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3年, 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6-25
      

  • 全选
    |
  • 李志君 符新 张安花 邓国强
    2003, 24(2):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环氧化程度摩尔分数为25%的环氧化天然橡胶胶乳(ENRL-25)包覆轻质CaCO3,研究了处理方法、ENRL-25用量和CaCO3填充量对CaCO3 /LDPE(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与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处理CaCO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NRL-25和NDZ-201湿法包覆CaCO3效果较好,使CaCO3 /LDPE材料在拉伸强度保持较高的情况下,拉伸弹性模量、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采用最佳改性剂用量时,ENRL-25改性CaCO3/LDPE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较优,而NDZ-201改性CaCO3/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较优。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包覆CaCO3与LDPE的界面作用强度提高,材料的破坏不是始于CaCO3粒子脱粘,而是始于基质的变形破坏。 
  • 秦钟 周兆德 陶忠良
    2003, 24(2): 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径流场对橡胶林水分平衡各因子进行了2a的连续观测,研究橡胶林降水在林冠和地面的水分分配和各水分分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穿透水、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年降水量的77.1%、9.6%和13.3%;净降水(包括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以地表径流、渗漏方式流失的水分分别占年总降水量的3.0%和23.0%;林冠和土壤中通过蒸散返回大气系统的水分占总降水量的70.4%。 
  • 唐龙祥 林位夫 牛启祥 覃伟权 刘立云
    2003, 24(2): 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椰园间作牧草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不同类型椰园间作不同品种牧草的适应性试验,观测了不同主间作物栽培方式中椰园根系分布、土壤养分与温度、主间作物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为10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约在50%以上)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均能正常生长;在8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约在30%左右)中,多数牧草品种能正常生长;在6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不足30%)中,只有少数禾本科牧草能基本正常生长。(2)禾本科牧草与椰树组成的系统稳定性比豆科牧草的好。(3)间作物一般应距幼树1m、成龄树2m以外的地方种植。(4)合理压青培肥与科学防治金龟子害虫,有利于加强主间作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赖钟雄 陈振光
    2003, 24(2): 16-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CIII类型)为起始材料,进行了单细胞培养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由CIII类型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起的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经过孔径(φ)为40μm的尼龙网过筛,可以获得单细胞悬浮系;采用液体浅层培养,部分单细胞可持续分裂,并且有规则分裂和不规则分裂2种方式,前者可能直接形成体细胞胚胎,后者则先形成多细胞团再形成体胚;在液体浅层培养中,单细胞可不经转移直接形成子叶形体细胞胚胎;这些体细胞胚胎经过成熟培养后,可萌芽生根再生完整植株。 
  • 韩剑林 盛华敏 陈业光 王祥和 符传良 云天海 苗平生
    2003, 24(2): 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龙眼控梢催花和保花保果技术开发研究,研制出“龙眼四季催花灵”药剂及龙眼控梢催花剂2号。“龙眼四季催花灵”的最佳处理量为树冠每米直径施用140g,土施该药剂10d后叶面喷施本所配制的龙眼控梢催花剂2号,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类型区、不同土壤类型区对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龙眼进行催花,并配合常规的保花保果等管理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小区的开花株率达100%,大田示范区的开花株率达95%以上,平均枝条开花率达74.5%;盛产期果园平均每公顷11.25t以上,每公顷比常规催花技术增产8805kg以上,每公顷新增利润135000多元;且反季节催花的经济效益比正常季节高,每公顷利润增加67.27%。施用广东农科院果树所生产的龙眼控梢促花剂及华南农业大学配制的龙眼控梢催花素1号均无催花作用,与对照一样均不开花。
  • 植石群 周世怀
    2003, 24(2): 2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广东梅县地区连续13a的实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沙田柚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了根系生长、枝梢发育、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幼果发育、果实膨大等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指标,并建立了产量和含糖量的气象预测模式。结果表明:沙田柚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7 ℃;花芽分化期温度为8.0~18.2℃;开花期降水量和雨日宜少,以利于提高座果率;果实膨大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5~28 ℃,雨量充沛,光照度充足;果实膨大后期日照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 潘永贵 李正国
    2003, 24(2): 30-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时间变温处理对黄瓜果实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可提高清除自由基酶类物质(如SOD、CAT、POD等)的活性,使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膜透性减少,从而延缓黄瓜果实冷害的产生;变温处理在冷藏条件下4 d左右进行为宜。 
  • 施木田 陈如凯
    2003, 24(2):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锌肥水平对苦瓜(品种为大顶)叶片多胺类化合物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为0.45mg/kg的低锌胁迫下,苦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自动氧化速率(AOR)增加,多胺(PAs)、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下降,因而施锌有利于苦瓜抗膜脂过氧化胁迫,延缓叶片衰老;叶片MDA含量与AOR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As、Put、ASA的含量以及SOD、POD、CAT的活性都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 
  • 徐立新 罗越华 彭世清
    2003, 24(2):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enomeWalker的方法获得了烟草伤诱导过氧化物酶基因(tpoxN1)的5’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烟草的tpoxN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spA)的保守序列5’TCAATCA与其它植物基因非常一致,转录从tsp下游79bp处开始。在邻近5’区域,发现下列5个真核生物顺式调控元件:在-28bp处存在TATAbox序列(TATAAATATGT);在-66bp处具有TCCAAT序列,与众多高等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的‘CAAT’相似;在-204,-749处发现有TCA-like序列;在-840处存在GC-box;在-1005处存在CCAAT-box。 
  • 谭琳 郑学勤 康由发 施江
