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婧菲 王超 陈学俊 高和琼 庄南生 王英
    2012, 33(10): 1715-1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华南8号、9号、10号、1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选育推广的新品种。利用去壁低渗法研究华南8号、9号、10号、11号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华南8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4SAT)+6sm(2SAT),华南9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6SAT)+6sm,华南10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2m+4sm,华南11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AT)+2sm,其中华南8号、9号和10号的核型类型为1A型,华南11号的核型类型为1B型。该研究可为木薯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细胞学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谢小芳 胥文普 吴为人
    2012, 33(10): 1720-1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圆果种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品种高雄青皮为研究材料,利用玻璃针显微分离的方法成功分离出高雄青皮的单染色体2条。对获得的单染色体采用LAM-PCR方法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DNA片段的长度在250~3 000 bp之间。利用Southern blot杂交对扩增产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获得的扩增片段确实来自高雄青皮的基因组。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郭海超 周杰 罗雪华 王文斌 吴小平
    2012, 33(10): 1724-1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对海南胶园5种母质15个砖红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变幅较大,砂页岩、花岗岩、片麻岩、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5种母质砖红壤Resin-P含量间、NaHCO3-Pi含量间、NaOH-Pi含量间和HCl-P含量间差异均不显著。所有土壤各级磷中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均最高,且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母质砖红壤。5种母质砖红壤中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有机磷总量最低,所有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百分比的平均值为14.67%;除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外,其他4种母质发育砖红壤上有机磷均以NaOH-Po为主,其占有机磷总量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3.68%。Resin-P、NaHCO3-Pi、NaOH-Pi和HCl-P 4个无机磷组分含量间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相关,且均与土壤Bray 2提取态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NaHCO3-Po和NaOH-Po两个有机磷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aHCO3-Po、土壤有机磷总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袁金展 马旭东 林钊沐 华元刚
    2012, 33(10): 1731-17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弄清有机养分对橡胶树营养的影响,指导有机养分在橡胶树上的使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养分对橡胶幼苗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硫酸铵,叶面喷施不同有机养分对橡胶树幼苗N、P、K养分含量有着不同的效果。其中部分有机养分能够在相对较低浓度下,更利于叶片N、P、K养分的积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清火 李世池 罗微 林钊沐
    2012, 33(10): 1738-17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营阳江农场为例,采集2010~2011年度5 845个橡胶树PR107品种树位产量,涵盖40个割龄,通过空间置换时间的方法,研究PR107不同割龄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R107品种株产均值为3.21 kg,0~10和21~30割龄的树位是阳江农场PR107品种的主要割龄分布区间。PR107品种整个生长期株产随割龄的变化总体呈“M“型趋势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高值分别位于11~12和27~29割龄区间,用分段非线性模型对0~17割龄和18~35割龄PR107单株产量与割龄关系进行拟合,R2分别为0.90和044,均达到显著水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为海 张明楷 邹明宏 曾辉 张汉周 陆超忠
    2012, 33(10): 1743-17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8个主要品质性状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种质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定量评判。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等权与加权评判结果吻合程度都高;结合两种综合评判,评价出‘南亚1号’和优株‘10’为品质优良种质,‘南亚2号’、‘O.C.’、优株‘114’等20份种质品质中等,而‘H2’、‘HAES333’、‘HAES695’、‘B3/74’、‘Yonik’和‘HAES814’等6份种质品质较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闫良 茶正早 罗微 华元刚
    2012, 33(10): 1749-17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钾素(肥料中)垂直运移的距离,对片麻岩、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影响不大;施肥后,肥料中的钾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试验期间,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最大可运移到100 cm处;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2~3 d;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无明显移动迹象。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魏翔莺 张春英 潘东明 孙秋玲 王洪
    2012, 33(10): 1758-17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污泥堆肥含量的滨海盐渍土中,AM对三叶鬼针草生长及植株内Cu富集量的影响。试验设计0%、20%、40%、60%、80%、100%污泥堆肥含量共6个土壤处理水平,2个AM真菌菌株和1个对照。结果显示:随着盐渍土中污泥堆肥含量增加三叶鬼针草生物量显著上升,在40%、80%污泥含量处理中,接种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苗;接种苗侵染率在20%~80%污泥堆肥处理中显著高于纯盐渍土处理;在较低污泥含量处理中(0%~60%),三叶鬼针草接种苗地下部Cu浓度显著高于非接种苗,而在高污泥含量处理中,接种苗与非接种苗差异不显著;接种AM真菌提高三叶鬼针草地下部Cu富集总量,接种苗根系内Cu富集量是地上部的3~4倍。表明污泥堆肥中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三叶鬼针草的生长和提高对重金属Cu的富集能力。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彩玲 杨培忠 刘丕庆 张玉 江立庚
