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红竹 王丽华 贝美容 林钊沐
    2016, 37(11): 2043-20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7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橡胶幼树叶片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橡胶幼树叶片中,锰含量表现出随月份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铁、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叶片铁、锰、铜、锌、硼含量较高的品种分别为‘粤390-1’‘热研7-33-97’‘热研8-79’‘热垦525’和‘粤390-1’,不同品种橡胶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锰>铁>硼>锌>铜。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叶片锌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r=0.87),与叶片硼含量达显著负相关(r=-0.80)。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虎彪 刘国道
    2016, 37(11): 2048-20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薹草属1新记录种,是多穗薹草组的复序薹草,该种在中国的原分布记录只在云贵高原区。海南岛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居群是该种在中国最南端的分布记录,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较为特殊,因此予以报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伟生 吴青松 刘胜辉 孙光明
    2016, 37(11): 2050-2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2个台农菠萝品种进行试种,比较各品种特性。结果表明:12个菠萝品种的株高变幅为47.60~92.40 cm;叶长变幅为54.40~97.00 cm,叶宽变幅为4.28~6.48 cm;大多数为无刺品种,各品种叶面颜色有所不同;圆锥形果和圆柱形果居多,各品种果皮颜色由黄绿色至金黄色,果肉颜色大多数为淡黄色。其中10个品种的单果重大于650 g,6个品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5%,总酸含量最低的为台农19号,Vc含量最高的为台农4号,粗纤维含量高的品种有台农1号、2号和20号,菠萝蛋白酶含量高于500 U/g的品种有台农13、16-19号。从果实大小、果形外观、口感品质3方面综合评价,台农16-19号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需求,适于在中国菠萝主产区推广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嘉民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2016, 37(11): 2056-2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供应状况以及剑麻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利用特点,以期为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圩农场不同麻龄(1,3,5,7,9,11,13,15龄)剑麻土壤及根、茎、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5龄剑麻地上部每株中硫和微量元素积累量分别为硫0.3~6.5 kg、锌10.8~120.4 mg、铜3.8~84.2 mg、硼21.7~334.8 mg、钼0.12~3.20 mg、氯0.13~5.81 g,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有效硫34.0~89.1 mg/kg、有效锌0.73~2.20 mg/kg、有效铜0.73~2.20 mg/kg、有效硼0.11~0.21 mg/kg、有效钼0.12~0.24 mg/kg、有效氯28~38 mg/kg。不同器官硫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氯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硫在1~3、7~9龄出现快速积累期,而锌、铜、硼、钼均出现在1~3龄,氯积累量随着麻龄增加而稳定上升。不同麻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有效锌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硼含量总体处于极低水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井涛 周登博 王丽霞 何应对 陈宇丰 王飞 王必尊
    2016, 37(11): 2063-2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3种饼肥不同碳氮比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菜籽饼、豆饼和花生饼3种饼肥的不同碳氮比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并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和T-RFLP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饼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在香蕉移栽60  d时,C/N为25 ∶ 1的菜籽饼和豆饼发酵处理的防病效果分别为67.25%和66.51%,显著高于相同碳氮比的花生饼发酵处理;Biolog结果显示,3种饼肥发酵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均表现为:CK>15 ∶ 1(C/N)>20 ∶ 1(C/N)>25 ∶ 1(C/N),Mc Intosh指数随碳氮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CA分析表明,3种饼肥的25 ∶ 1(C/N)发酵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相近,且均与对照处理明显不同。分析优势种群发现,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菌和链霉菌等普遍存在于发酵液处理中,且防病效果越佳的处理,所含有的微生物优势种群的多样性越明显。菜籽饼发酵液C/N为15 ∶ 1~25 ∶ 1时,防病效果无显著差异,豆饼和花生饼发酵液的最佳C/N为25 ∶ 1;施用饼肥发酵液可以促进植株生长,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巧英 凌秋平 樊丽娜 胡斐 杨湛端 齐永文
    2016, 37(11): 2071-2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研究土壤镉胁迫对甘蔗生长及镉积累、转移的影响,以4个不同品种甘蔗为材料,通过土壤盆栽的方法,分析镉胁迫下不同甘蔗株高、茎径、生物量、镉含量、积累量、转移系数及分配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镉胁迫下甘蔗的株高,茎径显著下降,耐镉性品种YT666根系和茎的生物量分别是镉敏感品种ROC22的3.23和2.92倍;在正常土壤生长的甘蔗植株各器官的镉含量与积累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镉胁迫下,各器官镉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中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根>老叶>茎>新叶,而镉积累量为根>茎>老叶>新叶;耐镉性品种YT666总镉积累量最高,镉在根系中的分配系数最高,而敏感品种ROC22总镉积累量较低,但在根系中的分配系数低。由此可见,镉胁迫下耐镉的甘蔗品种保持较高的生长量可能是通过降低镉向地上部分转移来降低镉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邢巧 陈嘉川 葛成军 吴晓晨 李昉泽 岳林 俞花美
