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洪林 劳世辉 梁国鲁 魏岳荣 刘正富
    2012, 33(6): 969-9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AA)、抗枯1号(Kangku 1,AAA)、大蕉(Musa Paradidiaca L.,ABB)3个香蕉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胚性悬浮细胞在长期继代培养后的分化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 3个香蕉品种ECS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胚性悬浮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稳定,染色体数目从6个到116个不等,各ECS均为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组成的混倍体,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比例随之增多,体细胞胚胎分化能力逐渐下降。野生阿宽蕉、抗枯1号和大蕉的ECS继代培养1.5 a后,细胞变异率分别为96.3%、93.0%和94.0%,而体胚分化能力分别为0.96×103、0.55×103、0.65×103个/mL PCV。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香蕉ECS染色体变异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万继锋 吴如健 韦晓霞 陈 瑾 胡菡青 潘少霖
    2012, 33(6): 975-9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农业部福州橄榄种质资源圃中80份橄榄种质资源叶片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橄榄种质资源的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小叶数、复叶主轴长度、小叶叶柄长度、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来源地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形指数、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小叶数是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戴志刚 王凤敏 陈基权 粟建光 龚友才 温岚
    2012, 33(6): 981-9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份红麻种子为材料,对人工加速老化后种子活力变化及基因组DNA的遗传完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4±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后,红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活力下降过程不是等速率的,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利用筛选的23对RAPD引物对3份材料的对照和不同老化处理的DNA进行遗传完整性检测,83-20和台农1号的等位基因频率都是100%,未检测到差异;检测到辽55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0.85%,存在差异,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表明人工老化对红麻种子基因组DNA的影响不显著,即老化对红麻种质遗传完整性无显著影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岚 王伟 黄承和 常春荣
    2012, 33(6): 988-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香蕉苗移植到0.2 mmol/L CaSO4溶液中饥饿3 d,采用改进耗竭法研究了香蕉幼苗期在5种铵硝配比营养液中的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探讨香蕉铵硝营养特点。结果表明,香蕉幼苗所有铵硝配比处理的硝态氮吸收曲线特征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模型的描述。加铵不仅显著影响香蕉幼苗硝态氮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对Km的影响也达显著水平。在霍格兰营养液的基础上直接添加10%NH4+-N 比将10%NO3--N用NH4+-N替换更能降低香蕉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但这两种处理对Km的影响不显著。在100%硝态氮的基础上,增铵降低了香蕉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增10%NH4+-N降低香蕉对硝态氮的亲和力,增25%NH4+-N对香蕉对硝态氮的亲和力的影响则相反。在本实验条件下,香蕉硝态氮吸收系统属于低亲和吸收系统。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文睿 江彪 彭庆务 赵芹 谢大森
    2012, 33(6): 993-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瓜组合B214(小籽粒)×B227(大籽粒)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及F2)种子千粒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组合B214×B227种子千粒重性状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要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在B1、B2及F2群体的遗传率分别为68.82%、75.70%和76.29%。因此,可通过选择较高千粒重的材料为亲本,利用加性效应对冬瓜种子千粒重性状进行品种改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荣斌 时晓芳 孙熹 张承瑶 薛进军
    2012, 33(6): 997-10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长势一致的温克提子为试材,研究蚯蚓粪、牛粪和常规施肥3种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克提子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处理的温克提子正造果和二造果的产量、百粒重、横径、纵径、总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高于牛粪和常规施肥处理,而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牛粪和常规施肥处理。二造果的百粒重、横径、纵径、总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低于正造果,二造果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正造果。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胡钧铭 江立庚 徐世宏 韦善清 梁和 董登峰
