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文稀 郇恒福 刘国道 黄冬芬 虞道耿
    2013, 34(3): 391-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柱花草属8个种153份种质的钾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圭亚那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1.19%,其中品129显著高于其它种质;西卡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0.95%,品121和品122显著高于其它种质;灌木状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0.87%,品153显著高于其它种质;头状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1.16%;有钩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0.90%;马弓形柱花草钾平均含量为1.14%;大头柱花草钾含量为1.22%;矮柱花草钾含量为1.03%。不同种柱花草之间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大头柱花草、圭亚那柱花草、头状柱花草和马弓形柱花草钾含量显著高于矮柱花草、西卡柱花草、有钩柱花草和灌木状柱花草;矮柱花草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柱花草和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与有钩柱花草和灌木状柱花草之间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必尊 唐粉玲 何应对 刘永霞 曹红鑫 臧小平 周兆禧 韩丽娜 郑丽丽
    2013, 34(3): 398-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椰糠与砖红壤土配成的6种不同基质栽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生长效果的比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不同光合参数对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椰糠 ∶ 壤土=1 ∶ 2配方对组培苗的生长效果最好;组培苗在不同基质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变化趋势相似,其中以椰糠 ∶ 壤土=1 ∶ 2处理的数值最高,椰糠 ∶ 壤土=4 ∶ 1最低,胞间CO2浓度的数值则相反。6种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以T2,即椰糠 ∶ 壤土=1 ∶ 2配制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金根 韦艳明 张小玲 郑金龙 谭施北 易克贤
    2013, 34(3): 403-4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不同营养元素N、P、K、Ca、Mg缺乏对龙舌兰麻H.11648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砂培试验,设置了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处理,调查了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叶片和根系养分含量。结果表明:-N和-Ca处理剑麻幼苗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明显减小,其它缺素处理影响不明显。各缺素处理剑麻植株叶片和根系相应元素含量均降低。-K、-Ca处理植株含N量降低,-N、-K处理植株含P量明显增加,-Mg处理植株含K量以及-K处理植株含Ca量也明显增加,而-N处理植株含Mg量明显降低。说明N、P、K、Ca、Mg缺乏对剑麻幼苗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缺氮影响最大,缺钙次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洪克前 徐函兵 王俊宁 张思平 张鲁斌 谷会 贾志伟 弓德强
    2013, 34(3): 408-4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 以菠萝品种巴厘(Ananas comosus cv. Comtede Paris)为试材,采用滴灌形式,研究施钾(硫酸钾和氯化钾)对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硫酸钾能提高果实采收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果实贮藏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增施氯化钾则显著减少了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不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维生素C含量。因此,施900 kg/hm2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品质更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魏久镇 王登峰 魏志远 漆智平
    2013, 34(3): 413-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县)为研究区,借助于空间分析手段,分析区内第2次土壤普查期间到2009年土壤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并阐述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在气候、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研究区土壤pH在西北到东南方向上有逐级降低的特征。区内2009年土壤pH值低于第2次普查期间,且空间变异度变小,平均值由6.0降至5.8;土壤pH分布受施肥、工矿等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原有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昌化、海尾、乌烈等地土壤出现酸化特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海伟 杨重法 田小海
    2013, 34(3): 418-4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穗型水稻存在严重的结实率较低和不稳定的问题,从水稻穗部结构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结实差异,有利于揭示大穗型水稻结实障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大穗型品种及部分已稳定遗传的大穗型材料共32份,调查其在大田条件下的穗部结构、结实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穗籼型或籼-籼(粳)组合水稻的结实率总体上主要取决于其2次枝梗的结实率。根据各品种1次枝梗数与2次枝梗数的比值(BI)和结实率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3类:第Ⅰ类BI=0.18~0.40,结实率≧85%,可定义为2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Ⅱ类BI=0.18~0.36,结实率≦83%,定义为2次枝梗低结实率型;第Ⅲ类仅有BL006,BI=1.15,结实率为92%,定义为1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Ⅰ类和第Ⅲ类在结实性能上具有优势和潜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延丽 林春花 时涛 李博勋 黄贵修
