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坚雄 潘 剑 周立军 陈俊明 李 娟 郑定华 林位夫
    2015, 36(4): 639-6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大行间间作的豆薯产量及其抗逆性。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间作豆薯小区的橡胶株产与常规种植胶园的没有显著差异;间作豆薯的产量为12.7 t/hm2,与单作豆薯的产量(13.5 t/hm2)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位置间作的豆薯产量间存在差异,以大行中间至少6 m宽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靠近橡胶树两边的豆薯产量(p<0.05);不同位置间作豆薯叶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单作对照总体上无显著性变化(除E4和M的SOD活性以及E1的Pro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外)(p<0.05)。表明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大行间间作豆薯是可行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 振 黄春琼 刘国道
    2015, 36(4): 645-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狗牙根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培法进行耐铝鉴定,初步研究不同铝浓度胁迫对狗牙根叶色、耐铝指数、坪用质量、枯黄率、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系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500、750、1 000、1 250 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受胁迫影响较小,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在1 500、1 750、2 000、2 250 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叶色、均一性逐渐降低。在2 500、2 750、3 000、3 250、3 500 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受胁迫影响较大,叶色、均一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建立回归方程,以狗牙根耐铝指数下降到60%作为狗牙根存活临界铝离子浓度,求得狗牙根致死临界铝浓度为2 520 μmol/L。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义祥 王 峰 叶 菁 黄勤楼 翁伯琦 黄毅斌
    2015, 36(4): 650-6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物理和化学分组的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柑橘果园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肥2 a后施用有机肥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单施菌渣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柑橘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分别提高26.39%~75.97%和13.95%~58.66%、76.46%~264.25%和5.97%~118.74%、23.02%~73.71%和17.97%~66.58%、31.07%~70.61%和17.34%~52.74%,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不能显著提高果园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但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 楠 邓兰生 涂攀峰 龚 林 张承林 杨依彬
    2015, 36(4): 656-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淋施不同浓度含氯肥料,研究叶用莴苣对氯元素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为100 mg/kg,外源施氯量不超过500 mg/kg时,对叶用莴苣地上部鲜重的影响不显著;当施氯量达到1 200 mg/kg时,对叶用莴苣的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的影响均不显著。叶用莴苣在苗期对氯的吸收速率最大,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施氯量的增加,叶用莴苣体内的氯累积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生长中期氯累积速度加快,后期趋于平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贾晓红 周再知 马华明 梁坤南 黄桂华 余雪标
    2015, 36(4): 660-6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以土沉香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缺乏9种营养元素(即-N、-P、-K、-Ca、-Mg、-Fe、-Mn、-B、-Zn)环境条件下,苗木的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全素对照相比,不同缺素处理下的土沉香幼苗根系生物量值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其中,-Ca和-K处理影响最显著,其次为-Fe处理;(2)不同缺素处理稳态荧光产量(Ft),光适应时最大荧光(Fm′),叶绿体光系统II(PSⅡ)在部分反应中心关闭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非循环电子传输速率(ETR),光下最小荧光(Fo′)以及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与CK处理差异显著,其中,-P处理Ft值最小,Fe和P元素对Fm′抑制最明显,-Fe处理对Yield值影响最大,-Mg处理的ETR值最小,-Fe处理抑制Fo′值最明显,-P处理抑制Fv/Fm值最明显。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唐仕云 王伦旺 杨荣仲 杨丽涛 李 翔 黄海荣 经 艳 邓宇驰 谭 芳 黄家雍
    2015, 36(4): 665-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糖能兼用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选择和改良的效果,以自育的14个新品系以及双对照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为参试材料,进行了1新1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系在新植和宿根的工艺成熟期,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新植总苗数、宿根发株率和宿根黑穗病发病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均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和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说明受环境的影响小,对产量性状直接选择效果好。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新植和宿根蔗的公顷有效茎数与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均具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以公顷产糖量作为糖料蔗品种的选择性状时,8个新品系超过双对照而被入选;以公顷总可发酵糖量作为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的选择性状时,6个新品系超过双对照而被入选。这2种选择方法所入选的新品系类型基本相同 ,并且公顷有效茎数、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都具有较大的遗传增益。本研究有望为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明星 申 磊 文嘉瑜 唐 倩 石兰平 刘艳艳 杨 晟 胡 炯 刘彩玲 吴 杨 何水林
