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大鹏 吴炳孙 何鹏 吴敏 覃怀德 韦家少
    2012, 33(9): 1529-1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对龙江农场热垦525两年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相对产量70%和90%为标准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叶片全氮、全钾等养分指标划分为低、中、高三级。结果表明:热垦525的土壤氮、磷、钾养分低水平指标为全氮<0.6 g/kg、有效磷<2.0 mg/kg、速效钾<50 mg/kg,中水平指标为全氮0.6~0.8 g/kg、有效磷2.0~3.5 mg/kg、速效钾50~70 mg/kg,高水平指标为全氮>0.8 g/kg、有效磷>3.5 mg/kg、速效钾>70 mg/kg;叶片氮、钾养分低水平指标为全氮<28 g/kg、全钾<8 g/kg,中水平指标为全氮28~33 g/kg、全钾8~11 g/kg,高水平指标为全氮>33 g/kg、全钾>11 g/kg。利用叶片进行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为每年的7、8、9月份。综合而言,应用“3414”试验能够很好的建立胶木兼优品种的营养诊断指标体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春梅 曹建华 李晓波 兰国玉 彭宗波 蒋菊生
    2012, 33(9): 1535-1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氮素含量及氮素释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后年失重率分别为47.37%、94.44%,枯叶失重最多在1~6月,枯枝失重较多集中在6~10月;(2)分解过程中枯枝、枯叶的氮素含量变化不同,枯叶全年整体呈下降趋势,枯枝则呈上升趋势;(3)分解过程中枯枝、枯叶的氮素释放率变化有差异,枯叶主要表现为氮素净释放,其中5月净释放率最大(41.50%),枯枝出现氮素富集的月份比枯叶多,其平均富集率(12.25%)远大于枯叶(2.75%);(4)随着林龄的增加,橡胶林枯落物分解中氮素释放量逐渐增多,一年之中5月氮素释放量最大,4月氮素富集最多。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华元刚 潘长兵 贝美容 茶正早 罗微 林钊沐
    2012, 33(9): 1540-1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砖红壤是我国植胶区主要土壤类型,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养分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还会引起地下水体富营养化。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径流场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橡胶园土壤中磷和钾素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橡胶园土壤磷、钾素的径流流失量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钾素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来临时前几次大暴雨及施肥后的第一、二场大暴雨;增施磷、钾肥可增加径流水溶性总磷和K+流失量及泥沙结合态磷的流失量,而对泥沙结合态钾的流失量无显著影响;磷和钾的流失均以泥沙携带为主,分别占流失总量的84.06%和70.98%,径流水溶性磷、钾素的流失所占比例较小;在供试条件下,施入的磷肥除部分随地表径流流失外,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施用钾肥大多随降雨径流流失,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白昌军 虞道耿 陈志权 刘国道
    2012, 33(9): 1548-15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禾本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等牧草产草量达215.89~475.42 kg/hm2,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4.08%~17.51%,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3.6%~76.6%,覆盖度达62.71%~90.42%。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提高了林地植被覆盖度,植株存活率较高,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华 张洪波 李锦红 李文伟 夏红云 郭铁英 白学慧 肖兵 杨秋鸣
    2012, 33(9): 1554-1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进、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收集咖啡种质资源5个种377份,保存325份,建立3.34 hm2资源圃并被农业部授牌;对圃内保存的种质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旱、抗寒及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对资源进行共性、个性描述及共享利用;筛选优异咖啡种质18份,创制优异咖啡新种质13份,获得杂交组合后代49份,审定和认定咖啡新品种各1个,注册登记新品种5个,建立配套的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0 000 hm2,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赵青云 王辉 王华 庄辉发 鱼欢 谭乐和 朱自慧 宋应辉
    2012, 33(9): 1562-15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种植年限香草兰园植株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 a以上园龄的香草兰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0~5 a园龄香草兰叶片各生理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平板稀释涂布结果显示:5、10和20 a园龄香草兰根际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新植园,根际细菌与新植园相比分别降低了58.4%、91.6%、96.7%;根际真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呈相反趋势,与新植园相比,真菌数量分别是新植园的1.6、2.1和3.4倍。综上所述,种植10 a以上的香草兰园植株生长代谢缓慢,土壤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微生物区系失衡。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曾继吾 曹水良 姜波 钟云 邓贵明 周碧容 彭成绩 易干军