    2012, 33(10): 1763-17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桂两优二号、特优63为对照,研究了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与桂两优二号、特优63相比,特优679的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穗粒结构协调;其总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其干物质运转能力较强、经济系数高;其产量与桂两优二号持平,比特优63增产12.7%,品种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提出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蔡海滨 涂敏 华玉伟 黄华孙
    2012, 33(10): 1766-1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巴西橡胶树早花材料与普通种质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具有MADS保守序列的EST基因片段,根据该片段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ACE进行特异片段的5′扩增,获得长度为935 bp的HbAGL6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7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含有MADS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葡萄和苜蓿AGL62基因进化距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HbAGL62在橡胶树根和皮中不表达,在花和胚中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叶芽分化阶段不表达,花芽分化时高效表达,表明HbAGL62与橡胶树开花调控有重要关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亚梅 段瑞军 李瑞梅 刘姣 符少萍 郭建春
    2012, 33(10): 1772-17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6、8、10号木薯为材料,通过PCR克隆3个木薯品种的叶绿体16S-23S基因间隔序列,与其他17种植物的该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进化树可以看出,该序列进化分析符合Webster分类系统,同科植物可以很好的聚为1类。此外,3个木薯品种的16S-23S基因间隔序列相似性高达99.94%;大戟科间的序列相似性为97.52%;其他植物科内的序列相似性不低于96%。该研究还分析了3个木薯品种16S-23S基因间隔序列的基因分布,该序列的基因分布情况一致,包含16S rRNA 5′端,trnI基因,ycf68基因,trnA基因,23S rRNA3′端,ISR-B,发现该序列的保守性较强,个别碱基差异并不影响基因分布,该研究可为后期木薯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敏 赖钟雄
    2012, 33(10): 1778-17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孔雀草试管苗叶片为材料,成功克隆了孔雀草AP1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AP1基因全长919 bp(GenBank登录号为JX310277),其中5′-UTR 92bp、3′-UTR 149bp、3′端poly(A)尾巴25 bp,开放阅读框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AP1-1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为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共形成4个卷曲螺旋结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存在亮氨酸拉链结构和1个MADS-box区。此蛋白可能发生磷酸化位点的位置有7个。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甘菊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冯冬林 赖燕 何水林
    2012, 33(10): 1784-17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s)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1个nsLTPs基因,命名为CaLTP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 211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2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CaLTP1蛋白含有典型的脂质转移蛋白N-端信号肽,保守的AAI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位点。预测CaLTP1蛋白含有多种功能位点,包括3个CK2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和1个PKC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表明,CaLTP1在辣椒茎、叶、花中表达量升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海洋 曾涛 陈汉清 郭刚 曾会才
    2012, 33(10): 1789-17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性突变体相关致病基因的功能,研究了基因敲除子△Focr4-1422与野生型菌株193之间部分致病性相关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基因敲除子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荧光检测显示菌丝能够从根部扩散到根茎交界处的茎部。△Focr4-1422对细胞壁降解酶的抗性大大增强。基因敲除子△Focr4-1422和野生型193在相同的温度、pH值、光照条件和碳氮源培养基下的生长速率均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两者的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也一致。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丽莉 田江 陈志坚 刘攀道 廖红 刘国道
    2012, 33(10): 1794-17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参与重要的代谢活动,有效磷含量低已经成为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磷高效的柱花草基因型TPRC2001-1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克隆到柱花草编码只含有SPX结构域蛋白的基因,SgSPX1。该基因cDNA全长1 324 bp,编码29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33 ku。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促进SgSPX1在柱花草根部的表达,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调控,该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柱花草适应低磷胁迫的信号网络提供候选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郭庆水 于伟 徐立新 袁潜华