    2015, 36(4): 673-6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该家族多数成员的表达调控机制认识仍十分有限。前期实验已分离获得辣椒一个MAPK家族成员CaMAPK7,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病原菌、高温等逆境的诱导,但其表达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进一步分离了CaMAPK7的启动子序列(pCaMAPK7),发现其TATA框位于-165 bp与-170 bp之间,此外还发现W-box,HSE,TCA,LTR,ERE等多种与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构建该启动子与报告基因GUS融合表达载体pCaMAPK7::GUS,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草叶片瞬间表达系统分析发现pCaMAPK7可应答青枯菌接种及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油菜素内酯(BR)、脱落酸(ABA)和乙烯(ET)等外源激素处理,表明CaMAPK7应答青枯菌、外源激素处理主要是通过该启动子介导的转录调节实现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艳君 赖钟雄
    2015, 36(4): 680-6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成功得到了铁皮石斛Do-HDR基因的全长,并通过qPCR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o-HDR基因全长1 784 bp(GenBank登录号KJ946381),5′UTR为40 bp,3′UTR为361 bp,开放阅读框为1 382 bp,编码46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内质网。采用灭活的尖孢镰刀菌菌液作为诱导子,分别以0、100、200、500、1 000 mg/L的浓度培养3 d后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诱导子浓度为200 mg/L时,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通过qPCR分析Do-HD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Do-HDR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诱导子浓度为200 mg/L时也到达最大值。因此,推测Do-HDR基因与生物碱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志发 潘腾飞 潘东明
    2015, 36(4): 687-6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从‘琯溪蜜柚’中克隆得到1条PME(pectinmethylesterase)基因的ORF序列,命名为CmPME1。该序列编码一个含有5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63.37 ku,该蛋白属于稳定的碱性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树(Theobroma cacao)、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同源性分别为76%、74%,与甜橙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CmPME1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花后170 d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远中柱汁胞CmPME1的表达量高于近中柱。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贾 瑞 吴坤鑫 王 颖 贾 贤 陈雄庭
    2015, 36(4): 692-6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草的根部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草根部外植体防止褐化的最佳方法为MS+500 mg/L AC预培养3 d;根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 mg/L 6-BA + 0.3 mg/L 2,4-D,平均诱导率为90%;分化培养基为MS+0.8 mg/L 6-BA +0.3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NAA。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金 龙 吴志祥 杨 川 管利民 赖华英
    2015, 36(4): 698-7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网袋法,研究一年内6 a、12 a、20 a、28 a共4组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及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分解趋势,经1 a的分解,4组林龄组橡胶凋落叶残留率分别为28.33%、30.53%、31.59%和33.89%。(2)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系数为1.376 2~1.608 8,平均值为1.498 2,大小顺序为6 a>12 a>18 a>28 a,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43、0.45、0.47、0.50 a和1.86、1.96、2.03、2.18 a。(3)林龄显著影响橡胶凋落物叶初始N含量、P含量、木质素/N比、C/P比与木质素/P比,但对C含量、木质素含量及C/N比影响不明显。(4)初始C/N比极显著影响橡胶凋落物叶分解速率,而初始P含量对凋落物分解影响不显著(5)4组林龄组橡胶凋落物叶有机碳浓度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研究结束时,4组林龄橡胶凋落物叶有机碳分别释放了77.58%、79.41%、75.89%和75.02%,其动态变化过程显著符合一元多项式模型,决定系数(R2)在0.88以上。
  • 植物生理生化
    欧文军 罗秀芹 李开绵
    2015, 36(4): 706-7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SC8和MS5供试材料,研究5 ℃低温处理0、7、10、12和15 d对木薯组培苗叶片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种质SC8和MS5在5 ℃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相对电导率在第1主成分中占有最大的信息量,与木薯耐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木薯耐寒性强弱的主要生理指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综合分析生理数据认为木薯MS5的耐寒性高于SC8,这为下一步从离体保存库中直接采用组培苗方式进行大规模筛选耐寒种质提供参考方法。
  • 植物生理生化
    姜翠翠 孙文鹏 方智振 周丹蓉 叶新福
    2015, 36(4): 713-7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木奈主要栽培品种油木奈、青木奈和花木奈为材料,研究了其在成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冷藏及随后的货架期间果实品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总酚类、花青素、类黄酮)。结果表明:(1)3个木奈品种中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所需的必要氨基酸,2种儿童体内所必需的氨基酸,其中青木奈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358.60 mg/100 g,其次是油木奈,为349.53 mg/100 g,而花木奈总氨基酸的含量最低,只有259.77 mg/100 g;(2)3个木奈品种果实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在青木奈和油木奈中变化不明显,但在花木奈中呈明显上升趋势;(3)贮藏期间,3个木奈品种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则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国平 杨鹭生 王宇晴 赵林艳 汤婉君
