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月异 杨署光 杨武 田维敏
    2011, 32(6): 987-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和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的乳管细胞中克隆了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HbWRKY1。该基因全长为1755 bp,含有1个1440 bp阅读框,编码47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bWRKY1含有2个WRKY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基序,与蓖麻、杨树、葡萄、黄瓜、拟南芥的WRKY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4.14%、60.04%、42.54%、40.61%和35.4%,属于Ⅰ类WRKY家族成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割胶和乙烯显著上调HbWRKY1基因的表达,但茉莉酸和机械伤害对HbWRKY1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表明HbWRKY1可能在乙烯信号途径对防卫蛋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晓君 王俊刚 武媛丽 张树珍
    2011, 32(6): 993-9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中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参与了逆境应答,为研究甘蔗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ShSAP1的功能及在甘蔗抗逆育种方面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ShSAP1基因的RNAi载体并进行甘蔗的遗传转化,以期通过反向遗传学进行ShSAP1的功能分析。将ShSAP1锌指编码区片段分别以正向和反向插入到中间载体pTCK303内含子的两侧,构建中间载体pTCK-iShSAP1,而后把干扰片段连入pCAMBIA-GUS中,获得RNAi表达载体pCAMBIA-iShSAP1,将该载体转导根癌农杆菌EHA10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并对部分转化幼苗进行了初步的PCR鉴定。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测序验证,RNAi载体pCAMBIA-iShSAP1构建成功;转化幼苗经PPT抗性筛选后,获得了58株抗性植株,对抗性幼苗进行了Bar基因的PCR检测,得到6株PCR阳性植株。本研究完成了ShSAP1的RNAi载体构建及对甘蔗的遗传转化,为ShSAP1的功能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涂敏 王云月 卢宝荣 董树斌
    2011, 32(6): 998-1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省的6个试验点收集了160个生产上使用的水稻(Oryzasativa)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标记都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每个多态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7~20个,平均13.46个,总群体平均香农指数为2.03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353。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AMOVA分析表明,水稻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间(54%),只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占39%。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地理位置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这也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洋 罗萍 林希昊 窦美安 苏俊波
    2011, 32(6): 1004-1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吴华玲 乔小燕 李家贤 陈栋 何玉媚 黄华林 刘军 关美玲
    2011, 32(6): 1009-1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树; 红紫芽; 生物学性状; 花青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黎维诗 柯海丽 邓小果 刘亚文 凌绪柏
    2011, 32(6): 1016-1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6-BA和GA3处理对春石斛2个品种进行催花试验。结果表明,6-BA处理对春石斛催花效果较好,其中浓度为40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植株的花芽分化时间比对照提早12d,花芽节数和开花数量也明显增加。使用GA3处理或6-BA与GA3混合处理,会降低植株的成花率、减少开花数量以及缩短花期。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诚 王飞 林新坚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2011, 32(6): 1020-1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培育试验,研究在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紫云英翻压量总体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紫云英低翻压量(47g/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而磷酸酶、转化酶最高值均出现在中翻压量(94g/盆)土壤中,高翻压量(141g/盆)土壤脲酶活性最强。翻压紫云英总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且均在腐解20d达到峰值,但增加翻压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不显著,紫云英高翻压量有助于前期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低翻压量则对后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效果更好。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小林
    2011, 32(6): 1024-10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Fe2+、Ce3+、La3+和SeO42-对白菜吸收铬、铁(Cr、F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Fe2+的浓度从2.0mg/L提高到4.0mg/L条件时,白菜根Fe的含量会显著增加(p≤0.05),而白菜Cr的含量会明显下降(p≤0.05);而Ce3+、La3+和SeO42-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白菜对六价铬[Cr(Ⅵ)]的吸收作用,在此基础上如果适当提高营养液Fe2+的浓度则会进一步降低白菜Cr的含量,但白菜根Fe的含量则会进一步提高。当营养液Ce3+、La3+和SeO42-浓度分别从0.5、0.5、0.2mg/L水平提高到1.0、1.0、0.4mg/L水平时,白菜Cr的含量会增加,而白菜根Fe的含量则呈现出下降趋势(La3+例外),降低了Fe与Ce、La、Se等稀有元素配合施用以抑制白菜Cr污染毒害的效果。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伟波 王萍 牛聪 秦呈迎 唐龙祥
