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郝朝运 谭乐和 范睿 杨建峰 鱼欢 邬华松 吴刚
    2012, 33(5): 779-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基于32个重要表型性状研究中国29种(包括变种)胡椒属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与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枝条是否被毛、叶片宽度、叶质地等9个性状与其它性状密切相关,或出现规律性不明显,在种以上分类单位划分中作用不大;表型性状变异水平偏低,且各性状贡献率分散,累计贡献率增长缓慢,说明胡椒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表型变异的多方向性和复杂性;29种胡椒属植物大体可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并未出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以华 黄利兴 雷上平 吴志源 胡荣华 谢美珠 游年顺
    2012, 33(5): 786-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丰A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福伊B为母本、谷丰A的低世代保持系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选育的保持系, 再与福伊A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2008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多年研究结果表明, 全丰A表现配合力强、 异交率高、 抗稻瘟病、 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利用全丰A配制出10个杂交水稻组合通过22次新品种审(认)定。笔者概述了全丰A的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武艳 肖斌 游新才 陈亦雯 吴琴丰 张今今
    2012, 33(5): 792-7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0 ℃冷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结果表明,抗寒性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01~0.933,采用最长距离法对D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强抗寒品种中抗寒性最强的前3个品种为:西乡大河6号、紫阳圆叶种和西乡大河8号,均为原产于陕西的地方品种;弱抗寒品种中最不抗寒的3个品种为:紫阳1号、福鼎大白茶、四川南江种。这些结果说明陕西特有的茶树资源中具有优良的抗寒性种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虞道耿 罗丽娟 刘国道 白昌军 杨虎彪
    2012, 33(5): 799-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分布在海南岛的莎草科莎草属牧草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莎草属植物22种和3变种,其中收集《海南植物志》中未记载的有1种;对调查和收集的16种莎草属牧草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畦畔莎草的营养价值最优,其次是绿穗莎草、红翅莎草和细茎莎草,这些牧草的营养价值、综合能力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此研究为莎草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华元刚 闫良 茶正早 罗微 林钊沐
    2012, 33(5): 804-8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中N、K垂直运移特征,本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渗滤装置,抽取在20、60、100和200 cm土层处的土壤溶液,并对其硝态氮、铵态氮、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可加剧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K+的垂直运移,但对硝态氮在土层中垂直运移的深度影响不大;(2)施肥后,在砂页岩为母质的土壤上,硝态氮运移可到200 cm处,需时105 d,铵态氮可运移到60 cm处,需时49~76 d,K+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江枝和 翁伯琦 吴少分 雷锦桂 肖淑霞 卢翠香 王义祥
    2012, 33(5): 811-8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竹荪产质量与猪粪渣用量的关系,为今后添加猪粪渣用量栽培氨基酸含量和产量高的竹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关联度及排序为:B2>B3>B0>B1。其中B2处理关联度最大,为0.798 6,B1处理关联度最小,为0.738 3,说明猪粪渣用量对竹荪各产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猪粪渣用量与各产质量的关联度顺序为:鲜味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儿童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C16 ∶ 0>C16 ∶ 1>芳香氨基酸总量>C18 ∶ 0>其它>C18 ∶ 3>硫氨基酸总量>C18 ∶ 1>C18 ∶ 2>产量。其中鲜味氨基酸总量与猪粪渣用量关联度最大,为0.96,关联度越大,相似程度就越高,说明竹荪产质量与猪粪渣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甜味氨基酸总量,关联度最小的是产量。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谭丽霞 符传良 潘顺秋 刘国彪 谢良商
    2012, 33(5): 816-8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南琼中县什运乡采集土壤样品276个,系统测定pH值及氮、磷、钾、钙、镁、锌、硼等含量,按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要求,对其进行养分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什运乡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土壤碱解氮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无论是全量水平,还是有效态水平,土壤磷、钾含量均处于低至极低水平;中、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不一,交换性钙含量高而交换性镁含量低,有效锌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含量缺乏。鉴于海南中部山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状况,在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应增强用地养地意识,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优化养分施用比例,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章明清 李娟 孔庆波 姚宝全
    2012, 33(5): 821-8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稻根长增长模型和养分吸收动态模型基础上,将根系养分吸收CDE模型与经验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描述一个生长周期的水稻根系钾素吸收稳态模型。计算机模拟试验显示,根系钾素吸收力a和根表面水流速率V0为变量而钾素有效扩散系数De为常数是最佳参数组合,提出了a(t)和V0(t)与水稻生长时间t的关系式。用Monte Carlo法校准了水培条件下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和根表面水流速率常数v0以及钾素有效扩散系数De。结果表明,Monte Carlo法对α、V0和De参数的校准值与目前室内直接测定的数值有相同的数量级;稳态模型对6个供试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吸钾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高度一致性,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达到0.978 1,吸钾量模拟误差为(10.7±3.1)%。6个品种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吸钾量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9.9±6.6)%。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水培条件下营养液钾素浓度Cli、水稻根长L和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是钾素吸收的主要限制因子。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新明 陈洪 全锋 袁涛 许巧玲 曹先维
