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江周 张 涛 余 赟 方 昭 迟志广 李宝深 李晓林
    2016, 37(12): 2050-2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威廉斯B6香蕉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特性,为该品种香蕉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香蕉定植后30、60、105、135、165、195和255 d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威廉斯B6干物质累积量为19 912.5 kg/hm2。氮和磷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61.8、32.4 kg/hm2。从定植到定植后195 d,氮磷的累积速率呈上升趋势,定植后195~255 d累积速率开始下降;而钾的吸收量为758.5 kg/hm2,钾的累积速率在定植后165 d开始下降。从定植到定植后165 d,养分主要分布在叶片、假茎和球茎;定植后195~255 d,养分主要分布在叶片、假茎和果实。收获期,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占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29.9%、26.5%和12.7%。广西滴灌条件下,新植威廉斯B6香蕉每公顷需要吸收N 261.8 kg、P2O5 32.4 kg、K2O 758.5 kg。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定发 张振文 陈松笔 周汉林
    2016, 37(12): 2245-2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华南7号木薯生长期间6~11月份茎、叶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华南7号木薯叶粗蛋白含量为21.16%~31.80%,粗脂肪含量为4.17%~8.28%;茎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4.67%~39.6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3.47%~29.74%。木薯叶片、茎秆鲜样、烘干样6月份生长初期氢氰酸含量最高,随着生长月份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木薯茎叶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为77.74%。结果说明,华南7号木薯茎叶含有较高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袁辉林 康丽华
    2016, 37(12): 2256-2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施氮水平对接种或不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量、N和P吸收量及其吸收氮素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桉树幼苗植株生物量、N和P吸收量均显著增加。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能显著促进桉树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和养分量的吸收。未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其次是肥料;而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的氮素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固氮。PGPR SZ7-1植物促生菌具有较好的固氮能力,固氮率达40%以上。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固氮能力下降,植株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其次为生物固氮和肥料氮。在较低的氮素水平下,接种植物促生菌能有效促进桉树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是一种减少肥料施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措施之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凤亮 单 颖 刘玉学 丁哲利 王必尊 李 虹 宋 顺
    2016, 37(12): 2261-2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类型(椰壳炭、稻壳炭、柠条炭)以及生物炭添加水平对不同土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碳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尿素的情况下,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总体表现一致,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少,而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添加1%、2%、5%生物炭的处理土壤NH4+-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3%~16.0%、18.6%~28.5%、51.1%~68.8%,NO3--N含量比对照提高了6.4%~13.3%、12.9%~19.7%、18.4%~22.7%,这可能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升高引起的氨挥发增加有关,然而其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生物炭类型和生物炭添加量密切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妙宜 陈宇丰 周登博 起登凤 高祝芬 张锡炎
    2016, 37(12): 2268-22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钾肥的利用效率,根据解钾菌的特性及分离方法,从药用植物蓖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株高效解钾菌,测定并分析它们的解钾效率。结果表明:获得1株最高效、稳定的解钾细菌,将其命名为MY-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Y-1是嗜线虫赛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并对菌株MY-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温度37 ℃,时间24 h,钾长石粉量为10 g,pH值为5,摇床转速为250 r/min,以蔗糖和硫酸铵为碳、氮源时,发酵效果最佳,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含量最高,达65.04 mg/L。菌株MY-1有稳定且较强的解钾能力,将为今后微生物菌肥研究、开发及土壤肥力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 敏 韦家少 孙海东 何 鹏 吴炳孙 高 乐
