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君 兰国玉 李玉武
    2016, 37(3): 43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 a(幼龄林)、10 a(中龄林)、30 a(老龄林)3个年龄的橡胶林,30 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林型下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3.17%~98.56%,土壤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龄林﹥次生林﹥老龄林﹥桉树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林型下土壤真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在0~30 cm深土壤层内,5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三大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pH值之间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瑞 高亚辉 蓝东兆 兰彬斌 方琦
    2016, 37(3): 439-4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5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对浙江省象山港海域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底栖硅藻与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46属179种,硅藻种类数在春季共有46属164种,秋季减少到22属52种。种类组成以广温种为主,其次是暖水种和温水种。主要优势种有柱状小环藻(Cyclotella stylor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等。细胞丰度范围在(0.007~6.851)×103个/g之间,平均值为1.522×103个/g。春季硅藻丰度较高,平均值为2.974×103个/g,秋季为0.071×103个/g。不同站位间硅藻的分布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硅藻细胞丰度最高值位于港顶部鱼排密集区9号站位,春季细胞丰度值为6.851×103个/g,秋季细胞丰度值为0.143×103个/g。硅藻丰度较高的有位于鱼排区的3号、4号、5号、7号站位,其余较低。硅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季较高,秋季降低。底栖硅藻数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与盐度关系不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金漫 蔡传涛 刘贵周 马超男
    2016, 37(3): 446-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测产、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参与性农村快速评估(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研究了怒江峡谷地区草果经济产量和品质对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的响应以及种植草果对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草果经济产量(3 167.10±436.09 kg/hm2)极显著高于江东(413.16±210.46 kg/hm2)(p<0.01),品质差异不显著;山凹草果经济产量(7 499.40±324.52 kg/hm2)显著高于山脊(5 350.40±1 248.06 kg/hm2)(p<0.05),山凹草果桉树脑含量(19.956 mg/g)显著高于山脊(1.5 mg/g)(p<0.05);不同混农林模式的草果经济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林+草果(F+A)>人工林+草果(A+A)>玉米+草果(M+A)(p<0.05),产量分别为5 678.6±690.97 kg/hm2、3 547.4±78.01 kg/hm2、135.12±46.18 kg/hm2,玉米+草果混农林模式下草果桉树脑含量(3.333 mg/g)显著高于其余模式(p<0.05);6年生草果经济产量(5 678.6±690.97 kg/hm2)显著高于7年生草果的经济产量(2 869.10±208.10 kg/hm2)(p<0.05),7年生草果精油出油率和桉树脑含量略高于6年生草果,但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强度强(1 756.60±474.89 kg/hm2)的草果经济产量高于管理一般(413.16±210.46 kg/hm2)的草果,但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也不显著。从2007年种植草果至2013年马吉乡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28.70%,人均收入增加了248.04%,家庭年收入(r=0.793**)和年支出(r=0.535**)与草果种植面积呈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波 刘朋虎 江枝和 王义祥 翁伯琦
    2016, 37(3): 456-4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外源添加胁迫的形式,探讨镉对不同姬松茸菌株菌丝生长与菌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镉对姬松茸菌丝的毒害作用及姬松茸对镉的耐受程度与相关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镉浓度的增加,2种姬松茸菌株(J85和J77)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均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J85与J77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镉浓度分别为1.5 mg/L和2 mg/L,相比较而言,J77菌丝对镉的耐受性比J85菌丝高。2种菌株的超氧化物歧酶(superoxid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 APX)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变化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镉浓度上升对J85菌丝酶活性影响比J77菌丝要强烈,根据菌丝中MDA的含量测定值变化动态分析表明,在相同镉浓度处理下,J85菌丝细胞受破坏程度比J77菌丝更为严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忠妹 李海泉 许木果 陈永川 黎小清 丁华平