    2012, 33(6): 1001-1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不同播期调控下,研究不同播期下优质稻花后植株碳氮流转与籽粒生长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籽粒活跃灌浆期、持续灌浆时间与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期推迟不利于茎鞘碳同化物向穗部流转,茎鞘碳同化物转运对籽粒的产量和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淀粉>可溶性糖>蔗糖,茎鞘碳同化物对籽粒产量及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远高于叶片。可溶性糖转运对籽粒产量和淀粉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蔗糖、淀粉对籽粒的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的减少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增加是同步的,并且,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快速递减期(花后3~12 d)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快速递增期(花后6~12 d)同步。(3)播种期推迟减少茎鞘和叶片总氮的积累,籽粒氮收获指数降低,但是播种期的推迟却增加茎鞘和叶片器官蛋白氮积累,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郑涛 李发林 黄炎和 郑域茹 林阳春 林晓兰 武英 谢南松
    2012, 33(6): 1009-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处理对氨态氮的吸附特性,并将结果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的氨浓度超过一临界值时,其对氨离子的吸附量会出现明显上升,而在此临界值以下则变化不明显;套种不同牧草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的铵吸附能力,具体表现为圆叶决明>百喜草>平托花生>宽叶雀稗>CK(自然生日本草);各处理土壤铵等温吸附与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与Freundlich、Temkin方程拟合达显著水平,Langmuir方程的拟合结果较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碧兰 徐立 李志英
    2012, 33(6): 1014-1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和花药颜色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花药外部形态指标与小孢子发育时期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的特征差异明显。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尤其与花蕾的大小关系密切。根据花器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为美丽崖豆藤花药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黄天带 龙青姨 周权男 华玉伟 胡彦师 黄华孙
    2012, 33(6): 1018-1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16种不同基因型橡胶树幼果内珠被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追踪参试基因型系谱;并基于25对EST-SSRs分子标记数据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系谱、聚类结果与体胚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均较高,位于68.46%~100%,7个基因型愈伤组织能诱导出体细胞胚状体,其中3个基因型能够较大量诱导体细胞胚状体,其余9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完全不具备分化能力;具有RRIM600亲缘的基因型体胚分化能力强,具有IAN873、PB5/51、热研217亲缘的基因型体胚分化能力弱或无体胚分化能力;16种基因型的相似系数位于0.56~0.89间,在遗传距离0.73时分为5类。体胚发生结果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与聚类分析结果吻合度不大;提示可以利用系谱分析提高橡胶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筛选效率。最后讨论分子标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思路。
  • 植物生理生化
    王一承 李伟才 石胜友 刘丽琴 谢江辉 魏永赞
    2012, 33(6): 1024-1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弄清多效唑(PP333)对荔枝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于2011年12月对‘妃子笑’荔枝整株喷施PP333(500 mg/L), 研究其对叶片叶绿素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PP333可显著增加荔枝叶片的SPAD值,且使Fv/Fm、Fv/F0、Fv'/Fm'、ΦPSⅡ、ETR、PCR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所增加,而NPQ则降低;从光响应曲线可以看出,Fv'/Fm'、ΦPSⅡ和qP随光化光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PQ、PCR和ETR随光化光强度增加而增加;从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PP333处理后P、E增加,D减小,更有利于能量进入PSⅡ反应中心,促进光化学效率提高;PP333处理可以增加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荔枝叶片的光合性能。
  • 植物生理生化
    马新业 曾继吾 易干军
    2012, 33(6): 1030-1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桂味”和“妃子笑”两个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的花药胚性细胞悬浮系来源的原生质体作融合亲本,在优化电融合参数(排列电压5 V,脉冲电压80 V,脉冲持续时间45~65 μs,原生质体密度5.0×105~7.5×105个/mL,融合液Ca2+浓度0.2 mmol/L,甘露醇浓度10%~11%)条件下,可获得20%以上双元异核融合率。在亲本原生质体混合前,以0.02%中性红10 min染色“桂味”原生质体,有助于双元异核融合体的有效确认。
  • 植物生理生化
    邓旭 董晨 张广明
    2012, 33(6): 1034-10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州和显脉两种金花茶幼苗为材料,通过缺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以探讨金花茶幼苗抗氧化能力以及渗透含量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金花茶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但相对电导率、H2O2、MDA、可溶性总糖、脯氨酸的含量却逐渐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干旱胁迫下,与显脉金花茶相比,龙州金花茶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H2O2和MDA积累量低于显脉金花茶。说明叶片的高活性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物质含量的增加促进龙州金花茶叶片的保水能力,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 植物生理生化
    刘爱荣 张远兵 江玉平 姚琴琴