    2016, 37(11): 2077-20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生物质炭添加对热带地区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于5种不同温度(350 、450、550、650、750 ℃)下热解制备甘蔗渣基生物质炭(GZ350、GZ450、GZ550、GZ650、GZ750),研究4种不同添加比例(0.1%、0.5%、1.0%、5.0%)下各生物质炭对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pH、CEC、有机质和有效养分(N、P、K)含量,其效果随生物质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不同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一,与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相比,高温制备生成的生物质炭提高土壤pH、CEC、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效果更好,其中GZ750提高土壤pH、CEC和有效P的效果最好,GZ650增加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的效果最佳,GZ550对有效K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综合考虑,650 ℃和750 ℃制备的甘蔗渣基生物质炭对砖红壤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薛杨 杨众养 陈毅青 王小燕 宿少锋 林之盼 林日武 薛雁文
    2016, 37(11): 2083-2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岛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及土壤表层细根的碳含量、碳密度和单位面积碳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1.79~10.60 g/kg之间,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密度和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介于0.79~1.47 kg/m2和7.9~14.67 t/hm2之间;桉树林(2.11 t/hm2)和木麻黄林(1.73 t/hm2)凋落物单位面积碳储量高于其他3种林分;5种类型森林土壤表层细根单位面积碳储量介于0.29~0.47 t/hm2之间,木麻黄林最高(0.47 t/hm2),大叶相思林最低(0.29 t/hm2)。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陈强 曹萌 陈济琛 林新坚 林戎斌
    2016, 37(11): 2089-20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标法测定棘托竹荪菌盖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并与竹荪菌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盖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34%和12.95%,均是竹荪菌体的2倍,但其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结果低于菌体,而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分别为65.71、76.58、71.77、29.05,均高于菌体部分。实验表明棘托竹荪菌盖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蛋白源,以其为原料开发蛋白相关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叶宏萌 李国平 郑茂钟 袁旭音 顾祺妍
    2016, 37(11): 2094-20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试武夷山19个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Hg、Cd和As元素全量及土壤元素化学形态组成,分析3种元素对茶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以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优势形态;Cd富集最严重,且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As符合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标准(NY/T 853-2004),且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70.35%。茶叶Hg、Cd、As含量属于安全范围内,均值远低于《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 659-2003)》标准限值。土壤Hg、Cd和As的生物可利用性系数及富集系数值比较得出,土壤Cd生物可利用能力最强,As次之,Hg最弱;茶叶对土壤Cd、Hg富集能力较强,对As富集较弱。总之,土壤元素种类和化学形态组成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元素活性、迁移与转移能力。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叶 黄华平 邓睿 张新春 崔艳梅 卢雪莲 林培群
    2016, 37(11): 2100-2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固定条件对几种植物样品超微结构的影响
  • 植物生理生化
    韩文素 何杏 高景林 刘俊峰 赵冬香
    2016, 37(11): 2106-2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蜜蜂体内重要的生化标记酶。本研究探讨了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和阿维菌素abamectin亚致死剂量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肠CarE和谷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亚致死浓度LC5饲喂中华蜜蜂,明显诱导CarE活性增强;LC5浓度的阿维菌素诱导GSTs活性增强,而LC10~LC40的浓度抑制GSTs活性;高效氯氟氰菊酯LC5~LC40浓度对GSTs作用不明显;用LC10浓度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中华蜜蜂72 h,CarE活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对GSTs作用不明显。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晨晨 周再知 张金浩 梁坤南 马华明 黄桂华
    2016, 37(11): 2113-2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药用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使用吲哚丁酸(IBA,1 500 mg/L)处理插穗,以清水为对照,每隔6 d取样1次,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后0~12 d,1 500 mg/L IBA处理增加了插穗内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IAAO、POD、PPO活性增加;扦插后12~30 d,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但仍都高于对照,IAAO和PPO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增;扦插30 d后,可溶性糖、蛋白、淀粉含量逐步趋于稳定,IAAO活性趋于稳定,而PPO和POD活性逐渐降低。总之,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低浓度的淀粉,较高的IAAO、POD和PPO活性有利于裸花紫珠插穗不定根形成和发育。
  • 植物生理生化
    刘晶 张鹤婷 殷悦 陈惠萍