    2016, 37(3): 461-4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双版纳不同树龄的多油辣木、狭瓣辣木和 ‘PKM1’辣木,在不同采收时期采收部位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辣木氮、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含量总体呈现出氮>钾>钙>磷和镁的趋势;叶中氮、磷、钙和镁含量高于茎,钾含量低于茎。氮和磷含量夏季低于冬季,镁含量夏季高于冬季;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中钾和钙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狭瓣辣木钙含量夏季低于冬季;嫩梢中氮和镁含量低于老梢(除狭瓣辣木外),但磷、钾和钙含量高于老梢(除多油辣木外);1年生树龄嫩梢氮、磷、钾和镁含量为狭瓣辣木>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12年生树龄氮含量为狭瓣辣木<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氮、磷和钙含量为1年生树龄>12年生树龄,钾和镁含量为1年生树龄<12年生树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叶宏萌 李国平 袁旭音 罗春霖 刘养斌
    2016, 37(3): 466-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武夷山市区香樟、广玉兰、紫薇、悬铃木和杜英5种行道树叶片及土壤样品,检测Cu、Zn、Ni、Cr和Pb共5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成因及5种树种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u、Zn、Ni、Cr和Pb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3、4.7、2.6、6.1和2.7倍;5种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广玉兰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显著,可成为武夷山市行道树主力。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李言 史敏晶 陈月异 田维敏
    2016, 37(3): 470-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适的采胶强度对于橡胶树持续高产稳产至关重要。最近的大田试验表明,阻断乳管伤口堵塞物积累的一种新型排胶调节剂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为材料,通过分析胶乳的几个生理参数,评价该增产效应的采胶强度。结果表明,在8月和10月,新型排胶调节剂处理的第一刀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在测定的几个胶乳生理指标中,胶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硫醇、蔗糖和无机磷含量以及10月的干胶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8月的干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其增产效应主要与胶乳产量增加有关。与0.5%乙烯利相比,施用新型排胶调节剂的不同刀次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更接近对照,表明采胶强度小于乙烯利。
  • 植物生理生化
    钟春水 赖钟雄 赖瑞联 陈裕坤 张梓浩 林玉玲 刘生财
    2016, 37(3): 476-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组织培养及显微观察技术,以金花茶植株茎段、叶片、花药及离体培养的金花茶体细胞胚为试验材料,对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以金花茶体细胞胚切块为外植体,在MS+KT 0.5 mg/L+NAA 8.0 mg/L+硝酸银5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接到该诱导培养基上连续培养3个月,最后从培养物中挑选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含有肌醇与硝酸银的2种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获得金花茶松散型愈伤组织;方差分析表明:蔗糖添加量、肌醇添加量及硝酸银添加量均对金花茶悬浮培养液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且后两者分别与光照条件存在相互作用;将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添加100 mg/L肌醇与2.5 mg/L硝酸银的液体增殖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建立并保持金花茶悬浮细胞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杜卓涛 商桑 朱白婢 田丽波 杨衍
    2016, 37(3): 482-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外源NO提高苦瓜抗冷性的内在机制,以碧绿苦瓜幼苗为试材,对其施加不同浓度(0.00、0.10、0.50、1.00、1.50、2.0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并进行低温(8 ℃)处理,研究SNP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SNP处理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总叶绿素、叶绿素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体积均有增加。低浓度的SNP处理的苦瓜幼苗抗冷效果好于高浓度的,尤其以0.50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NO能够提高幼苗的持水能力,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低温导致的叶绿素降解,提高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物量,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冷性。
  • 植物生理生化
    何晓磊 刘四新 邓健 杨一冲 毕继才 刘龙祥 郝婧 李从发
    2016, 37(3): 488-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产量,研究4种酵母菌在NCW、PDB、YPD和BS等4种不同培养基中的发酵液对Gluconacetobacter europaeus Y9 BC产量的影响,并与新鲜椰子水和自然发酵椰子水发酵生产BC的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YPD培养基制成的4种酵母菌发酵液中BC产量都是最高的,其中活性干酵母贝酵母、面包酵母和自行分离筛选的野生酵母威克克鲁维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生产的BC产量分别为6.91、5.53、6.15、4.67 g/L,都显著高于以新鲜椰子水发酵合成的BC产量,贝酵母和威克克鲁维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中对BC产量影响不同,可能高于或者是接近自然发酵椰子水中的BC产量。推测酵母菌发酵液促进BC合成的原因不仅由于产生了合适浓度的乙醇,应该还与酵母菌产生了其他代谢产物,并且提供了良好的缓冲能力等有关。另一方面,筛自自然发酵椰子水的、野生的威克克鲁维酵母在任何培养基中培养后BC产量都较高,推测该菌株可能是新鲜椰子水经自然发酵后能使BC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贡献菌种之一。
  • 植物生理生化
    单忠英 罗兴录 樊吴静 莫凡
