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辉 陆超忠 邹明宏 杨为海 王一承 张汉周 罗炼芳 杜丽清 李仍然 许惠珊
    2013, 34(2): 207-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亚3号’澳洲坚果是从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如下特点:树势中等,结果较早,丰产优质,适应性强;壳果表面光滑,深褐色,大小中等,平均单粒质量6.95 g;果仁乳白色,平均单粒质量2.63 g;出仁率、一级果仁率及果仁含油率高;在广东湛江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林娅 党选民 曹振木 刘维侠
    2013, 34(2): 211-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份国内外黄灯笼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为选配黄灯笼辣椒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100对ISSR引物,从中筛选出17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2份黄灯笼辣椒种质进行扩增,共获得154条谱带,其中140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0.9%,表明ISSR标记对黄灯笼辣椒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黄灯笼辣椒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61~0.870之间,平均为0.778。聚类分析表明,22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52处分为2类,其中L508为种间杂种后代,与其它种质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单独为一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72处可以分为4类,把不同亲缘关系的种质明显区分开来,表明ISSR分子标记进行黄灯笼辣椒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黄灯笼辣椒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为黄灯笼辣椒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郭爽 黄贞 常绍东 刘玉平 吴蓓
    2013, 34(2): 218-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23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测定其红色素含量及ASTA色值,用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辣椒种质资源的红色素含量进行评估。123份辣椒种质资源中,红色素含量介于9.12~1.62 g/kg之间,平均红色素含量为5.05 g/kg,极差为7.5。ASTA色值介于336.43~59.6之间,平均ASTA色值为186.48,极差为276.83。采用类平均聚类法将123份辣椒种质资源按其红色素含量聚为5大类,分别为极高型、高型、普通型、低型、极低型。短指型、短羊角型、羊角型、线椒型、长线椒型等不同类型的辣椒在5个红色素含量类群中均有分布,推测辣椒红色素含量高低与辣椒类型没有相关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志平 张阳梅
    2013, 34(2): 223-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少降雨对火龙果产量造成的损失,探索红肉型火龙果雨季授粉技术,比较了不同降雨类型气候条件下,套袋授粉和自然授粉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红肉型火龙果雨季套袋授粉后,座果率提高18.89%~51.67%,平均单果重提高181.79~201.77 g,增产23 006.55~27 073.95 kg/hm2,为自然授粉处理的2.63~4.19倍;套袋授粉还促进了火龙果的果实发育,增加了一、二级商品果比率,每公顷比对照净增收18.92~20.62万元,增幅达240.7%~433.2%,大幅提升了火龙果种植效益,同时对火龙果的内在品质无影响。雨季套袋授粉在生产上是简便、有效、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一项技术措施。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克玲 汪季涛 陈友根 朱世东
    2013, 34(2): 228-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4个甜瓜品种为试材,测定盐胁迫下甜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芽鲜重等5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对甜瓜材料进行种群划分。结果表明:150 mmol/L为甜瓜耐盐性筛选的适宜盐浓度,以5个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作为耐盐评价指标,筛选出 4个相对耐盐品种(花皮甜香瓜、白雪公主、超甜小麦酥和风光黄蜜宝),7个相对盐敏感品种(黄金蜜、金红蜜、金满地、雪丽、超甜白糖罐、日本雪蜜、丰甜一号)。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建文 张晓飞 翟琪麟 李维国
    2013, 34(2): 232-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57对EST-SSR引物分析了21份国外引进品种和67份中国自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从基因组水平阐明国外种质与中国自育橡胶树品种的遗传关系,揭示国外优异种质对我国橡胶树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57个EST-SSR位点共检测到265个等位基因,国外引进品种和中国自育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701 8和4.350 9。国外品种中检测到16个特有等位基因,而中国自育品种中检测到53个。综合系谱分析、聚类分析和PCO分析发现,PR107、RRIM600、GT1和PB86等作为杂交亲本,在中国橡胶树杂交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遗传基础狭窄也是制约我国橡胶树育种的重要因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清火 郭澎涛 罗微 林钊沐 张培松
    2013, 34(2): 239-2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合理取样位置进行探讨,绘制了兼顾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综合养分的合理取样位置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橡胶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综合养分合理取样位置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决定;在空间分布上,综合养分的合理取样位置主要位于远离施肥穴的橡胶树行间萌生带和中间树头附近区域。此结果为南方长期经济作物土壤样品取样位置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炳孙 韦家少 何鹏 吴敏 钟绵景 王大鹏
    2013, 34(2): 244-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直线加平台等肥料效应模型,对龙江农场热垦525两年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模型模拟的最佳施肥量为N 0.135 7 kg/株、P2O5 0.064 8 kg/株、K2O 0.082 1 kg/株。根据产量趋势特点,对一元二次和直线加平台2个一元模型进行比较,得到一元模型的最佳施肥量为N 0.105 1 kg/株、P2O5 0.106 0 kg/株、K2O 0.103 9 kg/株。由此可见,三元二次模型模拟的最佳施肥量只有部分指标高于一元模型。综合考虑,初步确定胶木兼优热垦525最佳施肥量为N 0.105 1~0.135 7 kg/株;P2O5 0.064 8~0.106 0 kg/株;K2O 0.082 1~ 0.103 9 kg/株。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伟 张云伟 刘晶 卜晓磊
