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邱海燕 王 英 高和琼, 庄南生
    2010, 31(4): 509-5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染色体直接压片技术, 以叶片为试材, 对 4 种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参试的 4 个无性系染色体数目均为 2n=36, 其中 PR255 核型公式为 2n=36=24m+12sm(2SAT), 大丰 95 核型公式为 2n=36=28m+8sm(2SAT), 热研 2-14-39 核型公式为 2n=36=20m(2SAT)+16sm, RRIM712 核型公式为 2n=36=14m+22sm, 四者核型类型均为 2B 型, 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恒明, 罗少波, 李 颖, 徐小万, 郭汉权
    2010, 31(4): 514-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系 4556A 为不育源, 以骨干亲本 2298 为回交亲本材料, 经过多代回交, 选育出不育性稳定、 综合性状优良、 不同核型的辣椒雄性不育系 2298A。 丰富了辣椒三系育种材料, 对辣椒杂种优势育种有重要意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 敏, 邓素芳, 杨有泉, 黄毅斌, 卞祖良
    2010, 31(4): 518-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萍生长繁殖速率高, 光合放 O2 能力强, 营养价值丰富, 且可以多层养殖, 可望作为空间站等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物部件, 起到提供 O2 和新鲜蔬菜, 吸收 CO2 的辅助作用。 然而, 受微重力影响, 地外空间没有水界面存在, 红萍需要改水养为湿养。 为此, 有必要建立红萍湿养栽培试验装置, 以受控人工低光照密闭环境下红萍湿养特征、 生物产量、 光合效率等为指标, 筛选能在空间站中生长繁殖的红萍湿养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2007、 3001 和 98253 湿养的生物产量、 放 O2 量和吸收 CO2 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回 3 萍。 不同品种红萍根穿透湿养介质的数量与对应品种的生物产量、 放 O2 量和吸收 CO2 量两两间均呈正相关。 扎根数越多, 红萍湿养的生物产量和光合产量越高。 尤其是 3001 扎根数不仅量多且相对稳定, 萍体始终呈鲜绿色, 倍殖天数 6.51 d, 放 O2 量和吸收 CO2 量分别为 666.2 mg·m-2·h-1 和 919.3 mg·m-2·h-1。 这说明卡州萍 3001 较适应于湿养和低光照密闭环境,是开展空间红萍生物部件相关试验的理想品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艳丽 李绍鹏 高新生 肖日新
    2010, 31(4): 525-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烘干鸡粪、尿素、磷酸氢二铵等作为氮源,调整椰糠发酵堆(椰糠基质)的碳氮比为 30:1, 并添加酵素菌进行短期发酵, 研究椰糠基质在添加不同氮源发酵后的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发酵后椰糠基质的有机质含量均呈动态下降的趋势, 其中以纯鸡粪为氮源的 A、 H 处理的有机质含量下降最多。(2)发酵后椰糠基质的全氮、 速效氮、 速效磷的含量, 以 C、F、E、B、D 等含化肥氮源的处理较高; 速效钾的含量,以 A、H 两个以纯鸡粪为氮源处理的含量较高, 以 E、D 两个以部分鸡粪为氮源处理的次之。(3)从发酵后椰糠基质的养分含量分析来看, 以 C(100%磷酸二氢氨-氮)、 E(33.3%鸡粪-氮+33.3%尿素-氮+33.3%磷酸氢二铵-氮)、 F(50%尿素- 氮+50%磷酸二氢氨-氮)处理发酵后的养分含量较高, 为椰糠基质发酵的优良配方。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邓 晓 洪 葵 李勤奋 侯宪文 李光义
    2010, 31(4): 530-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海南 23 个香蕉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 并分析 18 个土壤因子对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蕉园土壤 5~30 cm 土层可培养微生物的区系组成表现为细菌最多,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少。 应用逐个选入自变数的回归方法, 得到 3 个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再对入选的几个主要土壤因子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蕉园土壤真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有效 Fe, 影响蕉园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有效 P, 而影响蕉园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关键因子是土壤 pH 值。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 延, 彭来真, 刘琳琳, 张寿强
    2010, 31(4): 536-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 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铜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全 Cu、 有效态 Cu 和菜心 Cu 的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和猪粪施用茬数的增加而提高。 施用猪粪明显降低土壤残留态 Cu 含量, 提高土壤交换态、 松结有机态、 紧结有机态和固体颗粒态 Cu 含量, 其中尤以交换态、 松结有机态 Cu 的增加最为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 Cu 是菜心吸收 Cu 的主要来源, 并与土壤全 Cu、 有效 Cu 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张 青 徐明岗 罗 涛 孔庆波 王煌平
    2010, 31(4): 541-5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施用石灰、 有机肥、 海泡石 3 种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土培养的小油菜生物量、 镉锌吸收量、 吸收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改良剂, 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inn)连种 3 季的生物产量都显著提高, 对镉锌的吸收量降低, 其中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 增产 170%以上; 单施改良剂降低小油菜对镉锌的吸收以石灰的效果较好, 海泡石的最差。 小油菜对镉的吸收系数大于锌的吸收系数, 说明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锌大, 施用石灰降低吸收系数的效果最好; 施有石灰的使小油菜中镉、 锌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 改良剂对镉的后效好于对锌的后效。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 华 庄辉发 王辉 杨建峰 朱自慧 程宁宁