    2016, 37(3): 493-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与灌溉方法对土壤理化性状、木薯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以探讨木薯苗期最佳的灌水量与灌溉方法。结果表明:同一灌水量下,膜下滴灌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气相比例、土壤肥力、叶片含水量、株高、茎径、产量均比其它处理高;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改善、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不同,1 200 m3/hm2膜下滴灌效果最好。可见,木薯采用灌水量为1 200 m3/hm2的膜下滴灌处理,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提高产量最为有利。
  • 植物生理生化
    罗兴录 韦婉羚 单忠英 樊吴静
    2016, 37(3): 499-5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新品种新选048为材料,采用干旱胁迫方法,测定各个生育时期与水分代谢和耐旱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该品种耐旱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处理显著影响木薯的株高、茎粗、叶片的自由水/束缚水、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电解质相对外渗率、SOD活性、CAT活性等均不断上升,而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木薯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以及自由水/束缚水不断下降;而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自由水/束缚水不断下降,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是变化幅度都比较小。可见,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电解质相对外渗率、SOD活性、CAT活性等提高,自由水/束缚水降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木薯耐旱性评价的主要生理指标。
  • 植物生理生化
    马江 王长兰 谢佩佩 王静 梁宏伟
    2016, 37(3): 505-5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神农香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活性炭(AC)对神农香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建立神农香菊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0.05 g/L AC,增殖系数为45.3,添加AC可有效促进玻璃化苗恢复;生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1/2MS,生根率高达100%;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可达100%。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辉 邓治 李德军
    2016, 37(3): 510-5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SAPs)在植物免疫应答和胁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巴西橡胶树中分离胁迫相关蛋白基因HbSAP1。结果表明:HbSA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HbSAP1蛋白预测分子量为18.87 ku,等电点为7.98,具有典型的A20和AN1锌指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bSAP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茎尖中的表达量最高。同健康橡胶树相比,HbSAP1基因在死皮橡胶树胶乳和树皮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伤害、H2O2、乙烯利及茉莉酸甲酯处理均能使胶乳中HbSAP1基因的表达上调。低温及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HbSAP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HbSAP1基因可能在橡胶树死皮发生、非生物胁迫应答、乙烯及茉莉酸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闫栋 陈晓丽 孙丽娜 曾日中 杨礼富
    2016, 37(3): 517-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的胶乳中克隆了1个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基因,命名为HbWRKY27,该基因含有1个1 26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bWRKY27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结构基序,属于II类WRKY家族成员,与大豆、油棕、麻风树、葡萄和拟南芥的WRKY27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1%、74%、63%、62%和58%。酵母转化试验表明,HbWRKY27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HbWRKY27基因在健康橡胶树树皮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但在死皮橡胶树树皮组织中的表达量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在死皮橡胶树胶乳中HbWRKY27基因表达量则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割胶、乙烯利和茉莉酸甲酯刺激都可显著促进胶乳HbWRKY27基因上调表达。转录因子HbWRKY27可能在割胶和乙烯等调控橡胶树胶乳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还可能与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相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立佳 王飞燕 梁昌聪 杨腊英 汪军 刘磊 黄俊生
    2016, 37(3): 525-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假定分泌蛋白基因SP10的在致病过程的作用,构建SP10基因敲除菌株,分析SP10敲除菌株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SP10基因敲除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和菌落形态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但SP10基因敲除菌株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在接种30 d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显微观察香蕉根系,结果显示,SP10基因敲除菌株可在根系维管束中定殖。上述结果表明,假定的分泌蛋白SP10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对香蕉的致病性,但不参与该病原菌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尖孢镰刀菌分泌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许桂莺 徐碧玉 邢文婷 孙威 王安邦 宋顺 陈青 李科明
