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维国 高新生 张伟算 张晓飞 吴春太 方加林 黄华孙
    2011, 32(10): 1793-17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树胶木兼用型品种作为选育种的目标,于2000年始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建立了11个胶木兼优试种区,经过10年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热垦525在各试种区均表现良好,适应性较强。在热科院高级系比区,热垦525生长快,年均增速达8.23cm,可较对照提前1.5年开割,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达到58.79%,年均株产1.62kg株;抗平流型寒害能力较强,2008年平均寒害级别为1.44级,与对照RRIM600相当,优于PR107;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均为中抗;风害断倒率与死皮率均优于对照,高产的生理基础好,适应性好。在其余试种区亦表现出相似结果。综合考虑,建议在海南、广东、云南中风、中寒以下气候类型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叶剑秋 郑永清 薛茂富 吴传毅 李开绵
    2011, 32(10): 1799-1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Mazihol esculenta Crantzcv.M.SC10)是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CM4042'为母本与'CM4077'杂交而来的杂种后代,经无性系多代选育而成,2006 年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块根产量38.87 thm2,比现有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46.06%,块根干物率为4144%,比'华南205'高2.04个百分点;断倒率平均仅44%,而'华南205'的断倒率平均达19.6%,比对照品种低15.2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风性强的饲用和工业应用型木 薯新品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陶萌春 廖柏林 刘梓富
    2011, 32(10): 1804-18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播种时期、播种方式和外源激素浸种处理对栽培种源朱砂根幼苗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朱砂根在2月底至3月下旬期间播种,出苗率高,幼苗胚根粗,胚根长;不同播种方式中,叶龄、茎长、主根长、全株干重、根冠比各项指标排序依次为地播苗>营养袋苗>穴盘苗;NAA浸种能促进朱砂根幼苗茎及主根的生长,适当浓度的GA,浸种对增进叶龄有效,其中,10mg/LNAA、20mg/LNAA、50mgLGA浸种效果最好;而IBA 浸种不促进幼苗生长。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丽璇 陈淳 陈菲 蔡晓东
    2011, 32(10): 1809-18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西施柚果实发育过程K、Ca、Mg、Zn、Cu、Mn、Fe共7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6月、6~8月和8-10月分别是果皮迅速生长期、果肉迅速生长期和果实转色成熟期。(2)果皮和果肉中K、Mg、Zn、Cu、Mm、Fe的含量均随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果皮中Ca 的含量相反),但7种元素的吸收总量则不断增加。K含量位居7种元素之首。K、Zn、Fe以果肉居多,Ca、Mg、Mn 主要分布在果皮,Cu在果皮果肉中的含量相当。(3)7种元素的累积主要集中在6~8月果肉迅速增长期,K、Ca和Fe在10月果实成熟期也有较大的吸收。K的吸收率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Ca和Fe与单果重、Mg和Cu与果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4)7种元素中K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显著率较高,Ca和Cu以负相关为主。(5)Mn和K与活性氧代谢指标相关性较显著,其次是Zn、Fe和Mg,Ca和Cu均不显著。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钟军 贺再新 孙焕良 李罗先 孟桂元 孙传清
    2011, 32(10): 1815-18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一号(Ti-1)和新品系R057四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扞插密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扞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间,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扞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差异显著,且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在进行苎麻低位分枝扞插苗培育时,扞插苗的密度以100株/m2较为理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彭辉 杨艳鲜 潘志贤 岳学文 闫帮国 方海东 纪中华
    2011, 32(10): 1820-18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8个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个指标可分为3个主成分∶①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②水解氮;③速效磷。这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763%,能够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显示∶阳坡林地>果园林地>罗望子林>阴坡林地。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颖 郭冬 李辉亮 彭世清
    2011, 32(10): 1824-18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获得的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与老态无性系胶乳中一个差异表达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ACE 法获得了橡胶树编码含有重金属相关结构域蛋白的cDNA,命名为HBHMADl。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bHMAD/长为814bp,含有453bp的阅读框,78bp的5-UTR和283 bp的3-UTR,编码15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9ku,等电点为10.4。HbHMAD1含有重金属相关结构域,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拟南芥(Aradodopsisthesis)((3个)和玉米(Zea mays)中的含有重金属相关结构域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64%、63%、60%和55%。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HHMADI基因在胶乳和树皮中表达,在叶中微量表达,在花中基本不表达。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丽芳 闫林 范睿 姚全胜 刘洋 雷新涛
