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肖亮 周慧文 谢向誉 尚小红 陈松笔 严华兵
    2018, 39(5): 833-8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染色体加倍对木薯基因组的影响,以及多倍化与2种不同倍性木薯之间DNA碱基序列的变化的联系。本研究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研究材料,使用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nd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 T)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别对木薯倍性间的遗传差异、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Co T和SSR均未检测出多态性条带产生,利用MSAP技术可检测出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均发生较大改变。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0.21%、59.52%,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9.92%、41.42%,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0.29%、18.10%。木薯多倍化后,其中有27.30%的位点发生了过甲基化,四倍体有25.00%的位点表现出去甲基化。本研究结果为探究木薯倍性间遗传差异和表观遗传变化规律进行了前期探索。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陆建农 施玉珍 陈海标 罗茵茵 殷学贵
    2018, 39(5): 840-8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时间下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葛薯种子,通过对突变株形态学、农艺学、解剖学、光合特性和逆境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经0.15 g/L秋水仙素和48 h处理时间诱变效果最佳;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葛薯在叶片厚度、气孔大小、花粉粒大小、花器官大小、块根等表现出"巨大性",其茎长、茎粗、叶长、叶宽、叶厚、单果重、小花长、花柱长、花萼纵横径、旗瓣长、子房纵横径等指标均显著大于二倍体;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二倍体。证明四倍体葛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种质,也为葛薯高产和抗性育种指明了新的方向。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潘云龙 林国伟 陈志为 樊月 陈欣凡 吴承祯 洪滔
    2018, 39(5): 846-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海斌 陈晓婷 丁力 邱丰艳 孔祥海 叶江华 贾小丽
    2018, 39(5): 852-8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茶树连续种植后对茶树根际土壤生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4、9、30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探讨植茶年限与土壤自毒潜力、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树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白菜、萝卜根长的抑制率呈现显著性上升。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BIOLOG ECO生态板法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酚酸类、脂肪酸类及氨基酸和胺类碳源的利用率呈显著增长,糖类碳源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贡献率为44.29%的主成分1是羧酸类、酚酸类和脂肪酸类物质,贡献率为13.47%的主成分3是含氮物质,而贡献率为42.24%的主成分2是糖类碳源。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土壤中酸类物质不断积累促使酸化程度加重,与抗氧化和营养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降低,导致土壤养分循环能力下降,好酸性微生物的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功能单一化,土壤自毒潜力不断加剧,不利于茶树生长。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Do Thanh Trung 李健 张风娟 邢永秀 杨丽涛 李杨瑞 Nguyen Thi Hanh
    2018, 39(5): 858-8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80%以上的甘蔗种植在旱地,干旱缺水是影响甘蔗生产的主要因子。研究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生理生化特性对于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和抗旱栽培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对抗旱性有差异的F172(抗旱性强)和YL6(不抗旱)2个甘蔗品种在苗期及伸长期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探讨了不同甘蔗品种抗旱性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的甘蔗品种F17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中氧自由基清除酶系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非可溶性蛋白(ISP)、可溶性糖(SS)含量显著提高;与不抗旱甘蔗品种YL6相比,甘蔗品种F172叶片中丙二醛(MDA)、非可溶性糖(ISS)含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不抗旱甘蔗品种YL6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中氧自由基清除酶反应较迟钝,MDA和ISS含量上升幅度相对较大,而可溶性蛋白(SP)、ISP含量下降。说明甘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是品种耐干旱胁迫存在差异的生理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刘丽敏 何为中 刘红坚 余坤兴 范业赓 翁梦苓
    2018, 39(5): 867-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试管苗生根方法,比传统的培养基异养生根法有显著优势。为了揭示甘蔗生根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完善其生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栽培品种桂糖44号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喷施ABT2号生根粉溶液后移栽于沙土混合基质中,在普通日光温室进行自养生根。在生根过程中连续采样调查试管苗生根率和生长状态,检测叶片中总叶绿素、碳水化合物(蔗糖、可溶性糖)、三大内源激素(IAA、ABA、CTK)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改变,试管苗受到环境胁迫,致使叶片先微黄后转绿,7 d后老叶变黄衰老,新叶开始长出,并与日俱增;第一批不定根在处理后第5天突破表皮,至第9天100%的试管苗完成不定根的再生。叶绿素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后下降,9 d后跳跃上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先是呈波动上升后急剧下降再跳跃上升;ABA含量和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IAA和CTK含量则相反,先下降后上升。从试管苗生长状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本研究发现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0~7 d,为试管苗适应期;第二阶段在7~9 d,为试管苗异养自养切换期;第三阶段在9~15 d,为试管苗自养能力恢复期,试管苗成功过渡到自养阶段是试管苗获得高存活率的必要条件。