    2013, 34(2): 249-2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研究土壤压实胁迫对烟草前期生长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烟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土壤压实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适宜生长的土壤压实范围介于1.1~1.3 g/cm3;对于地下根系,压实主要影响根系的纵向生长;对茎围影响只表现在移栽后15~25 d时段内,其它时段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发生在移栽15 d后,容重为1.33、1.27、1.12 g/cm3(D4、D5、D6)处理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组;对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面积上,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对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叶干重、总干物质、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根干重的影响各处理差异显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邢素芝 张平 周毅 高祥 陈世勇 汪建飞
    2013, 34(2): 254-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低磷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糖代谢以及花青苷含量的影响,以Ca3(PO4)2模拟低磷胁迫环境,采用水培方式,研究3种形态氮素营养(NO3--N、NO3--N 与NH4+-N混合营养和NH4+-N)对玉米植株生物量、花青苷含量及糖代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以Ca3(PO4)2形式供应磷素时,与KH2PO4形式供应磷素相比,3种氮素处理的玉米整株生物量依次降低20.6%、15.4%和12.9%;在磷胁迫状态下,玉米茎秆的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受到氮素形态的影响,3种氮形态处理下茎秆的花青苷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铵态氮>铵硝混合营养>硝态氮;磷胁迫还引起玉米植株中糖分累积,与KH2PO4处理相比,3种氮形态处理的玉米植株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在根和茎中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在低磷胁迫时,铵态氮处理的玉米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硝态氮处理的1.12倍、1.22倍、1.18倍,相应的还原性糖的数值依次为1.03倍、1.37倍、1.24倍。可见,铵态氮处理的玉米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小,表现为铵态氮处理提高了植物各部分糖的含量,促进了花青苷合成,以此缓解低磷胁迫引起的代谢失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帅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2013, 34(2): 259-2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定安、澄迈和文昌的蛇皮果萌条为试材,研究降雨频度对压条生根的影响。以广州黄藤、单叶省藤和版纳省藤萌条为试材,研究ABT1号生根粉和压条部位对黄藤压条生根的影响,并且比较黄藤、单叶省藤和版纳省藤生根差异。结果表明:文昌蛇皮果高空压条的生根率和生根数明显低于降雨频度较高的定安和澄迈;ABT1号生根粉对黄藤高空压条生根率和生根数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生根率和生根数均随ABT1号生根粉浓度递增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佳浓度为1 500 mg/L;叶鞘基部以上套杯埋土的黄藤萌条不生根;3种棕榈藤中以版纳省藤生根率最高,根长最大,单叶省藤生根数最多,黄藤生根各指标均最低,并且总体上由于压条期间降雨频度过低致使3种棕榈藤植物生根效果均不理想,生根率最大值为40%,生根数最大值为1.7条。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文昌4月压条和在广州7月上旬压条均应适当补充基质水分。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冠勇 宋希强 杨冬华 张哲
    2013, 34(2): 263-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受强台风“达维”侵袭之后,海南省儋州地区常用的10种园林乔木,进行受损情况分级打分并以各树种的得分为参考数据列,以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作为抗风性能分析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树种的自身指标因素与其抗风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自身指标因素与其抗风性能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10种园林乔木的抗风能力,大王棕、黄葛榕、小叶榕、樟树、油棕、桃花心木和凤凰木较强,伊朗紫硬胶中等;羊蹄甲与印度紫檀较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子平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2013, 34(2): 268-2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研究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中C3HC4型环锌指蛋白HbRZF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pGBKT7-HbRZF诱饵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阳性克隆的表型确定、PCR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了16个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获得乳管细胞中与HbRZF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RZF锌指蛋白在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中的未知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荣辉 校现周 仇键 刘实忠 罗世巧 王启超 梅志刚 牛静明
    2013, 34(2): 272-2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ris饱和酚法和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胶乳蛋白质,并建立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横条纹较多,背景模糊,得到约446个蛋白质点;Tris饱和酚法提取样品双向电泳的聚焦效果较好,图谱显示约630个蛋白点,其中包括较丰富的低分子量蛋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丽秀 赖钟雄
