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季 黄天带 蔡海滨 华玉伟 黄华孙
    2013, 34(4): 591-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GUS染色为阳性的抗性胚状体继代再生植株的叶片为材料,通过PCR分析结合GUS染色对橡胶树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期的阳性鉴定。结果表明,在59份转基因再生植株中,两对特异引物的PCR扩增结果与GUS染色检测结果一致,其中37株仍然表现为阳性,而22株却检测不到目的基因的存在以及GUS基因的表达,表现为外源基因的丢失。因此,初步推测低选择压造成了早期阳性胚状体在长期的连续继代培养再生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外源基因的丢失现象,并结合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措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金根 郑金龙 贺春萍 易克贤
    2013, 34(4): 596-6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麻龄剑麻营养分配与累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麻龄剑麻各营养器官大中量元素的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全株平均养分含量依次为:Ca>K>N>Mg>P。不同麻龄剑麻全株平均K/P比例逐渐降低,而全株平均Ga/Mg比例则随株龄增加而增大。全株平均养分含量的变化动态比例N ∶ P ∶ K ∶ Ca ∶ Mg=1 ∶ 0.10~0.14 ∶ 0.80~1.74 ∶ 2.31~3.60 ∶ 0.22~0.35。随着株龄的增加,剑麻叶和茎中的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各自峰值不同;根系中养分含量变幅不大,维持在各自平均水平。各营养元素在3龄麻时都形成1个快速积累期。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建峰 祖超 李志刚 邬华松 谭乐和
    2013, 34(4): 602-6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影响胡椒花穗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研究了花穗发育过程中功能叶不同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功能叶营养物质对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产生不同影响;钾对花序分化前期影响较大,高钾有利于花芽形态分化:高镁有利于花序分化后期及花器官发育;可溶性糖对花器官发育过程具有较大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桂容 曲芬霞
    2013, 34(4): 607-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钾肥对贺州荸荠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30 d施入300 kg/hm2钾肥,25 d后再追入300 kg/hm2,为最优处理。此时产量高达3 137 kg/667m2,比对照提高32.9%;大果率为47.8%,中果率为35.2%,二者分别高出对照46.4%、21.0%;粗纤维1.12%,比对照降低50.01%;淀粉含量为9.99 g/100 g,总糖达到20.11 mg/100 g,VC含量高达3.61 mg/100 g,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91%、7.48%和11.91%。该处理不仅产量高,商品果实率达到84%,且味甜汁多,清脆爽口,肉质细滑,增加了荸荠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商品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邵贵荣 郑学立 陈文辉 方淑桂 曾小玲
    2013, 34(4): 611-6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利用不结球白菜临保不育系来克服微量花粉的问题及构建三交种,进行了不结球白菜不育系育性的鉴定、品比试验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临保不育系的不育性更加彻底;在株高、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和叶数等6个农艺性状中,三交种叶宽与单交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叶片重、叶柄重、短缩茎重和单株重等4个产量性状中,三交种叶柄重与单交种、对照种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临保不育系CMS1103A×1105B的配合力最高,父本自交系以1109的配合力最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江彪 刘文睿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2013, 34(4): 616-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冬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6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7条引物,对57份冬瓜资源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5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3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8.0%。冬瓜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1.00之间,大部分在0.70以上,表明供试的57份材料间遗传基础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57份冬瓜种质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本研究分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利用本研究分类结果配制出杂种优势强的新组合。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孙映波 尤毅 朱根发 李冬梅 吕复兵 陈和明 黄丽丽 操君喜
    2013, 34(4): 621-6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切花文心兰“黄金2号”(Oncidium Golden No.2)幼苗和成熟苗为材料,研究了施用不同肥料对文心兰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专用肥会显著降低文心兰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中浓度专用肥、低浓度专用肥、叶面肥和缓释肥能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对成熟苗叶片酶活性没影响;施肥对文心兰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影响不大;高浓度专用肥同样会显著降低文心兰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而其它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中浓度专用肥、低浓度专用肥、叶面肥和缓释肥均可显著提高文心兰幼苗的SOD和CAT活性,增强植株抵抗逆境的能力。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武华周 宋希强 杨福孙 朱国鹏