  • 植物生理生化
    罗红艳 石零珊 汪凤林 陈潇潇 曹光球 林思祖 叶义全
    2018, 39(5): 873-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在杉木适应低磷和铝毒胁迫中的作用,以耐低磷和铝毒胁迫的杉木家系YX3及对低磷和铝毒胁迫敏感的杉木家系YX1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下[对照处理(CK)、低磷处理(-P)、铝处理(Al)和低磷加铝处理(-P+Al)]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As A-GSH循环代谢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胁迫处理下(-P、Al和-P+Al),2个杉木家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P处理下YX12叶片MDA含量除外),而且在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MDA含量均小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不同胁迫处理增加了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的As A和DHA含量,同时提高了其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而且除DHA含量外,在-P、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APX、GR、MDHAR、DHAR和As A含量均高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此外,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 A/DHA值和GSH/GSSG值均高于敏感型家系YX12。因此,上述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杉木幼苗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和As 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减轻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不同胁迫处理下,2个杉木家系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响应的差异表明耐性杉木家系YX3具有较高的As A—GSH循环效率和抗氧化物质再生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耐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植物生理生化
    唐庆兰 蒋钰渝 李昌荣 邓紫宇 项东云 陈健波 郭东强 周维 卢晨升
    2018, 39(5): 881-8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斑皮柠檬桉10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其光响应曲线和特定光强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光饱和点最大的2个种源19694和20756达到1 700μmol.m-2.s-1,最小的是种源20883,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种源19666、19691和20883光补偿点最低,低于14.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19664、19665和20787光补偿点超过40μmol.m-2.s-1,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差,种源19691、19694和19666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大。光强为1 500μmol.m-2.s-1时,10个种源的斑皮柠檬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和蒸腾速率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光合特征参数与种源地地理信息的相关关系均未到达显著水平;种源19694、19665和20756属于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91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66和20883属于低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斑皮柠檬桉的光合特征参数均未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种源斑皮柠檬桉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 植物生理生化
    周喆 孙威江 唐秀华 陈志丹
    2018, 39(5): 888-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 植物生理生化
    王伟 苏明华 李惠华 常强 曾碧玉 赖钟雄
    2018, 39(5): 894-8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尖叶品种金线莲种植苗为材料,用LED蓝光进行不同光周期补光试验,研究补充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及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蓝光光照对金线莲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植株叶片数、茎粗、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尤其是8 h/d处理,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补充蓝光光照使植株总糖、多糖含量略有增长,但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植株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且8 h/d处理植株增幅显著;3个补光处理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邓治 刘辉 杨洪 代龙军 李德军
    2018, 39(5): 900-9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ADF)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DF通过参与调控肌动蛋白的装配和解聚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从橡胶树胶乳中获得HbADF6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显示HbADF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41 bp,共编码146个氨基酸,基因组序列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bADF6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其中树皮中表达量最高,叶片中表达量最低。HbADF6基因的表达受乙烯利(ET)和碘化钾(KI)调控,并与排胶时间和死皮有关。此结果表明HbADF6基因可能在橡胶树乙烯响应、死皮和排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美英 金志强 杨小亮 贾彩虹 夏启玉 郭静远 贺萍萍 徐碧玉