    2011, 32(10): 1828-1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8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来自中国4个省份的116份芒果种质资源进行SSR-PCR扩增,共扩增出20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3条,多态性比率为95.54%,PIC平均值为057。UPGMA树状聚类图表明,109份芒果实生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似系数在06~1.0之间,可分为4个地域性群组,分别是广东和海南土芒、广西百色土芒、广西南宁土芒以及云南小鸡芒。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彭军 杨腊英 王国芬 郭立佳 汪军 黄俊生
    2011, 32(10): 1833-18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不仅在蛋白互作、鉴定基因沉默抑制子及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还应用在小RNA的研究中。在对植物 microRNA的研究中,农杆菌浸润方法通过将将转基因导入农杆菌浸润本生烟瞬时表达,可以快速、稳定地对植物microRNA进行检测和鉴定,样品在几天内就可分析完成,比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有优势。笔者借鉴国外拟南芥microRNA瞬时表达分析的方法,克隆了番木瓜的miR62前体序列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Super1300上构建成35S∶cpa-miR162a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后浸润本生烟,浸润后48h提取本生烟叶片总RNA后通过miRNA notherm blot检测到miR162a,而本生烟和番木瓜自身则无法检测到低丰度的miR162a。本文介绍的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能够在体外加工产生成熟的miRNA,该技术有助于对microRNA的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靶标验证进一步研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选阳 张招娟
    2011, 32(10): 1838-1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优质红心甘薯金山72和高产优质的黄心甘薯金山57为材料,栽后60~120d 4个生长时期提取块根总RNA和β-胡萝卜素,用RT-PCR分析psy、pds、zds、yc-b4个酶基因的表达,用HPLC测定同一时期块根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金山57中,随着块根的生长,4个基因表达逐渐减弱,相应地,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在金山72中,4个基因的表达随着块根生长总体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相应地逐渐提高。整体而言,在块根生长过程中,4个基因在金山72中表达比在金山57中强。该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中,/c-b的表达相对稳定,其表达强弱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关系密切。表明甘薯块根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与积累受基因调控,其含量与不同品种及不同块根膨大时期4个酶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lyc-b是甘薯块根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毓 戴飞 王乃元 杨小飞 庄伟建 仇秀丽
    2011, 32(10): 1843-18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一个包含3个水稻隐花色素基因片段的RNAi表达载体pSC1301-347-CylaCy2Crylb并转化水稻,以期导致Cryla、CyIb与Cry2集体沉默,观察它们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开花期显著延迟,结实率骤降,株高增加,剑叶变短,谷粒变长、变宽;而剑叶宽、穗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郑燕梅 吴春珠 刘玉芹 方珊茹 赵明富
    2011, 32(10): 1849-18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新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选取水稻染色体上68对SSR引物,对Dacca6抗稻瘟病材料与其它27 个杂交水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8对引物在28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251条条带,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6%。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的变幅为2~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数为3.9。在遗传相似系数0.44处可将28份材料聚类为2类,Dacca6与这些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单独归为一亚类。Daca6与各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0.51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02。因此,Daca6可被用来与其它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或抗源杂交,进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孙继华 杨衍
    2011, 32(10): 1853-18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植物MADS-box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一个辣椒MADS-box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通过RACE方法获得了辣椒编码MADS-box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CaMAD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lMADS基因全长943bp,含有744bp的阅读框,25bp的5/-UTR和174bp的3-UTR,编码24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7ku,等电点为9.32,含有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CaMADS在花和叶中微量表达,在果实中随着果实的成熟,CalMADS的表达量增加,表明CalMADS与辣椒的果实成熟相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文辉 方淑桂 曾小玲 钟开勤 朱朝辉
    2011, 32(10): 1858-18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6个耐抽墓大白菜品种进行ISSR和SRAP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76条为多态性条带,占63.3%;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18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60条,占73.4%。ISSR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6组,分类结果与供试耐抽遵大白菜地理分布相似;SRAP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5组,标记划分类群与叶色分类比较接近。ISSR和SRAP 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不显著相关(r=0.150)。两个标记整合后聚类分析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继华 曹干 张木清