    2010, 31(4): 547-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种植区的香草兰种植园的植株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香草兰种植园植株养分缺乏严重,植株N、P、K、Ca、Mg缺乏的香草兰园分别占全省的62.07%、100%、6.90%、93.10%、79.31%,其中P、Ca缺乏最严重;且各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衡, N/P、 P/Ca、Mg/P、 Mg/Ca、 K/P 严重不平衡的香草兰园分别占全省的 100%、 93.1%、 82.75%、 82.76%、 100%。 由于香草兰是典型的喜 P、 Ca 作物,因此建议各种植园加大 P、 Ca 肥的投入, 同时增施 N、 Mg 肥, 使各养分都达到最适香草兰生长的浓度, 同时使各养分之间达到平衡。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史佑海 李绍鹏 梁伟红 宋希强 谭金红
    2010, 31(4): 551-5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全岛野生分布的杜鹃花属植物多年的实地考察,初步确定海南共有野生杜鹃花 9 种 1 变种, 分属于杜鹃亚属、 常绿杜鹃亚属、 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 4 个亚属。 对这些杜鹃花属植物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 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并对其园林适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植物生理生化
    姚 远 闵义 胡新文 李开绵 郭建春
    2010, 31(4): 556-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华南 124(SC124)、 华南 8 号(SC8)和阿根廷 7 号(ARG7) 3 个木薯品种为材料, 研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活性(SAI,NI)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 低温胁迫均能提高 3 个品种木薯中 SAI 酶的活性, 但是在耐寒品种 ARG7 中表现为稳定提高。 中性转化酶(N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 低温胁迫也能提高 3 个木薯品种中的 NI 酶活性, 而NI 酶活性均表现为短期提高。 初步推断, SAI 活性与木薯的抗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低温胁迫后 3 个木薯品种叶片蔗糖、 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升高, 且抗寒品种 ARG7 叶片的还原糖、 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 SC124 和 SC8。
  • 植物生理生化
    方基建, 裴孝伯
    2010, 31(4): 561-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丝瓜幼苗生理影响及其抗寒性的差异, 以 “翡翠二号” 丝瓜为试验材料,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采用基质培育丝瓜幼苗, 并分别用不同 K+浓度的营养液处理丝瓜幼苗, 研 究 低 温(夜晚 8 ℃, 白天 13 ℃)条件下其对丝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 冷害指数、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K+处理浓度增加, 壮苗指数先升后降, 处理浓度为 9.00 mmol/L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丝瓜幼苗的冷害指数上升、 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对电导率上升、 MDA 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不同浓度 K+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和变化幅度不同。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 低温下 K+处理可显著降低丝瓜幼苗的冷害, 提高幼苗的抗寒性, 其适宜浓度为 9.00 mmol/L。
  • 植物生理生化
    李松刚 陈业渊 杜中军 张蕾 罗海燕 王家保
    2010, 31(4): 567-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和白糖罂为试材,探讨了多肽对荔枝成花、果实发育、 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多肽能显著提高荔枝的单株花穗数、单穗雌花数量、单果鲜重和单株产量; 能通过提高优质果率、降低裂果率, 提高了荔枝的商品果率; 可使荔枝盛花期提前 2~4 d, 采收期提前 2~3 d, 能显著提高荔枝果肉的可溶性总糖含量、 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增加了糖酸比; 能提高荔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 水解氨基酸和维生素 C的含量, 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 能提高果皮花色素苷含量, 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 果皮更加红艳, 改善了外观品质; 喷施多肽的 800 倍和 1 000 倍水稀释液的总体效果好于 500 倍液。
  • 植物生理生化
    曾小玲 方淑桂 陈文辉 朱朝辉 林碧英
    2010, 31(4): 572-5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2 份不同基因型菜心为试材, 研究淹水胁迫对菜心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利用 15 个单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菜心的耐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15 个单项指标集约于 3 个主成分, 累计贡献率为 0.914, 通过隶属函数值 D 评价耐湿性的强弱, 并利用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 3 类: 第Ⅰ类是耐湿类型, 包括天下一心和甜菜心 333; 第Ⅱ类是中度耐湿类型, 包括 49 菜心、 矮脚 45、 冬竹菜心、白种菜心、 甜菜心 411、 油丰 7 号甜菜心、 粗条 18 号甜菜心和春梅菜心等 8 份材料; 第Ⅲ类是不耐湿类型, 包括爱和菜心、 油菜心 337。 上述结果为菜心进一步的耐湿性研究和耐湿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陈帮乾, 谢贵水, 吴志祥
    2010, 31(4): 577-584.