    2018, 39(5): 906-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简并引物和降落PCR方法结合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技术在香蕉果实c DNA文库中获得2个14-3-3基因,分别命名为Ma14-3-3d和Ma14-3-3h,把Ma14-3-3d和Ma14-3-3h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Ma14-3-3d和Ma14-3-3h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与Ma14-3-3a、Ma14-3-3c、Ma14-3-3e、Ma14-3-3i同属于non-ε类14-3-3基因,Ma14-3-3h属于ε类14-3-3基因。RT-PCR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和Ma14-3-3h在香蕉不同器官中差异表达,Ma14-3-3d在香蕉的根、茎、叶、花和果中均有表达,且在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量高于根和果;Ma14-3-3h在根、花和果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Ma14-3-3d基因的表达明显受乙烯的诱导,而Ma14-3-3h在正常成熟、乙烯处理与1-MCP处理的果实中表达量均很低,与果实成熟的相关性不明显。推测Ma14-3-3d可能与香蕉果实成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乙烯调控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晓慧 曾丽兰 徐小萍 王亚婷 张梓浩 陈裕坤 林玉玲 赖钟雄
    2018, 39(5): 913-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龙眼Mn-SOD基因在应答非生物因子和外源激素处理下的转录情况,并利用烟草瞬时转化法分析其启动子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Mn-SOD基因的表达受到红光和蓝光的抑制;而在白光处理下,Mn-SOD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绿光中,则是先下调再上升。在盐胁迫处理下,Mn-SOD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在蔗糖和不同天数处理中则不受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激素IAA、GA3、Me JA、SA和ETH均能诱导或抑制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Mn-SOD基因的表达,提示其参与外源激素的应答。构建4个不同启动子缺失片段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结果表明,龙眼Mn-SOD基因4个不同启动子缺失片段启动GUS基因的能力均低于Ca MV35S启动子,但均可启动GUS基因的表达。瞬时表达和定量表达结果显示,3’缺失的MSD-pro4(-669~-267 bp)启动GUS基因的能力最强,其次为5’缺失的MSD-pro1(-669~-1 bp),最弱的为MSD-pro2(-432~-1bp)和MSD-pro3(-267~-1 bp),提示Mn-SOD启动子-669~-432 bp区段内含有重要的正向顺式调控元件;而-432~-1 bp区段含有负调控元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景梅 黄东益 张青 许云
    2018, 39(5): 920-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查尔酮合成酶及其异构酶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为研究其在紫参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紫参薯Da56块茎中克隆到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分别命名为DaCHS和DaCHI。结果表明:DaCHS基因包含82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预测编码274个氨基酸;DaCHI基因包含66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22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紫参薯DaCHS与油棕Eg CHS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0%;紫参薯DaCHI与野茶树CaCHI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性达到6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aCHS和DaCHI基因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中DaCHS在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而DaCHI在块茎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紫参薯块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表明,DaCHS、DaCHI均在薯块膨大期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通过对DaCHS和DaCHI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为紫参薯花青素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及花青素形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许申平 袁秀云 王默霏 崔波
    2018, 39(5): 926-9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墨兰种子无胚乳的结构特征使其自然萌发率极低,从而导致墨兰种苗的繁殖速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以成熟墨兰种子诱导出的生长良好、性状统一的根状茎为材料,研究墨兰根状茎的增殖、绿芽分化及生根壮苗的情况。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最适合墨兰根状茎增殖的基本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6-苄氨基腺嘌呤(6-BA)1.0 mg/L与吲哚丁酸(IBA)0.1 mg/L时,根状茎增殖的效果最好,增值系数达到10.33;在根状茎分化阶段,培养基中最佳的激素配比为6-BA 5.0 mg/L+萘乙酸(NAA)0.5 mg/L,分化系数达到6.43;生根壮苗阶段,在不添加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墨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实现短时间内大量的种苗繁殖。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饶丽莎 官清娜 林思祖 叶义全 许珊珊
    2018, 39(5): 931-9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基因在杉木生长发育及逆境中的作用机制,以杉木种子及其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杉木ASN基因的c DNA序列(Cl ASN1)和基因组序列,并对该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和Asn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 ASN1基因c DNA全长1 609 bp,编码44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为含跨膜结构的不稳定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多样的磷酸化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北美云杉和樟子松亲缘关系最近;Cl ASN1基因组序列全长3 210 bp,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q PCR结果表明,该基因从浸种24 h到幼苗期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在干旱胁迫、铝胁迫和光暗处理下均可诱导表达;除铝胁迫24 h和持续光照24 h外,Cl ASN1表达模式与As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此结果表明Cl ASN1基因通过催化Asn的合成参与杉木幼苗的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如慧 李增平 孙先伊晴 张宇 丁婧钰 程乐乐