    2012, 33(6): 1040-10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垂盆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对照)、 25、 50、 100、 150、 200 mmol/L]对垂盆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垂盆草鲜重、干重、含水量、K+含量、根Na+/叶Na+、叶的K+/Na+和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Na+、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NO3-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显示, 盐胁迫对垂盆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其耐盐阈值为100 mmol/L NaCl;盐胁迫下垂盆草通过积累Na+、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脯氨酸进行渗透调节。
  • 植物生理生化
    刘建福 杨晨 王明元
    2012, 33(6): 1045-10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模拟酸雨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南方红豆杉叶尖出现伤害症状,叶片发生脱落,随着酸雨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损伤程度加重;酸雨胁迫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酸雨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中度胁迫(pH4.0)和轻度胁迫(pH5.6)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重度胁迫(pH2.5)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轻度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的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南方红豆杉对pH4.0~5.6的酸雨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兰兰 李崇晖 杨光穗 黄素荣 王存 陈金花 王荣香 尹俊梅
    2012, 33(6): 1051-10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掌盆花品种‘大哥大’(‘Dakot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蔗糖处理对与佛焰苞颜色相关的生理特征影响,旨在改善佛焰苞秋冬季节的品质,降低“绿耳”发生率。结果表明:加施蔗糖能有效提高佛焰苞的色相a*值和彩度C*值,降低“绿耳”发生率,促进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总花青素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降低叶绿素含量。综合各项指标得出,秋冬季节对‘Dakota’加施蔗糖可改善佛焰苞“绿耳”现象,适宜的处理时间及浓度分别为:8、9月中旬,选择0.05 mol/L的蔗糖水溶液处理,9月下旬至12月底,应加大蔗糖浓度,选择0.15 mol/L蔗糖水溶液,效果最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艳霞 冯仁军 张丽丽 张银东
    2012, 33(6): 1057-1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乙烯诱导香蕉后熟初期的果皮总蛋白和对照果皮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利用ImageMaster软件找出乙烯诱导的香蕉果皮中的差异蛋白点,并且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选取一个可能为Ⅲ类酸性几丁质酶(MaCHⅢ)的蛋白进行后续研究。利用MaCHⅢ的肽段信息在NCBI上比对后找到与该蛋白相应的核酸信息,设计PCR反应引物,扩增MaCHⅢ基因,得到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与Ⅲ类酸性几丁质酶的同源性为99%,可以初步确定这个基因为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谭燕华 王俊刚 张树珍 王 军 彭存智 易小平
    2012, 33(6): 1063-10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转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AWCD)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1/D,优势度)、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clntosh指数(U,物种均一性)均存在差异,其中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Mcl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主成分分析也表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的碳源有特异利用,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其次是脂肪酸和脂类。表明转基因甘蔗根系在生长期可能诱导了具有某些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因此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春文 唐宁 林东波 李正国
    2012, 33(6): 1068-10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一条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ZmAFB2(GenBank登录号为NM_001143136.1)。通过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ZmAFB2全长1 722 bp,编码574个氨基酸。N端含有 F-box结构域,属于F-box基因家族,与水稻Os04g32460.1同源性很高,属于AFB2亚家族。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玉米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但在茎中的表达量最强。为进一步研究玉米ZmAFB2基因的功能,构建玉米ZmAFB2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CAMBIA-35S-AFB2,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共获得3个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番茄表型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叶片稍厚颜色暗绿,果实较小,无籽或少籽,房室发育不健全,因此,推测AFB2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这为进一步阐明AFB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宋江华 赵颖 汪承刚 曹家树
    2012, 33(6): 1073-1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编码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特殊基因。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 var. utilis]为实验材料,根据普通白菜花粉特异的非编码RNA基因BcMF1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菜心中克隆出BcMF11的同源基因全长序列, 命名为BcNR1(GenBank登录号为EF363720)。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801 bp,缺乏明显的开放阅读框,而且在序列中多处出现终止密码子,具有非编码RNA基因的序列特征。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BcNR1是菜心花粉发育特异表达的基因,推测该非编码RNA基因在植物花粉发育中发挥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高浦 李纪元 范正琪 倪穗 李辛雷 周兴文 孙迎坤