    2012, 33(9): 1568-15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柳甜橘’是从‘春甜橘’中选育出来的柑橘品种,果实品质优良,在粤东地区成熟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本研究经过多年田间观察和分析,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明柳甜橘与春甜橘形态特征,表明两者物候期、生长和结果习性相似,但明柳甜橘树势生长相对旺盛,坐果率高,平均单果重约比春甜橘大37.0%,而且果皮较厚,果面有明显柳纹,采前裂果少。果实品质方面,两者可溶解性固形物、总糖、Vc和果肉中膳食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柳甜橘的总酸含量、果肉及果皮中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春甜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梁李宏 王金辉 张中润 Americo Uaciquete 黄海杰 黄伟坚
    2012, 33(9): 1574-15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莫桑比克楠普拉省调查了白粉病对60个腰果品系果梨的为害情况。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腰果品系的果梨受白粉病为害程度差异很大。品系AZA17/79受白粉病的为害程度最低,为害率和为害指数分别仅为3.7%和0.91%,其次为H1、M96-2.3VM、AC34、4.2VM和Local 3,为害率在9.4%~20.4%,为害指数在4.87%~10.28%。其余品系的果梨为害率和为害指数相对较高。根据本文的腰果品系对白粉病抗性的评价标准(果梨),对60个腰果品系的果梨抗白粉病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抗品系有5个,分别为AZA17/79、H1、M96-2.3VM、AC34和4.2VM;抗性品系5个,分别为Local 3、B4、2.4PA、1.20VM和11.9PA;中抗品系3个,分别为CCM9-61、AC10/14和5.12PA;感病品系6个,为AC6、9.1NAS、7.1PA、1.12PA、12.8PA和12.9PA;其余41个品系均属于高感品系。说明莫桑比克推广种植的腰果品系的果梨对白粉病抗性普遍较差,容易遭受白粉病为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彭智平 黄继川 于俊红 李文英 林志军 吴雪娜 杨林香
    2012, 33(9): 1579-1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味精废液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味精废液22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和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别提高11.81%和25.23%,花生蛋白质和粗脂肪分别提高9.07%和8.18%;在用量为300 kg/hm2时百粒重提高5.04%。用量为150 kg/hm2时,花生结实期根系活力较对照提高47.22%;用量为225 kg/hm2时,花生叶片游离氨基酸提高37.27%,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13.6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9.45%,但差异不显著。施用味精废液对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用量为225 kg/hm2时,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28.18%、47.06%,差异达显著水平;而酸性磷酸酶在用量为150 kg/hm2时达最大值,较对照提高9.84%,差异不显著。施用味精废液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营养器官对N和K的累积,提高荚果对N的累积。说明在花生上施用味精废液能够促进养分的累积,具有较好增产提质效果;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生物环境,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程琳琳 王跃进 张剑侠 唐冬梅
    2012, 33(9): 1584-15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自交,与二倍体有核葡萄、四倍体有核葡萄杂交,采用胚挽救技术对其自交、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对无核×四倍体有核葡萄杂种幼苗进行了流式细胞仪的染色体技术进行倍性鉴定,并进行胚挽救苗的炼苗移栽。共获得幼苗114个单株,初步鉴定三倍体幼苗4株,胚挽救苗成活82株,成活率平均达90.11%。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华 林兆里 罗俊 苏俊波
    2012, 33(9): 1590-1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化收获是事关中国甘蔗产业水平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农机农艺融合是加速机械化收获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国际主流甘蔗联合收割机Austoft7000型对5个甘蔗品种的机收田间损失率和夹杂物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糖55和福农39是当地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福农15蔗茎组织较松脆,机收不宜过高速行驶,以免蔗茎在收割机通道内挤压破损,造成田间损失增加,在此原则基础上,调大排杂风量可有效减少夹杂物。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产能类型区分、熟期安排和机械作业面一致性的机收品种布局原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徐如松 柴瑞娟 王玉良