    2016, 37(12): 2276-2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分别添加15 g/kg、45 g/kg和75 g/kg的椰壳、蔗渣和椰炭、蔗炭对酸性橡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添加植物物料及其生物炭均显著提高或提高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提升而升高;添加椰壳和蔗渣均显著降低或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添加椰炭15 g/kg、45 g/kg和蔗炭15 g/kg均显著提升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其余椰炭和蔗炭处理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但除15 g/kg椰炭和15 g/kg蔗炭处理外,其余椰炭和蔗炭处理均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提升而升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主要是植物物料及其生物炭带入土壤中的钠、碳、钙、镁等影响了土壤pH和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且带入土壤中的钠、碳、镁越多,土壤pH、速效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越高,而钙与土壤碱解氮之间则呈反向变化。此外,利用回归分析方程,通过对生物炭得率及带入土壤中相关养分的总量计算可知,椰壳制作为生物炭对土壤pH、速效钾、碱解氮提升效果更好;蔗渣直接施用对土壤pH和速效钾的提升效果更好;椰壳和蔗渣均直接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因此,生产中需根据土壤改良目的确定植物物料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光穗 冷青云 王呈丹 徐世松 张志群
    2016, 37(12): 2283-2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制备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数目比较恒定,均为2n=2x=30。染色体主要由m染色体(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和sm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组成;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83~3.07,平均臂比为1.95~2.29,臂比大于2的比例为43%~83%,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4.04%~68.17%,从核型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2B型和3B型,只有‘紫公主’为1A型。从核型分类上看,这些种类都属于较对称的类型。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祖 超 杨建峰 李志刚 王 灿 鱼 欢 邬华松
    2016, 37(12): 2288-22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胡椒插条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低pH和正常pH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铝,研究胡椒根系细胞存活和有机酸分泌对低pH和铝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H5.0(低pH)条件下,不添加铝时,胡椒根细胞即表现出坏死症状,当添加80 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开始凋亡,200 μmol/L铝添加导致胡椒根细胞全部死亡;pH6.0(正常pH)条件下,当添加80 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出现坏死症状,200 μmol/L铝添加导致根尖细胞大量凋亡。由此可见,低pH和铝的双重胁迫加速胡椒根细胞凋亡。低浓度铝添加致使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速率增加,柠檬酸为胡椒适应低pH和铝胁迫分泌的主要有机酸;在低pH和正常pH条件下,40 μmol/L铝添加均可诱导胡椒根系柠檬酸分泌速度的增加,苹果酸仅在正常pH条件下低浓度铝胁迫时分泌速率增加。因此,低pH条件下,铝胁迫引起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减少,分泌速率降低。研究还发现Al3+是对胡椒毒害最严重的铝形态,是pH<4.5土壤中的主要铝形态,目前海南省胡椒主要植区有50%的土壤pH低于4.5,所以对于胡椒园土壤的铝毒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 植物生理生化
    弓德强 黄训才 黄光平 宋淑芳 王爱平 黄台明 张鲁斌 王 晓 朱世江
    2016, 37(12): 2294-2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芒6号”芒果为试材,研究用0、1、10和100 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采后处理对芒果果实在常温(22~25 ℃)贮藏期间抗病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相关防御酶和抗性物质的关系,为寻找控制芒果采后病害的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后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芒果的病情指数和接种炭疽病菌芒果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 μmol/L MeJA的处理效果最好。并且MeJA(10 μmol/L)处理显著促进了贮藏期接种炭疽病菌芒果果实内源乙烯的释放,提高了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抗性物质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内源乙烯、防御酶和抗性物质可能参与了MeJA诱导的芒果采后抗病性的过程。
  • 植物生理生化
    李 威 高晓敏 肖熙鸥 李 可 吕玲玲
    2016, 37(12): 2300-23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抗性不同的2个茄子品种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探讨青枯菌侵染下外源硅对茄子青枯病的抗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茄子青枯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i+Rs可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同时,显著提高茄子根系活力;对于感病品种而言,接菌前,加硅与否对茄苗叶片中的PAL和PPO活性无显著影响,接菌后,Si+Rs的PAL和PPO活性显著高于Rs;而在抗病品种中,不论接菌与否,加硅处理的茄苗叶片中PAL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不加硅处理。说明施加外源硅能提高叶片中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强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