    2011, 32(10): 1864-18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3个含有Bt基因甘蔗株系进行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转基因株系的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对照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转基因株系中的SOD、POD、CAT和MDA的变化较小。结果表明∶B基因的插入导致部分甘蔗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不同的株系生理变化不一致。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红梅 丁岳炼 林燕飞 陈伟文 黄新敏 何生根
    2011, 32(10): 1868-1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孔蛋白是位于质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上主要负责水分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属于膜主要内在蛋白(major intrinsic proteins,MIP)超家族。采用RT-PCR和RACE法从麝香百合(Lilumlongjlorum)叶片克隆得到1 个液泡膜内在蛋白(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s,TIPs)基因的全长 cDNA序列,命名为LITIP2(GenBank登录号∶JNO85950)。该基因cDNA全长986bp,包括208bp的3'-非翻译区,744bp开放阅读框以及34bp的5-非翻译区,共编码247个氨基酸。由LIIP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水孔蛋白NPA(Asn-Pro-Ala)基序以及MIP的特征序列SGGHVNPAVTFG。同源性分析表明,LITIP2氨基酸序列与陆地棉(Gosspium hirsutum)、大麦(Hordeum vulgre)、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小麦(Triticum aestinum)等植物 TIP2的同源性分别达77%、74%、73%和7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ITIP2属于液泡膜水孔蛋白TIP2亚类新成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钟珍梅 黄勤楼 黄毅斌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 唐龙飞
    2011, 32(10): 1873-18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杂交育种育出3个杂交萍品系MMC3-3、MMC5-1、MMC1-7,采用生物学特性观测和ISSR标记方法对杂交红萍和亲本进行鉴定,验证3个杂交萍品系与亲本的同源性和区别,结果表明,3个杂交红萍与亲本在基因型上已经发生分离,其中MMC3-3较耐热,而MMC5-1、MMCl-7较耐寒。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MC3-3、MMC1-7和MMC5-1与亲本之间存在差异,且3个品系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杂交后代。经过聚类分析可知,MMC3-3与亲本3001遗传距离较近,MMCI-7与MMC5-1遗传距离较近。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和飞 张燕 林应邀 陈川平 刘进平
    2011, 32(10): 1878-1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胆木(Nauclea oficinalis)无菌实生苗的茎段、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消毒采用70%的酒精浸泡10s,再用2%的次氯酸钙消毒8~10min,效果较理想;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可实现丛生芽增殖;最佳丛生芽苗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1/WPM附加0.5mg/L2,4-D,其次为1/2WPM附加0.5mg/LIBA和1/2WPM附加1.0mg/LIBA+0.5mg/L6-BA;芽苗增值系数达4.8,芽苗诱导率达94%;芽苗生根壮苗培养中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1/4)WPM+0.5mgL2,4-D和(1/2~14)WPM+05mgL IBA。胆木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0%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朝辉 钟开勤 黄建都 林翮飞 陈继兵
    2011, 32(10): 1883-18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0份本地主栽长茄品种为试材,对二倍体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份材料可诱导出愈伤组织,'黑金刚'长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3个/蕾;单核期小孢子是诱导愈伤组织最佳时期;4-6d蔗糖饥饿结合35℃高温预处理是小孢子脱分化的必要条件;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分3段进行,先以1.5NLN培养基附加甘露醇90gLI、24-D 0.5mgL、NAA 0.2mg/L、6-BA 0.2mgL35℃暗培养4-6d,接着添加等体积60gL 蔗糖培养基25℃暗培养3d,再均分成2皿,每皿添加等量30gL蔗糖的培养基,25℃暗培养5~10d肉眼可见愈伤组织。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王威 陈卫军 赵松林 夏秋瑜 黄玉林 李瑞
    2011, 32(10): 1888-1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脱脂椰子种皮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异丙醇、正己烷和乙醚提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采用Folin-Ciocaleu比色法测定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并对3种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对猪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正已烷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其次是异丙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最低;异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高,正已烷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次之。3种溶剂提取物对猪油的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异丙醇提取物对猪油的氧化抑制效果最明显。
  • 植物生理生化
    张慧 刘永华 林陈强 邱宏端 陈济琛
    2011, 32(10): 1893-18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CS16发酵液经盐酸沉淀,甲醇抽提得到粗提物,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抑菌物质在pH2~11较稳定,对温度、紫外、有机溶剂耐受力较好。利用中压液相色谱得到较纯的抑菌物质,薄层层析后显色分析表明,该抑菌物质初步可以确定为酚类物质.
