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志祥 陶忠良 兰国玉 王纪坤 谢贵水 周兆德
    2014, 35(11): 2099-2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获得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特征,并分析其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日动态均为“U”型曲线,白天均为碳吸收(NEE为负值),夜间均为碳排放(NEE为正值);全年各月除2月外,NEE月总值均为负值,吸收碳,雨季4~10月各月NEE值均较大,旱季1~3月、11~12月,各月NEE值均较小;橡胶林年固碳能力强大,超过11.0 t C/(hm2·a)。(2)橡胶林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冠层内大气平均温度(Ta)、地下5 cm土壤温度(T_-5 cm)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及地下5 cm土壤含水量(VWC_-5 cm)等均负相关,但影响强度不同,其中PAR影响最为显著;另外NEE还与橡胶林本身林分状况及周围大气环境CO2浓度等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金根 谭施北 贺春萍 吴伟怀 郑肖兰 梁艳琼 李锐 郑金龙 易克贤
    2014, 35(11): 2105-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0.16、0.21、0.26 g)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片长度和叶片厚度。施磷处理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有所增加。在施用尿素(以N计)0.45 g/株、氯化钾(以K2O计)0.70 g/株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0.21 g/株时,剑麻地上部鲜重最大,为644.7 g/株,比不施磷处理增加39.6%,且其磷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率也最大。施磷处理剑麻叶片和根系全磷含量均比不施磷处理P0高,叶片全氮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剑麻整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高乐 韦家少 吴炳孙 何鹏 吴敏
    2014, 35(11): 2109-2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具有强烈或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关距离变化范围为1 623~61 100 m,块金值/基台值变化范围为4.7%~49.97%;(2)0~20 cm和20~40 cm土层,速效氮、钾养分第四、第五等级分布面积较广,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四等级、2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五等级分布较广;(3)不同土壤类型上,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而速效磷含量主要受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4)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缺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进行养分的宏观分区管理切实可行。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叶剑秋 黄洁 陈松笔 王明 肖鑫辉 李开绵
    2014, 35(11): 2121-2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新品种华南12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C No.12)是利用OMR36-34-1(♀)与ZM99247(♂)杂交的杂种后代,经实生苗试验、初级系比、中级系比、高级系比、区域性和生产性试验等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鲜薯产量约39.37 t/hm2,比现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28.65%;其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42.19%和31.11%,分别比华南205高2.51和1.86个百分点;氢氰酸含量低,为42.20 mg/kg。说明华南12号是一个高产、优质、食用型和工业应用型兼备的木薯新品种。此外,还对华南12号建立了分子指纹图谱,为新品种保护与产权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建峰 祖超 李志刚 王灿 鱼欢 邬华松 谭乐和
    2014, 35(11): 2129-2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胡椒园间作槟榔的优势,并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对比了单作与间作以及不同间作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及纯收入。结果表明,胡椒园间作槟榔具有明显产量优势,平均间作优势达2 466 kg/hm2,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78%;间作体系优势主要来自胡椒;间作体系中槟榔密度对间作优势具有显著影响;常规种植密度胡椒园间作槟榔以833~1 000株/hm2为宜,其中槟榔密度为833株/hm2时效益最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段春芳 沈绍斌 宋记明 刘倩 李月仙 严炜 周迎春 娄予强 张林辉 刘光华
    2014, 35(11): 2134-2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冷青云 牛俊海 尹俊梅 杨光穗 黄少华 徐洪伟
    2014, 35(11): 2139-2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掌品种‘樱桃红’正常株及其疑似变异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特征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及染色体计数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疑似变异株与正常株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叶柄粗细、花梗粗细、佛焰苞厚度方面差异显著,疑似变异株的气孔长度和花粉粒直径显著高于正常株,气孔密度显著低于正常株;疑似变异株的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是正常株的2倍,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60,为正常株2n=2x=30的2倍。结果证实了该疑似变异株为四倍体,是作为研究红掌的遗传变异和进行多倍体育种的较好材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晶晶 胡玉林 庞振才 谢江辉