    2013, 34(4): 625-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假鳞茎在兰科植物中扮演着水分和营养贮藏器官的角色,对植物体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探究假鳞茎对华石斛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影响,对华石斛种群动态研究和保育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带调查法对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东五地区的华石斛种群进行2年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假鳞茎与华石斛生长、存活、开花和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华石斛开花和结果数均与当年假鳞茎的个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华石斛死亡主要发生在拥有较少、较小假鳞茎的幼苗个体中,而具有4个假鳞茎以上的华石斛个体基本稳定,死亡率较低。研究认为,假鳞茎作为华石斛的克隆分株,能有效地降低个体死亡率、整合资源和贮藏营养,对个体的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唐潇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2013, 34(4): 630-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研究巴西橡胶树HbWRKY1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HbWRKY1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预测的核心启动子区域位于-6~-57 bp,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41 bp处;该序列具有TATA-box,CAAT-box和GATA-box等多个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还具有低温响应元件LTR,赤霉素反应元件GARE-motif,生长素响应元件TGA-element和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等参与激素调控元件,此外还有与MYB结合的MBS元件,热胁迫反应的HSE,厌氧诱导元件ARE和增强诱发厌氧反应的GC-motif等顺式作用元件。构建了不同长度的HbWRKY1启动子片段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本生烟草, 通过潮霉素抗性和PCR鉴定,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对获得的转HbWRKY1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转基因T1植株GUS染色发现,植株的茎、叶柄、主叶脉和根中均可呈现蓝色,表明HbWRKY1基因的5′调控区可以启动GUS基因的表达, 具有启动子的活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范睿 凌鹏 顾文亮 李付鹏 郝朝运 闫林 黄丽芳 邬华松
    2013, 34(4): 636-6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长cDNA文库构建是改良胡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基础,有助于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调控及其利用。以性状优良并具代表性的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为试材,采用优化的In-Fusion SMARTerTM Directional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技术,构建叶片材料的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滴度为2.0×106 cfu/mL,文库容量为1.3×106 cfu。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进行质粒DNA提取、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1.0~2.0 kb,重组率为100%,表明该文库质量较高,可满足后续研究需要。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向娅 先志强 林冬波 李正国
    2013, 34(4): 641-6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番茄基因组数据库中AGO7的EST序列信息,利用 RACE和 PCR 技术从番茄花cDNA和叶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SlAGO7的cDNA全长序列和基因组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Real-time PCR 分析SlAGO7在整个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AGO7的cNDA全长片段为3 238 bp(GenBank登录号:JX467714),含有3 00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 000个氨基酸,共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PAZ和PIWI结构域,具有典型的AGO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已报道的AGO7蛋白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SlAGO7基因属于AGO蛋白家族中ZIPPY/AGO7亚族。SlAGO7在营养组织叶中微弱表达,主要集中在根和茎表达;而在生殖器官花中强烈表达,表达丰度从花蕾到盛开的花呈递增趋势,但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表达都非常微弱甚至不表达。由此推测,SlAGO7蛋白可能与番茄花器官的发育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通过ta-siRNA干扰途径来调控番茄花器官发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江彤 邓竹根 宋培培 陈伟 丁菲 贾琳
    2013, 34(4): 648-6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抗马铃薯Y病毒(PVY)转基因烟草,分别扩增PVY HC-Pro基因3′端正、反向片段,构建反向重复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云烟85,经抗性筛选及抗病性鉴定,获得T0代转基因抗病烟草株系。繁殖T0代抗病株系,抗病性鉴定发现,部分抗病株系的T1代烟株发生了一定比例的抗感分离。Real-time PCR检测发生抗感分离的T1代烟株,发现抗病烟株中PVY HC-Pro基因RNA积累水平显著低于感病烟株,说明抗病烟株中HC-Pro基因发生了RNA沉默。利用dsRNA技术沉默HC-Pro基因,获得了烟草品种云烟85的T1代转基因抗PVY株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雅楠 朱林 叶爱华 陶少强 秦冰