  • 植物生理生化
    张灵玲 陈伟生 沈建闽 黄天培 关雄
    2011, 32(10): 1898-19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武夷山和福州森林公园采集获得的30份新鲜水样为材料,分离获得5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野生菌株。为了解这些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杀虫晶体蛋白等研究,并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棉铃虫(Helicovepa arnigera)两类靶标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LLW1对白纹伊蚊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较正死亡率可达95.5%。经PCR扩增,发现该菌株含有cyt2基因。但这5个野生菌株对棉铃虫均无活性。
  • 植物生理生化
    阮传清 陈建利 刘波 陈燕萍 韩文福
    2011, 32(10): 1903-19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同一果园台湾软枝杨桃(20年树龄)和荔枝乌叶品种(15年树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杨桃根区不同样品检测到25~32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i3∶0,11∶0 3OH,14∶0 2OH;荔枝根区检测到23~40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16030H,i18∶0,i12∶0,12∶1AT11-12,al4∶0。杨桃根区由PLFAs指示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特征脂肪酸160(细菌)、18∶1o9c(真菌)、10Mel6∶0(硫酸盐还原细菌)含量大小∶距植株1.0m土壤=1.5m土壤>0.5m土壤;而荔枝根区Simpson指数和以上各种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大小为∶距植株1.0m土壤>0.5m土壤≈1.5m土壤。脂肪酸10Me170(放线菌)和16∶lo5c(甲烷氧化菌)含量在杨桃根区无水平分布上的显著差异,而在荔枝根区则存在显著差异。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建国 杨莉 徐世千 李晓东
    2011, 32(10): 1910-19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普通百里香(ThymusvulgarisL)组培苗以及添加NaCl、壳聚糖的普通百里香组培苗的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结合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组培苗百里香精油都含有一般百里香精油的主要成分百里香酚、香芹酚、石竹烯等,化学成分的种类有一定的差异,这为进一步通过离体培养途径生产百里香精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山春 李朝绪 阎 伟 贾欢欢 覃伟权
    2011, 32(10): 1915-19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 根据红棕象甲幼虫蛀食、 爬行时发出的声音, 运用 AED-2000L 便携式声音探测仪对不同虫口密度幼虫的树段、 树段的不同测试位点、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幼虫、 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进行室内声音探测。 结 果表 明:①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 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随之增大, 说明一定密度虫口范围内, 虫口密度越大,声音 探 测效 果 越 明显; ②测 试位 点 的 选取 对 探 测效 果 有 较大 影 响, 随着 测 试 位点 与 幼 虫距 离 的 增 大, 测 量 值(Total Hits 和 Total counts)随之减小; ③温度对幼虫活动声音的探测值(Total Hits)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28±1)℃条 件 下, 幼 虫 声 音 平 均 探 测 值(Total Hits)最 大, 其 次(24±1)℃、 (32±1)℃条 件 下 幼 虫 声 音 平 均 探 测 值(TotalHits), 但三者没有显著差异; ④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 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随之增大, 但到末龄幼虫(接近预蛹期)时, 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开始明显下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车江萍 阎伟 吕朝军 李朝绪 龚 殿 马子龙 覃伟权
    2011, 32(10): 1921-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 5 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此外还有毛型感器、腔锥形感器。 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模式及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 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 4 种感器, 即腔锥形感器、 毛型感器、 末梢锥形感器、 钟型感器, 其中末梢锥形感器在下颚须上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 其余 3 种感器在雌、 雄二疣犀甲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区别。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居昌 郑思宁 叶光禄 陈家骅
    2011, 32(10): 1926-19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于2008年夏、秋、冬3个季节, 每个季节在福州乌山果园对橘小实蝇进行 10 d 的全天观测, 然后各季节分别选择 3 d 晴朗或多云的气候条件下所得数据, 结合气象资料, 分析比较该虫的日飞翔活动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橘小实蝇在不同季节的飞翔活动节律不同, 在晴到多云天气里, 该虫夏季的活动高峰期为上午7:00, 秋季为上午 9:00, 冬季则为下午 15:00。 橘小实蝇成虫仅在白天有光照情况下进行飞翔活动, 气温、 相对湿度对该虫活动有显著的影响。 气温在 20~30℃时, 橘小实蝇飞翔活动最活跃, 相对湿度大于 60%时其飞翔活动最活跃。 降水带来的气温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橘小实蝇飞翔活动有显著的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温志强 边 广