    2014, 35(11): 2144-2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威廉斯香蕉矮化突变体8188-1(Musa spp. AAA group)形态特征观测的基础上,测定突变体8818-1及其野生型8818各器官GAs(包括总GA、GA1、GA3、GA4)、IAA、BR(brassinosteroid,油菜素内酯)、ABA、细胞分裂素异戊烯基腺嘌呤含量,再用不同浓度的IAA、GA3、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L)对植株进行外源喷施处理,探讨植物激素调控对其矮化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叶片外,8818-1各器官的总GA和IAA含量均低于8818,而两者间BR、ABA、CTK的含量无明显差异;8818-1幼假茎中的GA1和GA3含量均低于8818,差异显著;外源的GA3、IAA均能使8818-1株高恢复到野生型水平,GA3作用最明显,而外源24-eBL无法恢复其株高。推测8818-1矮化的可能与植株的GA和IAA含量降低有关,其中与活性赤霉素含量降低关系最为密切。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伟才 魏永赞 舒波 石胜友 王一承 刘丽琴 胡桂兵 补建华
    2014, 35(11): 2151-2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比较17个不同荔枝品种接穗高接在双肩玉荷包树体后,嫁接口的愈合状况,愈伤、表皮生长情况,嫁接成活率,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枝梢生长量以及各品种高接后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综合分析各品种与双肩玉荷包之间亲和性与高接后产量与品质指标,以期筛选优良的砧穗组合。结果表明:双肩玉荷包高接妃子笑、蜜荔、马贵荔的嫁接口完整愈合、愈伤和表皮生长状况良好、叶片矿质营养元素水平较高,亲和性较好;高接马贵荔、蜜荔的产量较高,高接无核荔、妃子笑、鸡嘴荔、岭丰糯的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各高接组合亲和性与品质、产量表现,初步认为妃子笑、蜜荔、马贵荔适合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鸡嘴荔、庙种糯、井岗红糯、无核荔、灵山香荔、英山红、桂糯、大丁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郑其铣 邱秀玉 陈发兴 卢海芬
    2014, 35(11): 2156-2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橘’(C. tangerina Hort. ex Tanaka)、‘雪柑’(C. sinensis Osbeck)和‘清见’(C. unshih. Marc. Var. Paraecox Tan. × C. Sinensis Osb.)3种不同中间砧高接的‘诺瓦’橘柚(‘Nova’tangelo)的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成熟期果实相关品质指标,及果实中主要营养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等23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接树果实品质受中间砧遗传特性的影响,以‘福橘’为中间砧的‘诺瓦’橘柚具有果实小、色泽近红色接近‘福橘’的特征。中间砧对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影响显著,‘福橘’砧果实易于富集矿质元素,除Na、Sn和Tl元素外,含量均高于‘雪柑’砧和‘清见’砧果实。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周立军 王军 谢贵水 安锋 曾宪海 陈先红 蔡明道 林位夫
    2014, 35(11): 2161-2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同一批次苗木中按砧木大小及其胶乳分泌量选出的4种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袋装苗)定植11年后的产排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砧木橡胶芽接树的干胶产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且均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在5月和10月,此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干胶产量差异较大,而其余月份差异相对较小。月株次产量和小区产量、年株次产量和小区总产量均以多胶小苗和大砧木苗产量较高,其次是籽苗芽接苗,多胶大苗和随机砧木苗最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在pH值、硫醇、无机磷和蔗糖含量4个生理参数中,高产时期不同砧木橡胶芽接树间的蔗糖含量差异最大,其次是硫醇和无机磷,pH值差异最小;在8~10月,多胶小苗的蔗糖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多胶大苗、大砧木苗和随机砧木苗。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含量与株次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总固形物与干含极显著正相关、硫醇与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总固形物和干含均与硫醇和无机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按砧木大小及其胶乳分泌量对同一批次苗木进行分级定植有利于橡胶树产量的提高。
  • 植物生理生化
    石胜友 马小卫 许文天 周毅刚 武红霞 姚全胜 罗纯 王松标
    2014, 35(11): 2168-2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圃的33份种质,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芒果果实13个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类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钾、钙、镁、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芒果果实品质性状变异非常丰富,变异系数在16.05%~70.24%之间,变异幅度以铁含量最小、蔗糖含量最大。一些果实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多数品质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品质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63%。其中,葡萄糖、果糖、总酚、DPPH、钙、铁、钾、镁8个性状是果实内在品质的主要性状。