    2015, 36(4): 719-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芒萁秸秆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剂对芒萁秸秆发酵腐熟过程中腐殖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30 d后4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发酵物全碳量、提高胡敏酸含量、降低胡敏素含量,使PQ值和HA/EA比值显著提高,说明微生物菌剂处理对芒萁秸秆腐殖质形成和组分有显著影响,其中木霉菌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适宜作为芒萁秸秆的腐熟菌。
  • 植物生理生化
    陈金峰 黄丽丽 何慧中 刘可星 孙映波 赵超艺 朱根发
    2015, 36(4): 724-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能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桉树皮生产植物育苗基质,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角度研究了添加活性微生物菌剂和氮源对桉树皮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氮源)和生物-化学联合处理(氮源+菌剂)的pH先下降后上升,EC持续下降;氨氮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而硝态氮的质量分数在试验期间总体上一直处于增加趋势;全磷和全钾的质量分数到试验结束时均有所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迅速;细菌数量在最高温出现之后迅速增殖,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处理(菌剂)对桉树皮堆肥作用有限。在化学处理基础上添加菌剂,降低了堆肥材料的电导率和硝态氮的质量分数;促进了全钾的积累;对桉树皮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无明显作用;促进了可培养细菌的增殖,但对可培养真菌有拮抗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梁昌聪 刘 磊 郭立佳 杨腊英 王国芬 张建华 黄俊生
    2015, 36(4): 731-7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 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 & Gerd.)Gerdemann、G. aggregatum(Schenck & Smith)Koske和G. etunicatum Becker & 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孙董董 林春花 李博勋 黄贵修
    2015, 36(4): 737-7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型ATP酶是一类可以被ATP驱动其发生磷酸化的阳离子泵。利用TCDB(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网站数据库中的P型ATP酶氨基酸序列对3种炭疽菌(禾谷炭疽、希金斯炭疽、胶孢炭疽)全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搜索,结合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聚类分析,共找出候选P型ATP酶基因禾谷炭疽菌26个,希金斯炭疽菌37个,胶孢炭疽菌29个。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发现其主要参与转运Na+/K+、Ca2+、重金属离子以及磷脂的功能。利用MEME程序分析,从3种炭疽菌中均鉴定获得20个基序,其中有6个基序相同。这为深入研究炭疽菌P型ATP酶家族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小霞 肖仲久
    2015, 36(4): 746-7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采自贵州省习水自然保护区暗色丝孢真菌的处理,发现了一个芽串孢属新种——火棘芽串孢Blastocatena pyracanthae,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特征描述和图解。研究标本保存在遵义师范学院真菌标本室(HMZNC)。
  • 生态学
  • 生态学
    史进纳 蒋代华 肖 斌 黄位权 梁小迪
    2015, 36(4): 748-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西国营广西东门林场雷卡分场内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为试验地,以当地典型的次生林——马尾松林为对照林,采用“时空替代法”采集3代完整代次的桉树人工林土壤,分析了不同代次桉树林及对照林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桉树林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稳定态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等均随着代次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富里酸碳则呈现增加的趋势;(2)桉树林替代马尾松林后,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Kos)增加,表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增强的趋势。
  • 生态学
    王云全 吴学群 彭占伟
    2015, 36(4): 753-7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3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符合指数模型;有效磷、速效钾的块金效应25%<Co/(Co+C)<75%,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起作用发挥影响;全氮的块金效应Co/(Co+C)<25%,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Kriging),并进行分级,氮、磷、钾3种养分含量总体丰富。通过单变量方差(LSD)分析,土壤母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利用类型、海拔、坡度、降水量、温度、灌溉保证率等因素影响着研究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
  • 生态学
    贺握权 李志丹 高桂娟
    2015, 36(4): 759-7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石质边坡14种常用植被为研究对象,设置15种组合,利用液压喷播优化基质,观测植被群落初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基质硬度与基础呼吸特性,以期为高陡石质立面中后期植被群落生长提供合理的预测。结果显示,各指标主要受草本植物组合比例影响。初期呈现茂盛生长的草本植物群落组合,显著影响乔、灌木的成活率、生长高度和生物量(p<0.05)。随时间延长,基质基础呼吸值随草本植物比例增加及组合覆盖速率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过快的草本覆盖速度反而抑制了土壤呼吸。基质硬度随组合物种多样性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即在施工早期,根部初期生长较慢的植物种占据优势可有效提高基质硬度,增强坡体土壤稳固性。组合总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合理的草本植物喷播比例是影响高陡石质边坡生态修复草、灌、乔各目标植物在时空上逐步向稳定和合理的分布格局发展的关键因素。
  • 生态学
    周亚东