    2012, 33(9): 1593-1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选择萌发、生长和生理3个方面的8个变量作为响应指标,采用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秦优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土元素镧、铈及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幼苗DNA的荧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镧(30~40 mg/mL)和铈(30~40 mg/mL)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明显促进了幼苗的株高、苗重、侧根数和根长等生长指标,降低了幼苗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对细胞膜有一定保护作用,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镧和铈在低浓度下对油菜生长的促进作用与胞内钙调蛋白有关,氯丙嗪可以不同程度逆转镧和铈的促生作用;镧和铈处理后,油菜幼苗DNA荧光有所增加,对DNA的结构产生影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聂智毅 黎瑜 李波 夏可灿 段翠芳
    2012, 33(9): 1598-1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生物合成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类异戊二烯次生代谢,它是影响橡胶产量的首要因素。ABC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是一类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大家族。筛选已构建的茉莉酸诱导橡胶树胶乳消减文库,并克隆了1个GCN(general control non-repressible)亚族ABC转运蛋白基因EST,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HbGCN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共1 815 bp,编码605个氨基酸残基。表达分析表明:HbGCN1主要在橡胶树树皮及胶乳中表达,且在乙烯、茉莉酸或伤害诱导下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与橡胶生物合成相关。原核表达该基因,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宋剑灵 丁书仙 李开绵 罗丽娟
    2012, 33(9): 1603-16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5号木薯为材料,观察木薯受精后胚胎的发育过程并对不同发育时期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木薯受精卵早期处于休眠状态;授粉后12 d胚胎发育到多细胞原胚阶段;授粉后14 d发育到早期球形胚阶段;授粉后17 d发育到心形胚阶段;授粉后19 d发育到早期双子叶胚阶段。早期幼胚的萌发率较低,授粉后15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0.5 mg/L 6-BA+0.1 mg/L NAA+6%蔗糖上培养时,胚胎发育率为33.3%。中后期幼胚的萌发率较高,授粉后35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0.5 mg/L 6-BA+0.01 mg/L NAA+3%蔗糖上培养时,萌发率可达100%。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采用幼胚剥离培养。授粉后30 d的幼胚,在培养基MS+0.5 mg/L CuSO4+6 mg/L 2,4-D+3%蔗糖上培养时,出胚率达77.3%。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裕坤 林玉玲 赖钟雄
    2012, 33(9): 1608-16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uit weight 2.2(fw2.2)是植物中控制果实重量的重要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以龙眼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法及RACE技术,从龙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fw2.2家族的2个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Dlfw2.2-1与Dlfw2.2-1,并对其核甘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lfw2.2-1基因的cDNA全长为970 bp,编码184个氨基酸;Dlfw2.2-2基因的cDNA全长为941 bp,编码175个氨基酸。Dlfw2.2-1与Dlfw2.2-2的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fw2.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膜,不含信号肽,具有跨膜结构与典型的与PLAC8同源的富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的保守结构域。植物中fw2.2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lfw2.2-1和Dlfw2.2-2为同一分枝,与番茄和油梨的fw2.2的距离最近。因此,推测Dlfw2.2-1与Dlfw2.2-2属于fw2.2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建斌 刘菊华 贾彩红 金志强 徐碧玉
    2012, 33(9): 1614-16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前期抑制差减杂交技术筛选获得的香蕉果实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经NCBI比对,表明该基因片段属于香蕉ATP依赖的RNA解旋酶(Helicase)基因家族成员,含有完整的RNA解旋酶超家族C-末端结构域HELICc结构。经Southern杂交证实,此RNA解旋酶基因在香蕉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构建RNA解旋酶基因的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PC86,转化番茄获得6株转基因番茄植株。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叶、花和生长形态均有变异,部分转基因番茄生长势弱。该研究结果对鉴定香蕉RNA解旋酶基因功能奠定了初步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文治 杨志坚 杨本鹏 熊国如 蔡文伟 冯翠莲 王俊刚 伍苏然 张树珍