  • 植物生理生化
    杜卓涛 朱白婢 赖彩余 商 桑 田丽波 邹凯茜 朱国鹏 林师森
    2016, 37(12): 2306-23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苦瓜抗冷性,筛选出抗冷性好的苦瓜嫁接砧木,探讨不同砧木嫁接对苦瓜抗冷性的影响,以翠柳2号苦瓜为接穗,以丝瓜、南瓜等5个品种为嫁接砧木,以翠柳二号苦瓜自根苗和自嫁苗为对照,在昼/夜8 ℃下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指标、生长速率、根系活力均高于自根苗、自嫁苗,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等南瓜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好,且均显著高于对照;嫁接苗的冷害指数、细胞膜渗透率均低于对照,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嫁接能明显提高苦瓜幼苗的耐冷性,减少低温胁迫对苦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认为,5个砧木品种的嫁接苗的生长势和抗冷性均优于自根苗、自嫁苗,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3个砧木品种综合表现较优异,在生产上可以作为苦瓜耐低温砧木。
  • 植物生理生化
    但 忠 木万福 龙洪进 苏银玲 杨长楷 杨 龙 麻继仙 李易蓉
    2016, 37(12): 2312-2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欧洲型黄瓜幼苗对高温的适应性,准确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加快欧洲型黄瓜耐热性育种进程。以20份欧洲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在人工高温(42 ℃)胁迫处理下,研究欧洲型黄瓜芽期和幼苗在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对高温胁迫反应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9个单项指标转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将供试20份种质划分为3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欧洲型黄瓜苗期的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D=0.517 49-0.001 13 RL-0.000 53 MDA+0.000 19 POD,估算精度大于92.11%,可用于对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的耐热性评价和预测,从而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 植物生理生化
    杨 旭 王 露 张 宇 成玉富
    2016, 37(12): 2319-23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旨在找到鉴定茄子耐涝性强弱的方法,并筛选出耐涝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今后进行茄子耐涝机理的研究以及耐涝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在涝害胁迫后利用综合恢复指数评价了263份种植资源的耐涝性。恢复指数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圆茄子、许昌紫茄、观赏茄、紫长茄、墨茄王、荷包茄、雎县紫茄等94个材料耐涝性较强;而野茄子-3、墨玉长茄、引茄1号、早白茄、汉宝3号、茄26、安阳紫冠等34个材料耐涝性较差。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强弱的鉴定对茄子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植物生理生化
    周汉琛 雷攀登 杨 停 丁 勇 黄建琴
    2016, 37(12): 2328-2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素酶是重要的水解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茶树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特征,以茶树品种‘凫早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3种主要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一芽四叶中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酶活性增加,表现为:第四叶>第三叶>第二叶>第一叶>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相反趋势;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都是在第四叶活性最低。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花朵中活性最高,而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在叶片、果皮中活性最高。胞质蛋白中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膜蛋白中的酶活性,但胞质蛋白、膜蛋白中都未检测到外切葡聚糖酶活性。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再花 李 杰 章金辉 徐晔春 叶庆生
    2016, 37(12): 2333-2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比较春石斛栽培品种Dendrobium Second Love‘Tokimeki’与金钗石斛的粗多糖、精多糖(除蛋白多糖)和多糖水洗组分(过层析柱分离的水洗组分)的免疫活性差异,分别对昆明小鼠灌胃上述6种不同纯度的多糖,观察其对小鼠脏体指数、迟发性变态反应、抗体积数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比与吞噬指数等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石斛的免疫活性随多糖纯度的提高而增强,纯度最高的多糖水洗组分免疫活性最强,且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D. Second Love ‘Tokimeki’和金钗石斛同等纯度的多糖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小鼠耳肿胀率及小鼠抗体积数上均无显著差异,而D. Second Love‘Tokimeki’的3种不同纯度多糖的吞噬指数均达到了与金钗石斛多糖水洗组分无显著差异的水平。综合来看,栽培品种D. Second Love‘Tokimeki’的多糖免疫活性与金钗石斛多糖相近,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
  • 组学与生物技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晁金泉 陈月异 杨署光 田维敏