    2018, 39(5): 940-9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海南省橡胶树臭根病病株上采集的病根样本,采用菌索组织分离法获得菌落后,进行子实体诱导产生分生孢子,再经单孢分离纯化获得菌株HNDZ001,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HNDZ001为引起橡胶树臭根病的匐灿球赤壳菌(Sphaerostilbe repens Berk.&B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NDZ0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表面黄白色,致密,背面呈深褐色至浅黄色,后期会产生黄褐色菌索和孢梗束;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4℃、p H 7~9,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28℃、pH值为8、甘露醇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完全黑暗,且在黄瓜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谭东 庹德财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2018, 39(5): 948-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对病症表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了PLDMV-DF的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的精氨酸(R)突变为异亮氨酸(I)的突变体克隆p35SPLDMV-GFP-R183/I,该位点突变显著减轻了PLDMV在番木瓜上的病症表现,表明是影响其致病性的关键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交叉保护防控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材料。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绪朋 赵辉 贾瑞宗 孔华 郭运玲 郭安平
    2018, 39(5): 95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生物学育种是目前防治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转基因番木瓜抗病毒的策略是根据"致病菌衍生的抗病性"(PDR)原理,将病毒来源的基因全长序列,转入番木瓜并获得抗性。PDR策略最主要特点依赖于靶目标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性,不能有效解决海南的番木瓜环斑病毒遗传多样性复杂的株系。本研究着眼于创制广谱的抗PRSV新策略,用最新的CRISPR/Fn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Golden Gate载体构建系统,依据不同PRSV株系的保守序列分析结果,将5个sgRNA(2个CP sgRNA,2个Nib sgRNA和1个HC-Pro sgRNA)串联在一个载体上,实现一个载体可识别剪切5个位点,从而达到广谱抗PRSV的效果,应对海南地区PRSV株系复杂的问题。目前载体已经进行了测序验证,并在番木瓜上进行了叶片局部瞬时表达,初步表现出对PRSV的抑制效果,这为获得广谱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番木瓜品种奠定良好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金涛 马光昌 温海波 金启安 林玉英 彭正强
    2018, 39(5): 963-9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枣异胸潜甲是一种新入侵并爆发成灾的棕榈科植物害虫,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阿维菌素(10 mg/L,24 h)、氟虫腈(10 mg/L,24 h)、甲氨基阿维菌素(10 mg/L,72 h)和啶虫脒(10 mg/L,48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其24 h的LC50分别为0.7、2.28、4.02、5.61 mg/L;较高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200 mg/L,48 h)、氯虫苯甲酰胺(400 mg/L,48 h)和氯氟氰菊酯(400 mg/L,72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敌百虫、多杀菌素、虫酰肼和氟啶脲的触杀致死率相对较低。因此,可选用阿维菌素、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氟虫腈作为当前防治海枣异胸潜甲主要防治药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婷 李建广 刘世彪 张世鑫
    2018, 39(5): 967-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茉莉是一种广泛栽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观赏价值很高的观叶植物,其叶片常遭致瘿昆虫的为害而形成卷叶型虫瘿,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研究卷叶型虫瘿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阐明植物与虫瘿的关系及对虫瘿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调查了海南省儋州地区栽植的非洲茉莉叶片受到卷叶型虫瘿为害的情况,并对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卷叶型虫瘿内的昆虫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的致瘿昆虫主要为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幼叶上。按非洲茉莉叶片的被害情况和卷叶型虫瘿的形态,将卷叶型虫瘿分为5个受害等级。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非洲茉莉幼嫩叶片的快速生长时期,其特征为叶片明显变厚、细胞变大、叶片向上弯曲成U形,造成该性状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各组织的细胞大小不一致造成的。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非洲茉莉叶片虫瘿的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开展致瘿昆虫的综合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君君 马香 唐鸿倩 刘柱 唐燕琼
    2018, 39(5): 974-9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枯萎病严重危害香蕉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肽适体文库中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人工肽适体SNP-D4。通过构建人工肽适体体外重组表达载体,获得SNP-D4体外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通过抑菌活性检测表达人工肽适体SNP-D4的大肠杆菌全蛋白提取液,能够特异性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萌发,使其萌发率降低至19.60%。本研究筛选得到的人工肽适体SNP-D4可应用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特异抗真菌生物制剂,为香蕉枯萎病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韩艺娟 钟振晖 吴剑英 鲁国东 王宗华
    2018, 39(5): 979-9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侵染水稻过程中,稻瘟病菌分泌一系列效应因子来抑制寄主免疫系统。无毒效应因子AVR Pii和AvrPiz-t的氨基酸序列含有类LxAR基序,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稻瘟病菌基因组中筛选获得了99个含有类LxAR基序的假定效应因子(MoLLEs)。该家族蛋白都为小分子蛋白(70~300 aa),富含半胱氨酸氨基,绝大多数为未知功能的蛋白。24个蛋白含已知的功能域,可能涉及了多种生命过程,其中有9个蛋白编码植物细胞壁降解酶。通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MoLLEs家族基因成员的表达受到饥饿胁迫、附着胞生长发育以及侵染水稻等过程的诱导,此外一部分基因受到附着胞发育关键基因PMK1调控。基因表达交叉分析表明,部分基因同时在附着胞发育和致病过程中上调表达。在与水稻的相互作用中,MoLLEs在稻瘟病菌侵染不同阶段均有上调表达,并且部分基因受亲和或非亲和反应特异性诱导。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胡荣锁 董文江 宗迎 王海茹 赵建平
