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编辑部公告

“木薯资源与利用”专题征稿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多年生灌木,是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薯类作物。木薯起源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南部边缘地区,全球水平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 m下地区。木薯属包括98个种,与木薯属近缘的几个属还有60个种;木薯栽培种只有1个,其均为野生近缘种和野生种。迄今,全球收集的木薯栽培种超过8000份,绝大多数来自热带美洲,部分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

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木薯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精细基因组和单体型基因组图谱研究、碳流分配及淀粉高效积累模型构建、生物组学技术应用与功能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木薯在全球淀粉加工、清洁能源、医疗、造纸和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对于木薯育种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化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热带作物学报》拟组织策划“木薯资源与利用”专题,报道木薯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最新学术成果,以促进木薯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推动木薯产业化发展与创新,并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一、专题主题(但不限于)

1. 木薯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基因发掘

2. 木薯基因组学

3. 木薯蛋白质组学

4. 木薯代谢组学与表型组学

5. 木薯新品种选育

6. 木薯产业化关键技术

二、投稿事宜

1. 投稿链接:http://www.rdzwxb.com。

2. 写作要求:论文撰写格式请参考《热带作物学报》官方网站“投稿须知”和最新发表论文

3. 投稿要求:按照《热带作物学报》论文要求正常网上投稿,稿件题目备注“木薯资源与利用”专题;编辑部将组织专题主编对专题投稿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录用出版。

4. 截止日期:投稿截止2023年930日。

三、专题主编

1. 陈松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songbichen@catas.cn

海南省“杰出人才”,国际热带薯类作物学会(ISTRC)理事和亚洲分会负责人,“一带一路”国际木薯产业科技创新院院长,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木薯种质资源精准评价、生物育种、基因组、蛋白质组及采后生理腐烂调控机理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国际(地区)合作项目、NSFC面上项目及中英非AgriTT挑战发展项目等;发表科技论文155篇,其中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1篇;以主编出版著作2部,以副主编出版著作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国审木薯品种3个、木薯植物新品种权5件;联合培养国内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2名、巴西和缅甸青年科学家各1名。2013年“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排名第2),2020年获海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木薯团队排名第2),2021年获国际生物多样性和CIAT联盟颁发个人杰出贡献奖,2022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2)及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2. 张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zhangpeng@cemps.ac.cn

2001年获瑞士苏黎士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博士学位,2005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农业农村部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木薯产业科技创新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木薯和甘薯的生物学及分子育种研究,发掘与储藏根发育、淀粉富集及逆境响应等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在《Nature Plants》《Nature Biotechn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薯类研究项目,与CIATIITACIP等国际薯类研究机构长期保持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培训及人才培养。实验室网站:www.cassavabiotech.org.cn

四、编辑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东杰

 话:0898-66890382

 站:www.rdzwxb.com

 

 

《热带作物学报》编辑部

2023616



发布日期: 2023-06-16    浏览: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