    2016, 37(12): 2338-23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低影响到细胞壁的弹性。橡胶树乳管膨压是割胶后胶乳排出的初动力,乳管细胞壁的物理性能可能是影响乳管膨压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QRT-PCR和RACE技术, 从巴西橡胶树无性系CATAS7-33-97的乳管细胞中克隆到一个木质素合成关键酶CCoAOMT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HbCCoAOMT。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741 bp,编码1个由2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分子量为27.76 ku,理论等电点为5.25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割胶和乙烯利处理均下调HbCCoAOMT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该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内层树皮的木质素含量在两个橡胶树品种(CATAS8-79和PR107)间存在显著差异。HbCCoAOMT差异表达可能影响到乳管细胞木质素含量和乳管细胞壁的物理性能。
  • 组学与生物技术
    肖小虎 隋金蕾 戚继艳 方永军 王 闯 唐朝荣
    2016, 37(12): 2345-23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膜联蛋白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已发表的膜联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对橡胶树和其他5种植物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搜索,鉴定得到14个橡胶树膜联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AnnHb1-AnnHb14。基因结构分析发现,14个家族成员的内含子数目为3~6个,结构域的数目为2~4个。在进化上,橡胶树、木薯和蓖麻共3种大戟科植物的膜联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达方面,AnnHb1在各组织中普遍表达,而AnnHb6和AnnHb7主要在胶乳中表达,AnnHb10、AnnHb8和AnnHb13分别在树叶、树皮和雄花中特异表达,其他成员在各组织中低丰度表达或不表达;部分家族成员的表达还与叶片发育、乙烯利刺激、真菌侵染和低温胁迫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 组学与生物技术
    阳江华 秦云霞 方永军 唐朝荣
    2016, 37(12): 2353-2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g2+是植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二价阳离子,是多种酶活性调控的辅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高大乔木叶片中Mg2+跨膜运输的研究还很少。MGT/MRS2类型的镁离子转运蛋白在植物镁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克隆研究了一个巴西橡胶树MGT基因,HbMGT10。亚细胞定位显示,HbMGT10定位于叶绿体膜上;酵母互补实验表明,HbMGT10具有镁离子转运功能;qRT-PCR分析结果显示,HbMGT10主要在橡胶树叶片中表达,且是叶片中表达丰度最高的HbMGT基因;HbMGT10在叶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发育调控,随叶片发育进程表达量明显增加,在淡绿期和稳定期表达量最大;HbMGT10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在光强度最大的12 : 00~16 : 00的表达量最大。由此推测,HbMGT10在橡胶树叶片叶绿体膜的镁离子跨膜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橡胶树叶片叶绿体的发育,以及叶绿体中镁离子浓度的调控,以适应橡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李运合 孙光明 吴青松
    2016, 37(12): 2359-23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 cv. Comte de Paris)果实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命名为AcHMGR)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HMGR的cDNA全长2 407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为4 115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为3 764 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对照的菠萝果实中,AcHMGR基因表达量在花后0 d最高,从花后30 d开始,其表达量急剧下降,之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直到果实成熟。经20 mg/L 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处理后,显著提高了AcHMGR基因在花后30 d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同期对照的1.8倍;但其他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cHMGR基因在菠萝果实早期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高,CPPU处理提高了AcHM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显著提高果实的重量,说明CPPU处理后AcHMGR基因可能在促进果实重量的增加中起着重要作用。
  • 组学与生物技术
    付兰兰 庹德财 沈文涛 言 普 黎小瑛 周 鹏
    2016, 37(12): 2366-23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弱毒株是利用交叉保护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关键限制因子。通过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强、弱毒株)的全长及部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筛选出在亲本强毒株PRSV-LM的P1和HC-Pro基因上的8个可能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I309、K481、K598、R728、F753、L754、N787和D944)。采用定点突变和Gibson拼接法,分别成功构建了4种含有2个突变位点(L754和N787)、4个突变位点(I309、K481、F753和D944)、6个突变位点(I309、K481、F753、L754、N787和D944)和8个突变位点(I309、K481、K598、R728、F753、L754、N787和D944)的PRSV-LM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突变体:pGprsvm2、pGprsvm4、pGprsvm6和pGprsvm8。经人工接种、病症观察和RT-PCR检测,4种突变体克隆均能系统性侵染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除克隆pGprsvm2的病症表现与亲本强毒株PRSV-LM一致外,其他多位点突变的克隆pGprsvm4、pGprsvm6和pGprsvm8在番木瓜植株上的病症严重程度出现依次减弱,而克隆pGprsvm8的病症最弱,且延迟2周发病。本实验初步验证了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I309→S、K481→Q、K598→E、F753→L、R728→I和D944→N)与PRSV-LM的病症表现及致病力相关,其中K598→E和R728→I可能是影响致病性的关键位点。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冯冬林 何水林 赖 燕