    2011, 32(6): 1029-10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网格5m×5m取样,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滨海沙地椰林间种牧草表层土壤(0~20、20~40、40~60cm)水分的空间变异、分布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集中在3.54%~10.86%之间,均呈现弱变异特征。0~20、20~40、40~60cm层土壤含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土壤表层含水量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空间变异结构,各层均具有中等及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具有明显层次性。研究区各层土壤水分均符合高斯模型,且拟合效果较好,相对应的空间连续性也较好。等值线图显示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分布格局,结合半方差分析则可以看出:沙壤土、微地貌、人为干扰和植被盖度等是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程度及其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张世鑫 刘世彪 田维敏
    2011, 32(6): 1037-10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优化机械伤害诱导次生乳管分化的实验系统,采用实验形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新梢和顶芽的发育状态以及伤害程度对机械伤害诱导巴西橡胶树萌条次生乳管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萌条的形成层活动具有明显的休眠期和活动高峰期。在形成层活动的高峰期,小面积的机械伤害容易诱导淡绿期和稳定期萌条分化次生乳管,而且稳定期萌条次生乳管分化程度显著大于淡绿期萌条。但在形成层活动的休眠期,小面积的机械伤害不能诱导萌条的次生乳管分化。新梢和顶芽发育状态对机械伤害诱导次生乳管分化程度的影响都与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密切相关。大面积的机械伤害抑制次生乳管分化,可能与伤害部位的形成层细胞分裂活性受抑制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李伟才 魏永赞 胡会刚 石胜友 王一承 谢江辉
    2011, 32(6): 1042-10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个无核荔枝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通过与有核荔枝对比分析,阐明无核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荔枝无核但能发育成大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核荔枝和无核荔枝果实中GA3和AB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IAA和ZT表现差异较大,初步认为无核荔枝和有核荔枝果实发育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激素调控模式,或者果实发育与GA3和ABA关系更为密切;无核荔枝果实中高含量的IAA和低含量的ZT可能是其产生无核的一个重要原因。 
  • 植物生理生化
    冯超 刘保华 肖茜 张新春 李焕苓 陈瑞琴 王家保
    2011, 32(6): 1046-10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娘喜’等6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果实贮藏期间,6个品种的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快速上升,好果率下降,同时,果皮失水率和pH值上升,果皮花色苷含量下降。无核荔枝果皮褐变最快,而紫娘喜果皮褐变最慢,主要与果皮失水速率有关。贮藏过程中供试品种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Vc)含量均下降,妃子笑、无核荔枝TSS/T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球蜜荔果肉TSS和TSS/TA值最高,TA最低;而紫娘喜果肉TA含量最高,TSS/TA值最低。紫娘喜与新球蜜荔Vc含量高于其它品种。 
  • 植物生理生化
    胡一鸿 叶龙 朱术超 金文龙 莫亿伟
    2011, 32(6): 1051-1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番荔枝种子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将晒干的种子经粉碎匀浆、乙醇回流、减压浓缩、氯仿萃取和甲醇石油醚抽提后得到粗提物,经干燥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以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作对照,测定了番荔枝种子多糖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种子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脂质过氧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O·-2和·OH的能力,说明番荔枝种子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弱于维生素C。 
  • 植物生理生化
    阮志平 王芬芬 黄全能 姚碧艳 李振基
    2011, 32(6): 1055-10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硝酸镧对短穗鱼尾葵(Caryotamitis)耐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用4个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0、100、350、500mg/L)喷施盆栽短穗鱼尾葵叶片,经变温处理后检测各项耐寒指标。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而且25℃恢复后幼苗叶片的各项耐寒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41、0.46、0.70、0.50,其中350mg/L硝酸镧溶液处理对提高短穗鱼尾葵幼苗的耐寒性具有显著的效应。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洪立 何云 申志斌 杨福孙 宋希强 周兆德
    2011, 32(6): 1060-10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兰花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效用,以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内生菌根真菌为接菌剂,对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菌根化苗盆栽试验,试验采用液体培养的菌液进行根部喷施,待菌根化苗生长18个月后测定其成活率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接菌明显提高了五唇兰幼苗成活率,促进了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增加,并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以接dmf-49菌处理效果最明显,但五唇兰光合速率不高,在1.50μmol·m-2·s-1以下。表明从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有效内生真菌能提高其菌根化苗的光合能力,提高植株的生活力。 
  • 植物生理生化
    刘爱荣 张远兵 黄守程 胡向奇
    2011, 32(6): 1064-10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NaCl(50、100、200、300 mmol/L)和Na2CO3(5、10、15、25 mmol/L)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和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高羊茅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脱氢酶活性、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高羊茅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叶质膜透性和根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质膜透性和叶丙二醛含量则呈先略下降后上升趋势;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根和叶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系脱氢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高羊茅对NaCl和Na2CO3的耐受浓度阈值分别为246.9 mmol/L和20.4 mmol/L,因此,高羊茅的耐盐性强于其耐碱性。 