    2012, 33(5): 829-8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布置稻草覆盖田间试验,探讨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当地的稻草覆盖量。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其中覆盖4 500 kg/hm2稻草处理(S300)商品薯产量和总产均最高,但S300、S400(6 000 kg/hm2)和S500(7 500 kg/hm2)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稻草覆盖量各处理的商品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达到95%以上。就经济效益而言,S30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S200(3 000 kg/hm2)及S0(0 kg/hm2)处理(p<0.05),但与S500和S40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200处理的经济效益与S0之间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综合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在供试条件下,稻草覆盖量在4 500~7 500 kg/hm2范围内是适宜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小红 赵依杰 林强 林 航 陈贻钊
    2012, 33(5): 832-8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郑抗无籽10号’西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植物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 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提高无籽西瓜3个生长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N,且能提高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不同砧木嫁接无籽西瓜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嫁接组合表现有差异,其中以长葫1号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为突出。叶片光合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可以作为无籽西瓜砧木品种筛选的参考依据之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斌 王海燕 王丹 常丽丽 王旭初 田维敏
    2012, 33(5): 837-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酚抽法提取巴西橡胶树木质部和树皮蛋白。结果显示,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可分辨500多个蛋白点。木质部和树皮的蛋白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选取48个差异蛋白点或者高丰度蛋白进行MALDI-TOF MS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26个蛋白,其中,与氢氰酸合成相关的两个酶是树皮特有的,而半胱氨酸转甲基酶是木质部的高丰度蛋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川毓 张铃 郭莺 郑碧霞 阮妙鸿 施肖堃 陈如凯 张木清
    2012, 33(5): 843-8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国家转基因中间试验,在通过2 a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转SrMV-P1基因甘蔗的发病率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产量和糖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SrMV-P1基因能够有效地提高甘蔗抗花叶病能力。对转基因甘蔗2个世代的田间发病率进行调查,转基因甘蔗的发病率都低于5%,转基因甘蔗田间发病率明显低于受体材料FN95-1702(对照1)与空载对照P7(只含标记基因的载体转化后获得的植株,对照2),其中TF64表现高抗,2 a均未发病。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转基因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无性系在产质量性状方面的综合表现均比受体材料和P7优异,其中TF53的产质量性状表现最为优异,其产量比受体材料和空载对照P7分别提高32.9%和46.3%,甘蔗蔗糖份分别提高(绝对值)2.1%和1.7%。以上结果说明,转SrMV-P1基因甘蔗能够较高程度提高甘蔗的抗病性,使甘蔗增产增糖。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碧英 钱昆 连肖华 林忠平 张瑜
    2012, 33(5): 848-8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公布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RS)序列,利用RT-PCR方法从川鄂爬山虎总RNA中获得完整的RS cDNA序列;根据已公布的草莓果实特异性启动子RJ39序列,利用PCR方法从草莓基因组DNA中获得该启动子序列;构建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RJ39-RS-Tnos;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利用叶盘法转化草莓,通过PPT筛选和PCR检测,获得18个转基因株系,对其中7个株系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均杂交出条带。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闫林 黄丽芳 谭乐和 范睿 王晓阳 陈鹏 董云萍
    2012, 33(5): 854-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粒种咖啡部分种质为试材,采用U25(55)均匀设计表,对影响ISSR和RAPD标记的模板DNA、Mg2+、dNTPs、TaqDNA聚合酶和引物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分别建立适合于中粒种咖啡ISSR-PCR和RAPD-PCR标记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种标记的反应体系相似,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DNA模板20 ng,Mg2+ 1.5 mmol/L,dNTPs 0.3 mmol/L,Taq酶1.25 U,引物0.6 μmol/L。利用所确立的体系对13份中粒种咖啡种质进行扩增,结果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范睿 闫林 谭乐和 黄丽芳 董云萍 郝朝运
    2012, 33(5): 860-8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预处理措施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能够酶解出高数量且高活力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同时酶解时间为20 h、酶液渗透压即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预处理措施为黑暗24 h的咖啡叶片组织得到8.1×105个/g、活力达到73%的原生质体。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何克勤 胡能兵 周玉丽 崔广荣