    以农业部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平台, 为对橡胶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进行管理, 开发基于 QT 的数据库系统软件。 论文详细分析了橡胶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内容和系统的特殊功能需求, 并对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前台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 最 后 在 集 成 QT 的 VC(Visual C++)2005 可视化编程环境中, 以 SQL Server 2005 为后台数据库系统, 采用 Client/Server 模式进行开发,建立了橡胶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库系统, 并展示了系统的功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惠华 赖钟雄 苏明华 林玉玲
    2010, 31(4): 585-5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采用同源克隆和 RACE 方法分离得到两个乙烯受体基因的 cDNA 序列, 即DL-ETR1 和 DL-ERS1, 并在 GenBank 登录(检索号分别为 FJ513322 和 FJ513323)。 DL-ETR1 全 长 为 2 611 bp,包含长 2 223 bp 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以及 388 bp 的 3-UTR, 3'poly(A)尾长 24 bp; DL-ERS1 全长为 2 259bp, 包含一个 1 929 bp 的 ORF 及 330 bp 的 3-UTR, 3'poly(A)尾长 17 bp。 两者根据核苷酸序列推测的蛋白质具有 61.62%的同源性, 在 N 端的同源性较 C 端高, DL-ERS1 比 DL-ETR1 少 104 个氨基酸, DL-ERS1 的蛋白在 C端缺乏信号接受域, HisKA、 ATPase_c 以及 GAF 是它们共有的结构域, 同属 ETR1 亚类乙烯受体。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崔广荣, 张子学,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2010, 31(4): 592-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NaN3 对离体培养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诱变处理, 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的影响, 并对再生苗 DNA 进行了 RAPD 检测。 结果表明, NaN3 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部分薄切片白化或褐化死亡, 再生类原球茎生长受到抑制, 再生苗数量减少, 部分再生苗畸变, 叶片皱缩、变厚。 10 条 RAPD 引物的 PCR 检测发现, 再生苗 DNA 序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产生 RAPD 图谱带型多态性。 根据以上结果认为, 本体系合适的 NaN3 诱变剂量为 6 mmol/L, 处理 2 d。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江树勋, 黄 新 邵碧英, 陈 敏, 陈洪俊 Jun Sheng Lin 陈文炳 吴亚君 潘大仁
    2010, 31(4): 600-6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体外合成长度为70 个碱基的随机 ssDNA 文库, 采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 以转基因玉米 EPSPS 蛋白为靶目标进行 16 轮筛选, 将筛选到的适体群进行克隆、 测序, 初步获得与转基因玉米 EPSPS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适体。 并用 Macaw 2.05 和 DNAMAN 软件对每个适体的保守序列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结构分析序列同源性可分为四大群, 其中 A 群有 11 条序列含有 67 个保守碱基; 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茎环状和口袋状等结构可能是适体与转基因玉米 EPSPS 蛋白结合的结构基础。 利用 SELEX 技术获得与转基因玉米 EPSPS 蛋白特异结合的适体群, 其一级和二级结构与亲和力密切相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周 林, 程 萍, 沈汉国 陈燕红 牛春燕 喻国辉
    2010, 31(4): 605-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API 50 CH 鉴定系统、 16S rDNA、 gyrA 和 gyrB 基因序列分析法, 对 1 株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 TR21 进行生化和分子鉴定。 通过 API 50 CH 系统测试, TR21 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似性为90.3%,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利用 16S rDNA 序列分析发现 TR21 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 subtilissubsp. subtilis、 B. subtilis subsp. spizizenii 和 B. velezensis 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其序列相似性皆为 99%, 而基于 gyrA 和 gyrB 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 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 96% 和 91%。 结合 16S rDNA、 gyrA 和 gyrB 基因序列分析, 也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比较 API 鉴定和基于不同基因的鉴定发现, 分子鉴定更加快速、 灵敏。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李金雨, 洪丽萍