    2015, 36(4): 768-7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生态结构完整性出发,运用GIS和RS技术,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建立包含28个指标的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海南岛为例,运用AHP法对权重赋值,并对研究区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的中部山区市县的森林生态安全度较高,该方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科学、可行。
  • 生态学
    宋建翰 雷金睿 宋希强 何荣晓
    2015, 36(4): 773-7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传统造景艺术手法,分析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格局分布特点和造景特色。结果表明,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特色突出,景观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同时造景形式多样,体现出强烈的热带滨海校园风光和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但同类型绿地斑块之间应该加强内部联系;在植物造景突出校园热带特色的同时,应把握其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结合。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温 靖 徐玉娟 肖更生 吴继军 安可婧 林 羡 张 岩
    2015, 36(4): 779-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眼;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品质;褐变反应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 辉
    2015, 36(4): 786-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后,在(2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腐烂率、抗病相关酶如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1,3-葡聚糖酶、PPO和POD的活性。因此认为,1-MCP控制采后‘油木奈’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有关,抗病性诱导是1-MCP控制采后‘油木奈’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 芊 郜祥雄 王 平
    2015, 36(4): 792-7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福州双瓣茉莉花小花蕾期、大花蕾期、花开12 h开花期、花开24 h开花期和花败期5个时期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开花期是挥发性物质集中释放期,花败期含量急剧下降,小花蕾和大花蕾时期仅少量释放,这符合茉莉花为气质花的特性。萜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是双瓣茉莉花香主要成分,萜类挥发性物质在盛开时大量释放,酯类挥发性物质通常在花开12 h开花期释放量最高。5个不同时期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绝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均是在开花期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乙酸芳樟酯、α-金合欢烯、乙酸苯甲酯、苯甲醇、γ-依兰油烯、乙酸甲酯、反式-法呢醇和β-罗勒烯等是双瓣茉莉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将为茉莉花精油的提取及茉莉花制茶的采摘时期提供依据,为开展双瓣茉莉花挥发性物质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萍萍 程 景 黎舒怀 李春丽
    2015, 36(4): 798-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MRM)模式下进行外标法定量测定,并对腈苯唑和溴螨酯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该方法对腈苯唑和溴螨酯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3、0.002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008 mg/kg。在0.01~0.05 mg/kg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处于76.5%~8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0.3%。该方法背景干扰少,灵敏度高,重复稳定性好,可用于分析芒果中腈苯唑和溴螨酯的残留测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马智玲 李凌云 刘新艳 魏长宾 刘玉革 刘 肃 方 佳
    2015, 36(4): 804-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与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相结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建立了同时快速筛查桃中25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2种萃取方法中影响净化和萃取效率的各个因素,并建立了飞行时间质谱农药筛查数据库。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25种农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桃空白基质在10、30、50 μg/kg 3个不同的添加浓度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4.9%~11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22.1%,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范围分别为0.01~12.30 μg/kg和0.1~36.7 μg/kg。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卢 旭 张 帅 林 姗 吴小婷 张 怡 郑宝东
    2015, 36(4): 813-8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莲子低聚糖热水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讨浸提时间(min)、浸提温度(℃)和水料比(V/W)对热水浸提莲子低聚糖得率的影响,建立提取莲子低聚糖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莲子低聚糖组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浸提莲子低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浸提时间为66 min,浸提温度为81 ℃,水料比为80 ∶ 1,在此工艺条件下莲子低聚糖得率为8.09%。影响低聚糖提取工艺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水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子低聚糖,发现莲子低聚糖由四聚糖、三聚糖和二聚糖组成。
  • 综述
  • 综述
    位明明 李维国 高新生 王祥军 张晓飞 张源源 黄 肖
    2015, 36(4): 821-8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热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已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抗寒新品种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内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成效,指出当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