    2016, 37(12): 2376-2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构建的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并获得辣椒CaDREB3基因,研究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瞬时表达及组织表达特性,揭示CaDREB3的功能及其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应用预测软件对其进行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CaDREB3基因的瞬时表达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以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的方法,对CaDREB3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辣椒CaDREB3长度为1 997 bp,含有107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含有ERF亚族的AP2/ERF保守结构域,与西红柿(NP_001234707.1)、马铃薯(AET99101.1)及拟南芥(NP_177931.1)具有较高的氨基酸相似性,其中与西红柿的相似性最高,达83%。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位于细胞核,瞬时表达表明CaDREB3可以和GCC-box结合,qRT-PCR检测表明, CaDREB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辣椒茎、叶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实验明确了辣椒CaDREB3基因亚细胞定位信息和组织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 组学与生物技术
    高 山 许端祥 陈中钐 杜文丽 傅睿清 温庆放
    2016, 37(12): 2384-2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苦瓜叶片均一化文库克隆得到McAPX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KJ722767.1),采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及低温胁迫对McAPX2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cAPX2基因全长1 086 bp,开放阅读框747 bp,编码249个氨基酸;McAPX2属于过氧化物酶家族ClassⅠ的成员,其脂肪族氨基酸指数为83.90,是一个亲水性蛋白,可推测定位于细胞质中;与甜瓜(NP_001284378.1)、黄瓜(ACO90193.1)、南瓜(AHF27424.1)、苦瓜(AGJ72851.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5%,94%,94%和93%;qRT-PCR结果显示,在苦瓜的根、茎、叶、雌花和幼果等组织器官中McAPX2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的表达量最大,而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McAPX2表达量逐渐上调,处理12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与苦瓜耐低温胁迫相关。分离得到McAPX2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 267 bp,其启动子含有与GA、ABA、CTK、乙烯等激素和病原菌等生物胁迫以及热激、干旱、低温、光等非生物胁迫的相关元件。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孙 珊 谭丽玲 庞小婧 吴文嫱 黄东益 黄小龙
    2016, 37(12): 2392-2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芒果果肉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发病芒果中分离到的病菌T0408鉴定为Colletotrichum asianum Prihastuti, L. Cai & K.D. Hyde。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 ℃、适宜pH值为5~8;环境湿度在75%~98%范围内,湿度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 ℃、适宜pH值为6~8,环境湿度为75%~98%,湿度越大、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毅杰 高轶静 李 翔 雷敬超 罗亚伟 王维赞 李杨瑞 韦金菊 林善海
    2016, 37(12): 2403-24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抗甘蔗黑穗病的优异亲本材料,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对27个甘蔗品种进行1年新植试验的黑穗病抗性鉴定。通过潜育期(LP)、持续发病期(SDD)、累计丛发病率(IP)、累计茎发病率(IS)和病情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这5个病情参数,结合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个病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的重要指标。参试品种中,未发病品种6个,占22.22%;高抗(HR)品种5个,占18.52%;抗病(R)品种10个,占37.04%;中抗(MR)品种1个,占3.70%;中感(MS)品种2个,占7.41%;感病(S)品种3个,占11.11%。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奕鹏 霍姗姗 时 涛 李超萍 杨 扬 蔡吉苗 黄贵修
    2016, 37(12): 2404-2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病菌为靶标,从健康木薯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为类芽孢杆菌属。拮抗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疫霉根腐病菌、棒孢霉叶斑病菌和胶孢炭疽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芙萍 卢 辉 伍春玲 梁 晓 陈 青
