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3年, 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9-25
      

  • 全选
    |
  • 王景华
    1983, 4(2):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地带,适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因其地理环境不一,各地的经济作物和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有差异。胶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约为1~2%,铜、锌、锰、镍、砷、镁、钙、钾含量与土壤母质和热带地区的强烈风化、淋溶有关,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往往因强烈的淋溶作用而淋失。我们发现铜元素明显累积于土壤剖面的底层。不过,橡胶树一般并不缺乏这些养分,胶树中钙、镁、钾的含量分别为0.05~1.44%,0.22~0.46%、0.46~1.02%。这三种元素累积在橡胶树根部。胶树在抽新叶的初期需要钙、镁、钾。我们用计算方法估算出橡胶林区的水、风化石,土壤和水中钙的含量。因风化而释放出来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0~25公斤,而雨水给土壤带来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2~30公斤。胶树归还给土壤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40公斤。土壤中的钙含量每公顷为400~500公斤。用数字方法估算的结果表明,每公顷胶林每年钙循环流动量约为20~200公斤。 
  • 黄录基 张声粦
    1983, 4(2): 9-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仲全 王醇儒 卫元
    1983, 4(2): 19-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滇南热带地区森林开垦后不同利用状况下土壤肥力演变的研究结果。垦后植胶15年来,胶园土壤的各种理化性状仍接近森林土壤,肥力相对稳定,垦后种农作物6年的农地土壤,其肥力明显变劣,如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结构变差,水分含量下降,温度变幅增大,酸度增加,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含量大幅度下降,肥力显著降低。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滇南热带区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见。 
  • 刘金河
    1983, 4(2): 27-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阐明越冬期间在低温干旱的影响下,北移引种多年,但适应能力有差异的不同品系胶树在蒸腾强度,水分代谢速度,水分亏缺,叶子含水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初步探讨。 
  • 刘超然 李运洲 陈国珍 陈隆顺 唐朝才 张志雄
    1983, 4(2): 3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种子油是富含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之一。最近我们用实验性高脂血动物以及高脂血病人进行了试验,证明了它有降血脂的作用。试验是用30只猕猴,分为四组:第一组用猪油20毫升、胆固醇2克灌肠;第二组用胶籽油20毫升、胆固醇2克灌肠;第三组用胶籽油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R-PuF)20毫升、胆固醇2克灌肠;第四组单灌生理盐水20毫升。测试的前一天晚上停止喂食。第二天抽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酸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在饲灌上述物品后的1、2、3、4和8小时复测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酸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测试结果表明,饲灌上述物品后,第一组猕猴的总胆固醇峰值高于第二、三组的峰值;而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组猕猴的血液总胆醇的水平下降较快。测试结果还表明,饲灌猪油后2小时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胶籽油和R-PuF却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表明,R-PuF可能是胶籽油中主要的降血脂成分。 
  • 耿旭 林德光
    1983, 4(2): 39-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三十年来,双列杂交育种法在育种试验中已普遍应用。有关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估算及假设测验方法,在Jinks,Griffing及Hayman的文章中均有述及(1953-1956)。然而,这些分析法的导出却没有阐述过。本文详尽地推导了不同模型下的平方和及期望均方的计算方法,旨在为育种家们提供方便的参考资料,促进双列杂交育种法的更广泛应用。 
  • Hu Yaohua, He Wangui, Lin Xiangyi, Gao Nailin
    1983, 4(2): 8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黎沛森 张毅 李思东
    1983, 4(2): 9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用简易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天然橡胶分子量分布。天然胶的校正曲线是以标准聚苯乙烯和普用校正法获得的。对加速贮存硬化试验中几个橡胶级分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比较,表明试样的分布曲线在贮存期间向高分子量区偏移,分子量分布宽度变窄和平均分子量增高。 
  • 雷斌 伍而玉 陈达志
    1983, 4(2): 97-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鲜的橡胶原木极易遭受菌虫侵害,砍伐后的原木必须及时浸渍或涂药处理。试验表明,用水浸泡或用1%多菌灵水溶液或5%五氯酚钠与柴油悬浮合剂涂刷鲜木端面,能有效地防止菌类蔓延,可保存一个月时间,经处理的原木,每立方米可减少损失约22.5元。 
  • 吴影梅
    1983, 4(2): 103-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年,对海南岛橡胶树的寄生性线虫进行了调查,根据线虫的形态特征鉴定出23个种,隶属于2目,9科,11属。本文主要描述了这些种的特征及分布。 
  • 林盛业 陈才 郭李萍 刘保任 任玉岭
    1983, 4(2): 115-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以生产淀粉的木薯废渣为原料,固体发酵檬柠酸的研究结果。由井冈霉素生产厂选到一株能把木薯渣或甘薯渣中的淀粉转化为柠檬酸的曲霉菌,经鉴定为臭曲霉(Aspergillusfoetidus)。产酸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种有高的产柠檬酸活力,在含有木薯渣,CaCO3和尿素的固体培养基中,最高产柠檬酸45.6%,生酸转化率80%以上。中试结果指出,100公斤木薯渣可生产柠檬酸钙31.45公斤,产品含四水柠檬酸钙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