    2011, 32(10): 1931-1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周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秀珍菇菇蚊菇蝇的主要种类包括: 闽菇迟眼菌蚊(Bradysia minpleuroti Yanget Zhang)、 黑粪蚊(Scatopse sp.)、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白翅型蚤蝇(Megaselia sp.) 黑腹果(Drosophilamelanogaster。其年消长规律一年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3 月中旬至 7 月初和 9 月中旬至 12 月初。通过应用色板、色板加黑光灯、诱虫灯等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色板、色板加黑光灯、诱虫灯对菇蚊菇蝇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分别达 89.59%、 74.53%、 82.35%。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春强 梁慧施 夏亦荠 彭 明
    2011, 32(10): 1935-19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西瓜尖孢镰刀菌 FON 中, 并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GFP 标 记菌 株 侵 染西 瓜 的 过程。 结果显示转化子连续转接4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 强度 良好,PCR 验 证 gfp 基因已转入菌株FON中;利用 GFP 标记菌株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侵染西瓜苗的过程, 发现在 1/2 MS 培养的西瓜苗中,FON 经过 48 h 侵 染即 可进入西瓜的根维管 束,第 3 天便进入茎维管束,第4天 进入叶维管束(包括叶柄和叶脉); 在土壤盆栽条件下, 侵染后 2 d FON 进入西瓜的根维管束, 第 9 天进入茎维管束, 第 11 天进入叶维管束。培养基培养与土壤盆栽相比, 培养基栽培 FON 侵染的速度更快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姚锦爱 黄鹏 余德亿 吕苏敏 林丽萍
    2011, 32(10): 1940-19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漳州和福州地区的建兰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 分离、 鉴定病原菌, 优化培养条件。 结果表明: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 PDA,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 pH 值为 7.0, 最适光照为完全黑暗或 12 h 光暗交替, 最适碳源为蔗糖或淀粉, 最适氮源为 NH4NO3。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鄢铮 王正荣
    2011, 32(10): 1945-19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的生物测定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 研究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 的诱导效应, 以了解阿维菌素对斜纹夜蛾的影响, 并为指导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随着剂量的 增大, 阿维菌素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逐渐增强。 当剂量达到 LC20 时, 与对照相比, 化蛹率降低了 13.04%, 蛹重减轻了 24.56%, 羽化率降低了 18.22%, 孵化率减少了 11.90%, 成虫寿命缩短了22.65%, 单雌产卵量减 少了 10.62%, 但幼虫发育历期却延长了 0.57 d, 且下一代的发育历期延长了 1.02 d。 另外, 经过不同时间、 不 同亚致死剂量处理后, 斜纹夜蛾 3 龄幼虫体内的羧酸脂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处理 36 h 后, LC10、 LC15 和 LC20 试验组的羧酸脂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 16.59%、 20.24%和 22.76%。 但谷胱甘肽 S-转 移酶 和 多 功能 氧化酶 O-脱甲基活性在试验期间无显著变化。 结果说明阿维菌素能够影响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 且对其体内的 解毒酶系产生一些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徐雪莲 刘寿柏 卢芙萍 卢辉 戴好富 陈青
    2011, 32(10): 1951-19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室内测定 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 结果表明,大山芝麻、 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 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 96.35%; 23 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 90%以 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 48 h 的平均驱避率达 91%以上。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爱勤 桑利伟 谭乐和 孙世伟 李继锋
    2011, 32(10): 1957-1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摸清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2008 年 3 月~2009 年 12 月对海南省琼海、 万宁、 定安、 屯昌、 儋州等 5 个市(县)共 10 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为害海南香草兰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 8种。 其中病害 6 种, 分别是香草兰根(茎)腐病、 香草兰疫病、 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香草兰花叶病、 香草兰白绢病和香草兰炭 疽病;虫害有2种,分别是香草兰拟小黄卷蛾和可可盲蝽。分布广且为害严重的是 草兰根(茎)腐病、香草兰疫病、 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和香草兰花叶病。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张萍 宋希强