    2012, 33(10): 1800-18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胡杨、毛白杨、蓖麻、番杏、番茄、盐角草等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克隆出Na+/H+逆转运蛋白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3 70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3 462 bp,编码1 154个氨基酸,含1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蓖麻、胡杨、葡萄等Na+/H+逆向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70%以上),表明该序列确属Na+/H+质膜型逆向转运蛋白的家族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沈建国 高芳銮 虞赟 蔡伟 李敏 于文涛 廖富荣
    2012, 33(10): 1808-18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报道的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水仙样品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此法能够从携带NLV的水仙样品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829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地应用于水仙样品中NLV的检测。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榕辉 陈品品 王晓艳 盖永红 陈伟 王平
    2012, 33(10): 1812-18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荔枝品种‘元红’处于花性分化时期的花蕊为材料,对蛋白提取方法、蛋白样品上样量、凝胶浓度、平衡时间及染色方法等步骤进行优化。采用酚抽法提取蛋白质,用24 cm、pH4~7的IPG胶条,1.2 mg上样量,12% T凝胶,胶条平衡20 min,用考马斯亮蓝法染色,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可以检测到至少1 200个蛋白点。荔枝雌花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为开展荔枝花性分化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梁钾贤 揭进 刘伟清
    2012, 33(10): 1819-18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高效、环保的剑麻无菌繁殖技术,以H.11648剑麻的珠芽为外植体,以1 000 mg/L HgCl2溶液对外植体材料浸泡消毒灭菌20 min作对照,以不同浓度的ClO2溶液对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消毒灭菌试验。结果表明,500~3 000 mg/L ClO2溶液对剑麻珠芽外植体浸泡消毒20~50 min,可显著降低培养材料的污染率,外植体生长好,腋芽萌动快,腋芽萌发率在14.175%~47.335%,显著高于对照的4.340%,最初3次继代的增殖率为5.685~11.325倍,显著高于对照的3.040倍。剑麻珠芽外植体材料消毒灭菌的最适宜方法是1 000 mg/L ClO2溶液浸泡消毒30 min。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罗冠勇 钟云芳 宋希强 戴好富 杨冬华
    2012, 33(10): 1824-18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龙血树侧芽和顶芽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苗,同时利用愈伤组织诱导血竭。研究结果如下:①诱导愈伤组织与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NNA 0.1 mg/L+CM 50 mL/L+糖30 g/L+卡拉胶8.6 g/L,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致密、结实,分化的芽多,诱导达90﹪以上;② 芽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2.0 mg/L+NNA 0.1 mg/L+CM 50 mL/L+糖30 g/L+卡拉胶8.6 g/L,芽的长势好且整齐,增殖系数达5~6;③生根最适培养基为:不经过壮苗阶段直接从小苗进入生根阶段,1/2 MS+NNA 0.4 mg/L+GA 1.0 mg/L+糖30 g/L+卡拉胶8.6 g/L,根多且均匀,生根率达100%;④诱导出血竭后分离、提取龙血竭,经薄层层析和HPLC对照,发现愈伤诱导血竭与天然血竭的14种成分在HPLC峰形相似度较高。这一基于愈伤组织途径的组培技术兼顾了种苗生产和血竭生产的同步进行,为今后提供了高效、快捷、方便的规模化生产开辟了新思路。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天带 戴雪梅 周权男 孙爱花 华玉伟 黄华孙
    2012, 33(10): 1829-18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体胚诱导频率低、正常胚状体比例低是影响橡胶树花药培养的重要限制因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50 d的愈伤组织生长期实际上应划分为2个阶段:0~30 d为愈伤诱导阶段,30~50 d为胚性表达和愈伤增殖阶段,因此本试验以30 d的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继代培养基的正交筛选,探索通过继代培养提高橡胶树体胚分化频率的途径。试验结果显示:橡胶树初代花药愈伤组织经过优化后的继代培养基继代培养1次后,分化的胚状体是不继代培养分化胚状体数量的4.29倍,而其中正常胚状体的数量是不继代的2.4倍。继代培养基包含4种激素,以6-BA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T。优化的愈伤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添加6-BA 0.1 mg/L+KT 0.3 mg/L+3,4-D 0.3 mg/L+ABA 0.013 mg/L。与传统橡胶树花药再生体系相比,本试验增加了愈伤组织继代这一程序,并摸索了适宜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使花药再生体系更加符合实际花药培养发育的过程,以提高橡胶树胚状体分化频率,促进橡胶树体胚苗产业的发展。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林晓红 施木田 林小苹 黄木花 陈文娟
    2012, 33(10): 1835-1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3个红掌盆栽品种‘梦幻’、 ‘阿里西亚’和‘红国王’叶片的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含量及SOD、POD、CAT活性等指标,比较3个品种在32 、39和46 ℃高温胁迫下与对照(25 ℃)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热能力强弱依次为‘梦幻’> ‘阿里西亚’>‘红国王’。另外对于抗热性强的品种,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也更高;在高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增幅更小, Pro、POD与SOD的增幅更大。
  • 植物生理生化
    孙保娟 黎振兴 罗少波 金庆敏 李植良
    2012, 33(10): 1841-18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明确茄子育种亲本材料及其所配制杂交组合的耐热性,提高亲本选配和目标杂交组合利用的预见性,笔者利用茄子耐热性苗期快速鉴定体系对43份自交系、7个目标组合和3个杂交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利用热害指数和膜相对电导率两个指标鉴定发现耐热的茄子自交系有11份,不耐热的茄子自交系8份,24份自交系为中等耐热材料;耐热性好的父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也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研究发现茄子叶片厚度与其耐热性存在一定相关性,一般而言叶片厚的材料耐热性好,叶片薄的材料耐热性差。
  • 植物生理生化
    赵森 于江辉 肖国樱