    2012, 33(9): 1619-16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遗传背景复杂,转基因技术是甘蔗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甘蔗转基因遗传改良主要是通过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来实现,但目前我国的甘蔗转基因技术,普遍存在转基因效率偏低,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偏少,难以筛选到目的基因稳定表达、有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株系等问题。本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农杆菌介导法的甘蔗转基因方法。转化效率为20%,筛选效率达到90%,转化时间为4个月,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程保山 罗伯祥 杨加银
    2012, 33(9): 1625-16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58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58个等位基因位点对44份三系杂交粳稻亲本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 44个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54~0.96。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1处,可将44个粳稻品种(系)分为4类,绝大多数品种(系)都聚为第四类群,第四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又可分为5个亚群,所有的保持系和不育系单独聚为E亚群。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琼林 梁凌玲 何瑞 詹若挺 陈蔚文
    2012, 33(9): 1630-16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植物DNA条形候选片段rbcL基因的序列信息鉴别青天葵及其混伪品。采用试剂盒法提取青天葵及其混伪品的叶片总DNA,一对通用引物应用于PCR扩增和双向测序。采用DNAMAN、CLUSTALX和MEGA4.0等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的青天葵及其混伪品rbcL基因序列长度为502 bp,3个类型的青天葵序列完全一致,它们与毛叶芋兰之间存在5处差异;青天葵种内K2P遗传距离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K2P遗传距离;NJ聚类树显示,各物种均表现出单系性,并与其它物种相互区别。表明rbcL基因可用于鉴别青天葵及其混伪品。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生财 林玉玲 吴高杰 匡华琴 赖钟雄
    2012, 33(9): 1635-16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苋菜无菌试管苗及其试管开花过程中各阶段培养物为材料,利用qPCR技术进行苋菜试管开花过程相关microRNA 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NormFinder软件计算出最适合的内参基因为ama-miR159a;在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ama-miR156c、ama-miR156d、ama-miR156g相对表达量在幼苗期向壮苗期转变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较低水平;ama-miR156h、ama-miR157b、ama-miR157c、ama-miR157d、ama-miR3和ama-miR10相对表达量在幼苗期向花芽期转变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花芽期达到最低;ama-miR172d的表达模式与miR156/miR157表达模式相反;苋菜试管苗幼苗期到花芽期形成时ama-miR319b 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ama-miR164b在花芽期时相对表达量比较高,花芽期向开花期转变时,其相对表达量降低;ama-miR166a/miR166g表达在苋菜开花过程中始终呈上调表达;ama-miR167b/miR167d和ama-miR4相对表达量先略有升高然后降低,在花芽期降到最低,随后又升高。由此可见,microRNA在调控苋菜试管苗由幼苗期向壮苗期转变、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以及花器官的形成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牛晓庆 鹿连明 吴祖建
    2012, 33(9): 1642-16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扩增水稻条纹病毒基因NS3,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将其分别连接酵母诱饵载体pGBKT7与酵母捕获载体pGADT7,得到重组子pGAD-NS3和pGBK-NS3。自身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NS3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其自身也没有自激活活性,不存在自身互作。将这2个重组子分别与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运动蛋白NSvc4两两共转化到酵母感受态细胞AH109中,转化产物涂布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二缺、三缺、四缺平板,后经X-a-Gal 染色观察,结果表明,NS3与SP的转化产物能在三缺平板上生长并在相应培养基中变蓝色,说明NS3与SP蛋白存在互作,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NS3蛋白的功能及彼此的互作在水稻条纹病毒致病机理上的作用。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史敏晶 田维敏
