,并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苗龄和肌醇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直立、略微分开,颜色呈浅绿色时子叶节诱导率最高;培养于MS+3.0mgL6-BA+0.2mgLIAA中的子叶节诱导率最高;不同基因型的诱导率有一定差异,以"南屿"苦瓜子叶节诱导率最高;添加一定浓度的肌醇可以促进不定芽的分化;低浓度6-BA的培养基有利于芽的伸长;低浓度 ⅡA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生根率高达 91.7%。
  • 左萱 彭友良 王冬梅 周鹏
    2006, 27(2): 6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TAB法提取苦瓜叶片总DNA,经PCR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测定,获得序列正确的MAP30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农杆菌工程菌株侵染番茄子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和根,抗性植株经分子检测,得到在转录水平上表达MAP30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
  • 余贤美 李锐 郑服丛
    2006, 27(2): 68-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 β-1,3-葡聚糖酶基因(C039-β-1,3-Gl山,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039-β-1,3-Glu与已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 soja clone Gs522194a endo-β-1,3-glucanase gene,,Glycine soja clone Gs464889Bendo-β-1,3- glucamase 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039-B-1,3-Glu基因是B-1,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 周祥 黄光斗 马子龙 赵松林 周焕起,
    2006, 27(2): 7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Tetastichus brontispae Fer)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2h①)∶12h①)条件下,椰心叶甲啮小蜂主要选择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选择系数、平均寄生率分别为0.2276,0.2116,0.1951和77.78%,7.22%,66.67%,高于其他日龄蛹。不选择6日龄蛹,末龄幼虫只有近预蛹时才被选择。寄主被寄生后,其虫态、日龄不影响小蜂生长发育历期的长短,而对其出蜂率、出蜂量以及性比影响较大。测定这3项指标,结果表明∶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最适合啮小蜂的生长发育。其功能反应方程为∶Na=0.388N/(1+0.0715N),其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高,但寄主密度达一定范围时,寄生量保持一定水平。椰心叶甲啮小蜂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为∶a=1.62116P072,表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果下降。因此,在大量培养繁殖或田间释放该蜂时,应选择适当的密度,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 唐超 彭正强 沈有孝 吕宝乾 符悦冠 万方浩
    2006, 27(2): 7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寄主椰心叶甲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可寄生椰心叶甲各龄幼虫,但偏爱寄生2,3龄幼虫,选择系数分别为0.3825和0.31348,极显著高于1,4,5龄幼虫。寄生各龄椰心叶甲幼虫的姬小蜂在羽化率、每寄主育出蜂数2指标中存在差异,寄生4龄幼虫的处理中,羽化率和每寄主育出蜂数分别为71.03%和40.87头,明显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幼虫,因此4龄椰心叶甲幼虫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生长发育最适合。
  • 林运萍 谭志琼 张荣意
    2006, 27(2): 8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冠腐病菌半裸镰刀菌F。(Fusarim sem itectum)为测试菌株,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btilis)B68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陈、酵母膏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营养物质,可满足拮抗细菌的营养要求;培养基初始pH、振荡培养时间、菌龄、温度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的影响,初始 pH 7.0、菌龄3d、28℃振荡培养 48h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 陈青 赵冬香 莫圣书
    2006, 27(2): 8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棉铃虫Heliotisamigera (dbner)】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棉铃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差异明显。比较热农院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简称,下同)棉铃虫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抗性比值可以看出,2003年感城、罗带、茗山和定安棉铃虫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分别是热农院校的4.91,3.21,2.30和2.65倍,2004年分别是热农院校的10.29,10.75,6.08和3.70倍,抗性发展十分迅速;羖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18.00,9.00,4.50,3.00,2.25 堰尔处理棉铃虫后,各处理的棉铃虫竣酸酯酶活性均明显增强,且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说明羚酸酯酶活性显著增强可能是导致棉铃虫对阿维菌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鄢小宁 郑服丛 伍素娟
    2006, 27(2): 90-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岛香蕉根围土壤分离得到松材线虫(Buspheknchusybphils,PWN)捕食真菌HNQ11菌株,鉴定为少孢节丛孢 Arhrobotysoligospon)。研究了HNQ11菌株的捕食作用及影响HNQ11捕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HNQ11菌株对松线虫表现出较好的捕食作用。HNQ11在含20gL玉米粉的CMA培养基上捕食率最高∶20~28℃,pH6.5~7.5条件下均能捕食松材线虫,25℃,pH6.5条件下捕食率最高,为87%;在不加入诱饵松材线虫或仅加入线虫洗液时不能产生捕食器官,在加入诱饵松材线虫和线虫磨碎液时能产生捕食器官,但线虫磨碎液诱导的菌环数比PWN 诱导的菌环数少78%。
  • 薛行华 符新
    2006, 27(2): 95-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NH4H40(水合腓)/H02/CuSO4催化体系在常压下使天然胶乳氢化制备氢化天然橡胶,结果表明硬脂酸钠、五水硫酸铜、水合腓用量及反应温度对HNR饱和度有显著的影响,当没有外加硬脂酸钠,铜离子与天然橡胶干胶分子链上双键的摩尔数之比为1∶1000,水合腓与干胶分子链上双键的摩尔数之比为1.4∶1,反应温度45℃时,HNR饱和度可达到64.6%。天然橡胶氢化后,其硫化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耐老化性能显著提高。
  • 何金兰 肖开恩 张艳红
    2006, 27(2): 9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以椰子汁为辅料生产椰汁冰淇淋的生产工艺,探讨不同椰汁用量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开发出一种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冰淇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生产椰汁冰淇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25%椰子果汁、10%奶油、10%白砂糖、12%全脂淡奶粉、0.3%稳定乳化剂为配方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
  • 纵伟 夏文水
    2006, 27(2): 103-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次制备TLC分离法,从大叶紫薇叶((agerstromia speciasL.)中提取了carosolic acid纯品。通过IR,MS,HNMR 和℃NMR 谱图鉴定了crosolic acid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corosolicacid 的纯度为98.8%,并且采用HPLC法对大叶紫薇叶中corosolicacid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方法准确性高、重现。
  • 吴岩峻 张京红 田光辉 蔡大鑫 刘少军
    2006, 27(2): 108-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2年4景ETM'作为遥感信息源,对海南省水产养殖的面积和位置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按县(市)制作了水产养殖专题图。结果表明,利用15m的遥感影像调查水产养殖是可行的,基本能反映这一区域的养殖状况。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每2~3a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一次动态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 赵辉 彭明 曾会才 单艳
    2006, 27(2): 112-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和比较了核酶的基本特征以及核酶与脱氧核酶的异同,重点介绍核酶研究技术、应用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