    2016, 37(11): 2119-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H2S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粤优589’水稻(Oryza sativa L.)杂交种子为实验材料,以20%PEG模拟干旱,0.75 mmol/L硫氢化钠(NaHS)作为外源H2S供体,采用DNS比色法、碘染等方法探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等现象。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H2S供体NaHS处理使水稻种子吸水速度加快1.5 h;在胚乳乳化过程中,NaHS处理的淀粉分泌斑块较PEG处理大,碘染后液化现象明显优于PEG处理;与PEG相比,NaHS处理的淀粉酶活性呈现显著增强趋势,且第4天增高幅度最大,总淀粉酶活性提高67.14%,α-淀粉酶活性提高35.31%,β-淀粉酶活性提高71.79%,且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β-淀粉酶的贡献大于α-淀粉酶;H2S的抑制剂羟胺(NH2OH)则逆转了外源H2S供体NaHS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效应。证实外源H2S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淀粉酶活性,加快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速度,显著地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
  • 植物生理生化
    许贤书 郑俊鸣 方笑 吴仁烨 郑金贵 邓传远
    2016, 37(11): 2127-2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密封玻璃箱内测定6种景天科植物负离子浓度昼夜(24 h)的变动趋势,以观测其负离子释放浓度昼与夜变化规律的相关性,为27种景天科植物负离子释放量的合理测试时间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选用27种试验植物测试其白天12 h负离子释放浓度,探讨景天科不同植物负离子释放浓度的种间差异,为筛选负离子释放量高的室内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6种景天科植物负离子释放浓度的昼夜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测定白天12 h均值代替昼夜24 h平均值来粗略评估同一类群不同植物种类负离子释放能力不同具合理性。景天科27种植物常态下白天12 h负离子释放浓度均值的ANOVA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景天科不同植物常态下负离子释放能力有差异。
  • 植物生理生化
    陈俊杰 汤佳 陈辉 郑国华 郑钰铟 刘国敏
    2016, 37(11): 2133-2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和‘闽60’所产果实为试材,研究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闽43’和‘闽60’种子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9月至果实成熟期间快速上升,基本上与种子内油脂合成的高峰期相吻合,ACCase和PPase活性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种子内ACCase和PPase活性促进了油脂合成。两无性系种子的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油脂的积累伴随着蛋白质与糖类的代谢、分解与转化,推测一部分的蛋白质和糖类可被代谢转化形成油脂。
  • 植物生理生化
    赵俊 夏红明 昝逢刚 赵丽萍 何明德 钟永春 罗志强 吴才文
    2016, 37(11): 2138-2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云南耿马蔗区推广种植甘蔗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价方法对5个甘蔗新品种14个工、农艺性状水田、旱地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田综合评估关联度排序为云蔗05-51>柳城05-136>云瑞06-189>云蔗05-39>云蔗01-1413>新台糖22号(CK1)>粤糖93-159(CK2),旱地综合评估关联度排序为云蔗05-51>新台糖22号(CK1)>柳城05-136>云瑞06-189>云蔗05-39>粤糖83-88(CK2)>云蔗01-1413;云蔗05-51、柳城05-136水田综合评估关联度分别达0.928、0.860,旱地综合评估关联度为0.881、0.755,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加强其在当地的推广应用。
  • 植物生理生化
    胡化广 张振铭 孙同兴 韩莹莹
    2016, 37(11): 2145-2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模拟江苏沿海滩涂土壤盐碱条件,配制不同复盐浓度,对大穗结缕草(Zoysia macrostachya)和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进行30 d复盐胁迫处理,分别测定根和叶中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结缕草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2种结缕草根和叶中Na+的含量逐渐升高,中华结缕草的Na+含量大于大穗结缕草;2种结缕草根和叶中K+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中2种结缕草K+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但大穗结缕草K+含量增加较大,叶中2种结缕草K+含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2种结缕草根和叶片中K+/Na+随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叶片中K+/Na+大于根中K+/Na+,表明盐胁迫促进了K+向叶片运输。大穗结缕草的SK, Na逐渐降低,中华结缕草的SK, Na先降低后升高,说明2种结缕草对K+和Na+的选择性运输特点不同。
  • 植物生理生化
    赵丽萍 刘家勇 吴才文 姚丽 覃伟 昝逢刚 杨昆 赵培方 赵俊 夏红明
    2016, 37(11): 2150-2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20个组合实生苗为材料,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甘蔗家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长与根表面积、根体积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与实生苗新植的株高、径茎、锤度、成活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其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宿根株高呈显著相关;根体积与宿根理论产量呈显著相关。
  • 植物生理生化
    黎英 刘春艳 潘银来 李子月 曾珍清 郑兰香 陈雪梅
    2016, 37(11): 2155-2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孔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和效果,以状元豆黄酮粗提液为原料,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比较6种不同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AB-8树脂进行分离状元豆黄酮,并考察了纯化前后状元豆黄酮对食用油脂(猪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4.0 mg/mL,上样流速3.0 BV/h,上样体积140 mL,用60 mL 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H6.0)为洗脱剂,以2.0 BV/h流速洗脱,得到AB-8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06%和95.12%,回收率为89.04%,得率为52.46%,纯度提高了约2.91倍。状元豆黄酮对油脂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对猪油氧化抑制效果好于花生油,且纯化后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肖小虎 隋金蕾 戚继艳 阳江华 朱晋恒 唐朝荣