    2013, 34(3): 424-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MAPK信号途径中hog1基因在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橡胶树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几种丝状真菌的hog1基因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和RT-PCR的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C01的hog1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还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为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残基,包含6个内含子;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麦黄斑叶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MAPK HOG1(XP_001935555.1)、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MAP kinase ClK1(AFJ42499.1)等高度同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婷 赵婷婷 王俊刚 冯翠莲 杨本鹏 杨乃博 张树珍
    2013, 34(3): 429-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甘蔗品种Q117ShPST2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甘蔗成熟茎秆中扩增出甘蔗单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序列,命名为ShPST2a,该序列长2 455 bp,包含1个2 238 bp阅读框,编码745个氨基酸;构建该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的方法对ShPST2a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符合细胞膜转运蛋白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景晓辉 吴伦英 汪军 黄俊生
    2013, 34(3): 433-4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威胁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两对引物#C2F3/#1108和MI-F/MI-R建立了一种适用于4种根结线虫分子鉴定的技术。结果表明:引物#C2F3/#1108可将根结线虫分为南方根结线虫或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引物MI-F/MI-R可用于特异性区分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瑞 吴廷全 黄河勋 梁肇均 林毓娥
    2013, 34(3): 436-4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型全雌黄瓜B36为母本,弱雌黄瓜S6为父本,构建F2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64对引物在F2群体上进行筛选,结果发现1条AFLP分子标记与全雌性状紧密连锁,且该连锁标记在F2代群体中呈3 ∶ 1质量性状分离。经生物学软件JoinMapV3.0分析显示,该标记与全雌基因的遗传距离为4.9 cM。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标记位于黄瓜基因组第6号染色体末端。同时,在CsACS1G基因的远启动子区域设计1对引物,分别在B36和S6的F2代群体中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扩增片段与全雌性状无连锁关系。说明华南型全雌黄瓜B36的全雌性状受控于1个新的全雌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金建涛 赖钟雄
    2013, 34(3): 442-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以金弹(尤溪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 cv. Youxijingan)试管苗的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金弹Fc-MLP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JX310276。Fc-MLP2基因全长908 bp,含有一个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是定位于细胞外的一种疏水性分泌蛋白,具有2个功能位点、13个磷酸化位点和信号肽,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金弹Fc-MLP2与粗皮柠檬的RlemMLP2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同一类。该蛋白可能在植物抗虫、抗病原菌、抗饥饿和延缓植物衰老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吴高杰 赖钟雄
    2013, 34(3): 451-4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春石斛类原球茎体及其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浓度天然附加物对春石斛原球茎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同时进行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管开花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宜春石斛原球茎增值的培养基为KC+1.5 mg/L 6-BA+0.5 mg/L IBA+100 mL/L椰汁; (2)最适宜春石斛试管苗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1.0 mg/L NAA+100 g/L马铃薯匀浆物; (3)在4种不同花色的春石斛中,玫瑰红花色的春石斛试管苗花芽诱导率最高,为38.67%; (4)磷含量增加至原来5倍时,春石斛试管苗花芽诱导率最高, 为32.14%。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连虎 林婕 翟珍珍 钟振晖 陈少华 张承康 王宗华 鲁国东
    2013, 34(3): 459-4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掌握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中蛋白激酶CK2三亚基的结构特点,生物进化树分析表明CK2的蛋白序列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利用酵母同源比对的方法预测分析了稻瘟病菌中潜在的互作底物,揭示了CK2可能参与的生理生化过程,并且重点预测分析了CK2与小G蛋白Rho3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稻瘟病菌蛋白激酶CK2的功能及其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瑞先 范晓静 蔡学清 陶玉凤 胡方平