  • 植物生理生化
    包杰 张世鑫 史敏晶 田维敏
    2014, 35(11): 2172-2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无性系株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是导致产量育种选择周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橡胶树的产量主要取决于产胶能力和排胶能力2个因素。树干树皮中的次生乳管数量及乳管细胞内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效率与产胶能力直接相关。从次生乳管分化和橡胶合成关键因子基因表达2个层面对无性系株间产胶能力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皮最内石细胞群以内次生乳管列数与次生韧皮部厚度的比值具有品系特征;在同一品系中,该比值的株间差异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8 a割龄大树该比值的株间一致性较3 a幼树差,而在3 a幼树中,树高40 cm处该比值的株间一致性比树高100 cm处更好。因此,以3 a幼树树高40 cm处的该比值作为产量育种早期筛选标记较合适。胶乳中MYC1、HRT2基因的表达量在割胶后上调,并且具有品系特征,但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株间的一致性较差,故在产量育种早期筛选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谭芳林 游惠明 黄丽 乐通潮 林捷 欧阳亚群 聂森
    2014, 35(11): 2179-2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潮汐自动模拟系统,探讨盐度-淹水交互处理下,秋茄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包括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度-淹水胁迫显著影响秋茄幼苗叶片的生理适应特征(p<0.05)。SOD活性、MDA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盐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POD及CAT活性随盐度升高而持续降低,膜透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短时淹水环境(2~4 h)的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长时淹水环境(6~8 h)。盐度胁迫的影响效应大于淹水胁迫,水盐胁迫较单一胁迫对秋茄幼苗的伤害更为严重。
  • 植物生理生化
    林福兴 林毅雄 刘木水 林艺芬 林河通
    2014, 35(11): 2185-2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在(8±1)℃贮藏条件下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活性氧代谢强度不同,贮藏期间,“乌叶”的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显著高于“兰竹”,褐变指数、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兰竹”。据此认为,与“兰竹”荔枝果实相比,“乌叶”荔枝果实具有较长的贮藏期,可能与“乌叶”荔枝果实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能减少O2·- 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地保持荔枝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减缓果实衰老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高山
    2014, 35(11): 2191-2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3个不同基因型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幼苗为试材,研究低温弱光胁迫对苦瓜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主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苦瓜的耐低温弱光能力。结果表明,12个生理生化指标在参试的23份苦瓜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主因子分析将12个苦瓜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将23不同基因型系按照耐低温弱光性的强弱划分为2类4组,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苦瓜幼苗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6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可对苦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特性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
  • 植物生理生化
    吴先辉 马腾飞 郑良燕 庞杰
    2014, 35(11): 2199-22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GGM分子结构与表面特征进行表征,以期为其物理改性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GGM分子链在3 352、2 930、1 639、1 354、1 230、1 028 cm出现特征吸收峰;β-(1→4)-D-吡喃式葡萄糖基和β-D-吡喃式甘露糖基以1,4甙键连接成主链,α-D-吡喃半乳糖基作为侧链通过1,6甙键连接到主链上;单糖分子为螺旋、折叠、卷绕,单个的多糖分子链中存在侧枝,多个分子链间互相缠绕,链间通过糖单元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衍生许多环或带有分支的侧链结构,具有高度分枝的化学结构。单链的厚度小于2.8 nm,长度为50 nm~2 μm,宽度为10~40 nm;呈团簇状,小球状外表有线状绒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立佳 杨腊英 王国芬 梁昌聪 刘磊 黄俊生