    2012, 33(6): 1077-10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山茶重瓣花‘红十八学士’(Camellia japonica ‘Hong Shibaxueshi’)中的4个B类功能基因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预测了其蛋白结构,并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分属3个亚家族,其中CjHGLO1和CjHGLO2属PI亚家族,CjHTM6属TM6-like亚家族,CjHDEF属AP3亚家族;4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均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二、三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然后以延伸链三种构象形式存在;分析的特定位点中磷酸化位点数量最多,尤其是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最多。原核表达实验结果显示:当IPTG浓度在0.2 mmol/L、30 ℃、经1 h诱导CjHGLO1蛋白可获表达;当IPTG浓度在0.1 mmol/L、30 ℃、诱导1.5 h  CjHGLO2蛋白可获表达;当IPTG浓度在0.5 mmol/L、16 ℃、过夜(>16 h)诱导CjHDEF蛋白可获表达;当IPTG浓度在0.3 mmol/L、20 ℃、诱导5 h CjHTM6蛋白可获表达。这些研究为山茶B-function基因的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吴菁华 杨 超 吴少华
    2012, 33(6): 1084-1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CE技术从中国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花芽中获得1个与花器官发育有关的MADS-box基因,命名为NtPI(GenBank登录号:JQ326272)。该基因全长804 bp,含有1个6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结构域,与仙客来水仙(Narcissus cyclamineus)同源性最高,达98%。系统进化树显示,NtPI属于B 类MADS-box基因家族的PI/GLO类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盏银台’和‘玉玲珑’2种水仙花朵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的水平有所不同。在‘金盏银台’中,雄蕊和雌蕊的表达量大于花瓣和副冠,而在‘玉玲珑’花瓣和副冠中,表达丰度远远大于雄蕊和雌蕊。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古鑫 范志伟 沈奕德 李晓霞 黄乔乔 程汉亭 刘丽珍 韩佳宇
    2012, 33(6): 1089-10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防治橡胶树白粉病安全有效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22种植物甲醇提取液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假臭草和九里香提取液浓度在0.1 g/mL时,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3.98%和47.62%,极显著优于其它植物和对照。进一步测定假臭草和九里香提取液的EC50和EC75值,以及其盆栽试验的防治效果与橡胶树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假臭草和九里香对病原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0.26 g/mL和0.20 g/mL,EC75值分别为1.12 g/mL和0.99 g/mL。假臭草和九里香提取液浓度在EC75值时,防病效果分别为20.00%和18.67%,显著高于对照。假臭草和九里香提取液处理后,橡胶树叶片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CAT、SOD和PAL活性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由此可见,假臭草和九里香提取液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的萌发和生长,而且能提高橡胶树的抗病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雨良 张树珍 王健华 熊国如 王俊刚 余乃通 刘志昕
    2012, 33(6): 1096-1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甘蔗花叶病与甘蔗寄主致病的互作分子机制,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的cDNA文库,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采用Omega公司Plant RNA Kit提取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总RNA,经过Oligotex纯化获得m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再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双链cDNA。经SfiI酶切并去除短片段后,连接到pGADT7-SfiI载体上,成功获得初级cDNA文库,最后以初级文库100万克隆为基数扩增,得到扩增文库并提取质粒。经检测构建的文库容量为1.6×106 cfu,文库滴度2.2×106 cfu/mL,文库c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700~2 000 bp,文库重组率约为96%。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分离抗病功能基因及开展寄主与病毒互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川毓 施肖堃 张铃 郭莺 阮妙鸿 陈如凯 张木清
    2012, 33(6): 1101-1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SrMV-P1基因甘蔗经过2个世代的试验,表现出对甘蔗花叶病一定的抗性,但不同转基因无性系中,其抗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本研究以受体材料(FN95-1702)和空转对照P7(未插入外源基因SrMV-P1的载体)为对照,以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转基因无性系TF53和TF64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甘蔗花叶病毒剂量,以及载体效应和外源基因效应作用下的活性氧代谢分析,从代谢水平上解析转基因材料抗性呈现不同分化规律的机理。结果表明:转基因无性系在较高病毒剂量胁迫下,通过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对病毒侵染起到应激作用;载体效应和外源基因效应对活性氧代谢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段差异时期也主要发生在较高病毒剂量的情况下;外源基因对不同无性系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表现在高病毒剂量的作用下,其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在变化幅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上的不同,这可能是转SrMV-P1基因抗性分化的生理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方兴洲 陈莉 产祝龙 丁克坚