    2012, 33(5): 866-8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 NaN3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筛选出合适的离体化学诱变体系,并对该体系下的部分再生苗进行RAPD和SRAP检测。结果表明:NaN3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9 mmol/L浸泡4 h,该处理下植株矮化、腋芽数减少;用2种分子技术对该处理下14株再生苗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28.6%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为使用NaN3对甜叶菊进行大规模的离体诱变奠定技术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柴瑞娟 王玉良 程新利
    2012, 33(5): 871-8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铃薯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在相同激素条件下,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铕,探讨氧化铕的浓度及添加方式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氧化铕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不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20.0~35.0 mg/L时,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固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10.0 ~ 30.0 mg/L时,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液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20.0~40.0 mg/L时,3种情况均适合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氧化铕在液体培养基中存在还是在固体培养基中存在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氧化铕的不同添加方式不会影响马铃薯愈伤组织的生长。扫描电镜结果也显示,适当浓度的氧化铕刺激马铃薯后,其愈伤组织细胞分裂速度更快。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敬阳 唐粉玲 John S. Hu Wayne Borth Kheng Cheah 谷会 金志强
    2012, 33(5): 876-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香蕉胚性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低、周期过长、胚性易丢失等问题, 以“苹果蕉”及“威廉斯”香蕉的未成熟雄花为试验材料, 对香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悬浮培养的理化条件进行改进。 结果表明: (1)光照条件较暗培养更有利于诱导理想的香蕉胚性愈伤组织; (2)M1培养基中加入酪蛋白和脯氨酸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3)用微孔板代替三角瓶悬浮培养, 有利于悬浮细胞分裂增殖, 而且可减少污染的可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能 黄志 梁秋玲 梁福有
    2012, 33(5): 881-8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室内使用籽苗芽接苗为定植材料,采用托盘根控方式培育小茎绿色芽条,单位面积芽片产量可达1 136.4万片/hm2,所生产芽条茎小且均匀,合适进行籽苗芽接,且由于芽条生产受外界影响小,可周年供应小茎芽条,能有效延长籽苗芽接生产期。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刘立云 李艳 杨伟波 郑亚军 付登强 陈良秋 张楚琴 马锦林 魏玉云
    2012, 33(5): 886-8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不同品种油茶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正鹏 吴萍 孙玉军 王松华
    2012, 33(5): 890-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树舌的深层发酵法获得胞外富锌多糖,从抗油脂过氧化、抑制羟自由基的产生、清除DPPH·和O2·- 4个方面,探讨树舌胞外富锌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树舌富锌培养基内ZnSO4浓度在200 μg/mL时,可以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有机锌含量,使有机锌含量达0.67 mg/g,比对照组提高252%。有机锌对提高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在多糖浓度为2.5 g/L,对油脂过氧化的抑制、清除羟自由基、DPPH·和O2·- 的能力分别比对照提高12.5%、26.83%、30% 和20%。胞外富锌多糖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 植物生理生化
    冀乙萌 惠杜娟 李瑞梅 郭建春
    2012, 33(5): 894-8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8号木薯为试验材料,将生长一致的木薯幼苗用0、10、20、30、40、50 mmol/L等6个梯度的Ca2+进行处理后,对其进行4 ℃低温胁迫,测定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20 mmol/L外源Ca2+的作用下,木薯的各项抗寒生理指标较优,膜伤害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含量降低,而保护酶SOD(超氧化物酶)和POD(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幼苗抗寒性提升效果较明显。Ca2+浓度过高反而产生“毒害”作用,不利于其抗寒性增强。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晶 覃伟权 阎伟 彭正强
    2012, 33(5): 899-9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13株绿僵菌对红棕象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有密切关系,菌株的浓度与累计死亡率成线性关系。菌株对红棕象甲的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ed2>Red3>Gre1>Yx7>Yx4>Gre3>Red1>Yx1>Gre2>Yx6>Gre4>Gre5>Yx3。接种Red2菌株在孢子浓度为1.0×108个/mL水悬浮剂情况下,对4龄红棕象甲幼虫的LT50为5.23 d。用不同浓度的Red2菌株的孢子油悬浮剂涂抹法接种4龄幼虫,发现其LC50为7.32×106个/mL。另外,经试验观察发现,油悬浮剂比水悬浮剂对红棕象甲幼虫更有效,在Red2菌株浓度都为1.0×108个/mL情况下,油剂LT50仅为3.81 d。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莹莹 刘波 肖荣凤 朱育菁
    2012, 33(5): 906-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福建省番茄、茄子和辣椒3种主要茄科枯萎病的发生与症状情况,通过常规分离,依据Booth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这3种茄科作物上采集的40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40株镰刀菌中有35株属于尖孢镰刀菌,占总数的87.5%;3株为串珠镰刀菌,另2株为茄形镰刀菌。进一步利用Koch氏法则进行菌株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是本研究中所采集的番茄、茄子和辣椒病株的病原菌,而3株串珠镰刀菌和2株茄形镰刀菌均不造成寄主植物发病。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戴英葵 刘先宝 张科立 蔡吉苗 黄贵修