    2016, 37(3): 532-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随机克隆测序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命名为MaTPS4,全长 cDNA序列为2 930 bp,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 574 bp,编码857个氨基酸。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MaTPS4蛋白属于不稳定、疏水性蛋白,pI5.59,结构域TPS和TPP。序列预测分析表明,MaTPS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3个跨膜区域,不存在信号肽。与其他已知植物TPS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同源性达到84.90%;进化关系分析表明,香蕉MaTPS4氨基酸与银杏TPS氨基酸序列(AAX16014.1)聚为一类,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9%。器官特异性分析表明,MaTPS4在香蕉根系、球茎、假茎、叶、花、果实各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球茎、假茎、叶片和花中表达量较大,根及果实中表达量极少。qRT-PCR分析表明, MaTPS4在根系中的表达经干旱、盐胁迫后均增强,其中盐胁迫24 h时MaTPS4表达量较0 h时高5倍;冷胁迫下,MaTPS4表达量增加,并随时间延长下降,在6 h达到最大;ABA胁迫下,MaTPS4表达量增加,为0 h的5倍;在ACC和FocTR4胁迫下,MaTPS4表达无变化。因此,MaTPS4可能通过依赖ABA途径调控抗逆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提高植株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芹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罗少波 陈俊秋
    2016, 37(3): 539-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节瓜与枯萎病菌互作构建抑制消减文库获得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EST序列,以节瓜抗镰刀菌酸突变体“LT3”为试材,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qChiI。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139 bp,编码区在38~982 bp之间,编码31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3.94 ku,等电点为8.43,具有chitinase_gluco_hydro_19及lysozome_like superfamily功能域,推测该蛋白可能兼具几丁质酶与溶菌酶活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与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4.20%、18.15%、7.96%和49.68%,该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1~23氨基酸预测为信号肽。其三级结构高度保守,为class I碱性几丁质酶,属于几丁质酶第19家族,为分泌细胞外蛋白。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qChiI与黄瓜、甜瓜、葫芦、苦瓜等植物几丁质酶基因亲缘关系紧密,与黄瓜碱性内切几丁质酶(XP004134833)相似性最高为85%。进一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并转化农杆菌EHA105,通过蘸花法转化拟南芥,为后续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邱智敏 郑碧娟 陈辉 何艺凡 陈世品
    2016, 37(3): 548-5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裂解液成分、离心速率、等电聚焦程序,以及不同浓度的SDS-PAGE凝胶,建立最适于油茶雌蕊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结果显示:TCA/丙酮+SDS/酚抽法提取蛋白,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80 mmol/L DTT,4%(W/V) CHAPS,2%(V/V),IPG buffer(pH 3-10L)]复溶蛋白干粉,20 000 r/min离心;等电聚焦程序为:100 V 1 h,200 V 2 h,500 V 3 h,1 000 V 2 h,8 000 V 2 h,8 000 V 62 000 Vh,500 V 10 h;10% SDS-PAGE凝胶浓度,为适合油茶雌蕊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这些结果为油茶雌蕊蛋白组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金云峰 王莎莎 张建波 杨慧芹 逄涛 李军营 龚明
    2016, 37(3): 555-5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分别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及成熟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生长温度对烟碱、新烟碱、降烟碱和假木贼碱含量以及烟碱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生育期中,较低的生长温度均促进了烟碱的生物合成及其在根系中的积累。在移栽-团棵期,低温处理下根系中的烟碱含量升高至0 d时的1.54倍,而同时期叶片中的烟碱含量显著低于根系;进入团棵-现蕾期以及成熟期后,较高的生长温度则更有利于叶片中烟碱的积累,其烟碱含量较0 d时高约1.80~4.38倍;新烟碱、降烟碱和假木贼碱的含量变化趋势与烟碱基本相似。总体而言,在不同生育期,烟碱的合成和器官水平上的分布不同程度地受到生长温度的影响,成熟期温度对烟碱量的影响最大,具有相对较高生长温度条件的河南襄县更有利于叶片中烟碱的积累。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调节烟草生物碱含量及烟碱代谢的作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3个地区烟叶香型风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盼 曹天骏 戴好富 李辉亮 郭冬 梅文莉 彭世清
    2016, 37(3): 568-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黄酮类化合物骨架修饰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在形成结构多样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在前期已获得的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基础上克隆了1个海南龙血树F3′H基因,命名为DcF3′H。DcF3′H含有的开放阅读框长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导的DcF3′H分子量为58 ku,等电点pI为6.59。DcF3′H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和CYP基序,与甘蔗、玉米、猕猴桃、小麦、烟草、黄瓜和大豆等植物的F3′H同源性分别为76%、75%、77%、74%、75%、76%和75%。进化树分析表明,DcF3′H与中国水仙亲缘关系较近,与苜蓿和鹰嘴豆的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表达结果显示:DcF3′H在根、茎、叶、花和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无机盐诱导剂处理能显著提高DcF3'H的表达量,处理3 d时DcF3′H的表达量提高了5.58倍。此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海南龙血树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梁艳琼 吴伟怀 李锐 郑肖兰 郑金龙 习金根 贺春萍 易克贤