    2012, 33(10): 1846-18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耐高温能力不同的爪哇稻品种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生理指标响应的差异,设置自然温度和高温胁迫2个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爪哇稻剑叶抗氧化酶类活性和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爪哇稻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耐热性不同的2个品种中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耐热品种IRAT109中,SOD和POD活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一直升高,但在热敏感品种19 D中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过程中都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热敏感品种19 D的下降幅度要大于耐热品种IRAT10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高温胁迫下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且热敏感品种19 D的上升幅度大于耐热品种IRAT109。丙二醛(MDA)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一直处于增加状态,耐热品种IRAT109的增加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19 D。推测耐热品种IRAT109的耐高温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生较少的活性氧,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高效地清除活性氧。
  • 植物生理生化
    刘锴栋 敬国兴 袁长春 陈燕 刘金祥 黎海利
    2012, 33(10): 1851-18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圣女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及采用50 m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浸泡果实30 min并在15 ℃下贮藏,研究抗坏血酸处理对果实生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的抗坏血酸处理效果最好。50 mmol/L抗坏血酸处理有效延缓了圣女果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推迟其成熟衰老进程;抗坏血酸处理还能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快速升高,提高了果实贮藏后期SOD、POD的活性,抑制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抗坏血酸处理也抑制了果实中PPO活性的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果实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PPO活性及Vc含量密切相关。外源抗坏血酸能有效地抑制采后圣女果的成熟衰老进程,有较好地保鲜效果。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玉军 陈名君 汤强 王滨 黄勃
    2012, 33(10): 1856-18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并且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每年给农业蔬菜带来了巨大损失。本研究选择分离自不同鳞翅目的8个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依据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和产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生物学性状优良菌株RCEF2180、RCEF3423、RCEF3496对小菜蛾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最后筛选出了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萌发率高、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高及杀虫效果好的玫烟色棒束孢RCEF3423菌株。该菌株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96.16%,感染率达91.67%,在浓度为1×107孢子/mL时的半致死中时仅为4.58 d,显示出对小菜蛾的极强毒力,因此该菌株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潜在的应用价值。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肖兰 贺春萍 崔昌华 李锐 马小娟 梁艳琼
    2012, 33(10): 1861-18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集富,采用系列稀释和平板涂布法成功地从正常生长的胡椒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能力较强的真菌,命名菌株H3,其D/d值为1.67,有效溶磷量为400.28 mg/L。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该菌株鉴定为棘孢青霉菌(Penicillium aculeatum. Raper & Fennell),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适宜溶磷能力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对氮源的要求不严格,供试13种氮源均为适宜氮源,适宜生长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7 ℃,3种光照方式对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段经65 ℃ 10 min处理仅有个别菌丝段存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胡建峰 黄居昌 陈家骅
    2012, 33(10): 1869-18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和田间引诱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GF-120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以及对雌、雄两性成虫诱杀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室内,GF-120原液与水为1 ∶ 4和1 ∶ 6(V/V)混合24 h时,诱杀效果最好,1 ∶ 2时效果最差;在田间,GF-120原液与水为1 ∶ 4时诱杀效果较好,1 ∶ 10时效果较差。而在本试验处理中,对橘小实蝇雌雄虫诱杀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邱良妙 占志雄
    2012, 33(10): 1872-18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5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效应,在龙眼角颊木虱同一猎物密度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的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其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构没有改变,均属于Holling Ⅱ型,只是功能反应模型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捕食者对猎物的瞬间攻击率a下降,处理时间Th延长,最大理论捕食量下降。结果表明: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存在明显的不良影响,5种杀虫剂中以吡虫啉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影响最小,氰戊菊酯的影响程度最大。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邢姗姗 姚全胜 魏长宾 马小卫 王松标 武红霞 詹儒林 周毅刚