    2003, 24(2): 4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含白藜芦醇且具有保健作用的转基因番茄,进行了芪合酶基因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导入受体细胞的研究。从葡萄2个品种———雷司令和粉红玫瑰的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经PCR扩增芪合酶基因,各获得一长约1.6Kb的片段,将这2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easy和pUCm-T上进行测序,1个片段长为1622bp(命名为S1),另一个片段长为1617bp(命名为S2)。然后将S1正向插入pEV2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2和NOS终止子,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EV2S1;将S2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S2。将重组体pEV2S1和pBS2转化大肠杆菌E.coliXL1,并对重组体进行了筛选和鉴定。 
  • 杨 徐碧玉 金志强
    2003, 24(2):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拟南芥春化基因vrn2(Vernalization2)在拟南芥和唐菖蒲基因组DNA分子上的定位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vrn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全长3154bp的特异片段。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基因组中,用HindⅢ酶切消化的DNA在约9.0Kb处有一条杂交带,用BamHI酶切消化的DNA在约2.5Kb处有杂交信号,在唐菖蒲基因组中,用HindⅢ酶切消化的DNA在约2.7Kb处有杂交信号出现。杂交结果说明vrn2在拟南芥基因组中是单拷贝基因,在唐菖蒲基因组中也含有此基因或者是具有与vrn2同源的序列。 
  • 蒋昌顺 刘国道 何华玄
    2003, 24(2): 5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热研7号柱花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的选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晚熟的特点。年平均干草产量14879.3kg·hm-2,年平均种子产量424.0kg·hm-2 ,分别比格拉姆柱花草增产84.0%、116.4%,与热研2号柱花草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16.86%,粗脂肪含量2.65%,生育期为239d。可用于青饲料、干草粉生产等。适合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 
  • 韦家少
    2003, 24(2): 5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16(43)正交设计,进行氮、磷肥不同用量对坚尼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处理组合中,以热研9号施氮肥225kg·hm-2、磷肥375kg·hm-2的处理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671.5kg·hm-2;其次为热研9号施氮肥375kg·hm-2、磷肥22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为584.8kg·hm-2。品种单产高低的排序是:CIAT604>热研9号>热研8号>青绿黍;氮肥用量单产高低排序是:225>357>112.5>0kg·hm-2;磷肥则是:357>225>0>112.5kg·hm-2。 
  • 曾霞 庄南生 李开绵
    2003, 24(2): 59-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APD技术对44份木薯材料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出的19条随机引物(10bp)PCR扩增共获得279条带,其中234条出现多态性。引物S32和S76可将供试44份材料全部区分开。计算出44份木薯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绝大多数栽培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大于0.75。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44份木薯材料划分为野生种和栽培种2大类,依结合线不同,栽培材料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类群。不同国家和地区来源的材料不能明显聚类。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身育成的材料单独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与系谱相吻合。利用RAPD研究结果对部分木薯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RAPD技术运用于木薯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可能性。 
  • 陈文贤 陈超平
    2003, 24(2): 59-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AS对1998—2001年华南205木薯施用N、P、K3种元素肥料的4种用量水平构成的10种不同组合中所获得的单产数据进行裂区分析法统计处理,并对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质量之比分别为2.5:0.8:3.8,1.9:0.5:3.8的2种配方对木薯有明显增产效果,前者的配方最佳。 
  • 唐燕琼
    2003, 24(2): 6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方法2的配合力效应估计及其显著性测验问题的研究。主要应用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统计代换gi=(1/(p+2))(hi-2zh/p)和sij=xij-(hi+hj)/(p+2)+2zh/((p+1)(p+2))等,以及函数probt(t,df)、tinv(p,df)、lag( )等,并以实例说明具体计算方法。 
  • 杨劲松 李斌 陈文学 钟英长
    2003, 24(2): 6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线(UV)、激光(Laser)、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HN89青霉菌后,再用HN89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HN89A)对复合诱变菌株进行了自我抗性的选育。结果表明,与出发菌相比,菌株经诱变后相对效价显著提高。自我抗性诱变结果表明:在67株经复合诱变的抗性菌株中,其抗真菌活性物质相对效价高于出发菌株的正变株有60株,正变率达到90%。其中相对效价提高50%以上的菌株为21株,占所筛选菌株总数的31%;效价提高100%以上的菌株为9株,占13%,其中突变株HN89-68活性物质的相对效价可提高到286%。活性物质效价提高幅度与其自身产量提高幅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诱变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好。
  • 张荣意 谭志琼 刘爱荣 文衍堂
    2003, 24(2): 77-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一些红掌栽培地发生的另一种细菌性疫病的危害症状,测定了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寄主范围,将病原菌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万年青致病变[Xanthomonasaxonopodispv.dieffenbachiae(McClloch&Pirone1939)Vauterin,Hoste,Kersters&Swings1995]。
  • 周聪 刘洪升 冯信平 谢德芳
    2003, 24(2): 8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海南垃圾肥中的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抽检的海南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土壤和果蔬重金属残留未超过国家标准,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但垃圾肥中铝、镉、砷却严重超过了有关的国家标准。提出垃圾肥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海南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危害的问题。经研究分析认为,垃圾肥肥力较高,合理开发利用可变废为宝,但是垃圾肥中重金属容易积累,应限制其使用范围。此类产品不宜在食用农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中推广使用,比较适宜于林业、橡胶种植业、观赏花卉业等行业。 
  • 高爱平 陈业渊 李建国 李绍鹏 邓穗生
    2003, 24(2): 8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属(Annona)果树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采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华南地区发展番荔枝生产的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 黄惠玲 李继勇 蒋江云
    2003, 24(2): 9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诺丽果(Noni)的乙醚萃取物,甲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与气相色谱(GC)对其中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诺丽果中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23.88%,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