    2014, 35(11): 2205-2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fgb1的功能,构建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分析fgb1敲除突变体的表型。结果表明:敲除fgb1基因导致突变体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减慢,产孢量和菌丝分枝减少;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感病香蕉根系,发现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仍可在根系维管束中定殖。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蒋玮琳 龙鸿
    2014, 35(11): 2211-2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植物的胚后发育经历了2个重要的时相转变,即营养生长时相转变与成花转变。这2个转变都受到内源因子与外源因子的综合调控。调控这两个转变的基因网络存在共同的因子,如部分SPL家族基因。以拟南芥叶片远轴面表皮毛的出现和miR156的表达量为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研究参与成花转变的光受体基因CRY2对营养时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CRY2影响营养生长时相转变,突变体cry2-1的营养生长时相转变推迟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锐 赖钟雄
    2014, 35(11): 2215-2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蕉试管苗Mn-SOD基因cDNA序列。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Mn-SOD的cDNA全长序列共831 bp,其中5′UTR为137 bp,3′UTR为151 bp,3′端含有17个poly(A)尾。开放阅读框(ORF)共有543个碱基组成,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Mn-SOD蛋白分子量为20 108.8 u,等电点 7.92,属于碱性蛋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桑庆亮 赖钟雄 林玉玲 陈裕坤
    2014, 35(11): 2223-2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幼胚来源的荔枝EC作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轰击的方法将外源gus基因转入荔枝,并对不同条件下的GUS瞬时表达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轰击距离、真空度、可裂膜片压力、金粉用量、质粒DNA用量等理化参数显著影响GUS瞬时表达;渗透处理可显著促进GUS瞬时表达。因此,荔枝EC基因枪转化的适宜条件为在轰击距离6 cm、真空度84.66 kPa、可裂膜片压力7 584.23 kPa、轰击1次的情况下,每次轰击用1 μg质粒DNA包裹600 μg金粉对事先用0.25 mol/L前处理4 h的荔枝EC轰击,并在轰击后渗透处理20 h。另外,经50 mg/L潮霉素筛选得到荔枝抗性愈伤组织,并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再生植株,且GUS染色显示获得了稳定表达GUS蛋白的细胞系和植株。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本金 谢世勇 刘裴清 谢廷鑫 陈庆河 翁启勇
    2014, 35(11): 2230-22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细菌16S-23S rDNA内源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L1/L2扩增烟草青枯病菌基因组DN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与近缘种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sF/RsR,用于包括烟草青枯病菌在内的15种不同细菌、5种真菌、3种卵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程序条件下,该对引物只能从烟草青枯病菌中扩增出241 bp的特异片段,并通过序列测定验证了其准确性;将引物RsF/RsR与细菌通用引物L1/L2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0.4 fg/μL,较常规PCR 提高1 000倍,表明该对引物能有效地用于烟草组织及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检测。此结果对烟草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吴转娣 吴才文 曾千春 苏火生 刘新龙 姚丽 张敏
    2014, 35(11): 2236-2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双价抗虫基因,即修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1Ac)和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导入甘蔗优良品种ROC22,获得潮霉素抗性转化植株95株,35株能检测到外源抗虫基因,获得的13株RT-PCR双基因均呈阳性的甘蔗植株,斑点杂交检测有4株呈阳性。结果表明:外源抗虫基因已导入甘蔗基因组中。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文君 余乃通 张雨良 王健华 刘志昕
    2014, 35(11): 2243-2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验室测得的槟榔植原体膜蛋白基因(AcPmp)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mp-FP/mp-RP,以病样槟榔总DNA为模板扩增该AcPmp的编码区并连接到pMD19T simple中间载体。将测序正确的阳性菌提取质粒pMD19T-AcPmp,经Nco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回收AcPmp片段,然后以正确的编码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含有pET32a-AcPmp的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明,在30 ℃,0.1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4 h,可产生部分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利用Ni2+-NTA亲和层析柱法进行纯化并获得高纯度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多次免疫家兔,取其抗血清,以融合蛋白(1 ∶ 10 000稀释)作抗原,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大于125 000。West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槟榔植原体膜蛋白抗血清能与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陶炼 潘翠萍 谢红江 王永清 杨文渊 杨芩 李靖 陈栋 涂美艳 刘伟