    2016, 37(12): 2409-24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室内离体叶片饲养方法,研究了分别取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和7种目前常见的与橡胶间套种的作物[木薯(Manihot esculenta)、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菠萝(Ananas como sus)、椰子(Cocos nucifera)、杧果(Mangifera indica)、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和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后,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的存活、发育与繁殖情况差异。结果表明,取食木薯、甘蔗、菠萝、椰子和杧果后,六点始叶螨各龄均不能存活;而取食橡胶、木瓜和变叶木叶片后,其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卵到成螨的存活率均表现为橡胶(均为100%)>变叶木(68%、69%、77%和71%)>木瓜(53%、65%、54%和57%),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卵到成螨的发育历期表现为橡胶(12.05 d)<变叶木(14.67 d)<木瓜(15.61 d),但三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每雌产卵量为橡胶(32.20粒)>木瓜(8.00粒)>变叶木(7.00粒),橡胶与木瓜和变叶木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F1代卵孵化率为橡胶(100%)>变叶木(97.53%)>木瓜(94.42%),仅橡胶与木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后代雌性百分率为橡胶(88.20%)>变叶木(75.40%)>木瓜(66.30%),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螨寿命为橡胶(19.58 d)>木瓜(19.33 d)>变叶木(17.00 d),仅橡胶与变叶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椰子、杧果、菠萝和甘蔗不适于六点始叶螨生存、发育与繁殖,因此为预防六点始叶螨的发生与危害,这5类作物可作为橡胶的间作套种作物;而变叶木和木瓜虽然影响六点始叶螨的发育与繁殖,但六点始叶螨仍可完成世代发育和繁殖,因此其亦为六点始叶螨的嗜好寄主,不适宜与橡胶间作套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高宏华 张新儒 王永洪 刘成岑 王俊文 校现周 罗世巧
    2016, 37(12): 2415-2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天然橡胶加工中存在的干燥时间长、能耗高、环境污染和设备占地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热空气-微波耦合天然橡胶干燥机,以实现两种干燥方式优势互补,提升天然橡胶加工干燥技术水平。以胶乳级颗粒胶为研究对象,采用该设备研究了微波干燥和热空气-微波耦合干燥特性,及耦合干燥动力学。研究发现:当天然橡胶初始含水率高时,采用微波干燥容易使橡胶受热不均匀,从而发生内部局部过热,使胶粒发粘变坏,影响天然橡胶的性能;而采用热空气-微波耦合干燥,橡胶的干燥时间由单独用热空气干燥的415.8 min降至耦合干燥的107 min,且干燥过程传热比较均匀,得到的橡胶品质较好。根据天然橡胶的水分变化规律,建立了天然橡胶热空气-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模型为:MR=(1-a)exp(-0.0485t0.685)+(1-b)exp(-4.76×10-76t35.905)。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尤 娟 郭宏斌 曾绍东 刘元靖 王明月
    2016, 37(12): 2420-2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以芒果干的加工过程为例,研究清洗、去皮、护色、硬化、热烫及干燥等各个加工环节对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芒果干制的过程中,随着加工环节的增加,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去皮对咪鲜胺的影响最大,降解率达94.82%;干燥脱水的过程使得芒果干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增加,与真空干燥相比,恒温干燥箱干燥可以较大程度的去除芒果干制过程中的大部分农药残留,农药去除效果较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姜小文 陶爱群 曾继吾 姜 波 钟 云 易干军
    2016, 37(12): 2427-24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弄清年橘留树保鲜期间不同组织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分配情况,将稳定同位素15N-尿素涂抹在5年生枳砧年橘叶片和果实后,分6个时期(6~480 h)取样分析果实和树体中不同部位15N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年橘留树保鲜期间留果枝条对氮素的转运和分配与采果枝存在差异,涂抹15N后丰度下降速率不同,留果树的无果枝平均下降速度达12.64%,采果后的枝条仅4.69%,留果树的有果枝居中,说明留树保鲜树体新梢是第一氮营养分配中心,果实是第二氮营养分配中心;没有留树保鲜的采果枝条,新梢是主要的氮营养分配中心。涂抹在叶片上的氮素可转运到果实,涂抹在果皮上的氮素经果实吸收后也可转运到叶片。叶片吸收的氮转运到新梢的含量显著高于转运到留树果实的氮含量,表明留树保鲜期内没有改变树体氮素的分配模式,从营养角度解释年橘留树保鲜不影响第二年产量的原因,为年橘留树保鲜期间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郇志博 谢德芳
    2016, 37(12): 2434-2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种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猪肉、鸡肉、鸡蛋和牛奶中三唑酮和三唑醇残留的分析方法,其中使用乙腈提取,GC/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结果显示: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精确度和准确度满足SANCO/12571/2013要求,灵敏度满足CAC要求,而且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对大批量样品来说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 王少青 侯 锋 韩 鹏 汪思然 薛 刚
    2016, 37(12): 2441-2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科技刊物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热带作物学报》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依照EPUB3.0标准进行数字化内容制作与编辑。在数字出版编辑制作系统的支持下,以图文混排进行自适应显示的EPUB内容制作方法说明,将已发表的期刊内容进行EPUB3.0标准的内容编排,通过移动阅读系统对内容进行了解析,并将最终显示效果与PDF文件展示效果进行对比,突出了基于EPUB标准制作的科技期刊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热带作物学报》移动数字出版的后续应用进行探讨,展望了《热带作物学报》的数字出版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