    2016, 37(11): 2164-21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已发表的PPCK序列为探针,对橡胶树和其他5种植物(木薯、水稻、杨树、蓖麻和拟南芥)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全面搜索,鉴定得到17个PPCK基因,其中包括3个橡胶树PPCK基因,命名为HbPPCK1-3。序列分析发现,HbPPCK1-3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结构上非常保守,只有一个内含子和一个蛋白激酶结构域,并且相对位置也比较一致。在进化上,橡胶树、木薯和蓖麻3种大戟科植物的PPCK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bPPCK3在树皮中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种子和雄花;HbPPCK2在胶乳和根中表达丰度相对较高,而HbPPCK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都比较低。另外,大部分家族成员的表达都受到真菌侵染、低温和干旱胁迫处理的诱导,而乙烯利处理却能抑制HbPPCK2的表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丁梅 吴坤鑫 谭德冠 张家明
    2016, 37(11): 2170-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体内羟基腈水解酶(HNL)催化羟基腈类化合物水解,释放氢氰酸,抵御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害。橡胶树是产氰植物,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橡胶树有6个HNL基因,在分子进化分析中与大戟科其他植物的HNL基因聚为一类,与十字花科等植物的HNL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大戟科HNL基因的重复发生在与十字花科等植物分化之后,大戟科植物通过HNL基因的重复强化对病虫害的防御作用。通过RT-PCR从橡胶树热研7-33-97品系中克隆了其中最重要的1个HNL蛋白编码基因HbHNL-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003 bp,阅读框771 bp,编码25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9.2 ku,理论等电点为5.7。定量PCR分析表明,HbHNL-1在初生胶乳中的表达量是次生胶乳中的100多倍,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为成熟叶片的8倍。说明橡胶树的幼嫩组织器官是HbHNL-1的重点防御部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董晨 李伟才 魏永赞 王弋 郑雪文
    2016, 37(11): 2176-2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淀粉酶(beta-amylase,Bmy)是一类关键的淀粉水解酶,在香蕉果实成熟淀粉降解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Bmy基因在香蕉基因组中的特征,研究基于香蕉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香蕉Bmy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内含子和外显子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初步的预测与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编码香蕉β-淀粉酶的基因有15个,根据在染色体的位置命名为MaBmy1~15,MaBmy基因家族编码的氨基酸范围在68~1 453 aa,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介于7.8~162.6 ku之间,15个MaBmy蛋白中有10个偏酸性,5个偏碱性。不稳定指数分析发现6个MaBmy蛋白为稳定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所有的MaBmy蛋白为亲水性蛋白;香蕉MaBmy家族内含子最少含有2个,最多的含有10个;进化分析表明,MaBmy家族分4个亚家族,且与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MaBmy基因的功能及调控香蕉果实成熟的应用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罗睿雄 赵志常 黄建峰 党志国 高爱平
    2016, 37(11): 2183-2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芒果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MiNDPK1基因cDNA全长1 019 bp,开放阅读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MiNDPK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具有典型的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构域和其他磷酸化活性位点;与麻疯树、橡胶树同源性最高为89%,与菠菜同源性最低为82%。MiNDPK1在芒果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和果皮;在芒果进入生殖时期的花芽分化期表达量最高,此后在芒果果实发育进程中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结合病害处理转录组样本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推测芒果MiNDPK1基因在花芽分化进程、抗病性诱导及免疫应答通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武红霞 许文天 罗纯 姚全胜 王松标 马小卫
    2016, 37(11): 2191-2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芒6号为试材,对生长发育各时期果皮与果肉样品提取RNA后等量混合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68 419 722个reads,包含6 157 744 980个核苷酸序列信息,平均读长90 bp,序列信息全部登陆NCBI数据库(SRP035450)。对reads进行拼接,共获得124 002个Contig片段,进一步组装获得54 207个Unigene片段,平均长度为838 bp,阈值小于10-5的序列中共有42 515(78.43%)个unigenes被注释到公共蛋白数据库。其中,35 198个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GO类别的44个功能组,14 619个Unigene匹配到25类COG功能组,23 741个Unigene被富集到128个KEGG代谢通路,包括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等。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的芒果功能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小艳 裴徐梨 荆赞革 唐征