    2014, 35(11): 2249-2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倍体枇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间及茎尖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萌发、伸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取材且茎尖大小为0.7 c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77.5%;初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5 mg/L,在此培养基上,三倍体枇杷茎尖萌发率高达91%;茎尖伸长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GA3 0.3 mg/L,平均芽苗高度可达4.9 cm;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Tryptone 750 mg/L,增殖系数为7.7;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L+IBA 2.0 mg/L,生根率为73.3%;三倍体枇杷组培苗移栽入腐熟有机肥 ∶ 园土 ∶ 锯末(1 ∶ 2 ∶ 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3.67%。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新 黄东益 成善汉 唐燕琼
    2014, 35(11): 2255-2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山蒌嫩茎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9 min;适合腋芽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NAA+3 mg/L 6-BA;继代增殖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 NAA+3 mg/L 6-BA;试管苗在1/2MS+3 mg/L NAA+0.1-0.5 mg/L 6-BA生根较好;山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曹学仁 车海彦 杨毅 罗大全
    2014, 35(11): 2260-2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并结合椰子树(以下简称椰树)在中国的种植分布,对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在中国及中国椰树种植区的适生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主要的椰树种植区均为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潜在适生区,其中华南沿海地区及海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值为0.992,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倩丽 周国英 刘成锋 田媛媛 倪先鹏 刘君昂
    2014, 35(11): 2266-22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 ℃条件下生长,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及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 ℃。该菌菌丝生长能适应的pH值范围为4.0~11.0,最适pH值为6.0,分生孢子萌发pH范围为4.0~11.0,最适萌发pH为5.0,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该病病原菌在以蔗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以蛋白胨、尿素、酵母膏浸粉、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冯雨艳 马光昌 吕宝乾 金启安 彭正强 王晓妮 金涛 温海坡
    2014, 35(11): 2274-2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豆天蛾是大豆生产上的暴发性害虫,但其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蛋白资源。通过对比在不同温度影响下豆天蛾2个地理种群的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并应用Jackknife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8.60~32.67 d,江苏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26.46~318.33 d,造成2个种群全世代的发育历期相差数倍;豆天蛾2个种群的存活率都在25 ℃时达到最高值,海南种群为71.42%,江苏种群为90.00%;在28 ℃条件下饲养豆天蛾海南种群具有最高的rm值为1.083 5。本研究找出适合人工饲养的最佳种群及人工饲养的最佳温度,这将对解决供不应求的市场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艳 贺春萍 易克贤 习金根 吴伟怀 梁艳琼 郑金龙 李秋洁 郑肖兰 郑服丛
    2014, 35(11): 2278-22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实验室已获得的1 685个橡胶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的生物学及致病性测定,从中筛选出15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组中均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片段。在PDA培养基上,其中2个突变体菌落颜色异常,6个生长速率下降,8个产孢量显著降低,2个突变体分生孢子形态异常,2个附着胞形态异常,3个不能形成附着胞,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苏慧慧 李涛 黎振兴 李植良 王永飞 徐小万