    2010, 31(4): 610-6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蝴蝶兰丛生芽途径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的过程中, 6-BA是影响蝴蝶兰丛生芽诱导的重要因素, 6-BA 浓度达 3.0 mg / L 以上时丛生芽的诱导率就可达 100%; 在丛生芽增殖过程中, 6-BA 8.0 mg/L 处理效果最好, 丛生芽增殖率可达 304%; 6-BA 8.0 mg/L+NAA 0.5 mg/L 的处理更能促进蝴蝶兰丛生芽的增殖效果, 丛生芽增殖率可达 506%; 生根培养基组合 MS+NAA 0.5 mg / L+10%椰子汁的生根效果较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杨 柳 秦 钢 杨丽涛 罗瑞鸿 游建华 Ariel D Arencibia 魏源文 李杨瑞
    2010, 31(4): 614-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果蔗(Badila)茎尖脱毒组培苗为材料,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emporary immersion bioreactors TIBs)进行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1)使用 TIBs 系统进行甘蔗组织培养一代增殖较传统方法高出 10 倍以上; (2)TIBs 系统以第 4 代继代材料为宜; (3)接种密度在 10~15 株/L 培养基最有利于甘蔗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4)TIBs 系统中 6-BA 浓度为 0.5~1.0 mg/L 时适合于增殖培养, NAA 浓度为 4 mg/L 时有利于根的诱导; (5)浸没间歇频率在 1 min/3 h 时增殖和生长表现较为优异, 1 min/6 h 时有利于根的诱导和根的生长。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朱文丽 莫饶 李开绵 王文泉
    2010, 31(4): 621-6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3 种激素, 通过不同浓度对华南 8 号木薯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试验, 获得适宜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MS+0.5 mg/L CuSO4+ 4 mg/L 2,4-D 或 12 mg/L Picloram)和体细胞胚成熟培养基配方(MS+0.5 mg/L CuSO4+0.5 mg/L BA)各一个。 采用这些培养基配方应用于 3 个国内推广品种, 一个海南当地品种以及两个模式种, 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效果显著。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秀兵, 李增平, 李晓娜, 郑服丛
    2010, 31(4): 626-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发生较严重的橡胶树褐根病、 红根病、 黑根病病原菌进行田间橡胶树根病接种方法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 使用橡胶树病根根段、 玉米粒培养基、 橡胶树木屑菌棒制作成的 3 种接种体可以成功接种上橡胶树根病病原菌, 其中以橡胶树木屑菌棒接种体进行接种操作较为简便, 对橡胶树褐根病、 红根病、 黑根病病原菌均适用, 成功率较其它两种接种方法的高, 分别为 100%、 33.3%、 100%。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金化亮 陈青 金启安 唐超 温海波 彭正强
    2010, 31(4): 631-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 30、 33、 36、 39 和 42 ℃条件下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情况, 结果表明: (1)椰甲截脉姬小蜂卵、 幼虫和蛹在 33~42 ℃范围内处理 8 h 后, 发育历期延长, 羽化率下降, 每寄主出蜂数减少, 雌蜂比例增加; (2)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在 30~42 ℃范围内处理 2 h, 随着温度的升高, 寄生率逐渐下降, 每寄主出蜂数减少, 发育历期延长, 羽化率下降, 且在 39~42 ℃的范围内, 与对照相比, 雌蜂比例显著下降; (3)不同发育阶段椰甲截脉姬小蜂对高温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 依次为: 蛹>幼虫>卵。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冯 岗, 张 静,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2010, 31(4): 636-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 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 5 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 结果表明, 鱼藤酮对椰心叶甲 5 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 h 和 48 h 的 LC50 值分别为 5.315、 1.681 mg/L。 对椰心叶甲卵也有显著的毒杀作用, 在供试浓度为 5~20 mg/L时, 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 50%以下。 鱼藤酮对椰心叶甲 5 龄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差, 其 24 h 和48 h 的 LC50 值分别为 23.68、 16.24 mg/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山春, 覃伟权, 李朝绪, 阎 伟, 马子龙, 韩超文
    2010, 31(4): 640-6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2008 年, 累积多次在海南省多个县市开展实地调查, 发现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的寄主植物 15 种, 常见受害寄主植物有椰子、 霸王棕、 美丽针葵、 酒瓶椰子等, 并对采集的红棕象甲虫源标本及为害特征进行观察。 在海南 8 个市县的椰子种植区及棕榈园共设 30 个监测点, 各个监测点均能诱到红棕象甲成虫。 田间实时诱集监测的 3 年积累试验数据显示: 全年均能诱集到红棕象甲成虫, 6~8 月份能诱到较多的红棕象甲成虫, 说明这时期是红棕象甲成虫活动的一个高峰期。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朱建华 徐 宁 王助引 李鸿莉 陆贵锋 李冬波 黎光旺 黄凤珠 彭宏祥