    2016, 37(11): 2199-22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在青花菜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青花菜BoCCR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qRT-PCR检测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oCCR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87 bp,推导编码32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6.86 ku,PI值为6.04。该蛋白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高级结构预测表明青花菜BoCCR蛋白具有完整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α-螺旋主要位于外部,β-折叠位于内部。分子进化分析显示CCR蛋白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各属形成单独的分枝,可以区分其亲缘关系。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到青花菜的BoCCR基因在花蕾发育早期表达最高,推测该基因可能与青花菜花粉发育相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蒋仕强 李杨 周国英 刘君昂 万智 蒋越西 李河
    2016, 37(11): 2204-22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分离自海南4个地区13种寄主植物上暹罗炭疽菌的ITS-CAL-GAPDH 3基因序列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95条暹罗炭疽菌多基因序列可定义为16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主要单倍型,分布于所有寄主植物。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病菌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暹罗炭疽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汪全伟 吴伟怀 兀旭辉 梁艳琼 董俊叶 贺春萍
    2016, 37(11): 2210-2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环斑病是甘蔗较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针对海南昌江十月田甘蔗种植地出现一种严重危害疑似环斑病的叶斑病,本文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序列系统聚类分析,将叶斑病病菌鉴定为引起环斑病的甘蔗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温度为13~30 ℃,最适温度为 25 ℃;适宜菌丝体生长的pH为4~11,最适pH为5,全黑暗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适宜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钠和L-丝氨酸。采用生长速率法对6种杀菌剂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揭示咪鲜胺、丙环唑、多菌灵、腈菌唑等4种药剂对甘蔗环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97 6、2.251 9、2.163 4、4.827 3 μg/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徐小萍 赖瑞联 林玉玲 赖钟雄
    2016, 37(11): 2216-22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真菌诱导子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真菌诱导子种类、诱导时间和浓度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真菌诱导子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多糖含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龙眼拟茎点霉>胶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采用100 mg/L浓度的龙眼拟茎点霉诱导子诱导15 d,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多糖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61.34%,且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但真菌诱导子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较差,且增殖率显著下降。龙眼拟茎点霉作为龙眼病原内生菌,其活性诱导物能促进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多糖积累,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免疫防御能力。研究结果为探究真菌诱导子对龙眼多糖合成和代谢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杨保刚 潘永贵 陈文学 钟秋平 张伟敏 黄午阳
    2016, 37(11): 2222-2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制得的番木瓜粉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确定了1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酸、酮、酯、醛、烃等化合物。芳樟醇相对含量在室温(25 ℃)干燥时最高,为14.382%,但在真空热干燥条件(大于室温,50~100 ℃)下未检出;乙酸的相对含量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大部分酮类物质在25 ℃和60 ℃干燥时相对含量最高;在25 ℃下干燥的产品中异硫氰酸苄酯的相对含量高达34.617%,但在真空热干燥条件下均未检出;真空热干燥会使一些具有不良气味的醛类如糠醛、5-羟甲基糠醛的相对含量升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吕芳楠 温靖 徐玉娟 肖更生 吴继军 唐道邦
    2016, 37(11): 2230-2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采摘自河源蓝莓种植基地的7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对其采用热泵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测定干燥前后样品的品质特性,包括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以及多酚含量;比较干燥后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干燥前后的变化,以及测定了干燥后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基于这些品质特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出适合干燥的蓝莓品种,再对该品种的蓝莓进行3种不同方式的干燥,包括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同样进行上述品质特性测定及比较,对3种干燥方式进行简单评价。结果表明:园蓝是较适合用于干燥的蓝莓品种,真空干燥对蓝莓的营养成分有较好的保留。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娥珍 廖芬 阳仁桂 何全光 黄梅华 辛 明 黄振勇
    2016, 37(11): 2238-22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7个品种的芒果果皮进行细胞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芒果的果皮细胞结构差异明显,随着成熟度增加,果皮中角质层厚度变化不明显,但细胞壁会变薄,内溶物明显减少;果皮中分布有大量的分泌腔和维管束,其数量因品种和成熟度而异;芒果果皮中均观察到有淀粉粒的存在,在完全成熟时,大部分品种的淀粉粒会完全分解,少部分品种还有少量残存。研究结果可为芒果贮藏保鲜、加工、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