    2011, 32(10): 1963-19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和 SpringerLink 数据库所收录最近 21 年(1989~2009年)所有铁皮石斛的科技文献, 通过对其年份与期刊分布、 研究内容、主要著者、 研究机构以及合作情况等几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结合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情况, 揭示铁皮石斛的科研动态并探讨其产业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研究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 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组织培养、 人工种植、种源鉴定、 化学成分和内生菌等多个方面, 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机构, 其中组织培 养、人工种植和种源鉴定为 研 究 重点; 期 刊 分布离散与集中并存,但已形成 “核 心 期 刊”,以《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和《中药材》为代表; 受基金资助文献达 46.7%, 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铁皮石斛科研与产业均进入快速发展期, 预计组织培养、 人工种植、 内生菌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是未来研究与产业的热点, 整个石斛产业将朝着 “绿色、 有机” 方向发展
  • 文献计量学与生态学
    何荣晓 钟云芳 宋希强 朱国鹏
    2011, 32(10): 1968-19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 使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以及群落外貌近自然化, 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还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本文在调查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基础上, 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原则, 对如何营造兼具景观功能与生态效益的热带园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探讨。 认为海口市园林群落配置应以热带雨林自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为依据, 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种为辅, 增加城市景观植物的多样性; 力争做到 “师法自然、 高于自然”, 构建我国南方特色的热带滨海城市森林景观。
  • 综述
  • 综述
    戴雪梅 黄天带 孙爱花 周权男 李哲 华玉伟
    2011, 32(10): 1973-1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可为利用生物技术对橡胶树育种进行品种改良提供良好的受体系统。 综述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影响橡胶树原生质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1)原生质体分离的起始材料; (2)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3)培养基成分; (4)培养方法; (5)品种基因型。
  • 综述
    高建明 张世清 陈河龙 郑金龙 刘巧莲 易克贤
    2011, 32(10): 1977-19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剑麻是我国热区最重要的麻类经济作物。 H.11648 是目前唯一的当家品种, 该品种虽然高产, 但易感由烟草疫霉引起的斑马纹病, 而现有的化学农药防效又不理想, 因此急需培育出抗病剑麻新品种。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剑麻育种的方法及成就, 指出了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今后抗病育种的方向, 重点阐述了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抗病剑麻新品种宜采用的策略。
  • 综述
    李专
    2011, 32(10): 1982-19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槟榔属棕榈科热带珍贵药用植物, 是中国古代居民治疗瘴气、 消食化积的良药, 且是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 对槟榔病虫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特就槟榔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同时提出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综述
    武春媛 陈楠 李勤奋 黄 星
    2011, 32(10): 1989-1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毒死蜱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 其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用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其残留的有效方法。 筛选高效毒死蜱降解菌、 构建基因工程菌、 提取降解酶, 成为国际上解决毒死蜱残留问题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 现已富集分离得到 50 余株毒死蜱高效降解菌及降解酶制剂配方。 笔者重点阐述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途径、 毒死蜱降解菌的多样性及毒死蜱微生物降解影响因素, 并探讨毒死蜱残留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为中国热带地区农产品毒死蜱残留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 杨为海 曾辉 邹明宏 陆超忠 黄旭明
    2011, 32(10): 1995-19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皮发育状态和力学性能直接影响裂果的发生, 而其力学性能与果皮细胞壁修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果皮细胞壁中的多糖、 蛋白质、 酚类物质、 矿质元素以及有关细胞壁松弛基因等方面概述了果皮细胞壁组分代谢与生化修饰和裂果的关系, 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