    2013, 34(4): 654-6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ATP硫化酶的表达调控规律,通过PCR获得APS的DNA全长序列,应用genome walking克隆了APS基因的5′侧翼序列,采用PLACE、Plant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启动子的特定结构,如TATA-box,CAAT-box等,为深入研究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冬梅 朱根发 操君喜 孙映波 王真 吕复兵
    2013, 34(4): 662-6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低夜温诱导的蝴蝶兰花芽的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的蔗糖合成酶基因的ESTs片段,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蝴蝶兰花芽中克隆得到蔗糖合成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PhSUS,GenBank登录号JX162557。该基因全长2 816 bp,包含147 bp的5′非编码区、218 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2 451 bp编码816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PhSUS预测的分子量为93.30 ku,等电点为5.95。蛋白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hSUS与兰科植物的文心兰、石斛兰和莫氏兰(Mokara)等的蔗糖合成酶有很高同源性。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PhSUS含有蔗糖合成酶和葡糖基转移酶两个保守功能域及4个ADP结合位点。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hSUS在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丰度不同。PhSUS在花蕾发育中后期、成熟花和花器官的表达量都较营养阶段根和叶中的表达量高。PhSUS的克隆为研究其参与花芽分化和发育的表达调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果 李焕苓 王家保
    2013, 34(4): 669-6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为外植体,采用L16(44)正交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及组合对荔枝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0.4 g/L 水解乳蛋白(LH)+30 g/L蔗糖+7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紫娘喜花药在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和2 mg/L 2, 4-D的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无核荔枝花药在添加0.5 mg/L BA、0.5 mg/L NAA、3 mg/L 2, 4-D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兰伟 徐培培 许树成
    2013, 34(4): 675-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青兰为试材,研究不同养分水平培养基,不同浓度甘露醇、多效唑及琼脂对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4MS培养基中试管苗前期存活率较低,但保存时间延长了4个月以上;甘露醇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延长试管苗存活时间4个月;多效唑能促进香青兰试管苗侧芽分化,但对试管苗茎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2.0 mg/L时试管苗存活率最高,保存时间可延长4个月,保存至9个月时,存活率达到50%;MS培养基中附加琼脂浓度8.5~10.5 g/L为香青兰最佳离体保存方法,该条件下香青兰试管苗保存时间明显延长,保存12个月时存活率仍高达85%~60%,且试管苗恢复生长后长势良好,其再生后代的形态特征与对照株无差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庚虎 安飞飞 陈霆 罗秀芹 朱文丽 欧文军
    2013, 34(4): 681-6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1个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的单芽茎段为组培材料,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Basta对木薯组培苗发根、茎伸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asta浓度的升高,木薯发根数、生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浓度为0.9 mg/L时,华南124的发根数为1.06条/株,株高为1.3 cm,存活率为7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优于其他品种(品系)的耐Basta能力;Basta对国内几个常见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筛选浓度为0.6~0.9 mg/L。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李一萍 黄洁 刘子凡 许瑞丽
    2013, 34(4): 685-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处理,研究华南205和华南8号木薯苗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SC8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或不低于SC205,而光补偿点(LCP)2个品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Pmax、AQY和LSP呈现下降趋势,而LCP却升高;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0~2 000 μmol/(m2·s)时,随着PAR的增大,2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先迅速升高后趋向平缓,胞间CO2浓度(Ci)则迅速降低后也逐渐平缓,而水分利用率(WUE)却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下,气孔因素是引起木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下木薯苗的光合特性受到限制,干旱胁迫下华南8号的光合特性和抗旱性要优于华南205。
  • 植物生理生化
    刘蕊 范海阔 张军