    2016, 37(3): 576-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褐根病菌的一对特异性引物G1F/G1R,对不同来源橡胶树褐根病菌菌株的rDNA-ITS区进行 PCR 扩增,对发病组织进行分子检测,并构建橡胶树褐根病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0株不同来源橡胶树褐根病菌菌株DNA均能扩增出一条653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橡胶树红根病菌、紫根病菌、臭根病菌、白根病菌和清水对照均无扩增条带。发病组织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性检测到橡胶树褐根病菌的存在。引物对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为100 ag/μL。基于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GenBank中的菌株KF233592、KM079591聚在同一分支上,其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Phellinus noxius。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冯梦霞 曹焕喜 郝慧华 王伟 程立生
    2016, 37(3): 582-5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桉树林地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为害较重,为了有效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海南三亚、东方、儋州、临高等地开展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性天敌资源的调查。在为期8个月的调查期间,收集到了大量桉树枝瘿姬小蜂及其寄生蜂,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其中一种寄生蜂,孟氏胯姬小蜂(Quadrastichus mendeli Kim & La Salle),为国内首次报道,确定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研究对孟氏胯姬小蜂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补充。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德亿 林勇文 黄鹏 姚锦爱
    2016, 37(3): 586-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室内测定明胶、几丁质及榕母管蓟马、菜缢管蚜和烟粉虱的虫尸粉等5种基质诱导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对榕母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基质诱导供试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明胶和几丁质的诱导效果差,3种虫尸粉的诱导效果好,其中蛋白酶活性次序为榕母管蓟马虫尸粉>烟粉虱虫尸粉>菜缢管蚜虫尸粉>明胶和几丁质,几丁质酶活性次序为榕管蓟马虫尸粉>烟粉虱和菜缢管蚜虫尸粉>几丁质和明胶;不同基质诱导供试菌株对榕母管蓟马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均显著提高,其中对若虫的毒力次序为榕母管蓟马虫尸粉>几丁质和烟粉虱虫尸粉>菜缢管蚜虫尸粉>明胶,对成虫的毒力次序为榕管蓟马虫尸粉>菜缢管蚜和烟粉虱虫尸粉>几丁质>明胶。可见,适宜的基质诱导培养能有效提高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对榕母管蓟马的毒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意成 王仁俊 蔡笃程
    2016, 37(3): 591-5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蛀螟类是水稻常见害虫,为查明稻蛀螟发生为害情况和探索在一定精度保证前提下简便、快捷地估计螟害株密度的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龙吉村稻田稻蛀螟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稻丛螟害株密度m和稻丛螟害零频率P0分别拟合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双曲线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等常用函数模型及Gerrard-Chiang模型和Wilson模型。结果表明,龙吉稻田发生的稻蛀螟种类为三化螟[Scripophaga incertulas(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其中早稻以大螟为主,晚稻则以三化螟占优;早、晚稻的螟害株密度从分蘖后期至乳熟期均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晚稻分蘖后期的螟害株密度明显高于早稻同生育期的,而早、晚稻的螟害株密度在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等同生育期间的差异不显著;用螟害零频率估计早、晚稻和早-晚稻螟害株密度的最优模型分别为Gerrard-Chiang模型m=1.164 9(-lnP0)1.045 4、双曲线函数模型m=-0.943 5+0.951 3/P0 和m=-0.952 5+0.958 3/P0。应用这些模型在相应稻季可根据三化螟和大螟为害的零频率便捷、有效地估计螟害株密度。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杨姣 高天明 桂红星 郭建峰 黄茂芳
    2016, 37(3): 597-6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外加乳清蛋白的方式研究了蛋白质对天然生胶理化性能和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老化性能、硫化特性、交联密度及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生胶中加入乳清蛋白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门尼粘度升高,正硫化时间缩短,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及热老化性能提高;在测试范围内,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升高,储能模量和玻璃化温度都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琅 廖建和 黄桂春 李维国 陈永平 王兵兵 杜日鹏 周娟