  • 植物生理生化
    曾秀华 叶少萍 白昌军 辛国荣 罗仁峰
    2011, 32(6): 1069-1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和叶绿素(Chl)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细胞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对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2)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的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显著,其它指标则无显著变化,尤其是在不浇水情况下,单一接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或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狗牙根的抗旱性的改善效果最好;(3)不同施磷水平之间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所测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 植物生理生化
    江玉姬 王宏雨 谢宝贵 邓优锦 龚丽英 赵晨
    2011, 32(6): 1075-10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6种食用菌子实体干品水提液和醇提液分别进行总还原能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26种食用菌子实体干品2种提取液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还原能力及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总体来说,水提液抗氧化性要强于醇提液抗氧化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评价26种子实体干品的抗氧化性,其中以竹荪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乙醇浓度(A)、回流温度(B)、料液比(C)和提取时间(D)等4个因素,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优化长裙竹荪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提取物抗氧化效果的主因素为回流温度。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回流温度90℃,料液比1/35,回流时间2.5h。 
  • 植物生理生化
    黄敏敏 江枝和 翁伯琦 王义祥
    2011, 32(6): 1082-10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水平的Cd2+对姬松茸菌丝体细胞壁、线粒体以及淀粉粒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浓度在0-7mg/L范围内,姬松茸菌丝体细胞壁有轻微损伤,细胞内液泡变大,内含物减少,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而淀粉粒无明显变化;随着Cd2+浓度的升高,出现细胞壁、膜断裂;线粒体减少,嵴和膜模糊或消失;淀粉粒边缘糊化。当Cd2+浓度>42mg/L时,细胞完全自溶。 
  • 植物生理生化
    兰国玉 朱华 曹敏
    2011, 32(6): 1086-10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西双版纳2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直径≥1cm的树种资料,分析该样地树种多度(个体数)和丰富度(物种数)及其方差与变异系数在7个取样尺度(5 m×5 m,10 m×10 m,20 m×20 m,25 m×25 m,50 m×50 m,100 m×100 m,200 m×250 m)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环境异质性较大,多度和丰富度随着尺度的增加均表现非线性增加。(2)多度的方差随尺度增加而线性增加;丰富度的方差与尺度都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丰富度的方差在尺度100 m×100 m上最大。(3)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变异系数均大于随机分布模型拟合的数值,表明树种在样地内分布不是随机分布。总之,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尽管多度具有可加性,只有当环境异质性不大时用小尺度多度估计大尺度多度才比较可靠;丰富度的非线性变化使得一个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热点",在另一个取样尺度上却可能为"冷点"。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金龙 高建明 张世清 陈河龙 刘巧莲 易克贤
    2011, 32(6): 1093-10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核糖体rDNA-ITS区的序列分析研究13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剑麻茎腐病菌,测序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ITS扩增区约600 bp,无太大的长度变异,同时通过在GenBank中搜索其同源性序列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剑麻茎腐病的病原为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河龙 李庆洋 易克贤 高建明 郑金龙 刘巧莲 张世清
    2011, 32(6): 1097-1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用NFM、CCM、Ashby及改良的Dobereiner培养基,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海南省昌江县、广西扶绥县和广东雷州市三地剑麻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利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固氮活性测定,获得50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是ASN004,固氮酶活性为1765.6590 nmol/(mL·h),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劲松 刘国道 郭振飞
    2011, 32(6): 1102-1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绿体蛋白12(chloroplast protein 12,CP12)是一个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以亲本柱花草热研2号叶片为材料,根据豌豆CP12及柱花草响应低温的cDNASSH文库中CP12克隆片段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柱花草cDNA中克隆获得柱花草热研2号CP12基因全长序列,并在GenBank登陆(登录号:HQ906668),命名为SgCP12。柱花草热研2号CP12基因全长426bp,包含399 bp的ORF。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P12的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豌豆的CP12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必旺 谢宇飞 沙莉 黄志鹏