    2013, 34(3): 466-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表面消毒的银杏叶片中获得两株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Zy25和Hy7;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该拮抗菌株,培养的菌液摩擦接种银杏叶片,分离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可在银杏叶片内稳定定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和DNA gyrase B subunit(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两个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利用特异引物对菌株的生防功能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bmyB、fenD、ituC、srfAA、srfAB、bioA、yngG和yndJ基因簇的片段在两个菌株中均存在,表明生防菌株Zy25和Hy7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桂玲 刘金仙 阙友雄 郭晋隆 许莉萍 陈如凯
    2013, 34(3): 473-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Raf.)Shinners]切花为试验材料,用1-甲基环丙烯(1-MCP)、蔗糖、柠檬酸(CA)、水杨酸(SA)和氯化钙(CaCl2)按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制复合瓶插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相对电导率和POD活性,研究不同复合瓶插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00 mg/L 1-MCP +400 mg/L CA+3%蔗糖+20 mg/L SA+100 mg/L CaCl2和800 mg/L 1-MCP +100 mg/L CA+3%蔗糖+40 mg/L SA+200 mg/L CaCl2保鲜液处理,分别比对照明显延长瓶插寿命8.83和8.41 d,使切花鲜重、水分平衡值、相对电导率和POD活性变化比较缓慢,适于洋桔梗切花瓶插保鲜。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周芳 刘恩世 孙海彦 赵平娟 黎娟华 彭明
    2013, 34(3): 486-4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胁迫前,对木薯进行前期干旱锻炼,胁迫期间测定干旱锻炼和未干旱锻炼木薯根系中内源激素(ABA、IAA、GA、ZR)及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根据其含量变化阐明前期干旱锻炼对木薯激素调节和渗透调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前期干旱锻炼的木薯再次受水分胁迫时,抗旱品种SC124和KU50根系中内源ABA在短时期内大量积累,其积累速率与积累量均高于对照(未干旱锻炼);而体内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激素IAA、GA和ZR的变化与对照相比在短时间内含量急剧下降,下降幅度增大。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说明前期的干旱锻炼改变了木薯再次受胁迫时内源激素的响应速度,提升了其响应程度,使植物在生理、生化等各方面发生相应变化,以提高自身的抗旱力,从而减轻干旱造成的伤害。不抗旱品种SC8的根系激素变化趋势不同于其他品种,变化幅度也明显小于抗旱品种,进一步说明了激素调节对木薯适应干旱的重要性。干旱锻炼的木薯根系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在不同的干旱胁迫时期(除少数几个时间点外)均高于未干旱锻炼情况,前期干旱锻炼增加了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能。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木薯的抗逆性和人为提高木薯抗旱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彭传燚 陈静 蔡荟梅 侯如燕 宛晓春
    2013, 34(3): 495-5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氟处理水平和处理时间下,茶树对溶液氟离子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茶树生长对溶液氟的反应。结果表明:茶树对氟的耐受性与品种有关。低氟(<50 mg/L)能够促进茶树生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的生长,但高氟(≥50 mg/L)不利于茶树的生长;1 mg/L氟处理下,茎和叶中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呈线性正相关(R茎2=0.916 4,R叶2=0.970 6),根中氟含量变化不显著;10 mg/L氟处理下,根、茎和叶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并于32 d达到最大值。低氟下(0.1~10 mg/L),茶树根系吸收溶液氟符合Micha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说明茶树根系吸收氟可能存在一个主动的过程;高氟下(50~100 mg/L),表现出被动吸收的过程,根系和茎氟含量迅速上升,叶在50 mg/L氟处理下达到饱和状态。茶树根系氟吸收短动力学曲线具有二型性,即开始是快速的吸收随后是缓慢的饱和吸收,这可能与根细胞壁吸附氟离子和氟离子跨根细胞膜运输有关。茶树氟的吸收速率与转运速率均与氟处理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海芬 李合英 陈小平 洪彦彬 刘海燕 吴鸿 梁炫强
    2013, 34(3): 501-5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花生果针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花生受精的胚珠位于果针顶端,包被于皮层细胞和居间分生组织中,胚珠以下一段呈“H”状居间分生组织为果针细胞快速分裂区域;果针含11~13个维管束并围绕在皮层细胞和中心细胞髓之间,其排列方式与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相同;在皮层细胞的邻近维管束的最内1~2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淀粉粒,淀粉粒通常位于细胞的底部,可能与果针向地性相关。
  • 植物生理生化
    何炎森 杨碧云 李科 陈晓静
    2013, 34(3): 504-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多花水仙在开花过程中色素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多花水仙‘金盏银台’和‘黄花水仙2号’4个花期副冠和花被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和11种类黄酮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多花水仙在花蕾期已经有大量色素物质积累;黄花水仙2号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和叶黄素,金盏银台的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花期2个品种副冠和花被中芦丁、柚皮苷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花蕾期含量最高,始花期、盛花期有所降低,衰败期又升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变化不尽相同;经t测验分析,花期不同品种同一部位中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中叶黄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差异显著,芦丁、柚皮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国平 杨鹭生 贾小丽 张剑 胡永乐