    2016, 37(3): 602-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分析5个栽培条件相近主栽品系的天然橡胶的结构与性能差异,发现RRIM600性能最好,拉伸强度达30.21 MPa,耐臭氧老化性能最优。通过分析非胶组分,结合ATR-FTIR与热重分析仪器初步探究其耐臭氧老化差异的原因:RRIM600橡胶树生产的橡胶非胶组分杂质与灰分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适中,P0、PRI较高,分子链结构规整,橡胶中含有较多的胺基抑制臭氧化反应,使得分子链受到保护,综合表现出较好的耐臭氧性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琴飞 张如莲 徐丽 高玲 应东山 王明 李莉萍
    2016, 37(3): 609-6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西番莲果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快速提取和HPLC检测方法,以西番莲果肉为试材,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种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 050 μL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有机混合溶剂(64 ∶ 16 ∶ 4,V/V/V),10min左右可高效提取西番莲果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以C30色谱柱;流动相:甲醇-叔丁基甲醚(80:20,V/V)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0 ℃;检测波长:450 nm。该色谱条件下,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0和0.999 3;检出限为0.01 μg/mL和0.02 μg/mL;2种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8.47%、96.43%;样品稳定性和检测方法准确度较好,RSD<5.0%。对3个西番莲品种果实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呈现双花西番莲>黄果西番莲>紫果西番莲的趋势。该提取和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有机溶剂用量少,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西番莲样品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曾碧玉 苏明华 陈清西 常强 王伟 李惠华
    2016, 37(3): 615-6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线莲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线莲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4个因子对多糖提取得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金线莲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水浴温度70 ℃、提取时间90 min、提取4次。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金线莲多糖提取得率为26.68%。研究认为应用此工艺多糖得率高,且简单易于调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毅雄 林河通 孔祥佳 陈艺晖 林艺芬
    2016, 37(3): 622-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橄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橄榄品种‘长营’和‘惠圆’果实的贮藏性差异。采后‘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经清洗并用抑霉唑杀菌剂处理(1.0 mL/L浸果5 min),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140 d。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好果率、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橄榄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0~60 d内上升,贮藏60 d之后下降;果实细胞膜透性、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果实好果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的耐贮性不同。在同一贮藏期间,‘惠圆’橄榄果实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高于‘长营’橄榄果实,而好果率则低于‘长营’橄榄果实。据此认为,‘长营’橄榄果实比‘惠圆’果实更耐贮性,其原因可能与‘长营’橄榄果实可以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有关。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邹波
    2016, 37(3): 627-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RIZ为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创立的一整套发明创新理论,已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应用较少。本研究以果汁杀菌问题为例,应用TRIZ理论得到了解决果汁杀菌中存在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技术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改善果汁杀菌效果的新思路。
  • 综述
  • 综述
    肖熙鸥 林文秋 李威 吕玲玲
    2016, 37(3): 633-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茄子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传统的育种手段利用杂种优势所需时间长,选择效率低,而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能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茄子单倍体育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成功的应用在生产上,然而仍然存在再生率低、倍性混杂等问题。本文将从茄子小孢子发育机理,影响小孢子再生的因素以及茄子小孢子培养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了茄子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综述
    侯方丽 张瑞芬 张名位 徐金瑞
    2016, 37(3): 640-6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花色苷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黑米种皮富含花色苷,是天然花色苷重要的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黑米花色苷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分别从调节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相关酶及其基因的表达的角度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旨在为黑米精深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