    2011, 32(6): 1106-1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方法从苏云金芽孢杆菌010菌株克隆出几丁质酶基因chi36,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1 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t 010的Chi36与Bt15A3、Bc28-9、Bc6E1的Chi36相似性分别为99%、99%和96%,其N-端具有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该蛋白归类为18家族几丁质酶,属于一种胞外酶。将chi36基因插入到PGEX-KG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框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进行蛋白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对几丁质有降解作用,在pH值为5.0、温度为55℃时酶活性最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赖燕 肖翔 林菁 虞露 陈桂信 官德义 何水林
    2011, 32(6): 1111-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辣椒均一化cDNA文库的筛选,分离获得了一个与烟草RAB8-2基因编码的蛋白有着高度同源性的cDNA阳性克隆,命名为CaRab8。测序结果表明,该cDNA长度为961 bp,包含有651 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一个217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具有GTP/GDP结合活性必需的保守域和包括YYRGA在内的Rab家族成员特有的5个结构域。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CaRab8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下在短时间内呈上调表达,在相应时间点受水杨酸(SA)诱导下调表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梁艳琼 雷照鸣 贺春萍 郑肖兰 余树华 郑服丛
    2011, 32(6): 1116-1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分离到一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PSFM,经过形态观察和核糖体间隔区ITS扩增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参试菌株PSFM,在28℃,180r/min条件下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pH、速效磷含量,同时研究溶磷真菌PSFM的生长动态及在固体平板上的溶磷能力。结果表明,PSFM菌株具有高效溶磷能力,培养144 h溶磷量达到511.28 mg/L,继续培养菌株溶磷能力降低;溶磷菌株的培养液中pH值随溶磷量的增大而下降,在144 h时该培养液的pH值降到2.03,以后仍继续保持在低pH值水平。对供试菌株PSFM的生长曲线研究发现其在第6天时菌丝体重量达到最大值。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凤玉 林春花 朱辉 王萍 唐庆华 牛晓庆 陈思婷 吴多扬
    2011, 32(6): 1122-1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 Hohnel]xie 331-4 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廖富荣 沈建国 吴媛 郭木金 黄蓬英 陈青 陈红运 林石明
    2011, 32(6): 1128-1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一批台湾进境的辣椒种子进行病毒检测及致病型鉴定,同时使用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引物利用PCR方法对该辣椒品种进行L抗性基因检测。DAS-ELISA及RT-PCR结果表明,从该批种子中检测到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 rmild mottle virus,PM MoV)。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该序列为PM MoV的外壳蛋白(CP)基因,与已报道的PM MoV序列同源性为92.4%~99.8%。CP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命名为TW分离物)属于PM MoV的P1,2,3致病型。抗性基因检测表明,该辣椒品种携带有L3抗性基因。TW分离物能够系统侵染该辣椒品种,意味着该分离物已经克服L3基因介导的抗性。本研究报道的PM MoV的P1,2,3致病型在中国大陆尚属首次,这对于抗病辣椒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翟焕趁 王宝华 鲁国东 朱立煌 王宗华
    2011, 32(6): 1136-1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毒基因的克隆与变异监测可以为水稻抗病品种布局与利用提供重要信息。将菌株GUY11和FJ81278及其有性后代接种水稻品种Pi-d2及其亲本TP309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FJ81278含Avr-Pid2,有性后代在Pi-d2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1:1,推断FJ81278对Pi-d2的无毒性由单一基因座控制。通过SSR标记和转座子元件标记分析,确定Avr-Pid2定位于染色体7上,并获得了与无毒基因Avr-Pid2连锁的标记Propiz-t和ms7-27/28,它们与Avr-Pid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1 cM、13.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将Avr-Pid2限制在第7染色体上约420 kb物理距离范围内,为进一步的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芙萍 赵冬香 黄黎光 王爱萍 陈青
    2011, 32(6): 1144-1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歧蔗蝗Hieroglyphus tonkinensis I.Bol是竹子、甘蔗、水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害虫,其自2006年首次在海南爆发成灾以来,危害逐年加重。为深入了解异歧蔗蝗在海南的发生与危害,寻找适宜且经济有效的测报及防控措施,近年来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并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做了探究。结果表明:异歧蔗蝗在海南一年发生1代,为害期约150 d。以卵在土中越冬,若虫4月中旬孵化,根据气温高低可能提前或推后10 d左右,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9月上旬陆续死亡。温度与异岐蔗蝗若虫和成虫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表明,28℃是异岐蔗蝗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成虫产卵量最大,寿命最长。4种药剂对其毒力测定表明,锐劲特和阿维菌素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防治异歧蔗蝗要以3龄前若虫为主,以阿维菌素烟雾剂防治竹林及蔗田异歧蔗蝗具有较好的效果。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金涛 金启安 温海波 吕宝乾 彭正强
    2011, 32(6): 1150-1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不同寄主植物饲养的椰心叶甲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食料的椰心叶甲后代对啶虫脒敏感性顺序为:鱼尾葵>酒瓶椰子>大王棕>椰子叶,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顺序为:鱼尾葵>酒瓶椰子>椰子叶>大王棕,对阿维菌素敏感性顺序为:酒瓶椰子>椰子叶>大王棕>鱼尾葵;其中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大,为14.18倍,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敏感性差异幅度较小,分别为3.47倍和2.54倍。表明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可引起椰心叶甲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张中润 王金辉 黄伟坚 黄海杰 梁李宏