    2012, 33(6): 1107-1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主要发生在浸种催芽阶段。研究浸种催芽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催芽及播种分开处理发病率低,病菌侵染主要时期是催芽阶段。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浸种过程中发病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催芽温度34 ℃发病率最高。清水浸种12 h后药剂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效,并且对出苗率影响低。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段毕升 郑金土 方磊 胡好远 张同心 周和锋 陆艇
    2012, 33(6): 1111-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腹果蝇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蝇蛹金小蜂是黑腹果蝇蛹期寄生蜂。通过在杨梅园使用果蝇蛹进行诱集, 获得蝇蛹金小蜂; 并探讨蝇蛹金小蜂对果蝇蛹日龄的选择策略、 产卵期和后代产量及寄主大小对寄生蜂后代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可利用1~3日龄的果蝇蛹; 寄生蜂产卵期为(3.41±2.62)d, 单个雌蜂后代雌雄蜂分别为(8.33±5.22)和(3.50±3.42)头, 后代性比偏雌, 雄性百分比为(0.28±0.20); 随寄生蜂产卵期的延长, 寄生蜂后代数量显著降低。后代寄生蜂的胫节长度与寄主的蛹长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在较大的寄主上, 寄生蜂倾向于产出更多的雌性后代。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虞赟 郭琼霞 李敏 沈建国 游 泳
    2012, 33(6): 1116-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飞机草生存的6个气候参数为基础,选择湛江作为评估的基点,结合中国划分的18个不同气候大区的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通过计算欧氏距离系数,得出各气候大区与基点间的气候相似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气候资料与农业气候相似等级判定标准,分析飞机草在中国适生区情况,并结合气候大区划分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及非适生区。结果表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西藏的部分地区为飞机草的适生区,而福建、贵州部分地区为飞机草的次适生区,北方大部分地区为非适生区。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 鹏 李勤奋 李光义 侯宪文
    2012, 33(6): 1121-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素、滤纸和木薯渣的分解能力、产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嗜热侧孢霉、黑曲霉、康宁木霉、白腐菌等8株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结果表明:这8株菌均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中康宁木霉、白腐菌、无花果曲霉水解圈效果明显;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能力比较稳定,且酶活性较高;康宁木霉、白腐菌、嗜热侧孢霉、无花果曲霉对滤纸和木薯渣的实际分解效果较好。固体发酵培养到第5天时,对粗纤维和纤维素分解率较高的依次为无花果曲霉(23.98%、20.76%)、康宁木霉(23.35%、20.22%)、白腐菌(23.08%、20.16%);固体发酵培养到第10天时,对粗纤维分解率较高的是无花果曲霉(39.22%)、嗜热侧孢霉(36.39%)、米曲霉(35.11%),纤维素分解率较高的是嗜热侧孢霉(42.37%)、无花果曲霉(39.99%)、康宁木霉(38.97%)。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继承 吴春华 林好 叶伟建 王志江 庞杰
    2012, 33(6): 1126-1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无患子果肉中阿魏酸,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魏酸提取量,经优化后,提取无患子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 ∶ 5、乙醇浓度4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功率160 W,此条件下无患子果肉中阿魏酸提取量可达(0.034 2±0.001 2)mg/g。该方法最佳提取工艺合理、可靠,可供无患子阿魏酸的进一步研究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虎彪 李晓霞 白昌军 虞道耿 刘国道
    2012, 33(6): 1131-1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粗根茎莎草(Cyperus stoloniferus)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9.66%。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29.39%)、4,4α,5,6,7,8-六氢化-4α,5-二甲基1-3(1-甲基乙基)2(3H)-萘酮(19.48%)、3,5,6,7,8,8a-六氢化-4,8a-二甲基乙烯基-2(1H)萘酮(16.59%)。
  • 综述
  • 综述
    安锋 林位夫 谢贵水 莫业勇
    2012, 33(6): 1134-1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近年来其供需日趋紧张,而目前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生产天然橡胶的巴西橡胶树,只能种植在亚洲和非洲等地的热带地区。为此,美国、欧盟的某些机构相继开展了巴西橡胶树替代作物的研究,并在近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对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以巴西橡胶树种植为主的天然橡胶产业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对目前国内外非巴西橡胶树生产天然橡胶的研究和开发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了解,本文对国内外巴西橡胶树替代产胶作物及技术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并建议迅速确立专项开展银胶菊及转基因橡胶草等替代巴西橡胶树产胶作物及技术调研研究。
  • 综述
    郭雅玲 赖凌凌
    2012, 33(6): 1142-1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 综述
    冯瑞 陈继承 薛丽华 汪秀妹 林好 庞杰
    2012, 33(6): 1148-1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藜芦醇属蒽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天然二苯乙烯类活性多酚物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提取方法、生理活性和生物合成3个方面对白藜芦醇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的制备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