    2012, 33(9): 1647-16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碘-溴染色法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移动的JA(Jasmonic Acid,茉莉酸)对橡胶树萌条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第一和第二叶蓬均无次生乳管分化,但第一叶蓬经0.07%JA处理,40 d后在施用部位、施用部位上下5 cm、10 cm处及远离施用部位的下一叶蓬均有次生乳管分化,该乳管细胞大小相近,离形成层区的远近相似,可见这些乳管是同期被诱导出来的,外源JA的移动是施用部位之外的茎皮分化次生乳管的原因。同一萌条的不同叶蓬同时施加JA比单叶蓬施加JA更易诱导次生乳管,表明移动的JA诱导乳管分化具有叠加效应和剂量效应。本研究为茉莉酸的信号传导及诱导橡胶树乳管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邓穗生 高爱平 陈业渊
    2012, 33(9): 1654-16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显微观察法研究6种番荔枝属果树的雄蕊特征,观测不同种的雄蕊长度、数量、花药长度和花粉数量及形态大小等雄蕊特征。结果表明:雄蕊特征随树种的不同而有变化,但普通番荔枝、阿蒂莫耶番荔枝、秘鲁番荔枝、牛心番荔枝等4种番荔枝的雄蕊特征及变化基本一致,而与山刺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等相差甚远;山刺番荔枝和圆滑番荔枝的一些雄蕊特征则较为接近。此外,尽管花药长短相差大,但每个花药内花粉数量的差异不显著,表明每朵花的花粉量仅由雄蕊数决定。
  • 植物生理生化
    李苗苗 张秀梅 刘胜辉 李运河 陆新华 吴青松 孙伟生 孙光明
    2012, 33(9): 1659-16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11个菠萝品种果实中5种维生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1个品种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在99.9~230.9 μg/g,维生素A含量在1.6~3.8 μg/g,维生素B3含量在3.8~23.5 μg/g,维生素B6含量差异较大,在4.5~67.1 μg/g,巴厘、台农11号、Golden Winter Sweet、New Phuket、Phuket 5个品种中未检测到含有维生素B12,其它品种维生素B12含量在2.0~12.1 μg/g。巴厘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台农11号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Golden Winter Sweet维生素B3和维生素B6含量最高,台农19号维生素B12含量最高。
  • 植物生理生化
    叶秀妹 肖世明 杨露云 吴露莉 蔡永红 冯新 赖钟雄
    2012, 33(9): 1663-16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六棱景天的盆栽苗为材料,建立无菌体系,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基本培养基、光质光强、琼脂浓度等条件对芽苗增殖、生根的影响及不同移栽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 + NAA 0.1 mg/L + 6-BA 1.0 mg/L培养基可诱导六棱景天茎段腋芽萌动,并形成丛生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为NAA 0.1 mg/L + 6-BA 2.0 mg/L;以MS为基本培养,附加0.8%的琼脂可减少组培苗的白化和玻璃化现象,获得健壮丛生芽;光质对芽苗的增殖生长有较大影响,红光、蓝光和白光均促进芽苗的增殖和生长,其中以红光的效果最为显著,绿光最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NAA 0.05 mg/L+IBA 0.01 mg/L,光强为1 000 lx时最利于六棱景天的生根壮苗,移栽成活率以1/2蛭石+1/2泥炭的基质为最高,达84.39%。
  • 植物生理生化
    周维 刘先宝 霍姗姗 戴英葵 黄贵修
    2012, 33(9): 1670-16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前期从臂形草中分离的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HND5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1%,酵母粉2.24%,ZnSO4·7H2O 0.005%,K2HPO4 0.05%,MgSO4·7H2O 0.05%,C/N比为10 ∶ 1;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 ℃, 初始pH 8.0,转速120 r/min,初始接种量10%。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景林 卢芙萍 赵冬香 贾芳曌
    2012, 33(9): 1677-1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热带作物主要害虫绿鳞象甲对11种绿叶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并以茶树、芒果、柑橘、荔枝等4种绿鳞象甲常见寄主植物为供试对象,对其进行绿鳞象甲的室内选择行为试验。EAG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雌雄虫均对反-2-己烯-1-醇表现出最强的EAG反应,对吲哚表现出最弱的EAG反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EAG反应值上看,绿鳞象甲雌雄虫对所测定各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室内选择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对芒果的选择性最强,其次是荔枝和柑橘,选择性最弱的是茶树,说明芒果为其更适宜寄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盼 许再福