    2012, 33(5): 913-9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健康的香蕉根组织内分离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BEB9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鉴定该菌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p.)。铁载体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属于极高产铁载体菌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2.52%,并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丽 范志伟 沈奕德 李晓霞 黄乔乔 程汉亭 刘丽珍
    2012, 33(5): 919-9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水田稗(Echinochloa oryzoides)、玉米(Zea may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茎叶水提液的除草活性;以水田稗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茎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肿柄菊茎叶水提液浓度为0.1 g/mL时,对水田稗和玉米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92%和72%;对黄瓜和鳢肠种子萌发抑制率低。肿柄菊茎叶水提液浓度为0.1和0.05 g/mL时,对水田稗幼苗根长和茎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玉米、黄瓜和鳢肠根长和茎高抑制率低。在肿柄菊茎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物中,只有氯仿萃取物1 mg/mL对水田稗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活性追踪法对肿柄菊茎叶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一化合物为肿柄菊内酯A。肿柄菊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静玮 苏子鹏 程盛华 韩志萍 张鲁斌 朱德明
    2012, 33(5): 924-9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茶树油(TTO)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1.25 g/L TT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香蕉果实的发病,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同时随着果皮表面残留TTO的迅速挥发,果实保持了自身较好的风味。TTO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吴丽云
    2012, 33(5): 930-9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污水源分离菌株Bt BRC-WLY1为供试菌,以啤酒废弃物为培养基,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条件,并探讨补麦芽糖、预处理后的新鲜啤酒酵母液(下称酵母液)和KH2PO4的不同补料成分和补料时间对发酵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初始pH7.5~8.0、装液量80 mL、发酵温度30 ℃、接种量5%。最佳补料方式为发酵8 h,加入10%的酵母液,与未补料对比,芽胞数、晶体干重、生产强度和单位糖产量分别提高了8、1.78、0.98、3.07倍。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陆新华 吴青松 刘胜辉 孙伟生 张秀梅 李运合 孙光明
    2012, 33(5): 936-9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0份菠萝种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0.85%~76.89%,葡萄糖次之,果糖最低。蔗糖在各种质间的变异相对稳定;果糖和葡萄糖变异较大,分别为22.50%和22.67%。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菠萝种质分为蔗糖积累型和单糖积累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内各糖组分均与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在评价菠萝果实中糖度风味要同时考虑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正荣 江枝和 鄢铮 王丹红 林怀礼
    2012, 33(5): 941-9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多元统计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辐射剂量下秀珍菇蛋白质营养价值的6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评分与氨基酸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评分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呈显著正相关。必需氨基酸指数与生物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原6个营养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可达98.28%。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营养价值分析,2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效应因子及营养指数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 据此计算出各剂量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排序第一、二的分别为1.00、1.25 kGy的剂量,因而被列为较佳的辐射剂量。
  • 张京红 陶忠良 刘少军 蔡大鑫 田光辉 许向春
    2012, 33(5): 945-9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橡胶生产期基本处于热带气旋活跃期,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一直是海南岛橡胶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本文选择橡胶风害多发区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橡胶风害成因的分析,在橡胶风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海南岛橡胶台风灾害评估模型,将评估结果分为5级。并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一致。
  • 综述
  • 综述
    张治礼 范鸿雁 华敏 何凡
    2012, 33(5): 950-9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菠萝开花分为自然开花和诱导开花两大类。由于菠萝自然开花的时间和开花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实践中常常通过施用乙烯利或CaC2诱导菠萝开花达到调节菠萝上市时间的目的。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与使用开花诱导技术,目前已经实现反季节生产和周年生产菠萝的目标。笔者对近年来菠萝自然开花、诱导开花及其生理、分子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 综述
    简纯平 李开绵 欧文军
    2012, 33(5): 956-9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转化方法与转化机理,综述应用此方法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 综述
    朱高浦 李芳东 杜红岩 杜兰英 傅建敏 李福海 周道顺
    2012, 33(5): 962-9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嫁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领域的扩繁、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老树复幼”等方面,其嫁接水平也从宏观逐渐发展至微观时代,对嫁接机制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嫁接技术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