    2013, 34(2): 276-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早钟6号枇杷的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乙烯受体基因ETR的两个成员Ej-ETR1a和Ej-ETR2a的cDNA全长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JX307084和JX307089。Ej-ETR1a序列全长2 771 bp,包括227 bp 5′-UTR、2 226 bp ORF及318 bp 3′-UTR;Ej-ETR2a序列全长2 594 bp,包含2 226 bp ORF及366 bp 3′-UTR。Ej-ETR1a、Ej-ETR2a均编码741个氨基酸,且氨基酸序列具有95.28%的相似性。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枇杷Ej-ETR1a和Ej-ETR2a均属于乙烯受体ETR1亚家族,为一个具有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具有疏水性。2个ETR成员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枇杷乙烯受体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会娜 夏志辉 李德军
    2013, 34(2): 285-2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亚精胺生物合成中,亚精胺合成酶负责从S-腺苷甲硫氨酸到腐胺过程中催化转移丙胺,其在生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3末端cDNA快速扩增技术从水稻中获得一个新的亚精胺合成酶基因,命名为OsSPDS3。OsSPDS3包含一个1 194 bp的开放阅读框,该阅读框编码397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亚精胺合成酶含有一个完整的精胺合成酶结构域,2个推测的低复杂性区段和多个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位点。三维结构预测显示OsSPDS3含有α螺旋,β折叠和卷曲结构。进化分析表明OsSPDS3属于植物类亚精胺合成酶基因家族,与拟南芥亚精胺合成酶3和水稻亚精胺合成酶2划分为一个亚类。盐处理能显著上调OsSPDS3表达,但水稻亚精胺合成酶1和2对盐处理没有响应。此外,干旱和低温处理都不能改变3个水稻亚精胺合成酶基因表达,以上结果暗示OsSPDS3可能在水稻盐反应中发挥独特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姜翠翠 陈桂信 潘东明 赖燕 郑鸿昌
    2013, 34(2): 292-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生褐变初期的木奈果肉总RNA为材料, 对SMARTTM cDNA合成方法进行改良, 并将长距离PCR、 DSN处理和定向克隆相结合, 成功构建木奈 褐变果实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经检测, 该文库的初始滴度为2.0×106 pfu/mL, 重组率为99%, 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1.8 kb, 文库质量良好。随机挑取720个阳性克隆进行5′EST测序,共获得684条有效的ESTs序列; 并将684条有效序列拼接后, 58条被组装成21个重叠群(contigs), 单拷贝(singlets)基因有626条, 共得到647个单基因簇(unigenes), 文库冗余率为8.4%。用Blast 2 go在线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注释和归类分析, 结果显示, 已知功能基因与能量代谢、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 次生代谢物质、 细胞壁代谢和转录因子有关。该文库的构建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木奈果实褐变发生的机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永辰 沈文涛 王树昌 庹德财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2013, 34(2): 297-3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海南果园番木瓜病叶样品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第一链,基于已报道的番木瓜花叶病毒(Papaya mosaic virus,PaMV)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PaMV-CP基因序列,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发病植物感染了PaMV。再通过RT-PCR扩增PaMV全长cDNA序列,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cDNA全长为6 656 bp,与国外报道的PaMV分离物全长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9.6%。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吕恃衡 陈桂信 郑鸿昌 潘东明
    2013, 34(2): 301-3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夜来香生物钟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花瓣均一化cDNA文库EST序列中获得Dof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通过RACE获得Dof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nDof,在此基础上,采用APA-Genomic walking技术,分离获得该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子长度为2 054 bp,通过在线软件PlantCare分析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为2 087 bp,ORF为1 530 bp,编码一条含51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在该多肽链的N端有典型Dof结构域,可初步推断,该基因是Dof的同源基因;所获得的启动子中含有大量与光反应相关的元件,可初步推测,Dof基因可能参与夜来香生物钟的调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志钦 马小玲 严雁 黄雪盈 蔡金森 陈伟 石兰平 王博 牟少亮 官德义 何水林
    2013, 34(2): 308-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隆拟南芥LURP1基因上游1 515 bp的启动子调控序列并命名为AtLURP1p,将其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分别遗传转化烟草和水稻,获得LURP1p::GUS的烟草和水稻转基因植株及其相应的T2代株系,分别研究LURP1p对水稻稻瘟病、辣椒青枯病侵染及SA、MeJA、ABA等几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信号分子处理的应答。结果表明:(1)转基因烟草和水稻在几种激素,包括SA、MeJA、ABA的诱导处理下,GUS基因均可以被诱导表达;(2)转基因烟草在细菌性病菌青枯病的侵染下,GUS可被诱导表达并表现出持续表达的趋势,转基因水稻在稻瘟病的侵染下,其GUS基因也被诱导表达,并表现出后期持续上调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拟南芥LURP1的应答逆境信号通路也存在于烟草和水稻等植物,该启动子可用作诱导型启动子广泛地应用于不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原慧芳 田耀华 岳海 魏丽萍 陈国云