    2013, 34(4): 690-6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5个椰子品种的成年植株叶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的基本组成相同,但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差异,其中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差异灵敏度较高,在总次数为10次的多重比较中,差异极显著次数分别为7次和6次。结合供试材料的田间抗寒性观察发现,抗寒性最强的海南本地高种具有最厚的栅栏组织和叶片,抗寒性最弱的文椰4号的栅栏组织和叶片厚度最小。因此,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椰子品种的抗寒性,可以作为抗寒指标。
  • 植物生理生化
    张居念 陈艺晖 林艺芬 陈梦茵 林河通 王宗华
    2013, 34(4): 695-6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是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越冬越夏等条件对龙眼拟茎点霉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生长适温为25 ℃,最适pH6~7;产生子座的最适温度为22~25 ℃,最适pH6,还需要一定的光照;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D-果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龙眼拟茎点霉的生长发育;分生孢子的大量萌发要求高湿度和营养刺激,最适萌发温度25~28 ℃,最适pH6~7,在分生孢子器中,分生孢子的存活时间长于1年;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9 ℃(10 min),分生孢子为50 ℃(10 min)。
  • 植物生理生化
    张秀梅 孙光明 刘胜辉 李苗苗 杨清照 杜丽清
    2013, 34(4): 700-7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菠萝果肉不同提取剂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制鱼油氧化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丙酮提取剂提取的菠萝果肉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为40.72%,接下来依次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剂提取的菠萝果肉提取物;用2 mL蒸馏水洗脱物在洗脱吸附C18柱水提取物后表现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为53.69%;而且发现菠萝汁 ∶ 鱼油(体积 ∶ 质量)的比例为1 ∶ 5混合时,菠萝汁对鱼油中脂肪酸氧化的抑制效果最好,表明菠萝果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植物生理生化
    陈莲 林钟铨 林河通 王璐璐 林艺芬 陈艺晖
    2013, 34(4): 704-7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喜布(AnsiP-S,纸片型1-MCP 缓释剂)是一种新型的保鲜剂。该文探讨有效1-MCP浓度为1.8 μL/L的安喜布处理对采后‘中青’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 cv. Zhongqing)果实果皮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安喜布处理能保持较高的采后台湾青枣果实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果皮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延缓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保持较高果实好果率。
  • 植物生理生化
    潘腾飞 朱学亮 潘东明 曾志雄
    2013, 34(4): 710-7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琯溪蜜柚果实为材料,分别在1、4、7 ℃和室温下贮藏琯溪蜜柚果实,探讨贮藏温度对汁胞粒化、木质素含量以及汁胞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逐渐升高,汁胞粒化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也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4、7 ℃下贮藏时,汁胞木质素含量、粒化指数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CAD、PPO和POD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室温和1 ℃;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程度与汁胞中木质素含量均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1 ℃的低温不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而4~7 ℃较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
  • 植物生理生化
    吴燕 张由娟 吴亚楠 王雪娟 连洪燕 肖新 谢越
    2013, 34(4): 715-7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L.)为材料,研究除草剂乙草胺对滁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分别用浓度为500、1 000、1 500、2 000 μmol/L的乙草胺处理滁菊幼苗,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降低,抑制其生长,表现在株高、根芽数、茎粗、鲜重等下降,尤其是根系鲜重降低显著。乙草胺处理还降低了滁菊叶片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较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滁菊叶片内活性氧的积累,从而加剧了乙草胺对细胞膜的破坏,表现在滁菊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乙草胺处理浓度越高,对滁菊幼苗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乙草胺作为滁菊的除草剂,建议使用浓度为400~500 μmol/L。
  • 植物生理生化
    林丽仙 李惠华 张雪芹 张庆美