    2013, 34(3): 511-5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油杉花粉管中的微管、微丝骨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伸长的花粉管大致可分为3个区,即位于顶端的管细胞区、体细胞区和其后的退化区;花粉管中微管与微丝的分布样式不同;微管骨架主要分布于管细胞区和体细胞区,而退化区的微管较稀疏;管细胞区内微管呈网状结构,微管一直延伸至花粉管极顶端;体细胞具独立的微管系统。花粉管内微丝骨架呈轴向排列于整个花粉管,自花粉粒内一直延伸至花粉管顶端,粗微丝束几乎平行于花粉管的长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管与微丝骨架系统在油杉花粉管顶端极性生长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庄卫东 郑金水 林河通 林钟铨 陈梦茵 林文忠 汤红玲
    2013, 34(3): 517-5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 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桂花 易克贤 吕宝乾 金启安 温海波 宋黄翔 彭正强 章程辉
    2013, 34(3): 524-5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目前化学性诱剂的诱集效率,采用电生理方法测试斜纹夜蛾对4种植物气味化合物、4种植物叶片提取液及其与性诱剂混合组分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植物挥发物均可刺激斜纹夜蛾产生触角电位反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部分挥发物引起电位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剩余挥发物使电位值先上升后下降。试验所测单种植物挥发物对性诱剂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2种或2种以上气味化合物混合,只有苯乙醛和水杨酸甲酯同时存在时,对性诱剂才有增效作用,缺少其中任何1种,增效作用都不显著。此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开发研究斜纹夜蛾雄虫的引诱剂或性诱剂的增效剂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志凯 王蓉 刘寿柏 马帅
    2013, 34(3): 529-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分离自健康蝴蝶和蝗虫肠道的共生菌Aspergillus sp. HDf1,Aspergillus sp. HCf2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蝴蝶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Df1,蝗虫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Cf2和放线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分离鉴定了1个化合物,分别为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1),bostrycin(2)和2-spirocyclohexyl-2,3-dihydroquinazolin-4(1H)-one(3);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共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Amycolatopsis属放线菌中发现。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章绍延 王健华 谭老喜 周朋 张雨良 刘志昕
    2013, 34(3): 534-5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效、灵敏的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多克隆抗体,通过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首次对辣椒环斑病毒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将获得的高纯度病毒粒子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该病毒的多克隆抗血清。获得的抗血清经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D-ELISA),效价高达1 ∶ 125 000,且特异性高,与黄灯笼辣椒中另一种亲缘关系很近的同属病毒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不发生血清交叉反应、可有效鉴别这2种Potyvirus病毒。获得的抗血清可用于ChiRSV的检测及后续实验,最适工作浓度在1 ∶ 5 000~1 ∶ 25 000之间。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叶云峰 付岗 蒋妮 刘威 胡凤云
    2013, 34(3): 538-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猫豆是广西种植的一种特色药用植物,近年来发生一些重要病害,为明确这些病害种类,对广西猫豆主产区进行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每块地采取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并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猫豆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为猫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猫豆茎溃疡病(Phomopsis sp.)、猫豆斑枯病(Alternaria sp.)和猫豆褐斑病(Pseudocercospora sp.),这些病害的发病率达30%~80%。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冯东东 刘柳 许再福
    2013, 34(3): 543-5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优势寄生蜂。本文在温度(10±1)℃、RH(70±5)%和L ∶ D(12 ∶ 12)的条件下,分别对被寄生的扶桑绵粉蚧僵蚧、不补充营养的班氏跳小蜂雌蜂、补充10%蜂蜜水的班氏跳小蜂雌蜂进行低温贮藏,研究其对跳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补充营养的班氏跳小蜂的贮藏期以2 d为适;补充10%蜂蜜水班氏跳小蜂雌蜂的贮藏期以6 d为宜,被寄生的扶桑绵粉蚧僵蚧的贮藏期可延长到10 d。试验结果可为班氏跳小蜂的大量扩繁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志飞 陈泽坦 严珍 岳建军
    2013, 34(3): 547-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全脂蝇蛆粉、脱脂蝇蛆粉、猪肝粉、酵母粉作为主成分,再另外添加牛肉粉、鸡蛋黄、蜂蜜等成分探索丽草蛉幼虫的人工饲料配方。从2龄开始饲养,以1~2龄新菠萝灰粉蚧饲养丽草蛉作为对照,对丽草蛉生长阶段的各项发育指标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配方均能使丽草蛉完成1个世代,其中以脱脂蝇蛆粉作为饲料主成分饲养丽草蛉效果最佳,幼虫发育历期为9~14 d,幼虫存活率达到76.7%,羽化率达到66.7%。选取脱脂蝇蛆粉、猪肝粉、牛肉粉、蜂蜜、鸡蛋黄作为配方的主要成分,通过均匀设计法与SAS软件岭嵴分析得出其最佳配比为:脱脂蝇蛆粉6.0 g、牛肉粉4.0 g、猪肝粉1.6 g、蛋黄1.6 g、蜂蜜1.3 g。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萌 唐桢强 何 红 谢江辉