    2012, 33(9): 1681-16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试验,研究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在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1~3龄若虫与雌成虫体上的寄生及其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的2种试验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均可寄生扶桑绵粉蚧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其中对2龄若虫的寄生率最高,分别是41.20%和45.00%;对粉蚧雌成虫的寄生率最低,但每头僵蚧平均羽化出蜂数最多,分别为9.42头和7.00头,子代雌蜂比例也最大;子代雌蜂在粉蚧1龄若虫体内发育的历期最长,为14.62 d;在粉蚧雌成虫上发育的历期最短,为13.97 d;在粉蚧1龄若虫体内发育的子代蜂的个体最小,在粉蚧雌成虫上发育的子代蜂个体最大。因此,利用松粉蚧抑虱跳小蜂防治扶桑绵粉蚧,应以粉蚧2龄若虫为防治对象,以粉蚧雌成虫为繁殖寄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肖仲久 李小霞 蒋选利
    2012, 33(9): 1686-1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贵州白绢病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采自贵州省贵阳、遵义等5个市(州)郊不同发病地的20株白术白绢病菌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116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引物,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扩增谱带,共获得DNA指纹图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检测率为68.75%,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6~0.98。以遗传相似系数0.79为阈值,供试菌株被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Ⅰ/Ⅱ/Ⅲ)。除部分相同地理来源(毕节)的菌株被划分为同一组外,其它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直接相关性并不明显。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涂蓉 季清蛾 杨建全 陈家骅
    2012, 33(9): 1690-16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这2种寄生蜂对寄主植物挥发物中主要的9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布氏潜蝇茧蜂雌雄成虫均对朱栾倍半萜反应最大,并且均对石竹烯反应最小。长尾潜蝇茧蜂雌虫对α-法呢烯反应最大,对柠檬烯反应最小;雄虫对反-2-癸烯醛反应最大,对β-紫罗兰酮和石竹烯反应最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张翀 郭泽镔 倪晨晖 郑宝东
    2012, 33(9): 1693-16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超高压技术应用于枇杷软罐头杀菌,研究不同处理压力、不同保压时间对细菌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胀袋情况的影响,结合硬度的变化探讨枇杷软罐头超高压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超高压处理压力越高,对枇杷软罐头的杀菌效果越好。在相同的压力下,超高压杀菌效果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处理温度30 ℃、处理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15 min即可满足枇杷软罐头保藏的要求。硬度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热杀菌相比,超高压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枇杷软罐头的硬度,提高枇杷软罐头品质。一定条件的超高压处理能使枇杷软罐头达到商业无菌,而且保证了枇杷软罐头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马志武 陈永平 廖建和 廖双泉
    2012, 33(9): 1698-17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型微波辐射凝固法凝固胶清,研究了不同种类用量的电解质、微波辐射的温度和功率对胶清凝固的影响;并将酸凝固胶清橡胶和微波凝固胶清橡胶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酸铵用量达到胶清质量2%以上、温度在97 ℃、功率为900 W时,凝固时间在4 min左右,其凝固效果好;微波凝固胶清橡胶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比酸凝固胶清橡胶高。
  • 综述
  • 综述
    蓝基贤 唐朝荣
    2012, 33(9): 1702-17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等植物中,转化酶是决定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库组织分配的关键基因家族,在作物经济产量形成与果实品质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综述了高等植物转化酶的种类、结构特征、代谢途径、生化特性、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不同类型转化酶生理生化特性与生理功能的差别。同时,简要介绍了笔者实验室在橡胶树胶乳转化酶基因克隆、表达调控、分离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上的最新进展。
  • 综述
    郑得林 谭俊峰 林智
    2012, 33(9): 1708-17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主要是萜烯醇、芳香族醇、脂肪族醇类的β-D-吡喃葡萄糖苷、β-樱草糖苷,通过一定手段的释放,对改善茶叶及其加工制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研究现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提取、鉴定,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与茶叶香气的关系,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水解酶及其性质进行了综述,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