    2013, 34(2): 314-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光强(100%、50%、25%和5%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年后的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干季和雨季时幼苗叶片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蔗糖(Suc)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b(Chla/b)、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RMP)在不同光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的Pro下降幅度偏大外,SS、Suc、Chl和RMP在干季与雨季时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且变化幅度不大;各种源的Pro、SS和Suc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而其RMP和Chl呈升高趋势,但光强降至5%时,Chl明显降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7个与土沉香幼苗各遮荫度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即SP、SS、Suc、Pro、Chl、RMP和MDA。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季与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在不同遮荫度下测定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计算平均隶属度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 云南种在全光强下(100%)生长良好, 而大黄、 大白 和小白在中光环境(50%)下生长最好。
  • 植物生理生化
    蒋正中 盛亮 邓威威 杨云秋 韦朝领 张正竹
    2013, 34(2): 321-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对茶树叶片中主要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以及时间效应。结果表明:处理后2 d,3种浓度的处理皆引起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降低幅度愈大,处理后8 d,低浓度和推荐浓度处理的叶片降低幅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9.4%和20.3%;喷施后2-8 d,3种浓度处理皆导致茶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均是在处理后8 d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8.3%和22.3%;喷施后2 d和4 d,低浓度的处理诱导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而推荐浓度与高浓度的处理却导致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在处理后10 d,不同浓度处理的叶片中3种特征性代谢化物含量与对照相比,均相差不大。
  • 植物生理生化
    雷莉莉 莫文娟 李芳东 傅建敏 杨绍彬
    2013, 34(2): 325-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 (2)花粉活力持续3 d,柱头可授性持续5 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 (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东峰 吕宝乾 韦曼丽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2013, 34(2): 331-3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 ℃和-2 ℃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 ℃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 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 h时酶活性最高。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勇 郭俊杰 陈家骅 季清娥
    2013, 34(2): 335-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笑梅 范飞 李新国 龙超安 李绍鹏
    2013, 34(2): 339-3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8个不同品种的香蕉果实上分离纯化酵母菌,并将其与香蕉炭疽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及离体防效试验,以筛选优势拮抗酵母菌。结果表明:从香蕉果实上共分离纯化酵母菌329株;平板对峙培养后获得3株拮抗香蕉炭疽病原菌作用明显的酵母菌;离体防效试验筛选出1株拮抗效果较好且稳定的优势拮抗酵母菌Z-BR-16,以无菌水为对照,接种7 d后,其1.0×108 CFU/mL菌液对香蕉炭疽病的抑制率为75.94%。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经福林 李迁 卢芙萍 卢辉 徐雪莲 陈青 张会英
    2013, 34(2): 344-3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度(25±2)℃、 RH(75±5)%、 光照周期14(L) ∶ 10(D)的条件下, 研究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橡胶(Hevea auyanensis)、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5种植物叶片饲养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mcgregori)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取食木薯和橡胶叶片能完成世代发育,以木薯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10 d,F1代发育历期8.45 d;以橡胶饲养,其F0代发育历期8.45 d,F1代发育历期10.95 d。木薯单爪螨取食木瓜、变叶木和杧果新鲜叶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F0代仅发育至幼螨期,分别为3.70、1.80 和1.60 d;后代性比以木薯最大,F0和F1代分别为80.80%和88.50%,橡胶分别为80.20%和80.60%。木薯单爪螨在不同寄主上的单雌产卵量以橡胶最高,F0和F1代分别为25.8和29.8粒,木薯次之,分别为18.6和26.2粒,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只有木薯单爪螨F0代产卵,分别为1.2、0.98和0.6粒;成螨寿命以橡胶上成活最长,F0和F1代分别为19和20 d,木薯分别为17和18 d居次;在木瓜、变叶木和芒果上,木薯单爪螨成螨仅分别成活5.5、5和5 d。综上所述,木薯单爪螨不仅对木薯产生危害,且极有可能转移为害热带经济作物橡胶,对橡胶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玲 杨春亮 王明月 查玉兵
    2013, 34(2): 348-3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种测定菠萝果实中吡虫啉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样品中加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氯化钠吸水,过混合阳离子交换柱净化,残留物用流动相定容,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农药残留较高,且基本上呈现了施药后间隔期越短,农药残留越高的趋势。采前7 d吡虫啉农药残留达到0.61 mg/kg,间隔期30 d至7 d吡虫啉残留介于0.11~0.61 mg/kg,采前35 d吡虫啉残留量为未检出。吡虫啉的检出限为0.02 mg/kg,平均回收率在89%~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牛晓庆 陈良秋 付登强 杨伟波 李艳 覃伟权 蒋盛军