    2013, 34(3): 551-5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作用及对香蕉的促生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处理后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中的香蕉苗叶片数、株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AiL3菌株盆栽试验处理6个月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大田小区试验菌株处理8个月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71%和46.32%。表明AiL3菌株对香蕉植株有一定的防病促生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梅英 陈慧斌 吴云辉 陈绍军
    2013, 34(3): 55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超高压压力100~500 MPa处理10 min和400 MPa处理0~15 min对壳青霉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壳青霉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紫外吸收检测,探讨超高压对茶叶中分离出的壳青霉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是超高压致死壳青霉的显著影响因子,且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菌落总数的影响基本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500 MPa以上的压力处理10 min或者400 MPa处理12 min以上可基本杀灭壳青霉;超高压处理使壳青霉菌丝和孢子细胞壁破裂,胞内物质外溢。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刘红 宗迎 谭乐和 邬华松 赵建平 初众 谷风林 朱红英
    2013, 34(3): 560-5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胡椒粉和大豆色拉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胡椒原料粒度、浸提温度以及质量比对胡椒调味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40目胡椒粉为原料,浸提温度为130 ℃,质量比(胡椒 ∶ 大豆色拉油)为1 ∶ 6(g/g)。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赵法敏 薛行华 张子琦 张利伟 李光 杨青
    2013, 34(3): 565-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溴化天然橡胶(BNR)的溶解性能,在胶乳法的基础上改变溴化方式,以常规溴化方式和分步溴化方式分别制备了BNR。通过实验发现,体系溴浓度相同时分步溴化方式的溴含量比常规溴化方式高,而凝胶含量较低,所以分步溴化方式在甲苯中的溶解性能较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核磁共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种溴化方式制备的BNR产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溴加成反应和溴取代反应;核磁共振的分析证实了在体系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与胶乳法常规溴化相反,胶乳法分步溴化的溴化过程主要以溴加成反应为主,少量发生溴取代反应。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杨青 何传波 魏好程 白仁奥 熊何健
    2013, 34(3): 569-5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比较了1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山竹壳原花青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最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该树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XDA-7对山竹壳原花青素有很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佳吸附和解吸条件为:吸附流速为2 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60%,解吸流速为2 BV/h,解吸液体积为6 BV。得到纯化的原花青素纯度为66.20%。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游惠明 何东进 刘进山 蔡昌棠 洪伟 游巍斌 王磊 肖石红
    2013, 34(3): 574-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可燃物,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长苞铁杉+糙花少穗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低,非防火期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大;倒木负荷量、综合燃烧属性值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平均含水率随腐烂等级增加而升高,燃烧性熵值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
  • 资源区划与综述
    黄瑾 杨小波 龙文兴 陈玉凯 卜广发
    2013, 34(3): 578-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优青梅群落和单优无翼坡垒群落是海南岛幸存的低海拔特色热带雨林,前者主要分布在万宁石梅湾和文昌迈号镇,后者主要分布在三亚甘什岭地区。本研究分析了2种群落的分布特点、生境特征、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优青梅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热带雨林特征不明显;该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受沿海土壤性质的影响。单优无翼坡垒林物种相对丰富,群落结构复杂;该群落是混合雨林受人为干扰破坏后发育而来。通过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不仅能保护特殊森林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为未来沿海沙滩等低地森林恢复提供实物样板。
  • 资源区划与综述
    李佳灵 林育成 王旭 刘海伟 文关四 王帅 张晓琳
    2013, 34(3): 584-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吊罗山2块不同海拔高度的热带雨林样地乔木层树种的RA、RD、RF及IV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联列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卡方(χ2)统计量检验,对其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种间联结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在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中,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 (2)对2块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样地20种优势种190对种对进行 χ2检验, 发现种对间大都呈现无联结; (3)2个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种间联结比例及强度变化表明,物种正负联结比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无联结比例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