    2012, 33(10): 1877-18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芒果果实香气成分采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吉禄”芒果果实采后第3、6 、9 d的香气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禄”芒果果实在采后3个时期共检测到36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果实采后第3、6、9 d,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9.47%、88.48%和92.71%,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44%、5.86%和4.63%。1R-α-蒎烯是“吉禄”芒果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采后第9天的相对含量达到79.74%。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孙玉军 陈彦 王瑞君 崔华丽
    2012, 33(10): 1882-18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车前草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PII-a,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车前草经热水提取、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Superdex-200柱层析得到车前草多糖PPII-a,经HPLC、UV、IR、比色、β-消去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PII-a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4.6×105 Da,其总糖含量、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别为90.5%、9.7%、20.9%,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阿拉伯糖 ∶ 甘露糖 ∶ 葡萄糖 ∶ 半乳糖=7.6 ∶ 1 ∶ 1.8 ∶ 1.9;呈现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β-吡喃糖苷键。β-消去实验结果表明,糖链与结合蛋白之间是通过O-型糖肽键相连。因此,PPII-a是一种均一的具有O-糖肽键的酸性杂多糖。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陶萌春 马慧
    2012, 33(10): 1886-18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种源、不同萌发时期的朱砂根幼苗为研究对象,建立同时测定朱砂根幼苗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两种内源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条件。结果表明: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反相柱(5 μm,250 mm×4.6 mm),甲醇和水(含0.6%乙酸)为流动相,体积比45 ∶ 5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 ℃,在波长254 nm下检测,GA3和IAA的分离效果理想,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达到89.5%和87.3%。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比较了野生种源与栽培种源朱砂根不同苗龄期的GA3和IAA含量变化,野生种源幼苗GA3和IAA的含量较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鱼欢 祖超 杨建峰 邬华松 郑维全 王辉 王华
    2012, 33(10): 1890-18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种植年限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叶位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PAD值的大小和稳定性均以测定位置不同而变化。距离叶基部40%~50%或50%~60%这段叶片SPAD值最接近该叶平均值,且稳定性较好。因此,综合考虑不同测定位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SPAD叶绿素仪进行胡椒叶片叶绿素水平测定时,距离叶基部50%左右为适宜的测定位置。
  • 资源区划与综述
  • 资源区划与综述
    白昌军 虞道耿 陈志权 刘国道
    2012, 33(10): 1896-19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省西北部干旱地区刚果12号桉人工林间作牧草对桉树生长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情况下,间作牧草桉树胸径增粗49.70%,株高增加17.86%,桉树枯落物增加25.35%,林间蓄积的半分解物量提高了41.69%~52.73%,有利于养分的归还,提高了林地养分供应能力,说明在桉树林间作牧草有利于桉树林的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的提高。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孙程旭 张军 秦海棠 范海阔 曹红星 赵松林
    2012, 33(10): 1903-19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收集、评价是现代育种研究的基础,开展从越南引进的椰子种质资源形态评价研究对于进行我国椰子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试验根据椰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要求,对引进的越南椰子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茎围、叶柄颜色、树干长势可作为区分高种和矮种资源类型的重要指标;花序颜色、雌花量可以作为资源形态评价的关键指标;根据椰果颜色,把资源初步区分为红色类(YHY)、棕色类(YZY)和乳白色类(YRY);根据椰果的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不同,把资源分为香水类(YXS)、甜水类(YTS)。
  • 资源区划与综述
    彭新德 夏卫生
    2012, 33(10): 1910-19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水资源特别是自然降水利用率,研究了长沙市区3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结果表明,乔灌草与灌草、人工草坪两种植被土壤水分入渗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但裸地土壤水分入渗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波动;3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差异较大,以人工草坪植被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最大,前70 min的平均入渗率为0.64 cm/min,乔灌草与灌草植被土壤的为最小,前70 min的平均入渗率为0.21 cm/min。
  • 综述
  • 综述
    黄伟坚 黄海杰 张中润 王金辉 梁李宏
    2012, 33(10): 1914-1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中国腰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及鉴定评价标准,介绍了在抗寒、抗虫、杂交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探讨了腰果种质资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腰果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库,并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完善腰果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和资源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