    2011, 32(6): 1153-1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腰果云翅斑螟(Nephopteryx sp.)幼虫发生动态及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实被害率和果虫量的发生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其高峰期均分别出现在中果期和末果期。株虫量的发生动态曲线为单峰型,其高峰期出现在盛果期。不同结果期对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以及被害果实在腰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均无影响,均呈聚集分布。不同结果期对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在腰果被害果实上的空间分布有影响,初果期和末果期,果实数量较少,虫口密度较高时呈聚集分布;中果期和盛果期,果实数量较多,虫口密度较低时则呈均匀分布。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玉林 陈洋平 陈卫军 张春梅
    2011, 32(6): 1158-1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粒径、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并应用优化的条件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粒径,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1:35(g:mL)、95℃、0.5~1.0 mm,验证值为25.97 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花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不同干燥方法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炒干>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陈丽霞 刘胜辉 陈歆 彭黎旭
    2011, 32(6): 1165-1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GC-MS 联用技术检测了海南花梨木鲜花花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并采用苯醚甲环唑作为对照测定了该精油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抗菌活性。花精油中共鉴定出 17 种成分,包括烷烃类(53.33%)、邻苯二甲酸二丁(14.02%)、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37%)、 9,12-十八碳二烯酸(14.00%)、 α-香树精(8.37%)、 1-三十烷醇(2.57%)和二十八烷醇(1.45%)等。 抑菌试验表明, 花精油和苯醚甲环唑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而增强;在接种培养初期,苯醚甲环唑对香蕉枯萎病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花精油不明显, 随着时间的延长, 花精油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变强, 并在 7 d 后与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公谱 邓干然 曹建华 李国杰 刘智强 李玉林 郑爽
    2011, 32(6): 1168-1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的螺旋压榨机,分别对油棕果穗和果实进行提油,并对所得棕榈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先将果穗经过杀酵、脱果得到果实,再把果实捣碎、加热后榨取,有利于提高出油率;棕榈油的酸价、熔点、碘值、皂化价等符合国标要求,铜、铁、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和不皂化物等的含量很少,满足国家标准;这说明自制的棕油提取设备及其配套操作条件是可行的,这对将来棕油小型提取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赖凌凌 郭雅玲
    2011, 32(6): 1172-1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制得的 39 个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 L* a* b* 表色系统与绿茶感官审评的汤色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度值(L*、 a*、 b*)对茶汤冲泡条件(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灵敏的反应,能反映汤色品质的变化趋势;外形相近的炒青绿茶,其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不同外形的炒青绿茶之间,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绿茶间色度值的差异仅是茶样汤色的特点表现,而用色度值比较同类型绿茶汤色品质的高低更为准确和客观。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罗金辉 吕岱竹 潘永波
    2011, 32(6): 1176-1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蔬菜水果中氯离子、亚硫酸盐、硫酸盐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在2%甲醛溶液SO32-的稳定剂的作用下,样品用1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后,用IonPacAS9-HC型色谱柱为分离柱和9 mmol/L的碳酸钠淋洗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SO32-、SO42-在2~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3、0.9999、 0.9991),样品中Cl-、SO32-、SO42-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7%~99.2%、80.6%~98.4%、81.0%~100.4%,检出限分别为0.005、0.05、0.01 mg/kg。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吕岱竹 徐志 宗迎 吴南村 李萍萍
    2011, 32(6): 1181-1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云南和海南胡椒园中土壤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总砷(As)、总汞(Hg)、总铬(Cr)、铜(Cu)、铅(Pb)、镉(Cd)等的监测分析,并采用单项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Hg、As、Cr、Pb、Cu、Cd,HCH、DDT的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清洁,定为1级,适宜种植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的胡椒。 
  • 陈峰 王俊 游泳 胡进锋 王长方
    2011, 32(6): 1185-1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福州市蔬菜基地69个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量、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OCPs检出率为100%,质量分数范围为4.63~375μg/kg,平均值为92.6μg/kg;滴滴涕(DDTs)检出率和残留量最高,检出率达100%,质量分数范围为4.63~298μg/kg,平均值为55.7μg/kg。土壤中OCPs主要污染物为DDTs、六六六(HCHs),且以代谢产物为主,无新污染源进入。土壤中OCPs综合污染指数为0.100~0.432,为最低1级,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对哺乳动物的风险较低,但个别蔬菜基地土壤中DDTs残留量对该区域鸟类和土壤微生物可能有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