    2018, 39(5): 987-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5个产区咖啡果皮基本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测定,并对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为咖啡果皮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纤维素、蛋白质和总糖是咖啡果皮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总糖含量最高是海南产区分别为18.585%和19.315%,蛋白质含量最高是德宏产区为15.916%,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产区。共检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均未检出,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海南产区样品(7.072%);经氨基酸比值系数法(SRC)评价得分为42.43~52.68,最高为德宏产区样品,说明各产区咖啡果皮中必须氨基酸均有较佳的均衡性;5个产区样品共检出15种脂肪酸,含量最高为海南产区样品,为6.752%,∑ω-6/∑ω-3得分为2.975~4.710,不饱和脂肪酸不太均衡。综上,咖啡果皮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霍建文 张筠 徐飞 张彦军 初众
    2018, 39(5): 993-10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穿刺法分析海南(Hainan,HI)、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PNG)、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MG)香荚兰质构特性差异,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HI与PNG、MG香荚兰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质构特性结果显示:表皮韧性大小关系为HI0.05);表皮硬度表现为HI、MG0.05);内部硬度和紧实度均表现为HI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娱 王锦 周小函 刘世军 许洪波 唐志书 宋忠兴
    2018, 39(5): 1001-1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甘蔗皮得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400、5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400、BC500、BC600),以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生物炭的制备温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甘蔗皮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600>BC500>BC400。35℃下苯酚初始浓度为50 mg/L,生物炭BC600吸附30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可高达96%,生物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阳辛凤 李萍萍 罗金辉 段云 张群 马晨
    2018, 39(5): 1006-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掌握皮可食水果农药残留在简单家庭式处理前后的变化,以莲雾和番石榴果实为材料,建立了11种农药(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啶虫脒、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毒死蜱、马拉硫磷、噻虫嗪、除虫脲、噻嗪酮和水胺硫磷)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测定方法。11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0.002~0.003 mg/kg,回收率范围为7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2%。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对水果样品农药多残留进行测定。水洗与去皮处理后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水洗是去除莲雾和番石榴果实农药残留的良好方式,去皮则是比水洗更为高效的方式。建议在食用热带皮可食水果前先进行充分清洗,最好去皮后食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增汉 周为华 朱英华 王茂贤 苏祥云 苟军 陈飞飞 李红卫 曾理 张翔 李章海
    2018, 39(5): 1015-1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网式装烟框散叶装烟的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工艺(T),并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烘烤工艺(CK)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294.32%、66.02%和17.89%;显著降低下低等烟、级外烟、光滑烟和僵硬烟的比例,下部叶的下低等烟、级外烟和光滑烟分别降低39.09%、58.98%和54.56%,中部叶的下低等烟降低31.19%,上部叶的下低等烟和僵硬烟分别降低47.02%和87.59%;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更适宜;香气成分含量更高,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提高5.88%、10.82%和2.92%;评吸质量更好。因此,烤香烤柔工艺(T)能显著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可用性。
  • 综述
  • 综述
    刘锐金 何长辉 莫业勇
    2018, 39(5): 1021-1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海南省橡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考究橡胶树低频刺激割胶技术的扩散过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使用刺激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选用低频割制的概率非常低,关于刺激割胶技术的信息过剩可能增加了农户甄别难度;增产被认为是刺激剂使用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省工,可能导致了低频和刺激作为一体技术的分离;农户对刺激割胶技术持谨慎态度,树龄结构是农户决策是否采纳以及采纳比例的主要因素;村干部身份、生产技术水平和技术培训对刺激割胶技术采纳有促进作用,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排斥使用刺激剂。
  • 综述
    张晓旭 周锡钦 刘红芹 徐宝财
    2018, 39(5): 1030-10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椒碱是胡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等活性,更有潜力被开发为新的抗癌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胡椒碱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检测方法,以期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王英 张浩 马军韬 张丽艳 邓凌伟 王永力 高晶 张国民
    2018, 39(5): 1038-10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整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远远大于其它作物。然而随着极端气候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最大的非生物胁迫。全面详细地了解水稻抗旱研究相关内容,有助于抗旱水稻品种的培育。本综述从水稻抗旱筛选方法、筛选指标、干旱胁迫条件下产量及其产量相关性状QTL发掘以及抗旱基因的克隆和应用进行论述,并对水稻抗旱品种的培育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