    2013, 34(2): 352-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 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 ℃和25 ℃,适宜pH 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 ℃,10 mi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域茹 罗金水 张汉荣 卢松茂 林智明 王宏毅 李美桂
    2013, 34(2): 358-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特异性引物从琯溪蜜柚黑斑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487 bp的特异性条带,准确地与疮痂病、炭疽病和黄斑病菌等蜜柚常发性真菌病害区分开。采用巢式PCR对该引物的检测灵敏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对于黑斑病菌基因组DNA,巢式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fg/μL,灵敏度比常规PCR至少提高100倍;对于发病组织,巢式PCR可从病斑组织含量为100 μg的DNA样品中检测到黑斑病菌。采用巢式PCR检测技术,可从蜜柚的黑斑病显症组织和未显症组织特异性地检测到病原菌,且检出率分别为96.67%和90%。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楠 朱文龙 武春媛
    2013, 34(2): 362-3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HCHs高效矿化菌Sphingomonas sp. BHC-A,对海南省澄迈县蔬菜种植区土壤微量残留的六六六(HCHs)进行微生物降解应用基础研究,评价BHC-A对HCHs的降解效果及其对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BHC-A对该试验区土壤中残留的α-HCH和γ-HCH均具有降解作用,其中对γ-HCH的降解效果最为明显,27 d降解率达100%。(2)BHC-A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7 d时3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壤。(3)BHC-A对土壤细菌在短期(15 d)内存在促进作用,对放线菌在短期(15 d)内存在抑制作用,15 d后两者数量均恢复到对照水平;BHC-A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小,27 d内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降解菌BHC-A能够快速清除土壤残留HCHs,且不干扰试验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邱于献 谭海生 邓国旗 李如朗 何映平
    2013, 34(2): 368-3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铝盐絮凝天然胶乳,探讨所得生胶的理化性能、硫化特性及其动态力学性能与传统凝固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氯化铝与盐酸溶液的互配,能够获得理化性能指标均达标的生胶产品;氯化铝与盐酸混合溶液凝固胶的拉伸强度较高;铝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天然橡胶的加工安全性,使天然橡胶的损耗因子和损耗模量略有升高,但其储能模量降低。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看出,铝盐凝固胶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比酸凝固的弱。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徐娟 黄洁
    2013, 34(2): 373-3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评价6份木薯种质块根的主要营养成分与食味,结果表明:不同木薯种质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ZM8229的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9%、2.53%,均高于其余5个品种,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华南9号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55、19.04 mg/hg,高于其它品种,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水平;华南8号的蛋白质含量为2.31%,高于华南6068、GR911、华南9号、华南10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食味综合评价最好的为华南9号;木薯块根的干物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木薯干物率可作为选育高淀粉木薯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英 周汉林 刘国道 王坚
    2013, 34(2): 377-3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并优化了测定王草青贮饲料中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20 mmol/L NaH2PO4/H3PO4(pH2.65)-甲醇二元梯度洗脱程序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上完成4种有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在0.015~2.25 m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0.999 4,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回收率在88.44%~114.51%,LA、AA、PA、BA的检出限分别是1.40、3.31、3.57、5.23 μg/L。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王草青贮饲料中有机酸测定。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沐方芳 张军 王曼曼 翁仕洋 刘兵 毕淑峰
    2013, 34(2): 382-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茎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84.9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亚油酸(11.96%)、棕榈酸(11.38%)、(-)-β-杜松烯(5.10%)、桉叶油醇(4.89%)、大根香叶烯D(4.84%)、β-石竹烯(4.16%)、(1α, 4aα, 8aα)-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2.91%)、樟脑(2.43%)、石竹烯氧化物(2.23%)。
  • 综述
  • 综述
    张锦新 廖国新 徐晓晖
    2013, 34(2): 386-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马峦山的大头茶群落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头茶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植株径级的增大而具减小趋势,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对象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大头茶>漆树>豺皮樟>荷木>布渣叶>乌桕>山苍子>山乌桕。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个体大小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对象木个体的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大头茶胸径达到15 cm后,竞争强度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