    2013, 34(4): 719-7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5种甲醛浓度[分别为Ⅰ(CK)、Ⅱ、Ⅲ、Ⅳ、Ⅴ]对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白鹤芋、常春藤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质膜透性随着甲醛浓度增加而提高,Ⅱ处理对5种植物质膜相对透性影响不显著,Ⅲ处理对吊兰质膜相对透性影响不显著而对其他4种植物质膜相对透性影响极显著,Ⅳ、Ⅴ处理对5种植物质膜相对透性影响极显著;Ⅱ处理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除常春藤外其他4种植物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02浓度(Ci),降低气孔限制值(Ls),植株生长良好,无受毒害症状;Ⅲ处理提高Ci,提高除了常春藤外其他4种植物的Pn、Tr和Gs,降低Ls,降低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虎尾兰、袖珍椰子、白鹤芋、常春藤植株长势一般,有轻微的受毒害症状,吊兰长势良好,无受毒害症状;Ⅳ、Ⅴ处理导致Pn下降,造成袖珍椰子、白鹤芋、常春藤的Tr和白鹤芋、常春藤的Gs下降。Ⅴ处理还引起虎尾兰、吊兰、白鹤芋的Ci下降和Ls提高,植株长势较差,有明显的受毒害症状。结果表明,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白鹤芋、常春藤对甲醛的耐受力即阈值分别为1.335~2.367、2.370~5.150、1.374~2.523、1.326~2.287、1.354~2.482 mg/m3。
  • 植物生理生化
    章金辉 操君喜 朱根发 叶庆生 李杰 王再花
    2013, 34(4): 727-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野生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组培金钗石斛(由种子无菌萌发、快繁,并移栽成活的成熟植株)和4种春石斛杂交种(Nobile-type Dendrobium)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通过与野生金钗石斛对比,以期为春石斛杂交种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9月和12月份, ‘Red Cat1’(10109)和‘Pink Star’(2810)两种石斛杂交种在茎多糖含量方面与野生金钗石斛无显著差异;不同器官多糖含量呈现茎>叶>花>根;茎段总生物碱含量方面,组培金钗石斛优于野生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明显优于春石斛杂交种,呈现组培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10109>‘Little Bee’(10213)>‘Red Cat2’(9101)>2810,其中10109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杂交种,且达到野生金钗石斛的50%左右。
  • 植物生理生化
    陆銮眉 林金水 陈金河
    2013, 34(4): 732-7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7种常见小盆栽植物的光合特性,以期为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供试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植物总叶绿素(Chl)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叶绿素a/叶绿素b值在1.66~2.10之间,均小于3;人参榕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极显著地高于其它植物,白鹤芋、绿萝和咖啡树间的Pn差异不显著,而圆叶椒草和银后亮丝草的Pn与Tr均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7种植物的Pn与胞间CO2浓度(Ci)呈极显著相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供试的7种植物对弱光利用能力均较强。其中人参榕的耐阴能力最强,对光适应的生态幅较宽,既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圆叶椒草和银后亮丝草的耐阴能力相对较弱,但能更好地利用基质水分。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白学慧 周丽洪 胡永亮 姬广海 李锦红 张洪波
    2013, 34(4): 738-7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在云南瑞丽咖啡种植苗圃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害,称为咖啡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咖啡叶片。将田间感病咖啡叶片上分离所得的6个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确定了病菌的致病性。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ITS序列分析(NCBI acc. no. JX876899),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咖啡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arcae)。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任志超 吴伟坚 李梅辉 符悦冠
    2013, 34(4): 743-7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覆盆子酮乙酸酯[4-(p-acetoxyphenyl)-2-butanone]是目前监测和防治瓜实蝇应用最广泛的雄性引诱剂。为改善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覆盆子酮乙酸酯和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覆盆子酮、对甲氧基苯丙酮以及几种酯类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利用旋转嗅觉仪进行室内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5种配方在室外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配方为覆盆子酮乙酸酯 ∶ 对甲氧基苯丙酮 ∶ 乙酸丁酯=3 ∶ 1 ∶ 1。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雪峰 吴梅香 罗佳 吴宗晟 范青海
    2013, 34(4): 747-7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黑腹果蝇卵的LC50分别为243.355 mg/L、17.703  mg/L、3.360  mg/L和17.548 mg/L;对幼虫的LC50分别为40.166 mg/L、19.782 mg/L、5.604 mg/L和89.972  mg/L;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12.823  mg/L、8 302.520  mg/L、7 000.039  mg/L和102.377 mg/L。说明4种植物源农药中藜芦碱对黑腹果蝇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最高,而苦参碱对成虫的杀虫活性高,2种药剂在食用菌害虫防治实践中均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何秀全 彭明 张家明