    2010, 31(4): 646-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随机网捕方式采集传粉昆虫进行鉴定, 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蜂类和蝇类等传粉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情况, 并通过架设防虫网研究龙眼传粉的主导因子。 结果表明, 龙眼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 传粉昆虫有 3 目 9 科 17 种, 其中以蜂类和蝇类个体数量最多, 分别占总数的 73.3%和 20.6%。 蜂和蝇类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 蜂类访花的适宜温度在 25~30 ℃之间; 蝇类在 20.0 ℃开始访花并随温度升高访花次数增多, 超过 30.5 ℃访花次数减少。 不同天气类型对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活动也有影响, 在晴天条件下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次数较多, 并且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较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姜 英 李志辉 彭彦 任世奇
    2010, 31(4): 651-6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少金叶假连翘绿篱株型控制的修剪成本, 特以 6 年生金叶假连翘为试材, 采用 L9(34)正交表设计, 研究不同药剂种类、 浓度水平、 施药频率对其嫩枝长度、 嫩枝数目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3 种药剂的作用效果为 B9>GTY>PP333; 随着浓度的增大药效增强; 施药频率以 2、 3 次为佳。 综合 3 个指标, 以喷施 3 500 mg/LB9 2 次的处理效果最佳。 这为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控制金叶假连翘的株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李国寅 艾怡雯 王 伟 程立生 符悦冠 刘万学 万方浩
    2010, 31(4): 655-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 年 6 月至 2009 年 8 月期间, 运用野外跟踪调查与室内接虫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对螺旋粉虱在海南岛的寄主植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在海南岛螺旋粉虱的寄主植物有 49 科 97 属 115 种(含变种)。 其中螺旋粉虱能完成世代发育的寄主植物为 28 科 42 属 45 种(含变种), 能完成世代发育的寄主植物为 36 科 61 属 70 种 (含变种)。 并对各种寄主植物的受害程度进行了分析。
  • 张京红 陶忠良 刘少军 蔡大鑫 田光辉 谢瑞红 许向春
    2010, 31(4): 661-6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RDAS IMAGINE 为操作平台, 利用 2008 年 Landsat-TM 卫星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 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和实际调查, 提取海南岛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信息, 并与 2008 年年鉴中橡胶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 TM 遥感影像调查橡胶种植面积的准确率约为 91%, 基本能反映区域橡胶种植分布情况。
  • 冯 岩 陈 健, 罗金棠, 杨静美
    2010, 31(4): 666-6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HPLC 法测定番木瓜果肉中的氨基酸含量。 结 果 显 示, 16 种氨基酸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 0.015 6~0.250 0 μmol/mL,相关系数 R2=0.993 7~1。 9 个品种的番木瓜果实中被检测出有 16 种氨基酸, 其中 13 种氨基酸的含量可被统计, 含量最高可达 41.073 1 mg/g 干粉重。
  • 综述
  • 综述
    王海燕 文明富 刘石生 王文泉
    2010, 31(4): 670-6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麻疯树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植物之一。 本文概述了麻疯树的植物学特点、 分布、 繁殖方法、 遗传改良研究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 综述
    马艳萍 徐呈祥 刘友良
    2010, 31(4): 676-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是芦荟显著且最有利用价值的器官。 世界上对芦荟的利用已达很高水平, 对芦荟属植物叶中化学成分的种类、 含量及分布特性已有较清楚认识。 同时, 业已发现, 芦荟叶片的结构、 叶内生物活性成分与其逆境适应之间关系密切。 适度胁迫促进芦荟叶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改善 N 素及 P、 Si 等矿质营养状况显著促进其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 增强植株对逆境的适应性。 对芦荟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 可为芦荟抗逆栽培、 新品种培育、 合理利用及开发新优芦荟食品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对芦荟叶结构的特异性、 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叶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与叶结构的关系, 以及芦荟叶片结构、 叶中生物活性成分与其植株对逆境适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