    2014, 35(11): 2284-2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012~2013年,于广州地区采集番茄青枯病病样并进行病原分离工作,经分子鉴定后获得9个菌株。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其中9个菌株的egl基因序列,采用国际新兴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NCBI数据库中分离自不同寄主的青枯菌菌株egl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9个菌株属于青枯菌演化型I型即亚洲分支菌株的4个序列变种,分别为序列变种13、14、34、44。以高抗青枯病番茄材料‘兴农021’和敏感材料‘金冠3号’为试材,评价了其中5个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3-1和18-6致病力较高。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春 赵东兴 李芹 王树明 张建春 高梅 周敏 陈鸿洁
    2014, 35(11): 2289-2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法,研究敌敌畏、乐果、毒死蜱、辛硫磷、丙溴磷在香蕉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5种农药在香蕉地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敌敌畏﹥乐果﹥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同一农药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密切相关;在香蕉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敌敌畏推荐剂量C=2.097 9e-0.412 8t,加倍剂量C=4.161 8e-0.413t,半衰期(T1/2)为1.6~1.7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1.2 d;乐果推荐剂量C=2.247 8e-0.275 7t,加倍剂量C=3.332 7e-0.271 1t,T1/2为2.5~2.6 d,T0.99为16.7~17.0 d;丙溴磷推荐剂量C=2.3673e-0.181 5t,加倍剂量C=4.1814e-0.171 5t,T1/2为3.8~4.0 d,T0.99为25.4~26.9 d;辛硫磷推荐剂量C=0.890 9e-0.240 5t,加倍剂量C=1.786 8e-0.235 5t,T1/2为2.9 d,T0.99为19.2~19.6 d;毒死蜱推荐剂量C=1.866 4e-0.120 4t,加倍剂量C=3.459 8e-0.111 3t,T1/2为5.8~6.2 d,T0.99为38.3~41.4 d。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沈建凯 贺治洲 尹明 谢振宇 郑华斌 黄璜
    2014, 35(11): 2295-2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4和N2O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本文评估了中国中部和南部双季稻生产CH4和N2O排放及潜在温室效应环境成本。通过评估1992~2011年华中、华南10省(区)CH4和N2O排放量和环境成本发现:(1)20 a间,华中、华南CH4和N2O年均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一致,呈“V”字走势,2003年为转折点。(2)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7~2011年华中、华南CH4和N2O年均排放量表现逐渐下降,近几年排放量有增加态势;单位面积排放量逐渐增加;CH4和N2O排放量对应环境成本变化与其一致。(3)华中CH4、N2O年均排放总量分别为200.13、0.66万t,单位面积排放量分别为234.89、0.89 kg/hm2。华南CH4、N2O年均排放总量分别为125.42、0.48万t,单位面积排放量分别为216.78、1.17 kg/hm2。(4)华中CH4、N2O年均排放量环境成本分别为7.05、0.41亿美元,单位面积成本分别为98.65、5.54美元/hm2;华南CH4、N2O年均排放量环境成本分别为4.60、0.40亿美元,单位面积成本为91.05、7.25美元/hm2。(5)华中的湖南和江西CH4、N2O分别占华中排放总量的68.02%、61.07%,华南的广东和广西CH4、N2O分别占华南排放总量的80.49%、75.51%,需重点考虑减少这些地区的CH4、N2O排放,降低生产环境成本。由此可见,中国中南部双季水稻种植CH4、N2O排放量和环境成本较高,需要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减排措施,适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环境成本。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函兵 马克群 张鲁斌 弓德强 洪克前
    2014, 35(11): 2303-23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内主栽品种巴厘的夏季果为试材,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菠萝黑心病及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2 mm聚乙烯、0.03 mm聚氯乙烯、0.05 mm聚氯乙烯包装均可降低贮藏菠萝的失重率,减少黑心病的发生率。贮藏15 d时,不同包装菠萝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但0.05 mm聚氯乙烯薄膜包装可维持可溶性总糖含量,因此,0.05 mm聚氯乙烯包装菠萝能更好地保持其品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邱珊莲 王伟英 张少平 洪建基 姚运法 林一心
    2014, 35(11): 2307-23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薯蓣属的8个栽培品种,包括5种武平参薯和3种白山药,进行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薯蓣品种中,铁棍山药的营养价值最高,表现在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鲜重的31.8 g/kg,氨基酸总量也最丰富,达到23.63 mg/g,在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有12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其他7个薯蓣品种。武平紫参薯“武紫3号”营养价值仅次于铁棍山药,其蛋白质含量、12种氨基酸含量较高,仅次于铁棍山药,除此之外,武紫3号中的Fe、Ca、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7个薯蓣品种。而8个薯蓣品种中营养价值最差的属普通山药,其蛋白质含量最低,只有12.0 g/kg,Zn、Ca及14种氨基酸的含量也最低,其次营养价值较差的是武平紫参薯“武紫2号”,但是该品种产量极高,可作为很好的粮食作物。本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武平参薯的营养价值的认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