    2013, 34(4): 751-7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高效、 快速的分析木薯叶片中海藻糖含量的方法, 即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HPLC-ELSD)。样品由水抽提, 采用Xbridge-NH2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水加0.1% NH4OH(30/70,v/v), 流速1.0 mL/min, 柱温25.0 ℃,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 85.0 ℃, 氮气流速为2.0 L/min, 增益为2。该条件下海藻糖标准品和木薯叶片中海藻糖的分离效果均良好,  在1~20 μg质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2)。该方法精密度实验结果RSD=3.1%,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海藻糖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 符合回收率在95%~105%的要求, 稳定性试验的RSD为3.1%。表明样品较为稳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洪波 刘胜辉 李映志 毛琪 叶春海
    2013, 34(4): 755-7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菠萝蜜香气成分的检测和鉴定更加快速有效,研究3种固相微萃取头对菠萝蜜果实挥发物的萃取效果,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干苞和湿苞类型菠萝蜜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头中,以100 μm PDMS萃取效果最好。经100 μm PDMS萃取头萃取后,在菠萝蜜干、湿苞果实中共鉴定出66种香气物质,酯类53种,醛类6种,醇类3种,烯类2种,萜类和烷类各1种。干苞果实中主要的香气成分是戊酸-2-甲基丁酯(31.87%)、2-甲基-丁酸-己酯(23.594%)、异戊酸乙酯(10.923%)、乙酸丁酯(3.337%)、丁酸丁酯(3.164%)、己酸丁酯(3.135%);湿苞果实中主要的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29.807%)、异戊酸乙酯(21.47%)、戊酸-2-甲基丁酯(21.405%)、乙酸丁酯(3.45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作为菠萝蜜果实香味检测的便捷方法。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赵蕾蕾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2013, 34(4): 764-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响应面法原理,使用SAS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提取数学模型,对微波辅助提取山茶籽油的液料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优化组合。确定最优操作工艺参数为:时间45 min,功率244 W,温度40 ℃,液料比7 ∶ 1。在该工艺条件下,山茶籽油得率为38.47%。GC-MS定性定量分析山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63.32%和18.22%。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沈维治 邹宇晓 刘凡 施英 廖森泰
    2013, 34(4): 771-7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种类菊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8种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共52个,发现雪菊和市售菊花中挥发性成分较复杂,雪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烯类、醛酮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市售菊花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烯类、芳烃衍生物为主。雪菊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较市售菊花种类要多,总的相对百分含量也较市售菊花要高,说明菊花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HS-SPME结合GC-MS方法能准确反映菊花中的挥发性组分,为雪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焦豪妍 莫小路 刘瑶 曾庆钱 汤庆发 周卫军
    2013, 34(4): 777-7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根异唇花[Anisochilus carnosus(Linn.)Wall.]茎、叶和根中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首次从该植物茎和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根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油总量的98.7%和91.24%,根中所含21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两种挥发油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由烯、醇、酯、酮和酚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合物均为α-香附酮(44.48%和36.85%)、香芹酚(18.47%和27.82%)、桔利酮(6.69%和6.31%)。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盛东峰 李俐俐
    2013, 34(4): 781-7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纹图谱已被认为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也相应成为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最佳选择之一,但其稳定性一直受到质疑。本研究以丹参为材料,比较不同制备方法下,样品色谱图谱的差异,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和溶剂体积微小变化对丹参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没有影响,不同处理间指纹图谱的夹角余弦和相似性系数都在0.9以上。对流动相、检测波长、流速、柱温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因此认为,HPLC-DAD法用于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是一种较为可靠的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
  • 综述
  • 综述
    陈敏星 郭雅玲
    2013, 34(4): 789-7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因其对人体具有广泛而显著的抗癌作用,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对人体几种常见的癌症进行归类,将近几年来EGCG对这几种癌症的抗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为EGCG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